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PPT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PPT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 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wǎng
dài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糊涂。
殆;疑惑、危险。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 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 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6. 子曰:“攻(1)乎异端(2),斯(3)害也 已(4)。”
4.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
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 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 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谢 谢
观 看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
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 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已经过去的。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 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2.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 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智慧啊!”
18.子张(1)学干禄(2),子曰:“多闻阙(3)疑(4),慎言 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 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 小48岁,孔子的学生。 (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 求取官职。 (3)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 (4)疑:怀疑。 (5)寡尤:寡,少的意思。尤,过错。

《论语·为政篇》带译文

《论语·为政篇》带译文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为政篇译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孝。

《论语》原文+注释 为政篇

《论语》原文+注释 为政篇

《论语》原文/注释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1]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 。

”[1] 北辰:北极星。

距地球约782 光年。

由于太远,从地球上看它似乎不动,实际仍在高速运转。

[2] 共:同“拱”。

环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3] ,曰:‘思无邪[4] 。

’”[3] 蔽(bì毕):概括,包盖。

[4] 思无邪:原出《诗经·鲁颂》篇。

孔子借用这句话来评论《诗经》。

子曰:“道之以政[5] ,齐之以刑[6] ,民免而无耻[7]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8] 。

”[5] 道:同“导”。

治理,引导。

[6] 齐:整治,约束,统一。

[7] 免:避免,指避免犯错误。

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没有(或缺乏)羞耻之心。

[8] 格:正,纠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9]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10]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 有:同“又”。

表示相加。

“十有五”,即十加五,十五岁。

[10] 天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孟懿子问孝[11] ,子曰:“无违。

”樊迟御[12]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1] 孟懿(yì意)子:姓仲孙,亦即孟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鲁国大夫。

与叔孙氏、季孙氏共同把执鲁国朝政。

他的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要向孔子学礼。

[12] 樊(fán 凡)迟:姓樊,名须,字子迟。

孔子的弟子。

曾与冉(rǎn 染)求一起为季康子做事。

生于公元前515 年,卒年不详,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御:赶车,驾车。

孟武伯问孝[13] 。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14] 。

”[13] 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ì志)。

是前一章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

“武”是谥号。

[14] 其:代词,指父母。

《论语·为政》

《论语·为政》

[二·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①。

”[二·二] 子曰:“《诗》三百②,一言以蔽之③,曰:'思无邪’。

”[二·三] 子曰:“道之以政④,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⑥。

”[二·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⑦,六十而耳顺⑧,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五] 孟懿子⑨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⑩,子告之曰:“孟孙⑪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二·六] 孟武伯⑫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二·七] 子游问孝⑬,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二·八]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⑭。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⑮;——曾是以为孝乎?”[二·九]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⑯,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二·十] 子曰:“视其所以⑰,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⑱。

人焉廋哉⑲?人焉廋哉?”[二·十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十二] 子曰:“君子不器⑳。

”[二·十三]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二·十四]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㉑,小人比而不周。

”[二·十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㉒,思而不学则殆㉓。

”[二·十六] 子曰:“攻乎异端㉔,斯害也已。

”[二·十七] 子曰:“由㉕!诲女㉖,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十八] 子张学干禄㉗,子曰:“多闻阙疑㉘,慎言其馀,则寡尤㉙;多见阙殆㉚,慎行其馀,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二·十九] 哀公问曰㉛:“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㉜,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道德来治理政事,就可以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别的星辰都围绕着它。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统一百姓的行动,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化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统一百姓的行动,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且自觉地走上正道了。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2-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一天,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死了,要按礼来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2-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要让你的父母只为你的疾病担忧。

”2-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只是说能赡养父母就行了。

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不敬,赡养父母和饲养狗马又怎样区别呢?”2-8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

02《论语》第二篇为政

02《论语》第二篇为政

《论语》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2.1子曰:“为政以德,譬(p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xié)’。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3 子曰:“道(dǎo)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dǎo)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法来引导百姓,使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百姓只求免于犯罪受惩,却没有廉耻之心。

(如果)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教来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2.4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2.5 孟懿子①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

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

”后来,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复他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注释】①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其父僖子遗命何忌学礼于孔子,乃孔子早年期学生。

后孔子为鲁司寇,主堕三家之都,何忌首抗命。

故后人不列何忌为孔门之弟子。

2.6 孟武伯问孝。

《论语》读书笔记:为政篇

《论语》读书笔记:为政篇

《论语》读书笔记:为政篇北极星0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说:“用好行为的作用和成果来教化人民,就好像北斗星,在固定的位置,其他的星星都围着它转。

”在古代,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学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一些论点上是相辅相成的。

《论语》中这句话与道家中的“无为而治”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孔子认为,为政(通过后面21条的阅读,政治可以理解为人和事,为政就是做人做事。

),首先要做好自己,让自己成为有德行的人,在别人看来,就好像北斗星一样,总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其他人都以此为参照,并愿意追随与侍奉。

思无邪0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说:“《诗》经一共三百首,表达的主题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思无邪’,人不能没有思想,只有思想不走歪曲的路,引导走上正路就好。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孩子从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开始,小孩都在观察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用手触,有牙咬,都是想正式地感受这个世界。

后来,到了3岁以后,会发现孩子越来越有想法,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孩作为一个人类,开始思考,直到生命的终点。

所以,会思考是人类区分于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但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思考也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

有善良的,有邪恶的;有无私的,有自私的,等等。

而人类的思想是无法被别人看见的,如何才能引导人们都能走上向善的道路上来呢?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修订《诗》经,只留下三百篇,供后人阅读学习,而《诗》经的唯一核心思想就是引导大家无邪地思考。

以德服人0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说:一个国家,如果以政治体制来领导,靠刑罚来管理人民,一般人会想法钻法律漏洞,而且还会自鸣得意,毫无羞耻心。

如果以道德来领导,依赖道德的理念,通过礼仪精神来维持秩序,如果做错了,就有惭愧的心情,这样做到人人有耻,不敢做不道德的事,就达到了政治目的。

孔子有一个政治理想,就是上位者拥有高尚的德行,依靠德行来治理国家,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那这样治理下的臣民就知廉耻,懂仁义,社会依靠人们内心的道德标准来管理。

[论语为政篇全文]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全文]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全文]论语为政篇论语为政篇篇(1):论语第1篇原文及翻译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作者:来源:《走向世界》2010年第13期【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辨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评析】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并就思想境界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upon learning. At thirty, I had planted my feet from upon the ground. At forty, I no longer suffered from perplexities. At forty, I knew what were the biddings of Heaven. At sixty I heard them with docile ear. 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the dictates of my own heart; for what I desired no longer overstepped t boundaries of right.”【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评析】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

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论语》分类解读之为政篇

《论语》分类解读之为政篇

《论语》分类解读之为政篇(2012-10-17 09:41:52)【原⽂】⼦⽈:“为政以德①,譬如北⾠②,居其所③⽽众星共④之。

”【注释】①为政以德:以,⽤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统治,即“德治”。

②北⾠:北极星。

③所:处所,位置。

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孔⼦说:“国君以道德教化来处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居于⼀定的⽅位,⽽群星都会环绕着它旋转了。

”【现代诠释】这段话强调了道德对政治⽣活的决定作⽤,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严刑峻法。

因为,政治其实就是管理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均为⼈,故⽽管理者⾃⾝的素质、学养就特别重要。

它原是孔⼦“⼈治”思想的⾸要观点。

⽽⼈治的好坏,关键在于国君的明暗贤愚。

所谓“上明则政平,上暗则政险。

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

”(荀⼦语)⽽“为政以德”正是“为政在⼈”的具体落实,于是,加强⾃我修养,不仅是做⼈的需要,更是“修已以安⼈、安百姓”的要求。

这样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

【原⽂】⼦⽈:“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耻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注释】①道:解释⼀:通“导”,引导;解释⼆: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②齐:整治、规范。

③免:避免、躲避。

④耻:羞耻之⼼。

⑤格:正,纠正。

【译⽂】孔⼦说:“⽤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刑法来约束他们,⽼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礼制去统⼀百姓的⾔⾏,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且会⾃觉地守规矩。

”【现代诠释】在本章中,孔⼦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针。

孔⼦认为,刑罚只能使⼈避免犯罪,不能使⼈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

⽽道德教化⽐刑罚要⾼明得多,它让⽼百姓通过⾃⾝修养的提升,由被动的强制性的“他律”,变为内在的⾃觉要求(“⾃律”),最终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正如孟⼦所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

第二章 论语为政篇

第二章  论语为政篇

第二章论语为政篇zǐ yuē wéi zhèng yǐ dé pì rú běi chén jū qí suǒér zhòng xīng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gǒng zhī拱之。

【注释】北辰:北极星。

共:即“拱”,环绕,环抱。

【大意】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位置,群星环绕着它。

”zǐ yuē shī sān bǎi yì yán yǐ bì zhī yuē sī wú xié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诗》三百:《诗经》有305篇,人们常用“《诗》三百”这一整数的说法来指代《诗经》。

蔽(bì):概括,包盖。

【大意】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zǐ yuē dǎo zhī yǐ zhèng qí zhī yǐ xíng mín miǎnér wú chǐ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dǎo zhī yǐ dé qí zhī yǐ lǐ yǒu chǐ qiě gé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道:同“导”,引导。

一说,治理。

齐:整治,统一,约束。

免:免罪,免于刑法,免祸。

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

格:纠正。

【大意】孔子说:“用行政法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并非认识到犯罪可耻;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心,并且会自觉改正错误。

”zǐ yuē wú shí yòu wǔér zhì yú xué sān shíér lì sì sh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ér bú huò wǔ shíér zhī tiān mìng liù shíér ěr shùn qī shíér cóng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xīn suǒ yù bù yú jǔ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为政篇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孔子在为政篇中阐述了诸多关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他强调道德教化在政治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道德引导可使百姓守规矩。同时,孔子也注重个人的成长与修养,提出了自己从十五岁到七十岁的学习与人生感悟。在孝道方面,孔子给出了多种解释,强调孝是礼的重要体现。此外,孔子还讨论了君子的特质,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等。他提倡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在政治领导上,孔子主张提拔正直无私的人,通过庄重、孝顺、慈祥的态度来赢得百姓的尊敬与忠诚。他还将孝悌之道与政事相联系,认为讲信用是为人之本。最后,孔子谈到了礼仪制度的传承,认即使百世之后,礼仪的变迁也是可预知的。这些观点体现了孔子对于政治、道德、教育等领域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论语》为政篇及其他

《论语》为政篇及其他

《论语.为政》篇【本篇引语】《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注释】(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孔子说:“用政法来诱导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

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评析】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

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

《论语·为政篇》带译文

《论语·为政篇》带译文

为政篇译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02论语解经资料--为政篇

02论语解经资料--为政篇

為政篇第二凡二十四章(一)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集注】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音拱,亦作拱。

○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北辰,北极,天之枢也。

居其所,不动也。

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

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

○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

”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

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直解】政,是法令,所以正人之不正者。

德,是躬行心得的道理。

北辰,是天上的北极。

共,是向。

孔子说:“人君居万民之上,要使那不正的人都归于正,必有法制禁令以统治之。

这叫作政。

然使不务修德以为行政之本,则己身不正,安能正人,虽令而不从矣。

所以人君为政,惟要躬行实践,以身先之。

如纲常伦理,先自家体备于身,然后敷教以化导天下,纪纲法度,先自家持守于上,然后立法以整齐天下,这才是以德而为政。

如此,则出治有本,感化有机。

由是身不出于九重,而天下的百姓,自然心悦诚服,率从其教化。

譬如北极,居天下之中,凝然不动,只见那天上许多星宿,四面旋绕,都拱向他。

是人君修德于上,而恭己南面,就如北辰之居所一般,万民之观感于下,而倾心向化,就如那众星之拱极一般。

”此古之帝王所以笃恭而天下平者,用此道也。

图治者可不务修德以端,出治之本哉!【新解】為政以德:德,得也。

行道而有得於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故謂之德性。

為政者當以己之德性為本,所謂以人治人。

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即北極星,古人謂是天之中心。

所,猶位。

共音拱,眾星拱之,圍繞北極而旋轉運行。

為政治領袖者,能以己之道德作領導,則其下尊奉信仰,如眾星之圍繞歸向於北辰而隨之旋轉。

孔門論學,最重人道。

政治,人道中之大者。

人以有羣而相生相養相安,故《論語》編者以〈為政〉次〈學而篇〉。

孔門論政主德化,因政治亦人事之一端,人事一本於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