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导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资源系统 资源系统,就是教科书的编者对整套书、 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况、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的重 点难点、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资源、网站 及目标检索等等所作的简要提示、注释和介 绍。
二、语文教材的定位
1、语文教材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文本 学科课程标准规定教学的理念原则方向目标,教材将 理念性的规定转化为体现课程标准的具体的文本,体现与 目标相适应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体系,让学生通过对 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把握和对语文能力的应用迁移,来 贯彻课程标准,达成学科教育任务。 2、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依据的“案例” 以案例混编形式组成的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活动之 本,是整个语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语文教学案 例,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的依据;又是教师与学生对语文学科内容进行评论和评判, 对语文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和评价的依据。
《语文教材论》 黄光硕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材研究》 王相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韩雪屏 王松泉 主编
一、什么是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这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表达不同的概念。 作为广义的用法,语文教材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 书面的语言材料。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在20实际30年代曾经说过:“国文科是语 言文字学科,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外,并无固定的内容的。只要是白纸上写黑 字的东西,当作文字来阅读玩味的时候,什么都是国文科的材料。”叶圣陶在 讲到语文教育的时候也指出:“担当这件大事的不仅是学校里的语文教师,作 报告的,发表演说的,广播员,戏剧演员,电影演员,写稿子登在报上的,写 稿子登在杂志上的,写各种各样的书稿出版的,翻译各种各样的书籍出版的, 全部担当着语言教育的责任,就影响范围看,语文教师的影响限于学校里,其 他人的影响普遍到整个社会。” 作为特指的用法,它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 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 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在更侠义的范围内,语文教材又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3、语文教材是教育教学信源的载体 从语文教材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信息的角度看, 语文教材又是一种信息载体,其负载的信息语文教育 教学活动的信息来源之一。 4、语文教材是文化典章积淀的选粹 从语文教材形成的具体形式来看,它是以文选形 式呈现的。文选式的语文教材具有典范性和个性化, 人们依据公认的评价,选取从古至今有定论的具典范 性的名家名篇,汇集成语文教材,其选文是汉语言文 学与汉文化典章几点的选粹。 5、语文教材是知能开发范例的工具 将语文教材作为知能开发范例的工具,是从语文 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角度来说的。
· ■精英文化资源
精英文化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背景,精英文化经验(阅读、 观赏)是学生语文学习经验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精英文化 体现和揭示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对人生的透辟揭示;对存在 的哲理演绎,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浪漫的情怀, 理想主义的色彩与睿智的洞见;更多地思想着、热爱着、批判看, 更多的崇高感、悲剧感……等等。精英文化以其高雅的艺术趣味、 经典的审美取向、严肃的创作动机、深刻的思想意义,加上流传 广远、存续持久的姿态,成为语文课程建设长期以来赖以支撑、 参照的内容基础和价值基准,从来就是语文教与学的主要媒介对 象。
3、开拓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 件。课程资源并不等同于教科书,传统指称的教材并不是课程资 源的全部。语文的外延即生活。 ①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里的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宣传长廊、校园环境、校 园文化是教学资源中最直接、最显现的资源。 ②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网络资源 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建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 学会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 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语文教育信息 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 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传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 转变。 ·大众文化资源 大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作为全民的、通俗的、流行 的文化、商品文化,越来越对社会民众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同时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选教材当然要数据说是经孔子亲自删削 审定的《诗经》。后来还有《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有影响 的诗选教材。 古代的作文教材,一类是属对吟诗教材。另一类是作文指导教 材,着重于写作技法的指导。其代表作是《文章轨范》。 2、近现代的中学语文教材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语文始独立设科。现代 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材的形成并不是与语文独立设科同步的,而 是在对旧式文选型教材体系的不断突破和逐渐改造、发展的动态 过程中形成的。 3、我国当代的语文教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 史进入一个新时代, 也标志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制历史翻开 新的一页, 并逐步呈现繁荣的局面。当代语文教材的探索历程 大致可分为以八个阶段。
课堂讨论: 怎样认识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的关系?
第二章:语文教材 特性
教学目标: 1、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内 容构成。 2、理解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 3、树立正确的语文教材观
关于语文教材研究的几本书
《中学语文教材概论》周庆元主编 湖南出版社 《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顾黄初 顾振彪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2、知识系统 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知识系统,从中学阶段语文 教学的要求出发,大致包括读写听说知识、汉语知识 (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 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 知识系统可以与范文系统匹配设置,作为范文系 统的补充和拓展;也可以以专题形式单独设置,形成 较为清晰的逻辑线索(主要指高中阶段)。在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逐渐淡化语文知识,不追求语文知识 的完整性。
3、实践活动系统 语文能力的培养要靠语文实践:学生在一定的 理论指导下动日、动手、动脑。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 划地设计出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便构成了 教科书的实践活动系统。 语文实践活动系统一般都是与范文系统、知识系 统密切配合。比如说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和第二单 元,分别安排了“模拟面试”和漫游语文世界(搜集 家庭里、校园里、社会上,学习、运用语文情况)
二、语文课程
1、什么是课程 现代课程论理论认为,课程(Curriculum)即根据教育目标, 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发展学习品格,开发学习者潜能而有 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 2、语文课程的构成 课程包含了教育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活动、评价方式五 大层面,函盖着“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两大部类,是赋予 学习者一个“学习经验的总体”(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183页)即:课程既是固化 的静态的教学媒介体系(计划/教材),又是活化的动态的教学 过程体系(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活动);即由知识系统为教 学得以展开的逻辑,又以学生经验作学习得以建构的基础;即表 征社会的知识文化,又表征学校的教育文化。
2、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升学压力、繁 重的任务以及语文文化氛围的丧失都使语文教师角色处于一个独 特的生存体验状态。 语文教师的独特影响:语文教师的素养对学生语文学习、思想人 格、个性品质、为人处事等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3、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要让学生在言语训练中把握语言规 律,从而发展他们做人所必须的言语能力。 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应该是实践——对话。语文课应该提供 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的基础上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什么和拿什么教的问题,然 后才考虑怎么教。所以在本课程上我们必须了解课程内容、教材 内容、教学内容这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
三、语文教材的历史回顾
1、古代的语文教材 大致可分为蒙学教材,经学教材、文选教材、诗选教材和作文 教材5大类。 我国的蒙学教材的代表作是《急就篇》,大致可分为七类:一 是综合类,比如《三字经》等;二是伦理道德类,比如《增广贤文》 等;三是历史知识类,比如《十七史蒙求》等:四是名物常识类, 比如《幼学琼林》等;五是诗歌类,比如《神童诗》等;六是工具 书类,比如《文字蒙求》等;七是作文类,比如《声律启蒙》等。 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经学教材不仅是古代语文教育 的基本教材,而且是紧接在以识字教育为中心的启蒙阶段之后的读 写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教材。 文选教材的编纂始于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是古代语文教材 建设的重要创举。《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编选 最早的一部诗赋文章总集。
第一章 语文课程导论
教学目的: 1、了解语文课程及特点 2、开拓语文课程资源 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明确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之间 关系 语文潜在课程
一、语文及语文教育
1、语文 古代语文没有单独设科,泛语文教育,囊括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 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内容。 清朝末年,语文从多学科的融合中分化出来。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以后, 课程名称先后使用过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直至1949年,才正式 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从国语到语文,反映了语文思想的变化。根据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 消“国语”和“国文”,统称“语文”,并把语文解释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 言的合称”。这一改革举措主张听说读写并重,对于纠正传统语文教育中书面 语言(文)脱离口头语言(生活语言)、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有着积极 的意义。 但语文的内涵是什么?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有认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 语言文章、语言文化等。新课标从语文的性质阐释语文: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 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名称的理解歧义,带来教学操作上的不确定性。推荐王松泉的定义: 语文,就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它包含着一个民族语言系统和 规则,还包含着按照这一规则所进行的言语活动及其所形成的言语作品。
大概40篇左右的文章,每篇文章初一不超过2000字,初二、初三不超过3000字,高中 每篇不超过4000字。
Leabharlann Baidu
历史上的选文只有范文,后来有了注视和语文知识短文,再以后又先后增 加了练习题和学习提示,以致带有附录等,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 助学要素:又称导学要素,其实质内容就是对学习的要求、重点和方法的 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等等。其主要方式有: (1)提示 所谓提示,是指编者为帮助学生领会课文而撰写的文字。 a.单元提示。编者于每一单元的前面均编写了单元提示,其内容大体为本 单元的学习方向的指引、课文内容所及领域的说明、学习要求的交代,以及学 习态度和方法的提示等。 示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 1、范文系统 范文即课文、阅读文本。范文系统的主要作用有: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原发性 经验和内在体验、发挥学生表达与创作的激发、示范和引导作用。 文选型语文教材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 选文的标准:教材要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 展的规律。语文教科书的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 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每册课文
b.课文的“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教读课文于文前加有“训练重点” 和“预习提示”两项内容。 c.“自读提示”和课前“小导语“ (2)注释 注释是编者为课文、课文作者和课文中的赐予所作的文字说明或解释 (3)图像 在阅读教材中还有为课文配置的大量的直观形象的图像,这些图像与课文 的文字一起构成影响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的积极因素 (2)作业要素 作业系统是语文教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有重现教学内容、 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更有教学目标导向的作用、教学内容定位和指示的作用,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仔细研究课后练习,以明确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本“初中语文教材将教读课文后的作业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a.理解· 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含 义。 b.揣摩· 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一步,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 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的表达练习 c.积累· 联想:继前两项之后,巩固、扩展学习成果,进行熟读和背诵。 示例:《散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