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 植物保护
0904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简介
0904植物保护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植物保护(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一、学科概况植物保护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农业应用学科,是在人类长期研究和防治农业有害生物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石,人类依赖植物生产获取食品、其他产业原材料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然而,农业有害生物的暴发流行和猖獗为害常使农作物、森林、草原和其他植被遭受严重的破坏,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灾难。
因此,自有农业以来人类对农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控技术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有害生物的形态观察、种类鉴定、发生发展及为害规律的研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的研发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建立了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学科。
20世纪40年代,以DDT和六六六为代表的化学农药问世并开始在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大量应用,迅速催生了农药学学科。
随着单纯使用和滥用化学农药导致负面作用的逐渐显现和人类对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入,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植物保护理论与策略也逐步形成。
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组织各国科学家在罗马召开了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研讨会,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的理论与策略。
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系统科学、生态学的理论与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在植物保护科学领域的大量应用,促进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杂草学、植物检疫学、植物病虫害测报学、生物防治学、农药学、入侵生物学、转基因生物安全、植物保护经济学等植物保护各分支学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现代植物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植物保护学科已成为保护国家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环境污染、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和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适应,植物保护学科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均得到迅速的发展,入侵生物学等新的边缘学科、分支学科不断形成,研究层次不断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形成分支学科众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互协调的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体系。
植物保护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植物保护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植物保护学的定义和目的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和控制植物疾病、害虫和杂草的科学,其目的是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学通过对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技术的开发,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1. 植物疾病:植物受到病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侵害而引起的生理、形态和功能异常的病害。
2. 害虫:对植物生长和产量造成危害的昆虫、螨虫、蠕虫等。
3. 杂草:指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影响田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植物。
4. 防治:指对植物疾病、害虫和杂草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三、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1. 植物病原微生物:病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理生态特性、传播途径等。
2. 害虫生物学:害虫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和传播规律。
3. 杂草生物学:杂草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态适应性和生长特性。
4.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对植物病虫草害的预防、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和方法。
四、植物保护学的重要意义1. 保障粮食安全:植物保护学通过预防和控制病虫草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粮食生产和供应。
2. 保护生态环境: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和防治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和技术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保障了农业的稳定和增产。
五、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植物保护:古代人类在农业实践中开始注意到植物疾病、害虫和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开展了一些简单的防治措施。
2. 近代植物保护:18世纪以后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植物病虫害,提出了一些关于植物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了一些农业化学药剂。
3. 现代植物保护:20世纪以后,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植物保护学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植物保护学家和专家,成功地控制了一些严重的病虫害,推动了植物保护学的发展。
植物保护概论课程设计
植物保护概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2. 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了解我国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3. 学习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
技能目标:1. 学会运用植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2. 能够独立开展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植物保护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植物资源的情感;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保护基本概念:介绍植物保护的定义、意义和任务,以及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植物保护概述2. 植物保护原则与策略:讲解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等;介绍我国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二章 植物保护原则与策略3. 植物病虫害识别:学习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掌握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 植物病虫害识别4. 植物保护技术:介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植物保护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四章 植物保护技术5.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例:分析具体植物病虫害案例,提出防治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材章节:第五章 植物病虫害防治实例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病虫害调查、识别和防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农学概论 植物保护
头部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
1. 眼 单眼(若干,光感觉器) 复眼(一对,视觉器官)
2. 触角 一对(感觉) 3. 口器
咀嚼式 咬食固体食物。如蝗虫和鳞翅目幼虫 吸吮式 吸食液体食物。如蚜虫、飞虱、叶蝉
等用特化口针刺入植物体;蝴蝶和蛾 类虹吸软管状吸食花蜜和发酵液等
蝗虫的头部构造
1.触角 2.单眼 3.复眼 4.头顶 5.额 6.颊 7.唇基 8.上唇
1.真菌
是一类不含叶绿素的低等真核生物,通常由
孢子萌发形成管状菌丝,从周围环境或寄主体内
摄取营养。
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
菌丝是真菌的营养体,
菌丝可以有性或无性方式
产生繁殖体孢子。
主要特征为白色菌丝、黑色粒状物、各色霉 状物、病斑、局部畸形、腐烂或萎蔫。
a c
b d
a. 鞭毛菌亚门 b. 接合菌亚门 cd.子囊菌亚门 ef.担子菌亚门 gh.半知菌亚门 e
(1)轮作倒茬 (2)间作套种 (3)适时深耕翻土
蔬菜地行间留一杂草带 为天敌益虫提供栖息地
黄瓜行间种小麦防治蚜虫
(四)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以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 的植保措施。
传统的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利用生物活体, 即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如利 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瓢虫防治蚜虫等。
损失估计
间接产量损失
综合产量损失
2. 按预测期限长短划分
短期预测
中长期预测
二、植物生物灾害防治技术
(一)植物检疫
1. 植物检疫的定义
植物检疫就是通过疫情调查分析, 有预见地制定一定的法规和必要的技术 措施,防止农作物危险性病有害生物的 人为传播。
2. 植物检疫的意义
地球上的植物和有害生物分布不 均匀,栽培品种的差异也很大,随着植 物引种、农产品的互换,也把局部地 区发生的有害生物带入。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一、什么是植物保护说起植物保护,很多人认为这个专业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
最初,我也是这个想法。
读了这个专业后,才对这个专业有了本质的认识。
这个专业到底是做什么的呢?打个比方,人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看医生,医生会对患者的病症作出诊断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植物与人类一样也会生病,同样也需要一个“医生”来给它看病。
植物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培养植物“医生”的专业,当然,这里所说的植物主要是指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种农作物。
植物生病大多是由自然因素及生物因素引起的。
自然因素最常见的有旱涝灾害、土壤贫瘠等;生物因素则包括致病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真菌)、有害昆虫(蝗虫、螨类、稻飞虱等)、杂草(田旋花、打碗花、看麦娘等)、鼠害几个方面。
就像人类的不同致病因素引起不同的疾病一样,植物的各种致病因素也会引起植物不同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通俗地说,植物保护所学的就是如何运用各种措施预防植物生病并治愈患病植物,这些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等。
农业措施与物理措施是最常规的方法。
平时我们说的作物轮作及人工除草就分别属于这些措施。
化学防治是应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害虫、病原物、杂草以及鼠类等有害生物,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学习植物保护,同学们可以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鉴定、识别、监测和防治各类病虫草鼠。
二、有哪些专业方向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分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三个二级学科,下面我分别详细地介绍一下这三个学科。
1.植物病理学科今年年初,由于天气干旱,造成全国麦田大面积缺水,间接导致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的暴发流行,这种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是一种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
小麦条? 锈病的病原、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就属于植物病理学的研究范围。
简言之,这门学科培养的是能够识别并防治农作物主要常见病害的人才,主要的研究内容有植物病原物的生物学、生理、遗传、系统分类的理论和技术,形态和结构、分类和鉴定,各类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及寄主植物的抗病机理,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和机理,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抗病作物的育种,植物检验检疫等等。
880 植物保护学
880 植物保护学植物保护学是农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以及其防治措施。
它的目标是保护农作物和其他植物免受病害、虫害和杂草的侵害,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植物病害是指由病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引起的植物疾病。
它们会导致植物叶片枯黄、茎干烂熟、果实腐烂等症状,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
植物保护学通过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开展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以及发展病害的防治技术,来减少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植物虫害是指由昆虫和其他有害节肢动物引起的植物害虫。
它们会以食用植物的叶片、茎干、根系或果实为食,造成植物的直接损害。
同时,害虫还可能通过传播病原菌,引起植物病害。
植物保护学通过研究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杂草是指出现在农田和其他植物种植区的其他植物。
它们会与作物竞争土壤养分、水分和光线资源,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植物保护学通过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开展杂草的监测和防除工作。
常用的杂草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除、化学防除和生物防除。
此外,合理的耕作措施和农田管理也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
植物保护学的研究还包括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植物免疫与抗病机理、农药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
保护植物遗传资源可以确保农作物的品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提高农作物的抗性和适应性。
研究植物免疫与抗病机理可以揭示植物抵御病害的分子机制,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农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植物保护学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的防治技术,可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植物保护学的研究还有助于保护植物遗传资源,提高农作物的抗性和适应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植物保护学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详解-植物保护(农学学士)
植物保护(农学学士)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生物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植物有害生物发生的规律及防治原理;(3)掌握常见植物有害生物的识别和鉴定、监测和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植物检疫的方法和技能;(4)熟悉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检疫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掌握一门外语、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通用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普通物理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园艺通论、作物栽培学、植保试验设计与统计。
2、专业课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植物检疫。
3、专业选修课文献检索、专业外语、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计算机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生物农药、农药加工与混配、农药分析与残留测定、农药生物测定、农田杂草学、植物保护经济学、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植物保护研究法、草坪病虫草害防治、贮藏物病虫害防治、植保器械与机械、城市昆虫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环境保护、昆虫饲养技术及应用、资源微生物及其应用、有机农业、分子植物病理学。
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认识实习、植物学教学实习、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昆虫学教学实习、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实习、植保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四、研究生专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
五、与高中科目的相关程度语文C、数学C、英语B、物理C、化学A、生物A、计算机C、政治E、历史E、地理D、美术D、音乐E。
六、就业与薪酬1、就业范围国家农业管理部门、海关检疫部门、农业植保站所、农业植保公司、农业技术推广站所、大中型农场、园林部门、林场、大中专学校等。
植物保护概论重点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三角:环境,病原物,植物体病害四面体:环境,病原物,植物体(人)病害的影响:生理机能出现变化,以这种为基础,今儿出现细胞或组织结构上的不正常改变,最后在形态上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减少植物,影响产量;降低产品品质;有些病害侵害的农产品食用后还引起人蓄中毒;在运输和储藏时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国民经济;影响进出口。
植物病害症状,病状,病症:植物受病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表皮或者外表显示处来的异常状态呈症状;病状的类型:变色:褪绿,白化,叶子等叶色发生变化等;坏死:病斑,溃疡,疮痂,叶烧等;腐烂:干腐,湿腐,软腐,猝倒,立枯等;萎蔫:失水导致枝叶萎垂的现象,黄萎,枯萎,青枯;畸形:皱缩,卷叶,蕨叶,如枣疯病;病状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并不表面形成的各种结构;病症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体间互相传染,也成传染性病害;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非寝染性病害:由飞生物因素(既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传染,不能再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第二节:植物病原物营养体:真菌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
菌丝: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
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的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
此外,少数真菌的营养体不死丝状体,而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的原质团或细胞壁卵圆形的单细胞。
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坚硬的营养结构,储藏养分,能萌发产生新的营养菌丝或繁殖体),子座(一个垫状结构,主要功能是形成包子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的作用)和菌索(菌丝体平行组成的绳索结构,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等。
植物保护技术(绪论)
虽然我国的植保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动、品种
的更换、不合理使用农药、施肥水平提高、不良的耕作栽培技术和人类 的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生态系的稳定,从而也就影响到
病虫的消长和危害程度,过去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偶发性病虫上
升为常发性病虫,过去没有发生的病虫,通过人为活动及运输而传入并 扩散传播,这就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成著名的欧洲大饥荒,饿死几十万人,外逃求生者200多万人。
柏林街头纪念欧 洲大饥荒的雕塑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农作物因病虫危害而 造成的损失,大约粮食作物为20%、棉花30%、果 树40%、一般杂草造成减产10-15%。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贮运过程中,都会遭受多种 病、虫、草、鼠的为害,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浙江省位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平原地
带,气候温暖,是全国重要粮食和 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病虫种类和发
生情况复杂,病、虫、草、鼠危害
是农业增产的一大障碍,没有植物 保护,作物丰产就没有保证。
加强病、虫、草、鼠的防治工作对 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使植保事业适 应并服务好可持续农业,为实现四 个现代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对病虫草鼠 害的防治水平是极低的,作物病虫草鼠害一旦暴发 流行,人们无力实行有效控制。
20世纪40年代,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和除草剂2,4-D的问世,显示了化 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威力,开辟了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的新纪元。 长期单一地大量倾施化学农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副作用— —美国环保学家西奥、科尔伯思等于1996年写成的《我们被偷走的未 来》。
保行政、科研和教学的组织机构。农业部建立了病
植物保护农药学概论ppt课件
ppt精选版
3
——按“作用对象”分类
• 杀虫剂(Insecticides) :防治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
• 杀菌剂(Fungicides):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 除草剂(Herbicides):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物质。
• 杀螨剂(acaricide):防治蛛形纲中有害种类的化学物质。
• 杀鼠剂(rodenticide):防治害鼠的化学物质。
ppt精选版
27
3、除草剂 • 除草剂药效计算公式
ppt精选版
28
1.3 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一、农药对作物的药害 1、农药的性质 2、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3、环境条件 4、植物药害的症状 A、急性药害 B、慢性药害
二、农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
ppt精选版
29
一、农药对作物的药害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了解农药毒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毒力的基本单位及其 表达方法,熟悉农药生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了解农药分类的依据及其内涵,理解毒力和毒性、药效 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重难点:
(1) 毒力的基本单位及其含义;
(2)毒力测定的基本技术及其原理;
(3)农药复配的基本原pp理t精选及版原则。
2 按要求处理供试生物(3次重复); 3 一般24h调查死亡率; 4 将剂量转换成对数值Y,死亡率转化成机率值; 5 求毒力回归方程 :Y=a+bx,并计算LD50。
ppt精选版
21
三、农药的药效
1、杀虫剂:死亡率、虫口减退率、被害率(枯心 率)等;
2、杀菌剂: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 3、除草剂:株防效、鲜重防效。
植物保护概论考研题库
植物保护概论考研题库植物保护概论考研题库植物保护概论是农学、园艺学、植物学等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
对于考研生来说,掌握植物保护概论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保护概论考研题库,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1. 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植物保护是指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防治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保护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有害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植物病害的分类和防治植物病害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植物的病害。
常见的植物病害有霜霉病、黑斑病、炭疽病等。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植物病害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相应的防治方法。
3. 昆虫害虫的分类和防治昆虫害虫是指对植物造成危害的昆虫。
常见的昆虫害虫有蚜虫、螨虫、飞虱等。
昆虫害虫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昆虫害虫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相应的防治方法。
4. 杂草的分类和防治杂草是指对农作物和园艺植物造成危害的野生植物。
常见的杂草有苦草、稗草、蓬草等。
杂草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杂草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相应的防治方法。
5. 农药的分类和应用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农药有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
农药的分类包括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农药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相应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 生物防治的原理和应用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生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防治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
生物防治的原理包括天敌原理、寄生生物原理、微生物原理等。
生物防治的应用方法包括引进外来天敌、培育和释放寄生生物、利用微生物制剂等。
植物保护概论教学设计
植物保护概论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植物保护是农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植物保护的认识逐渐深入,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安全。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促进植物保护教育的深入开展,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农业保护意识和技能,更是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国家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本文对植物保护概论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教学目标在植物保护概论教学中,要注意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的目标如下:1.理解植物保护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2.掌握农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生活习性,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分类病虫害;3.熟悉农药的使用和防控技术,了解有害生物的防治规范;4.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程度和特点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具体的内容和方法如下:3.1 教学内容1.植物保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农业有害生物的分类和特征;3.病虫害的症状和诊断;4.农药的使用和防控技术;5.有害生物的防治规范。
3.2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的方法如下:1.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探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2.研究和介绍新技术和新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练习;3.安排适当的课外活动和实践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4.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和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要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对教学实践进行监控和评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评价应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可采用如下方法:1.学生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实践能力等方面;2.教师自我评价和学术评价,包括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等方面;3.学科评价和社会评价,包括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等方面。
2024年度《植物保护》PPT课件
2024/3/23
1
目录
2024/3/23
• 植物保护概述 • 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 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与技术 • 植物检疫与法规制度 •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保护 •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植物保护挑战与对策
2
01 植物保护概述
2024/3/23
3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植物保护是研究如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如病害、虫害、杂草等)的侵害 ,以及如何在受到侵害后恢复其健康状态的一门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逐渐 从经验走向科学,出现了植物病理学 、昆虫学等分支学科。
2024/3/23
5
植物保护的目标与任务
2024/3/23
• 目标:通过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有害生物对植 物的危害,保障植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和质量。
6
植物保护的目标与任务
任务
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辐射处理
利用射线或微波等物理手段处 理种子或土壤,杀死其中的病
原菌和害虫。
2024/3/23
17
04 植物检疫与法规 制度
2024/3/23
18
植物检疫的概念和意义
2024/3/23
概念定义
植物检疫是指为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 物由国外传入国内或由国内输出国外,对植物、植物产品及 有关物品在流通环节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11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诊断流程
包括现场调查、症状识别、病原鉴定和综合分析等步骤。
2024/3/23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排除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异常症状,如药害、肥害等;同时 ,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环境、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
农学中的植物保护
农学中的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是农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保护农作物免受病害、虫害和其他外界因素的损害。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文将探讨植物保护的意义、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植物保护的意义不言而喻。
农作物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对于维持全球粮食供应至关重要。
病害和虫害是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植物保护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减少农作物的损失,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社会的稳定。
其次,植物保护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体来控制病虫害,不仅有效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农业工程技术也是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利用遮阳网、农膜等措施可以减少农作物受到的外界环境压力,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植物保护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
农学家们通过对病虫害的研究,不断改进植物保护技术。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的转基因作物,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利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些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植物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植物保护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业生产也将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因此,农业生产中的植物保护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农学家们还将继续开展病虫害的研究,探索新的植物保护技术和方法。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的抗病虫基因,研发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农药等。
综上所述,植物保护在农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采取适当的植物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生物防治、农业工程技术以及科学研究都为植物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植物保护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农学的植物学和植物保护
农学的植物学和植物保护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农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农学的两个重要分支: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学是关于植物的研究,它研究植物的各个方面,包括识别、分类、形态、生长、发育、生殖、代谢等各个方面。
植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其他许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农业中,植物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植物相关的各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在植物选育方面,植物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手段。
科学家们根据植物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利用人工杂交、基因工程等技术来培育更适合生产、更具抗病性和适应能力的植物品种。
这些栽培出来的品种,在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上有显著的提升。
在植物形态和生长方面,植物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作物管理和生长调节上的指导,这对于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农学家可以通过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和生长调节措施,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与植物学紧密关联的另一个学科是植物保护。
给予植物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和湿度气候上的调整,防止和对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植物造成的病害、虫害、杂草、营养缺乏或过剩等损害的方法和措施的研究与实践。
是农学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植物保护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促进健康稳定的农业生产。
它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不断进化的病虫害种类和适应能力上的提高。
植物保护研究的重点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生态环境等,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方针和策略,预防作物病害的发生或从源头上控制它的发展。
同时也探索了利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方法,精准的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并开发了综合的防治措施和有机防治等方法。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它们的本质是一门应用学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植物虫害
植物虫害主要是指植食性昆虫和 螨类对植物造成的危害。这两类动物 均属于节肢动物门,前者属昆虫纲, 后者属蛛形纲。
一、 昆虫(节肢动物)的特征
1. 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段, 2. 胸部具有六足(三对) 3. 头上有一对触角 4. 通常中、后胸各有一对翅膀
昆虫纲的结构
以雄性飞蝗为例
腹部是昆虫的生殖和内脏活动中心
通常由10~11节组成,节与节之间 以膜相连,并能相互套叠,具有很大的 伸缩性。
二、昆虫的一生
孵化
生长发育
卵
幼虫
成虫
形态变化 --- 变态
卵是卵生昆虫的第一个发育阶段。昆虫 受精合子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壳孵化。 孵化出来的幼体称为幼虫,幼虫经过变态发 育为成虫 。
一、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1.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由高低温、干旱、渍水、营养缺 乏、环境污染等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病 害。
2. 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引起病害。
(一)非侵染性病害
小麦渍害
小麦干热风 玉米干旱受害
玉米涝害
水稻缺氮 玉米低温受害
(二)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危害大,是植物保护关注的重 点。除了引起作物减产和产品质量下降外,有 的生病植物被人畜食用后,还会引起中毒。
a. 丝状
b. 刚毛状
c. 念珠状
昆
d. 锯齿状
虫
e. 羽毛状
触
f. 节齿状
角
g. 球杆状
的
h. 膝状
类
(柄节、梗节、鞭节)
型
I. 环毛状
j. 锤状
k. 鳃叶状
l. 具芒状
m. 剑状
n. 鞭状
昆虫的口器
咀嚼式:上唇、下唇、上
额、下颚、舌
刺吸式:上唇、上额口针、
下颚口针、喙、食物道、唾道
虹吸式口器
全变态昆虫
幼虫与成虫差异很 大,变态发育需经过一 个身体结构改造的过渡 期—蛹期的一类昆虫。
如:蛾蝶类 、蜂、 蝇、多数甲虫
头部是昆虫的感觉和取食中心
1. 眼 单眼(若干,光感觉器) 复眼(一对,视觉器官)
2. 触角 一对(感觉) 3. 口器
咀嚼式 咬食固体食物。如蝗虫和鳞翅目幼虫 吸吮式 吸食液体食物。如蚜虫、飞虱、叶蝉
等用特化口针刺入植物体;蝴蝶和蛾 类虹吸软管状吸食花蜜和发酵液等
蝗虫的头部构造
1.触角 2.单眼 3.复眼 4.头顶 5.额 6.颊 7.唇基 8.上唇
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通常着生有三对分节的足和一对翅。
不同昆虫的翅可特化为膜质,革质,坚硬 的壳质,或退化成平衡棒等。
昆虫的足一般用来行走,但也有些昆虫具 有特殊功能,如蝗虫的跳跃足、螳螂的捕捉足、 蝼蛄的开掘足、龙虱的游泳足和蜜蜂的携粉足 等。
基节 转节 腿节
胫节
跗节
前跗节
昆虫不同类型的足
a.步行足(步行甲) b.跳跃足(蝗虫 ) c.开掘足(蝼蛄) d. 游泳足(龙虱) e.携粉足(蜜蜂) f.捕捉足(螳螂)
5.高等寄生植物
(1)半寄生 本身含有叶绿素,能进行 光合作用,但根系退化不能生长在土壤 中,需从其他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 如桑寄生、槲寄生。
(2)全寄生 不仅根系退化,也没有叶 绿素,需从其他植物上吸收水分和营养, 如列当,兔丝子。
红花寄生(桑寄生科,半寄生)
右:柚,单生复叶,叶缘有锯齿; 左:红花寄生枝条,叶对生,全缘
1
2 菟丝子(全寄生)
1.寄生在大豆上 2.寄生在葡萄上(茎有紫红斑点)
列当 寄生于唇形
科百里香和蒿属植 物的根部。全草可 入药。
向日葵列当
(三)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对于某种病原物来讲,能否使特定植物致 病完全取决于其寄生性和致病性。
它必须能侵入该植物,建立寄生关系,进 行大量繁殖;同时通过夺取养分削弱寄主生长, 分泌酶类消解寄主组织,分泌毒素或植物激素, 使寄主中毒或发生形态畸变,才能诱发植物产 生病变。
第八章 植物保护
第一节 作物病害 第二节 作物虫害 第三节 作物草害 第四节 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保护主要研究植物有害生物的 特征特性、发生发展规律、暴发流行预 测和防治策略及措施,是一门如何有效 控制有害生物危害植物的科学。
常见的植物生物灾害主要是:病害、 虫害、草害、鼠害。
第一节 作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不良环境条 件或病原物的侵染,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引 起植物生理过程紊乱甚至生长发育受阻,最后 发生局部乃至全株性病变或死亡,并导致产量 和品质下降。
繁殖,条件适宜时20分
钟即可分裂一次。 主要特征:菌脓、
菌胶、菌膜
a.单极毛杆菌 d.周毛杆菌
b.c. 极毛杆菌
棉花角斑病
作物的 细菌病害
芝麻青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
3.病毒
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由蛋白质 衣壳包围核酸形成的杆状、球状或丝状颗粒。
病毒只有侵入活体 生物才能进行大量复制 繁殖。
大豆花叶病病毒粒体(线状)
水稻矮缩病
油菜病毒病
传毒介体—蚜虫
作物的病毒病害
大豆花叶病4.线虫Fra bibliotek是一类低等动 物,属线形动物门, 卵生,幼虫生长经几 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开始交配产卵繁殖。
根结线虫 1. 卵 2. 幼虫 3. 雌虫 4.雄虫
小麦粒瘿线虫
左:病粒 中:病穗 右:正常粒
棉花根结线虫病病根
左:病根 右:正常根
水稻根结线虫病病根
g
h
f 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
稻瘟病
作物的真菌病害
小麦白粉病
小麦条锈病
棉花立枯病 棉花枯萎病
棉花炭疽病
棉花黄萎病
作物的 真菌病害
作物的 真菌病害
油菜黑斑病
油菜菌核病 玉米黑穗病
2.细菌
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其中的遗传物质(DNA) 无核膜保护。
细菌以菌体从周围
环境和寄主体内摄取营
养,并进行快速的分裂
作物发生病害的基本因素是: 病原、感病作物 、环境条件
引起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物有: 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植物
病状:作物被病原物寄生或受不良环境条件的
影响而产生的不正常表现。 如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
病症:作物病部有时伴生病原物的结构。
如 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 粒状物、索状物、浓状物。
1.真菌
是一类不含叶绿素的低等真核生物,通常由
孢子萌发形成管状菌丝,从周围环境或寄主体内
摄取营养。
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
菌丝是真菌的营养体,
菌丝可以有性或无性方式
产生繁殖体孢子。
主要特征为白色菌丝、黑色粒状物、各色霉 状物、病斑、局部畸形、腐烂或萎蔫。
a c
b d
a. 鞭毛菌亚门 b. 接合菌亚门 cd.子囊菌亚门 ef.担子菌亚门 gh.半知菌亚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