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基本概念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西方美学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将就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审美观念。
在西方美学中,审美观念是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涉及到人对美的认识、理解和赏析。
西方美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审美体验,认为美是一种由个体感知和反应的心理状态。
人们通过感官的感知和理性的思考,形成对美的主观认知和感受。
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文化背景、社会经验和个人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审美标准。
西方美学对于美的判断和评价有一定的标准和准则。
首先是形式美的标准,即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是否合乎规律和比例。
西方美学认为,作品的形式要有对称、均衡和谐调等美学原则。
其次是情感美的标准,即作品能否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情感美要求作品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并且触动人的情感深处。
最后是理念美的标准,即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和哲学观点等是否具有深度和内涵。
理念美要求作品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生活、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反省。
第三,审美价值。
西方美学对于美的价值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美的价值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认同和赞赏。
美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观的,不同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审美偏好和标准。
然而,西方美学也提倡一种普遍的、符合人类共性的美的价值观。
例如,西方美学强调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价值,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关注人的尊严、人类情感和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总的来说,西方美学基本原则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审美体验,同时也具备一些普遍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西方美学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情感上的共鸣和意义上的深远,同时也强调人的尊严、人类情感和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
这些基本原则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理解西方艺术、文化和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完整版)西方美学
人本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思潮是从19世纪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发源的,具有浓厚的情感和非理性色彩。
主要包括直觉主义、表现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存在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心理学、现象学美学等等。
(一)表现主义美学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现代西方著名美学家、意大利著名学者克罗齐,另一位重要理论代表是当代英国著名理论家科林伍德。
克罗齐(1866-1952)《美学原理(纲要)》。
直觉即表现。
语言就是艺术,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不是功利的活动,不是道德活动,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艺术不能分类。
其中艺术内容等于个人的瞬间情感,艺术形式等于表现着情感的意象。
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艺术是种富于想象力的情感的直接表现。
人人都是艺术家。
艺术是借助于想象活动而实现的经验认识形式。
真正的艺术却在于表现情感。
艺术是社会的良药,它为社会治疗最麻烦的心病,即意识所受到的腐败堕落。
”阿诺·理德:《美学研究》。
“美是完美的表现”“当一定的客体对于想象而言完美地表现了意义(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意义)时,我们就说它的表现是完美的。
在这种情况下,形式就变成为整体和意义的一个部分,这种复杂的自我完成的表现,我们就称之为‘美’。
”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美是对主体情感的成功表现,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性的直觉;它存在于人的思维形成概念之前,并且以抒情为根本特征;艺术的根本目的在于表现主体的情感,它是主体纯粹的想象,既不是有用的、善的东西,也不是诗人愉悦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发挥其想象力表现直觉而成为艺术家。
(二)直觉主义美学柏格森(1859-1941法国)《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笑的研究》《形而上学导论》《创造的进化》《生命与意识》《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廷”。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一、引言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价值以及艺术创作和欣赏等问题的学科。
西方美学是指从古希腊开始,西方文化中关于艺术和美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西方美学基本原则。
二、自然主义原则自然主义是指在艺术中追求真实自然的表现方法。
在古希腊时期,雕塑家们就开始研究人体结构和比例,追求真实再现人体形态。
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也开始研究透视法和光影效果,以更加真实地表现自然景象。
自然主义原则认为艺术应当尽可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要尽可能地真实。
三、表现主义原则表现主义是指在艺术中追求情感和思想上的真实表达方法。
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应当能够反映出人类内心深处复杂而多变的情感和思想世界,并且要能够引起观众共鸣。
例如,在印象派画家们笔下,他们通过色彩和笔触的运用,表现出了自己对于自然景象的个人感受和情感体验。
四、形式主义原则形式主义是指在艺术中追求形式美的表现方法。
形式主义者认为,艺术作品应当以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和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例如,在现代艺术中,许多艺术家们通过抽象化和几何化的手法来表现出他们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五、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指在艺术中追求客观真实性和普遍性。
客观性原则认为,艺术作品应当能够超越个人情感和个体经验,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价值,并且要能够被广泛地接受和欣赏。
例如,在文学作品中,许多著名作家们通过刻画人物和描绘社会生活来反映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人类内心深处共同的情感。
六、创造力原则创造力是指在艺术中追求独创性和创新性。
创造力原则认为,艺术家应当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并且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例如,在现代艺术中,许多艺术家们通过多种媒介和技术的运用来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七、总结西方美学基本原则包括自然主义原则、表现主义原则、形式主义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创造力原则。
这些原则在西方文化中长期发展和演变,对于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主义美学
第一.理性主义美学 理性主义美学是18世纪在德国以G.W.莱布尼茨、C.沃尔夫 和A.G.鲍姆嘉通(1714~1762)为代表的美学思想,是与英国 经验主义美学相对立的思潮。莱布尼茨认为感觉经验靠不住, 不可能给人们带来永恒的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永恒真 理,应当来自“理性的永恒法则”。而“理性的永恒法则”则 来自人内心的“天赋观念”。而尔夫把莱布尼茨的哲学通俗化 了,在美学思想方面,他特别提出了“完满性”的概念,认为 美在于一件事物的完满,一件事物要完满,必须符合该事物的概 念,而它之所以能产生快感,则在于它符合人的主观目的。 第二.哲学上的唯心主义 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于1790年出版,以后席勒写《审 美教育书简》、谢林写《艺术哲学》,到黑格尔的《美学讲演 录》3卷于1838年全部出齐,标志了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全盛时 期。德国古典美学力图把经验派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派的先天理 性统一起来和调和起来。康德的美学,是要为感性经验中快与 不快的感情寻求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验理性原则。他所说 的“判断力”,就是指给特殊的感性事物寻求普遍规律的反思 判断力。席勒作为审美观照与艺术创造的“游戏冲动”,也是 “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统一与和谐。黑格尔关于“美 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论断,更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现代美学与古 典美学的区别 古典到现代的 转折点
第二,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马克思制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中:艺术像其他 高等的活动一样,从属于文化上的“上层建筑”或者统治阶级 的意思形态,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到: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 展成比例呃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 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者莎士比亚同现 代人相比。 但是后来变迁成:在某种意义上,艺术总是以一直“现实的反 映“这个结论引自列宁的人生论立场。认为艺术是一种认识方 式。 事实上,正如穆洛夫斯基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在每 个关键的阶段都是在于其他的和相反的是想线索对话中得到发 展的。最初是反黑格尔主义,后来是反对克罗齐主义者和形式 主义者。马克思的辩证地吸收这一适用于其他地方的方法也对 则一发展也适合。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更有其独特性。
中西方美学观比较
西方文学崇尚个性表达,强调个体经验和感受的独特性,通过个体 的视角来揭示人类普遍的困境和问题。
追求真实感
西方文学追求真实感,强调通过客观的描写和再现来表现作品的主 题和意义,使读者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和质感。
05
中西方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中方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要点一
强调整体与和谐
中方美学注重整体性和和谐性,强调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这种美 学观念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使设计师更加注重整体设计风格和 环境因素的协调。
要点二
崇尚自然之美
中方美学崇尚自然之美,强调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这种观念影响了现代设 计的理念,促使设计师更加注重从自 然中汲取灵感,并采用自然材料来营 造舒适、健康的环境。
要点三
重视文化传承
中方美学强调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 认为传统美学元素具有独特的价值和 意义。这种观念影响了现代设计师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运用,促使他们将 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 具有文化底蕴的作品。
西方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追求创新与个性
西方美学注重创新和个性表达, 强调突破传统束缚和探索新形式。 这种美学观念对现代设计产生了 巨大影响,促使设计师更加注重 创新和个性化,追求独特的设计 风格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美学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美学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一种趋势。艺术家们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和 合作,创造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这种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中西方文 化的交流与融合,还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禅宗美学
强调“心性本无间”,注重内心体验和直觉,追求心灵的净化和 超越。
西方美学理论整理
西方美学理论整理1、柏拉图柏拉图眼中的美,是矛盾统一的、和谐对立的、具体而又特殊。
柏拉图最终将美概括为“永恒的善的意志的普遍性理念存在”。
这是因为一件东西包含许多矛盾是他不可理解的。
从理念论也可以透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具体如下: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其美学思想的立足点。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
他坚信理性能够获得真知,把追求“真”“善”“美”当作哲学探索和冥思的目的。
柏拉图在谈论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真与善的同时,总是要和美感和美联系一起来谈论,真、善、美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体统一的。
柏拉图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创造者,它具有最高的人类价值和深远的美学意义。
关于美的议论,主要可大致归为两个类,一是美的本质问题,二是真善美的统一。
柏拉图肯定美是真实的存在,他认为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和谐与真实存在的神,真实存在的善的理念、美的理念是一致的,又由于美善的统一,所以和谐既是善的目的,又是美的本质。
由于柏拉图有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的基础,因而他认为真、善、美的内容是统一的,真实的东西,就美与善的东西。
美的东西也就是善的东西,美与善没有根本的区别。
柏拉图认为这种美本身的关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
柏拉图把爱、美、善等,最终都还原到人的生活本身中,与不朽相关,也可以说,不朽是人的最终目的。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美的概念不仅仅与审美和艺术相关,更主要的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和理想,是一种哲学的最高境界之一。
在柏拉图的宇宙观中,他认为善的理念又是理念世界中至高无上者,因而美的理念就必须从属于善的理念,为善的理念所支配。
柏拉图在审美分析中,始终都认为灵魂的美要高于一切形式的美。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
首先是对他的理念论的批判。
亚氏认为,“一般”是不能脱离“个别”而独立存在,脱离个别并且先于个别而独立存在的一般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
西方美学史导论 西方美学史
《伊利亚特》所展示的希腊人的精神世界,给我们提供了 西方美学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生动背景和历史生活的依 据。我们从这里出发,才会感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中的鲜活 生动的东西,那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验和情感。
这种对于美的观念与中国古代有着巨大的不同。
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阿弗洛狄特,帕里斯也在她的帮助 下拐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但是,长达十年 的战争却由此爆发了。
这里的结论也很清楚: 女神们因为追求美的称号而不择手段、费尽心机,终于 导致不和; 人间的王公们因为美人而不惜国破家亡、爆发战争。 甚至《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和阿加门农的不和也是因 为阿加门农侮辱了阿喀琉斯,夺走了他的侍女、“美颊的” 布里塞伊斯。
问题: 1.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对于西方各种美学思潮 和理论的评价上,有很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2.对于一些重要的美学大家哲学思想的介绍,有简 单化的倾向; 3.更重要的是,全书关注的“四个关键性问题” 是: 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出现了篇幅不少的与西方文艺理论和批评史重合的部 分,还存在对于西方美学中美学基本线索的描述和理解的 偏颇。
希腊人为什么要远涉重洋、攻打特洛伊? 历史学家认为是位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地理位置重要, 希腊人为了争夺贸易的出口地和市场。 在《伊利亚特》中,荷马把这场战争的起源归根为争夺 美女海伦。而争夺海伦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她的美。
海伦究竟怎样美?当战争进行到第9个年头,希腊联军兵 临城下,特洛伊危在旦夕的时候,特洛伊的长老们坐在望楼 上……
由于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巨大影响,这种失误已经 造成了汉语西方美学研究的一个误区。
本课程试图以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意义的美学家的思想为
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史全
人们对康德的个人生活印象,似乎总围 绕着两件事:一件是康德出门散步极为 守时,风雨不误,以至于邻居以此来校 准钟表;另一件便是康德一生独身,从 不出远门,生活单调。仿佛康德一辈子 除了哲学,便无别的了。
据称,哥尼斯堡的年轻女士们目光一直追逐 着穿着雅致的康德硕士。他虽然个子不高,但 眼睛炯炯有神,谈话风趣幽默。可他对女性总 是保持着一定距离。事实上是康德心里已经有 意中人了,那就是凯塞林克伯爵夫人。这位中 年丧偶的伯爵夫人端庄美丽,气质优雅。康德 每天都到伯爵夫人家为她儿子上课,为的是看 一眼“心上人”。在伯爵夫人的私人沙龙,人 们也看到在她座位旁一直为康德保留着一个空 位子。但由于世俗的禁锢,一个伯爵夫人是不 能嫁给平民的。1763年,凯塞林克伯爵夫人只 好嫁给了一个贵族,康德不无悲伤地辞去了家
第三节 席勒的美学思想
一、生平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的美 学思想 三、《论美》和《美育书简》中的美学 思想 (一)艺术美问题 (二)游戏说。 (三)审美教育
第四节 费希特、谢林以及早期浪漫
派的美学思想
一、费希特的美学思想 (一)美是主观心灵的产物 (二)艺术的本质是自我表现。 (三)艺术能够把感性与理性结合。 (四)自然造就天才,天才造就艺术家
加洛林王朝的君主 (中央)
第二节 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一、审美愉悦及其反思 二、上帝是文艺和美的源泉 三、艺术创造论
第三节 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史名词解释 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名词解释朱光潜?
答:西方美学史是一部美学的发展历史,其中涉及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朱光潜在其著作中对这些名词进行了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西方美学史名词及其解释:
1. 美学:研究美的本质、美的感受和美的表现等问题的学科。
2. 古典主义:认为美在物体形式,是一种客观的属性,关注造型美,即形式美。
3. 理性主义:主张“美即完善”,认为达到“内在目的”就是完善,是一种主观的看法。
4. 经验主义:认为“美即愉快”,美感即快感,强调审美经验的个体性。
5. 德国古典美学:认为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强调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6. 俄国现实主义:主张“美是生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模仿和反映。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西方美学基本原则是关于艺术和审美的理论体系,涵盖了对美的本质、判断标准以及艺术创作方法的探讨。
下面将介绍西方美学的基本原则。
1. 以真实为基础:西方美学强调艺术作品应该反映现实生活或内心体验的真实性。
艺术家应该通过对物象的描绘或情感的表达,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揭示的真实性。
2. 美的主观性:西方美学认为个体对美的感知是主观的,即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喜好是不同的。
因此,艺术作品的价值是因观者的主观评判而异的,不同的观者可能有不同的欣赏体验。
3. 协调和谐:西方美学强调艺术作品的构图与比例应该是协调和谐的。
艺术家应该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色彩、形状、线条等,在作品中达到一种平衡和统一的美感。
4. 纳入情感:情感在西方美学中被认为是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因素。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情感,观者则通过感受这些情感来获得艺术作品的美的体验。
5. 创新和表达个性:西方美学鼓励艺术家进行创新和个性的表达。
艺术创作应该是独特和个人的,艺术家的创新精神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6. 反映时代:艺术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应该反映当前时代的思潮和价值观。
西方美学认为艺术应该与时俱进,反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7. 美与真善美的统一:西方美学认为美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外观,还包括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在美,即对真善美的追求。
艺术作品应该同时具备美的外形和内涵,以达到更高的审美价值。
总结起来,西方美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以真实为基础、美的主观性、协调和谐、纳入情感、创新和表达个性、反映时代以及美与真善美的统一。
这些原则为艺术家在创作中提供了方向,也为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提供了一种审美标准。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西方艺术的精髓。
西方美学
1.西方美学(1)古希腊时期:①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的比例”②苏格拉底论美与善③柏拉图的“美的理念”④亚里士多德“艺术模仿说”(2)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神学的附庸(3)启蒙时期:鲍姆嘉通《美学》,标志美学作为独立学科成立(4)德国古典美学:美学史上第一座高峰。
①康德《判断力批判》;②黑格尔《美学》(5)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2.美学研究方法(1)根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具体方法:①艺术学的方法②心理学的方法③社会学的方法④发生学的方法⑤科学证实法3.美的探索(1)倾向美的客观属性:①形式说②理念说③模仿说④分有说⑤关系说⑥感情特征说⑦生活说(2)倾向美的主体属性:①快感说②判断说③情感符号④直觉说(3)美的本质:①劳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②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③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4.自然物理世界美的特征①无目的性——具有非人为的自在给定性②偏于形式美——事物自身形式的特质所构成的美③变异性——以自然物为载体,随自然的变化流转而变化5.人自身世界的美(1)作为感性对象的人的美:①形体美②精神美(2)作为感性活动的人的美:①实践活动的美,美的劳动②交往活动的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6.文化世界的美(1)物质文化美:①物质文化美先于精神文化美存在②物质文化美不等于形式,但通过形式表现,呈形式美(2)精神文化美:①对于客观世界的再现性描述的美②思维的逻辑秩序的美③对于真理的伟大探索精神(3)规范文化美:①人类在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处理与他人群体社会间关系的文化形态②一种社会共同体的某种精神,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7.三大范畴的美(1)优美——和谐的美(2)崇高——由真与善的严重冲突走向真善统一的美(包括自然、人、艺术的崇高)(3)中和美——主体心理上的和谐①中间状态的美,具有独立的地位而与优美、崇高并列②是灰色系统,模糊美③“和”指杂多或对立因素的有机统一,“中”意为和谐统一,万物根本8.中国古典园林美学观念与景观设计方法①立意与布局②空间的延伸(框景、借景、地标)③曲径通幽④气韵生动⑤无中生有⑥形散神聚⑦画意9.形式美的概念: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组合规律10.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空间色彩质感11.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多样与统一、主从与重点、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12.韵律的形式:连续、渐变、交错、起伏、旋转13.视觉感应规律:选择性、恒常性、趋简原则、趋中心原则、流程特性、游移、首选视线14.视觉控制要素:视点、视线、视域、视距、视野、视角、视廊、视频(名词解释)15.①近景带8m②中景带25m③远景带70m-110m④鲜见带1220m极限16.视角:45°局部细部、27°景物整体、18°整体环境17.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18.观景点选择:①主轴上空间节点或典型视点②高频视点③制高点④面向标志景观的开阔视点19.传统组景手法:缩与扩、借与对、框与夹、藏与漏、围与分、添与断、收与放20.突出主景的方法:①升高或降低②体量加大或增多③中轴对称④置于视线焦点⑤动势集中⑥重心处理⑦对比手法⑧重点处理法21.其他造景手法:①加法与减法:加减人工②拓扑变形:创造流动性③界面转换:1.组成空间、限定空间形态、界定空间的要素2.传达环境意义的物质实体3.空间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4.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建筑界面、景观设施界面、绿化界面、建筑与绿化间界面22.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①考虑大众思想②兼顾人类共有的行为③群体优先2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24.人在景观中的三种基本活动: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社交性活动25.体验性行为习性:从众性、围观、私密性、边界效应(名词解释)26.动作性行为习性:抄近路、依靠感、参与性(直接/间接)27.行为习性差异:情境差异、群体差异、文化和亚文化差异28.公共空间设计三层次问题:景观形象、生态绿化、群众使用29.空间场所领域的区别:①生理感受三维空间数据限定、②心理三维空间数据限定没有空间精确、③精神空间界定松散30.场所的环境特征:占有性、非空间性、随机性31.衡量场所的标准:认同感(揭示环境文脉肌理)和归属感(平和存在于场所中,安全感)32.领域:人们所占有与控制的一定空间范围33.领域性:与领域有关的行为,是指个人或群体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拥有或占有一个场所或者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A.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1.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
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1、(研究音乐)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
2、(研究雕塑、建筑)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3、(研究天文学)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4、(人与艺术)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2.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对立的斗争)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3.德谟克利特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 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4.苏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美即效用:有用则美,无用则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
美学基本范畴
悲剧审美感受的基本特征:
悲剧不是单纯的悲,而是充满了强烈的伦理追求 或者积极的真理探索。 一方面,在悲剧冲突中,伦理的因素占有非常突 出的地位,它把善恶、美丑的尖锐冲突直接呈现, 当正义的力量受到摧残的时候,反而激起人们对 于善的同情、热爱和崇敬,对丑恶的憎恨。 另一方面,悲剧发人深思。为什么会造成悲剧? 为什么会失败?引起人们的反思。 这两方面使得悲剧具有“净化”作用,所以悲剧 一直被视为具有崇高地位的美学范畴。
一、西方美学基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畴
崇高:
相对于优美来说,作为美学范畴的崇 高的出现要晚得多了。进入到大工业生产 以后,崇高才开始在西方美学史逐渐占有 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崇高的出现晚于优美?
因为,大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开拓了人们 的审美领域,人们开始有更多的机会面对 崇高的审美对象;另一方面,大工业也增 长了人们的见识和审美能力,使得我们可 以欣赏比优美更为复杂的美学形态。康德 就说过,欣赏崇高比欣赏美需要更高的道 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什么叫范畴?
什么是范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普遍 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概念也是对本质的概 括和反映,但是概念更具体、更细致、相 对来说范畴更为基本,更为核心,自然也 就更为的重要。美学范畴就是人们对于美 的现象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一、西方美学基本范畴
优美:这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学形
态。
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的统一,把 杂多导致同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主要观点:
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 的朗吉努斯。是文章风格上的崇高、修辞 学上的崇高。为什么呢?当时修辞是他们 日常工作的需要。论辩在古希腊的社会生 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怎么样能够战 胜论敌就很重要。所以,非常重视辩论的 修辞效果。
中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美的本质是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困难主要不在于说明“什么是美的”,困难在于回答“美是什么”。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古希腊的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它是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这美本身,加到任何意见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
柏拉图在研究美的本质时,有两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第一,他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这两个概念。
第二,他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提出了美不是恰当,美不是有用,美不是善,美不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等等。
康德(1724-1804 年)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
他说:“至于审美的规定根据,我们认为它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的。
”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
所谓没有目的,即没有客观的目的,指不考虑对象的性质和用途,与概念、利害无关。
康德对美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几点:第一,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
他说:“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第二,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
第三,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黑格尔(1770-1831 年)黑格尔(1770-1831 年)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在美学上,他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可以看出,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
西方美学
第二讲西方美学众所周知,美学并不是人类思想的普遍现象,而是西方历史的产物。
所谓西方是与东方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相对的。
但西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且也是一个文化和思想的概念。
同时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意义。
西方首先指古希腊,其次指古罗马帝国,再次指以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主的近现代欧洲,最后也包括了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美国。
在此我们看到了西方的历史表现出时代的区分。
时代意味着时间的中断。
通过如此,某一阶段和另一阶段相分离而形成自身。
西方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和后现代。
每一个时代的思想主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美学也是如此。
1 古希腊古希腊是西方精神的开端,是其源泉和摇篮。
从严格意义上讲,古希腊并没有近代意义的美学,但一些哲学思考中却有大量的关于美、美感和艺术的论述。
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具有独立意义的诗学,即关于创造的理论。
诗歌包括了抒情诗、叙事诗和戏剧诗三种类型。
但主要是后两者成为了古希腊诗学所探讨的主题,因此所谓的诗学就是关于叙事诗和戏剧诗的理论,尤其是关于史诗和悲剧的理论。
这在于古希腊人将科学分为理论、实践和诗意三类,其中理论科学是最高的。
所谓理论就是看、观点和洞见,不同与盲目和意见。
悲喜剧作为戏剧的本性就是看和被看的。
由此它在诗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古希腊是从与“混沌”不同的“秩序”来探讨问题的,“秩序”也就是宇宙、世界和整体。
这规定了他们认为美的本质在于整体的和谐。
从总体上说,古希腊美学经历了前苏格拉底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前苏格拉底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学可概括为宇宙论美学,其代表人物有阿拉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与赫拉克利特等。
他们分别从整体、和谐和对立的统一等来探讨美。
阿拉克西曼德认为美是整体。
整体与非整体相对,同时整体是存在者的整体。
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和谐。
这对整体进行了区分,即把整体分为和谐的和不和谐的。
和谐在于比例和平衡。
从这种理论出发,毕达哥拉斯认为最美的平面是圆形,最美的形体是球形。
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
西方美学基本原则西方美学是一门探究美、审美能力、美的体验和美学表现的学科,它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文艺创作者。
在用于现代艺术理论的学科方面,西方美学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此外,它也被用于社会学和思想史等其他学科。
西方美学的基本原则如下:第一,美是一种实在而具体的存在。
美是实实在在的,是能够被看到、闻到、听到、尝到、摸到但不是可以被完全描述的。
它是一种直接、无解释的经验,超越了语言的能力。
第二,美不是主观的,它是客观的。
西方哲学家们认为美不是因人而异的。
美不仅是固有的,而且是广泛和普遍的。
它并不依赖于个体的情感和兴趣。
相反,它是由它的自身属性和特征所决定的。
第三,美是由艺术家塑造的。
包括文化、历史和个人原因,艺术家需要有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才能创造出艺术佳作,并通过这些作品向大众传递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第四,审美是一种能力,它可以被训练。
就像任何其他的能力一样,审美能力是需要发展和提高的。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取、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
第五,美是富有韵律和形式的。
虽然美不依赖于语言,但它是通过形式表达出来的。
在任何艺术形式中,都存在着韵律和形式的内在结构,它们与美紧密相连,因此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与其相关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
第六,美并不需要解释或解读。
美可以被理解、感受,但不需要被解释。
它是被直接体验的,超越了任何语言和思想的描述和解释。
总之,西方美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固有的、客观的美、美是由艺术家创造的、审美是一种可以被训练的能力、美是富有形式和韵律的、美不需要被解释或解读等。
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艺术本身,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如建筑、设计、文学和音乐等。
它们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欣赏艺术和美的方法和知识。
西方美学 社会学
西方美学社会学
西方美学和社会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学科领域,它们研究人类的审美经验、文化现象以及社会结构和行为。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美、艺术和审美体验的本质和意义。
西方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现代时期的演变。
在西方美学中,学者们探讨了美的定义、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审美判断的标准等问题。
它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内容、意义以及与人类情感和认知的关系。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社会的组织、制度、文化、价值观以及人们在社会中的互动和角色。
社会学研究社会的变迁、不平等、权力、群体行为等方面,旨在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西方美学和社会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美学可以为社会学提供对文化现象和审美经验的深入理解,而社会学则可以为美学提供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的分析。
例如,社会学可以研究艺术作品在社会中的传播和接受,以及艺术与社会阶层、权力关系的相互作用。
美学也可以探讨社会因素对审美判断和艺术创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西方美学和社会学相互补充,共同揭示了人类审美经验和社会行为的复杂性。
它们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社会结构和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的两种基本类型
<《Aesthetica》(《美 学》). 被称为“美学之父”。
亚历山大· 戈特利布· 鲍姆嘉通 (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 1714-07-17~1762-05-26)德国 哲学家、美学家。哲学立场上支持
戈特弗里德· 威廉· 莱布尼茨和克里
(二)美学的非西方类型
印度文化的美学理论建构。 一是印度教经典,以及佛教经典,等中关于美的言说; 二是印度史上各种艺术中内蕴丰富的美学思想; 三是各类艺术理论著作。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印度的美学理论。
(二)美学的非西方类型
中国文化的美学理论建构: 一是朝廷礼制文献中与美相关的言说; 二是诸子哲学中关于美的话语; 三是各门艺术,特别是各类诗歌、文、以及小说、戏曲呈现出来
的美的言说; 四是各个艺术门类的理论言说。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构成了中 国美学整体。
中国美学理论如下四种类型: 一是几个审美领域同时论述的著作, 二是部门艺术专著,
三是以诗品、画品、书品这类特殊形式表达的理论。
四是以诗论诗。
司空图《诗品》
二十四、流动 若纳水輨⑴,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 超超神பைடு நூலகம்,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一)美学的西方类型
我们如何去把握这个“美”呢?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只有灵魂才能到达的地方。审美的途径就
是迷狂。这种真正的美不可能通过艺术的模仿获得,它只能是灵 魂在迷狂状态中对美的理念的回忆。 总结: 柏拉图确定了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 柏拉图的“美是什么”所指的“美”是一切“美的事物”共同具 有的、带有客观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学派论述艺术对人的影响: 1.他们认为人体就像天体,都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 辖着。人有内在的和谐,碰到外在的和谐“同声 相应”, 欣然契合。因此人才能爱和欣赏艺术。 2.另一看法是认为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和谐的影 响。他们认为音乐分刚柔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可以引起听众相应的心情变化,从而引起性格的 变化。艺术可以改变人的性情和性格,所以产生 教育的作用。 (客观唯心主义和形式主义美学)
柏拉图认为,情绪以及附带的快感都是人性中“卑劣的 部分”,本应压抑下去但诗却“滋养”它们,所以不应 留在理想国里。亚里士多德认为:诗对人有净化作用, 有益于听众的心里健康,也有益于社会,净化所产生的 快感是“无害”的。
他反对悲剧用善恶报应的“圆满收场”而主张悲剧情节 的转变必须由福转祸,收场悲惨,并不单纯地从文艺标 准出发,其“净化说”带有社会道德的考虑。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产生美感的东西不同,所产生的美 感也就不同。并且情绪净化的快感只是美感来源之一, 他还提到摹仿中认识事物所产生的快感以及节奏与和谐 所产生快感。这几种快感在不同文艺作品中分量配合不 同,总的效果,即美感也就不一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摹仿说是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 于摹仿或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义兴起 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摹仿”在亚里士多德时 期成为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术语。一个文学作 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的再现。然而亚里士多德 关于“摹仿”的定义却融合了如下两层含义:其 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再现;其二,作品本 身就是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映。前一 种意义的摹仿说一直是西方文论的主流学说。
柏拉图认为“理式”是感性客观世界的根源,却 不受到感性客观世界的影响;却又认为认识理式 世界最高的美,需从感性客观世界中个别事物的 美出发。从而他对艺术和美有两种互相矛盾的看 法,一种看法是艺术只能摹仿幻相,见不到真相 (理式);另一种看法是美的境界是理式世界中 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诗人可以见到最高的真理, 即美。
在古希腊,人们普遍把音乐、诗歌等艺术门类的 起源和本质表述为“摹仿”。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音乐来自于对体现着数的 和谐的“天体音乐”的摹仿。 赫拉克利特说艺术“摹仿自然”; 德谟克利特说“摹仿禽兽”; 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真理)的影 像,而诗、绘画等对现实世界的摹仿只是理式世 界影像的影像。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喜剧等是摹仿。
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他们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 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 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 调。)
他们把音乐中和谐的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刻等艺 术。探究什么样的数量比例才会产生美的效果, 得出一些经验性的规范。 这派学者还把数与和谐的原则应用于天文学研究, 形成了“诸天音乐”、“宇宙和谐”的概念。认 为天上诸星体在遵照一定轨道运动之中,也产生 一种和谐的音乐。
“迷狂”主要是指创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感情高 涨、全神贯注、物我两忘、如有神助的心理状态。 柏拉图认为,诗人艺术家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 起上界里真正的美,于是灵魂脱离肉体飞往天国, 达到“迷狂”境界。这里的“迷狂”不是由疾病 引起的,而是神灵凭附的结果,顾为神圣的迷狂。 “迷狂”分为语言的迷狂、宗教的迷狂、诗兴的 迷狂、爱美的迷狂。“诗兴的迷狂”是诗神把诗 人引向一个“神飞色舞”的境界。 柏拉图认为:单凭诗的艺术不可能成为一个诗人, 如果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 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将永远站在真正的诗歌的 大门外。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指“净化”的要义在于通 过音乐或其它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 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 在《诗学》里提到悲剧净化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 《政治学》里提到宗教的音乐净化过度的热情; 由此可见艺术种类性质不同,所激发的情绪不同, 产生不同的净化作用和不同的快感。 总之,人受到净化之后就会“感到一种舒畅的松 弛”,得到一种“无害的快感”。
毕达哥拉斯学派盛行于公元前6世纪。他们都是 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们从自然科学 观点看待美学问题,他们想从自然界杂多现象中 找出统摄一切的原则或元素,便认为万物基本的 元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把 事物的属性(数)加以绝对化,把它看成一种先 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