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力》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3.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难点:运用牛顿三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非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力的奥秘,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习题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能准确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及分力。
2.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计算方法。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力学的整体把握。
9.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力的合理运用和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0.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解答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4.强调力的合理运用,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等。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物理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力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内涵和本质。
2.加强对力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3.创设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2.教学策略:
-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力的相关问题。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
3.教学内容设计:
-力的三要素:通过实验和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学会如何表达和计算。
4.力的合成与分解:我会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并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力的三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牛顿定律在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设置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并解释结果。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力的存在,并学会用力的语言来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能够用力的语言来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重点放在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描述上,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小球、弹簧和滑轮等。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游戏,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接着,我会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不同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情况,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力的概念。

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个小实验,让他们亲手操作教具,体验力的作用和相互转化。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描述是孩子们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他们可能会对力是一种什么东西感到困惑,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物体会对另一个物体产生作用。

因此,我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力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我会让一个孩子用手推一个放在桌面上的小车,另一个孩子则会阻止小车的移动。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推力和摩擦力这两种力的作用。

他们会看到,当推力大于摩擦力时,小车就会向前运动;当推力小于摩擦力时,小车则会停止运动。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另一个重点是让孩子们用力的语言来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孩子们可能会对如何用力的语言来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感到困惑。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1、利用弹力、重力知识进行受力分析2、分析解决几个应用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与概念推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主要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点回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章结构:形变作用效果力的基本描述改变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法弹性形变力弹力弹簧测力计各种表现G=mg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的:重心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综合回顾,理清本章知识结构,梳理层次,提高对各种力的认识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描述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要特别说明运动状态中的两方面:运动速度,运动方向。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来源:Z*1.观察图中的四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1. 答案:A气球瘪了、竹子弯了、钢丝弯曲、弹簧变短,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解析:小树被风吹弯了腰,说明树的形状发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C.力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2.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不仅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还使落叶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这就是力的三要素。

3.在用扳手拧螺母时,如图所示,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A、B、C三点,产生的效果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这说明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关。

四、画力的示意图方法: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好作用点;3.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七章力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教案: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力》的相关内容。

复习内容包括: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二力平衡条件、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种类和作用效果。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 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 理解相互作用力的概念,能区分平衡力和非平衡力。

5.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种类、作用效果、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绳子、滑轮组、摩擦力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验提书包、拉窗帘等活动,感受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3. 课堂练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4. 二力平衡条件:(1)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应用: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5.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6. 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7. 课堂练习:判断生活中实例中的力属于何种类型,并分析其作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二力平衡条件、相互作用力、摩擦力。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3) 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物体的重力。

(×)(4) 二力平衡条件包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测量工具、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分析力的作用。

2. 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了解其原理。

3. 理解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能在实际情景中识别这些力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种类、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重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摩擦力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木板、毛巾、瓶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提书包、拉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讨论力的作用效果。

3. 复习力的种类:按性质分,有力、压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推力、张力、压力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力。

4. 测量工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应用。

6. 复习二力平衡: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让学生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力的应用。

8.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分析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9.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骑自行车、踢足球等。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三)重力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 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二、典型例题【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 1、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_________【会画力的示意图】例2、请画出被脚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忽略空气阻力)【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例3.弹簧测力计使用正确的是()A B C D【掌握基本实验】例4、再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做了如下记录,问:(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________ ;(2)有表格可知重力G和质量m的比值是________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质量(kg) 重力(N)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1 0.5 4.92 1 9.83 2 19.6【会计算重力】例5、一根绳子所能承受的拉力是2.0×104 N,能不能用它一次提起体积为0.2m3钢板?(g取 10N/kg ,ρ钢=7.8×103 kg/m3 )三、达标检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C.不存在只对别的物体施力、自己不受力的物体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一定较大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2NC.4N D.8N3、对于重力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B.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C.空气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作用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4、一个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质量为5 kg,用重力的示意图,表示出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基本知识。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的演示实验器材、测量工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力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3. 典例讲解(10分钟)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力的测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二力平衡条件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的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请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什么条件?4. 请举例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

答案: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让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章引言、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惯性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2. 理解重力、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掌握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4. 理解惯性的概念,能运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及应用;惯性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及作用。

2. 复习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复习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按性质分,有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4. 复习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G=mg。

5. 复习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力。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f=μN。

6. 复习二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若这两个力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平衡。

7. 复习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产生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8. 复习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讲解惯性的应用,如刹车、投掷等。

9.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如跳远、拍打衣服等。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种类及作用效果: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拉力、压力、剪切力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决力的平衡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力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力的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学时: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1.力的概念;2.力的计量单位;3.力的性质。

第二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一)1.力的合成;2.力的平行和夹角合成;3.力的平行合成的实验验证。

第三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二)1.力的分解;2.力的平行和垂直分解;3.力的分解的实验验证。

第四学时: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2.力的平衡条件;3.力的平衡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图片、图表、文字等多媒体展示手段。

五、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1. 引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有哪些。

•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力的认识,如推拉物体、电磁吸力等。

•安排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力的大小。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力的计量单位。

3. 性质总结•让学生总结力的性质,如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第二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一)1. 引入活动•使用一个例子引入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合成和分解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探究•安排实验,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两个力的大小,然后再用一个测力计测量合成力的大小。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合成力的特点。

3. 实验验证•使用三条细而坚韧的绳子模拟合成力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合成力的平行和夹角合成。

第三学时:力的合成与分解(二)1. 引入活动•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课程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物理学的基础。

《力》这一章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各章如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内容所必需的预备性知识。

本章分为:力、弹力、重力三节,对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学起着参照、类比的作用,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无疑"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知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知道重力及其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和有关计算②、方法与过程:让学生经历回忆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作用特点、弹簧测力计、重力、重力跟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特点、示意图的画法、引导回忆------分二二、弹力1、弹性形变:。

2、弹力:(1)叫做弹力。

(2)日常生活中、、都属于弹力3、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范围内,。

(2)注意观察和。

(3)注意事项:估测,选择合适的;让力的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在;读数时注意分度值,视线。

例题解析: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前不用观察指针是否需要调零B、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C、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意大小的拉力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竖直提着用反馈练习2知识点三:重力引导回忆------分三三、重力1.重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方向—。

3. ——重力的作用点规则物体——。

4.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跟。

5.公式: g= 。

回顾实验:规则物体重心位置重力方向回顾实验: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画力的示意图例题解析:一辆汽车的质量是20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N/kg)练:一中学生的重力是50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反馈练习3思考回答思考练习小结:检测:力、弹力、重力思考回答练习检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重点:激发学生对力学现象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复习和巩固力学知识。
1.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
2.教学过程:
-展示运动员举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员所用的力,提问:“这位运动员为什么要用两个力才能举起杠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力的合成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拉弓射箭的例子同理,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在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过程: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的核心概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挑战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知识巩固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6.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力的三要素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拉扯弹簧、抛掷物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1)拉扯弹簧时,弹簧为什么能伸长?(2)为什么抛掷物体时,物体最终会落到地面上?A. 拉伸弹簧B. 压缩弹簧C. 拉扯绳子D. 推动小车答案:A、C、D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复习课。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遵循相似三角形定则。

5.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作用效果及合成与分解。

2. 熟悉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惯性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物理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如提书包、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梳理:复习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有关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6.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内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

答案:略。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滑动,请分析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

答案: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书面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如力的平衡、动力学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拓展力的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摩擦力的计算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重力、弹力、浮力等力的计算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力的概念和定律的理解。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结合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力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针对学生在力的计算和应用方面的困难,采用案例分析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测量方法,理解力的单位牛顿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力的大小。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 力 复习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力文字表述题(填空题)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1、定义:力是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物体和物体,且它们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

(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使物体。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使弓变形3、力的单位: (N)。

托起二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N。

4、力的三要素: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

5、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或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 弹力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如:弹簧、橡皮筋、篮球: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如:橡皮泥、铁丝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

(如、、等都是弹力)3、产生条件:发生。

4、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7.3 重力1、定义: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表示。

2、重力的大小:①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它的。

②计算公式:,其中g=。

g物理意义:。

③重力的大小与、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3、重力的施力物体:。

4、重力的方向:。

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桌面是否。

5、重力的作用点: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6、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第二部分:填空题1、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短道速滑是我国的优势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案
知识回顾:
1、力是_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

2、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或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和,通常可以用力的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3、弹力:物体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4、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在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是利用的原理制成。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观察;②观察;③校正;④拉力沿弹簧的施加在弹簧秤上;⑤观察指针示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6、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
是,重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处.
7、重力的大小与成正比. 即:G=mg式中:m是物体质量,单位用;g是一常数,g=9.8牛/千克,表示物体受到的是9.8牛.
8、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原理制成。

典型例题:
例1、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例2、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3、如图所示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

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 B.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例4、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夹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选填“右”或“左”)运动。

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例5、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图中所示的墙体向(左/右)倾斜。

例6、小明想知道屋顶的雪到底有多重,他找来器材进行了测量:
(1)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0.2N;②将杯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如图为
N,③将杯子里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1N。

杯中雪的样品体积是 cm3,雪的样品密度是kg/m3。

(2)若屋顶面积为100m2,雪的厚度为30cm,则屋顶雪的总重力是N。

例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 F 和橡皮筋的伸长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N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________cm,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________cm。

(2)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____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____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均选填“A”或“B”)
(3)将与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细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____N。

例7、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装置示意图。

在安装实验装置时,让刻度尺的零刻度与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上端对齐,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上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长度为L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此时弹簧下端的指针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的放大示意图。

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示数L1= cm,示数F1= N。

在不损坏弹簧测力计和满足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在弹簧测力计的下端再挂上4个相同的钩码,静止时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00 N。

那么,说明重力与质量成(选填“正比”或“反比”)。

例8、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验时,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请你画出橡皮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小红站在竖直墙壁旁.当她水平向右推墙时.墙对她产生一个作用力F使她向左运动.在图中作出墙对小红作用力F的示意图.
甲乙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
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没有施加力
C.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不是弹力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2、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使其保持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2N C.4N D.8N
3、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下列情况仍然存在的是()
A、万马奔腾
B、川流不息
C、五光十色
D、短斤少两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L甲<L丙L乙>L丁 B.L甲=L丙 L乙=L丁
C.L甲<L丙L乙=L丁 D.L甲=L丙L乙>L丁
5、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6、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7、“不倒翁”是个有趣的玩具,它之所以不易倾倒,是因为它重心位置较______(高/低)。

在墙上挂画框时,可自制一个铅垂线来检查是否挂正,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张挂年画时的情景,若要将画挂正应将画的下部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画框竖边与铅垂线__________,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的道理。

若铅锤质量是0.2Kg,则它的重力是_____N。

8、如图所示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

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 kg 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N,质量是 kg。

9、请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拉弓射箭情景,写出相关的物理知识或规律.
(1);(2).
10、如图甲所示,钢梁向下弯曲偏离水平位置的距离h叫下垂量。

小亮猜想:一根钢梁的下垂量h可能与重物对钢梁的拉力F、两个支撑柱的距离这两个因素有关,并进行如下实验:
甲乙
(1)要探究“一根钢梁的下垂量与两个支撑柱间距离s的关系”,他必须控制一定,改变。

(2)要探究“一根钢梁的下垂量h与所受拉力F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支撑柱间距离一定,记录下钢梁受到不同拉力时的下垂量(忽略钢梁自重的影响),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下垂量h/cm 2 4 6.4 8.8 10.4
拉力F/N 1000 2000 3200 4400 5200
h 与所受拉力F关系的图线。

②根据图像可知,当拉力为5000 N时,下垂量是cm。

③根据图象可得出结论:当两支撑柱间距离等因素相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