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3、在享受母爱的同时,学会感恩。

4、拓展阅读,学习“寄情于物”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早期的作品。

20世纪初的几年,是泰戈尔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时期。

1902年,他的妻子逝世。

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天亡。

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凭借对儿童心理深刻的理解与善于用儿童无邪的眼睛和心灵来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特点,写出《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作者介绍】(一)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文体知识】(一)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导读理解】(一)导读理解(一)齐读课文。

注意语速、节奏、重音,读出感情。

(二)、品读课文。

(认真品读,品出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感情,做批注,再把不同感情读出来。

)1、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老师提示,学生分析,学生展示朗读)2、“孩子,你在哪里?”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勇敢善战,明达世务,916年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大契丹国”,创立契丹文字。

材料二1038年,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材料三他是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就是宋太祖。

材料四见下图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中所述人物的姓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人物的共同点。

(3)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4)辽、宋、夏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即时训练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秦桧B.寇准C.耶律阿保机D.岳飞3.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议()A.金B.西夏C.辽D.蒙古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北宋的灭亡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1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高中政治生活第第七课《我国的宗教政策》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政治生活第第七课《我国的宗教政策》人教版必修二

《我国的宗教政策》《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全面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并分析实际问题。

2、明确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3、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作用。

4、结合实例分析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自主复习成果展示】1、知识体系2、典题启思〔1〕〔2008年广东〕据2004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这说明A、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B、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C、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2〕〔2007年四川〕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13年,先后召开过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说明《物权法》的制定表达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10分)答:①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物权法》的制定表达了党的政治领导。

②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物权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表达了人民当家作主。

③《物权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表达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可见,《物权法》的制定表达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知识复习过程】【稳固练习】1、〔07上海〕2007年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梵蒂冈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前提下建立正常的国家间关系,外交部发言人进一步指出,梵方不得干预中国内政,包括不得以宗教事务为名干预中国内部事务。

高中政治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七课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

(2)联系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相互、相互和相互。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的,不以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的联系和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调整原有的,建立新的。

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联系和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的。

总之,要一切以、和为转移。

【自学检测】1、中国对外石油依赖度是比较高的,2007年净进口原油3.8亿吨,对外依赖度达40%。

到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估计要超过50%。

这说明()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C、联系具有多样性D、自然界存在着联系2、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全球都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中。

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独善其身,中国也不例外。

这一事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B、联系具有普遍性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3、事物的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等,这体现了联系具有()A、客观性B、普遍性C、条件性D、多样性4、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地球村,这说明了()A、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C、人们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任何联系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我的困惑】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探究案】【问题探究】【判断】1、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当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学案第一课时《金色花》泰戈尔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运用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学习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1)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以《吉檀迦利》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泰戈尔诗选》。

(2)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2、了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3、文体知识:散文(借物抒情)预习匿笑nì:偷偷地笑。

祷告dǎo并蒂dì(莲)花瑞ruì菡萏hàndàn:即荷花。

攲斜qī:倾斜;歪斜。

慈cí怜荫蔽yīn bì预习自测朗读训练(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语气,读准感情(2)朗读指导:找出几句话,学生探讨当时人物所处心情,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_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学案

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学案★情境引入:朝三暮四马戏团即将开演,饲养员拿着7个桃子对即将登场的猴子说:今天好好干,早上给吃三个,下午吃四个,猴子听见后,撇撇嘴一动不动。

饲养员想后又说:早上给吃四个,下午给吃三个,怎么样?猴子听后,活蹦乱跳,直奔表演场地。

探究:这则成语故事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基础知识梳理(识记)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分配形式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2、我国的分配制度是()3、我国公有制经济中实行的分配方式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是什么?(1)我国公有制经济实行的分配方式是();(2)该种分配方式的基本内容是:*分析:①公有制经济中,实行的是否全是按劳分配呢?②在农村,承包土地、鱼塘、森林所获得收入属于按()分配;出租、转让土地所获得的收入是否属于按劳分配?4、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2)(3)5、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2)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采用的分配方式是()和()。

2、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是()。

其特点:()3、私营经济的分配方式是();生产要素包括: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是:★知识体系的归纳:★巩固练习(5—10分钟)选择题: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 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是()A 按劳分配B 按管理要素分配C 按劳动成果分配D 按劳动要素分配3、按劳分配适用的范围是()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公有制经济4、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5、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有()①它只是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形式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A. ③④B. ②④C. ①②D. ①④6.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鲁教版九年级政治第七、八课复习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政治第七、八课复习学案

第七、八课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树立忧患意识,决心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3、.知道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了解自己在推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应该怎样做。

4、感受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5、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祖国科技落后状况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预习检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复习成果,探讨不懂的问题,组长收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讨论。

(重点把握以下问题:)1、我国为什么大力倡导低碳生活?(资源国情、环境国情、低碳生活的意义)2、践行低碳生活有什么意义?3、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向政府提建议(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应怎么做?)4、青少年怎样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践行低碳生活的金点子)5、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说科技、教育、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6、我国的科技教育国情7、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高科技?8.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9、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建议10、你打算怎样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11、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12、近几年我国接连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说明了什么?(二).关注身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活动探究题:【衡阳中考】为隆重纪念2011年“6·5”世界环境日,某校九年级(1)班积极响应“低碳生活”号召,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主题班会]班会上,李军和王平两位同学展示了他们搜集的两则信息。

李军同学说: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王平同学用多媒体展示了湖南省“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国家下达给湖南省的二氧化碳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是,到2010年这两项指标比2005年分别下降9%和10.1%,已按时完成。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标解读考向】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必备知识重点突破】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功能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是什么?6.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整合网络构建】【易错剖析盲点清零】1.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

2.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本身。

4.文化具有主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5.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7.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8.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真题探究规律】1.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宁夏西宁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

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陶冶和洗礼: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精神的对话和传承。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也成为各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切实行动。

从“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角度,说明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的理由。

2.民俗是社会群体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历经代代传承而生生不息。

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传统和人文品格。

根植于乡土的民俗文化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出助力现代乡村治理的独特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聚居的瑶族群众采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加之依山而建的木质结构居所,极易发生火灾。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本课讲述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巩固。

介绍了26国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二战的转折及二战最后取得的胜利。

介绍了二战后期主要战役和德意日的最后投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从而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信念。

【知识梳理】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战争的建立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2、标志:1942年1月1日,苏美英中等26个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作用/意义: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二、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2、时间:1945年2月3、三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4、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主义,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三、最后得胜利(苏德战场是欧洲第一战场)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2、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①时间:1944年6月6日②标志:美英等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③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3、柏林战役:1945年5月2日德军投降4、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投降书5、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6、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定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四、二战的性质与胜利的原因1、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五、二战的影响与启示:1、影响: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打垮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壮大人民某某力量和社会主义力量,推动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

第七讲 液体压强 复习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讲  液体压强     复习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讲:压强——液体压强知识点睛:1.微小压强计(结构如图所示)一般而言,当探头的薄膜受液体压力的作用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薄膜受到液体的压强越大.2.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3.静止液体的压强特点(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4)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液体压强公式:p=ρgh静态的液体压强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指的是从自由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其中,自由液面指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5.p=ρgh和p= FS的使用条件(1)对固体而言,p= FS的使用无限制条件;而p=ρgh要成立,物体必须是自由放置于水平面、密度均匀的实心柱体,且底面积等于受力面积.(2)对液体面言,一般利用p=ρgh求压强;而p= FS虽然也成立,但不规则容器中F大小一般不等于液体重力大小,则无法直接利用p= FS = GS求压强,因此一般只利用它的变形式F=pS求液体压力.6.固体压力压强与液体压力压强解题的一般思路(1)固体压力压强:先求出压力,再利用p= FS求固体压强.(2)液体压力压强:先利用p=ρgh求出压强,再利用F=pS求出液体压力.7.液体压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某个表面所受到的液体竖直方向的压力,大小等于该表面正上方均为液体时该部分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把该表面及其正上方直至液面的所有空间看作一个整体(如图甲、乙、丙中阴影部分);去掉内部所有物质,并补充满液体,由于深度和液体密度没改变,因此该表面的压力并未发生改变.把该部分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下的重力,下方液体向上的压力(即待求物理量),和水平各方向的压力,由于整体保持静止,可知水平、竖直两个方向合力均为零;则竖直方向上液体压力,总等于补充后的液体重力.8.形杯问题(1)柱形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如图甲)(2)敞口容器(开口面积大于底面积)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小于液体重力.(如图乙)(3)缩口容器(开口面积小于底面积)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于液体重力.(如图丙)10.薄片脱落问题如图甲所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使用轻质的薄片挡住玻璃筒的下端后竖直插入某种液体中,往玻璃筒内缓慢倒入另一种液体,当玻璃筒内外两种液体对薄片产生的压强相等时,薄片恰好脱落,如图乙所示.1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12.液面变化问题(1)如图甲所示,物体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当物体向下运动h时,如图乙所示,容器内液面高度变化.为: ∆ℎ=s1ℎs2−s1解析:物体下移h,设容器内液面从h1上升到h2.对比两图,①区域的液体,被物体排到环形部分②区域,则可知①、②两部分体积相等.即:V①=S1ℎ=V②=(S2−S1)∆ℎ∴∆ℎ=S1ℎS2−S1(2)如图丙所示,物体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长度为 ℎ 时,如图丁所示,容器内液.面高度变化:∆ℎ=S1ℎS2解析:当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为 ℎ 时,设液面从h1上升到h2.对比两图,③区域即V排,④区域为总体积的变化量ΔV;由于ΔV是由新增的V排引起的,则两部分体积相等.即:V③=S1ℎ=V④=S2∆ℎ∴∆ℎ=S1ℎS2火眼金睛: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1)在地球、月球以及太空中,液体对容器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只在容器底和侧壁处有压强( )(3)容器中装有的液柱越高,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一定越大( )(4)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大( )(5)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朝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一定相等( )(6)将一只竖直放置的装有清水的试管逐渐倾斜,水未流出前,水的长度增加,对试管底部的压强逐渐增大( )(7)容器中液体越多,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越大( )(8)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内的液体越多,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9)容器内装有重为1N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可能为10N( )(10)若甲、乙两容器内同一高度的液体压强相同,则两种液体的密度也相同( )(11)池塘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越来越小( )(12)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小梅把未连接好的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甲液体中,并进行组装;然后再将连接完好的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在乙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图所示.因此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_ρ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8m;容器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0.1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 1.2×103kg/m3,则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为_________N.(g取10N/kg)4.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杯子都盛有水银,且甲、乙杯的水银面上分别漂浮着铁球和木球,三杯的水银面等高.若要比较它们的杯底所受的压力大小,则结论是( )A.甲杯最大 B.乙杯最大 C.丙杯最大 D.都一样大5.一个深度为10cm的杯子装满水放置于水平桌面,杯子内装有3N的水,杯子的底面积为25cm2,则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Pa.(g取10N/kg)6.某柱形物体下表面紧贴水槽中的水面,将物体相对容器底部往下移动12cm后,水面上升3cm.则此时柱形物体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g取10N/kg)7.甲、乙、丙三个柱形容器内分别装有密度为ρA、ρB、ρC的液体,液体高度分别用h A、h B、h C表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ρA∶ρB∶ρC=1∶2∶3,则h A∶h B∶h C=____________.8.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水渠水面相平.关于涵洞的水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水向低处流,所以涵洞中的水从乙流向甲B.由于甲侧涵洞口在水下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所以涵洞中水从甲流向乙C.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D.由于甲侧涵洞口的压强等于乙侧涵洞口的压强,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三个不同的容器中装有密度为ρ的液体,请在横线位置分别写出对应位置处的压强表达式.(1)p A=__________ (2) p A=__________ (3) p A=_________p B=__________2.如下图(左)所示,容器底面积为1dm2,容器内装有水,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容器中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Pa,B点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Pa;容器底面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N.(g取10N/kg)3.如上图(右)所示,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密度为ρ的液体.不考虑大气压的影响,容器上横截面积为S的塞子的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强p=__________;压力F=__________.4.如下图(左)所示,液体压强使坝底的水喷射而出,那么决定坝底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A.坝的宽度 B.水的体积 C.水的深度 D.坝的高度5.6.如上图(右)所示,两只容器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在A、B、C三点处,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则下列有关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 A>p B>p C B.p A<p B<p C C.p A=p B>p C D.p A=p B<p C 7.将质量之比为1∶3.密度之比为2∶1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且不溢出,甲、乙两液柱高度之比和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分别为( )A.1∶3,2∶3 B.2∶1,1∶3 C.1∶6,1∶3 D.1∶6,1∶18.小明同学学完压强相关知识后,对试管内液体的压强相关习题进行归纳,请帮他选择正确答案①②③④(1)如图①所示,试管里面装有某种液体,将试管倾斜一定角度后(液体未洒出),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如图②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都装有水.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两支试管内装有水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水对两试管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m甲_____m乙,p甲_____ p乙.(填“>”、“=”或“<”)乙,则(3)如图③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如图④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有质量为m甲、m乙,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时,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相等,则( ) A.m甲<m乙 B.m甲=m乙 C.ρ甲>ρ乙 D.ρ甲<ρ乙9.如图所示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装入25N的水后,水深为20cm.不计容器质量,(g取10N/kg)(1)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2)求离容器底5cm 处水的压强.(3)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10.4.3如图所示,锅炉水位计及水池下方的排水管都是根据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11.如图所示,在装有水的容器左侧加入70cm高的煤油,最终达到稳定状态.煤油和水不相溶,则左右两端液面高度相差__________cm.(已知ρ油=0.8×103kg/m3)12.如图所示,桌面上放置有三个不同形状的容器A、B、C.它们的底面积相同,质量忽略不计.往容器内分别倒入液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和p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和F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和p 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和F C′,请在横线处填上“>”、“=”或“<”.(1)若三个容器内倒入同一种液体并使液面在同一高度.①p A ___ p B ___ p C;②F A ___ F B ___ F C;③p A′___ p B′____ p C′;④F A′____ F B′____ F C′(2)若三个容器内倒入质量相同的同一种液体:①p A ___ p B ___ p C;②F A ___ F B ___ F C;③p A′___ p B′____ p C′;④F A′____ F B′____ F C′(3)若三个容器内倒入不同的液体并使液面在同一高度,且已知三种液体质量相等;①p A ___ p B ___ p C;②F A ___ F B ___ F C;③p A′___ p B′____ p C′;④F A′____ F B′____ F C′(4)若三个容器内分别倒入质量相同的酒精、清水和盐水:①p A ___ p B ___ p C;②F A ___ F B ___ F C;③p A′___ p B′____ p C′;④F A′____ F B′____ F C′13.如下图(左)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底面积完全相同的瓶子.其中甲、乙瓶完全相同,丙、丁瓶完全相同,往甲、丙内注入适量的水,乙、丁内注入适量的酒精,使四个瓶子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则四个瓶子中所装液体的质量m甲、m乙、m丙、m丁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14.如上图(右)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两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那么在杯底上相等高度的A、B两点处的液体的压强p A与p B的大小关系为( ) A.p A=p B B.p A>p B C.p A<p B D.无法判断15.如下图(左)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着甲、乙两杯液体,甲杯内装有水,乙杯内装有煤油.已知两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且两杯液体内A、B两点距底部的距离h A=2h B.A、B两点处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 A、p B.(已知ρ油=0.8×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 A<p B,且p B-p A=1.2ρ水gh B B.p A<p B,且p B-p A=0.6ρ水gh BC.p A>p B,且p A-p B=0.4ρ水gh B D.p A>p B,且p A-p B=0.2ρ水gh B16.如上图(右)所示,重为G1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重为G2的液体,若用N1表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N2表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则N1和N2应满足( )A.N1=G1+G2,N2=G2 B.N1>G1+G2,N2>G2C.N1<G1+G2,N2=G2 D.N1=G1+G2,N2>G217.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体积为40cm3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g=10N/kg.求:(1)液体的密度.(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人容器中.小球静止后,擦干容器外壁,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课后巩固1.如下图(左)所示,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200cm2和100cm2.容器甲中盛有0.2m高的水,容器乙中盛有0.3m高的酒精.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质量均为m的水和酒精后,剩余水对容器甲底部的压强为p水,剩余酒精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强为p酒精.当质量m的范围为__________时,才能满足p水>p酒精.(ρ酒精=0.8×103kg/m3)2.一个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所示;两次放置时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 A和p B,则( )A.p A>p B B.p A<p B C.p A=p B D.无法判断3.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p水>p酒精),可以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4.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1m2的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为8kg的酒精(ρ酒精=0.8×103kg/m3,g=10N/kg).求:(1)酒精的体积V酒精.(2)液面下0.1m处酒精产生的压强p酒精.(3)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和p C.(ρ酒精=0.8×103kg/m3)(1)p A、p B和p 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 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6.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达113m,上游的船要在船闸中经过5个闸室使船体逐渐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二十多米,因而三峡船闸的闸门非常大.其首级人字闸门每扇高39.5m,宽20.2m.倘若门外的水位高30m,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最大压强是_______Pa,已知闸门所受水的平均压强是最大压强的一半,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压力是_________N.(g=10N/kg)7.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p甲>p乙 B.p甲<p乙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和压力F A、F B的关系是( )A.p A<p B;F A=F B B.p A<p B;F A>F BC.p A>p B;F A=F B D.p A>p B;F A>F B9.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相同.(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同步学案)

第7课 《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

2.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1.了解回忆性散文特点:(1)内容真实(2)选取的内容为片段式,不追求事件的完整形,而是追求事件的典型性(3)关注细节(4)双重视角(体验主体+回忆主体)2.回忆性散文是“呈现”人物,而不是塑造人物。

3.了解人物生活经历,从中获得生活体验。

4.学习刻画人物的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1.学习以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来写人的方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知人论世 筑牢基础【情景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温柔而坚韧的力量,它无声却强大,滋养着每一个儿女的心田。

让我们跟随朱老总的笔触,去探寻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体会那份深沉的母爱如何塑造了他的一生,也启迪我们珍惜身边最温暖的依靠。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朱德总司令的内心世界,通过《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与敬仰。

【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四川仪陇人。

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01学习目标 02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逝世。

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

本文原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朱德选集》,改题为《回忆我的母亲》。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案

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二十四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究活动落实素养课标要求学习清单核心素养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1.描述与分类:①文化的内涵、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

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解释与论证:①文化的四个社会功能。

②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③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预测与选择:①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4.辨析与评价:①批驳“经济搞好了,精神文化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的错误。

②明确把传统文化完全当成包袱或完全当成财富的错误认识。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

1.政治认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精神,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3.公共参与: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精梳细理——重基础一、什么是文化1.含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本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学案

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学案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一、义和团运动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义和团成员头戴红巾)。

”山东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迅速发展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材料二:“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国家。

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进步性: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局限性: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排斥一切洋人、洋物件,盲目排外。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镇压--招抚(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镇压二、八国联军侵华1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纯粹是由义和团运动引起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不同意;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是其侵华的诱因。

2过程: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西摩尔率2000兵力进攻天津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大沽口守军在抗击联军舰队的进攻八国联军攻占天津1900年8月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材料: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瓦德西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材料: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说: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地位。

材料:“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根据这两则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报复性屠杀,劫掠,暴露了侵略者凶恶本质。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

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主备人:王亚莉(两课时)一、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光荣革命”以及《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基本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再现,调动学习热情,实现情感目标。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光荣革命”,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三、重点难点1.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2.难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及作用的理解四、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运用知识自主学习一、光荣革命(1)背景①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________出现;②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过程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并建立共和国;②1688年“________”结束了复辟王朝。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1640~1688年的________ 。

(2)标志:1689年《________ 》的颁布①内容:以法律条文限制________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

②作用:议会权力日益超过______的权利,国王开始逐渐处于“_______”的地位,英国的_______确立起来。

2、代议制的形成(1)含义:议会由________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________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2)作用: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对国家实行统治,以防止独裁。

3、1832年议会改革①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

②作用:________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促进了_______发展。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①内阁的雏形: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讨论国家大事的会议,被称之为__________会议。

七年历史下学案: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导学案

七年历史下学案: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导学案
辽宁桓仁 初
东山中学 一
“337 高效课堂” “双向五环四维学案” 主备人: 邹平 审核人: 二次备课人: 学与教随笔
我自主
我合作
我展示 学生:
我探究
我快乐 小组: 班级: 七年 班
年级 历史 科 新知理解案
使用时间: 2014.3.12
学习内容:第 7 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唐末印刷术的发展情况,认识了它对世界文明发展贡献。 2、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最初运用。 3、知道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它的设计者李春;了解它的 设计巧妙之处。 ☆自主预学【细心研读,静心思考有收获】 一、雕版印刷术: 1、 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 。 (四大发明: 、 、 、 ) 2、唐代 是现存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二、火药 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火药制造的 武器叫“ ”也叫“飞火” 三、赵州桥 1、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隋朝 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 年。 ☆展示探学【合作交流,对学组学出火花】 (1)为什么赵州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古代桥梁主要有梁桥、拱桥和索桥三种(见每课一得) 。请你找一找、画一画家乡 的桥梁。
A 促进了《金刚经》的流传 B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C 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D 促进了雕刻艺术的发展 2、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 ) A.火箭 B.火枪 C.火炮 D.火机 3、赵州桥从结构上讲是( ) A.双孔石桥 B.双曲拱桥 C.联拱石桥 D.单孔石桥 4、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技术是( ) A.制瓷技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冶铁技术 5、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上是在: ( ) A.东汉 B.三国 C.隋末 D.唐末 6、恩格斯曾经说“:在 14 世纪初, ( )从( )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 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 ( ) A、火药 阿拉伯 B 造纸术 以色列 C 指南针 阿拉伯 D 印刷术 以色列 7、下列哪座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泸定桥 D.灞桥 8、火药的发明者是( ) A.孙思邈 B.李春 C.炼丹家 D.医生 9、 为什么赵州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谈谈你的家乡或国内外其它地区 有哪种桥梁?这些桥梁使用了哪些技术?

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学案

高二哲学学案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分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 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基础知识梳理】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就是之间以及之间的、、。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二、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和要素的含义(1)系统:(2)要素:3、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课堂学习案【探究一】2015年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29日闭幕,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对于优化家庭结构有正面、有效的作用。

尤其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独家庭之痛。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学习提纲】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1)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2)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3)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①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精神。

②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①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易错点提示:爱好和平,走和平发展之路,并不表明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就要放弃正义的战争,在外敌入侵或其他分裂祖国行为存在时,我们也要用武力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这与爱好和平并不矛盾。

3.勤劳勇敢①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重要的优良品格。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②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4.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1)原因: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八上 第七课时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八上 第七课时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生、养之恩,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了解影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和习惯,培养与其他民族成员友好交往的能力。

3、正确认识台湾问题;初步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复习重点、难点:目标二、三(重点),目标一(难点)1、时间:(2分钟)2、目的:认知复习目标,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明确复习重难点。

复习过程:复习指导1、时间:(15分钟)2、要求:能够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知道每一框题讲了几个问题,明确问题答案;3、目的: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先了解本课的基本框架、基础知识点,以便学生自主复习。

一、【自主复习】知识回顾: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先梳理,熟悉教材以下基础知识5分钟在老师引导下找出与“家”有关的重点问题。

⒈为什么要孝敬父母?⒉怎样孝敬父母?⒊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⒋怎样与父母沟通?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先梳理,熟悉教材以下基础知识10分钟找出与热爱祖国有关的问题。

⒈祖国伟大美丽表现在那些地方?⒉应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会选择)⒊民族团结的表现(会选择) 4.青少年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⒌怎样认识台湾问题?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⒎如何以实际行动振兴中华、报效祖国?二、教师检测:(10分钟)方法:听写,当堂批阅,及时做出评价并指出错误。

目的:检查复习情况,分析重点,难点,使学生当堂解决疑惑。

四、达标测试(10分钟)(一)、选择题:1、“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

”从这段歌词中你对“家”的正确理解是()A.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是我们终生依赖的地方B.家是一个住所,是吃饭的地方C.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D.家人平等相处,相互关爱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衷心感谢父母生养我们,因为()①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源②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最好守护者③无论父母是什么性格,代沟都是存在的④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小鲁是个调皮鬼,经常做错事,惹得父母生气,可是他与父母的关系却很融洽。

第7课 百家争鸣 学案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 学案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韩非 子》
《孙子 兵法》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
பைடு நூலகம்
影 响

思想文⁠化
发⁠ 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2. 当下应如何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2)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 (3)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 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4)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 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成就:创办私学。(2分)目的: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2分)简述其评价的主要依 据。(2分)
评价:认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分)主要依据:中国人 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2分)
(3)材料三中“这样一个大背景”是指什么?(2分)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不 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2分)
A. 是研究孔子生平的第一手史料 B. 属后人凭空想象,并无史料价值 C. 再现了孔子和老子的交往场景 D. 体现了后人对孔子好学精神的尊崇
☞知识点三:百家争鸣 ( C ) 6. (跨语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活跃,其主要内涵是重 视民的作用,强调顺应民心、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下列言论中能体现 民本思想的是 A.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实行“ 仁政 ”,最早提出“民贵君 轻”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一、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七课的课本重点知识;
2、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运用;
3、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二、自主复习
(一)复习课本P82——95页,熟练掌握下列基础问题,构建知识网络。

组内相互检查。

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15分钟)
1、法律的含义?特征?本质?作用?
2、高官落马的案例说明了什么?
3、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4、公民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5、公民应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6、我国法律怎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7、诉讼的分类?制裁的分类?
(二)复习检测
针对本课重点题目1-6题任意抽取一题对桌检查,并计入小组量化,记住的组内加1分,记不住的组内扣1分(要求熟练背诵)
(三)我的疑惑
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

要求:言简意赅,明确清晰.首先请教同桌,不能解决的提出来下一环节中在组内或班内解决。

三、合作探究
2014年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央纪委开展核查工作情况的汇报,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

经查,周永康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利用职务便利为多人谋取非法利益,直接或通过家人收受巨额贿赂;滥用职权帮助亲属、情妇、朋友从事经营活动获取巨额利益,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泄露党和国家机密;严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本人及亲属收受他人大量财物;与多名女性通奸并进行权色、钱色交易。

调查中还发现周永康其他涉嫌犯罪线索。

周永康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离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极大损害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极其恶劣。

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给予周永康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周永康涉嫌犯罪立案侦查并予以逮捕。

(1)周永康作为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却被依法逮捕,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了什么?(请结合课本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
(2)作为青少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四、当堂训练
(一)根据自主复习的知识提纲,梳理本章知识结构。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知识树。

理清本课的知识网络。

(相信自己,会做得很好)
(二)记忆:1、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2、公民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3、公民应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五、自我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