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 美丽的西双版纳 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教学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运用小标题构造文章的方法。
2、明白得课文对比的手法的运用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漂亮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重点、难点、疑点1、学习用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亮的片断、用小标题来构造文章。
2、明白得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一辈子观。
课型及教学思路〔1〕课型:诵读、合作研讨〔2〕教学思路:听读、朗读、研读重点段落,感知课文教具及课时安排:1、教具学具:投影仪、收音机、图片2、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看图片让学生猜出图中的地点。
二、课前热身1、由学生来介绍作者的情形,教师补充总结2、检查预习〔学生上台板演〕〔1〕给加点的词注音〔投影〕:沧篾剁饰嵌棰涮〔2〕讲明一些关键的词语:心驰向往轻描淡写妩媚装饰镶嵌三、合作探究〔1〕学生听录音机读〔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3〕指名朗读课文〔先请学生评点,然后教师再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句,教师采纳领读的方法〕〔4〕四边互动互动1 :开头一段有何作用?哪些动词用得十分传神?〔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2:第一片断描画了一幅如何样的热带雨林图?〔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3:第二个片段是如何样描画竹楼外形的?又是如何描画傣族老人的?〔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4:〝悠悠野象谷〞从谋篇布局来看有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5:野象通过驯化,能为游客表演节目,反映了什么?〔学生答,教师总结〕四、达标反馈〔投影显示〕1、做练习〔投影题目〕:依照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课文内容明白得填空〕2、做课后练习一五、学习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讲的内容,提咨询叫学生回答二、四边互动互动1:作者是如何样描画傣族人民打谷子和傣族女的在水中嬉戏这两幅风情画?〔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2:〝笑对生与死〞这一片断里的几段话对人一辈子有什么积极阻碍?有没有消极的方面?〔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3:文章五个片断,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具有哪些特点?与总标题有何关系?〔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4:课文是如何样运用对比手法的?有何表达成效?〔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5:举例讲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
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本文通过作者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淳厚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感情色彩十分强烈,在对五个片段的具体描述中,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神奇秀丽,赏心悦目。
咬文嚼字1.字音簇.(c ù) 剁.(du ò) 勐.(m ěng ) 傣.族(d ǎi ) 澜.沧江(l án ) 蕨.菜(ju é) 教.化(ji ào ) 镶嵌.(qi àn ) 竹篾.(mi è) 涮.洗(shu àn ) 2.多音字3.形近字⎩⎨⎧撤销撤清澈澈 ⎩⎨⎧腾空腾藤蔓藤⎩⎨⎧竹篾篾蔑视蔑⎩⎨⎧跺脚跺剁碎剁⎩⎨⎧夜阑阑波澜澜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品评:以歌词开篇点题,给全文抹上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神奇秀丽”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心驰神往”写出了人们对游览西双版纳的渴望。
2.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品评:作者用一个长句,高度概括了自己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游览经历。
动词“观”“涉”“登”“拍”“留”用得十分准确传神。
叠词“一张张”“一串串”分别写了拍下的珍贵图片和留下的彩色记忆之多。
3.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品评: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出人物的固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活像一尊雕塑”这个比喻,表现了作者对傣族老人的尊敬和崇拜之感情。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内容预览: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 ,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 ,是泰国、越南的近邻 ,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 ,边境线长966千米。
她美丽、富饶、神奇 ,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 ,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 ,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 ,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 ,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三、学习课文 ,掌握内容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2、文章五个局部 ,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
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点明了题目 ,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 ,由五个局部组成 ,每一局部设有小标题。
第一局部:高高望天树这局部由4段文字组成。
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
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
第3段 ,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
第4段 ,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局部:竹楼映蓝天这局部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
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 ,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
这局部由两段文字组成。
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
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新版)苏教版
《美丽的西双版纳》组别初二语文人员初二语文备课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集体教案二次备课19.《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
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
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
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
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
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
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
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
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
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
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谷。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 苏教版
美丽的西双版纳一、目标导航1.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习文中运用的对照手法。
3.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重点:了解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习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写法。
难点:西双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澜沧()傣家()村寨()竹篾()贿赂()嬉戏()妩媚()祈求()(2)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是,著名的家。
他所写的《》曾获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本文选自《》,有删改。
(3)走近西双版纳2.二读课文,(1)思考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这五幅画面可以分为怎样的两大类?(2)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第2题。
(二)交流讨论“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作用。
文中既有总标题又有小标题,共六个标题,仔细研读课文,说说总标题和小标题的关系,全文用小标题构建,有什么好处?(三)体会语言:导入:文章表现了西双版纳的风景美、人文美,这些都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来体现。
①以第一个片段“高高望天树”为范例,品味作者如何抓住特征描绘美丽的景色的。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高高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景色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绘的?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②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选另四个片段之一进行品味、赏析,进一步领会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再次体会小标题的作用),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
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能参与一、二个小组的交流。
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1)本文作者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
(1)澜沧()(2)妩媚()(3)村寨()(4)祈求()(5)蕨菜()(6)焚香()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①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5)doc初中语文 (1)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5)doc初中语文 (1)【设计思想】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②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③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存词句,明白得文章内容。
2.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漂亮的西双版纳风光,在学生对西双版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3.引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
4.以同学们都熟悉的虞山十八景为对象,选择几处景点,学习本文的写法,向同学介绍,加强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写作训练。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⒉体会语言美〔小标题,对比手法的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⒉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讲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刻: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判为要紧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⒈导入:同学们,〝有一个漂亮的地点,那儿彩云在飘动。
〞提起奇异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向往?那儿有奇异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漂亮而奇异的地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专门的韵味。
幻灯片展现: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
⒉交流预习情形:交流、展现搜集到的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图片。
〔过渡〕我们来看闻名作家李舵是如何把我们带入«漂亮的西双版纳»3.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引子,学生齐读。
由归纳本部分内容及作用自然引入学习目标。
4.幻灯片展现本课教学目标5.研读新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现: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幅画面,你自己做导游,带领大伙儿去看一看作者笔下那漂亮的景观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 19《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苏教版
《美丽的西双版纳》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映衬。
斑斓:灿烂多彩。
2. 走近西双版纳,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风光及简介。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她是北回归线沙漠带上惟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0万亩,至今仍有70万亩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5000种,占全国的1/6;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占全国的75%;鸟类429种,占全国的36%;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占全国的20%以上;鱼类100种。
其中亚洲象、兀鹰、白腹黑啄木鸟、印支虎属世界性保护动物,所以西双版纳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誉。
(三)互动探究,整体感知1. 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文章共写了哪五幅画面?(2)引导学生说出文中描绘的西双版纳优美的景观,抓住小标题即可。
(3)结合小标题,指导学生分小组再读课文,把五幅画面分为两大类。
【点拨】“高高的望天树”、“悠悠野象谷”侧重于表现自然景观,“竹楼映蓝”、“妩媚傣家水”和“笑对生与死”侧重于表现人文景观。
2. 标题探讨:【学生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文中既有总标题又有小标题,共六个,仔细研读课文,考虑总标题和小标题的关系?②整篇文章用小标题构建有什么好处?【点拨】将小标题的设计和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①总标题高度概括了西双版纳的特征,即“美丽”,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强化了这一特征。
另外五个小标题都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的特点。
②本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给人印象鲜明。
(四)精讲点拨,潜心会文1. 引导学生品读第一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学生活动】讨论以下几个问题?【投影】①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②景物有什么特点?③作者是如何描绘的?【点拨】引导学生抓语言因素,寻找重点词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3 苏教版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目标1.查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能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及分析对比的艺术手法。
4.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2.利用各种资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积累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体会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葫芦丝乐曲作背景音乐。
(二)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教.化竹蔑.澜.沧蕨.菜妩媚..一缕.祈.求..贿赂2.解释词语。
心驰神往斑斓善男信女教化戏嬉妖媚贿赂3.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读课文之后的感受吗?4.文章开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5.文章五个部分各自侧重写什么内容?(二)自主学习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三)自学检测方法:学困生回答1题、2题的(1)(2),中等生回答(3)题,优生补充。
第1、2题(强调字音字形,特别是妩媚..一缕.祈.求几个易读错的词;词语解..贿赂释注意心驰神往、善男信女两个词,要会用)第3题指导点拨(1)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
(美丽神奇秀丽)(2)学困生回答,优生补充。
(畅所欲言)西双版纳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西双版纳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西双版纳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地方,西双版纳是一个让人想去旅游的地方,西双版纳是一个研究生态环境的地方,西双版纳是一个珍禽异兽喜欢的地方……4.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学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学案(苏教版初二上)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培养自学的能力。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 利用多媒体展现西双版纳的图片,导语:西双版纳是漂亮而奇异的地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专门韵味。
观赏西双版纳优美的风景。
2 读课文,摸索:课文写了哪些漂亮的景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读课文,摸索。
3 组织交流、评判交流、评判第二块:自学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 指导:对文章的赏析,能够从写作手法、运用修辞、词语运用、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也能够有自己专门的摸索。
回忆,交流2 组织活动;假如由你来当老师,你觉得要让大伙儿明白些什么?独立摸索:结合参考书、指导的内容,自己对文章进行分析,做读书笔记。
3 组织小组对疑难咨询题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加深明白得«漂亮的西双版纳»〔二〕和口语交际学习目标:把握本文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学习: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西双版纳。
课堂学习:第一块:交流自学成果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 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的自学成果交流2 引导点评,点评,第二块:质疑解疑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 对本课的内容还有什么疑咨询?质疑解疑2 组织评判学生自我评判,对同学进行评判。
第三块:课堂小练笔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1 请你做一名导游,就你所了解的西双版纳设计一段详细的导游解讲词。
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构思写作。
2 组织交流,点评,总结交流,点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导
学案苏教版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关于本文作者的知识卡片,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本文的作者李舵是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重担》《光明在前》《带五线谱的花环》等,他所写的《愿你听到这支歌》曾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祈求(qí) 傣家(dǎi) 橘园(jú) 蕨菜(jué)
竹篾(miè) 一缕(lǚ ) 贿赂(huì) 勐(měng)
斑斓(lán) 戏嬉(xī) 妩媚(mèi) 一簇(cù)
拓展:与下列生字字形相近的字有哪些?请找出,并注音、组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堂活动导学案 苏教版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课堂学习活动单个性调整【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本文中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拍摄.()贿赂.()镶嵌.()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订正后写在下面。
心弛神往轻描淡写善男信女可见一般水中喜戏积善修行为防不侧狼狈撤退3.阅读全文后思考:文中五个小标题起到提纲挈领、揭示下文的作用,你认为第五个小标题怎样修改才能与前四个小标题一致?我的意见【活动方案】活动1:交流字词积累情况,检查预习成果。
小组交流积累的字词,小黑板展示。
活动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观,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默读或大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文字,并在旁边写出自己欣赏的理由,可以从生物、地理、历史、宗教等方面考虑→小组指名分析,其他人补充)活动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快速阅读“高高的望天树”这部分内容,同时思考:这部分内容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示例:作者注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事物。
如写“高”用“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
先用整体直观“直插蓝天”感受写出望天树笔直挺拔的特点,又用数字“约60多米”准确全面展示实物特征。
课堂随笔:【反馈练习】1.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阅读《美丽的西双版纳》选段,回答问题。
妩媚傣寨水五月份,正是收获谷子的季节。
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谁家有事,亲戚朋友都要来帮忙。
勐腊乡曼那村的爱拉,平日在电站当工人。
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由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从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也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所以,这么丰盛的一顿饭也没花多少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新版)苏教版
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学习对照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难点】1.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重点)2.学习对照手法的运用。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那里更素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
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去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李舵,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
傣族人,原名孟克勤,内蒙莫力达瓦旗人。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短篇小说《重担》、《光明在前》、《带五线谱的花环》、《香水月季》、《不眠的春夜》、《雪花静静地飘》,评剧剧本《红凤》等。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蕨.菜(jué)竹篾.(miè)涮.洗(shuàn)贿赂..(wǔ mèi)..(huì lù) 妩媚3.理解词义。
心驰神往:整个心神都奔到向往的地方,指一心向往。
教化:教育感化。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从哪几方面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美丽?作者认为西双版纳到底美在何处?明确:①作者从五个方面感受到了西双版纳的美丽: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
②西双版纳美在:美丽的热带雨林风光;美丽的民俗风情。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如果将西双版纳的美丽的景观归类,你觉得归为几类呢?明确:自然类和人文类。
前三个写的是自然景观,后两个写的是人文景观,文章按照由物及人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二)深层探究你认为“笑对生与死”一部分里的几段话对人生有什么积极的影响?有没有消极的方面?明确:傣族人民崇尚小乘佛教,追求自我解脱,这并不违背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7)doc初中语文 (1)
第19课《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初二上)(7)doc初中语文(1)江苏省盐都市亭湖区永丰初中吴如洋第一教时课型:新授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亮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过程与方法:学习、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漂亮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1、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她漂亮、富饶、奇异,犹如一颗辉煌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来线沙漠带上唯独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储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迹。
2、教师向学生展现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这确实是奇异秀丽的西双版纳,今天就让我们同李舵一起同游漂亮的西双版纳。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扫瞄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相互交流: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2、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
本文作者选择了其中哪几个鲜亮的片断来展现〝漂亮的西双版纳〞的?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你觉得如此写有什么好处?集体讨论明确:1、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
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2、作者选择了〝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等五个最鲜亮的片断。
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印象鲜亮。
每个小标题具有概括性、准确性、鲜亮性、得体性的特点。
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即五个角度,突出总标题中的〝漂亮〞二字。
三、跳读课文,同游同赏〔一〕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以下咨询题:1、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哪些地点表达了西双版纳的〝漂亮〞?从文中划出关键词句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赏析语言,学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和对照手法的运用。
本文的作者李舵是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重担》《光明在前》《带五线谱的花环》等,他所写的《愿你听到这支歌》曾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祈.求(qí) 傣.家(dǎi) 橘.园(jú) 蕨.菜(jué)
竹篾.(miè) 一缕.(lǚ ) 贿.赂(huì) 勐.(měng)
斑斓.(lán) 戏嬉.(xī) 妩媚.(mèi) 一簇.(cù)
拓展:与下列生字字形相近的字有哪些?请找出,并注音、组词。
缅湎(miǎn)沉湎腼(miǎn)腼腆
焚婪(lán)贪婪禁(jìn)禁止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心驰神往:整个心神都奔到向往的地方,指一心向往。
悠悠:长久,遥远。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多形容花木、女子等。
斑斓:灿烂多彩。
一斑: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常比喻相类似的许多事物中很小的一部分。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拓展:辨析词义。
[遍及-普及]
都有“普遍到达”之义。
“遍及”指普遍到各处,后面常带地点宾语;“普及”多指普遍推广,或使大众化,与“提高”相对。
[摈弃-抛弃]
都有“丢掉不要”之义。
“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抛弃”语义相对较轻。
4.通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问题一:细读文章,感知内容。
1.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西双版纳给作家李舵留下的总体印象,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美丽、神奇秀丽。
“美丽的地方”这一短语言简意赅,开门见山,印象直接,点出了西双版纳的特点;“神奇秀丽”用在文章开头的一段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在全文中起到了照应题目、总领全文的作用。
2.本文标题为“美丽的西双版纳”,通读全文,请用“西双版纳美啊,美在”的句式说说西双版纳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示例:(1)西双版纳美啊,美在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
(2)西双版纳美啊,美在热带雨林风光中;
(3)西双版纳美啊,美在浓郁的民俗风情里。
问题二:品味语句,体会美点。
具体品味语句,参考下面的形式,说说你喜欢(关键字词句)的理由。
形式:我很喜欢文中(词语,句子皆可),因为。
(可从语言、修辞、句式、感情等方面加以品析)
示例一:我很喜欢第一段其中的“神奇秀丽”, 因为我觉得作者用此词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文中的“心驰神往”写出了人们对西双版纳的神往。
示例二:我很喜欢文中“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一句。
因为我觉得十分新颖有趣,谁说只有人才有思想和情感的?文中的大象分明聪明得紧!
问题三:理解写法,揣摩效果。
1.你觉得课文中的五个小标题用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是为什么?
示例:“高高望天树”这个标题好在“高高”二字,不仅指出了望天树的特征,更隐含了作者的喜爱、仰慕等感情;不足之处是这部分内容似乎只有第一段写了望天树,第二、三、四段都与望天树无关,不足以概括这部分内容。
2.课文是怎样运用对照手法的?有何表达效果?
示例:(1)“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2)“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3)“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
的风情画的对照;(4)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
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3.举例说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点。
示例:(1)“到西双版纳去,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西双版纳心驰神往已久的情感。
(2)“那么大的动物做出那么乖的动作,实在让人无法不笑”一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大象的可爱。
问题四:拓展探究,深入生活。
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概括你游览一处名胜的经历。
示例:这次,我终于来到了东方威尼斯——苏州,在那和煦的春风里,游水乡周庄,听寒山钟声,赏狮林奇石,摄下了一张张甜蜜的笑脸,留下了一串串爽朗的笑声。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
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