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研究
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
我国数字档案馆研究与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摘要】本文简要分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在数字档案馆(室)的定位下对照建设的目标及内容分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与期望。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信息服务;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档案管理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对档案馆产生了新的职能要求,从最开始的两位一体的职能要求:一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二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发展为五位一体的职能要求:一是档案安全保管基地;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档案利用中心;四是政府信息查阅中心;五是电子文件中心。
为对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最科学有效解决方案就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室)。
一、数字档案馆与数字档案室的区别数字档案馆和数字档案室在工作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具体分析如下:从管理对象来看,数字档案馆多为数字副本,部分电子文件,而数字档案室以电子文件为主,兼顾数字副本;从对象内容来比较,数字档案馆多为目录信息,部分全文信息,而数字档案室主要为全文信息;从工作重点分析,数字档案馆重在管理,包括接收、管理、利用电子文件,而数字档案室重在规范,包括整理、管理、利用和移交电子文件;从档案保管期限比较,数字档案馆着眼于档案长期保存,而数字档案室着眼于档案现实利用,面临长期保存。
二、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整体情况国家档案局在2000年深圳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数字档案馆建设研讨会,就此拉开了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序幕,紧接着2014年出台《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规范引导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并在2015年正式开展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工作。
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依据是《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表》。
数字档案室建设以2016年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的《数字档案室建设评价办法》为依据。
此后,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一项全新事业、全新工程在全国各地获得快速发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开花结果,投入运行并取得绩效。
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设想
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设想自从有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种灾难和故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如果说“千年虫”事件和“9.11”事件引起了国内对灾难恢复的关注的话,那么2008年我国的特大雪灾和特大地震则使我们深刻意识到——灾难近在咫尺,容灾刻不容缓!尤其是作为永久保存政府信息、承载人类历史记忆的档案馆,更有义务尽快建立起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以下简称灾备中心),确保灾难来临时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本文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的通知》和《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中规定的灾备工作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档案事业的特点及现状,借鉴国内已建灾备中心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设想,以期对我国档案信息灾难备份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一、构建国家档案信息灾难备份中心的必要性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级档案馆(室)接收的电子文件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2007年底,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电子文件数量已超过100万张(盘),保存在各单位档案室尚未移交的电子文件数量已超过300万张(盘),并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而迅速激增;与电子文件相比,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已超过2.5亿卷,随着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馆藏其他载体档案数字化产生的数字档案更是呈几何数增长,在一定时期内远高于电子文件的增长。
电子文件和数字化档案的高速增长不仅给档案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更是给档案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最严峻的当属安全问题。
如果不及时采取灾难备份措施,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人为原因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必将导致无法弥补的灾难性后果。
因此,建立灾备中心,确保灾难来临时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紧迫的。
但是灾备中心是一项投入成本大、利用率低、人才密集、技术集中、高度可用的系统工程,如何合理规划容灾方案、制定容灾策略、选择容灾模式,提高档案信息系统抵御灾难和重大事故的能力,减少灾难打击和重大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档案部门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现实难点分析
关键 词 : 电子 文件
文件 备份
备 份 中心
难 点
电子 文 件 取 代 纸 质 文档 成 为 日常 办 公 的 主 要 方 式及 记 录 事 实 的 重 要载 体 已是 不 争 的 事 实 。然 而 , 近 年 频 发 的 物 理 灾难 , 如气象灾难、 地质灾难 、 软 硬件故障等 , 以 及 电 子 文 件
第 7款 要 求 . “ 把 带有 归档 标 识 的 电子 文 件 集 中 , 拷 贝到 耐 久 性 的载 体 上 , 一 式 3套 , 一套封存保管 , 一套 供 查 阅 使 用 , 第 3套 异 地 保存 。 ” { C AD 电子 文 件 光盘 存 储 、 归档 与 档 案 管理 要 求》 也 明确 指 出 “ 归档 的 电子 文件 至 少 要 一 式 二 套 , 一 套
办 理 过 程 中 容 易 出现 的 人 为 灾难 , 如 工作 失误 、 蓄 意破 坏 、 战 争 等 ,都 给 电子 文件 的载 体 及 信 息安 全 带 来 毁 灭 性 的 灾难 ,
一
、
制 度 今 为止 , 国家 范 畴 内 关于 电子 文件 备份 中心 建 设 的相
关法律法规, 屈指可数。《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第 四童第
6条 规 定 “ 具 有 永 久 保 存价 值 或 者 其 他 重 要 价 值 的 电子 文
因此确保 电子信 息的数据可靠安全 、 长期可读、 可反 复利 用 就成 为档案工作者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
电子 文 件 备份 中 心 正 是 应 电 子 文 件 的 长 期 可 读 和 反 复 利 用 的迫 切 需 要 而 产生 。 2 0 0 7年 以来 , 辽宁 、 陕西 、 浙 江 等 省
份 在 电子 文 件 备份 中 心建 设 过 程 中 取得 了不 凡 的 成就 , 为 电
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发展回顾与思考
理 论 探 讨回顾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档案信息化始于档案的计算机化管理。
早在1979年钱学森就在提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性时,指出计算机应用对档案的收集、存储、终端技术及检索的重要作用[1],在实践部门也开始关注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应用[2]。
在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档案馆“七五”计划期间已开始进行档案的缩微和应用电子计算机存储与检索档案的工作[3]。
在20世纪90年代后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4]。
而我国档案信息化在全国范围内大发展则是在21世纪初,以2002年11月25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重要标志。
自此,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由此可知,我国档案信息化经历了一个相对长期的发展过程,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档案信息化也要同步进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也面临着环境的变化。
如档案机构的改革、大数据事业的发展,以及电子文件管理单轨制的到来等,都对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对我国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七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纲要所涉及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发展主要任务进行梳理,分析档案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时代需求,有利于明确我国档案信息化发展转型方向。
1 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发展梳理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七五”计划至“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即信息化自主探索阶段、信息化目标确定阶段、信息化大力发展阶段。
通过近40年发展,我国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时期档案信息化发展主要内容详见表1。
1.1 档案信息化自主探索阶段:2000年以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计划中已经推荐有条件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借助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管理。
这一阶段主要是各地对档案信息化的探索阶段,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计划中没有将其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但是已经开始要求有条件的档案馆开展计算机在档案工作中应用试验。
国家档案局发布9号令
国家档案局发布《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本报讯(记者王乃迎)11月21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第9号令,公布《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1986年2月7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同时废止。
这个《规定》以及国家档案局前不久发布的《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第二批)与国家档案局2006年发布的8号令相衔接,构成了建设覆盖人民群众档案资源体系法规架构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我国档案资源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提出了修订《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的意见,要求在充分考虑本级党政机关的二级甚至三级单位永久档案的归宿问题,充分考虑民生档案的接收问题,充分考虑改制和破产企业重要档案的接收等问题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扩大档案馆的接收范围。
《规定》指出,各级各类档案馆要贯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开展档案收集工作,将属于本馆收集范围的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收集进馆。
《规定》分别对各级综合档案馆,各级专门档案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
《规定》要求,省级以上(含省级)档案馆接收保管期限为永久的档案,省级以下(不含省级)档案馆接收保管期限为永久和30年以上(含30年)的档案。
《规定》提出,档案馆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收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副本。
有条件的档案馆应根据国家灾害备份的要求,建立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开展电子文件备份工作。
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时,应同时收集有助于了解档案内容、立档单位历史的资料,收集有助于管理和利用档案所必需的专用设备。
《规定》要求各级各类档案馆根据本《规定》制定本馆的收集档案范围细则和工作方案,经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施行。
《规定》的颁布施行,从宏观上解决了新时期国家档案资源体系科学布局、合理归属、有法可依等根本性问题。
综合档案室建设标准及要求
综合档案室建设标准及要求一、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1.档案组织管理(1)建立档案工作,设立档案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管理网络。
(2)机关各级分管领导职责明确,履职到位。
(3)制定本机关、本系统档案工作中长期规划或在机关工作中长期规划中有档案工作内容。
(4)机关档案工作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监督、指导,按规定时限完成重大活动档案移交,档案统计年报、政府公开信息报送,档案进馆及其他档案业务工作。
2.档案工作人员(1)配备符合档案业务管理要求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并保持稳定。
(2)档案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积极参加档案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
3.档案工作保障制度(1)档案工作列入各项具体业务工作程序,与其他工作制度有机衔接,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建立档案工作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2)建立完善的档案工作制度,联系单位实际,可操作性强,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完善。
包括机关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文件材料归档、档案整理、保管、保密、鉴定、销毁、统计、利用、库房管理、文件交接、离岗交接清点、设施设备维护使用制度、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等。
(3)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或者转发机关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并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档案资源建设1.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门类齐全,材料完整(1)机关综合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全部档案。
(2)建立健全机关档案门类,包括文书、科技、专门(会计、人物、专业)、照片、声像、实物、重大活动档案以及政府公开信息、资料等,门类齐全。
(3)各门类档案材料收集规范、真实有效、齐全完整、应归尽归。
2.其他介质文件归档齐全(1)收集除纸质档案之外的光介质、磁介质、银盐感光介质等其他载体形态的档案材料。
(2)按照数据标准,收集各门类档案的电子文件和数字副本文件,包括机关网页信息、公务电子邮件及机关公务社交媒体产生的数字信息等。
档案学习知识竞赛多选题60题
1.档案概念的含义包括(BCD)。
A、形成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B、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C、实存形态多种多样的D、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2. 档案信息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如中介性、(BCD)等。
A、原始性B、可替代性C、可传输性D、可分享性3. 科技档案包括科研档案、(ABCD)等。
A、生产技术档案B、基本建设档案C、产品档案D、设备档案4.科技档案具有成套性、(ABD)等特点。
A、专业性B、多样性C、易改性D、通用性5.非纸质档案又称特种载体档案,有古代纸张发明以前的(ABCD)等,也有胶片、磁盘、光盘等新型载体材料,还有印石、锦旗、金属物等各种实物形成档案。
A、甲骨档案B、金石档案C、简牍档案D、缣帛档案6.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主要表现为(ABCD)A、档案作用范围的递增律B、档案机密程度的递减律C、档案作用的转移律D、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律7.档案作用的发挥受到(ABC)的制约。
A、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B、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认识水平的制约C、档案管理水平的制约D、档案形成时间的制约8.狭义的档案工作就是指档案管理即档案的收集、整理、(ACD)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等活动。
A、保管B、保护C、鉴定D、统计9.档案的收集、整理、(ACD )、编目与检索等各个环节属于基础业务工作范畴。
A、保管B、保护C、鉴定D、统计10.档案工作是一项(BCD)的工作。
A、封闭性B、服务性C、政治性机要性D、科学管理性11.根据《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机关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 AB )。
A、永久B、定期C、长期D、短期12.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BCD )。
A、档案工作设备现代化B、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C、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D、档案工作人员现代化13.档案信息具有自身的某些特征主要表现为(AB )。
A、原始性B、回溯性C、可替代性D、可传输性14.专业档案具有(ABD)等特点,有其独特的管理方法和要求。
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研究
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研究作者:刘燕燕来源:《兰台内外》2022年第05期摘要: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是指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以不同方式进行数据同步,实现异地备份。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对档案信息异地备份主要是对于电子数据的备份。
在数字化技术发展之后出现了一种新型保护机制,它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维护工作中遇到的人为问题、错误操作等情况发生,避免造成数据丢失或损坏,而且还可以将所有需要保存到磁盘、光盘的文件资料全部都保存在同一个数据库之中,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完整性。
因此,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的发展是必然的。
关键词: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档案备份;信息共享一、研究目的、必要性及其方法1.研究目的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有益补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能够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可靠数据。
随着计算机技術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档案馆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保存文件资料的地方,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只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
智能化和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是对传统档案馆的一种挑战,也是在网络时代实现档案共享、远程管理和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措施。
2.研究的必要性档案是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如不动产登记档案。
不动产登记档案主要是针对房屋买卖而形成的档案,记录了房屋的所有权变更情况,是具有真实性的,对于房屋的确权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果档案损坏,会对房屋所有权人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必然要进行档案信息异地备份研究。
3.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进行分析,对其特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更多人了解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并且为其发展做出努力。
二、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概述1.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的产生根据档案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了使不同地区的档案信息可以共享,方便群众办事,也为了防止档案资料由于遭受重大自然灾害而受到损坏,需要对档案进行异地备份,因此产生了档案信息异地备份机制。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
XX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全省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规范全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和国家档案局《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第6号令),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字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产品和软、硬件说明。
本办法所称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是指在各项活动中产生并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含电子公文)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保管、利用和统计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的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各类经济组织。
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过程中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领导,将在国家综合档案馆建立电子文件中心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电子政务内网和各机关业务活动中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在档案馆得到有效的保存和利用。
第五条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体系第六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与各单位档案人员、文书处理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的指导和联系制度,保证及时沟通、解决在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第七条已开展电子政务的单位,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在办公自动化软件中配臵电子文件归档接口和相应的档案管理子系统,保持对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以及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延续,实现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及在线管理和利用。
第八条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管理软件必须符合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换结构(见附录A—D)。
“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研究
“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研究作者:巩淑芳来源:《档案管理》2023年第05期摘要:自2002年11月國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以来,已有20年。
目前我国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室)的建设情况如何?本文从2015年—2022年各年“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的认定数量、级别和类别以及国内分布情况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同时,探索、剖析国内第一家建成投运的数字档案馆和首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特色经验,以期更好地实现“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室;建设现状;青岛模式;共享平台;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Abstract: It has been 20 years since the 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first proposed the goal and task"to set up certain demonstration digital archives in some central c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utline of National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November 2002.)How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digitalarchives(rooms) in China now?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umber, level and category of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digital archives (rooms)" from 2015 to 2022, as well as their domestic distrib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exploresand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f the first digital archives which were built and put intooperation in China, and also the first 'national demonstration digital archives' -- Qingdao Digital Archives, in order tobetter realize the demonstration leading role.Keywords: Digital archives; Digital archive room; Construction status; Qingdao mode; Shared platforms; Documentintegration; Integration of archives and offices目前,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已进入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快车道的关键时期,梳理、统计、研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现状,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加快推进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档案局•【公布日期】2024.02.27•【文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档案管理正文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各计划单列市档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档案部门,中央军委办公厅保密和档案局,各人民团体档案部门,各中央企业档案部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按照国家档案局2024年度工作部署,现将《2024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选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申报和推荐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自主选题项目应根据《指南》第一部分的“自主选题”确定具体研究项目,项目应聚焦影响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和本研究领域的重点、难点、空白点,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可行性,避免简单重复或低水平研究,避免脱离实际或盲目追求热点。
重点项目应从《指南》第二部分“重点项目”中选择,可在该重点项目研究内容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
二、申报要求(一)申报单位条件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完成项目研究相应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制度,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如有超期未完成的项目,请在申报前先办理项目延期申请再进行申报。
(二)项目申报1.项目申报前应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申报前征求相关研究领域国家级档案专家的意见建议。
2.项目申报材料应真实、准确、客观。
不得使用相同或相似研究内容重复申报,未经同意不得将他人列为研究团队成员。
不得抄袭、买卖、代写申报材料,不得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项目申报材料。
3.项目负责人应当具备与项目研究要求相适应的科研能力,无科研不端行为。
自主选题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最多同时主持2个在研项目;重点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只能主持申报1个项目,在研重点项目的负责人,不能主持申报新项目。
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技术探讨
加强新 型档案的保护研究工作 ,并将这种新趋势和新成果带
入 学校 教 育 中 , 课程 中增 加 数 字化 、 在 电子 文 件 等 信 息技 术 与 参考文献 :
管理 前 沿 课 程 , 能适 应 现 代 社会 的要 求 , 案 保 护技 术 研究 才 档
张 美 芳 .国 际背 景 下 的 中 国档案 保 护 技 术 及 其 教 育 发展
热备份技术很好的解决 了在备份数据生成过程中用户业
务 运 行 的 不 间断 性 。热 备级 容 灾 备 份 复 制方 式 主 要分 为主 机
软件 、 磁盘整列 、 网络等三种 。 其中主机软件备份 、 磁盘阵列复 制方式是两种 比较成熟 、 传统的容灾备份技术 , 网络层次的备
份 方 式是 新 兴 的容 灾备 份 技 术 。 () 1主机 软 件 层 次 备份 技 术
案 局 提 出 了电 子 文件 和 数 字档 案 登 记 备 份工 作 的 构想 。根 据
对较低 、 支持异构存储 系统 、 生产中心不需要增加硬件投入就 可确保两端数据的一致性 ,缺点是 占用主机较多资源且每台 主机都要安装代理许 可 、对不同的主机可能需要不 同的解决 方案 , 易受距 离等影响 , 无法快速恢复数据。该复制技术主要 应用 于主机量 比较少 , 业务数据不多等情况 。
在以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为标志的信息
社会 , 信息 技 术 被 广泛 地 应 用 于各 行 各 业 , 来 越 多 的单 位 实 越 现 了无 纸 化 办公 , 产生 了大 量 的 电子 文 件 。与 此 同 时 , 电子文 件易 丢 失 易更 改 的 特性 及 当前 缺 乏相 应 的管 理措 施 和 规 范 的
备份 工作 实施方案 >的通知》浙档发 【001 号 ) ( 21 】 2 要求 , 在
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的通知
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档案局•【公布日期】2012.08.29•【文号】档发[2012]7号•【施行日期】2012.08.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档案管理正文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的通知(档发〔201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各计划单列市档案局、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档案部门,各中央企业档案部门,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解放军档案馆、武警部队司令部办公室,各人民团体档案部门,中国照片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已经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和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遵照执行。
国家档案局2012年8月29日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保存党和国家历史记录,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第三条移交与接收的电子档案应当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和安全可用;涉密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安全的要求。
第四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电子档案的移交、接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档案移交单位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当切实履行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职责。
第二章电子档案移交第五条属于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电子档案,应当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六条档案移交单位一般自电子档案形成之日起5年内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电子档案,可以适当延长移交时间。
涉密电子档案移交时间另行规定。
第七条电子档案移交的基本要求:(一)元数据应当与电子档案一起移交,一般采用基于XML的封装方式组织档案数据;(二)电子档案的文件格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三)电子档案有相应纸质、缩微制品等载体的,应当在元数据中著录相关信息;(四)采用技术手段加密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密后移交,压缩的电子档案应当解压缩后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起移交;(五)档案移交单位应当将已移交的电子档案在本单位至少保存5年。
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存储体系建设
字档案馆专题(栏目编辑:王钧)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系统存储体系是档案数字资源的载体,是系统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的核心,也是档案数字资源的信息安全基础保障。
高效可靠的档案数字资源存储体系,将确保核心应用能够稳定支撑多种关键业务、相关业务按需获得资源;能够按照数据存储量和分步实施的需要,扩展未来的存储、备份相关设备。
一、概述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存储体系建设,以先进性、扩展性、实用性、可靠性为原则,基于信息技术行业标准进行了系统设计与实施,在北京市档案馆专网(内部局域网)、北京市政务外网及因特网进行部署,建设完成专网存储系统、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分别采用云存储架构,并通过分级存储,满足按需获取和分级资源管理的要求。
二、需求分析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存储备份系统需要对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充分整合集中,提高协同能力,由“面向单系统”的结构转变成“面向资源”的档案馆云系统。
存储体系部分主要需求包括:整合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档案数字资源形成统一的存储管理;按照特定应用需求规划存储资源分级管理;根据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兼顾数据特性和数据访问规律,实现设备内部磁盘间和跨设备间的数据分层存储管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文件存储的高效访问以及原有存储的利旧整合。
根据北京市档案馆现有存储所承载业务及档案数据的现状,要解决以下六个方面关键问题:(一)对数据集中、媒资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多个存储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共享、数据统一管理(二)档案数字资源多个平台,文件系统不一,大量非结构化档案数据文件存储受原有操作系统限制,单盘容量较小,档案数据无法集中,数据访问效率低、系统平台整合存在结构性缺陷(三)随着电子文件的累积以及档案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档案数字资源数据量级对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要求越来越高,计算系统的单一架构处理档案数据已无法满足性能要求,同时存储空间也不能满足档案数字资源的存储(四)现有数据访问模式使用NAS 方式,通过IP 网络对数据进行共享访问,性能和稳定性都难以得到保证(五)本地存储空间越来越紧张,尤其是音视频档案管理系统数据量很大,在前期项目设计中,由磁带库保存全集数据,而且设计磁带库主要功能为数据集中及备份,实际工作中无法利用归档模式,直接调阅磁带库数据,严重影响了数字化音视频档案利用效率(六)档案数据的增长以及档案业务逐渐走向热点,存储系统的存储量以及数据读取性能都不可能在一次建设中完备,应考虑存储架构未来的发展方向,统筹设计系统扩展性能三、功能设计根据需求分析以及存储技术现状,系统建设主要运用存储虚拟化、多协议文件共享等技术满足系统关键需求,这里主要就系统功能设计中的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发《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档案局、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档案部门,总参档案局,解放军档案馆,武警部队司令部办公室,各人民团体档案部门,中国照片档案馆: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要求,实施信息化带动策略,以档案信息化带动档案事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全国档案事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根据《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总体安排,研究制订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贯彻执行。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部门要努力建设并投入使用一批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档案目录信息中心,为逐步构建中国档案文献数据库创造条件;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
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研究
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研究摘要: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功能之一。
本文对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存在的宏观层面缺乏制度指导、档案数据增加对数据备份策略的影响、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撑等问题,提出国家档案局及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规范和细则;灵活运用多种数据备份策略;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较少投入的备份方式等措施。
关键词: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档案信息安全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以及电子政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以及纸质档案等数字化后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电子文件的备份工作尤为重要。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同年,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馆长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的战略。
至此,部分省市、地区相继建立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在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日趋完善下,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不仅具备数据备份功能,而且具备异地异质备份、容灾备份等功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发展情况,笔者及所在课题组对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已建成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进行了调研,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现状自2008年全国第一家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辽宁省电子档案备份中心正式提出申请建立至今,全国各级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实现了重要档案和电子文件的异地结对备份,部分市县档案馆建立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和异地备份库的工作。
笔者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一)后库备份与馆际备份相结合的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2008年,辽宁省档案局正式提出建设电子档案备份中心的申请,并于2010年正式建成。
目前,辽宁省档案局通过运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远程控制等技术建立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主要采用后库备份的形式,实现了辽宁省档案馆和辽宁省内各市区县三级电子档案数据的长期保存以及异地异质的备份与恢复。
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
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集中保存和管理各类档案文件的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我国的档案保护与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利用率不高,需要建设一座综合档案馆来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提高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效益。
二、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对档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综合档案馆可以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料的需求,提供专业的档案保护和利用服务。
2.资金投入:综合档案馆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建筑、设备、档案整理和保护等方面的成本。
但是,由于综合档案馆具有公共性和社会价值,可以吸引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投资和支持。
3.地理条件:综合档案馆应该选址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以方便人们的访问和利用。
同时,综合档案馆的建筑应符合档案保护和展示的要求,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4.档案管理与服务:综合档案馆应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团队和先进的管理系统,确保档案的保存和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综合档案馆应提供多种形式的档案利用服务,包括线上线下的借阅、复制等服务,方便用户获取所需的信息。
三、项目优势1.满足市场需求:综合档案馆可以提供专业的档案保护和利用服务,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料的需求。
此外,由于综合档案馆具有多样化的档案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机构来利用。
2.促进档案工作发展:综合档案馆的建设将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提高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效益。
通过建设档案馆,可以提高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水平,保护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3.增加文化产业收入:综合档案馆可以通过展览、教育培训等形式增加收入。
此外,档案馆还可以与其他文化机构合作,举办文化活动,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四、项目风险1.建设成本过高:综合档案馆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建筑、设备和档案整理等方面的成本。
如果资金不足或者投入不当,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无法顺利进行。
初中级档案职称《档案工作实务》档案信息化建设题库一
初中级档案职称《档案工作实务》档案信息化建设题库一[单选题](江南博哥)1.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档案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可划分为五个安全等级,其中最高等级是()。
A.强制保护级B.指导保护级C.监督保护级D.专控保护参考答案:D[单选题]3.提出电子文件实行备份制度和建立本级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或异地备份库的规范是()。
A.《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B.《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C.《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D.《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参考答案:D[单选题]4.为了维护档案部门的合法权益,在发布图片、文档等档案资源时,可采取(),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
A.身份鉴别B.信息加密C.入侵监控D.数字水印技术参考答案:D[单选题]5.()主要是防止非法篡改、插入和删除。
A.安全审计B.信息完整性校验C.信息加密D.边界防卫技术参考答案:B[单选题]6.()是指确保档案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
A.保密性B.完整性C.可控性参考答案:B[单选题]7.为保障档案信息安全,防止非法篡改、插入和删除的信息安全技术是()。
A.身份鉴别技术B.安全保密监测技术C.信息完整性校验D.抗抵赖技术参考答案:C[单选题]8.为保障档案信息安全,防止发送方发出数据后否认自己发送过此数据,及防止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否认收到过此数据,可以采用的信息安全技术是()。
A.身份鉴别技术B.安全保密监测技术C.信息完整性校验D.抗抵赖技术参考答案:D[单选题]9.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的所有备份数据应至少()保存,并定期检查、转存或迁移。
A.两套B.三套C.四套D.五套参考答案:A[单选题]10.以下不属于档案登记备份功能的是()。
A.便于提供利用B.保全档案证据C.保障信息安全D.保存真实记忆参考答案:A[单选题]11.在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A.全面性和可行性B.科学性和先进性C.实用性和完整性D.适用性和长期性参考答案:B[单选题]12.为了实现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当遇到存储介质损坏、过时或升级的情况,一般采取的保存策是()。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二、需求分析 (4)2.1 功能需求 (5)2.2 非功能需求 (6)三、系统设计 (7)3.1 系统架构设计 (9)3.2 数据库设计 (10)3.3 用户界面设计 (12)3.4 系统安全设计 (14)四、系统实施 (15)4.1 项目计划 (16)4.3 开发与测试 (19)4.4 项目验收 (19)五、系统部署与维护 (20)5.1 部署方案 (22)5.2 运维管理 (23)5.3 数据备份与恢复 (25)六、项目管理 (27)6.1 项目管理方法 (28)6.2 风险管理 (29)6.3 质量管理 (30)七、培训与推广 (31)7.1 培训计划 (32)7.2 推广策略 (34)八、总结与展望 (35)8.2 发展前景 (37)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电子档案因其高效、便捷的特性,逐渐成为了现代档案管理的主流趋势。
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组织面临着大量的电子文件需要管理,建立一个高效、安全、便捷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背景中,我们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与挑战,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目标则是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保障信息安全,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和最大化利用。
我们将围绕这一目标,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
1.1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组织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档案不仅具有便于存储、检索和传输的优点,还能有效节约存储空间和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电子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如何高效、安全地管理这些档案,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已成为制约组织发展的瓶颈问题。
许多组织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难以保障,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频发;二是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导致档案利用效率低下;三是缺乏有效的档案回收和销毁机制,容易造成档案资源的浪费。
智慧档案馆建设规划
智慧档案馆建设规划目录1项目概述 (36)1.1项目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建设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项目背景 (36)1.4建设目标 (36)1.5建设规模 (37)1.6建设内容 (37)1.7建设周期 (39)1.8建设地点 (39)2项目单位概况 (40)2.1机构职能 (40)2.2组织结构 (41)3机房配套工程 (41)3.1现状 (41)3.2建设目标 (42)3.3建设内容 (43)3.3机房电气 (46)3.4防雷接地 (50)3.5后备电源 (52)3.6机房空调 (53)3.7气体消防 (56)3.8机房机柜 (59)3.9综合布线 (61)3.10安全监控 (62)3.11机房配套工程的招标工程量清单 (69)3.12实施及售后服务要求 (77)4.网络系统与运维系统 (78)4.1信息化建设现状 (78)4.2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85)4.3软硬件设备采购清单 (95)4.4项目实施要求 (102)4.5项目管理要求 (104)4.6 服务与培训要求 (105)5.主机系统 (106)5.1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106)5.2硬件设备清单 (109)5.3基础软件产品清单 (115)5.4实施及售后服务要求 (120)6.存储备份系统 (120)6.1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120)6.2存储备份设备清单 (125)6.3存储备份管理软件产品清单 (129)6.4实施及售后服务要求 (130)7.安全系统 (131)7.1建设目标及内容 (131)7.2需要的设备和软件清单 (175)7.3实施及售后服务要求 (186)7.4人员配置计划及培训方案 (207)7.5售后服务 (207)8.系统集成工作任务和技术要求 (208)8.1总体工作任务 (208)8.2总体技术要求 (209)8.3基本建设要求 (211)8.4集成实施要求 (217)8.4.10工期进度管理 (221)8.4.11质量管理 (221)8.4.12技术培训 (221)8.5其他要求 (222)8.5.1提供技术咨询等其他相关服务 (222)8.5.2密切配合甲方、监理工作 (223)8.5.3与应用系统开发商的配合工作 (223)8.5.4与第三方安全评测机构的配合工作 (223)8.6对中标人的要求 (223)8.6.1相关专业资质及实施经验要求 (223)8.6.2对中标人组织机构及人员要求 (224)9.工程及软硬件设备清单 (225)1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研究作者:梁磊王建文王顺
来源:《北京档案》2016年第07期
摘要: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是国家综合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功能之一。
本文对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存在的宏观层面缺乏制度指导、档案数据增加对数据备份策略的影响、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撑等问题,提出国家档案局及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规范和细则;灵活运用多种数据备份策略;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较少投入的备份方式等措施。
关键词: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档案信息安全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以及电子政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以及纸质档案等数字化后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电子文件的备份工作尤为重要。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同年,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馆长工作会上,明确提出“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的战略。
至此,部分省市、地区相继建立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在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日趋完善下,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不仅具备数据备份功能,而且具备异地异质备份、容灾备份等功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发展情况,笔者及所在课题组对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已建成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进行了调研,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国家综合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现状
自2008年全国第一家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辽宁省电子档案备份中心正式提出申请建立至今,全国各级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部分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实现了重要档案和电子文件的异地结对备份,部分市县档案馆建立了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和异地备份库的工作。
笔者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后库备份与馆际备份相结合的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
2008年,辽宁省档案局正式提出建设电子档案备份中心的申请,并于2010年正式建成。
目前,辽宁省档案局通过运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存储技术、远程控制等技术建立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主要采用后库备份的形式,实现了辽宁省档案馆和辽宁省内各市区县三级电子档案数据的长期保存以及异地异质的备份与恢复。
通过数据备份,他们解决了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通过异地容灾,他们解决了遭遇自然灾害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数据和应用系统的问题。
同时,辽宁省档案局还以馆际备份的形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互为备份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库备份中,陕西省电子文件备份中心较为特
别,它主要是由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文件本地备份和陕西省电子文件异地备份中心组成,作为省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更强调电子政务信息的容灾功能。
(二)开展多种馆际备份形式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
1.建立初期形成的异地备份基地。
2009年,天津开发区档案馆将第一批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到天津市档案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2010年以来,许多档案局馆通过签订《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协议》,以建立异地备份库的形式,对重要档案和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异质备份,以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据相关资料显示,初期主要形成了太原市档案馆与郑州市档案馆、沈阳市档案馆与成都市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和陕西省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与重庆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和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哈尔滨市档案馆与南京市档案馆等异地备份基地。
2.随着馆际备份发展的成熟化,目前馆际备份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
一是馆际备份的内容日益丰富,它不仅包括馆藏婚姻、知青等民生档案,而且包括各全宗的文书档案。
例如:嘉兴县档案馆在对法定进馆单位、重点工程项目档案、涉民电子业务档案数据登记备份的基础上,将其所涉电子文件分别备份于嘉兴市档案馆和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
二是对备份内容、备份周期、存储载体、标签格式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说明,特别是将重要档案数据采用离线方式备份到异地备份中心。
(三)在对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电子档案在线备份工作
在创建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初期,浙江省便对重点档案和电子文件,特别是涉及重点民生的电子文件进行了登记备份,同时对省内部分立档单位的电子业务数据进行了脱机备份。
在此基础上,2011年,浙江省档案局首次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试点单位铺设了电信VPN专线,率先实现了在线方式的电子业务数据到档案的衔接。
例如:浙江省公积金中心进行的电子档案备份就是采取实时备份的形式。
二、制约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国家宏观层面尚未制定电子文件备份的细则,使得地方层面的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指导
目前,虽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建议》《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档案局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和《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规定》等法规和技术标准,但是这些法规和技术标准中并没有对电子文件备份的相关方案与标准进行详细规定。
同时,基于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需要对其生成、传递、保存、利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但是目前有关方面的专门法规尚未制定。
由此可见,随着电子
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深入发展法律制度的相对滞后,势必会影响到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可操作性。
(二)档案数据量的增加,对数据备份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电子文件备份中心一般会采用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的形式进行数据备份。
由于电子文件的数量增多,且不同的数据策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因此采取单一的方式无法有效实现数据备份。
例如:完全备份虽然能够保证备份的数据最全面、最完整,但是它的备份时间较长,且存在重复备份的现象,进而造成存储成本的提高。
而增量备份则存在数据恢复较为困难的问题;差异备份一定程度上和增量备份在内容上存在相同之处,进行数据备份时需要区分数据类型。
(三)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撑
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建设是一项持续的工程,它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特别是在数据存量和增量的情况下,电子文件的保管成本也将越来越大。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档案馆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或者专项资金来实现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
在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初期,这部分资金用于前期平台搭建是能够支撑其建设的,但是需要考虑的是,与前期相比,后期投入资金会更大,而这部分资金是否能够支撑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建设值得商榷。
三、建议
(一)国家档案局和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详细条例
国家档案局和有关部门应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详细条例。
就重要档案和电子文件备份的范围做出较为清晰的界定,同时针对馆际之间的电子文件异地异质备份,联合制定下发有关制度的文件,就馆际之间电子文件备份的保管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出具有指导性的规定,这样才能使馆际电子文件备份中心的异地异质备份工作更加规范,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二)灵活运用不同的数据备份策略,提高数据备份的质量
在借鉴其他学者和同仁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于数据量较大且变更频率频繁的数据,可以采用完全备份和差异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对每天产生的数据进行备份。
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存储空间,降低数据移动所需带宽,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对于数据量不大且几乎无变更的数据,可以考虑采用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方式,按照季度进行数据的备份。
对于数据量后续增加较大但变更频率相对不频繁的数据,可以考虑采用完全备份的方式。
同时,在数据量增加迅速的情况下,在线的实时备份也是需要给予关注的。
(三)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较少投入的备份方式
随着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工作的深入,其巨大的管理成本也将得以显现,而这必将严重制约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为此,建议由国家档案局牵头,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特别是专项资金上的支持。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权衡投入和效益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投入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投入。
例如:可以利用移动存储技术进行离线或在线备份,这种方式较为灵活且投入相对较少。
*本文为北京市档案局项目“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肖秋会.我国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述评[J].档案学通讯,2008(6):11-15.
[2]李明娟,肖秋会,张照军.苏南模式与安徽模式电子文件中心的比较研究[J].档案管理,2010(6):37-39.
[3]余厚洪.2004年~2010年我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研究述评[J].档案管理,2011(3):43-45.
[4]刘劲松.关于我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规范性的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8):80-82.
[5]戴旸,李文媛.电子文件规范化移交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