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
专科《家畜病理学》(课程代码02783)绪论兽医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过程。
一、病因学:包括外因和内因。
二、发病学1、疾病的发生:组织细胞的机制、体液机制、神经机制、分子机制。
2、疾病的发展: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疾病中的因果转化、病变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制约。
三、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
病理性充血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当局部组织或器官长期受压,压力突然解除时引起的充血)。
充血的病理变化为:体积轻度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
二、静脉性充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
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左心衰竭常导致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常导致大循环淤血,如肝、脾等淤血。
(1)肺淤血:长期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漏出的红细胞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内血红蛋白被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2)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称为槟榔肝。
家畜病理学PPT教学课件
•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强过吗啡和 哌替定。
右丙氧芬 (熟悉) See P403
其他类
N N
HCl CH3
O
盐酸布桂嗪(熟悉)
9 10
8
7
S1
6 5
2
4
3
N
CH3 苯噻啶(熟悉)
H3C N
CH3
H
HO
HCl
OCH3
盐酸曲马多(熟悉)
镇痛药的构效关系(熟悉) See page405
最后变成绿色
机制 作用与阿片受体,产生镇痛,镇咳,镇静作用。
本品具有成瘾性,属麻醉性镇痛药。
半合成镇痛药 (结构修饰产物)
HN HO
CH2 HCl 2H2O
HO
O
O
盐酸纳络酮
(熟悉)
是吗啡受体的jiekangji ,临床上主要用作吗啡过量 解毒剂
合成镇痛药
分类(掌握)
吗啡喃类
{ 苯吗喃类 哌啶类 氨基酮类 其他类
第六章 镇痛药和镇咳祛痰药
第一节、镇痛药
类型(掌握)
{ 吗啡生物碱类 半合成镇痛药 合成镇痛药
吗啡生物碱类
17
16 N CH3
10 D 9 H
1
11 15
B 14
8
2
12
A
13 C
7
HCl 3 H2O
34
HO
E O5
6H OH
盐酸吗啡(掌握)
性质
酸碱两性既含有酸性的酚羟基,又有碱性的叔氨基团 易被氧化成伪吗啡(双吗啡)和N-氧化吗啡 酸性条件下稳定,PH 3-5 酸性条件下加热,生成阿扑吗啡 Marquis反应 本品加甲醛硫酸试液,显紫堇色 Fröhde反应 本品与钼硫酸试液反应呈紫色,继而变成兰色,
兽医病理学(华中农大)
第一章绪论(Introducation)一、概念:家畜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总论: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发热、休克、变性、坏死等各论:各器官系统的疾病病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家畜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本门课程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作基础;兽医病理学是:桥梁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目的:诊断、研究四、动物病理学的分支1、动物病理解剖学:从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动物病理生理学:从患病动物的机能、代谢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3、动物卫生病理学:研究屠宰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及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学变化、鉴别诊断和卫生评价与处理的学科。
4、化学病理学:是指把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以揭示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特殊性的病理学分支,现已广为普及和应用。
5、免疫病理学:是指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病理学,借以阐述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病理学分支。
它多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放射免疫标记自显影法和免疫电镜法等研究疾病,从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们认识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发展的全过程中,连续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和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遗传病理学:是指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个病理学分支。
遗传性疾病按涉及的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染色体病;病理性状由两对以上不同突变基因所决定(每对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的多基因遗传病和由某一个(对)基因异常而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
自考家畜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家畜病理学试题及答案家畜病理学是研究家畜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变化的科学,对于提高家畜健康水平、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自考家畜病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家畜病理学研究的内容?A. 家畜疾病的发生机制B. 家畜疾病的治疗C. 家畜疾病的预防措施D. 家畜疾病的病理变化答案:B2. 家畜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A. 空气传播B. 接触传播C. 垂直传播D. 水源传播答案:C3. 家畜病理学中的“垂直传播”指的是什么?A. 通过食物链传播B. 通过直接接触传播C. 从母体到后代的传播D. 通过血液传播答案:C二、填空题4. 家畜病理学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5. 家畜疾病的症状包括临床表现和________。
答案:病理变化三、简答题6. 简述家畜病理学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答案:家畜病理学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研究家畜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规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最后,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家畜的健康水平,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7. 描述家畜传染病的一般流行过程。
答案:家畜传染病的一般流行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传染源的出现、传播途径的建立、易感动物的感染、疾病的爆发和传播、以及最终的控制和消灭。
传染源通常是已经感染病原体的动物,它们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如空气、食物、接触等)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
易感动物一旦感染,就会发病并成为新的传染源,如此循环,导致疾病的流行。
四、论述题8. 论述如何通过家畜病理学的研究来提高家畜的疾病抵抗力。
答案:通过家畜病理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家畜的疾病抵抗力:首先,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了解病原体如何侵入家畜体内并引起疾病,从而找到阻止病原体侵入的方法。
兽医病理学资料
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得原因、发病机理与患病机体所呈现得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得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得发生,发展与转归得基本规律,为疾病得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得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得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
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与出血等变化。
充血就是机体得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得代谢、机能与抗病能力增强。
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得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与器官中血流量增多。
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4、胸腔与肺脏得疾病病理变化:淤血得组织与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得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得局部温度降低镜检:淤血得组织内小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得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与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结局与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得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
淤血得组织与器官机能与代谢都发生障碍。
长期淤血得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与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就是淤血得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
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
又称局部贫血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对机体得主要影响:短暂轻度得缺血,病因消除后可迅速恢复组织得机能;长期严重得缺血引起组织细胞变性甚至就是死亡;当局部组织器官缺血,而动脉血管得侧支循环难以建立时常引起梗死。
家畜病理学
death)
心跳,呼吸停止 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临床上可认为生命活动已经停止,但在一定 时间内组织和细胞仍维持微弱的代谢过程,此期 仍是生命的可逆阶段,有时采取一系列紧急抢救 措施可使其复活。
FOSHAN UNIVERSITY
⑵死亡过程
㈢临床症状明显期:疾病的特异症状出现。 ㈣转归期: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即疾病的结局。取 决于
疾病过程中损害和抗损害的斗争发展趋势。
FOSHAN UNIVERSITY
㈣疾病的转归(Outcome of disease)
完全康复
(Complete recovery)
康复(Rehabilitation)
一 潜伏期: 二 前驱期: 三 临床明显期: 四 转归期:
FOSHAN UNIVERSITY
四、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㈠潜伏期:从病因作用机体起到一般症状开始出现前称之。
此时从表面上看,机体仍似健康,还没有出现自觉和他觉 的疾病症状。
㈡前驱期:出现一般症状,如疲劳不适,食欲不振,头痛,
发热等,症状不明显也不固定。如机体的抗损害作用强, 疾病可不再发展。
FOSHAN UNIVERSITY
(原始病因)
(结果)
机械力
创伤失血
(发病学原因)
心输出量↓
(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细胞缺氧
心收缩力↑ 良 性 循 环 微循环障碍 维持动脉血压 恢复 休克 死亡 恶 性 循 环
大失血时的因果交替示意图
FOSHAN UNIVERSITY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㈣营养性因素(nutritional factors) :
家畜病理学基础知识
家畜病理学基础知识一、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1、按充血发生的机理,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类。
生理性充血见于生理情况下,当器官组织和机能活动加强时,如采食后的胃肠道充血,运动时肌肉的充血等。
病理性充血是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发生的,如炎症早期的充血,就是动脉性充血。
2、病理变化:充血时,由于局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组织的含血量增多,血流速度加快,血液中富含氧气,因此,充血的组织,器官色泽鲜红,局部温度升高,体积肿大,血管博动明显,代谢旺盛,机能增强。
二、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1、原因:淤血按其原因不同可分为局部性淤血和全身性淤血。
局部性淤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局部静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所致。
全身性淤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心脏机能障碍或肺循环障碍。
2、病理变化:淤血时,各级静脉(特别是小静脉)毛细血管或细动脉因血液回流障碍而扩张,其中充满血液。
静脉的回流不畅,必然妨碍动脉血的灌注,从而使局部动脉血液的含量减少:同时因血流缓慢,又使血氧过多地消耗,因而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多,血管内充满着紫黑色的血液,使局部组织呈蓝紫色,称为发绀。
三、局部贫血是指由于动脉管腔高度狭窄或完全闭塞所造成的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
1、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类(1)动脉痉挛性:这种局部贫血是指中、小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因缩血管神经兴奋而发生强力收缩,造成管腔持续性狭窄,导致血液流入减少,乃至完全停止所引起的贫血。
寒冷、外伤、疼痛等均可引起局部动脉痉挛。
(2)动脉阻塞性:由于中、小动脉管壁增厚(慢性小动脉炎、小动脉硬化)或血管内腔被某些异物(血栓)所阻塞引起其内腔狭窄或闭塞所致。
(3)动脉压迫性:这是由于血管壁受某种外力压迫而引起的局部贫血。
如肿瘤、异物、积液等。
2、病理变化:局部贫血组织,因缺血之故,所以暴露出组织所固有的色彩。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1.动脉性充血(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2.静脉性充血(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血量增多。
3.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
4.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成分中发生血小板粘集或血液凝固并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固体质块为血栓。
5.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的坏死。
6.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以致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
7.心衰细胞: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8.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梗死灶含血量少颜色灰白。
9.出血性梗死:梗死区域血量多,颜色暗红为出血性梗死。
10.栓子: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
11.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2.透明血栓:在微循环的小血管内形成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只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
13.漏出性出血:也称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14.破裂性出血:是指因心脏或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第四章细胞组织损伤1、萎缩: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或细胞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端过程称为萎缩。
2、变性:变形时指细胞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类形态化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3、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4、增生:实质细胞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5、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
6、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变化。
7、脂肪变性: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
9、水泡变性:变形细胞内水分明显增多,在胞质中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
10、凋亡: 是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自主有序的死亡过程。
家畜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皮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的西米相似。
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的脾组织与黄色的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做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的。
家畜病理诊断学
家畜病理诊断(兽医临床病理解剖学)绪论一、家畜病理诊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家畜病理诊断是研究动物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并用实验室检验方法研究患病动物的器官组织、细胞、血液和体液的病理变化,对疾病做出病理诊断,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门应用学科。
不同疾病有各自的病因、发病机制、好发部位及其形态学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家畜病理诊断课程就是要阐明各种疾病的病因、病变及其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研究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其对疾病防治的意义。
前期讲述了兽医病理学的基本知识,但缺乏和畜禽临床疾病的联系,家畜病理诊断课程对病理学教学内容起补充和完善作用。
二、家畜病理诊断课程的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动物疾病病理诊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1、动物疾病病理诊断:(1)诊断方法论(怎样建立诊断、深刻认识病理损伤与症状、检验诊断回归临床论、追查病因论、个体诊断如何升华为群体诊断);如何搜集辨认病理剖检信息(主要器官的生理解剖要点、死征的识别、重要脏器病变识别)(2)猪病病理诊断、禽病病理诊断主要介绍畜禽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即病原经何途径侵入动物机体,主要侵害哪些组织,如何导致组织器官的病变)和畜禽疾病的特征病变(疾病所表现病变的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病变形态),突出病理诊断。
2、兽医病理诊断技术:主要内容为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以及病理生化检验。
(1)病理尸体剖检:任何一种疾病都会在动物体内形成相应的损伤,而这些损伤就是导致动物发病和死亡的原因。
在一个动物群体中所发生的患病动物死亡,一定要进行尸体剖检,因为在这个死亡动物身上它能表现出某些传染病的特征。
我们根据死亡动物病理变化所做出相应的诊断,可对动物群体进行针对性的紧急接种或药物防制, 使这种疫病在潜伏期中的群体里得到控制。
在现代化养殖业中, 兽医工作应着重于对感染动物群体进行预防, 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已发病的动物治疗上。
在病理尸体剖检诊断中不同疾病会表现不同的病理反应,所以在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群体中,它可以在同一个患病体中清晰的分列出混合感染的种类、性质,这样才可以针对性的、有效的加以控制。
家畜病理学课件
02
免疫荧光技术
将荧光素标记在抗体上,与组织中的抗原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荧光。
0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检样品和酶标抗体或抗原,形
成复合物后进行显色反应。
分子生物学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利用核酸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检测组织中的特定核 酸序列。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特定的引物对目标核酸序列进行扩增,以便进行检测 和分析。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固定在固相载体上,与待检样 品中的核酸进行杂交反应,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分析样品 中的核酸序列。
06 家畜常见疾病的 病理诊断与防治 策略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由寒冷刺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咳嗽、 打喷嚏、流鼻涕等。
肺炎
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症状包括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水肿
02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了过多的体液,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
性水肿。
钾代谢紊乱
03
包括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对家畜的心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
缩性等均有影响。
炎症
炎症的原因
包括生物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等)、理化因素(如高温、低温 等)和免疫反应等。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局部表现,以及发热、白细胞增多等 全身反应。
发热
1 2
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前者由细菌、病毒 等感染引起,后者由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与 代谢障碍等引起。
发热的分期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
3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物质代谢增强、生理功能改变以及防御功能增强 等。
家畜病理学—动物病理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霉形体传染病病理●目的和要求1.掌握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喘气病)、鸡败血霉形体感染的病理变化特征。
2.熟悉霉形体病原特性及其致病机理。
第一节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swine enzootic pneumonia)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上有独特的咳嗽和喘气症状,所以也称喘气病。
其病变特征主要是间质性肺炎和肺淋巴结增生性炎。
●病因和发病机理–猪肺炎霉形体,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圆形或类圆形。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发病猪表现为咳嗽和喘气,咳出的飞沫和痰液使与之接触的健康猪发生感染。
–病原体进入呼吸道主要侵害支气管上皮细胞,若侵入粘膜下淋巴间隙,沿淋巴道进入淋巴结则引起增生性淋巴结炎。
●病理变化本病的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继发感染型和隐性型四种,其中的慢性型病变最具代表性,其剖检特征为融合性间质性肺炎和肺淋巴结增生性炎。
慢性型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外观肺脏呈气肿状态,心叶、尖叶上见融合成片的肺炎灶。
慢性型猪地方流行性肺炎●镜检呈间质性肺炎形象,肺泡壁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炎。
第二节败血霉形体感染●败血霉形体感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是由败血霉形体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剖检特征为气囊炎、上呼吸道及邻近窦粘膜炎、眼炎和关节炎。
临床表现流泪、流鼻涕和喷嚏。
如鸡败血霉形体感染。
●病因和发病机理–鸡败血霉形体,革兰氏染色呈弱阴性,球形或卵圆形。
病鸡和病愈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道感染,有时也可以经消化道感染。
–病原进入呼吸道后,首先入侵鼻腔粘膜,随后扩散到眶下窦、气管、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位,引起受侵组织的损伤及炎症反应。
病理变化---鸡败血霉形体感染●气囊炎,前胸及后胸气囊肥厚,囊腔内蓄积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镜检见气囊表面大量纤维素渗出并机化,导致气囊肥厚。
●鼻炎,鼻腔分泌物阻塞鼻孔,出现开口呼吸。
家畜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家畜病理学:家畜病理学是兽医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其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休克:休克是机体受某些有害因素作用所发生的血液循环障碍,主要是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导致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压下降、脉搏频弱、皮肤湿冷、可视钻膜苍白或发组、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修复:修复是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件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包囊形成:组织内出现异物.如铁钉、子弹、缝线、寄生虫等,则在其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将其包裹;肉芽组织中往往可见多核的异物性巨噬细胞。
在寄生虫或虫卵周围包绕的结缔组织中,常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死亡的虫体上常沉积钙盐。
对于不能机化的病理产物或异物则可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称为包囊形成。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等。
一种疾病可以包含几种病理过程,如肺炎球菌性肺炎时有炎症、发热、缺氧甚至休克等病理过程。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这种反应包括从组织损切开始直至组织修复为止的—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主要么现为组织损伤、血管反应、细胞增生三个方面的变化,其中血管反应(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吞噬作用加强等)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炎症局部可影响整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同时,它的发生与发展又受机体状态的制约。
2023年家畜病理学归纳及试题
家畜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旳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旳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旳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互相作用旳损伤与抗损伤旳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旳血量增多旳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旳静脉血含量增多旳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旳旳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旳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旳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旳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旳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旳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多种病理产物旳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旳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旳过程,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旳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
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多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旳,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局限性为特性,并由此而导致旳多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构造损害旳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旳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旳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皮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旳西米相似。
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旳脾组织与黄色旳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旳有害刺激所做出旳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旳。
家畜病理学
多的现象别明显其状如槟榔切面的花纹这种细胞多见于心力衰竭的病例所以称为~行成的固体团块叫血栓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及生命活动的病理过程称机体对自身组织具有~~起的疾病称为~~或斑块分布在正常的暗红色心肌背景下形成虎斑样花纹暗红色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亡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被成为细胞程序个狭窄正常范围7.35—7.45称为呼吸性酸(碱)中毒内碳酸氢钠浓度的原发性改变而引起的酸(碱)中毒称为~~~组织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所形成的富有新生毛细血管的幼稚结缔组织指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为了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机能上完全变化成为另一种成熟组织细胞的过程程称为~~活性物质块生长形成继发瘤或转移瘤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和代谢的改变的各种物质的物质称为~~曲线称为~~并导致心壁增厚心脏重量增加由此可知心脏肥大的基础时心肌纤维增粗故心脏肥大又称心肌肥大个别心室或心房扩张代谢需要的一种全身性综合症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即~~间质水肿增宽CO2分压升高的病理过程能排出在体内蓄积引起机体发生自身中毒的综合症侯群称为黄疸。
和中枢神经系统,机体出现一系列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其最后阶段叫昏迷。
病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运动器官系统疾病痊愈/死亡药化学毒剂毒草3物理性~:高温低温电流电离辐射噪音气压变化4机械性—锐/钝器损伤爆炸的御能力:①外部屏障:皮肤黏膜及附属腺体皮下组织②内部屏障:各种淋巴结各种吞噬细胞肝肾血管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3遗传因素隐睾血友病色盲呆小症等出血水肿3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改变: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4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不足:休克肠扭转肠套叠肿瘤炎症包块绷带包扎过紧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血栓形成栓塞或因静脉炎而使静脉管壁增厚暴露出来血液中血小板黏附再暴露的胶原蛋白上血小班发生黏液性变态释放ADP,其能促进血小(加速血栓形成)血小板数目增多粘性增高更易发生凝集透明血栓-微血栓面积较大3烧伤严重大面积烧伤因血浆大量渗出易导致休克4感染:严重感染特别是G—感染时易发生5心性疾病入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6过敏:药物血清疫苗都易导致过敏性休克7神经因素: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神经损伤进入2免疫系统的异常免疫活性细胞的突变免疫稳定功能失调Th1和Th2细胞功能失调抑制性T细胞缺乏或功能减退3遗传因素免疫缺陷2体液~~病如新生驹的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牛的选择性抗体缺乏症(IGg2缺乏)3混合性~~病如新生驹的重症混合性免疫缺乏症4吞噬细胞~犬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巨噬细胞减少症牛的粒细胞脱颗粒异常综合症5补体~如CR1表达减少CR3,CR4缺陷等阶段时发生的萎缩现象也称退化多与年龄有关:胸腺乳腺法氏囊2病理性萎缩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萎缩局部萎缩可分为废用性萎缩压迫性~神经性~缺血性~内分泌性~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中细胞内脂肪不溶解呈黑色.在冰冻切片中用苏丹Ⅱ或油红染色和细胞内的脂肪滴呈黄红色物理因素高温低温射线等3化学~强酸碱某些重金属盐类有毒化合物有毒植物等4生物性~各种微生物毒素寄生虫毒素5血管源性~动脉血管受压长时间痉挛血栓形成6神经营养性~7一些抗原物质细胞浆的变化一般而言细胞死亡后胞浆首先发生改变胞浆内糖原核核糖核酸减少胞浆对伊红的着色加深整个细胞变成红色无结构3间质的变化发生纤维素样变或纤维素样坏死化性坏死3坏疽: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鸣疽)和钙化。
家畜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
其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基本规律,为防病治病、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及进行病理诊断打下坚实基础。
疾病: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基本病理过程:指在各种疾病中,不同器官、系统出现的共同病理变化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的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发绀:淤血发生在可视黏膜或无毛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槟榔肝:慢性淤血时,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和窦状隙淤血的同时,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以至肝脏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和灰黄色质变区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称为槟榔肝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称为缺血,又称局部贫血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梗死:由于动脉血液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因缺血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碍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称为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致病因子作用下,集体凝血机制被激活,在微循环中有大量微血栓形成,随后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使血液处于低凝状态,引起出血,最后由于激活纤溶系统和其他抗凝机制,导致机体弥散性的微小出血休克:指机体收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以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导致的各种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静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弥漫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大量弥漫地沉着于脾髓细胞之间的网状纤维上,呈不规则形团块或条索,淀粉样物沉着部位的淋巴组织萎缩消失,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俗称火腿脾细胞凋亡: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自主而有序的死亡过程适应: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作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性的、可复性的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减小或数量减少而使其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称为肥大化生: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代偿: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家畜体内某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或结构遭到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的变化来进行替代、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再生:机体体内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组织,由临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机化:指机体内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栓及血凝块等病理性产物,由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的过程包囊的形成:对于不能机化的病理性产物或异物,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称为包囊的形成炎症:动物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菌血症:细菌进入血液的现象称为菌血症毒血症:指细菌的毒素或炎症灶中各种有毒产物被吸收入血液而引起的机体中毒现象败血症: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持续存在,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机体严重代谢障碍和生理机能紊乱,呈现全身中毒症状并发生相应的形态学变化体液:动物体内各种电解质。
家畜病理学第五版第一章
家畜病理学第五版第一章1、疾病概论一、正常机体具有的特征⒈各器官系统机能活动协调。
⒉与外界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而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机体以上协调和平衡能力被破坏,导致:致病因素对机体损伤,机体对抗致病因素的抗损伤的复杂的斗争过程。
疾病: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表现为机体代谢、形态的变化,畜体生产能力下降、经济价值降低。
二、致病因素与抗病因素致病因素:(一)生物性因素病原性微生物(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霉菌)寄生虫(原虫、蠕虫)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潜伏期,有一定规律的病程,一定器官特异性病变,有传染性。
㈡物理因素:是疾病的启动因素。
机械力(创伤、震荡、骨折、脱臼、内源性肿瘤、包囊压迫)与力强度、力性质及力作用的部位、范围、持续时间有关。
热射病:高温高湿对全身的作用,日射病:脑的温度升高引起(波长600-1000nm的红外线可穿透颅骨)光照病:动物体内有光感物质,如卟啉、荧光素、伊红、叶绿素存在,则机体对普通光线感受过敏,引起皮肤疹块和坏死(感光过敏症)。
电流(电击伤),光线(电光性眼炎),声波(噪音性耳聋),电离辐射(放射病),大气压(高山反应、潜水病),温度(烧伤、冻伤)㈢化学因素:强酸,强碱,毒物中毒(氯,CO、SO2、有机磷农药),超剂量药物。
取决于毒物的性质,进入部位、溶解度、浓度以及动物年龄、种类、性别、营养状况、管理水平和个体反应性。
㈣营养性因素:营养↑→肥胖症→动脉粥样硬化营养↓→营养不良如:抗体↓ 蛋白质↓→吞噬↓吞噬活性↓→易得感染 VitB1缺乏→脚气病;VitD缺乏→佝偻病;缺碘→甲状腺肿㈤应激性因素:转群、疫苗注射、打耳号、拥挤。
㈥遗传因素⑴直接遗传:遗传物质改变直接引起遗传性疾病,例如:先天愚型,血友病,色盲。
⑵遗传易感性:指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机体才发生相应的疾病,如蚕豆病(G-6-PD 缺乏),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家畜病理学第一章
肺水肿(pulmonary edema)是由于肺内组
织液生成过多,液体由肺间质进入肺泡腔引
起肺间质和肺泡内液体集聚的现象。 肺水肿 常见于左心衰竭、肾衰竭和肺部感染等。 肉眼:体积较正常大2-3倍,切开时有粉红色 泡沫状液体流出。 光镜: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 满伊红色水肿液。
第 一 章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C、凝血因子的缺乏
二、病理变化(如图)
第 一 章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一)大体变化
1、内出血
淤点 淤斑 淤线 血肿 积血
(二)组织学变化
2、外出血 呕血
咳血
血尿 衄血 血便 血崩
第 一 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章 1、结局 血 A、出血量少,完全吸收 液 循 B、出血量较大时,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 环 C、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形成血肿 障 碍
1、血栓形成的过程(如图)
2、血栓的类型(如图)
(1)白色血栓 (3)混合血栓 (2)红色血栓 (4)微血栓
第 一 章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三、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2、机化 (如图) 3、钙化
四、对机体的影响
1、阻止出血 4、心瓣膜变形
2、阻塞血管
3、栓塞
5、出血
第三节
第 一 章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三)脑水肿 脑组织内液体含量增多并引起脑组织体积增加。见于 脑炎。 (四)实质器官水肿 肝脏、心脏、肾脏等实质器官发生水肿时,因组织结 构致密肉眼不易观察,只在镜检时才能发现。 (五)浆膜腔积水
四、水肿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1、器官功能障碍 2、组织营养障碍 3、再生能力减弱
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家畜病理学》(课程代码02783)绪论兽医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和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过程。
一、病因学:包括外因和内因。
二、发病学1、疾病的发生:组织细胞的机制、体液机制、神经机制、分子机制。
2、疾病的发展: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疾病中的因果转化、病变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制约。
三、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
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
病理性充血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当局部组织或器官长期受压,压力突然解除时引起的充血)。
充血的病理变化为:体积轻度增大,颜色鲜红,温度升高。
二、静脉性充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
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淤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和少毛的皮肤时,淤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左心衰竭常导致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常导致大循环淤血,如肝、脾等淤血。
(1)肺淤血:长期肺淤血时,肺泡腔内漏出的红细胞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内血红蛋白被转变为含铁血黄素,这种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2)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称为槟榔肝。
三、血栓形成:1、概念: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2、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1)血管内膜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暴露其内的结缔组织→激活凝血因子凝血释放组织因子血小板粘集(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轴流向血管壁靠拢;血流缓慢形成旋涡,使凝血因子堆积。
(3)血液性质的改变:即血小板与凝血因子质和量都发生改变。
3、血栓形成的过程: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
415结局:软化、溶解和吸收;机化、再通;钙化。
对机体的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引起心瓣膜病、全身广泛性出血和休克。
四、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梗死按颜色分可分为白色梗死(贫血性梗死)和红色梗死(出血性梗死)两类。
白色梗死常见于血管吻合支少、组织结构较致密的组织,如肾、心等。
红色梗死常见于血管吻合支较多、组织结构较疏松的器官,如脾、肺、肠等。
五、栓塞: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六、出血: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1、类型:出血可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类型。
漏出性出血,又称为渗出性出血,指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血管外。
2.病理变化血肿:指破裂性出血时,较多量血液流入组织间隙,形成局限性血液团块。
瘀点:指漏出性出血时,呈点状出血。
瘀斑:指漏出性出血时,呈斑状出血。
出血性素质:指全身性渗出性出血的倾向。
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一个以血液凝固性障碍,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DIC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休克、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六、休克:指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导致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休克发生共同环节:微循环灌流压降低、微循环血流阻力增加、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改变。
休克分为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衰竭期三期。
第二章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一、变性1、颗粒变性:指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细小颗粒,同时功能低落。
常见于心、肝、肾等实质脏器。
2、水泡变性:指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细胞呈空泡状,同时功能低落。
如口蹄疫时皮肤粘膜形成肉眼可见的水疱。
3、脂肪变性:指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同时功能低落。
常见于心、肝、肾等实质脏器,其中肝脏最易出现脂肪变性。
如:槟榔肝、脂肪肝、虎斑心。
苏丹Ⅲ染色后,光镜下发生脂肪变性细胞中的脂肪滴呈橘红色。
4、透明变性:又称为玻璃样变性,指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变化。
如在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形成玻璃样滴状物。
二、坏死:指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
1、病理变化: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在光镜下可见:(1)核浓缩:染色质浓缩、染色加深、核体积缩小。
(2)核碎裂:核染色质碎片随核膜破裂而分散在胞浆中。
(3)核溶解:核染色变淡,进而仅见核的轮廓,最后完全消失。
2、类型(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蛋白质凝固、水分减少而变成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物。
眼观坏死组织凝固,较干燥坚实,色彩灰白或黄白色,坏死区周围常有一暗红色充血、出血带与健康组织形成分界。
镜检,可见坏死组织结构轮廓仍保留,坏死细胞的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消失,胞浆凝固红染,坏2死后期细胞崩解形成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如肾脏贫血性梗死。
有干酪样坏死(如结核菌引起的)、蜡样坏死两种特殊类型。
(2)液化性坏死:组织因受蛋白分解酶作用,迅速溶解成液体状。
坏死组织分界不清楚、柔软、湿润。
如脑的坏死,又称为脑软化。
(3)坏疽:指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的病理学变化。
眼观坏疽组织呈褐色或黑色,这是由于形成黑色硫化铁的影响。
可分为干性坏疽(常见于皮肤)、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3、结局(1)溶解吸收: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或由淋巴管或小血管吸收。
(2)腐离排出:坏死区周围发生脓性溶解,造成坏死物和周围组织分离。
(3)机化、包囊形成和钙化。
第三章适应与修复一、适应1、萎缩:指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减小或数量减少而使其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
根据病因和病变波及的范围,可分为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依据病变范围可分为全身性萎缩和局部性萎缩。
发生全身性萎缩时,脂肪组织的萎缩发生最早且最显著,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局部性萎缩分为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神经性萎缩(鸡马立克氏病时腿部肌肉的萎缩)、缺血性萎缩和内分泌性萎缩。
2、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
3、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上和功能上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二、代偿:分为代谢性代偿、功能性代偿和结构性代偿。
三、修复1、再生:血细胞、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再生能力强。
2、肉芽组织: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眼观呈颗粒状,表面湿润,易出血。
镜检,肉芽组织中主要由为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其中有许多炎症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肉芽组织的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伤口或修复其他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物、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3、创伤愈合: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创伤愈合可分为第一期愈合(直接愈合)和第二期愈合(间接愈合)两类。
5、机化:指机体内的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栓及血凝块等病理性产物由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的过程。
机体对有害病理产物改造的主要手段有机化、包囊化和钙化。
第四章炎症一、炎症:是动物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二、炎症介质:指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主要的炎症介质有:血管活性胺(如组胺,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激肽(如缓激肽)。
炎症介质的共同作用有: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升高;有趋化作用;引起机体发热、致痛作用;引起组织损伤。
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
(一)变质(组织损伤):变性和坏死。
(二)渗出(血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1、炎症渗出液的作用:稀释、抑制和杀灭炎症局部组织内的生物性病原体,中和毒素有害物质,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伤;限制病菌的扩散。
液体渗出过多,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
32、白细胞渗出(1)白细胞游出的过程包括边移、贴壁和游出。
(2)炎症细胞的类型A、中性粒细胞:常见于急性炎症的初期和化脓性炎症。
B、嗜酸性粒细胞:常见于寄生虫性炎症和超敏反应引起的炎症。
C、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常见于急性炎症的后期和慢性炎症。
D、淋巴细胞:常见于慢性炎症。
(三)细胞增生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一)炎症的局部表现是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红——炎性充血、淤血。
肿——充血、淤血、炎性渗出等。
热——充血、代谢旺盛。
痛——炎症介质或炎性产物的刺激。
机能障碍——变质、渗出和增生的共同影响。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为: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机能加强;血清急性期反应物形成。
五、炎症的类型1、变质性炎症:以变质过程(即变性和坏死)显著,渗出和增生较次之。
2、渗出性炎症:病变以渗出为主,炎症灶内有大量渗出物形成。
根据渗出物主要成分不同,渗出性炎症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非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1)浆液性炎:炎症以浆液渗出为主。
(2)纤维素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渗出性炎症。
根据发炎组织受损程度的不同,纤维素性炎症可分为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
A、浮膜性炎症:渗出的纤维素形成一层淡黄色、有弹性的膜状物被覆于炎灶表面,易于剥离。
如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肝肺样变。
B、固膜性炎症: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的黏膜组织牢固结合在一起,不易剥离,剥离后留下溃疡。
如猪瘟时大肠纽扣状溃疡。
(3)化脓性炎:以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渗出为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一种炎症。
脓细胞是指化脓性炎症灶中的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脓肿:器官组织内局限性化脓性炎。
蜂窝织炎:指发生于皮下和肌间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表面化脓:粘膜或浆膜的表面化脓性炎。
(4)非化脓性炎(5)出血性炎:如急性猪瘟时出血性淋巴结炎。
3、增生性炎症肉芽肿:炎症局部形成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如结核性肉芽肿。
六、炎症的结局及其生物学意义(一)结局:痊愈、迁延不愈和蔓延扩散『包括局部蔓延、淋巴道蔓延和血道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