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明清文学专题》期末论文
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
系别:文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88541班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
【摘要】《西游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各路妖魔鬼怪、神仙、凡胎。除去孙悟空师徒四个典型形象之外,观音菩萨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形象之一。本文是试图从观音大慈大悲、受人尊敬、充满人性以及母亲形象的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进而展示观音不同于往日作品中的特别的形象。
【关键词】西游记;观音菩萨;女性形象;世俗性;母亲
1.引言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观音总是频频出现在明清的神魔小说中,这些形象之中有男有女,有的作品把她描述成为救苦救难消灾降幅的神的形象,在有的作品中,她则是被作为女子容貌品评的参照物,而在《西游记》中,她则是被作者描述成为了一个以慈悲为怀、充满人性而且法力无边和爱护儿女的母亲的形象。在这里,她不但是个救苦救难的神,而且他会像凡间母亲一样发脾气、护短,形象丰满可爱之极。
2.深入人心的民间观音形象
观音是梵语的音译,又叫作光观音,观自在、观声音等,略称为观音。是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本愿的菩萨。佛典讲:众生凡遇各种烦恼和灾难,只要一心持念“观世音”名号,观音立即就能观其音声,使祸患迅速解除。世人但有所求,观音都能令其满足。观音信仰在民间一直十分盛行,深受中国人喜爱。随着有关观音的经卷不断地被翻译、介绍到中国,“观音”可谓是家喻户晓,有力地促进了民间对观音的信仰、传播和崇拜,观音在中国人心目中成为一个极其亲切的救世主形象,并被融入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而正如《西游记》中所说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一样,观音菩萨与慈悲、救苦救难等形象联系在一起,而这正从心理上满足了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依赖心理。
观音形象在我国经历了从男身到女身、从神圣化到世俗化的转变。观音原本是一位威猛、伟岸的大丈夫。印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观音还依旧是男身,我
们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观音造像可以看出,其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有一撇小胡子。入唐以后,观音像的脸庞渐趋丰腴圆润,而后则脸型更加俏丽,双眉细长,但多数观音像却尚未完全变为女性。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变成了女相。观音菩萨从男子到女子的转变,无疑体现了华夏民族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这种形象的转变更切合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性格特点。因为一般说来,女性总要比男性更富有同情心,更具有温柔善良的心肠。而观世音又是个事无巨细、件件操心、渐渐过问之神,这就更适于女性观音的身份了。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观音菩萨的女性形象才逐渐融入到华夏人民的心里,世人一旦遭遇磨难都会想到观音菩萨,从她那里寻求精神动力和情感寄托。
而吴承恩就是抓住了世人的这一心理趋向,在《西游记》中才把教育孙悟空师兄弟三人的任务交给观音,才有了观音对其进行的人性化教育以及三人对菩萨的依赖。从“熟知”这个角度概括来说作者的描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救苦救难、大慈大悲
作品的第八回写取经缘起,如来要找东土一个善信,让其苦历千山万水,寻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脱离苦海,问:“谁可去走一遭”,这时作品写道:“当有观音尊者,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到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为使东土众生脱离苦海,佛前众多菩萨,唯有观音挺身而出,毛遂自荐,毅然决然地到东土找寻取经人。自此,观音便与东土和唐僧师徒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切都源于观音菩萨的救苦救难。
观音菩萨泽披众生,从不伤及无辜。擒红孩儿时,观音菩萨向悟空说:“‘你与我把这团围打扫干净,要三百里左近地方,不许一个生灵在地,将那窝中小兽,窟中雏虫,都送到巅峰之上安生。……’孙大圣见了,暗中赞叹道:‘果然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若老孙有此法力,将瓶往山一倒,管什么禽兽蛇虫哩!’”
即使是作恶多端的妖怪,只要能虔心悔过向善,观音菩萨都要给他一条出路,比如,她收红孩儿做善财童子,收黑熊怪做守山大神等等。
2.2神通广大、有求必应
观音要到东土找寻取经人,如来赞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可见在如来这个寂灭智慧的大自在心中,对于观音菩萨
的神通也还是心存赞许的。作品写太上老君与观音菩萨斗法:“当年太上老君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道家的开山鼻祖太上老君,斗不过一个佛家的菩萨。《观音菩萨善缚红孩儿》一回,写孙悟空拿不动平时很轻的净瓶,菩萨解释道:“常时是个空瓶,如今是净瓶抛下海去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你哪里有架海的斤量,此所以拿不动也。”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战不下红孩儿,而观世音稍一念咒,红孩儿立即“搓耳揉腮,攒蹄打滚”。观音收红孩儿出发时,作品赞日:“逍遥欣喜下莲台,云步香飘上石崖。只为圣僧遭障害,要降妖怪救回来。”“欣喜”二字,道出了观音菩萨以救唐僧师徒脱难为乐事的慈悲和负责精神。
唐僧师徒一有困难找到观世音,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观音救难现鱼篮》一回,写悟空打不过妖怪而求救于观音,观音一听,立刻就要动身,悟空劝其更衣,观音道:“不须更衣,就此去也。”为尽快帮唐僧师徒脱难,观音菩萨衣服都来不及换。若得知唐僧师徒有难,观音菩萨会不请自来:“‘孙悟空,我来了也。’行者急回头,原来是观音菩萨,左手托着净瓶,右手拿着杨枝,洒下甘露救火哩。”。
当孙悟空久战蝎子精不下时,观音前来献计说:“你去东天门里告求昴日星官,方能降伏。”
观音菩萨有时还化作其他形象如老太太或青年妇女等,前来向师徒四人指点迷津或前途中的妖情。统统的这些都是观音法力无边有求必应的表现。
3.充满人性的世俗凡尘女性形象
作为取经组织者和支持者的观音,在承担着孙悟空等人保护神的任务的时候,偏偏又呈现出了背离她高高在上的神仙形象的世俗的特征。甚至有人认为观音在书中还和孙悟空有着暧昧的情人关系,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些牵强。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看法,恰恰是在于观音在某些时候更类似于一个年轻的世俗女性。
《西游记》中的观音,准确说是孙悟空面前的观音,作为神的同时又呈现出了一派人间烟火气。与孙悟空调侃、嬉戏乃至破口大骂,全无高高在上的神仙影子,而更近似于人世间的凡尘女子,宜喜宜嗔,充满了人间的感情色彩。
第四十二回中,这个敢在如来手心撒尿的无法无天的孙悟空却突然扭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