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 高二语文同步公开课精品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 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 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 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 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 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 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 的牺牲精神。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 也没有遗憾。”
01
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
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
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02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 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
02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 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 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 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 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 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就是说不仁 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知 人 教
学 活
论 动
一
世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世界著名的文学名人。
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 "至圣",孟子为 "亚圣"。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 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 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课件
《论语》十二章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共二十篇。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第六章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转而折不思则迷罔惑,思转而折不学则有殆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共二十篇。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第六章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转而折不思则迷罔惑,思转而折不学则有殆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教学精选)
17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新版课件
18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学校公开课 教育教学样板
讲课人:教育者
年
班
新版课件
2
《论(lún)语》属语录体散
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
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新版课件3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新版课件
4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 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 尊为“圣人”。他对我国古 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 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 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新版课件
23
品质高尚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乐趣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优质课件
二、初读感知 (12分)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孔 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 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几乎无所不包。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 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 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我知道 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 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 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
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 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 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 要改正。”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注意学 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 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流去的江水一 样,日夜不停呀。”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 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优质课件、模拟试卷、各类学习资料 微信:b684951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精品课件
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 2.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 4.回: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课件PPT
课件PPT
文题解说
《论语》被称为出现成语最多的书。这部书主要 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 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的人生目标 ——“仁”,这也是中国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所追 求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目 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格 修养有哪些具体内容,他的治学态度与处世方法各 是什么?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义。 2.通过结合事例、编讲故事把握各章所蕴含哲理。 3.通过结合背景,历史事例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课件PPT
作者档案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 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 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 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 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 向往的“大同”理想。
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字词解释: 1.子夏: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 的学生。 2.笃(dŭ):坚定。 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 情。 4.仁:仁德。
吾日三省(xǐng) 吾身在陋(lòu)巷 传(chuán)不习乎 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博学而笃志(dǔ)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精品课件
1)《论语》是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 丘 , 20 篇 , 以语录体和 _______ 对话 体为主。孔子, 名_______ 作之一 , 共_____
仲尼 ,______ 春秋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 思想 家、_______ 政治 字______
◆主题解说 本文是语录体散文 , 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 , 阐述了学习应 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
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疑难探究
(1)师:课文所选的十二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是怎样体现的?
生:第一章“学而时习之”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 的价值。第二章“三省吾身”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第三章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第四章“温故 知新”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第五章“学而不思 则罔”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六章“贤哉,回也” 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志同道合的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朋友 今义:_____
粗糙 (2)饭疏 食,饮水 . . 古义:_______ 冷水 古义:_______
(3)可以 为师矣 ..
疏通,疏散 今义:_____________
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可以凭借 _________
可能,许可 今义:____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成为,做 ) 转折连词,却 ) 替 )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③修身做人
请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三方面有关的句子。
课文 评讲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富安中学刘瑛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学习态度: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有: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后面 首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 人”) 2.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后 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 动词“择”
《论语》背诵默写巩固训练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曲肱:肱,音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于: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2.治学的人必须注重的品德修养的句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三方面有关的句子。
课文 评讲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第四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五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富安中学刘瑛
《论语》包含的思想内容
学习态度: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有: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后面 首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 人”) 2.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后 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3.(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 动词“择”
《论语》背诵默写巩固训练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曲肱:肱,音gōng,胳膊。曲肱,即弯着胳膊。 于:对,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2.治学的人必须注重的品德修养的句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PPT教学课件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
政”。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
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 圣人 ”,
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
21
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 (1):表达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 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是:__择__其__善_者__而__从_之__,__其_不__善__者_而__改__之___________。
•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_ __学__而_不__思__则_罔__,__思_而__不__学_则__殆______________。
• 要求:前后位四人为一组,结合课文 注解,翻译原文,能基本翻译即可。
• 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总 • 师生共同解决
13
自学检测
曾子曰:“吾日三省(xĭ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 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了? 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 过呢?”
1
孔子典故
•
这个小孩听到孔子说自己年龄小后,有
些不高兴,就反问孔子道:“我听说鱼生下
三天,就能在江海中潜游;兔子生下来三天
,就能在三亩地的范围内活动;马生下三天
,就能跟在母马后面行走;人生下三个月就
能认识父母。这些都是天地间的自然现象,
有什么大惊小讶的呢?”孔子听后惊讶地说
【公开课精美课件】《论语》十二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课堂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 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 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 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论
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
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 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
(1) 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 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2)学会互相理解,设身处地看待问题。
疏通字词
固定句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疏通字词
固定句式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把…怎样、对…怎么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课外补充: ①子曰:“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②子贡曰:“见其礼 而知其政,闻其乐而 知其德。”(《孟 子·公孙丑上》)
疏通字词
状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①慎于言, 就有道而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君子要安贫乐道、重精神轻物质,谨言慎行、加强道德实践。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排除干扰) “敏于事而慎于言”(实践锻炼) → “好学” “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
疏通字词
课堂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 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 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 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论
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
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 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
(1) 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 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2)学会互相理解,设身处地看待问题。
疏通字词
固定句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疏通字词
固定句式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把…怎样、对…怎么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课外补充: ①子曰:“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②子贡曰:“见其礼 而知其政,闻其乐而 知其德。”(《孟 子·公孙丑上》)
疏通字词
状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①慎于言, 就有道而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君子要安贫乐道、重精神轻物质,谨言慎行、加强道德实践。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排除干扰) “敏于事而慎于言”(实践锻炼) → “好学” “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
疏通字词
论语十二章改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看成怎样。 意动使用措施只限于形容词
和名词旳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使用措 施。一般可译为“以为......”“以......为 ......”等。 使动使用措施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
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使用措施是主语主
观上以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示旳
内容,是存于意念旳想法或看法,客观上 不一定如此。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 习别人旳优点,还要借鉴别人旳短处,反 省自己有无类似旳毛病。
也属于道德涵养
河流 往、离去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指河水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 流去,日夜不断。”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爱惜时间。(学习态度)
• 本章利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断、一去不返比喻时间旳飞逝,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能坚定志向, 恳切地发问讨教,并多思索目前旳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属于学习措施, 也是道德涵养。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说:同“悦”,快乐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
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今义
• 三 泛指屡次
数词,三
• 能够 能够凭借 体现许可或可能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能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旳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 受那种(穷困旳)哀愁,颜回却不变化他自己 旳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旳品质。 (道德涵养、学习态度)
和名词旳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使用措 施。一般可译为“以为......”“以......为 ......”等。 使动使用措施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
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使用措施是主语主
观上以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示旳
内容,是存于意念旳想法或看法,客观上 不一定如此。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 习别人旳优点,还要借鉴别人旳短处,反 省自己有无类似旳毛病。
也属于道德涵养
河流 往、离去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指河水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 流去,日夜不断。”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爱惜时间。(学习态度)
• 本章利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断、一去不返比喻时间旳飞逝,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能坚定志向, 恳切地发问讨教,并多思索目前旳事情, 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属于学习措施, 也是道德涵养。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说:同“悦”,快乐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
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今义
• 三 泛指屡次
数词,三
• 能够 能够凭借 体现许可或可能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能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旳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 受那种(穷困旳)哀愁,颜回却不变化他自己 旳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旳品质。 (道德涵养、学习态度)
《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优质课件)
Fra bibliotek第一章
讲学习方法
yuè
子
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说
乎?
通“悦”, 学习 表顺 名词作 复习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 愉快 承 不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按时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谋
而
不
忠
乎?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学习方法
yuè
子
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说
乎?
通“悦”, 学习 表顺 名词作 复习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 愉快 承 不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按时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谋
而
不
忠
乎?与
朋
友
交
而
不
信
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
之
者
不
如
乐
之
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在学业上陷 入困境。”
……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 指学习 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以……为乐趣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 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他正直、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 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 追求理想的社会。
这一则讲的是什么?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学习效果)
❖ 一、学习目标
❖ 1.认读字词;
❖ 2.理解各则语录;
❖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 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 煌成就。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孔子墓地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这里指
却,表示转折
就
学业上陷入困 境。
这两则都是讲学习方法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一、生 字
论( lún )语
愠(yùn )
悦( yuè )
罔( wǎng )
殆(dài ) 逾 ( yú )
焉( yān )
惑( huò )
二、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一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优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 他们的 采纳,听从 缺点 改正
尝试翻译
孔子说:“几个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 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对照 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则讲的是什么? 学习态度,提出了随时随地地向别人学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通“又” 立志
有所成就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疑惑
上天的意旨 明辨是非真假
从心所欲,不逾矩。”
超越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 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 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 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 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 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 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朗诵课文
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划分节奏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时常的复习
yuè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朋(志同道合的人)
“悦”的古字,愉
代指学习的内容 快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生气,发怒
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 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 是君子的吗?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 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 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 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 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 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在学业上陷 入困境。”
……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 指学习 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以……为乐趣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 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他正直、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 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 追求理想的社会。
这一则讲的是什么?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学习效果)
❖ 一、学习目标
❖ 1.认读字词;
❖ 2.理解各则语录;
❖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 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 煌成就。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孔子墓地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这里指
却,表示转折
就
学业上陷入困 境。
这两则都是讲学习方法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一、生 字
论( lún )语
愠(yùn )
悦( yuè )
罔( wǎng )
殆(dài ) 逾 ( yú )
焉( yān )
惑( huò )
二、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一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优点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 他们的 采纳,听从 缺点 改正
尝试翻译
孔子说:“几个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 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对照 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则讲的是什么? 学习态度,提出了随时随地地向别人学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通“又” 立志
有所成就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疑惑
上天的意旨 明辨是非真假
从心所欲,不逾矩。”
超越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 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 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 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 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 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 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朗诵课文
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划分节奏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时常的复习
yuè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朋(志同道合的人)
“悦”的古字,愉
代指学习的内容 快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生气,发怒
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 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 是君子的吗?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 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 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 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 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 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