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的三个问题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三个核心问题来设计实验活动,以达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三个核心问题分别是: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和结果是什么?下面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活动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更加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讲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跟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现象,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

在学习水的特性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比利时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为什么水具有浮力?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水的特性进行探索和实验。

第二个问题: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在确定了实验的目标和意义之后,教师需要将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要点和过程,并且能够自主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示意图、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来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实验,使用绿色植物和蓝色光源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

第三个问题:结果是什么?实验结果是科学实验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动力之一。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实验目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判断、推理和解释。

在学习空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空气的变化,然后问学生:为什么气球会自己放气?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呼吸进入氧气?。

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及对策

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等方式,自主探究科学知识和现象的过程。

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围绕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我们需要关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可能会受到以下问题的困扰:一、实验设备和材料不足。

在学校实验室里,很多时候实验设备和材料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

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

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操作不当、实验失败的情况。

三、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进行实验和观察,然后提出解释和结论。

有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很难完成这一过程。

四、缺乏实际应用的探究活动。

有些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多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缺乏实际应用和发现性研究的内容。

一、解决实验设备和材料不足的问题针对实验设备和材料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是加强对实验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和维护,提高使用寿命和利用率;二是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争取更多的实验设备和材料捐赠或购置;三是鼓励学生和家长自主筹集实验设备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一是加强实验技能的培训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三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比赛和展示,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对于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对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一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二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能力;三是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欲望。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困惑与思考一、习惯性依赖老师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性依赖老师,认为老师应该告诉他们答案,应该给予他们解题思路,而不习惯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种陈旧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缺乏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走出“被动接受”和“听答案”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发现,慢慢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索与解决能力。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对数学问题理解不深入在探究性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仅停留在表面认识,缺乏对数学问题本质的深入理解。

有的学生为了追求答案,只关注问题的解法而忽略了问题的分析及背后的数学原理。

这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度理解程度大大降低,学习效果极为有限。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强调对于数学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背后原理出发,逐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富含深度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够逐步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缺乏数学建模能力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许多学生缺乏对数学建模方法的了解,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建模能力。

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更不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对数学建模方法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探究、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呢?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三问”展开讨论。

第一问:为什么要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物理现象、探究科学规律,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表达等综合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形成科学思维和方法。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需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当紧密贴合课程教学内容,既要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

要注意实验环境与安全。

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实验器材的检查、安排好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实验室纪律,注意实验安全。

要注重实验方法与技能。

教师要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要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学生完成实验后,应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探究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得到实验结论,形成科学的认知。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

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与实效性研究”课题旨在解决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混乱、形式化等问题,并探讨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运行规律。

在这个课题中,我们提出了以下三个具体的问题:1.探讨推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梳理成功的案例,寻求实效性策略。

2.探究、总结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消除误区,使探究式教学扎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3.消除当前对“三维目标”设计的一些模糊认识,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紧贴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并使课内、课外有机整合。

我们认为,探究式教学虽然是新课改教学的亮点,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课堂低效、教学混乱等。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探讨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运行规律,从而使探究式教学扎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同时,我们还需要消除当前对“三维目标”设计的一些模糊认识,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紧贴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并使课内、课外有机整合。

在推行新课改、实施探究式课堂的教学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需要确定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突破难点。

有些老师设计的“三维目标”三者之间没有联系,在课堂上难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此外,探究式课堂是否必须经历假设、猜想、寻找证据、探求结论的程序,教师是否需要讲解,以及课堂怎样评价等问题也需要我们去研究澄清。

明确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并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是很重要的。

学生的探究活动和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探究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然而,目前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仅是定性的描述和表观的多,实质研究的少。

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机系统、结构布局、活动形式、研究形态、高效运行规律的研究不够,导致整体推进不顺畅。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理论支点或建立与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以消除有关的困惑与盲目性。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场域中,在教师的导引下,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挖掘元认知能力,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自主获取知识和发展知识的研究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去操作、观察、推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需要思考一些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三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

一、为什么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阶段,他们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喜欢观察、操纵和实验。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实验教学?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在多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相结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

实验教学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要清楚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

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实验过程,而是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方法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进行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教师必须把我们的教育对象看成是知己,让学生在、温馨的课堂环境中去学习,与学生分享教学中的感情和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尊严,以便的人际环节,这样教学才会富有生命,谈教学也就有了前提,学生进行探究才会有保障。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我们要与学生面对面地去“对话”,让学生感受我们的真实与亲切,做到彼此心智和情感上的交流。

在互动中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放下做教师的架子和权威,给学生多鼓励,杜绝对学生采取冷对待的态度。

ﻭ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重点是启发和诱导该放手时必须让学生去完成,该收的必须教师去指导,当然,放和收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处理好的。

千万不要出现学生在实验上忙了很长时间,结果步骤和结论都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局面。

这种探究是不成功的,学生仍然是照抄照搬,是一个模仿者,不是一个,我们倡导的是学生创新,重点在学生探究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成功后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追求下一个目标.农村学生存在探究素质差、问题意识淡薄、缺乏怀疑精神等诸多问题,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去多琢磨、多研究。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考虑自己怎么做,应考虑让学生怎么去学,教师不要去设计教学过程,而应该去组织教学过程,多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

三、在探究过程中,重视解决好学生的思维障碍,使物理知识点落实到位ﻭ我们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要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和取得成功的成就感,结论是次要的,不同的探究者结论可以是不同的。

对不同的结论教师要给予恰当地评价,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绩。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这样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ﻭ四、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ﻭ通过探究能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式,让片面的知识变得全面而完整。

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杠杆原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承上启下、理论性强、实践应用广泛
初中的“杠杆原理”课程,在前期力学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和理论学习,让学生了解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中,学生可以亲手操作杠杆,观察记录不同情况下 杠杆的平衡状态,从而理解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这 种方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 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
问题三
总结词
教师引导要适时、适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 间。
详细描述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但是,引 导要适时、适度,要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指导,而 不是代替学生去完成探究任务。同时,教师应该给予 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 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指导过 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提供实验器材、组 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02
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定义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 动探究、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 。
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定义还包括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自主 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问题二:如何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问题?
总结词
选择具有探究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详细描述
探究问题的选择是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一个好的探 究问题应该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 望;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问 题;还应该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时,应该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具有挑战性和 可行性的问题。

中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学生研究兴趣不足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不高,他们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对于学习中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包括问题提出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许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够强,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往往无从下手,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教师教学准备不足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准备能力,需要在教学前做好足够的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整合等。

现实中很多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学准备不足,往往面临材料不充足、教学方案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现实中,很多学校的探究式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1.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不够彻底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学,学生主要是被动学习接受教师的知识。

而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观察者和辅助者。

在现实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不够彻底,往往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导致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不佳。

2.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对于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导致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

3.学校教学环境不够理想学校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实中,很多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够理想,包括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资源紧缺等问题,导致探究式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探究性新型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基础教育教学中普遍推举的教学方法。

这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取得的重要成绩,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就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角度入手,就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由此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探究性新型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语文教育教学中普遍推举的教学方法。

这种探究性学习方法一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值得广泛地推崇,但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又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一)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探究性学习要求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处于核心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

从选题、收集资料,到撰写报告展示成果,学生都应该体现出自主的地位,换而言之,也就是学生在整个探究性学习中既有选择学习的内容的权利,又有自觉承担探究的义务。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在问题的选择到问题的解决上,总是有意无意的去干扰学生的主观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一次的见习过程中,一位老师在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竟让学生去探究李密的家庭出身及简介。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陈情表》课文中,课文的第一段就是对作者李密的详细的介绍。

这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探究学习,一方面不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不仅不能达到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更是浪费了课堂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三个基本维度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三个基本维度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三个基本维度【摘要】探究式科学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文从提出问题与建立目标、进行实验与观察、分析数据与制定假设等三个基本维度探讨了探究式科学教学的具体内容。

文章还强调了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技能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探究式科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探究式科学教学、重要性、提出问题、建立目标、实验、观察、分析数据、制定假设、探究性学习、关键技能、创新能力、培养、价值。

1. 引言1.1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探究式科学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方法,其重要性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式科学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理解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探究式科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学生往往被passively接收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

而探究式科学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从而引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式科学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观察力、实验设计等能力。

这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面临各种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提出问题与建立目标提出问题与建立目标是探究式科学教学的重要一环。

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的三方面关系

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的三方面关系

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的三方面关系摘要:如何行之有效的在小学教学中进行科学的探究性的教学,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是现如今每位小学教师所需要探究的课题。

在现如今的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究与课堂秩序的关系;学生合作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探究性学习与动手做实验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探究性教学;三方面关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愈发的强调小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要以探究式学习为学习的核心。

可以说,探究式教学不仅是小学教师科学教学的目标,更是能够让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基础。

学生能够亲身经历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是小学生能够做到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基础。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活动中,因为很多的原因,小学教师只能够通过传统的讲课方式来进行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点,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课标减少了很多的知识点,给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留出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让小学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强调探究式的教学。

[1]所谓“探究式”的教学,实际是就是指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的思考过程,对科学探究的本质进行探索,对科学的概念进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较为独特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从以前过分的强调知识点的学习、知识的填鸭式积累方式向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对知识的主动探究的过程进行转化,让小学生从被动式的接受书本上的知识逐渐的向主动探究知识,主动研究新知识点转变,更为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小学教师具体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把握好探究教学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关系。

[2]一、自主探究与课堂秩序的关系在小学的实验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六个人一组围在一起做实验,在实验课上,有的学生在说话,有的学生在打闹,甚少学生在专心的做实验,教室堪比大型游乐场。

教师在提问时,某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但是在这个同学回答问题的同时其他同学说话的声音超过了这个同学发言的声音,教师可能会提示大家要安静,但是小学生都是玩心正重的时候,并没有学生会听小学教师的话,依然在聊天,玩游戏。

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韩文萃来源:《甘肃教育》2009年第08期〔关键词〕探究活动;深度广度;实际问题;合作式学习;评价〔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4(B)—0030—02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它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主求知,真正感受到学习是生活的组成和需要,提高自身探究知识的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

目前很多教师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但笔者认为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注意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的,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实习、讨论、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再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立起对自然的新认识,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

如在《血液和血型》一节的教学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血液为什么从血管里流出来就会凝固?加入少量柠檬酸钠的新鲜血液为什么会发生分层现象?红细胞为什么无核?什么叫白血病?验血时为什么要在不同的部位采血?子女的血型为何可能与父母不同?血液从哪里来?献血时疼不疼?献血对身体健康有多大影响等。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耐心倾听,有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而对于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再给予点拨指导。

2.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避免盲目、不着边界、随心所欲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也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当然,探究的过程应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在发现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尝试,并帮助他们分析、解决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如以《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一课为例,教师应对以下几个细节做重点准备: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的核心是什么?②何时需要提供背景材料和相关信息?③何时需要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④鼓励学生大胆讨论、交流后,教师应何时介入等。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本文将对这些困难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困难一:学生缺乏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许多学生在接受高中生物教育时缺乏基础的生物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探究性学习所涉及的生物概念和技能。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也可能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对策一: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预备知识,同时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实验操作演练,以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对策二: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实验操作中的困难。

二、困难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

而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需要学生探索和发现科学问题,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可能会对学习活动产生抵触情绪。

对策一: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思考、探索,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

对策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引入一些课外拓展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困难三:学生合作能力薄弱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然而许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不愿意和他人共同讨论,不愿意合理分工、负责和协作等。

对策一: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的观念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硬性规定和软性培训,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浅析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徐涛来源:《学习报·教育研究》2012年第18期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因此,现在的数学课堂,几乎每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的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

下面我就试着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谈谈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重学生自主探究,轻教师主导作用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是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

在这里,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十分重要。

而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一些教学内容,尽管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也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表达交流,但学生却很难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根本谈不上自觉运用,甚至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

因此,在教学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

二、重合作学习,轻个体探究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

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

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小组合作搞成制造学习气氛的工具,使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我们提倡,提供给孩子们合作交流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

而在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有一定的自由时空。

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

语文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语文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语文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刘玉怀来源:《黑河教育》2015年第05期当前,探究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它在调动学生参与性、激发学生主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因而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虽认识到探究的必要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探究的实效性。

探究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控制,而拓展的“度”则是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里的“度”包括两个方面,即拓展的广度与宽度。

尽管文本探究的方向是多元的,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面面俱到,把文本从语言到结构、从内容到主旨进行全方位的探究。

如果课堂探究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相去甚远,使学生长期处于挫败感当中,完全感受不到其主体地位的存在,丧失了思辨的能力和怀疑的勇气,那么这样的探究只能曲高和寡,流于形式。

新课程下的语文探究性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文本比较或形式迁移,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使课堂探究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探究活动要结合文本,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过去,语文教学的内容都是以教参为核心,教师扮演传达教参“旨意”的媒介。

而今,在新课标的大旗下有些语文课正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淡化文本甚至脱离文本而追求所谓的探究性教学,文本成了开展教学的“引子”,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配角”。

把阅读课上成学生自由讨论课似乎已渐成时尚,而本来应该占据阅读主体的文本却被撇到一边。

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是语文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聚焦点,而拓展是课堂教学之“末”,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背离了这一点,那些所谓的探究只会是舍本逐末的无意义的探究。

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对探究性教学理解得比较肤浅,于是把语文课上成了生物课、物理课,或者上成了辩论赛、表演赛,也有些探究活动看似围绕着语文课本展开,也具有学科特点,但只是简单的讨论或推荐阅读。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不仅仅是围绕教学主题进行适度的拓展,还应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扩张。

探究性教学的三个问题

探究性教学的三个问题

探究性教学的三个问题数学作为初中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块主阵地。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现就七年级数学教学中《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一节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演示,以便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和学习:本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后,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这一节学习的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明确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教材通过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建构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及其解的概念,利用新知识的实际背景,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由学生感兴趣又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共同探索与一元一次有异同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通过学习逐一验证,领会二元一次方程和解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获得数学体验,同时学生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得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拓展延伸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又贴近学生,能提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比如:老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个足球问题,好吗?[问题1]足球的积分如下: 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辽宁队在第一轮的赛中共赛9场,得17分,它在这一轮只负了2场,那么辽宁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老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来解?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按自己思考的方法来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来调整课堂教学的程序。

如果学生先用算术方法来解:辽宁队胜的场数为(17-7)÷(3-1) 或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问题如:辽宁队胜的场数为x,则平的场数为(7-x),所列方程为3x+(7-x)=17,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教学的三个问题
发表时间:2016-01-20T14:56:02.82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9期供稿作者:谭成梅[导读]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中心学校由学生感兴趣又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中心学校谭成梅
数学作为初中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块主阵地。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现就七年级数学教学中《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一节进行探究性教学的演示,以便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和学习:本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应用后,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这一节学习的是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明确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教材通过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建构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及其解的概念,利用新知识的实际背景,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由学生感兴趣又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共同探索与一元一次有异同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通过学习逐一验证,领会二元一次方程和解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和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获得数学体验,同时学生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得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拓展延伸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又贴近学生,能提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比如:老师:同学们喜欢足球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个足球问题,好吗?
[问题1]足球的积分如下: 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辽宁队在第一轮的赛中共赛9场,得17分,它在这一轮只负了2场,那么辽宁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
老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来解?
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按自己思考的方法来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来调整课堂教学的程序。

如果学生先用算术方法来解:辽宁队胜的场数为(17-7)÷(3-1) 或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问题如:辽宁队胜的场数为x,则平的场数为(7-x),所列方程为3x+(7-x)=17,然后引导学生探索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说明:如果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经发现用字母“x”和“y”来表示辽宁队胜、平的场数,并且列出了两个方程,那么教师就按学生的思路,对照问题与所列方程和学生一起演示由实际问题到列方程这一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目的是既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又要照顾个体的差异。

二、引导学生探索欲望
1.学生从胜和平的场数之和的关系中得到等式x+y=7,与得分关系式得到等式3x+y=17,后设问:
对于x+y=7中,如何用x来表示平的场数(即y)?其中x可以取哪些值?y又可以取哪些值?能否任意取值?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异同点?设问的目的是:
①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理解x,y的取值是成对的;
②用x的代数式表示y,使学生的思维有消元意识,为下一节打下伏笔。

③两者共同点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不同点是“有两个未知数”,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建构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④在检验符合方程两边的值时,学生归纳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方程的解去检验其中的数量关系,由此探索得出两个方程要同时满足,就应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把它们称为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从中推断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同时也提示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两者对比起来讨论,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然后由学生根据已得出的方程组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 (1)整式;(2)二元;(3)一次。

方程组的解的特征:“要同时满足两个方程”“未知数的值是一对”
三、解题后的反思
1.本节课按“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兼顾个体差异,利用学生对喜闻乐见的“足球比赛”创设问题情景,采用不同的自己愿意应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问题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学会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2.教师既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又要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把教案的思路强加给学生,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思维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探索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变为明天参与和改造社会的基础。

通过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实施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学会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