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易卜生:《玩偶之家》
为妇女解放而写的战歌——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为妇女解放而写的战歌——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为妇女解放而写的战歌——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作为挪威重要的剧作家,易卜生以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妇女解放的关注而备受瞩目。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通过展示女主人公妮莎的自我觉醒和对爱情与婚姻的挣扎,呼唤着妇女的解放,成为一首催人奋进的战歌。
《玩偶之家》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挪威的一个小城市。
妮莎,一位漂亮而年轻的女子,过着表面上幸福但实则空虚的生活。
她与丈夫托尔瓦尔德之间的婚姻并非建立在平等和真实的基础上,而是一个表面上完美,实则缺乏真实感情的“玩偶之家”。
妮莎被假装的幸福所束缚,失去了自我。
然而,当事实打破了她所谓的幸福的时候,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
易卜生通过妮莎的经历,暗示了妇女被束缚的现实。
在十九世纪的挪威社会,女性被视为家中的贤妻良母,她们被剥夺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妮莎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她的行动、言辞和情感都受到男性的束缚。
易卜生通过妮莎的自我觉醒,揭示了这种束缚对女性的伤害,呼吁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
剧中的妮莎并非一开始就具有反抗精神,她也曾被社会舆论和丈夫的影响所左右。
然而,当她发现自己被婚姻所欺骗,即将面临被扔进世俗规范中的命运时,她勇敢地选择面对真相,并表示了对那种虚假、限制和对她个人发展的阻碍的不满。
她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被定义为一个“玩偶”,被他人控制和操纵。
妮莎的自我觉醒象征着女性开始抗争和寻求解放的开始。
为了表达妮莎对束缚的反抗,易卜生塑造了另一个形象鲁克,妮莎的好友。
鲁克在丈夫的压迫下一度伪装成弱女子,但最终选择离开丈夫,追求真实的自我。
她的选择为妮莎提供了勇气和力量,激励着她走向自由。
通过鲁克的形象,易卜生呼吁妇女解放,支持女性跳出家庭的限制,争取平等地位和个人发展的权利。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为妇女解放而写的战歌。
作品中,婚姻被揭示为一种虚假和束缚,呼唤女性去寻找真实的自我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著名的(1)社会问题剧,作于1879年,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真实地反映了挪威现实生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社会重大问题。
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遂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把妇女解放问题呈现与观众。
这一题材的创新,震动了欧洲舞台,掀起了一场戏剧革命。
剧中通过娜拉和海尔茂一个普通资产阶级夫妇的家庭关系的剖析,生动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再现,把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结合起来,把戏剧当作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把舞台当作讨论问题的论坛,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在易卜生逝世100周年的今天,中国国家话剧团将这位挪威戏剧大师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再次搬上舞台。
再将引起中国读者关注,它超越了妇女解放这一主题,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现从《玩偶之家》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戏剧的结构艺术、结局与韵味,来浅析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艺术魅力。
内容梗概: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是围绕娜拉和海尔茂矛盾冲突的焦点:“伪造签字借款”这一事件展开的。
女主人公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曾伪造死去的父亲签字向律师柯洛克斯借过一笔巨款。
柯洛克斯以此来威胁娜拉让她不让已升为银行经理的海尔茂解雇他。
“签字借款”这一事件暴露后,娜拉清楚地看到海尔茂卑鄙自私的灵魂和自己在家里的“玩偶”地位,直面现实,毅然弃家出走,勇敢地踏入未知的世界,成为戏剧界,最大胆、最热爱生命的人物之一。
一、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真正的经典之作,它必须具有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再现,必须是超越时空嬗变的,不论它以什么面孔出现,只要它能经受住自然的反应,它就是经典。
《玩偶之家》跨越了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作品的阅读认知理解水平的不同,仍然保持观众的心态会处于不断发现与惊喜过程中使人的心活泼不死。
浅析《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亨利克·约翰·易卜,是众口皆碑的现代散文剧之父,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戏剧大师。
他以社会问题剧而闻名于世, 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面向社会, 面向现实的人生是他的剧作的最大特点。
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控诉书。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
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
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一件是玩具。
易卜生一直认为,夫妻不仅要共同生活,更要平等相处,自由发展自我的个性,这种观念在《玩偶之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剧中,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觉醒,成为思想成熟的先进女性,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里“玩偶”的地位,于是进行反抗,离家出走。
然而本剧是带有欺骗性的,在表象的外衣下人们往往看不清人物的真实性格和真实情况,直到最后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
一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
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
职员以当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
海尔茂看到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
这时,职员却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
正当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离家出走。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析摘要:在世界文学作品中,曾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被损害、被压抑的女性形象,真实再现了当时妇女的生存状况,引人深思。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写于1879年,通过作品中女主人公娜拉的形象,完整表达出了作者对其悲剧命运的同情,并提妇女解放、人格独立、经济独立的女性主义思想。
文章先对《玩偶之家》这部作品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重点分析该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新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玩偶之家女性易卜生一、《玩偶之家》概述易卜生的杰作《玩偶之家》主要谈到了妇女问题,突出女性的悲剧命运,娜拉就是这一时期女性的典型代表。
作品揭示了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就是:在数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妇女始终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也不能拥有和男人一样的社会生活权利。
《玩偶之家》中娜拉在丈夫的影子下平静地生活,看似幸福的家庭中却处于玩偶的地位。
当娜拉想要摆脱玩偶地位,要求人格独立,实现自我价值;当她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时,那么,她一定为社会所不容,结局注定只能是悲剧。
此时的挪威,经济在逐步走向繁荣,要求民族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就受到了平等、自由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高呼女权的娜拉形象便在易卜生笔下产生。
二、《玩偶之家》中所体现出的新的女性主义思想易卜生在作品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娜拉的悲剧的根源就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女性被认定为是无知的,是缺少判断能力的,必须要依附于男人生存。
娜拉生活在这样的时期里,社会充满了虚伪、庸俗、势力,还要以资产阶级男权主义婚姻制度为中心。
所以,她必然就成为受压迫、受损害的女性。
我们在研究《玩偶之家》这部作品时,要依托于易卜生立场坚定的女性观,敢于打破长期以来不平等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积极鼓励妇女争取人格独立,提升社会地位。
(一)娜拉自我意识觉醒,寻求解放,更向往人格的独立尽管生活在男权统治社会里,但是娜拉拒绝继续做一个玩偶,那样毫无生命意义的活着,她要反抗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主义,这种反抗是不被社会所容纳的,这也为她的悲剧下场做了铺垫。
《玩偶之家》 讲义

《玩偶之家》讲义一、作品背景《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于1879 年出版。
19 世纪的挪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卜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作了这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
二、主要人物1、娜拉娜拉是剧中的核心人物,她原本是一个天真、善良、对家庭充满热爱的女性。
在丈夫海尔茂的“呵护”下,过着看似幸福的生活。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逐渐觉醒,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终毅然出走。
2、海尔茂海尔茂是娜拉的丈夫,一个自私、虚伪、大男子主义的人物形象。
他在表面上对娜拉关怀备至,但当娜拉的行为可能影响到他的名誉和地位时,他立刻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三、情节发展故事始于娜拉为了给丈夫治病,瞒着他借了一笔债务。
多年后,娜拉的秘密被揭露,海尔茂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对娜拉进行了无情的指责和辱骂。
然而,当危机解除后,海尔茂又试图挽回娜拉。
但此时的娜拉已经觉醒,她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也明白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最终选择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四、主题探讨1、女性的觉醒与独立《玩偶之家》深刻地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问题。
娜拉的觉醒和出走,代表了女性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独立自主的追求。
这部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激发了无数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2、婚姻与家庭的真相作品揭示了婚姻中可能存在的虚伪和不平等。
海尔茂对娜拉的态度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婚姻关系在利益和名誉面前的脆弱性。
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真正健康、平等的婚姻应该是怎样的。
3、社会道德与人性的批判通过对海尔茂等人物的刻画,易卜生对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批判。
人们在表面上遵循着道德规范,但在关键时刻往往暴露出自私、虚伪的一面。
五、艺术特色1、巧妙的情节设置剧情紧凑,充满悬念和转折。
娜拉的秘密借债以及后来的危机揭露,让观众始终保持着紧张的关注。
《玩偶之家》赏析

《玩偶之家》赏析摘要《玩偶之家》,作于1879年,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会剧。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也是与妇女问题密切相关的一部杰作。
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突出,全剧通过写女主人娜拉和男主人海尔茂由一对恩恩爱爱的夫妻转变为关系破裂的陌路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变为破裂的家庭,通过娜拉从是丈夫和父亲的玩偶转变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男女不平等、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现实,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
关键词男权社会妇女解放人格尊严和权益《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有关妇女问题的杰作,也是代表了他最高思想和艺术成就的作品。
易卜生通过娜拉觉醒、出走的故事,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爱情、婚姻等的虚伪和不合理,提出了妇女从男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问题。
剧作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虚伪性,肯定了娜拉的出走,具有进步的社会意义。
剧本主题突出、人物鲜明、结构严密、情节集中,矛盾的发展既合情合理、又有条不紊。
作者把剧情安排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借以突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和家庭悲剧之间的对比;以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因被海尔茂辞退,便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为主线,引出人物之间各种矛盾的交错展开,让女主人公在短短三天中,经历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最后完成自我觉醒,从而取得了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
创作背景:《玩偶之家》的背后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故事。
易卜生也曾说过:“我所创作的一切,即使不是我亲自体验的,也是与我经历过的一切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那么作为《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她又是怎样产生在易卜生的笔下呢?原来,这个故事的发生与易卜生的朋友有关,他的朋友叫芳拉·基勒。
芳拉·基勒是一个乖巧、一切听从丈夫分配的家庭主妇,她的丈夫也非常爱她。
他们的婚姻初期是美满幸福的。
但是好景不长,一场灾难降临在他们身上。
【赏析】易卜生《玩偶之家》 文学考研

易卜生:《玩偶之家》内容梗概娜拉是个性情活泼、思想单纯的年轻女人,结婚八年来衣食无忧,生活在丈夫的宠爱和三个孩子之间,感到十分幸福。
这些天她尤其快活,丈夫海尔茂刚刚升任银行经理,他们要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圣诞节。
但是娜拉也有自己的烦恼。
几年前,海尔茂身患重病,必须去南方疗养,可是却没有钱。
万般无奈之下,娜拉瞒着丈夫,假冒父亲的签字,通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款子。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可她还在偷偷地省吃俭用积钱还债。
现在海尔茂当上银行经理,娜拉暗暗松了口气,把债还清的日子不远了。
不料这天柯洛克斯泰突然找上门来,以借债一事要挟娜拉。
原来他被海尔茂解雇了。
他要娜拉向海尔茂求情,否则就将伪造签字的事公布于众。
娜拉闻言顿感惊慌失措。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友林丹太太,后者建议她向丈夫坦言相告。
娜拉深感为难,她不想让丈夫知道这件不光彩的事,她更害怕丈夫会因此而断送前途和社会地位。
海尔茂总是对她说,他爱她,愿意为她献出自己的性命,那么他一定会把整件事的责任都拉到自己身上。
娜拉不愿看到这一切发生,她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丈夫的名誉。
柯洛克斯泰没能达到目的,就把娜拉的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
海尔茂读信后大发雷霆,一反平日的温柔体贴,大骂娜拉是个“坏东西”。
他得知娜拉想一死了之,非但不安慰,反说她是骗人,死了也洗不清罪过,还扬言要剥夺她抚养孩子的权利。
娜拉惊呆了。
就在此时,海尔茂接到了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信中附有娜拉冒名签字的借款单据,并向娜拉致歉。
原来柯洛克斯泰受到林丹太太的感化,改变了主意。
危险解除了,海尔茂的前程和名誉保住了,他顿时又变得温存起来,口口声声唤娜拉“我的小鸟儿”,可是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的真实嘴脸,不再相信那一套虚情假意。
她感到好像跟一个陌生人共同生活了八年,彼此都不了解。
娜拉看清了自己所谓的幸福家庭的实质,毅然离家出走。
在她身后传来响亮的关门声。
研究综述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剧作,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影响。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易卜生:《玩偶之家》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易卜生:《玩偶之家》内容梗概娜拉是个性情活泼、思想单纯的年轻女人,结婚八年来衣食无忧,生活在丈夫的宠爱和三个孩子之间,感到十分幸福。
这些天她尤其快活,丈夫海尔茂刚刚升任银行经理,他们要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圣诞节。
但是娜拉也有自己的烦恼。
几年前,海尔茂身患重病,必须去南方疗养,可是却没有钱。
万般无奈之下,娜拉瞒着丈夫,假冒父亲的签字,通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款子。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可她还在偷偷地省吃俭用积钱还债。
现在海尔茂当上银行经理,娜拉暗暗松了口气,把债还清的日子不远了。
不料这天柯洛克斯泰突然找上门来,以借债一事要挟娜拉。
原来他被海尔茂解雇了。
他要娜拉向海尔茂求情,否则就将伪造签字的事公布于众。
娜拉闻言顿感惊慌失措。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友林丹太太,后者建议她向丈夫坦言相告。
娜拉深感为难,她不想让丈夫知道这件不光彩的事,她更害怕丈夫会因此而断送前途和社会地位。
海尔茂总是对她说,他爱她,愿意为她献出自己的性命,那么他一定会把整件事的责任都拉到自己身上。
娜拉不愿看到这一切发生,她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丈夫的名誉。
柯洛克斯泰没能达到目的,就把娜拉的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
海尔茂读信后大发雷霆,一反平日的温柔体贴,大骂娜拉是个坏东西。
他得知娜拉想一死了之,非但不安慰,反说她是骗人,死了也洗不清罪过,还扬言要剥夺她抚养孩子的权利。
娜拉惊呆了。
就在此时,海尔茂接到了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信中附有娜拉冒名签字的借款单据,并向娜拉致歉。
原来柯洛克斯泰受到林丹太太的感化,改变了主意。
危险解除了,海尔茂的前程和名誉保住了,他顿时又变得温存起来,口口声声唤娜拉我的小鸟儿,可是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的真实嘴脸,不再相信那一套虚情假意。
她感到好像跟一个陌生人共同生活了八年,彼此都不了解。
娜拉看清了自己所谓的幸福家庭的实质,毅然离家出走。
在她身后传来响亮的关门声。
研究综述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剧作,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易卜生:《玩偶
之家》
内容梗概
娜拉是个性情活泼、思想单纯的年轻女人,结婚八年来衣食无忧,生活在丈夫的宠爱和三个孩子之间,感到十分幸福。
这些天她尤其快活,丈夫海尔茂刚刚升任银行经理,他们要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圣诞节。
但是娜拉也有自己的烦恼。
几年前,海尔茂身患重病,必须去南方疗养,可是却没有钱。
万般无奈之下,娜拉瞒着丈夫,假冒父亲的签字,通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款子。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可她还在偷偷地省吃俭用积钱还债。
现在海尔茂当上银行经理,娜拉暗暗松了口气,把债还清的日子不远了。
不料这天柯洛克斯泰突然找上门来,以借债一事要挟娜拉。
原来他被海尔茂解雇了。
他要娜拉向海尔茂求情,否则就将伪造签字的事公布于众。
娜拉闻言顿感惊慌失措。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友林丹太太,后者建议她向丈夫坦言相告。
娜拉深感为难,她不想让丈夫知道这件不光彩的事,她更害怕丈夫会因此而断送前途和社会地位。
海尔茂总是对她说,他爱她,愿意为她献出自己的性命,那么他一定会把整件事的责任都拉到自己身上。
娜拉不愿看到这一切发生,她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丈夫的名誉。
柯洛克斯泰没能达到目的,就把娜拉的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
海尔茂读信后大发雷霆,
一反平日的温柔体贴,大骂娜拉是个坏东西。
他得知娜拉想一死了之,非但不安慰,反说她是骗人,死了也洗不清罪过,还扬言要剥夺她抚养孩子的权利。
娜拉惊呆了。
就在此时,海尔茂接到了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信中附有娜拉冒名签字的借款单据,并向娜拉致歉。
原来柯洛克斯泰受到林丹太太的感化,改变了主意。
危险解除了,海尔茂的前程和名誉保住了,他顿时又变得温存起来,口口声声唤娜拉我的小鸟儿,可是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的真实嘴脸,不再相信那一套虚情假意。
她感到好像跟一个陌生人共同生活了八年,彼此都不了解。
娜拉看清了自己所谓的幸福家庭的实质,毅然离家出走。
在她身后传来响亮的关门声。
研究综述
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剧作,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影响。
早在清末民初,他的作品就由著名翻译家林纾介绍入中国,在当时的文化界激起了极大的反响。
1907年,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到易卜生,对其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推崇不已,同年又写《文化偏至论》称易卜生之所描写则以更革为生命,多力善斗,即迂万众不摄之强者也,旨在激励
国人成为易卜生式的精神界之战士。
早期介绍易卜生戏剧及其思想的人中还有瞿秋白、袁振英、林语堂、潘家洵、刘大杰、胡适等,他们都有重要贡献。
1918年6月,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刊物《新青年》出了《易卜生专号》,刊登了《玩偶之家》(当时译作《娜拉》)、《国民公敌》和《小艾友夫》,加上袁振英《易卜生传》和胡适《易卜生主义》的介绍,使易卜生这名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了。
《玩偶之家》由于其思想内容同当时中国社会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正相契合,更成为知识分子津津乐道的对象。
此外,这部作品还被多次搬上戏剧舞台,广受欢迎。
我国对《玩偶之家》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国以前的研究特点是介绍和评点相结合;50 年代至文革前以观后感和纪念性文章居多,深入的学术研究较少;1978年以后则侧重于艺术分析、对作品的重新评价以及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等方面。
从研究方向来说,主要集中在主题思想、艺术结构以及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
一、关于主题思想
以妇女解放论较有代表性。
袁振英最先提出此剧是写妇女之地位。
如爱鸟之在金笼(《易卜生传》)。
胡适也认为娜拉所以反抗是因为没有发展他自己个性的机会。
罗家伦因而撰文论妇女解放,由娜拉的遭遇而提出妇女解放尤赖妇女自己解放起。
类似的看法还有很多,如李寄野称这是一篇结
婚的悲剧,濮舜卿称此剧是妇女解放的警钟,等等。
直到现在,在相关论著和教材中,这种观点仍极为普遍。
但不同意见也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林晓初就认为它不只是妇女解放的问题,实含有全人间的学问,这种提法较含混,而吴雪具体指出,此剧是针对着当时整个社会的不合理的妨碍进步的法制和道德,小市民的庸俗的自私自利观点开火的,但总的来说,这些提法还是围绕妇女反抗求解放以及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批判精神发挥的。
1982年,《戏剧学习》发表了张先的《对〈玩偶之家〉的误解及其后果》一文,对妇女解放论具有发难性质。
文章指出,研究界多年来所以在这点上绕圈子是因为囿于新文化运动中的观点,这导致了易卜生研究的片面性和不深入。
文章还指出,《玩偶之家》和作者其他作品一样,其主题只是通过某一事件、人物来研究人的心理过程,表现心理反叛才是作者本意。
陈弘进一步发挥了上述观点,在《易卜生妇女解放思想质疑》一文中指出易卜生创作此剧时强调的是个人精神而不具备妇女解放的特定内容,易卜生客观地反映了女子的独立和反抗,而作者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妇女要求独立性的工作,他认为这种踏实苦干的精神正是拯救挪威小市民空谈的良药。
他从个人反叛的角度来看待妇女反抗压迫,要求解放的行为。
他在作品中极力突
出的是个人的精神自由,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二、关于艺术结构
易卜生擅长用回溯法来处理戏剧的结构。
所谓回溯法,就是戏剧某些重要的情节在幕前已经发生,幕启时的戏只是幕前情节发展的后果。
评论普遍将《玩偶之家》看作易卜生运用回溯法的一个成功典范,这个剧本在结构上紧凑、针线严密,又富于起伏跌宕,由于他把那些往事推到了幕前,把它引起的危机作为剧情的开端,这就使得剧情的线索比较单纯,省去那些表现事件过程的场面,集中笔力展示主人公面对危机时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的历程,更有助于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沈默《〈玩偶之家〉的结构艺术》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作品在结构方面的特色和成就,认为除了面临危机时开幕,该剧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制造悬念和曲折。
在前半部分,作品给读者留下了两个悬念:娜拉伪造签名是否会暴露?如果真相暴露,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关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文章指出,不能达到危机的戏剧是没有戏剧性的,但危机提出后,不应急于揭发并解决危机,而要制造悬念,酝酿危机,在这方面易卜生显示了高超的技巧。
二、人物居于结构中心。
作者分析了剧中几个主要人物,指出这个戏中人物和情节是紧密交织的,戏中每一次冲突都可在人物性格中找到合理依据。
三、道具的设置。
圣诞树和信箱在剧中发挥
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娜拉身后的关门声。
肖伯纳称赞《玩》剧的碰门声比滑铁卢或色当的炮声还有力量,说明结尾是剧本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关于人物塑造
娜拉性格的合理性是评论争议较多的地方。
阿契尔在《剧作法》中曾经对此提出尖锐的批评:以一个大家常常争论的剧本为例,《玩偶之家》的最后一场中,娜拉突然发展她的雄辩技巧,并以此击败了海尔茂,于是她砰的一声关上了大门,难道这是合乎情理的吗?评论一方面认为,娜拉最后的反抗、辩论直至离家出走不符合其自身性格的发展,她不可能突然变成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这样的安排破坏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
另一方面,批评者又指出,娜拉的反叛是有价值的,是她生活的典型环境所迫,但是她的反抗是冲动的,非理智的,她寻找的出路也是值得怀疑的,由此又引出了娜拉走后怎样的讨论。
房方对上述两种意见都表示反对,在《超越娜拉形象的审美实质》一文中指出,娜拉之所以出走是由她内在的性质的本质力量对梦幻世界的追求,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娜拉选择的道路是不现实的,非理性的,因而才同娜拉的性格本质相统一。
张文焕认为:作者在设计和塑造这个人物时,并不因为她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把她英雄化、诗意化,从而导致脸
谱化,而是把历史的评价与道德的评价区别开来。
从道德角度讲,娜拉假冒签名尽管出于无奈,也理应受到谴责,但从历史角度讲,则是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对妇女在家庭中无权地位的抗争,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处于当时背景下的人物性格是分裂的,娜拉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
近年来,评论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剧中的其他人物。
伍厚恺在《漫谈〈玩偶之家〉中的阮克医生》一文中指出,阮克医生是一个游离于中心事件之外的角色,他是在主题层次上发挥功能的。
阮克的病态与死亡作为一种象征或意象,和整个戏之间有一种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样一个畸零人和失意者的形象有助于衬托海尔茂这种结实的多数派的性格特征。
同时,这个角色还为我们认识娜拉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