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三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8
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 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 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 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 一为灵的,一为肉的; 一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 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
h
2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解决其
他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
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它构成
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 心史观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是两 种对立的历史观。
h
12
生产方式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所有制 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 中的地位及 其相互关系
生产方式:劳动者和劳动资
料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 方式
h
13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基本制度
阶级结构
社 会
生产 决定
政治观点

方式

法律观点


道德观点
历史继承性 各种形式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能动性
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 社会进步和发展
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 阻碍、延缓社会历史发展
h
16
中西文化比较
严复: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
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
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
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 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
点是能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抓住普通大众的心 理; 伊斯兰教产生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阿拉伯沙
漠地带,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舒适生活的向 往,构成其宗教信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
它的教义从表面上看虽然浅显易懂,但却对穆 斯林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h
8
例2:地理环境对中日文化的影响
在地理上,中国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 和沙漠,西南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青藏 高原以及云贵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 阻碍,给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 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方 便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形成了一种与外 部世界半开放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文 化大体上是在本土上独立成长,虽偶尔 有外部文化传入,但都无法改变中国文 化的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
伊斯兰教兴起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 当时,这是一块荒凉的不毛之地,在恶 劣的自然条件下,游牧经济在半岛的大 部分地区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h
6
不同的地理环境又是形成不同的宗教信 仰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自然条件特别 险恶艰苦,宗教的神秘性和信徒信教的 狂热性就会表现得格外明显。而自然条 件优越的环境下形成的宗教,可能会是 一种和他们的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的 重内省的多维哲理思想。

发展水平
h
14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 关系
(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在阶级社会里其某些形式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
h
15
含义
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
(2) 社会 意识 具有 相对 独立 性
主要 表现
最突出 表现
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h
3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
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 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 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 意识形式和各种社会心理。
h
4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地理环境对社 会意识的影响
例1:世界三大宗教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时 间、地点虽然不尽相同, 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 特征──均起源于古代重 要的国际商道附近。
h
5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恒河流域。当 时的印度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在西方人眼中,它是"一个富庶的文明社 会"。
基督教最早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该地 区地处中东的心脏地带,扼守三条国际 交通线之咽喉,犹如连接东、西方的一 座桥梁,自古就有国际交通枢纽之称, 历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h
11
(2)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 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 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 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 的更替和发展。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 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社 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现动力和人民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 力。
h
1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 ■革命和改革 ■科技与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h
9
中国地处温带大陆,温带气候适中,就 使中国民族形成温和的性格,在天人之 际和人伦的关系上采取持中的中庸态度。 对人谦让,对上尊敬,不喜欢与人发生 分歧和争吵。
h
10
日本的“岛国文化”
1、日本僻处一隅,地域狭 小,其岛国特征制约了其文 化发展。 2、日本文化特征:忧患意 识;双重性格(爱美而黩武、 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 服从而不驯) 3、恬淡静美的“菊”是日 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 “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其接物也,中国美谦虚,而西人务发舒; 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h
17
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文中指 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 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 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也; 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 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 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 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 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 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
h
7wenku.baidu.com
佛教创立于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富庶的恒河流 域,人们对本土之外的外部世界并无多大奢望。
反映到宗教上即是重内省、宁静勿动,渴求能
远离尘世、超凡脱俗,摆脱世俗杂念,专心修 行,以获佛果; 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一种风雨飘摇、
时局动荡的环境中成长、发展,所以,它适应 社会变革的能力格外强,其宗教信仰的最大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