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七章力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精品)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目录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 :(01)第2节内能..................................................................................................................................... :(04)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 :(07)第3节比热容(第2课时)........................................................................................................ :(10)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 :(13)第2节热机的效率....................................................................................................................... :(16)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9)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1) .................................................................................................................. :(22)第1节两种电荷(2) .................................................................................................................. :(25)第2节电流与电路(1) .............................................................................................................. :(27)第2节电流与电路(2) .............................................................................................................. :(30)第3节串联和并联(1) .............................................................................................................. :(32)第3节串联和并联(2) .............................................................................................................. :(35)第3节串联和并联(3) .............................................................................................................. :(38)第4节电流的测量......................................................................................................................... :(41)第4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 :(44)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 :(47)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1).................................................................................. :(50)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2).................................................................................. :(52)第3节电阻..................................................................................................................................... :(55)第4节变阻器................................................................................................................................. :(58)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61)第2节欧姆定律............................................................................................................................. :(64)第3节电阻的测量......................................................................................................................... :(67)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 :(70)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2)...................................................................... :(73)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1) ................................................................................................................ :(76)第1节电能电功(2) ................................................................................................................ :(78)第2节电功率(1) ...................................................................................................................... :(80)第2节电功率(2) ...................................................................................................................... :(83)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 :(86)第3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2).................................................................................................. :(88)第4节焦耳定律(1) .................................................................................................................. :(91)第4节焦耳定律(2) .................................................................................................................. :(94)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 :(97)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 :(101)第3节安全用电.......................................................................................................................... :(104)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1) ....................................................................................................... :(107)第1节磁现象与磁场(2) ....................................................................................................... :(110)第2节电生磁.............................................................................................................................. :(112)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116)第4节电动机............................................................................................................................ :(119)第5节磁生电.............................................................................................................................. :(123)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 :(126)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128)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 :(130)第2节核能.................................................................................................................................. :(132)第3节太阳能.............................................................................................................................. :(135)【学习内容】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什么是扩散现象?生活当中有哪些常见的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4.分子间有什么样的作用力?课前预习学案一、认真阅读课本第2页《分子热运动》,完成下列问题:1.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物质是由的粒子——、构成的。
最新八年级全册导学案

班级:教师:组别:姓名:主编:复龙镇初级中学校物理教研组前言亲爱的同学们:当同学们翻开由我们老师精心撰写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时,新的一学期物理学习就开始了。
在同学们新一阶段学习之前,老师把如何使用导学案告诉同学们,以便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中能轻松、快乐的学习物理。
●课前使用——自学、独学为主导学案通常在课前发到同学们手中,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上这个板块的引领,做到心中有数,有法可依,有标可循,事半功倍。
自学时可上网查资料,也可质询他人等以拓展学习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在自学过程中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可做拓展题,生疏或疑难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
自学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反馈达标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课堂上的“对学”“群学”来解决。
“对学”是同桌间的合作学习;“群学”是三人以上或小组群体性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可以是对子帮扶式,也可以是全员参与式。
它们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层次的同学有效学习。
这个环节切忌“假合作”“假探究”行为。
展示是经过自学、对学、群学之后,小组要进行的活动环节。
展示要有“预设性问题展示”和“生成性问题展示”两种。
预设性展示是由教师提前安排对展示问题进行的小组分工,而生成性问题展示是同学们在自学、对学和群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考、新观点、新成果,这些问题要提前在导学案中做好记录,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出知识网、知识树或者知识导图。
整理学案包括:整理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等。
此外还要进行自主反思:问题反思、经验反思、方法反思、学习行为反思和感悟反思等。
●课后使用——拾遗补缺、拓展提升、整理归档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方案,有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性特点。
课后对导学案的使用也要注意分层次,同学们要依据本堂课的课堂评价与反思,整理导学案上的纠错记录和重点问题,使之成为宝贵的复习资料。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同学们对新课内容可完成五轮的学习: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把会做的问题独立完成,同时发现新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大部分问题;在课堂展示环节,通过倾听讲解、参与互动交流,在质疑对抗,思维碰撞中,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提升,拓展生成;在课堂反馈评价中,通过有效的反馈形式,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反馈,达成学习目标;在课后,通过导学案的开放性、拓展性作业或活动安排,实现学生从“走入文本”到“走出文本”的转变,是实现从“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的。
初中物理导学案培训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培训教案1. 理解导学案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编写方法。
2. 学会如何运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深入探讨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二、培训内容1. 导学案的概念和作用导学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它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4)提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
(5)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编写方法一个完整的导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学习内容:根据学习目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3)学习方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4)学习过程: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
(5)学习评价:设置合理的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编写导学案的方法如下:(1)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和特点,为编写导学案提供依据。
(2)确定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设计学习活动:结合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习活动。
(4)编写导学案: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整合到导学案中。
3.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导入新课: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2)课堂探究: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巩固拓展:通过导学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拓展,巩固所学知识。
新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复习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汇总

____,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 , 入射角是 ________度 , 反射光线的方
向是。
2.某人的身高是 1.58 米,站在穿衣镜前 1 米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
的距离是 _________米,像高 _______米;当他向镜面前进 0.5 米,
人与像间距离是 ________米,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_____( 填变化情
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 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 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 2.(·甘肃天水)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机场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目罩的头盔 C.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3.(·福建惠安)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 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师傅在用切割机械雕刻精美的石雕时,用棉花团塞住耳朵或戴防
的()
A . 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B . 云是光折射成的实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C . 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虚像
D . 云是光折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例 11. 如果一人以 5 米每秒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 则他所成的像相对于
他的速度是()
A.0.5m/s B.5m/s C.10m/s D.0
声耳罩 B.小明的邻居在晚上看球赛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 D.在图书阅览室内,谈笑风生
知识点四:回声测距问题: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
经过 3s,收到回波信号,( 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多少 m?(声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技巧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技巧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手段,以发现问题和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主要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征,本文从三个“技巧”对导学案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案;技巧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08-02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出高水平的导学案,更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
一、导学案的设计技巧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编写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导学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要根据学校生源的学习质量和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导学案主要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自主探究、自学检验、消化与反思、当堂反馈、拓展延伸等部分。
所以,在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的教学情况。
1.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
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上初二时才接触到的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更加喜欢实验课程,对很多知识充满了好奇,很容易彰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对物理原理的抽象知识较为淡薄,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物理现象引入新知识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学习折射现象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将筷子放在装满水的水杯中,通过观察发现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弯曲?这些看似普遍的问题更容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用提问方式设计导学案。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编订物理知识,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密切地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学习新知识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填空题的形式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问题自主学习,逐步深化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初中物理 教案导学案

初中物理教案导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学生需要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的知识。
但是,光的折射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2)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光的折射原理;(3)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射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折射定律的内容;(2)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2. 难点:(1)折射定律的应用;(2)折射率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水杯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与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2)学生通过实验总结折射定律的内容;(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射率。
3.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练习与拓展(1)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设计导学案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单元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2.能描述牛顿第一定律3.知道二力平衡会判断是否一对平衡力【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
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保持。
2.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得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性质。
3. 惯性和惯性定律不同之处在于:描写物体运动规律,描写物体本身的性质;的成立是有条件的,而是任何物体都具有。
二、二力平衡1.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
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到的力叫做。
2.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其实就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我们也称此时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三、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课堂探究】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C.与运动的快慢有关 D.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慧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带钩的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如图8.3-9所示。
(1)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
此时,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利用了知识。
(2)他设计的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次数压力/N接触面木块放置木块运动测力计示数/N1 2.0 木板平放慢2 2.0 木板平放较快3 2.0 木板平放快小慧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字母符号)是否正确。
2、用大小为1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桌子受到的摩擦力(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N.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它将。
3、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自行车最后还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的缘故.若路面光滑,自行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曾对此做过研究,并总结出定律.4、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具有,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道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学习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器材】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拉链、圆珠笔、【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至少五个)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又见到哪些神奇的现象?(至少五个)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一)交流预习情况: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疑惑。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学习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知识深化探究:1、在自然中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宇宙最初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了大爆炸,产生了时间和空间,从而才有了今天这个世界。
科学观测宇宙正在膨胀。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那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先。
因为。
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现代的科技手段还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人类何时能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从而避免对人类更多的灾难?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力
NO:4 第七章《力》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概念;会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质量与重力关系式,并会用公式G=mg进行计算
(3)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知识梳理】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
一个力的产生有且仅有个物体。
其中一个叫,另一个叫。
2.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也可以使用物体的发生改变。
3.脚踢足球,球滚动了。
这个过程中施力物体是。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脚感觉到了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这说明了。
4.力的、和并称力的三要素。
5.我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二、《弹力》
1.手压气球,气球会发生。
说明。
松开手后,气球会自动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叫做。
这种形变叫做。
手同时也感觉到了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
2.弹性限度:
3.测量力的工具是。
其工作原理是。
4.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构:、、、。
5.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注意项:
(1)要注意观察、和。
(2)如果指针不在“0”刻度线上,要先。
(3)使用时要保持弹簧伸长的方向和力的方向在。
这是防止而产生较大的偏差。
(4)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7.势能包括和。
三、《重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所以说物体的重力是由而产生的,因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通常用符号表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其比值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重力的方向是的。
就是应用了这个知识。
4.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对规则均匀的物体而言,重心一般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法来确定。
不倒翁为什么能不倒主要是因为它的,重心越越稳。
5.重力的示意图:画出重30N 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的重力的示意图
6.被举高的重物落在地面上会把地面砸出一个坑,说明该重物具有 。
其大小跟该重物的 和被举高的 有关。
【复习探究】
问题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例1】 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
知识点 力的作用效果
闯关点拨 力的作用效果是:(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问题2: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
【例2】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 )、(b )、(c)、(d) 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431F F F ==>2F ,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
A. 图(a)和(b) B.图(a)和(c) C. 图(a)和(d) D.图(b)和(d) 知识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闯关点拨本题考查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力的方向以及力的作用点都有关系
【举一反三】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为什么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
问题3: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例3】试分析挂在竖直墙上、质量为3kg的球受到的力(如图11-38所示),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力.
知识点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闯关点拨(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本题中墙壁对球是否有支持力,只要假设把墙壁移开,看球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由图可知,球会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墙壁对球有一个向右的支持力.
(2)画力的示意图分三个步骤:①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②确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③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标出所画力的符号.
问题4:知道什么叫弹力,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例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知识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闯关点拨弹力的产生必须同时满足互相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
问题5: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例5】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_________,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闯关点拨使用测量仪器前,必须观察刻度板,了解刻度的单位、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为使用时正确读数打基础.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还必须了解测量仪器的构造、作用、原理以及使用方法,这样才能正确解答有关测量的问题.
问题6:知道重力的概念、方向
【例6】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知识点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问题7: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会利用公式G=mg进行有关计算【例7】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 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知识点重量与质量成正比
闯关点拨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甲:G乙=m甲:m乙
【举一反三】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1/6。
在地球上用弹簧秤称得物重是9.8牛顿,问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称量,物重是多少?质量是多少?
【课堂检测】
(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踢球时,摩擦阻力使地上滚动的球越来越慢B.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C.顶球时,头顶球的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D.接球时,手对球的力使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 )2.排球比赛中,一方扣球时,另一方需拦网。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拦网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排球运动的方向 B.改变排球运动的快慢
C.改变排球运动的动能 D.改变排球的重力势能
( )3.对于静止的桌子和桌子上静止的书所受到的力中,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A.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B.书所受的重力和书对桌子的压力
C.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D .桌子对数的支持力和书所受的重力
( )4.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 ,还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
( )5.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10.图6所示的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11.右图表示在空中飞行的足球,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12.如图所示;重10N 的圆球沿着斜面向下滚动。
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圆球受到的重力。
【巩固提升】 1.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向前进,则在平静的水面上,使船前进的力是( )
A .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B .桨向后作用于水上的力
B .用力拉弹簧 A .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C .往墙上敲钉子
D .往前推桌子
v
C.水作用于桨的力 D.水作用于船体的力
2.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
A.右面高,左面低 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左右B.左面高,右面低 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3.小明用天平、钩码、弹簧秤研究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测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质量m/㎏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重力G/N 0.0 0.9 3.0 4.0 4.9
(1)某次测量弹簧秤的读数如图甲所示,请你将弹簧秤的读数填入上表空格
中。
(2)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请在图8中画出小球重力的示意图。
5.如右上图所示,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静止,请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
6. 2009年4月29日,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行(如图15) 大桥主桥长932m,全桥永久用钢达到国内创纪录的4.6×107kg
(1)大桥永久用钢受重力多大?(取g=l0N/kg)
(2)如果从桥上人行通道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 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 (结果保留整数)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