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支座负筋计算共36页

合集下载

负筋计算

负筋计算

1.负筋及其分布钢筋计算7.1建立板负筋切换到板负筋界面,在当前构件管理中建立“2号”筋(如图139)和“3号”筋(如图140)(图139 )(图140 )(7.2画入板负筋(如图141)方法一:按梁、剪力墙或者板边线布置板负筋点击工具栏中的“按照梁布置板负筋”按钮,用鼠标左键选中要需要布置的梁,然后确定负筋的布置方向即可方法二:自定义负筋的布筋长度(布置范围)点击工具栏中的“画线布置板负筋”按钮,画出板负筋的布置长度(两点一线),然后确定负筋的布置方向即可7.3显示板负筋信息――Shift+J、构件属性编辑器按Shift+J键就能够显示板负筋的名称,或者点击工具栏中的“构件属性编辑器”能够查看负筋的配筋信息7.4汇总计算/查看/分析计算结果按F9键或者工具栏中的按钮进行汇总计算,按查看板钢筋计算结果(如图142)“2号”板负筋(如图142)L=900(左标注)+70(板厚-2*bhc) +24d(锚固长度)+6.25d(弯勾)――软件默认边跨板负筋锚入梁中N=(4800-150-50-125-50)/150+1=30.5≈31根分布筋L=2725(4800-900-125-900-125)+150(与负筋搭接)+150(与负筋搭接)――软件默认和负筋搭接150mmN=900/250=3.2≈3根――软件默认根数计算向上取整“3号”板负筋(如图143)L=1000(左标注)+1000(右标注)+70(板厚-2*bhc) +70(板厚-2*bhc)――软件默认左、右标注长度已经包括了梁支座宽度,如果实际工程与之不同,把构件属性中的“标注含支座宽”修改为“否”即可N=(4800-150-50-125-50)/150+1=30.5≈31根分布筋L=2725(4800-900-125-900-125)+150(与负筋搭接)+150(与负筋搭接)――软件默认和负筋搭接150mmN=2000/300=6.7≈6根――软件默认根数计算向上取整。

板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板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板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板支座负筋长度是建筑物框架结构设计时,计算支座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支点到另一支点的负筋长度。

一般计算步骤:
(1)确定钢架程序中的节点数,然后根据户型结构给出每一节点的
横竖向位移量;
(2)根据支座状态,确定负筋经过的位置,以及对应的支座编号;
(3)根据负筋的经过点,计算每段负筋的直线距离;
(4)根据每段负筋的不同位置,计算出支座负筋的总长度。

板支座负筋的长度是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计算时要精确,否则,可能会影响到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板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板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练习
1、请画负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1、单跨接150mm 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方式一: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方式二: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 P30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带栏板的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雨蓬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04G101-4P27
★软件重点功能
1、自动布置最小板 2、跨板钢筋的布置 3、平行边布置受力筋 4、XY方向布置受力筋 5、按弧线布置放射筋 6、查看板的布筋范围 7、查看受力筋布置情况 8、查看板内钢筋
面筋长度=弯勾+锚固长度+挑板净宽-保 护层+(板厚-保护层*2+5d)

板端支座负筋构造及计算

板端支座负筋构造及计算

板负筋计算
3.板负筋的根数计算,见图3。
图3 板端负筋根数计算图
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根数=((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
例:计算图4所示板号端b支座负筋工程量.(其中板的保护层 厚度15mm,梁的保护层厚度25mm)
图4 板LB1钢筋图
分析: (1) ②号支座负筋: 长度=净长+一端支座锚固+一端弯折 (2)一端支座锚固=支座宽度-梁的保护层+15d= 300 -25+15d=300-25+120=395(mm) (3)一端弯折=板厚-2 ×板的保护层= 120-30 =90(mm)
第一部分
板端支座负筋构造及计算
板支座负筋可分为: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 负筋两种情况。下图中红色钢筋为端支座负 筋。
板负筋计算
端支座板负筋长度的计算, 见图2。
图2 端支座负筋长度计算图
边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其中:锚入长度取:1)支座宽度-保护层+15d(通常算法) 2) 0.4La+15×d 弯折长度=板厚-2 ×保护层
(4)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起步距离)/间距+1
解:钢筋计算过程:
钢筋计算过程表钢筋种类 名称计Fra bibliotek过程结果
②号支座负 长度 筋 根数
800-150+395+90=1135(mm)
(6000-300-2×50)/100+1=57
1135mm 57

板支座负筋标注

板支座负筋标注

板支座负筋标注
板支座负筋在图纸上表示方法如图:
支座有负筋,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

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有贯通与非贯通之分。

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

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就是梁两端的和中间的钢筋。

扩展资料:
计算方法
端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3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
时取长跨净跨长/ 3 +锚固);第二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 4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4+锚固)。

注:
1、锚固长度同梁上部贯通筋锚固;
2、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钢筋长度 = 2 * Ln/3 + 支座宽度;第二排钢筋长度 = 2 * Ln/4 + 支座宽度。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板负筋钢筋计算公式

板负筋钢筋计算公式

板负筋钢筋计算公式
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
*2
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
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
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max(1/2
支座宽,5d)
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
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 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
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
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
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
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楼板钢筋计算公式

楼板钢筋计算公式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 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梁、柱钢筋的计算公式

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板底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板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板负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板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轴线长度-轴线两边内梁的宽度)(参差长度是分布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板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板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参差长度是温度筋和负筋搭接长度)温度筋根数(梁一跨中间的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度-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温度筋间距-1马凳筋∏型长度=L1+L2*2+L3*2马凳筋∏型双层双向板马凳筋根数=板净面积/(间距*间距)+1马凳筋∏型负筋马凳筋根数=排数*负筋布筋长度/间距+1马凳筋一字型长度=L1+L2*2+L3*2或L1+L2*2+L3*4马凳筋一字型根数=排数*每排个数梁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边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左支座锚固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二排)=1/4净跨长(取大值)*2+支座宽梁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侧面受扭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注意钢筋类别)梁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梁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梁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二-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加密区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 (一跨分左加密、右加密)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总根数=加密*2+非加密梁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板端支座负筋弯折长度

板端支座负筋弯折长度

板端支座负筋弯折长度
【最新版】
目录
1.板端支座负筋的概念及作用
2.板端支座负筋的计算方法
3.板端支座负筋的弯折长度规定
4.板端支座负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正文
一、板端支座负筋的概念及作用
板端支座负筋是指在混凝土板结构中,位于支座处的负筋。

它的主要作用是固定和支撑混凝土板,并将板内的荷载传递到支座上,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板端支座负筋的计算方法
板端支座负筋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负筋长度的计算:负筋长度的计算应根据梁的抗震等级、支座的宽度以及负筋的直径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负筋长度的计算公式为:负筋长度 = 支座宽度×(负筋直径×π)/ 8。

2.负筋的弯折长度计算:负筋在板内弯折的长度应根据板厚和保护层的厚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负筋弯折长度的计算公式为:负筋弯折长度= 板厚 - 保护层厚度。

三、板端支座负筋的弯折长度规定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板端支座负筋在板内的弯折长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当板厚小于等于 200mm 时,负筋弯折长度不应小于板厚的 1/4;
2.当板厚大于 200mm 时,负筋弯折长度不应小于板厚的 1/6。

四、板端支座负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混凝土板结构设计中,板端支座负筋的计算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负筋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综上所述,板端支座负筋的计算方法和弯折长度规定对于混凝土板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支座负筋根数计算公式

支座负筋根数计算公式

支座负筋根数计算公式支座负筋根数的计算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可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呢!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啥是支座负筋。

支座负筋呀,简单说就是在梁支座部位承受负弯矩的钢筋。

这就好比是房子的大梁,得有足够结实的钢筋来撑住,不然房子可就不稳固啦!那支座负筋根数咋算呢?其实有个简单的公式。

咱们假设梁的净跨长为 Ln,钢筋的间距为 s,保护层厚度为 c。

那支座负筋的根数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Ln - 2×c)÷ s + 1 。

我给您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比如说有一根梁,净跨长是 5 米,也就是 5000 毫米,保护层厚度是 25 毫米,我们设定钢筋的间距是 150毫米。

那先把单位统一一下,5000 毫米换算成 5000 - 2×25 = 4950 毫米。

然后用 4950 ÷ 150 = 33 ,最后再加上 1 ,得到 34 根。

所以这根梁的支座负筋根数就是 34 根。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计算支座负筋根数可不能马虎。

我记得有一次去工地,看到工人们正在绑扎钢筋。

当时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可能是经验不足,在计算支座负筋根数的时候出了差错。

结果导致后续的施工进度受到了影响,还得重新返工,费时又费力。

这可让大家都长了教训,明白了计算准确的重要性。

咱们再来说说这个公式里的每个部分。

净跨长 Ln 就是梁两端支座之间的距离,这个得测量准确。

保护层厚度 c 呢,是为了保护钢筋不被腐蚀,一般都有规定的数值。

钢筋间距 s 就更重要啦,如果间距太大,梁的承载能力可能就不够;间距太小,又会造成浪费。

总之,支座负筋根数的计算虽然有公式可循,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认真细致地去计算和核对。

只有这样,咱们盖的房子、建的桥梁才能稳稳当当,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希望大家都能把这个知识点掌握好,在建筑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建造出更多安全可靠的建筑。

板钢筋计算之板负筋 (支座筋)

板钢筋计算之板负筋 (支座筋)

支座负筋支座负筋分为单标注支座负筋和双标注支座负筋。

(1)双标注支座负筋长度L=左长度+右长度+左弯折+ 右弯折其中:“左弯折、右弯折”的算法有如下两种可供选择:“板厚–2*保护层”或“板厚–保护层”。

下面举例计算双标注支座负筋的长度;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计算图中右下角的双标注支座钢筋(6、7轴之间),该支座梁宽度是250mm,,左右长度各是1200m。

钢筋的数据为A10-150.如下图:支座负筋的长度L=左长度+右长度+支座宽度+左弯折+右弯折=1200+1200+250+(120-40)*2=2650+80+80=2810(2)单标注支座负筋单标注负筋,即负筋的左右长度有一端标注为0值的钢筋。

长度L=左长度(或右长度)+左弯折+ 右弯折其中“左弯折、右弯折”的算法有如下两种可供选择:“板厚–2*保护层”或“板厚–保护层”。

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有四个选项:A:支座内边线,即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为支座内边线;B:支座轴线,即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为支座轴线;C:支座中心线,即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为支座中心线;D:支座外边线,即单标注支座负筋标注长度位置为支座外边线;单标注负筋锚入支座的长度,有四个选项:A:la ,钢筋的锚固长度;B:0.4 la +15*d,钢筋的锚固长度的0.4倍+钢筋直径的15倍;C:支座宽-支座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D:伸过支座中心线+板厚-2*保护层;下面举例计算单标注支座负筋的长度;工程名称培训工程,第2标准层,3自然层,板砼强度为20,板厚为120mm,保护层为20mm,非抗震。

计算图中右下角的单标注支座钢筋,该支座梁宽度是300mm,,左长度各是1200m。

钢筋的数据为A10-150.如下图:则该单边支座负筋的长度L=左长度+左弯折+ 右弯折=1200+(120-20*2)+ 支座宽-支座保护层+板厚-2*保护层=1200+80+(300-30+120-40)=1200+80+270+80=80+1470+80=1470+160=1630 钢筋根数的算法与板底通长钢筋一致,不在详讲!5、支座负筋的分布筋分布筋长度计算,一般有三个选择A:和负筋搭接计算;B:按照轴线长度计算,即按照布置负筋的轴线长度进行计算;C:按照负筋布置长度计算,即按照负筋布置的长度进行计算;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一般是150,可以修改分布筋根数计算,有两种选择A:根数向上取整加1,即不管余数为多小(非0),向上进位再加1。

板支座负筋计算

板支座负筋计算
1、手工计算右图中的受力筋、负筋、分布筋,须注意统一计算方法,如分布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伸入长度计算、负筋锚入长度计算。
板厚120mm 分布筋采用Φ6@300
此处不用布置分布筋
中间不用布置分布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计算
在手工计算过程中,往往不像上面给出的计算公式那样精确,一般会按“(布筋范围1 +布筋范围2 )/间距+1”计算,而严格意义上讲,两侧应该分别按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
板案例1
计算右图板钢筋 受力筋 负筋 分布筋
板分布筋
PART . 01
板分布筋计算
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
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 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规范不同、地区不同、设计院不同、施工单位不同…… 都会导致分布筋长度计算的方法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归为下列三种算法: 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一定的长度,如150、300mm 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 在方式二、方式三下的钢筋计算公式是什么?
板分布筋计算
板分布筋计算
板分布筋计算
板分布筋计算
支座负筋与板顶贯通筋相互替代对方的分布筋
板分布筋计算
支座负筋与板顶贯通筋相互替代对方的分布筋; 即不再计算分布筋;
板分布筋计算
板分布筋计算
板分布筋计算
板分布筋计算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
为什么用“负筋板内净长”,而不扣除起步距离? 原因是分布筋是自外向内布置的。红点顺序即为负筋布置顺序。 根数是否加1根? 预算手工习惯为向上取整加1根。实际中施工时是不加1根的。举例说明 PPT中图片负筋板内净长900mm,分布筋间距250。则按排列方式布置,第4根时距离150mm,此时蓝色点处钢筋是否布置?很显然施工时是不会布置。 所以板负筋的正确计算公式应该为向上取整,不加1根。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

板钢筋计算长度板钢筋计算公式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x2+弯钩x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框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墙支座宽/2, 5d)+弯钩x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圈梁支座宽/2, 5d) +弯钩x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 (120,板厚)+弯钩x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 (板净长)+ (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x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 (板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二负筋板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 (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x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x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x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 (板厚?保护层)x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x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x2+左梁角筋1/2直径(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 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x2+150mmx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x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 (布筋围2/ 分布筋间距)情况二:根数=布筋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围1/分布筋间距+1) + (布筋围。

支座负筋构造

支座负筋构造

支座负筋构造1、端支座构造:伸支支座对边弯折15d(与板顶钢筋构造相同)11G101-1P922、中间支座:平直段长度+两端弯折3、弯折长度=板厚-2C 11G101-1P924、起步距离S/2 11G101-1P925、分布筋与另向支座负筋搭接150mm 11G101-1P926、分布筋靠支座边起步距离50 12G901-1P4-107、光圆钢筋末端加180弯钩注意:支座负筋在相邻板之间的布置范围钢筋计算:(从梁板起算)一、1、端支座负筋长=钢筋长度+梁宽-保护层+15D(支座边弯折长度)+(板厚-2*15的保护层)根数=(板长度-梁的一半*2-起步距离*2)/间距+12、分布筋=钢筋长度(也就是轴网的净长)-梁的一半*2-2*支座负筋的长度(也就是上下或者左右的支座负筋)+2*150(150就是分布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根数=【支座负筋净长-50(分布筋的起步距离为50,分布筋靠支座边起步距离50)】/间距+1二、中间支座负筋=钢筋一边的长度*2+梁的一半*2+2*(板厚-2*15的保护层)根数=【板的长度(也就是轴网的净长)-梁的一半*2-S/2(也就是起步距离)*2】/间距+1三、如果左右两侧分布筋的长度不同(也就是左侧和右侧板的长度不同);下方的计算式是左侧钢筋长度小于右侧的钢筋长度(如果右侧的短换下就可以了)1、左侧分布筋长=钢筋长度(也就是轴网的净长)-梁的一半*2-上下的支座负筋长度(如果是左右两侧的话就减去左右的支座负筋长度)-2*150(150就是分布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根数=【左侧支座负筋-50(分布筋的起步距离为50,分布筋靠支座边起步距离50)】/间距+12、2、右侧=钢筋长度(也就是轴网的净长)-梁的一半*2-上下的支座负筋长度(如果是左右两侧的话就减去左右的支座负筋长度)-2*150(150就是分布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右侧分布筋同左侧分布筋的计算方法四、支座负筋与板顶贯通筋相互替代对方的分布筋五、抗温度筋11G101-1 P94 (抗温度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搭接长度为Li)可以在P55 查表得出六、抗温度筋与分布筋长度计算方法一致,只要将搭接长度改为2*Li就可以了七、板角附加钢筋P103八、隔墙下的加筋九、板内暗梁十、撑筋(马凳筋)。

板支座负筋系数

板支座负筋系数

板支座负筋系数
板支座负筋系数是指在建筑结构中使用的一种连接装置。

它的作用是通过固定在混凝土板与支座之间,使得板与支座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连接,以承受楼板的重量和外部荷载。

本文将介绍板支座负筋系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首先,板支座负筋系数是指板与支座之间负筋的数量和尺寸。

负筋是指板上的钢筋,它们被固定在支座上,通过与混凝土板的连接,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负筋的数量和尺寸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和确定。

其次,板支座负筋系数的作用是增加板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力和连接强度。

通过增加负筋的数量和尺寸,可以提高板与支座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此外,负筋还可以增加板与支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板支座负筋系数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负筋的数量和尺寸需要满足
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靠性和施工的可行性。

最后,板支座负筋系数的正确选择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选择的负筋系数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损坏。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经过科学的计算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负筋系数的准确和合理。

总之,板支座负筋系数是建筑结构中一个重要的连接装置。

它能够增加板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力和连接强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正确选择和控制负筋系数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予以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