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过关选练(五)有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稳中提升选择精练及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稳中提升选择精练及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稳中提升选择精练及答案(一)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数值在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

故B正确。

第2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

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通道,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

答案:1、B 2、A(二)[2019·河北质检]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

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

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将阳光房建在房屋南侧的城市,大多位于()A.北温带B.北寒带C.南温带D.南寒带2、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A.春季、秋季B.秋季、春季C.夏季、冬季D.冬季、夏季3、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解析:第1题,阳光房能充分得到光照,建在房屋南侧,说明南侧光照条件好;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则南侧光照条件好。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答案第一部分:基本题一、地球运动读“纬度和昼夜长短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夜,空白部分为昼,则此时约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昼和夜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该线连续两次经过北京的时间间隔约为________。

(3)这一天之后,地球公转速度继续________,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

(4)这一天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B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22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2)晨线24小时(3)变慢变小(4)47°昼夜等长二、地球表面的形态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

据此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A.沉积作用B.风化作用C.搬运作用D.侵蚀作用2.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A.冬季B.秋季C.夏季D.春季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风化作用。

第2题,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

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

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答案 D解析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

新课标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五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

新课标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五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

新课标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五章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A.流水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2.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大理岩属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三者皆可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

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脉东侧,海拔3 236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

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读图,回答3~4题:3.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4.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平顶的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林立的峰林、峰丛读“地貌景观图”,回答第5题:5.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恩施大峡谷呈西南—东北走向,多急流瀑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读图,回答6~7题:6.推测图中的百里绝壁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B.角峰C.断层D.陡崖7.有关组成峡谷中的岩石的叙述可能的是( )A.变质作用形成B.形成于陆地深处C.含有珊瑚化石D.坚硬而不易被流水侵蚀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8~9题:8.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C.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9.若甲区为含煤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 )A.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C.瓦斯爆炸D.塌方事故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试题优题:水圈和水循环含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试题优题:水圈和水循环含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水圈和水循环含参考答案专题:水圈和水循环一、选择题(一)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1--2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二)在夏威夷岛屿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

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漂浮塑料垃圾组成。

下图为全球塑料垃圾分布情况的电脑模型(阴影深浅表示垃圾密度大小)。

读图,完成第1--2题。

1.世界海洋漂浮塑料垃圾密度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A.寒暖流交汇处B.海水运动较慢地区C.暖流经过地区D.寒流经过地区2.在影响“太平洋垃圾大陆”形成的因素中,起作用最小的是()A.位于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系统的内部B.主要位于副热带无风带,漂浮物不易扩散C.组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漂浮物主要来自亚洲和北美洲D.沿岸上升流是形成“太平洋垃圾大陆”的主要动力(三)WaterSeer是2016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一个收集水资源的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从空气中收集水资源,从而为缺乏饮水的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同年4月开始,WaterSeer在校内农场进行测试,并成功从空气中收集到了水资源,最多的一天收集到41升水。

据此回答1~2题。

1.如WaterSeer项目在我国进行测试,下列城市收集水资源最少的最可能是()A.乌鲁木齐B.成都C.杭州D.海口2.若WaterSeer项目大规模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可能有()①大气降水减少②活跃自然水循环③阻碍自然水循环④地表径流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四)读太平洋部分地区沿岸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代表洋流流动路线。

2020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0高三一轮复习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A.200m B.235m C.270m D.350m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A.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下表为乌鲁木齐和H地某月连续两天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3—4题。

3.H地在乌鲁木齐的A.东北方B.西南方C.西北方D.东南方4.此时段A.同样高度旗杆的正午影长广州大于纽约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C.悉尼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D.开普敦昼长夜短、昼逐渐变短2019年7月12日,为期17天的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韩国光州开幕。

据此完成5—6题。

5.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当天,我国某地中学生观看到了“立竿无影”的景观。

该地区这一景观上一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是A.6月1日B.6月10日C.7月1日D.7月22日6.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A.晨昏线与赤道夹角变小B.北京正午影长持续变短C.广州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读下图,完成7—9题。

7.M地的年日照时数比N地多,主要原因是M地A.纬度较低B.地势较高C.气候干旱D.白昼较长8.N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M地丰富,主要原因是N地A.地势高,大气稀薄B.海拔高,多冰雪C.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D.气候干旱,光照强9.与M地相比,夏季N地的近地面气温特点及其最主要原因是A.较高太阳辐射强B.较高,距离太阳近C.较低大气保温作用弱D.较低冰雪融化吸热读某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1)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完成10—11题。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非选择精练习题一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非选择精练习题一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非选择精练习题一附参考答案(一)【岩石圈】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甲是,乙是。

地质构造:甲是,丙是。

(2)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3)简要说明判定乙地地质构造的依据。

(4)图中岩层含有石油、天然气,请问应当选着在何处开采。

(5)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选择乙、丙两地建设隧道的原因。

【答案】(1)谷地(鞍部、山谷)山岭背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经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3)岩层年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下弯曲。

(4)甲(5)乙地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地质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二)【地域联系】下图为我国东部平原某大城市平面略图(提示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的城市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

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答案】(1)用水方便、水运便利。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口镇至潼关区间的黄河中游地区汇入渭河、泾河、洛河、汾河等较大支流30余条,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是黄河泥沙的最主要来源区。

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材料二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侵蚀区划图材料三黄河中游地区输沙模数分布图和渭河、泾河基本数据表(输沙模数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输移的泥沙量)。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练习选题含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基本题一、地球运动图中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________月________日的地球光照情况。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此时A地出现________现象(填“极昼”或“极夜”)。

(4)这一天,B地________时日出,________时日落,昼长时间是________小时。

(5)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日________时。

(6)这一天,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22(2)(23.5°N,120°W)(3)极昼(4)42016(5)234(6)E、D、C解析弧EDF是晨昏线,其中ED表示昏线,说明正对我们的部分为夜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图示时刻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于D点,说明D所在的经线(60°E)为子夜,则与其正相对的经线(120°W)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其时刻为6月22日12时。

B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根据晨昏线与经线交点所在经线计算。

北京时间根据60°E为0时即可计算。

C、D、E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排列,应根据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距离计算。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某课堂演示实验(见下图)如下: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

完成1~2题。

1.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A.水蚀作用B.风蚀作用C.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2.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A.狭长山谷底B.河流出山口C.平原边缘处D.河流入海口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当沙子从书上滑落到桌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沙子堆积在桌子上,模拟的是沉积作用,D正确。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基础习练和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基础习练和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基础习练及答案一、选择题(一)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

“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1.C 2.D(二)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自然原因是()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植被破坏严重2.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A.③⑤B.①③C.①④D.②⑤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位于地势交界处,但不完全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破坏严重属人为因素。

第2题,图中③⑤生态安全工程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对缓解下游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

(三)牛肝地是发育在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新人教版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演练卷5附答案详析

新人教版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演练卷5附答案详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演练卷5(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皖中名校联盟联考)读下列两幅图,图甲为某国的甲地区“2005年人口年龄构成”,图乙为甲、乙两地在某国的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对甲地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迁入B.女性出生率低并且大量迁出C.夏季到该地旅游度假人数多D.该地服役军人多2.该国是一个重要的茶叶进口国。

图中所示乙地非常适合种植茶树。

然而,采茶业却并未成为该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B.现代科技C.交通 D.劳动力(2019·哈三中调研)下图是东北和广东的GDP和20~39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例,据图完成3~4题。

3.关于东北和广东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受人口迁移的影响,广东省青壮年比例会增大,广东省的自然增长率会上升B.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北青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大,东北的人口增长率会上升C.刺激广东省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D.刺激东北人口增长模式由低-低-低型向高低高型模式转换4.两地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大量迁入广东,促进广东经济高速发展B.2006年20~39岁人口的过度增长使广东GDP占全国比重下降C.只有使20~39岁人口比例上升才能使东北GDP占全国比重转为上升趋势D.东北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制约东北的经济发展(2019·江西省新干县四校联考)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长到92亿。

读某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和人口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完成5~7题。

5.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C.印度 D.俄罗斯6.根据预测,从2015年到2050年,该国( )A.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B.人口数量增长较快C.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有关2013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降低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夫妇推迟生儿育女 B.对移民吸引力的下降C.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经济的衰落、失业率上升(2019·河南洛阳联考)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河南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基础练习:选择题(5)附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基础练习:选择题(5)附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基础练习:选择题(5)附参考答案(一)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1~3题。

1.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150°”是西经度B.图中B点位于东半球C.图中C点位于中纬度D.图中D点位于西半球2.图中B点的对趾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的地理坐标是() A.165°W,40°S B.15°W,50°SC.15°W,40°S D.165°W,50°S3.图中A、C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A.2220km B.1110km C.1923km D.1700km【解析】第1题,读图,图示为北极地区,根据经度的概念,经度向东增大的是东经,图中的“150°”是东经度,A错。

根据东西半球的分界,从160°E向东到20°W是西半球,图中B 点位于西半球,B错。

根据纬度划分,30°-60°是中纬度,图中C点位于中纬度,C对。

从160°E向西到20°W是东半球,图中D点位于东半球,D错。

第2题,对趾点是关于球心的对称点,南北纬度相对,数值相同。

东西经度和是180°,图中B点的对趾点的地理坐15°W,50°S,B对。

A、C、D错。

第3题,读图,图中A、C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两点之间的纬度差是20°。

纬度每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A、C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220km,A对。

B、C、D错。

【答案】1.C 2.B 3.A(二)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地理事物的分布。

读图,完成第**题。

**.对澳大利亚风能分布影响最大的风是()A.季风B.东南信风C.西风D.极地东风【解析】风能丰富的地区集中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南部,恰好是西风带的位置。

【答案】C(三)青岛冷水团是盘踞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和黄海西部海域中的一个重要的海洋水文现象,是在山东半岛南侧的反气旋型涡流和太阳辐射加热共同作用下形成,3月份出现,7月份消失。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精选基础选择题及答案(5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精选基础选择题及答案(5页)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精选基础选择题及答案(一)波兰是欧盟第六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一直保持在4%左右的年增长率,是欧盟平均速度的两倍。

1998年以来,人口增长率一直在负增长和不到1%之间徘徊,为此波兰历届政府均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2015年底,波兰实行更加积极的鼓励生育政策——全国“500+”,即对所有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每个孩子每月补贴500兹罗提(波兰官方货币),直至孩子成年。

根据波兰中央统计局预测,2017年波兰将迎来“婴儿潮”。

据此回答1--28题:1.波兰政府全国“500+”政策的实施主要得益于( )A.广阔的国土面积B.完善的社会保障C.快速的经济增长D.较小的人口基数2.波兰迎来“婴儿潮”将会( )A.增强民族的竞争力B.稳定人口年龄结构C.降低老年人口数量D.提高国家教育水平解析:1.C 2.A第1题,根据材料分析,波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一直保持在4%左右的年增长率,是欧盟平均速度的两倍,因此波兰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故C项正确。

第2题,波兰人口增长率一直在负增长和不到1%之间徘徊,“婴儿潮”的出现,缓解人口老龄化,使得后备劳动力充足,合理的年龄结构使得民族更加有竞争力,A项正确;“婴儿潮”会使得青少年比重增加,不利于人口年龄结构稳定,B项错误;“婴儿潮”可能会影响老年人口比重,但不会影响老年人口数量,C项错误;“婴儿潮”出现后,这些婴儿未入学前,受教育者比例会减少,短期内不会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D项错误。

(二)对外贴牌加工是指企业按照外商订单组织生产,产品贴印外商商标,交由外商销售,如图示意某企业的发展历程。

读图, 回答1--2题:1.该企业贴牌发展的10年中,为经营模式转型积累了( )A.产品销路B.产品出口量C.资金和技术D.劳动力2.2011年,该公司( )A.以自主品牌生产为主B.以对外贴牌加工为主C.以工业分散为主D.转型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解析:1—2、C A第1题,在企业贴牌发展的10年中,主要从事附加值较低的部分,但为经营模式转型积累了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习练和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习练和参考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习练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参考答案】AB(二)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由图示等高线判断c河段较a河段地势高。

若两河支流相连,则③④段之间的河水会流向a河,而a河的流向为由①处流向②处,故显著增大的为②处。

(三)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第1--1题。

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0米,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A.200米B.220米C.250米D.310米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米;据等高线数值递变规律可知,甲海拔为550~600米;据题干知急流段高差为30米,则乙为300~320米。

所以两地高差为230~300米,C项正确。

第2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急流段流向为自东向西,A项正确;山顶处没有悬崖,B项错误;根据等值线可知,最低处位于湖泊,C项错误;甲、丁之间有一凸形坡,不能通视,D项错误。

(四)(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 m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2.图中瀑布()A.落差最大可达80 m以上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上,中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下,所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但是南侧的等高线明显密集于北侧,因此南侧(河流两岸)较陡,北侧较缓,A、D两项错误;图示地区海拔远大于500 m,不属于丘陵地形,B项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 m,最低处在河谷最南端,海拔低于880 m,C项正确。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练习选(5)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练习选(5)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练习选(5)附答案(一)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1--2题:1.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A.受断层的制约B.侧蚀作用明显C.受溯源侵蚀作用明显D.河流下蚀作用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多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解析:1—2、B D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大部分地方海拔在50米以下,地形平坦,河流主要以侧蚀为主。

第2题,该处地形平坦,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弯曲易发生洪涝灾害;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弯曲,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河流在凸岸一侧以堆积作用为主,易形成新的土地,河水较浅便于取水,有利于聚落的发展。

(二)(2019·山东泰安检测)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 m。

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建设军事碉堡——彼得堡罗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扩建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下图所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修建了多条水渠。

读图,回答1--3题:1.军事碉堡选址于兔子岛是因为该岛()A.地质稳固,便于建设防御工事B.资源丰富,适于布局大量兵力C.气候适宜,适于长期屯兵驻扎D.四面环水,便于抵御外敌入侵2.除泥潭广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A.土层冻融B.地形复杂C.风大浪高D.丛林繁茂3.18世纪末图示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水运压力B.缓解城市内涝C.营造旅游景观D.便于城区用水解析:1.D 2.C 2.B第1题,该岛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便于抵御外敌入侵;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岛所在地区多泥潭,地质条件差;由于该地位于60°N附近,气候寒冷,光热资源不足,农业条件较差。

第2题,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m,除泥潭广布外,由于该岛靠近波罗的海,受西风和潮汐影响导致风大浪高,故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风大浪高。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主观题练习选(五)含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主观题练习选(五)含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主观题练习选(五)含答案(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纳瑟姆曲线”是1979年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M.Northam发现并提出的,该规律显示: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平均气温差表。

(1)从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8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8分)(3)根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2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1)中期阶段。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8分)(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8分)(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城、郊气温差并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查漏补缺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下图为阿尔泰山区某湖泊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的最大高差可能为()A.400米B.500米C.600米D.700米2.某日,当甲地看到太阳从图中山峰落下时,此时甲地的太阳高度角约为()A.10°B.30°C.45°D.60°3.该地区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C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最高海拔为2 300~2 400米,最低海拔为1 700~1 800米,高差为500~700米,故C项正确。

2.B甲地与图示山峰的相对高度为115米,根据比例尺可知甲地与山峰的水平距离为200米,此时甲地太阳高度角的正切值为115÷200=0.575,约为30°的正切值,故B项正确。

3.D该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时湖水较少,且湖面被冰雪覆盖,湖陆间温差最小,故此时湖陆风最弱,D项正确。

(二)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以山地针叶林为主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2.与③地相比,①地气温的特征是()A.冬季温度高B.夏季气温低C.气温年较差大D.气温日较差小3.②、④地区降水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飓风频繁过境B.空气对流旺盛C.夏季风带来丰沛水汽D.深受西风带的影响【答案】1.B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根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知,①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④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②地纬度较高,且位于美国西部高山区,气温较低,植被以山地针叶林为主。

故B项正确。

2.C①③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③地位于沿海地区,①地位于内陆地区;①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地为地中海气候,与③地相比,①地夏季气温偏高,冬季气温偏低,气温年较差大。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夯基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夯基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夯基练习及答案(一)阅读材料,回答1--2题: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

气候改变就在身边!——节选自《世界博览》1.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植被2.材料中突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解析:1.B 2.C第1题,雪桥消失、长草带越来越高、冰雪消融面积增大等,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的变化,充分表明了当地气候在不断变暖,因此气候是导致该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2题,气候发生明显变化,导致阿尔卑斯山植被、冰川等要素发生变化,表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二)(2019·山东泰安检测)涅瓦河三角洲地区原为大片丛林和泥潭,平均海拔仅1~2 m。

1703年,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建设军事碉堡——彼得堡罗要塞,此后克服重重障碍,逐步扩建为圣彼得堡市(位置如下图所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修建了多条水渠。

读图,回答1--3题:1.军事碉堡选址于兔子岛是因为该岛( )A.地质稳固,便于建设防御工事B.资源丰富,适于布局大量兵力C.气候适宜,适于长期屯兵驻扎D.四面环水,便于抵御外敌入侵2.除泥潭广布外,圣彼得堡市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需克服的障碍有( )A.土层冻融B.地形复杂C.风大浪高D.丛林繁茂3.18世纪末图示水渠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水运压力B.缓解城市内涝C.营造旅游景观D.便于城区用水解析:1.D 2.C 2.B第1题,该岛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便于抵御外敌入侵;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该岛所在地区多泥潭,地质条件差;由于该地位于60°N附近,气候寒冷,光热资源不足,农业条件较差。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非选过关练习优题(五)及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非选过关练习优题(五)及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非选过关练习优题(五)及答案(一)[2019·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

(4分)(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

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8分)(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2分)(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理由。

(6分)解析: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

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

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

答案:(1)沉积岩。

(2分)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2分)(2)标注略(2分)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

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3分)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

(3分)(3)变质岩。

(2分)(4)A(2分)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4分)(二)[2019·湖北新联考模拟]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 473平方千米,人口1 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

岛上有一些农场。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2、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分布状况判断,纳瓦里诺岛的北部为西风(西北风)的迎风坡,A错误;德雷克海峡流经西风漂流,该洋流为寒流,对其南部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错误;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南部可以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也受极锋的影响,多锋面气旋雨,C正确;岛上大部分山脉不是西北走向,D错误。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练习选(五)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练习选(五)附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练习选(五)附答案(一)2017年9月27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附近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剧烈喷发。

火山喷发产生了大量的火山灰与岩浆。

读“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1--2题。

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内部的()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2.大量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可能导致()A.周边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

地幔上部有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C对,ABD错。

故选C。

第2题,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量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使大气中悬浮物增多,可导致大气云系增多,反射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周边大部分地区温度降低,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C对,ABD错。

故选C。

【答案】1.C 2.C(二)读“大西洋沿岸两个海湾地区略图”,回答第**题。

**.甲图中M河与乙图中N河比较()A.含沙量:M小于NB.水位季节变化:M大于NC.补给方式:M为雨水,N为积雪融水D.结冰期:M短于N【解析】图中M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以及热带雨林气候区,流域内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河流含沙量大。

N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均匀,含沙量小。

两条河流的补给类型都以降水补给为主,都没有结冰期。

【答案】B(三)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右图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看不到图示景观,选A。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五)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五)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过关练习优题(五)附答案一、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A.变陡了B.变缓了C.无变化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坡面的坡度即为坡面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或长度)的比值,坡度越大,即坡面越陡;坡度越小,即坡面越缓。

图示火山高度约300米,而火山锥底部的水平距离有数十千米,可知火山实际的坡度很小。

但该图中的火山垂直高度(图上距离)和水平距离(图上距离)的比值较大,则相较于实际的火山坡度,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变大,即坡面变陡。

二、下表示意吉林省长春市某年12月9—16日8天的天气状况。

据此完成1~3题。

1.表中9—16日期间长春市经历了()A.一次冷锋过境B.两次冷锋过境C.一次弱冷气团过境D.两次气团过境2.表中9—16日期间的降雪天气过程,一般开始于()A.锋面B.锋线C.锋后D.锋前3.表中9—16日期间的风向变化,说明影响长春市的天气系统()A.为反气旋B.为气旋C.位于低压槽D.位于高压脊答案1.B 2.D 3.C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信息,9—16日期间长春市经历了两次降雪过程,且降雪后,气温下降,说明受冷气团控制,说明长春经历了两次冷锋过境,B项对。

第2题,表中9—16日期间的降雪天气过程,属于冷锋降水,降水区主要在锋后,锋前也有。

所以降雪一般开始于锋前,D项对。

第3题,表中9—16日期间的风向变化,说明影响长春市的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的冷锋部分,位于低压槽处,C项对。

反气旋、高压脊处没有降水天气,A、D两项错。

气旋不是锋面,气旋过境气温升高,B项错。

三、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能量后剩余的部分。

下图中图甲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图乙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

2020届高考人教地理一轮选择题基础练习(五)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地理一轮选择题基础练习(五)含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地理一轮选择题基础练习(五)含答案(一)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第**题。

**、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图①是海蚀崖,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图②是冲积平原,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图③是沙丘,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图④是角峰,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二)(2019·济南联考)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A.L1和L2相等B.L1约为L2的一半C.L2约为L1的1.5倍D.L1约为L2的2倍2.若飞机从图中D点飞往B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其方向是()A.一直向东B.一直向西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解析:第1题,结合地球表面两地之间最短距离的判断可知,A、B两地的最短距离为60×111 km;B、C两地在同一经线圈上,其最短距离为B地向南过南极点到C地的距离,也是60×111 km。

第2题,D点和B点都在南半球,且B位于D的正东方,其最短航线是过两点大圆的劣弧段,即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答案:1.A 2.C(三)(2019·临沧一中月考)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是冬季存在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一般选择气压场中1 025 hPa 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

下图为近几十年来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A.距离远近B.洋流性质C.海陆温差D.地表起伏2.与1970-1980年相比,1951-1965年我国()A.夏季旱灾多发B.冬季多低温冻害C.夏季洪涝多发D.冬季旱涝灾害频繁解析:第1题,特征线包围面积大小的变化反映了高压势力强弱的变化,西伯利亚高压是由冬季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其强弱取决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温度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选择题过关选练(五)有答案(一)(2019·武汉联考)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1~2题。

1.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B.8月
C.11月D.12月
2.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都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
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和昼夜分布状况可知,曲线e表示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约为78°S(位于南极点和南极圈中间),因此可判断太阳直射点约位于12°S附近,时间大约为2月或11月。

第2题,据图可知,该图没有表达出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的规律;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分;f曲线没有表达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的规律;三条曲线均表达了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地,其中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答案:1.C 2.D
(二)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2.此时节()
A.①地羚羊成群
B.②地树叶枯黄
C.③地阴雨绵绵
D.④地酷暑难当
解析:第1题,图示月份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盛行西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

北半球是夏季,最可能是7月,C对。

1月气压带南移,A错。

4月、10月气压带移动不明显,B、D错。

第2题,此时节北半球是夏季,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正值雨季,羚羊成群,A对。

②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树叶常绿,B错。

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朗干燥,C错。

④地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D错。

答案:1.C 211.A
(三)(2019·太原模拟)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 140~2 220 m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

图Ⅰ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Ⅱ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

据此回答1--2题。

1.草本植物入侵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 ) A .较低海拔处的陡坡 B .较高海拔处的陡坡 C .较低海拔处的缓坡
D .较高海拔处的缓坡
2.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 ) A .孔隙增大,水分增加 B .孔隙减小,水分减少 C .孔隙减小,水分增加
D .孔隙增大,水分减少 解析:第1题,图示重度入侵和全入侵,主要分布在海拔 2 160 m 以下、坡度28°以上区域,则A 正确。

第2题,土壤中沙粒越多,土壤空隙越大,水分越容易被蒸发,而土壤含水量越少。

图示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沙粒含量减少,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则随着入侵,土壤孔隙减小、水分增加。

答案:1.A 2.C
(四)(2019·安徽A10联盟模拟)1890年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

最初汉阳铁厂的选址在大冶,最后放弃大冶,选在了汉阳。

同年张之洞在汉
阳创办了湖北枪炮厂。

下图为当年汉阳铁厂选址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大冶最初吸引汉阳铁厂选址的主导因素是()
A.技术B.资源
C.交通D.劳动力
2.铁厂最终选址在汉阳的原因主要有()
①钢铁工业基础雄厚②水运发达
③劳动力廉价④接近市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相对于大冶,铁厂在汉阳会导致()
A.产量增加B.市场缩小
C.成本上升D.劳动力减少
解析:第1题,图示大冶附近有大冶铁矿以及多个煤矿,则可判断其选址的主导因素是资源。

第2题,由“第一家”可判断在此之前我国没有钢铁工业,则可排除①;汉阳接近总督府所在地,劳动力成本应该更高,则排除③;图示汉阳与大冶都临近长江,水运便利;材料中“在汉阳创办了湖北枪炮厂”,则可接近消费市场;故D正确。

第3题,汉阳与大冶相比,距离原料地较远,则增加了铁矿石的运输距离,会增加运输成本,故C正确。

答案:1.B 2.D 3.C
(五)(2019·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精准农业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下图为信息技术支持精准农业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1~2 题。

1.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①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
②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准确地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
③遥感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与状况
④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没有用武之地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2.精准农业的实施,可以()
①改良农产品品种②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④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第1题,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遥感系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和状况,故B项正确。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大有用武之地。

第2题,精准农业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但不能改良农产品品种,也不能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

答案:1.B 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