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学案 2
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3、在享受母爱的同时,学会感恩。
4、拓展阅读,学习“寄情于物”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早期的作品。
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
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
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天亡。
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作者介绍】(一)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文体知识】(一)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导读理解】(一)导读理解(一)齐读课文。
注意语速、节奏、重音,读出感情。
(二)、品读课文。
(认真品读,品出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感情,做批注,再把不同感情读出来。
)1、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老师提示,学生分析,学生展示朗读)2、“孩子,你在哪里?”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高中政治生活第第七课《我国的宗教政策》人教版必修二
《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全面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并分析实际问题。
2、明确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3、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作用。
4、结合实例分析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自主复习成果展示】1、知识体系2、典题启思〔1〕〔2008年广东〕据2004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这说明A、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B、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C、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2〕〔2007年四川〕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13年,先后召开过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说明《物权法》的制定表达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10分)答:①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物权法》的制定表达了党的政治领导。
②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物权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表达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物权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表达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可见,《物权法》的制定表达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知识复习过程】【稳固练习】1、〔07上海〕2007年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梵蒂冈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前提下建立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外交部发言人进一步指出,梵方不得干预中国内政,包括不得以宗教事务为名干预中国内部事务。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七雄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辩证地认识此时的兼并战争。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
3.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认识到都江堰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
4.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
2.难点:认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自主学习】1.战国七雄:战国初年,诸侯国中______、楚、______、韩、赵、魏、____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当时,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________之战、________之战、________之战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2.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①政治方面,确立__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________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方面:废除________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_____;统一________。
③军事方面:奖励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影响:商鞅变法使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_______奠定了基础。
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_______上修建了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________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合作探究】1.如何认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2.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3.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学案第一课时《金色花》泰戈尔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运用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学习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1)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以《吉檀迦利》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泰戈尔诗选》。
(2)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了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3、文体知识:散文(借物抒情)预习匿笑nì:偷偷地笑。
祷告dǎo并蒂dì(莲)花瑞ruì菡萏hàndàn:即荷花。
攲斜qī:倾斜;歪斜。
慈cí怜荫蔽yīn bì预习自测朗读训练(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语气,读准感情(2)朗读指导:找出几句话,学生探讨当时人物所处心情,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两首》(素材+学案+教案+练习+测试 含答案)
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学法指导: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过程:第一站——(一)知识链接1.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金色花:印度佛教圣物,印度圣树上的花,美丽纯洁,开金黄色碎花.(二)自由读,扫障碍自由朗读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嗅( )闻罗摩( )衍( )那花瓣( )膝()匿( )笑:祷告( ):沐浴( ):第二站——这首诗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母子之爱.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边读边思考:第一节,写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非常得意、骄傲.接下来调皮的孩子对妈妈做了哪些事?1.指名读第二节,概括孩子对妈妈做了什么事?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朗读第三节,在妈妈做祷告时,我为妈妈做了什么?闭目想象:此时的妈妈的美,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3.指名读第四节,思考,妈妈读书时,我又做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黄昏时分,我落到地上做什么?小结:第三站——(一)倾情读,抒情感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揣摩:这几个句子如何读?1、孩子,你在哪里呀?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3、我不告诉你,妈妈.节奏: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二)妙语连珠请同学们听老师的朗读,注意和原文不同之处,进而感受诗歌语言、句式的优美之处.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我偷偷地在那里匿笑,2.我要慢慢地地开放花瓣儿,3.那棵树的阴影投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落在你的书页上,4.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课外延伸: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然后依此为内容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报头就拟为——《至爱天地间》. 教师寄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快乐,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变成一朵金色花,用我们的馨香回报母亲.(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泰戈尔情况,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著名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小说有《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祷告、匿笑、沐浴、罗摩衍那.3、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4)“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5)“‘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妈妈寻找孩子的焦急和找到孩子后的惊喜心情;“我”为妈妈做好事保密的高兴和调皮.)(6)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教师板书)三、小结教师归结本文写法: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写法.四、练习朗诵比赛.五、作业感情真挚的背诵这首诗.板书金色花泰戈尔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子情深.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第四课诗两首·荷叶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三、小结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四、练习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五、作业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荷叶母亲》教案定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3、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思想感情,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深层品味清丽语言,把握诗歌托物言情写法.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调动情感.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姓刘,你们可以叫我刘老师.作为学习伙伴的我,为可爱的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大家想不想看?(PPT展示:一组动物与幼子嬉戏温馨画面)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关于母爱,你能联想到什么?(教师顺势引出:有一位作家非常擅长写母爱,她就是冰心.在她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中,母亲就像荷叶保护娇弱的荷花一样保护着孩子.)二、初步感知,走近作者.1、请学生介绍冰心.师:咱们小学学过冰心的文章吗?举几个例子,你还知道有关她的什么资料?PPT补充介绍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师:将童心、母爱和自然记在作者名字下方.2、(师:下面请大家放出声,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明确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做到读准,读顺,尽量读出感情.正音:zǐmèi hàndàn qīxié cílián yīnbì páihuái bìnɡdì huāruì姊妹菡萏敧斜慈怜荫蔽徘徊并蒂花瑞积累词语.姊妹:姐妹.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菡萏:书面语,指荷花.这里指荷花的花苞.(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适意:舒适.攲斜:倾斜,歪斜.荫蔽:遮蔽.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师:记得将这些音标在课文中.你们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消灭它.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3、(刚才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想不想听老师朗读?)再次感悟朗读的魅力.研读课文.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1、(听完了朗读,下面老师就要大家动起脑,拿起笔,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就近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大屏幕上的题目,派一个人做好记录.表现最好的一组咱们给予他们奖励,加油哦)四人一组讨论:(PPT打出要求)A、找出两三幅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取一名字.(如:怀乡忆莲图雨打莲花图白莲凋谢图红莲飘摇图荷叶护莲图)(做好Flash制作,配以画面)B、每一幅画面中“我”心情又如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变化的依据.(烦闷---不适宜---不宁的心绪散了---深深的受了感动)C、尝试用一个语文术语对课文整体或局部进行一次点评.(PPT:什么叫术语?就是语文的话语.)(教师小结:本文在写作上采用的手法有借物抒情、以物写人、融情于景、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巧妙穿插、对比突出、生动照应等.2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交流中,教师穿插问题:A、最让作者感动的是哪一幅画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莲叶护莲图.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B、文眼是哪句?如何理解其中含义.(PPT展示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请一同学朗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这里,“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作者借物抒情,直抒胸臆,)(师:请所有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满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声朗读一遍.)3、学生仿写,小试牛刀.师: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生试写,老师指导)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四、朗读竞赛,品味情感.(师:看到同学们写出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老师忍不住又想朗诵一段.你们想不想也配乐朗诵一段?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朗诵家.)1、请几位同学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配乐朗读,可以任选其中一段.2、点评朗读.(师:同学们觉得哪位同学朗读最好?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吐露心声.教师:同学们,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片荫蔽吗?(PPT展示,以情动人)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病了痛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是母亲来了;当需要牺牲自己的命去留住孩子生命的时候,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来了!你感受到了母爱吗?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并有所行动借此机会,倘若将这束鲜花送给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将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制作成一张卡片,放在妈妈床头.(老师将彩色卡纸发给学生)(PPT)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最后幻灯片打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快乐永远!)六、课后作业(PPT展示)1、将卡片完成.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师:再次感谢大家的配合,辛苦啦!)附: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散文诗)寄寓荷叶―――――――――>母亲(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红莲―――――――――>我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象征借物抒情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一、四基达标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写到“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xī()()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笑,却一声儿不响.1.根据拼音写出填空中的汉字,并辨析这两个词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阅读阅读下文,思考《金色花》和《紫藤萝瀑布》在写作上异同.金色花偶然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很是艳羡,激起我栽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得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栽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无论是阴晴雨雪,也不论是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对开它的存在,我不再关心.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间瞥见这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地凛凛叉开,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吗,且不说它的掌节怎样的歪斜,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这可怕的东西,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地疯长下去.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定睛一看,什么?是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它高傲地擎立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我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已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它并非一朵仅仅能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体会爱心》高翔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不喝.”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干涸( )挑剔( )晶莹( )鄙夷( )2.解释下列词语.(1)干涸:___________ ______(2)鄙夷:___________ _ _____3.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4.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来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爱心”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从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内容你能联想到鲁迅的哪两篇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参考答案一、1.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2.D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二、1.嘻嘻匿“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2.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作为孩子,他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识自己.但是,他又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寻找时说的,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三、提示:两篇文章同为状物寓理的文章,《金色花》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要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四、1.hétījīng b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9年级上册第7课第2框《维护祖国统一》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主备人同组人课题[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维护祖国统一本课题课时数2 总课时数1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
能力目标:收集材料了解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为实现全国统一建言献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家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对分裂,“一国两制”,维护统一难点“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
本节预习检测1、用10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本90--102页,完成学案。
(后附学案)2、出示学案答案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利用2018年4月我国南海阅兵导入新课二、展示目标1.了解反对分裂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完成祖国统一的政策。
2.通过本课的学习,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义务。
3.充分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维护安全的情感,树立崇高的爱国理想。
三、新课讲授1、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反对分裂(1)反对分裂,就是维护、和。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活动,尤其是要坚决反对借和宗教之名搞爆裂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
2. 一国两制(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和不容分割。
“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自治。
(2)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3)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维护、领土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情境引入:朝三暮四马戏团即将开演,饲养员拿着7个桃子对即将登场的猴子说:今天好好干,早上给吃三个,下午吃四个,猴子听见后,撇撇嘴一动不动。
饲养员想后又说:早上给吃四个,下午给吃三个,怎么样?猴子听后,活蹦乱跳,直奔表演场地。
探究:这则成语故事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基础知识梳理(识记)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分配形式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2、我国的分配制度是()3、我国公有制经济中实行的分配方式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1)我国公有制经济实行的分配方式是();(2)该种分配方式的基本内容是:*分析:①公有制经济中,实行的是否全是按劳分配呢?②在农村,承包土地、鱼塘、森林所获得收入属于按()分配;出租、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入是否属于按劳分配?4、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2)(3)5、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2)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采用的分配方式是()和()。
2、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是()。
其特点:()3、私营经济的分配方式是();生产要素包括: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是:★知识体系的归纳:★巩固练习(5—10分钟)选择题: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是()A 按劳分配B 按管理要素分配C 按劳动成果分配D 按劳动要素分配3、按劳分配适用的范围是()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公有制经济4、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5、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有()①它只是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形式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A. ③④B. ②④C. ①②D. ①④6.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初中语法第七课教案
初中语法第七课教案1. 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经常性和习惯性的动作、状态和特征。
(2)能够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和否定句。
(3)掌握一般现在时的be动词、行为动词和规则变化动词的用法。
(4)了解一般现在时的特殊句式结构。
2. 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一般现在时进行日常交流。
(2)能够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进行句子仿写和作文创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一般现在时的基本结构和用法。
(2)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和否定句的构成。
(3)一般现在时的特殊句式结构。
2. 教学难点(1)一般现在时的特殊句式结构。
(2)行为动词的用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场景,引出一般现在时。
2. 讲解一般现在时(1)讲解一般现在时的基本结构:主语 + be动词(am/is/are)+ 表语;主语 + 行为动词+ 副词/介词短语。
(2)讲解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和否定句的构成。
疑问句:be动词/行为动词 + 主语 + 其它?否定句:主语 + be动词/行为动词 + not + 其它。
(3)讲解一般现在时的特殊句式结构:there be句型和have/has got句型。
3. 举例讲解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注意区分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
4. 课堂练习(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运用一般现在时进行对话。
5. 总结和作业布置(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结构。
(2)布置作业:运用一般现在时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和家人的日常活动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一般现在时的基本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标解读考向】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必备知识重点突破】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功能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是什么?6.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易错剖析盲点清零】1.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
2.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本身。
4.文化具有主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5.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7.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8.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真题探究规律】1.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宁夏西宁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陶冶和洗礼: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精神的对话和传承。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也成为各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切实行动。
从“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角度,说明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的理由。
2.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
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
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聚居的瑶族群众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加之依山而建的木质结构居所,极易发生火灾。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7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7课第7课《尊严》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一)预习目标: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
2.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用“”划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
(二)预习内容:1.自学生字新词,将粗体字注上拼音。
款()待喉()结羡()慕疲惫()不堪捶()背惬()意僵()硬狼吞虎咽()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从对小伙子的描述中你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按照“我认为他是一个的人”的句式来谈谈你的看法。
2.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呢?_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7课。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主题学习丛书《追寻美的足迹》中的《诚信人生》之《成功信誉》,并将你自己的收获记录在《学习笔记》上。
1.形近字组词尊()沃()堪( ) 瘦()僵()捶()喉()奠()袄()甚()搜()缰()锤()候()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良的人。
杰克逊大叔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2)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改为反问句)3.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吞()咽画()点睛井底之()()假()威亡()补牢守株待()()头不对()嘴对()弹琴打草惊()_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7课。
_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7课。
各班教师个性化设计各班教师个性化设计小学四年级语文第7课都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学习啦网络的4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
以上就是为大家的4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七课的内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帮助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尊严的活着。
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往事依依》(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第7课《往事依依》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人生观,。
2、体会并学习有关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的精彩写法。
【学习重点】品味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体会并学习有关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的精彩写法。
【自主学习】1、老师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请大家熟读并背诵。
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文章第1段,作者简述了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请你想想本段在文中的有什么作用?【课中交流】1、朗读课文第2到6段,思考:(1)请找出有关看画、读书、听课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具体语句(在文中划出)说说在这部分文字中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
▲(2)仔细阅读文章第5段落,本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但作者对这两位国文老师讲课情状的描写非常细致,请你分析作者描写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这种写法表现了作者选材的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课文第六段,谈谈你对读书与做人的理解,结合作者的经历,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4、本文写了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态,很是精彩。
不仅刻画了老师诵读诗歌时的神态动作,而且还写了自己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和感受。
请你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二位你的老师讲课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人教版初中政治第七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政治第七课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主题是“我爱你,中国”。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三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认识我国的发展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
2. 我国的发展成就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1. 我国的发展成就及其原因。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导学生演唱,感受爱国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我爱你,中国”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的发展成就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成就?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我国的发展成就源于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艰苦奋斗以及改革开放等。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强调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及我国的发展成就。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我国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少年的要求。
2. 学生提问、讨论。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制作手抄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展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2. 各组汇报活动成果。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本课讲述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巩固。
介绍了26国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二战的转折及二战最后取得的胜利。
介绍了二战后期主要战役和德意日的最后投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从而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信念。
【知识梳理】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战争的建立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2、标志:1942年1月1日,苏美英中等26个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作用/意义: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二、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2、时间:1945年2月3、三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4、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主义,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三、最后得胜利(苏德战场是欧洲第一战场)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①时间:1944年6月6日②标志:美英等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③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3、柏林战役:1945年5月2日德军投降4、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投降书5、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6、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定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四、二战的性质与胜利的原因1、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五、二战的影响与启示:1、影响: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打垮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壮大人民某某力量和社会主义力量,推动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
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学案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一、义和团运动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成员头戴红巾)。
”山东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迅速发展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材料二:“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国家。
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进步性: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局限性: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排斥一切洋人、洋物件,盲目排外。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镇压--招抚(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镇压二、八国联军侵华1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纯粹是由义和团运动引起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不同意;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是其侵华的诱因。
2过程: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西摩尔率2000兵力进攻天津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大沽口守军在抗击联军舰队的进攻八国联军攻占天津1900年8月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材料: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瓦德西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材料: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说: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地位。
材料:“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根据这两则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报复性屠杀,劫掠,暴露了侵略者凶恶本质。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学案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学案课型:新授执笔:逯宝军审核:政史组班级:姓名:小组:[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齐桓公称霸;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合纵连横B过程与方法目标:收集和讲述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C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树立远大理想意识2、学习重点: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难点是本课时间跨度长,人物多头绪杂一、齐醒公称霸(阅读教材34—35页完成下列问题)1、()-()是我历史上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2、秋五霸是指:()、()、()、)、()3、齐桓公当政后任()为相,提出()口号,()年齐桓公在()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齐桓公的()地位想一想: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二、问鼎中原(阅读教材35-37页完成下列问题)1、公元前632年,晋、楚俩国在()交战,晋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2、楚庄王时期,楚军在一次北上在()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
看36页春秋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的位置并识记3称霸西部的是(),称霸南部的是()三合纵连横(阅读教材37-38页完成下列问题)1、()——()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2、战国七雄是指:()、()、()、()、()、()、()其中又是春秋五霸的是()、()、()3、合纵连横的代表有秦国的(),魏国的()等4想一想:1、什么叫合纵连横2为什么提出合纵连横策略3六国合纵抗秦为什么没有成功5观察战国形势图,在图中标出七雄的位置并熟记课堂练习:一、课堂训练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 楚庄王B 宋襄公C 齐桓公D 晋文公2、在争霸斗争中,遭到彻底失败的是:()A 宋襄公B 晋文公C 越王勾践D 吴王阖闾3、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A 城濮之战B 葵丘之盟C 长平之战D 问鼎中原4、齐桓公任用的改革家是:()A 姜尚B 管仲C 吴起D 商鞅5、齐桓公发展齐国势力的口号是:()A 改革内政B 发展生产C 尊王攘夷D 改革军制6、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A 葵丘之战B 城濮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7、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是从哪一个诸侯国中分裂出来的:()A 齐国B 楚国C 秦国D 晋国*8、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国家是:()A 楚国B 燕国C 秦国D 齐国*9、下列哪一个成语与晋文公有关:()A 卧薪尝胆B 问鼎中原C 退避三舍D 老马识途*10、朝秦暮楚这一个成语出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A 诸侯争霸B 三家分晋C 周王室衰微D 合纵连横填充第七课历史图册。
第7课汉字与书法学案(岳麓必修3)2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堂探究探究一:读中华汉字品中华书法听中华歌谣感受汉字之美朗诵《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同祖同宗是炎黄/同根同脉是汉唐/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歌曲)叶敏《中国风》:李小龙截拳之道走遍世界无敌手/中国武术天人合一博大精深无尽头/李白饮酒观沧海飞流直下三千尺/唐诗宋词水墨书法龙的文化最风流/中国字的结构横平竖直最讲究/瓷器里最稀有豆青色的青花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我们做的最牛/五千年谈论英雄尽在青梅煮酒(歌曲)雪村《志国》:油豆角子焖猪蹄儿/做饭是那谁俺家那口人儿/我让她学学咱中国字儿/早上好可别说good morning(歌曲)解晓东《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先感受汉字之美,然后再踏上探源之旅)探究二:讲故事辨七体知汉字之渊源流变故事一:庖牺氏造字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故事二:仓颉造字传说上古仓颉为黄帝左史,生而四目,有睿德。
见灵龟负图书,丹青甲文,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指掌而拼文字。
文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
材料1: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
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材料2: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
------虽然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可以肯定的说就是中国文字起源,或者说中国文字的孑遗。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材料3: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问题1:上述材料关于文字的起源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那些更可信?文字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材料4 材料5 材料6 材料7材料8 材料9 材料10问题2:读材料4——10分别说出是何种字体?试说说各种字体有何特征?产生或开始流行的时代?问题3:材料4文字的出现有何意义?和材料6文字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其重大意义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问题完成下面知识梳理:㈠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⒈起源:时代,上就出现了一些,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教学案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关系。
2.明确和声更美对我们的要求,正确对待集体中的不合理因素,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3、了解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正确处理自己的生活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掌握正确处理不同不同集体中由于角色冲突带来烦恼的方法。
4.知道小群体的含义,了解小群体的作用,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团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区分教学难点:同左【自主学习反馈展示】1、正确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1)集体规则的作用: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
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______,并且能够保障______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
(2)集体规则与个人冲突的原因: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________甚至冲突。
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________。
(3)解决集体要求与个人意愿冲突的策略:策略一:个人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________集体的共同要求。
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________的。
(策略二:集体需要考虑成员的情感需要,实现规则下满足。
)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________,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________,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2.让和声更美对我们的要求:要让集体的和声更美,需要每个人保持单音准确、饱满,在与其他单音组成和声时尽力做好自己,______________,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
3.正确对待集体中的不合理因素:随着集体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需要适当____________。
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______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学案
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一、学习目标1.明确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举措。
2.明确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必要性,理解坚持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的关系。
3.理解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和推动者二、重点、难点重点: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举措。
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又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难点: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举措。
三、任务探究任务一: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知识复盘(1)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2)为什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3)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4)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5)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措施2、任务展示中国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发展与对外合作,加快推进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标准的制定和谈判。
此外,利用平台大数据和算法优势,一些数字平台企业近年来也整合国内外资源,加速海外市场布局,推动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
但我国数字贸易仍面临挑战:有关数字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不完善影响其健康发展;在人员成本、核心算法以及基础硬件的自主可控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国际竞争力不强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构建数字贸易新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3、易错易混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互不相干、相互排斥的。
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必须把推动联动发展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属于利用外资,是“引进来”的表现。
⑥实施“走出去”就是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⑦我们要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任务二:理解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受益者、推动者1、任务展示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学案)
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
2.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1.了解回忆性散文特点:(1)内容真实(2)选取的内容为片段式,不追求事件的完整形,而是追求事件的典型性(3)关注细节(4)双重视角(体验主体+回忆主体)2.回忆性散文是“呈现”人物,而不是塑造人物。
3.了解人物生活经历,从中获得生活体验。
4.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1.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知人论世 筑牢基础【情景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温柔而坚韧的力量,它无声却强大,滋养着每一个儿女的心田。
让我们跟随朱老总的笔触,去探寻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体会那份深沉的母爱如何塑造了他的一生,也启迪我们珍惜身边最温暖的依靠。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朱德总司令的内心世界,通过《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与敬仰。
【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四川仪陇人。
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01学习目标 02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逝世。
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
本文原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朱德选集》,改题为《回忆我的母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导学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导航明确方向】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构建网络形成体系】【考点解读知识梳理】考点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
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②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例题1、(09江苏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例题2、(09北京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考点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一是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部分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两者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
②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一是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二是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例题3、(08全国I3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考点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2)系统的特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
第二,。
第三,(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①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
第二,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第三,优化原则。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易错易混疑点探究】误区一: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误区二: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误区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二者完全等同【重难突破提升技能】1.如何理解联系具有客观性2.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唯物辩证法中处于怎样的地位3.如何认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4.正确把握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课堂演练】1.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材料体现了()①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③矛盾的观点④辩证否定观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2.颜之推在《慕贤》中指出:“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这一论断主要说明()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010年5月29日,第三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济州岛举行。
据此回答3~4题。
3.三国领导人发表了《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等共同文件,确定三国在机制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中加强合作,三国间的合作较以往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这表明()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联系的新形式B.人们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事物间的联系C.任何两个具体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因人的意志而变化4.三国领导人强调,将坚持不懈地推动三国关系朝着睦邻互信、全面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推动三国合作达到新的高度。
三国领导人之所以作这样的强调,是因为()A.事物间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B.事物总是在联系中得以生存和发展C.必须尊重事物间联系的客观性D.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向总是向前的5.唐代文学家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
这体现了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层次性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有这样一个等式:90%×90%×90%×90%×90%=50%。
这个等式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后,“很不错”的90%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
这启示我们()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B.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C.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D.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的统率作用7."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该表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暇。
这体现了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D.系统优化的方法8.(2011·丹东模拟)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生活困难的群体。
因为在中国城乡,生活困难的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
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
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这体现的哲理是()A.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B.部分制约和决定着整体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9.美国航天局科学家于2011年3有11日表示,日本大地震导致当天地球的自转时间减少1.6奥秒;韩国天文研究院16是天表示,强烈地震使整个朝鲜半岛向东移动了5厘米,日本本土向东移动了约2米;地震还引起了10米海啸,上述材料说明()10.走过184天,上海世博会把一座意义深远的里程碑,矗立在漫长的世博史上。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这一主题下有五个副标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以及“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上海世博会之所以是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博览会,是因为()①处理好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③树立了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④把局部利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12.在我国,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
我国这一国情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②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④部分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整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建国60周年庆典背景的“组字方阵”由8万名中小学生组成,共表演了41幅文字图画、49次变化背景,相当于50万人次的动作,要求不能出现一次失误。
为确保表演成功,指挥系统有三道“保险”,即两套电子系统和5 000个无线耳麦,如果出现问题,指挥人员可利用系统查询到具体位置,精确到人。
正是凭着8万表演人员的默契配合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我们才享受到了这样一场视觉盛宴。
用生活与哲学的联系观分析“组字方阵”翻花表演取得成功的原因。
14.(18分)2010年11月12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再接再厉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强调指出,我们要本着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站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发扬同舟共济精神,再接再厉,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