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筑师的典型传统建筑作品
上海的建筑特色
上海的建筑特色【最新版】目录1.上海建筑的历史背景2.上海建筑的多元化风格3.上海特色老建筑4.上海著名建筑及其风格5.上海建筑风格的总结正文上海的建筑特色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
它的建筑风格是多元化的,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从上海建筑的历史背景、多元化风格、特色老建筑、著名建筑及其风格和建筑风格的总结等方面,介绍上海的建筑特色。
一、上海建筑的历史背景上海的建筑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
在这个时期,上海开始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最早的建筑风格是西方古典主义,这是由于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开放的城市,吸引了许多外国建筑师和工程师。
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建筑技术和风格,对上海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上海建筑的多元化风格上海的建筑风格是多元化的,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的影响。
这些风格包括新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式、巴洛克风格、近现代派等等。
同时,上海的建筑又有很大的兼容性,多数建筑为折衷主义风格。
这种风格的建筑既能体现西方建筑的特点,又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上海建筑风格。
三、上海特色老建筑上海有许多特色老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勒别墅。
这座建筑是建筑师按照自己女儿的梦境建造的,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此外,新天地的石库门建筑群也是上海特色的老建筑,它们有着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历史价值。
四、上海著名建筑及其风格上海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和平饭店、上海展览中心等。
这些建筑风格各异,体现了上海建筑的多元化。
和平饭店是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 77 米,共 12 层。
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内部装饰豪华典雅。
上海展览中心则是一座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简洁大方,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先进性。
五、上海建筑风格的总结上海的建筑风格是多元化的,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的影响。
这些风格包括西方古典主义、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复兴、现代主义、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世界近现代建筑史上所有的建筑风格在上海几乎都能找到,这也是其追求时尚的一种文化表现。
四大建筑大师
四大建筑大师世界上众多建筑的诞生离不开建筑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但在众多建筑师中,有四位杰出的建筑大师,他们的作品被誉为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世界建筑的发展和演变。
他们分别是法国的勒·柯布西耶、美国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巴西的奥斯卡·尼·马耳他和中国的贝聿铭。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被誉为现代建筑之父,他的作品代表了功能主义建筑风格。
他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建筑应当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利益。
他的代表作有法国马赛的不居住公寓、印度昌迪加尔的国会大厦等。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以简洁的几何形状和开放式的空间布局而著名,他的理念对当代建筑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是美国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主张“有机建筑”,即建筑应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自然环境中。
赖特的作品常常采用大量的玻璃墙和自然材料,营造出与自然相融合的空间。
他的代表作有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威斯康星州波威洛基的坎宁安别墅等。
赖特对建筑创作的独特视角和对自然的敬畏感在当代建筑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奥斯卡·尼·马耳他(Oscar Niemeyer)是巴西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
他的作品具有流线形的特点,建筑曲线柔美、流畅,寓意着生命的力量和无限的创造力。
马耳他的代表作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主教座堂、里约热内卢的尼特罗耶分校等。
他的建筑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带给人们美感和震撼,也象征着巴西的现代化与进步。
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巨匠,他以他在中国设计和建造的世界级建筑而闻名。
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建筑理念,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贝聿铭的代表作包括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他致力于在设计中融入环境和历史背景,让建筑成为城市的地标和人们心灵的寄托。
四位建筑大师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他们个人的风格和艺术追求,更展示了建筑艺术的多元性和无穷魅力。
上海著名的海派建筑排行榜
上海著名的海派建筑排行榜排行榜:1.豫园豫园是上海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其建筑以明清传统风格为主,包括了庭院式园林、亭台楼阁、砖木结构等。
园内有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如大成殿、三峰塔等。
这些建筑的特色是其独特的千层砖墙和工艺精湛的木雕,体现了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和技艺。
豫园园林建筑的美丽和历史价值为其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赞誉,成为了上海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2.外滩外滩是上海的著名景点,也是海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里聚集了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如和平饭店、上海邮政大楼、中央银行大楼等。
这些建筑以其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设计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也体现了上海的百年风云和东西文化的交融。
外滩建筑作为上海的标志性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了上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新天地新天地是上海的又一著名景点,也是海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里聚集了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如老洋房、石库门建筑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欧陆风情成为了上海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成为了上海的时尚之地。
新天地建筑体现了上海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色,深受游客的喜爱,成为了上海独特的景点之一。
4.田子坊田子坊是上海的又一著名景点,也是海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如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石库门建筑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上海的民居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观光游览。
田子坊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上海的代表性景点之一,也成为了上海的文化地标。
5.老城厢老城厢是上海的传统民居区,也是海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里保存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如石库门建筑、马洪伟里老宅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上海的传统民居风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上海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老城厢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观光游览,成为了上海的历史遗产。
6.华尔道夫酒店华尔道夫酒店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海派建筑的代表之一。
安藤忠雄上海设计的建筑
安藤忠雄上海设计的建筑
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领域拥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
他主张"没有单独的建筑",认为建筑应该与环境相融合,体现出内在的自然美。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风格独具特色,他认为建筑应该既满足功能性,又使人们感受到美和乐趣。
他的建筑设计注重细节,通过简洁和谐的构造和材料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
他在设计中采用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元素,比如木材、混凝土、石材等,使建筑更具有温情和人文气息。
安藤忠雄在上海设计的建筑包括上海农工商集贸市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馆、上海国际博览中心等。
上海农工商集贸市场是上海市政府推进老城区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是“不改变老市场的商贸性质,找回老上海市井文化的味道”。
他在保留老市场建筑的基础上,利用板材等新型材料重构建筑外观,使其更加现代化。
在内部,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市场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人情味,成为城市中心地区的新地标建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馆是上海市政府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场馆之一。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是“建筑的外形应该与场馆的内部功能相呼应”。
他在设计中采用了倾斜的外墙和弯曲的屋顶结构,使大厅内部自然光线不受遮挡,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宁静的氛围。
他的设计同时还注重了使用效率和人流疏导,让体育馆成为了世博会期间重要的活动场馆。
总体来说,安藤忠雄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既注重建筑的美感和时尚性,也兼顾了功能性和环境和谐性。
他的建筑作品为上海市政府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贝聿铭:建筑传统与未来的人
贝聿铭:建筑传统与未来的人1. 引言1.1 贝聿铭的建筑成就贝聿铭是当代著名的建筑大师,其建筑成就举世闻名。
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建筑技艺,在建筑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尊重。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兼容并蓄,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他的作品被誉为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代表了当代建筑的最高境界,深刻影响了整个建筑界的发展方向和潮流。
贝聿铭的建筑成就丰富多彩,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建筑,包括博物馆、剧院、图书馆、商业建筑等,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其对建筑美学和功能性的独到见解。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不仅在设计上独具匠心,在结构和材料运用上也颇具创新,为建筑界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他的建筑成就不仅在当代建筑界具有重要地位,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建筑界的永恒经典。
1.2 对建筑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对建筑传统的继承,更融合了前沿的设计理念,展现出了对建筑的创新精神。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善于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潮流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韵味的建筑作品。
他致力于探索传统建筑的精髓,并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和灵魂。
贝聿铭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古典建筑的优雅和庄重,又具有现代建筑的简约和实用,这种融合体现了对建筑传统的尊重与创新精神的追求。
2. 正文2.1 贝聿铭的学习之路贝聿铭(Ieoh Ming Pei)生于1917年,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
他的建筑作品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特色,被誉为“建筑界的摩登派大师”。
贝聿铭的学习之路始于上海,他在国立交通大学学习建筑,之后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在哈佛大学,贝聿铭受到了建筑教育的熏陶,同时也受益于当时国际风格建筑的影响。
他曾在密斯·凡·德罗、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和马克斯·别尔的事务所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
在他的学习之路中,贝聿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建筑的可能性。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梁思成(1901年-1972年),中国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被誉为现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他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梁思成的建筑设计及其对现代建筑界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梁思成的生平与背景梁思成于1901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中国古典建筑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青年时代前往英国留学,受到西方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他的建筑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理念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理念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将建筑与环境、人文因素相融合,在设计中追求和谐与平衡。
他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其审美价值和文化表达。
他的作品秉持“土”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工艺,让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三、梁思成的代表作品1. 北京大学图书馆梁思成与合作者林徽因共同设计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建筑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合了现代建筑的技术和理念。
它不仅满足了大学图书馆的功能需求,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价值。
2. 上海歌剧院梁思成设计的上海歌剧院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一个里程碑。
它结合了西方歌剧院的设计理念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呈现出独特而现代的风格。
这座建筑不仅成为上海市的地标,也获得了国际建筑界的认可。
四、梁思成的城市规划贡献梁思成不仅在建筑设计领域成就卓越,他还对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鼓励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注重人们的居住质量和生活环境。
他的城市规划作品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五、梁思成的教育事业梁思成致力于培养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人才,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教授职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他提倡学术自由和开放思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建筑师王澍作品
建筑师王澍作品建筑师王澍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
在王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王澍的作品充满了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他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秉承着传统中国建筑文化的价值观。
他在建筑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如流水、花园和树木。
他的建筑作品如同一个生命体,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中,王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天长地久”的双层小房子。
这栋建筑位于北京,是王澍和他的妻子的居所,同时也是一个设计实验场所。
这栋小房子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阳台房的形态,它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材料,透明而轻盈。
王澍在这个作品中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
此外,王澍还通过他的作品传达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他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试图通过建筑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他设计了一个名为“雅平”的住宅项目,旨在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这个项目采用了天然材料和传统施工技术,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持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
通过这个项目,王澍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还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建筑的认识。
除了以上两个作品,王澍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设计。
比如,他设计的“太阳便利店”是一座位于中国湖北省的小型建筑,它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形态,完全由当地的麦草和竹子搭建而成。
这个建筑在设计中融入了灵感来自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同时也追求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除了以上作品外,王澍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设计,有些是建筑,有些是景观,有些是装置。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崇受推崇,在国际建筑界也非常有影响力。
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具有全球化的视野。
综上所述,建筑师王澍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风格在建筑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通过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自然共生、人文兼容的理想建筑空间。
上海建筑的种类及特点
上海建筑的种类及特点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之一,拥有众多独特的建筑种类。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上海的建筑种类及其特点。
1.洋楼洋楼是上海独特的建筑形式,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洋楼的特点是结合了西洋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既有西方建筑的洋气豪华,又融入了中国的风格和文化。
这种建筑形式表现了上海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多元文化。
著名的洋楼有怡和洋行、制造银行大楼等。
2.式微派建筑式微派建筑,也称“官衙建筑”,是上海传统的官衙建筑。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由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演变而来,特点是朴实、厚重、庄重。
它注重平面布局和建筑比例,也有较丰富的木雕、砖雕装饰。
上海拥有一些精美的官衙建筑,如真如兆麟书院、保定门、当铺巷警务所等。
3.民居建筑上海的民居建筑受到了江南建筑的影响,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
民居建筑分为弄堂民居和老洋房两类。
弄堂民居是以弄堂为基本单位的传统群体住宅,弄堂是一条狭窄的巷道,弄堂内通常有多家的石库门,这些石库门是上海独特的建筑形式。
老洋房则是20世纪初引进的西式住宅,具有洋气和现代化的特点。
上海有很多保存完好的老洋房区,如徐家汇、宝山区等。
4.风雨球场风雨球场是上海特有的建筑形式,是由1871年英国驻上海领事的妻子发明的。
它是一种用于热带地区的户外运动场所,能够很好地防雨遮阳。
风雨球场有特殊的设计,通常由高高的竹竿和百叶窗组成,既能遮阳又可通过百叶窗控制通风。
上海的风雨球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非常盛行,现在仍然可以在一些历史建筑中见到。
5.摩天大厦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许多高楼大厦。
这些摩天大厦代表了现代建筑的风格和技术。
上海的摩天大厦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备了很好的抗震性能。
著名的摩天大厦有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
总的来说,上海的建筑种类丰富多样,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影响下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既有传统的文化底蕴,又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在国内外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造力在建筑界取得了卓越成就。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1.伊纳·卡普坦(I. M. Pei)伊纳·卡普坦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
他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曾获得过普利兹克奖等多个建筑奖项。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美国纽约市的克雷托岛博物馆、中国香港的香港历史博物馆等。
2.王澍王澍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
他强调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常利用简单、原始的材料进行建筑设计。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鲁迅博物馆、中国浙江大学的新浙学堂、中国山西省的哈姆雷特酒店等。
3.韦立凡韦立凡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
他的设计作品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中国上海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
4.张永和张永和是中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也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充分考虑人类的生活需要和自然的生态平衡。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广东省的广州图书馆、中国山东省的东方影都等。
5.丁建国丁建国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也是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作品以简洁、现代的风格为主,强调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国上海的世博会中国馆等。
6.周志远周志远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也是中国当代建筑界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常常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杭州的杭州大剧院等。
以上只是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的一部分,每位设计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理念。
他们的设计作品不仅美轮美奂,也为城市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创新力和多样性。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赞誉,也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的声誉。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及其作品的介绍。
1.丁桥(Ding Qiao):丁桥是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建筑师之一,也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主席。
他擅长将传统的设计元素与现代的结构形式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他的作品包括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北京的鸟巢体育场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他的设计以创新和大胆而闻名,为中国的建筑界树立了榜样。
2.王晨(Wang Chen):王晨是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的杰出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城市规划师。
他的作品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建筑,包括办公楼、住宅和文化设施等。
他的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尊重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北京奥运村、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杭州西湖博物馆。
3.靳尚谊(Jin Shangyi):靳尚谊是中国建筑设计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和建筑师。
他致力于将艺术和建筑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建筑作品。
他的设计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注重让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
他的作品包括上海的新上海图书馆和广州艺术博物馆。
4.孙家正(Sun Jiazheng):孙家正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曾担任中国文化部长。
他擅长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建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功能的建筑。
他的作品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剧院、艺术馆和大型公共建筑。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和广州图书馆。
5.李兴钢(Li Xinggang):李兴钢是中国建筑设计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其创新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住宅、商业和文化设施等。
他的设计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统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北京的国贸大厦、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和广州的塔尖。
上海十大老建筑故事
上海十大老建筑故事嘿,咱今天就来讲讲上海那十大老建筑的故事!先来说说和平饭店。
哇哦,那可是老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啊!你想想,它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传奇故事啊。
每次我经过它,都仿佛能听到过去那些大亨们在里面谈笑风生的声音呢。
“这和平饭店得多牛啊,你们说是不是?”然后是国际饭店。
哎呀,这可是曾经的“远东第一高楼”呢!它高高矗立在那里,就像一个骄傲的巨人。
曾经有多少人对它仰望,怀揣着梦想和憧憬啊。
“这可不比现在那些高楼逊色呢!”豫园也不能不提呀。
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精致的园林,走在里面,不就像穿越到了古代嘛。
就好比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你们去了,能不被它吸引吗?”还有那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哇塞,那一排建筑,那真是壮观得很呐。
它们就像一组华丽的乐章,每一栋都是一个独特的音符。
“这可真是上海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啊!”城隍庙也超有味道的。
在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氛围,让人能感受到上海最接地气的一面。
“谁能不爱城隍庙这热热闹闹的感觉呢?”武康大楼也很厉害呀。
它那独特的造型,特别的引人注目。
站在下面拍照,那可真是超级出片呢。
“能不打卡一下武康大楼吗?”上海展览中心也有它的魅力。
那宏伟的气势,让人忍不住惊叹。
“它可不就是上海的一张亮眼名片嘛!”马勒别墅就像童话里的城堡。
住在里面,估计会感觉自己像个公主或王子吧。
“是不是超梦幻的?”还有那丁香花园,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漫步其中,心情都变得美好起来。
“这花园得多迷人呀!”上海的这些老建筑,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它们不只是冷冰冰的建筑,更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承载啊!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变迁和发展,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得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继续在时间的长河中绽放光芒!以上就是我对上海十大老建筑故事的讲述啦!。
上海石库门建筑:近代上海的代表性建筑
上海石库门建筑:近代上海的代表性建筑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象征之一,其建筑风格多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之一就是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独特的建筑形式,代表了近代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历史传承。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探讨上海石库门建筑的代表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上海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背景。
石库门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上海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受西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影响,上海开始兴建许多西式建筑,其中包括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最初是为了适应当时上海的特殊地理环境而设计的。
由于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土地湿润,建筑面临着土壤下沉和潮湿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师采用了大面积的花岗岩和砖砌建筑材料,以及具有防潮功能的石库门。
这些特殊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成为了石库门建筑的标志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点。
石库门建筑的外观通常呈现出欧式风格的特点,如拱形门廊、尖顶、细节装饰等。
建筑物采用木结构和砖砌墙体结合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当时被认为是稳固可靠的。
在建筑的底层通常设置有一道石制的门廊,称为石库门。
石库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西方的防潮门,以帮助防止潮湿空气进入室内。
此外,石库门还可以提供额外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使室内更加舒适。
除了外观特点,上海石库门建筑还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石库门建筑不仅是建筑物,更是上海特有的城市文化象征。
这些建筑承载了上海人民的记忆和情感,是他们与城市紧密相连的象征。
在20世纪上半叶,许多在上海度过青春岁月的文人墨客、商贾大亨都居住在这些石库门建筑中。
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经济的崛起和社会的变迁,也记录了无数个家庭的故事。
因此,石库门建筑不仅代表了建筑风格和设计,更代表了上海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上海的城市环境和建筑面貌也在发生着改变。
许多石库门建筑面临着拆除和改建的威胁,原有的石库门建筑群体逐渐减少。
民国建筑大师
民国建筑大师近代中国历史上,有一群为我们留下丰富建筑文化遗产的民国建筑大师。
他们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出色的技艺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国建筑界树立了榜样。
本文将带你走进他们的世界,领略他们留下的精彩建筑。
一、伍式宝伍式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以其纯粹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独到理解而闻名。
伍式宝曾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就学,深受西方建筑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建筑风格,既兼具现代感,又富有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伍式宝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上海市徐汇区的静安寺。
他将传统中国寺庙的建筑元素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法相结合,打造了一座独特而崇高的建筑。
这座寺庙充满了东方神秘的氛围,同时又充满了现代化的精致细节,令人叹为观止。
二、梁思成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巨匠,被誉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奠基人”。
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创新贡献巨大,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建筑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梁思成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颐和园的修复工作。
他以其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成功地修复了颐和园的许多建筑,使其重焕了昔日的辉煌。
他的设计理念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三、贝聿铭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现代建筑大师,他在中国的建筑界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贝聿铭以其富于创意的设计和注重细节的建筑手法而闻名。
他在中国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它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壮丽的内部设计成为了中国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多次获奖,他的设计理念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更是艺术品,它们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精髓。
四、张戎张戎是中国建筑界一位非常重要的建筑师,他被誉为“中华民国的建筑师”。
张戎在其生涯中设计了许多著名建筑,包括了南京总统府、西塔尼教堂和天津大剧院等。
张戎的作品充满了时代气息与文化底蕴,他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成功地将中西方建筑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外滩建筑介绍
上海外滩---优秀历史建筑1)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亚西亚大楼曾被称为“外滩第一楼”,因为当时它确为外滩地区最高的一幢大楼。
亚西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七层,竣工于1916年。
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式,六、七层有爱奥尼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呈回字形。
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亚西亚大楼原址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后来转让给美商旗昌洋行。
1891年旗昌洋行停业,一度归轮船招商局所有,后又几经易主。
1913年由麦克信恩公司投资,重建了新大楼,故原名为麦克信恩大楼。
1917年,大楼被英商亚西亚石油公司收购,遂名亚西亚大楼。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石油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
世界三大石油垄断组织,美孚排名第一、亚西亚排名第二、得士古排名第三,纷纷看上中国的市场,并分别于1900年、190 7年和1914年在上海设立公司。
外国石油公司采用卖油送油灯的促销手法,很快在上海打开了销路,抢占了中国市场。
亚西亚石油公司的油产品销售数量,占当时中国的四分之一。
1950年,亚西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管。
此后大楼分别有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丝绸公司使用。
1996年房屋置换,该楼成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楼。
原有西文名称:McBain Building,Asia Petroleum Company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当您一走进上海总会,就能看到一条长达34米的酒吧吧台,这条大理石吧台黑白相间,豪华、壮丽。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300多平方米的餐厅中竟无一根柱子。
早期的上海总会旧址,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英国式的改进建筑,兴建于1864年。
该建筑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
1905年总会筹备重建,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塔朗特(T.Tarr ant)设计,1909年奠基,由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1910年竣工启用。
新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 6.9米,十分引人注目。
中国近代建筑师
中国近代建筑师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和尖锐冲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众多中国建筑师凭借才华和努力成为了国家建筑史上的重要角色。
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卓越的设计理念,为中国的建筑界带来了新的风貌。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中国近代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一.梁思成梁思成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他以其对中国古建筑研究的热情和深入,为中国的建筑风格注入了新的活力。
梁思成将对古代传统建筑的理解与现代西方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新篇章。
梁思成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修缮工程。
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和年久失修,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破坏。
梁思成作为修缮工程的主持人,利用其对古代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意识,成功地修复了故宫博物院,并使其恢复了以往的辉煌和壮丽。
二.贝聿铭贝聿铭是中国近代建筑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而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成为了他设计作品的独特卖点。
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是北京国家大剧院,这座建筑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设计师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其流线形外观包容了大剧院内部的各种功能。
这座建筑的圆形结构引起了全球建筑界的瞩目,贝聿铭因此成为了国际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三.张学良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建筑师中备受瞩目的一位。
他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作品注重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学良的代表作之一是上海金茂大厦。
这座摩天大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卓越的设计成为了上海地标性建筑。
张学良在设计金茂大厦时注重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四.李越崎李越崎是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师,她将自己的设计理念注入到中国建筑界中。
她的作品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为中国的建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观念。
李越崎的代表作之一是深圳乌篷船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以其别具一格的设计和独特的创意吸引了全球的注目。
探析安藤忠雄在中国的建筑
当我们见过很多古代的亭台楼宇,见过很多当代的奇特建筑后,我们除了感叹建筑师精巧的构思以及能工巧匠“点石成金”的技能之外,不禁会去思索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建筑最本质的东西?安藤忠雄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这位充满诗意的混凝土大师给建筑带来了光和影的依存与变幻、水和风的宁静与空灵、混凝土和玻璃的沉稳与硬朗。
安藤忠雄进入建筑领域,是受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一张床、一方凳和一个书架,是这位大师的终极欲望)的影响。
柯布西耶最大限度地发挥着光线、空间和建筑物的价值,并且将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20世纪60年代开办建筑事务所至今,安藤忠雄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那两座令世人惊艳的“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的问世,标志着他以最纯粹的清水混凝土构筑了一个个足够浪漫与诗意的建筑世界。
安藤忠雄是笔者特别喜欢的一位建筑师,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说带有一种情怀。
笔者有幸于参观过安藤忠雄在中国设计的三座建筑,即台湾亚洲现代美术馆、上海保利大剧院、顺德和美术馆,这三件作品分别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来表现现代建筑的美。
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亚洲现代美术馆亚洲大学美术馆位于台湾台中亚洲大学的校园内,其场地布置延续了建筑的三角形几何元素。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美术馆的三条内部道路,与办公楼、场地外停车场、城市道路相连接,并利用片墙,将人流引向美术馆的主入口。
亚洲现代美术馆的设计基本元素是正三角形,将正三角形的平面分割成三个楼层,再错落堆叠成不规则的无数个三角形。
借由滑动平移而产生的户外平台和天井空间,变身为雕刻台、露台咖啡座等不同机能的区域。
体块滑动表现在形体上似乎一直是“变”的动态,然而表现在平面上必然有其“不变”的静态。
我们把握住这“不变”的核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楼梯、管道设备等必然是上下对位的固定关系,在这里“不变”的还有报告厅与展厅的上下对位叠加。
平面外轮廓的平移会使局部空间变窄,成为单纯的过道,同时会使另一部分空间扩大成为大空间,当三层的展厅空间过大时,就可以采用中间挖庭院的方法,来解决采光通风的问题,同时丰富建筑的空间。
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色赏析
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色赏析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这座城市的繁华街道上,你会经常看到一种特殊的建筑,那就是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特有的建筑形式,它独特的外观和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成为了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上海石库门建筑的特色进行赏析。
一、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背景石库门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上海正在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洋务人员和富商入住。
这些人为了展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选择在上海建造了大量的石库门建筑。
石库门建筑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们的底层是用花岗岩石料建成的,而门窗则通常使用红砖砌筑。
二、石库门建筑的特色1.外观风格独特石库门建筑独特的外观风格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
建筑外墙常见的采用红砖砌筑,这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稳重而又典雅。
同时,石库门建筑常常拥有别具风格的门窗,窗户常使用木质框架,上面有精美的装饰,如花格窗等。
这些特色使得石库门建筑充满了浓郁的上海风情。
2.宽敞的天井石库门建筑的另一个特色是它们都拥有宽敞的天井。
天井是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它可以起到通风、采光和改善居住环境的作用。
在石库门建筑中,天井常常位于入口处,为建筑带来了一份清新和宜居的氛围。
3.多样的楼层分布石库门建筑通常都有多层楼,楼层的分布也非常多样。
一般来说,一楼是商铺或者仓库,二楼至四楼则是居住区域。
这种分层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商业需求,还为居民提供了舒适和私密的居住空间。
4.复古的内饰风格石库门建筑的内饰风格常常充满了复古的气息。
室内的木质结构、花纹瓷砖、镶嵌地板等都是石库门建筑室内装饰常见的元素。
这种复古风格为建筑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感,也让人们在其中体验到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5.文化传承的象征石库门建筑不仅是上海建筑的瑰宝,更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过去百年的历史变迁,其中融入了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如今,石库门建筑已经成为了上海最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老上海名宅资料
老上海名宅资料巨鹿路675号刘吉生住宅:建于1931年,加4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1666.5m*m,原系上海著名企业家刘吉生宅邸,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所在地。
该建筑为文艺复兴时代古典式花园住宅,由著名建筑师匈牙利籍邬达克设计,陶馥记老板陶桂林施工营造。
按照希腊神话中的爱神丘比特和普绪赫的故事设计的。
带爱奥尼克柱式门廊。
陕西南路30号马勒住宅:建于1936年,3层混合结构,基地面积为5269平方米,。
1930年马勒买进,请华盖建筑事务所按其女儿梦境设计的私人豪宅,现为衡山集团马勒宾馆。
建筑造型为北欧建筑风格。
陕西北路457号何东住宅:建于1928年,住宅占地17亩,面积近1000平方米,原为英国商贾何东住宅,现为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在地。
仿英国文艺复兴时代流行于欧洲17世纪的建筑风格。
它在理论上以新兴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思想为基础,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歌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
有爱奥尼克柱式。
建国西路365弄福履新村:占地5147平方米,1934年有姓章的业主在这里建造14幢2层砖木结构住宅,建筑面积工共3520平方米。
为西班牙建筑风格。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1937年出生在这里建国西路388号陈氏住宅:建于1928年,层高2层,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原主人系沈姓商贾,在台湾经营糖业生意,现在房主陈氏。
建筑是一幢欧洲独立式花园住宅。
比较有代表的是南昌路法国总会、东平路9号“爱庐”、太原路上太原宾馆。
汾阳路45号丁贵堂住宅:建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 236平方米,原系海关税务司官邸,后来由海关副总税务丁贵堂居住。
现在为海关转科学校办公楼。
此楼是上海近代西班牙住宅建筑的典范。
汾阳路150号白崇禧住宅:建于1930年,为2层混合结构,原系法商私宅,上世纪40年代曾做过白崇禧在上海的住宅,现在为上海越剧院的越友酒家,这座建筑为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
上海·九间堂
为了达到不可复制的特性,以增加其收藏和增值的价值,九间堂汇聚了一大批海内建筑学和
40 《决策情报》总第 5 8 期
上海·九间堂
现代中式园林大宅
园林学的大师级精英,其中有这些设计师包 括:20年来香港最成功建筑师之一的严迅奇, 他是半岛酒店、香港新机场、花期银行大厦的 创建者;开始寻找表现主义建筑潜在的东方 内涵的矶崎新,是日本上世纪六十年代“新陈 代谢”和八十年代“后现代”建筑运动发起人, 正因为九间堂不仅仅满足了置业、投资的简 单要求,更进一步在文化和艺术性上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才能在今年的上海别墅市场上,吸引了真正鉴赏家的眼球,开创了收藏中式园 林大宅别墅的第一典范。
上海·九间堂
——现代中式园林大宅
■编辑:张斌
追溯中国建筑,承载了千年渊源与沿袭,也经历了百余 年的断层。在清个园、寄畅园、南浔小莲庄的惊叹之后, 东方私家园林大宅偃旗息鼓,让位与“欧美风情”。在此 背景下,上海证大三角洲置业有限公司(《决策情报》会 员单位)大手笔打造现代中式园林大宅“九间堂”别墅, 云集国际顶尖设计大师,从不同角度诠释中式建筑文化。 项目以东方风云人物之大家心态为核心,将传统生活审 美意境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继承了中国传统全院 的空间精髓,重新建构现代家庭文明,打造鲜明汉文化特 色大宅,开创了现代中式别墅的里程碑。九间堂体现的是 现代中式风格,以现代手法演绎中国传统住宅的精髓。采 用全院式空间布局,也是中式建筑的一大特色,在资本集 中的上海可谓一个独特的亮点,它满足了一些喜欢中国 文化的超级富豪的需求。
地块名称
基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会所 别墅 容积率 建筑覆盖率 居住户数 户均人口 居住总人口 建筑高度 绿化覆盖率 集中绿地率 停车位 其中户外停车位 均价
魔都必看的15座百年教堂,每一栋都是建筑瑰宝!
魔都必看的15座百年教堂,每⼀栋都是建筑瑰宝!如果要⽤建筑来描述上海,除了弄堂明屯、洋房⽼宅、摩天⼤楼,⼀定还少不了那⼀座座充满异域风情的教堂。
上海第⼀座教会领军⼈物的墓地教堂、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上海唯⼀国风宫殿式教堂.....魔都15⼤经典教堂,颜值爆表、风格各异,⼀砖⼀⽡都美呆了!WOW SELECT ,交易担保,放⼼买, WOW SELECT精品酒店推荐⼩程序圣三⼀堂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圣三⼀堂曾是⼀座专为英国侨民中的圣公会教徒服务的教堂,是早期上海最⼤、也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基督教堂!教堂整体为新哥特式风,建筑平⾯为拉丁⼗字式。
因为整个教堂室内外均为清⽔红砖墙⾯,因此圣三⼀堂⼜被称为“红礼拜堂”。
教堂建筑⾯积约2240㎡,当年光修建就耗费⽩银7万辆,相当于现在的2100万元!内外两侧皆为尖券排柱长廊,后部的⾄圣所是古安⽴⽢式半穹顶结构。
左侧⾼耸的钟楼曾是上海的制⾼点!只可惜,钟楼的尖顶后来遭到毁坏,如今虽然得以修复,但⾼度受到了限制。
听说教堂建成以后,每隔⼀两年便会新换⼏扇彩⾊玻璃,每⼀次更换都有独特的纪念意义!地址:黄浦区九江路219号荷兰风情教堂⼀秒穿越到阿姆斯特丹很多⼈对外⾼桥的印象还停留在“保税区”,殊不知,这⾥还藏着⼀座以风车王国荷兰为主题的荷兰风情⼩镇!⼩镇空间⾮常开阔,开车过来远远就能看见那个超⼤的荷兰标志性风车,沿河两侧是⾊彩缤纷造型别致的欧式建筑,仿佛来到荷兰⾸都阿姆斯特丹!教堂为典型的欧式风,⾼耸的塔尖、拱形门窗,屋顶还有凸起的三⾓窗,与不远处的河流、绿树融为⼀体,随⼿⼀拍就是⼀张美照!整个荷兰风情⼩镇游客很少,很适合平时闲逛打卡,如果运⽓好碰到教堂开放就更好了!地址:浦东新区⾼桥新镇莱阳路4288号徐家汇天主教堂曾经的远东第⼀⼤教堂3000余⼈。
建筑主体外部结构采⽤红砖、花岗⽯镶边,堂⾝正中⾃带盘型浮雕,墙上有巨⼤的圆形玫瑰花窗,⼗分繁复华丽。
⼤堂顶部两侧南北对峙的哥特式钟楼为双尖顶砖⽯结构,尖顶⼗字架⾼达56.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层展厅现状
21
建筑现状
投入使用时二层研究室
22
二层研究室现状
设计特点
建筑平面
图书馆占地面积1620平 方米,建筑面积3470平 方米。坐西朝东,采用 对称形式格局,总体布 局为工字形。中间为极 富中国特色的门楼。建 筑开窗大部分为条形窗, 使空气对流畅通,光线 明亮,室内层高较高, 分间较大,过道很宽。 建筑内部楼梯及过道铺 磨光石,阅览室楼面铺 软木块,其余楼地面用 花铺檀木及树胶块。
济得到空前发展,2、战争期间,在英法等国对上海无暇顾及之时,美国、日本 加强了在华活动,从而增加了上海外国资本的来源。
1.2 建筑发展背景 中西建筑文化相遇,设计类型、风格多元化。 上海开埠以后,中西文化相遇,上海出现了大量的西式建筑。早期“殖民地
式”建筑大多都是功能不分、各种建筑都带有居住建筑特征的状态。随着上海经 济贸易的繁荣,人口数量的激增以及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上海的设计艺术逐渐 繁荣起来,无论是建筑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还是服装设计、工业设计,都表现出 了众多的设计艺术风格。
4
绪论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着重与将上海二三十年代的建筑史与同时期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相 结合,客观地分析当时传统建筑的特征。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前期文献资料 收集分析
后期实地 调研分析
5
综合整理
在研究方法上。 1)历史研究方法 本文充分运用了历史研究方法的特点与优势,以唯物辨证的历史观为基 础,以上海近代建筑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对上海二三十年代的建筑史 的基本历程和主要成果进行较为深入详实的研究。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 目前,上海及上海周边地区,仍保留有上海建筑师在二三十年代所设计 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作品,因此对于这些作品的实地调研分析,可以 更好的将其与理论所结合,分析出当时的传统建筑作品的特征。
上海建筑师的传统建筑设计作品分析
——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例
1
目录
绪
第
第
第
总
论
一
二
三
结
章
章
章
选 研 研研
题 究 究究
意 现 思的
旨 状 路基与和本研方框究
法架
意
义
二
二
上
三
三
海
十
十
建
年
年
筑
代
代
师
上
涉
的
海
足
传
建
传
统
筑
统
建
背
建
筑
景
筑
作
上
品
海
调
建
研
筑
分
师
析
2
绪论
一、选题意旨和研究意义
近代中国社会中的建筑设计风格,有着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鲜明烙印.西 方建筑学知识的传入和外籍建筑师的出现,给中国传统营造体系带来极 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却没有完全取代中国传统建筑。 虽然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在近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上海建 筑师在二三十年代所设计的传统建筑作品特点的研究部分则相对薄弱,使 人们想到二三十年代,想到上海,映入脑海的都是西洋式建筑,而忽略 的中国传统建筑的顽强和光辉。 本文着重分析上海建筑师在二三十年代所做的传统建筑设计作品,更加 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在新时代来临时的发展。
有三种较为主流的设计思潮。一是西方学院派思潮。二是现 代式样与现代建筑。三是中国古典复兴与折衷主义。20世纪 20年代末,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反映在中国建筑师身上, 就是对传统中国建筑形式的重新肯定。
9
1.3 近代上海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
外国人之手的“中国式”建筑
就建筑的主流而言,近代上海建筑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以西式建筑逐渐取代中国传统建筑的过 程。 但是在教会建筑中,西方传教势力试图以一种 更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的方式来推广他们的思 想,因此出现了一些出于外国人之手的“中国 式”建筑,但这个时候的中国式建筑气势只是 运用了一些类似于中国传统建筑但却很不地道 的曲线屋面的西式房屋,与真正的中国传统建 筑大相径庭。但是这种中西结合的建筑新风格 却唤起了在西化大趋势中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复 兴。
8
上海开埠初期 十九世纪90年代 二十世纪20、30年代
中西文化初相遇,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从最初的相互对 峙到后来相互有所融合。出现了大量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60年代后,西方建筑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出现在了上海的建 筑舞台,部分建筑特别是教堂类建筑向“正统”欧洲建筑靠 近。
各种新的建筑类型迅速发展,比如银行、博物馆、体育馆、 邮局等等。这时候,这些新的建筑类型在设计和建造上无论 是功能布局、材料结构还是建筑形式,大多直接移植西方的 同类建筑。但这时候的建筑依然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式建筑 的特征。 这个时候建筑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西方工业革命后,许 多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被越来越多地传到了上海。 上海也开始大量出现西方职业建筑师和很多“洋行”,上海 的绝大部分重要建筑物的设计几乎完全被他们所垄断。
15
三、上海建筑师的传统建筑作品调研分 析
上海市图书馆。(1934) 设计师:董大酉 地址:黑山路181号。 现使用单位:同济中学
16
该建筑主楼风格为中国古典形式,包括外墙面饰面层、外廊栏杆、扶手、飞檐 等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斗拱为木构17件。
建筑现状
建筑目前闲置,正待改造。 建筑外墙面的破损情况较复杂, 有空调管与落水管外挂情况, 外墙面的上端部分水渍霉变现 象严重,中间部分出现剥落和 裂缝较多,下端须弥座水渍沉 淀现象严重,开窗的附近锈渍 比较多。另外墙面剥落与开裂 情况比比皆是。
3
绪论
二、研究现状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没有完全针对上海建筑师二三十年代传统建筑设 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的,但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条不同的研究 路径:
一是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目前研究成果有《中国近代建筑史话》 (杨秉德、蔡萌著),《中国建筑史》(潘谷西 著),《上海百年建筑 史1840-1949》(伍江 著),《从〈中国建筑〉看1932-1937年中国建筑 思潮及主要趋势》(朱永春 文)
35
设计特点
装修:建筑内外装修完全按清宫式彩画形制,对外部檐椽、斗拱、额杭、柱头以及 门、窗进行彩绘;内外的大红柱子,彩绘了内檐斗拱、梁仿、藻井;还做了高 高的木墙裙。绿色琉璃屋顶、两个大狮子守门。
范文照(1893-1979)
他的早期作品为“全然复古”,并 喜欢以折中主义的思路在西式建筑 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局部。 1924年他设计的中山陵方案曾获第 二名,是一个采用中国传统重檐攒 尖顶的复古方案。 1931年南京铁道部办公楼,1932年 的广东省政府合署,都采用了“中 国固有式”建筑的特点。 但是后期,他对自己的中山陵方案 中“掺杂中国格式”的折中主义表 示强烈反省,在1935年周游欧洲列 国后更是加强了对现代主义建筑的 认识。他对于上海近代建筑中现代 主义思想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图书馆平面 历史资料
设计特点 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风格采用现代建筑与中国建筑相结合的设计手法,采用南北对 称及”三段式”的立面构图,使建筑外观看起来庄重典雅。正面中央部 分共四层,底层劵式大门,二层上有平台栏杆,上一层门楼顶部为双檐 歇山式,黄琉璃瓦屋面。
24
设计特点
建筑立面 门楼采用黄色琉 璃瓦屋面,在其 外部装饰华丽的 雕饰。 门楼四周用石栏 杆围合,充分体现 中国建筑特色, 建筑整体为钢筋 混凝土结构。
10
二、二三十年代涉足传统建筑的上海建筑师
上海出现了一大批颇有建筑的中国建筑师事务所。这个时候的近代中国 建筑师有两大来源:一是在外国建筑设计机构中工作的中国人。二是在 西方学习建筑学后回国的建筑师。而当时的上海建筑师,多为第二种。
20世纪10年代,第一批留学西方学习西方建筑学的留学生学成回国,20 年代后大批留学生回国,30年代后又有一些留学生陆续回国。他们大多 学则了上海这座当时中国最大、最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并有相当 大一部分都开设了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二是对于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的研究。目前成果有《民国时期建筑师群 体研究》(路中康 文),《30年代的中国建筑史》(刘元举 文), 《中外建筑师与近现代建筑设计》(王晓晴、胡光华 文),
三是对于民国时期传统类建筑的研究。目前研究成果有《中国近代建筑 复古之初探》(杨嵩林 文),《中国近现代三次复古建筑思潮之比较研 究》(符英、杨豪中、刘煜 文)
30
设计特点 在设计特点上面,和上海市图书馆类似。 工字型平面,门楼为四层,屋面双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内部也与图书 馆相似。
31
上海市政府大楼。(1929) 设计师:董大酉 地址:清源环路650号 现使用单位:上海市体育学院
32
33
建筑现状 建筑保存较好,结构、色彩、装饰等都留有原始的面貌。立面的门窗也 都是原有形式。
18
建筑现状
除了墙面损坏外,有的原始 门洞被堵死,也有改建现象。 窗户损毁较为严重,虽然窗 洞得以保留,但窗户的形式 都不是原来的样子,被更换 过。
19
建筑现状 室内多已改动或重新装修,原有彩画不复可见.
投入使用时一层大厅
20
一层大厅现状
建筑现状 红柱的漆也有掉落,室内墙面有生物侵害。
投入使用时二层展厅
34
设计特点
平面:上海市政府办公楼平面呈“一”字型。中间走廊,两边房间。 立面:是清宫殿式作法。共4层,一层的外形仿须弥座,有大踏步直达二层正门;中
间两层用柱拉通,假扮成一层,以仿效古典形制;第四层在屋檐下斗拱的后 边,以拱眼为通风采光的窗口。整个建筑分为三段,中间高大,两端矮小。 中段作单檐歇山顶,两侧作单檐庑殿顶。
14
董大酉(1899-1973)
1924 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25 年获该校建筑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哥伦 比亚大学艺术与考古系读研究生课程。 1930 年在上海开设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 并担任上海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顾问 和建筑师办事处主任。 受国内复兴民族精神气氛的影响,他的 大量作品都是中国复古建筑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