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6db63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a.png)
《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生物的特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景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
(二)小组学习、质疑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3、有计划、有耐心。
4、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出你的理由。
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同时,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尽管生石花的肉质看起来像石头,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生石花能从小长大;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还能结出种子,表明它能进行繁殖;生石花长有根,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等。
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因此,它就是生物。
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
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可以看它是不是“活”的,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72515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8.png)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是什么。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生物学的定义和意义。
生物的特征概述。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的特征。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的积极性。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生物特征的描述和举例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分析不同生物的营养需求。
2.2 教学内容生物的营养来源和吸收方式。
植物和动物的营养需求。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生物的营养需求。
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生物的营养方式。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不同生物营养需求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生物能进行呼吸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能进行呼吸。
分析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
3.2 教学内容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器官。
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呼吸过程。
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不同生物呼吸方式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分析不同生物的废物排出方式。
4.2 教学内容生物的废物排出机制和排泄器官。
不同生物的废物排出方式。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观察,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废物排出过程。
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生物的废物排出方式。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理解度:通过学生对不同生物废物排出方式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关于生物的特征的教案
![关于生物的特征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dd53195727a5e9856a61b2.png)
关于生物的特征的教案【篇一:教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教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见p2。
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三、讲授新课(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他人交流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三)生物的特征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9篇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382e2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c.png)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精选9篇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根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生物的录像。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结构根底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
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05b9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0.png)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网,观察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讨论分析环保意义。
七年级生物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f765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e.png)
《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合集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我想从以下几个局部来进展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p新教材的生物学,它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而这个活力勃勃的生物圈主导者是:生物。
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根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单元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因为只有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物的根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绘了生物的根本特点,符合初一新生的认识程度,到达了过目不忘的效果。
其次,每一根本特征都配有学生耳熟能详的相关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各种根本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分析^p ,以及教材内容分析^p ,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通过辩认详细事例,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根本特征。
2、才能目的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语言表达才能,以及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情感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进步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才能,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物的各种根本特征。
2、教学难点作为生物之一植物的各种根本特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法,同桌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法。
在这些教学法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积极考虑,畅所欲言,与同学一起共同理解了什么是生物,也掌握了生物的根本特征。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b98b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a.png)
《生物的特征》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等。
(2)学会观察和分析生物的特征,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生物的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生物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生物特征的本质和相互联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熟悉教学内容。
2. 学生准备:预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相关概念。
3.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生物标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展示生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生物特征的认识。
3. 探究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生物的特征。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生物特征的本质和相互联系。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收获。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强调重点。
(2)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巩固所学。
6. 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生物的特征。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拓宽知识视野。
7. 板书设计:生物的特征1. 生活需要营养2. 能进行呼吸3.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 能生长和繁殖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由细胞构成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
《生物的特征》教案
![《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450b2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8.png)
《生物的特征》教案《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繁殖、生长以及应激性等方面。
2、学生能够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形成对生命的初步认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生命活动:介绍生物体具有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基本生命活动。
2、繁殖:阐述生物体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方式繁衍后代的过程。
3、生长:讲解生物体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经过代谢转化为自身组织,实现生长的过程。
4、应激性:阐述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包括趋利避害等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活动、繁殖、生长以及应激性等方面。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形成对生命的初步认识。
四、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利用动植物标本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的基本特征。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和结构特征。
3、讲解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步骤1、导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
2、新课学习:依次介绍生命活动、繁殖、生长以及应激性等生物特征,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围绕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生物的基本特征等进行讨论。
4、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并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反馈。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应激性。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和联系: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与非生物有着本质区别。
3、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生物的特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依据。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和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的特征》教案15篇
![《生物的特征》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37a86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d.png)
《生物的特征》教案15篇《生物的特征》教案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看的一般方法,通过观看、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渐渐培育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加宠爱大自然,疼惜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力气、观看力气和分析问题的力气。
教学过程:引入:呈现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盆栽植物是生物。
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分的。
生物具有区分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依据书上供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学问,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争辩(假设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争辩争辩完毕后,可争辩争辩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终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争辩和争辩)。
下面是争辩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养分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供给了食物;(2)寄生植物猎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
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猎取现成的有机物。
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养分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供给,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供给的。
(2)人从诞生到生命的最终一刻不能停顿的是呼吸。
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生殖后代1(1)很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
用种子生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生殖后代。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8篇)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386a3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2.png)
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8篇)高一必修一生物教案篇一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实物、图片;2、学生查阅、搜集相关的生物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言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星球上?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去遥望我们的地球吧!生:阅读课文。
师:生活在这样一个非常美丽的地球上,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身边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以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讲授新课师:大家看屏幕上展示的几张照片,你们熟悉吗?生:那是我们校园的不同地点。
1指出学校教学楼。
2指出教学楼前的花坛。
3指出校园旁边的稻田地。
4指出操场上访的蓝天、白云。
5指出水房子的一角。
师:在我们熟悉的校园中你能找出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吗?生:教学楼、蓝天、白云和水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花坛里的各种花草,蜜蜂,蝴蝶,蜻蜓,水稻,青蛙是生物,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
生:不对。
我认为水也是生物。
生:水是非生物。
(学生观点出现不一致)师:那么水是不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大家看我手中的这缸金鱼,是不是生物?生:是。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包括金鱼在内的生物都有哪些特征?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生:金鱼能进行呼吸。
人和其他动物也能呼吸。
比如:鲸在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师:很好。
那么,植物能呼吸吗?生:植物也要呼吸。
比如:卧室里不宜摆放过多的花盆,免得和人争氧气。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c603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b.png)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优秀7篇)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重点难点:1.认识显微镜的部分名称;2.如何在低倍镜下调焦并找到要看的物体;3.细胞各结构的功能;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二、知识点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线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3.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4.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5.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玻片的边缘,另一只手拿纱布将玻片放在两层纱布之间,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轻轻擦拭,用力要均匀。
6.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7.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
8.植物体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植物体从小到大是体内细胞增多和增大的结果,而不是水和养料堆积增多使植物体长大的。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重点难点:1.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植物体、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3.细胞的分化。
4.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知识点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693e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5.png)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特征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的起源、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应激性、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特征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
2. 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的起源、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应激性、遗传和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3.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举例说明生物特征在生活中的体现。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生物特征的了解。
6. 板书设计:生物的特征:1. 生命的起源2. 细胞结构3. 新陈代谢4. 生长发育5. 繁殖后代6. 应激性7. 遗传和变异8. 适应环境9. 影响环境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生物特征。
2.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一个生物特征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2. 图片素材:生物图片、实际应用案例图片。
3. 视频素材:生物特征相关视频。
4. 网络资源:相关生物特征的科普文章和视频。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环节:导入(10分钟)、讲解(45分钟)、案例分析(20分钟)、小组讨论(15分钟)、总结与拓展(10分钟)。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70b6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9.png)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起始章节;只要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生物分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的开端,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建立生物学基本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生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基本区别。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自主总结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应激性和遗传性。
【教学难点】:理解新陈代谢和应激性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表现。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的特征没有系统的认识,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及相关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感受生物的特征。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理解生物的特征。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展示动植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生物。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特征》,一起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1.观察生物与非生物(1)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动物(如猫、狗)、植物(如树木、花朵)、微生物(如细菌、真菌)以及非生物(如石头、机器人、汽车)。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d47652f46527d3240ce065.png)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篇一:初一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材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自己熟悉的生物,从而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学情分析《生物的特征》是本书的开篇之作,教学的对象是刚刚步人中学的七年级学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理解生物和非生物,学会比较、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3.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或教师提供的物体),了解什么是生物。
2.通过观察教材中展示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尝试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哪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了解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方法讨论、探索实验式与讲解。
重点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
(不能重复)2.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3.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进一步学习《生物学》。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七篇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78a37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f.png)
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七篇七年级生物教育教案篇1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d5d5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f.png)
关于《生物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来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生物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的特征。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征。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生物的特征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运用生物特征分析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生物图片和实例资料。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3. 小组讨论指南。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第二课时:分析实例,理解生物的特征。
4. 第四课时:教学小结和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3. 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十、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考察活动,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2. 开展生物科学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特征。
3. 推荐学生阅读生物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拓宽知识视野。
4. 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技创新竞赛,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c1ff3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f.png)
《生物的特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定义:介绍生物的概念和特点。
2. 生物的基本特征: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3. 生物的特征实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特征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实例。
难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特征的实际应用实例。
4.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识别其特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什么是生物?”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特征的实际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认识。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识别其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生物的特征:1. 细胞结构2. 新陈代谢3. 生长发育4. 繁殖5. 应激性6. 遗传和变异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组织:优化课堂组织,确保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4. 反思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八、拓展活动:1. 参观植物园或动物园:让学生亲身观察各种生物,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
2. 开展生物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3. 进行生物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生物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fdf38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1.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2.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1. 生物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对生物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第一章。
2. PPT课件。
3. 生物实物标本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两者的区别,引发学生对生物特征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由细胞构成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物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特征。
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等。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并进行交流分享。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生物特征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非生物的区别。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生物特征的手抄报,加深对生物特征的记忆。
9.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互动的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实验室或植物园,亲身体验生物的特征。
八、教学建议:1. 在课堂讲解中,尽量使用生动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他们对生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2. 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
分析问题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实物、图片;
2、学生查阅、搜集相关的生物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星球上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去遥望我们的地球吧!
生:阅读课文。
师:生活在这样一个异常美丽的地球上,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身边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以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讲授新课
师:大家看屏幕上展示的几张照片,你们熟悉吗
生:那是我们校园的不同地点。
1指出学校教学楼。
2指出教学楼前的花坛。
3指出校园旁边的稻田地。
4指出操场上访的蓝天、白云。
5指出水房子的一角。
师:在我们熟悉的校园中你能找出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吗
生:教学楼、蓝天、白云和水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花坛里的各种花草,蜜蜂,蝴蝶,蜻蜓,水稻,青蛙是生物,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
生:不对。
我认为水也是生物。
生:水是非生物。
(学生观点出现不一致)
师:那么水是不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大家看我手中的这缸金鱼,是不是生物
生:是。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
包括金鱼在内的生物都有哪些特征
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生:金鱼能进行呼吸。
人和其他动物也能呼吸。
比如:鲸在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师:很好。
那么,植物能呼吸吗
生:植物也要呼吸。
比如:卧室里不宜摆放过多的花盆,免得和人争氧气。
生:还有冬天下菜窖取菜时,要先放一放,因为里面的氧气都让白菜呼吸了。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植物不但进行光和作用,还进行呼吸作用。
当光强时,光合作用占优势,反之,呼吸作用占优势。
金鱼还有什么特征
生:金鱼要吃水藻等食物。
其他的生物也要吃食物以补充营养。
师:植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生: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的成长。
尤其是我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更应该注意营养的合理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生物对吃进的食物能全部吸收吗
生:不能。
除了吸收外,还要产生一些废物排出体外。
师:生物排出体内废物的途径是什么呢
生:学生讨论。
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
金鱼可以通过呼吸、排尿排出体内废物。
师:那么植物也是通过出汗、排尿
生: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生: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还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生: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全面。
现在,看我伸手抓金鱼时,它是乖乖的让我抓吗
生:不是。
而是逃跑。
师:这是生物的什么特征
生: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师:你们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生: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子会合拢。
生:小猫眼睛的瞳孔到了中午变成一条缝,到了晚上则变得很圆。
师:许多人都以为植物是没有感觉的,所以常说:“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学了今天的内容,你能举出反驳的例子吗
生:猪笼草的小叶片受到某种小动物的刺激时会自动关闭。
生:向日葵总是向着阳光生长。
生:种子播下后,根总是向下,而茎总是向上。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
那么,金鱼还有什么特征
生:金鱼还能由小长大,如果是雌的,还能产卵,繁殖下一代。
师: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很多,除了产卵繁殖外,还有哪些繁殖方式
生:有产仔繁殖,如:猫、狗、猪。
师:这实际上叫胎生,是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又是怎样繁殖的
生:有的植物是用种子繁殖,有的植物是用茎繁殖,还有用根和叶繁殖的。
师:以上我们以金鱼为参考,学习了生物的共同特征。
当然,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那么,金鱼或生物还有哪些书中未提到的特征
生:金鱼还会睡眠休息。
生:金鱼有一定的寿命。
其他的生物也有一定的寿命,如: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植物是龙血树,有8000多岁。
生:生物还能自卫,有的生物能产生毒素,特殊的气味或披针带刺等等。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所以说的很准确,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师:你自己是否也具有这些特征呢请你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我也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了解了生物的这些特征,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它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
我们来看一下珊瑚、珊瑚虫和钟乳石,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钟乳石是非生物。
珊瑚虫是生物。
珊瑚是非生物。
师:学完这节课,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那么,水是生物吗
生:学完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
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有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活动有规律,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所以水不是生物。
师:了解了这么多的生命现象,当你走在放学的路上,看到路旁的小树、小草,头顶飞过的蜻蜓、蝴蝶和小鸟,你还会小瞧它们,认为它们和你不同吗
生:不会。
因为它们和我一样都是有生命的。
师:让我们共同去珍爱生命,保护生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