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合集下载

《日瓦戈医生》中的诗意描写与情感抒发

《日瓦戈医生》中的诗意描写与情感抒发

《日瓦戈医生》中的诗意描写与情感抒发《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诗意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个体生命的悲欢离合。

小说中的诗意描写首先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

帕斯捷尔纳克以细腻而敏锐的笔触,勾勒出了俄罗斯大地的壮丽景色。

春天的解冻、夏日的森林、秋天的金黄和冬日的白雪,在他的笔下都仿佛有了生命,成为了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比如,对春天解冻的描写:“河水仿佛挣脱了羁绊,奔腾着,欢笑着,一路向前。

冰块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欢快乐章。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故事营造了一种充满希望和变化的氛围。

除了自然景观,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诗意刻画也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日瓦戈医生在动荡的时代中,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如同诗歌般展现出来。

当他面对爱情和责任的抉择时,内心的纠结和痛苦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每一次跳动都带着疼痛和无奈。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人物的情感起伏,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情感抒发方面,爱情是《日瓦戈医生》中最为动人的主题之一。

日瓦戈医生与拉拉之间的爱情,真挚而深沉,却又充满了无奈和悲剧色彩。

他们的爱情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艰难生长,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

这种爱情的凄美令人动容,“他们的爱情如同风中的烛火,明明灭灭,却始终不肯熄灭,在黑暗中顽强地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同时,作者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思考也蕴含在情感抒发之中。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的命运被历史的巨轮无情碾压。

日瓦戈医生见证了战争的残酷、社会的变革,他的情感中既有对和平的渴望,也有对人性扭曲的悲哀。

“他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市,心中涌起一股无尽的悲凉,曾经的美好仿佛只是一场遥远的梦。

”这种对时代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日瓦戈医生 分析

日瓦戈医生 分析
• 虽然日瓦戈热爱人民,希望人民的生活幸 福美好,但是他并没有深入到人民中去, 切实地为人民谋幸福。如果日瓦戈主动地 加入乌拉尔地区的游击队林中兄弟而不是 被挟持作军医,那么他热爱人民就可以是 真实可感的了。
4、使命感
• 知识分子作为俄罗斯思想文化界精英,自 觉地承担起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使命,将 拯救俄罗斯拯救全世界看作自己的责任。 在使命感的驱使之下,俄罗斯知识分子开 始审视俄罗斯历史的发展,关注世界历史 的发展、规划俄罗斯的未来。
• 日瓦戈是富有一位批判精神的俄罗斯知识 分子。虽然日瓦戈出身于贵族阶层,但是 他没有丝毫的贵族情结,而是反对贵族阶 层享有特权,他曾讥讽地评论说,目前的 社会允许有钱人剥削穷人,因此有人将多 数人受苦而少数人享乐当作事件的本来面 目和天经地义的现象。
• 日瓦戈的这一思想代表了加世纪革命和战 争中俄罗斯知识分子对现存政权的普遍看 法—“俄国生活的所有不幸:人民的贫困与无 知、文化落后和一切犯罪……归根结底是 以沙皇为首的专制制度的罪过”。
一、生命与命运的象征—
蜡烛
小说中,重复意象“燃烧着的蜡烛形象” 共出现三次,每一次的出现都同日瓦戈 的命运有关。
燃烧着的蜡烛形象第一次出现在日瓦戈与 冬妮娅乘车去参加圣诞晚会 。
燃烧着的蜡烛形象第二次出现在日瓦戈和 拉拉同科马罗夫斯基在尤里亚金见面的 时候。
燃烧着的蜡烛形象第三次出现在日瓦戈的 灵堂 。
日瓦戈苦难的精神探索历程在感情生活中反映 为悲剧爱情三部曲。虽然三段爱情恋曲都是悲剧, 但是又有差别,细分为日瓦戈与冬妮娅惨痛式的爱 情,日瓦戈与拉拉狂欢式的爱情,日瓦戈与马林娜
平淡式的爱情。
1、日瓦戈与冬妮娅惨痛式的爱情
(1) 日瓦戈与冬妮娅的爱情发生在战争和革命 之前的俄罗斯。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名词解释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名词解释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名词解释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指的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
捷尔纳克所著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1958年发表后引发的
一系列政治斗争和文化冲突。

小说以苏联政治环境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医生日瓦戈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面对道德和伦理选择的挣扎。

小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国际声誉,并于1958年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

然而,苏联政府对这本小说并不赞同,认为其揭示了苏联政治体制的黑暗一面,以及对集体农庄政策的批评。

因此,政府开始对帕斯捷尔纳克进行打压和迫害。

他被剥夺了苏联作家协会的会员资格,并面临着文学创作和发表的压力。

此外,苏联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对小说进行封禁和抵制,禁止它在苏联领土内出版和传播。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声援,许多国际作家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声明支持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自由和言论自由。

面对国际压力和声援,苏联政府不得不允许帕斯捷尔纳克接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却选择不前往瑞典领取奖项,因为担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

帕斯捷尔纳克事件成为苏联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展示了当时苏联作家在文学创作自由和政治压力之间的艰难抉择。

同时,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言论自由和人权的重视和关注。

《日瓦戈医生》艺术特色与人物形象分析

《日瓦戈医生》艺术特色与人物形象分析

《日瓦戈医生》艺术特色与人物形象分析(1)作品简介帕斯捷尔纳克称“我想把过去写进《日瓦戈医生》之中,并对俄国当年美好而又敏感的一面给予公正的评价”。

小说将重心放在对俄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展示上,反映了那个错综复杂的时代的风貌和革命的艰难曲折,同时也暴露了革命中的某些偏颇和失误。

作者对时代和历史的评述和反思完全是从个人立场、个人角度和个人感受出发的,肯定具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小说之所以引起争论,其原因就在这里。

(2)日瓦戈医生形象的分析①当时的俄国知识分子在政治态度上不外乎三种类型:坚决反对革命的,积极追随革命的,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

后一类知识分子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力图保持个人精神上的独立,固守自己的信仰、理想和价值观,因此常常与时代发生矛盾,在现实面前碰壁,最后导致个人悲剧,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日瓦戈就属于这类知识分子。

②同时,日瓦戈在某些方面又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在日瓦戈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精神上的某些特征,如与时代的疏离,在革命变革和残酷现实面前的无所适从,真诚的基D教博爱思想和人道主义道德理想,强烈的、不合时俗的个性,相似的悲剧命运等等。

所以说,日瓦戈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者。

③在作者的笔下,日瓦戈是一个正直、善良、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俄国知识分子。

他禀赋甚高,博学多才,既是优秀的外科医生,又是颇有才华的诗人。

他敏感多思,内心世界丰富,对大自然有强烈的感受力。

他痛恨不合理的旧世界,渴望变革,向往新生活。

(3)日瓦戈医生悲剧的分析①人道主义的价值观a.当日瓦戈听到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时,他满怀喜悦,并坚守岗位,努力工作。

由此可见日瓦戈医生并没有从政治上评价十月革命。

而是将人道主义作为其观察世界、判断善恶是非的世界观和道德观。

认为只有唤起和弘扬人们的爱心,人与人真诚相爱,尊重个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才能去恶扬善,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向理想境界攀登,因此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暴L。

b.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阶级斗争必然伴随着暴L较量的事实,与其所坚信的人道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偏差。

《日瓦戈医生》:爱与战争的悲壮交错

《日瓦戈医生》:爱与战争的悲壮交错

日瓦戈医生:爱与战争的悲壮交错概述《日瓦戈医生》是俄罗斯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以一位医生在苏联大革命和二战期间的经历为背景,展现了对人性、爱情和理想的深刻反思。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还深刻影响了社会和政治发展。

背景小说背景设定在俄国历史重大时期,跨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内战以及二战等动荡时期。

这个时代充满着巨变和冲突,人们面对着死亡威胁、失去亲人和剧变社会环境等困境。

故事梗概主角日瓦戈医生是一个虔诚而敏感的医生,在医学领域有卓越才华。

故事从他与拉拉相遇开始,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然而,在这个充满恐惧和暴力的时代,他们面临着许多考验,包括政治迫害、战争和死亡。

他们的感情被不断的挑战,最终走向了悲壮的结局。

人物塑造小说中的角色形象丰富多样,鲜明而真实。

主角日瓦戈医生一方面是一个伟大而无私的医生,尽力拯救人类苦难;另一方面却是一个内心矛盾、迷失和受伤的男人。

拉拉是一个美丽坚强,为了爱与理想愿意牺牲一切的女性形象。

其他配角也各自有着深刻的个性和命运。

主题思想《日瓦戈医生》以爱与战争为核心主题,在悲剧般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人性、爱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小说通过描写不同人物在动荡时代面对困境所做出的选择,探讨了个体与集体、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冲突,并反映出人们在生死关头仍然秉持着相信和坚守正义、善良与道德底线。

影响《日瓦戈医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阅读。

它不仅在文学上获得了赞誉和奖项,还深刻影响了社会和政治发展。

这部小说的反映和思考引起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伦理、权力、自由等议题的关注,成为一部重要的文化符号。

结论《日瓦戈医生》是一部揭示爱情与战争交错之间的悲壮故事,通过在历史背景下塑造鲜明而真实的角色形象,探讨了人性、爱情和理想面临困境的问题。

这部小说以其深入的思考和感人的叙述风格,持续影响着读者,并将其定位为文学经典之一。

解读《日瓦戈医生》中的审美意象

解读《日瓦戈医生》中的审美意象

2021年第13期30文学研究解读《日瓦戈医生》中的审美意象朱小红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的代表作品,在西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这部作品从社会政治批评角度、社会历史批评角度、文化和审美批评角度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解读,在人们对这部作品的日益关注下,学者和评论家对作品的解读也从外在关注到内在。

《日内瓦医生》创作涉及到了诗歌、书信等不同问题,形式丰富多样,且在总体叙事风格上更加注重以抒情的调子来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在小情绪变动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备浓浓的诗情画意。

一、电影音乐体现的诗意美《日内瓦医生》中主人公帕斯捷尔纳克,他的一生都和音乐存在密切的关联,在诗人年轻的时候,他的妈妈为了他放弃了家务和音乐职业,但是却始终和音乐界存在密切关联,经常邀请文艺界的人来参加家庭音乐会,对帕斯捷尔纳克的音乐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日内瓦医生》小说中的音乐也是诗人心中的音乐,作品中涉及到的多个国家的音乐充满诗意特点。

电影中有一个四分钟的序曲,也被称作是这部电影创作的景点,向人们充分交代了故事的创作背景,社会变革导致人和人之间压抑、枯燥,但是却出现了“拉拉主题”变奏音乐,使得整部作品显示出宏大的音响效果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充满诗意的叙述风格《日内瓦医生》结构由十七章组成,每一个章节都是叙事文本,故事有始有终,串联起整个时代的故事,且线索清晰明了,拥有深刻的时代发展意蕴。

诗性叙事主要是指小说叙事的诗化倾向,这一点是和小说的传统叙事相区别,通过这一叙事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效果。

第一,情节结构和心理结构的有机融合。

《日内瓦医生》作品注重描述主人公内心的故事,整部小说发展充斥着强烈的人物思想情绪,注重抒情,给人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诗化意境。

在对历史事件的处理上,作家关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主人公对事件背后的感受和思考。

比如在日瓦戈母亲葬礼事件上侧重描写的是日瓦戈在事件中自己的心理感受,以及家人离开之后内心的变化。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内容梗概十岁的尤拉爬上妈妈的坟头,在寂廖的秋日长空下哭了起来。

舅舅尼古拉让他住在戈罗梅科教授家中。

医科大学毕业后,他同教授的女儿托尼娅结了婚。

在动荡的年代,少女拉莉莎一家来到了莫斯科。

她的美丽和聪颖竟使她遭到了母亲的情人科马罗夫斯基的蹂躏,但她终于凭着自己的坚韧和尊严修完了大学,嫁给了热恋她的安季波夫。

战争来了,日瓦戈医生(尤拉)被迫离开托妮娅和刚出生的孩子,到前线当军医。

拉莉莎的婚姻也一直笼罩在科马罗夫斯基的阴影下,丈夫帕莎离家从军。

到前线寻找丈夫的拉莉莎与日瓦戈不期而遇了,在工作中彼此萌生了爱慕之情,但终于各奔东西。

日瓦戈回到家中发现一切都面目全非,革命胜利时的激动和赞赏之情也随着之后的饥寒交迫烟消云散了。

为了度过困难,日瓦戈举家迁往乡下。

在瓦雷金诺,日瓦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一次在图书馆,他意外地碰到了拉莉莎。

交往中,他知道了拉莉莎的丈夫和关于科马罗夫斯基的故事,但两人愈来愈亲密。

日瓦戈挣扎在对托妮娅和拉莉莎的爱中,终于决定回到妻子身边。

在回家的路上,他被游击队掳去当了军医。

日瓦戈一心思念和担忧着托妮娅和拉莉莎,几经周折,终于逃出了游击队。

但回到了尤里亚京的日瓦戈发现托妮娅已经带着孩子们回到了莫斯科,并被迫迁居巴黎。

疲惫和憔悴之下,日瓦戈患了重病,拉莉莎细心而深情的照顾他。

在艰难时世中,他们思考着人生,彼此深深相爱,却无法摆脱对亲人的愧疚和牵挂。

时局动荡,拉莉莎和日瓦戈回到了瓦雷金诺。

在这片白茫茫的雪地上,日瓦戈找到了平生未有的幸福,他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找到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可不久科马罗夫斯基却用计带走了拉莉莎,日瓦戈的梦破灭了。

几天后,来看望拉莉莎的帕莎也自杀了回到莫斯科后,日瓦戈贫穷而落寞。

他与善良的玛丽娜成了家,但仍与一切格格不入,终于在一次心悸突发中阖然长逝了。

拉莉莎参加了他的葬礼并整理了他的遗稿后就被捕了,从此音信全无。

研究综述1956年冬,帕斯捷尔纳克完成了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创作,由于作品涉及到了俄国知识分子对待十月革命的态度问题而未能在国内发表。

《日瓦戈医生》中的历史洪流与个人命运

《日瓦戈医生》中的历史洪流与个人命运

《日瓦戈医生》中的历史洪流与个人命运《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又充满悲剧色彩的时代画卷。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俄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十月革命,再到国内战争。

在这股汹涌的历史洪流中,主人公日瓦戈医生的命运被无情地裹挟其中。

日瓦戈医生原本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

然而,战争的爆发打破了他生活的宁静。

他被征入伍,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这让他的内心深受震撼。

战争不仅摧毁了人们的生命和家园,更摧毁了人们的心灵和信仰。

日瓦戈医生在战争中感到迷茫和无助,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

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俄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混乱和动荡。

日瓦戈医生试图在这个新的社会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他发现自己很难适应这种急剧的变革。

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让他感到困惑和不安,他发现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国内战争期间,日瓦戈医生经历了更多的苦难和挫折。

他被迫四处逃亡,与家人分离,生活陷入了极度的贫困和困境。

然而,正是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日瓦戈医生的人性光辉得以展现。

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用自己的医术救助着那些受伤和患病的人们。

他的善良和勇敢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但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和危险。

在这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日瓦戈医生的爱情经历也充满了曲折和悲剧。

他与拉拉之间的爱情真挚而深沉,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们的爱情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幸福和安宁。

他们不断地被命运捉弄,被迫分离,最终也未能走到一起。

日瓦戈医生的爱情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日瓦戈医生的命运是那个时代众多普通人命运的缩影。

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个人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

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地接受历史的安排。

然而,尽管如此,日瓦戈医生依然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他用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坚守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
《日瓦戈医生》
内容梗概
十岁的尤拉爬上妈妈的坟头,在寂廖的秋日长空下哭了起来。

舅舅尼古拉让他住在戈罗梅科教授家中。

医科大学毕业后,他同教授的女儿托尼娅结了婚。

在动荡的年代,少女拉莉莎一家来到了莫斯科。

她的美丽和聪颖竟使她遭到了母亲的情人科马罗夫斯基的蹂躏,但她终于凭着自己的坚韧和尊严修完了大学,嫁给了热恋她的安季波夫。

战争来了,日瓦戈医生(尤拉)被迫离开托妮娅和刚出生的孩子,到前线当军医。

拉莉莎的婚姻也一直笼罩在科马罗夫斯基的阴影下,丈夫帕莎离家从军。

到前线寻找丈夫的拉莉莎与日瓦戈不期而遇了,在工作中彼此萌生了爱慕之情,但终于各奔东西。

日瓦戈回到家中发现一切都面目全非,革命胜利时的激动和赞赏之情也随着之后的饥寒交迫烟消云散了。

为了度过困难,日瓦戈举家迁往乡下。

在瓦雷金诺,日瓦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一次在图书馆,他意外地碰到了拉莉莎。

交往中,他知道了拉莉莎的丈夫和关于科马罗夫斯基的故事,但两人愈来愈亲密。

日瓦戈挣扎在对托妮娅和拉莉莎的爱中,终于决定回到妻子身边。

在回家的路上,他被游击队掳去当了军
医。

日瓦戈一心思念和担忧着托妮娅和拉莉莎,几经周折,终于逃出了游击队。

但回到了尤里亚京的日瓦戈发现托妮娅已经带着孩子们回到了莫斯科,并被迫迁居巴黎。

疲惫和憔悴之下,日瓦戈患了重病,拉莉莎细心而深情的照顾他。

在艰难时世中,他们思考着人生,彼此深深相爱,却无法摆脱对亲人的愧疚和牵挂。

时局动荡,拉莉莎和日瓦戈回到了瓦雷金诺。

在这片白茫茫的雪地上,日瓦戈找到了平生未有的幸福,他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找到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可不久科马罗夫斯基却用计带走了拉莉莎,日瓦戈的梦破灭了。

几天后,来看望拉莉莎的帕莎也自杀了
回到莫斯科后,日瓦戈贫穷而落寞。

他与善良的玛丽娜成了家,但仍与一切格格不入,终于在一次心悸突发中阖然长逝了。

拉莉莎参加了他的葬礼并整理了他的遗稿后就被捕了,从此音信全无。

研究综述
1956年冬,帕斯捷尔纳克完成了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的创作,由于作品涉及到了俄国知识分子对待十月革命的态度问题而未能在国内发表。

1957年,作品在意大利出版,并被译成多国文字,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人们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无论是赞誉还是批评,都带有政治色彩。

当时我国也有多篇文章发表,均抨击该作品诬蔑苏联新生活,称日瓦戈是市侩和叛徒。

这部作品一直到1988年才被译成中文,真正的研究也随之开始。

80年代以来,中国的研究者用新的眼光衡量《日瓦戈医生》,对作品有了新的阐释。

有学者注意到了这部作品的抒情笔调及其与作家早期创作的关系,注意到了小说的其他艺术方面的特色,但是大量的研究仍是围绕着作品的思想内容展开的。

一、对作品的多种角度审视
《日瓦戈医生》涉及了革命、战争、历史、宗教、生命哲学等众多主题,蕴涵着帕斯捷尔纳克对于时代和人生的独立思考,因此研究的角度也颇为丰富。

包国红在《〈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的精神自传》中根据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探索分析了《日瓦戈医生》的自传性质,并从对待革命的态度、宗教思想、道德与情感的冲突三个方面论证了帕斯捷尔纳克与日瓦戈的共通点。

薛君智的《帕斯捷尔纳克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兼论〈日瓦戈医生〉》指出,作品所涉及的众多主题都围绕着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这一中心主题,帕斯捷尔纳克通过日瓦戈的一生揭示了俄国知识分子和时代的矛盾、和革命的冲突。

他分析了这种矛盾起因的三个层次:日瓦戈的基
督福音是历史基础的历史观,他个人的高度自我中心,日瓦戈根深蒂固的人性论观念。

赵一凡在《埃德蒙威尔逊的德国之恋评〈日瓦戈医生〉及其美国批评家》一文中转引了美国公认的日瓦戈研究权威威尔逊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即革命历史生活哲学文化恋母情结,其基本观点为:革命一路斩妖除怪,但又把仇恨和暴力洒满人间;历史无视人间的苦难和烦恼,但诗人们却化困惑为明智的期待;日瓦戈对生活的默默忍受中也蕴涵某种永恒的价值;拉莉萨是俄国文化女神,三位男主人公与拉莉萨的关系展示了他们为争夺女神归属权而发生的历史冲突。

刘守平的《〈日瓦戈医生〉:主体命运的反思》则分析了作品中对十月革命的态度、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探索、对人类爱情生活的描绘三个方面对于人的主体命运的反思。

作者指出,日瓦戈虽然与革命的暴力格格不入,但却体现人类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安季波夫和拉拉的婚姻相反,日瓦戈与拉拉的爱情生活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的主体命运的高扬;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日瓦戈真诚地探究历史,在他的人生悲剧中似乎拥有某种永恒的东西。

从而最终肯定了对崇尚个性价值、呼唤人性完善的追求。

郑羽注意到了小说从哲学和伦理观上审视历史变迁的特性。

在《哲学和道德的审视》一文中他系统地分析了《日瓦戈医生》与苏联现当代众多反映十月革命的作品的明显区
别,即作品是以个人的遭遇和命运以及某种先验的善和正义等宗教人本主义为参照来审视历史变革的,它强调了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性中某些不可改变的因素,并且对历史事件持非政治性的审视。

他指出这种特性正是基于渗透于全篇的作者的宗教人本主义的的哲学观和托尔斯泰主义的伦理观,它们够成了小说评价社会历史事件,描述人物的价值参照体系。

郑羽认为,在小说中,扼杀个体理性的价值、泯灭思维个性是一种社会总体氛围,小说的三个主人公都是它的牺牲品。

安季波夫的命运象征着革命的哲学悲剧,拉拉的遭际象征着革命的道德伦理悲剧,日瓦戈医生颠沛流离,猝死街头,则象征着作者眼中那些极少数保持着自省自觉的个人理性的圣贤之士,最终仍走投无路,潦倒终生。

因此,对帕斯捷尔纳克而言小说的重点在于对扼杀个体理性价值的悲剧性的强调的哲学思考和为摆脱上述局面而寻找的出路和归宿的伦理论述。

二、作品提供的超越时代的启示
《日瓦戈医生》由于描写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并展示了在特殊的年代中人性的选择,因此具有了某种超越时代的启示意义。

在研究中许多学者注意到了作品的这一深层价值,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作品研究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李华在《历史与人性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日瓦戈的悲
剧不是人物的悲剧,而是历史和人性的悲剧。

因为革命、战争、社会力量带来的暴力、破坏和强制与人类本性中热爱自然、安宁和对艺术的追求是格格不入的,《日瓦戈医生》正是展示了这一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说描写的延续了几十年的故事中,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模糊的远景,苏俄历史上的这些专有名词: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三年内战、卫国战争等等,在小说里是见不到的,而这一连串的重大事件都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作者认为,帕斯捷尔纳克以此意在表明就历史事件的破坏性而言,它的正义与否是不明显的,历史是深奥复杂的,不能简单的以正义、非正义来划分。

大革命时期的混乱和嗜血确实存在,但作品的启示意义恰恰在于它使我们认识到了社会对日瓦戈应当爱惜,历史对人性应当宽容,历史的进步不应只是技术带来的物质享受,历史的进步应是给予日瓦戈安宁的生活。

刘士林的《生命:沉重的象征读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则以基督教追求至善的受难作比,分析了日瓦戈在历史的感悟中对于生命的价值的痛苦的求索。

文章指出,在对命运的忍受中,我们亦可发现一种更宝贵的人类的理性和英雄品质,虽然日瓦戈在世上历尽艰辛却以失败而告终,但给他芸芸众生带来了生活下去和生存得更美的信念,他使我们看到了人性所能经受的苦难和厄运,也看到了终将到来的真善美的世界。

这种对于生活的肯定,正是作品
的启示意义。

何云波在《二十世纪的启示录〈日瓦戈医生〉的文化阐释》中写道:《日瓦戈医生》以革命中知识分子的命运为主线,在对历史、自然、人生、社会、生命、死亡、自由、真理等种种命题的探究中,以其博大深邃的思想、对人的终极价值的苦苦追寻,仿佛成了二十世纪的一部启示录。

他在进一步阐释作品的宗教象征意义时指出: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在对现实政治、社会人生、日常心理伦理的关注中,保持一种终极关怀,也许恰恰是《日瓦戈医生》所能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董晓的《〈日瓦戈医生〉:我心目中的经典》中也指出了作品超越时代的经典的价值。

他认为经典需要有史诗的风采、诗的意蕴、强烈的批判精神和超越意识。

而《日瓦戈医生》描写了俄罗斯近45年的历史;被称为抒情诗般的创作;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悲剧性色彩等广泛的形而上问题,具有对历史与现实的超越了普通政治层面的思考和克服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政治功利主义情绪,以人类最广泛的永恒的、共同的情感为旨归的批判与超越意识,因此具有了经典的风范。

随着研究的深入,《日瓦戈医生》的丰富内涵逐渐得到了清晰的展现,但它永恒的魅力仍将吸引着人们对它的孜孜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