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公开课学生版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论语十二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论语十二章教案(小学版)第一章:为人目标: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理解为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对于《论语》的背景和作者进行简单的研究,其中包括作者孔子的生平事迹和《论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2. 制作海报: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制作一张关于《论语》背景和作者的海报,并在教室中展示。

3. 角色扮演:学生们分成小组,扮演《论语》中的人物,通过对话演绎出为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

第二章:修身目标:学习《论语》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教诲和方法。

教学活动:1. 知识分享:教师介绍《论语》中关于修身方面的教诲,例如“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2. 观摩讨论:观看相关视频或演讲,然后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修身养性方式。

3. 学以致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修身养性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第三章:治国目标:探讨《论语》中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原则。

教学活动:1. 读文摘:教师摘选《论语》中相关章节,让学生读一读,理解其中有关治国理政的思想。

2. 辩论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就《论语》中的治国思想展开辩论讨论,让他们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3. 国家构建: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理想的国家,并展示给全班。

第四章:修身篇目标:总结和理解《论语》中关于修身的重要原则和要点。

教学活动:1. 百家争鸣:教师以辩论的形式,把《论语》中的修身观点与其他名人名言相比较,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对比分析: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认为能够与《论语》中的修身观点结合起来的名人名言,并写一篇短文进行对比分析。

3. 修身计划:学生们制定一个个人修身计划,包括具体的目标和实践方法,并进行实践和总结。

第五章:“君子”的品质和行为目标:了解《论语》中君子的品质和行为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君子”的人物,并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君子的品质和行为。

2024版《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2024版《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论语十二章》优秀 课件(完整版)
2024/1/28
1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1/28
2
01
引言
2024/1/28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2024/1/28
课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广大师生对高质量教学 资源的需求,我们特地制作了这份《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
掘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20
当代社会中《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与现代社会伦理 道德建设
分析《论语》中蕴含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现代社 会道德建设的启示和意义,如仁爱、礼制等思 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语》与现代教育理念
探讨《论语》中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原则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的快乐和重要性。
对偶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运用对偶手法,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喜爱和热爱
的重要性。
排比
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运用排比手
法,增强语言气势和节奏感。
2024/1/28
16
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 命的珍视。
《论语》与企业管理智慧
挖掘《论语》中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指导意 义,如以人为本、和为贵等理念在企业管理实 践中的运用。
2024/1/28
21
06

1.论语十二章(学生版)

1.论语十二章(学生版)

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①“学了(知识)并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会逾越规矩。

”孔子说:②“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二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③“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合作探究
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现在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三十而立: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从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舍昼夜:不分白天黑夜,夜以继日 逝者如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形容谦虚好学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2.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 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 4.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房 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 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真高尚啊!” 段解:赞扬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精神。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合作探究
为: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其: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词多义
当、做 替
了解 得到,懂得
它的 他人
合作探究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 顺接
表示修饰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学而时习之
表示 转折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字词解释: (1)三人:几个人(2)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善 者:好的方面,优点。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 就加以改正。” 段解:学习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习别人 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论语十二章改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论语十二章改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看成怎样。 意动使用措施只限于形容词
和名词旳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使用措 施。一般可译为“以为......”“以......为 ......”等。 使动使用措施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
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使用措施是主语主
观上以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示旳
内容,是存于意念旳想法或看法,客观上 不一定如此。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 习别人旳优点,还要借鉴别人旳短处,反 省自己有无类似旳毛病。
也属于道德涵养
河流 往、离去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指河水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 流去,日夜不断。”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爱惜时间。(学习态度)
• 本章利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断、一去不返比喻时间旳飞逝,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能坚定志向, 恳切地发问讨教,并多思索目前旳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属于学习措施, 也是道德涵养。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说:同“悦”,快乐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
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 三 泛指屡次
数词,三
• 能够 能够凭借 体现许可或可能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能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旳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 受那种(穷困旳)哀愁,颜回却不变化他自己 旳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旳品质。 (道德涵养、学习态度)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公开课教学设计论语》第十二章简析教学目标:1.通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理解文章思想,感受XXX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论语》第十二章的深刻含义,领悟XXX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合作探究齐读:注释(1)XXX介绍:“XXX,XXX,字XXX……教育家。

”再读预提示(2)第一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至圣先师”。

问:“XXX的地位如此尊崇,那他的老师是谁呢?”引:“XXX没有老师,他是自学成才。

”——XXX《实话孔子》屏幕显示:图片——XXX题写匾额)导:XXX被称为“万世师表”,意思是值得永远研究的榜样。

XXX自学而来的宝贵经验就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齐读:注释(1)论语简介。

补充:语录体导:走进《论语》,走近XXX,研究“为学之道”。

一、正音——雅诵。

一)正音部分屏幕显示)为:替,给,[ wèi ]矩:[jǔ]曲:弯转,[ qū]1.学生参照注释,自由朗读。

2.学生分组朗读,其余人纠错。

二)雅诵部分屏幕显示)停顿、重音3.听教师范读,思考在语气和节奏上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再读,配乐《高山流水》:筝即为古琴,古琴声音清越,犹如君子的风雅,所以XXX一生弹琴吟诵,现在我们就用XXX最喜爱的方式,用读书声、古筝声叩问XXX的心声。

二、略读——为学屏幕显示)为学:为文(研究文化知识);为人(研究为人处世)1.默读(单元目标)除第2、6、12章外的其余部分,参考注释进行翻译并按以下格式进行分类和分析。

格式:“……”翻译:……,告诉我们为(文/人)要:……。

例如:【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XXX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不是很愉快吗?”告诉我们为文要时常复。

2.小组讨论交换意见,形成统一答案,重点讨论同一句中不同部分的归类。

3.牛刀小试,利用本课注释重点字词,尝试翻译以下句子。

(翻译句子除了可以看注释,也可以随机讲组词法、联系成语法、字形猜测法等等。

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获一等奖优秀课件

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获一等奖优秀课件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 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 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 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 么有贤德啊,颜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 尽心竭力了吗?和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 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按时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 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 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时 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转折,却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子 有害
lòu
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贤德 简陋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忍受
„的人 hào 喜欢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 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粗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 “ 饭疏食饮水, 冷水 吃饭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胳膊 乐趣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道义 对于
二、合作探究(8分)(难点) 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小组内合作研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讲 学习方法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讲 学习乐趣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讲 为人态度 。 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 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 进,提高修养。第二章讨论 思想品德修养 。 “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 “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 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论语十二章》创优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论语十二章》创优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活动四:穿越时空
再一次速读全文,找 出你所了解的在本文中出 现的成语。
找出成语、格言,体会《论语》 强大的生命力。
课下巩固
1.选读: 《论语译注》(杨伯峻) 《论语心得》(于丹) 《中国智慧——我读先秦诸子》(易中天) 2.背诵、默写全文。
阅读经典,遇见最美的自己!
君子乎?”
寻章断句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 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 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寻章断句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寻章断句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子曰:“知 之
者 不如 好 之者,好之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者不如

之者。”
寻章断句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 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寻章断句
吃饭 名词作动词
寻路识真
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 水,朋,君子,可以,疏……
寻路识真
通假字 (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悦,有……
寻路识真
兼语词(又叫兼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有 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 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 字便成为兼词 。):焉……
寻路识真
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替 出主意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传授的知识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优质课件)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优质课件)
《论语》十二章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 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 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 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第三章
yòu

曰:“吾






学,
人称代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又”,古代放 表顺 志向 在 我 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讲学习方法
yuè

曰:“学



之,不


乎?
通“悦”, 学习 表顺 名词作 复习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 愉快 承 不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按时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公开课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公开课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转折)
(表转折) (表转折) (表承接)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曲肱而枕之
(表转折) (表修饰) (表承接)
乎——— 矣—— 也—— 焉—— 相当于“吗” 相当于“了”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 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6、虚词:
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
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1、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对于
于我如浮云
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并列、表承接(顺承)、 表修饰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承接)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
(4)面山而居
(表修饰)
判断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知识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尚的个人修养: 自求长进,提高修养
小组讨论,然后请 用不同的符号标示 出三方面有关的句 子。
(8)不义而富且贵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论语》十二章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复习课
流程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风采展示

合作探究

知识拓展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1、复习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 2、掌握课文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文意。 3、掌握并学会应用文中阐述的求知、修身、做人的道理。 4、背诵并默写课文。
风采展示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当堂检测
3、“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 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4、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一个好老师应该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的知识中有所发现。强调要独立 思考。
合作探究
16、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 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当堂检测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弟子说的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是孔子从学习态度方面来谈的。告诫弟子要善于发现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告诉我们要向一切人学习,在今天仍有实际意义。只有用谦虚 的学习态度,向周围的一切人学习,才会有成就。 8、试选取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
拓展阅读
曾子杀彘(zhì)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0《论语十二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0《论语十二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0《论语十二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背诵全篇;过程与方法:小组朗读比赛,交流背诵;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古代文化;2学情分析学生喜欢朗读,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读成诵。

对于文章的内容大体能了解,个别字词理解不到位。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疏通前三章文意;教学难点:背诵全文,理解前三章的字词含义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论语》十二章一、课前活动: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有关孔子信息的手抄报二、学生交流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

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听录音范读,字词正音:说愠省有逾矩罔殆箪瓢勘曲笃四、出示学习任务:1、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2、学生朗读比赛计分;3、全班齐读成诵。

五、学生朗读、练习背诵六、学生组内研讨学习前两章,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梳理1、独立进行第一、二章文意疏通,标示出不清楚的地方。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重点词,共同解决解释和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文句翻译: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我)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给人家谋划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七、学习收获:1、我学会了什么?2、我懂得了什么?八、请同学用饱满的激情再次全班齐读九、课外拓展:推荐于丹的书——《论语》心得2【活动】【讲授】探究新知三、听录音范读,字词正音:说愠省有逾矩罔殆箪瓢勘曲笃四、出示学习任务:1、小组内大声朗读纠错;2、学生朗读比赛计分;3、全班齐读成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课件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上册语 文 1 1. 《《论 语》十 二章》 公开课 课件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上册语 文 1 1. 《《论 语》十 二章》 公开课 课件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上册语 文 1 1. 《《论 语》十 二章》 公开课 课件
孔 庙
祭 祀 孔 子 的 地 方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上册语 文 1 1. 《《论 语》十 二章》 公开课 课件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⒈“信” 忠实于原文, 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 随意增减。
⒉“达” 表意明确, 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⒊“雅” 用简明、优 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 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上册语 文 1 1. 《《论 语》十 二章》 公开课 课件
1. 朗 读 课 文 ,
注意读音和节奏。
提示:①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 “腔圆”就是发音饱满。② 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③ 把握重读和轻读。④注意语 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 扬顿挫。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上册语 文 1 1. 《《论 语》十 二章》 公开课 课件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上册语 文 1 1. 《《论 语》十 二章》 公开课 课件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上册语 文 1 1. 《《论 语》十 二章》 公开课 课件
人 教 部 编 版 七年级 上册语 文 1 1. 《《论 语》十 二章》 公开课 课件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夫?不舍 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 可夺志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1课《论语》十二章(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1课《论语》十二章(学生版+解析)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1.诵读积累实词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知识点01 有效朗读,读出文言韵味。

【即学即练1】(一)、怎样朗读才能有效?参考示例:(1)其一,正字音,读出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zēng)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目标导航(《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1)(2)班语文公开课材料
2018年10月23日
阅读材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低回:徘徊,流连。

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 (2)不能去.云( ) (3) 传.十余世()
【解析】技巧:1、识记2、迁移3、组词
2、请为下列句子断句。

(断2处)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解析】技巧一:常用虚词断句法。

句子间的断句,一要注意句末语气词。

如,兮、矣、哉、耶(也)、乎、耳、焉、而已……。

二要注意句首语气词。

如,其、岂、盖、夫、若夫……;句首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句首时间词,如既而、俄而、已而……;句首关联词,如,故、是故、所以、至于、然则、……。

技巧二:句子结构断句法。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在中心词前。

利用句子结构划分。

技巧三:利用句式断句法。

注意对偶句、对称句、排比句式。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解析】技巧:逐字译出句中的字,然后用“增、删、调、换”翻译法。

翻译口诀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

实词活用,考查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

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4.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解析】1、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

先找出记叙要素,同时留心标志性的语言: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然后
分别提炼信息,加以概括,观点、事件、段意就都有了。

而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或评价,则要善于把握事件,要在事件的前因后果中,辨别轻重,剖析人物言行,由事到人地进行提炼、概括。

2、对比较材料中作品不同的情感倾向的把握比较。

思路归纳:首先要融入文中,设身处地捕捉或微妙或含蓄的情感;其次要抓住文句追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言外之意,最后再对比区分两则材料中不同的思想感情。

3、对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的比较。

这是难度较高的题型之一。

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是首要条件,在判断出基本的表达方式、叙事顺序、写人方法后,得依照要求抓两文的相同点,求同之余,再回过头来找寻异,在梳理异同中,完成比较。

4、对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的题型,答题时,就必须认真阅读比较材料和相关链接,拓宽自己的思路,从材料出发,在链接中找出整合点,然后加以综合,再用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迁移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日三省.吾身( ) (2)传不习.乎( )(3)足.食( )(4)去食.( )
6.下列加点词与“必不得已而去”一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C.思而不学则殆
D.潭西南而望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