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探究式教学的一般过程

合集下载

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

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

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探究式模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

一、引入情境引入情境是探究式模式教学的第一步,它旨在通过一个具体、真实、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入情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图片、视频、小说等。

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时,可以播放一个关于日落日出现象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模式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它需要教师根据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或所选取的话题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并且需要让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例如,在讲解地球运动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会产生昼夜变化?”三、组织小组讨论在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究兴趣。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并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整理归纳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整理归纳。

整理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能够将各种观点和想法进行汇总和梳理。

在整理归纳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展示成果展示成果是探究式模式教学的最后一步,在这一步中,学生需要将自己所得到的结论和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成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六、总结反思总结反思是探究式模式教学的最后一步,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浅议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浅议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笔者结合 自己教学实践 , 谈几点体会: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发 探 究欲 望 激
学 生 探 究 学 习的积 极 性 、 动 性 , 主 往往 来 自于 一 个 学 习者 充 满疑 问和 问题 的情境 。就 是 在教 材 内容 和学 生 求知 识 之 间
制造一种不协调 ,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 有关的情景过程。通 过 问题情境 的创设 , 学生明确探究 目标 , 给思维 以方 向, 同时
沉浸在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式的喜悦之中。学生在合作交流
中 , 与程 度 高 , 参 自身潜 能得 以发 挥 , 得 了知 识 , 高 了研 究 获 提 能 力和创 新能 力 , 培养 了新 时 代所 需要 的团 队合 作精 神 。
四、 受探 究过 程 . 验 探究 乐 趣 感 体
著 名 数学 家 波利 亚 说过 :学 习任 何 知 识 的 最佳 途 径 是 由 “
学 生 自己去 发 现 。 因为这 种 发 现理 解 最深 。 而 自己探 究 , 是 ” 就
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 , 睁大了好奇的眼 睛, 迫不及待 的让老师
讲 课 。 由于 创 设 了探 究性 的学 习氛 围 , 生 变 “ 我 学 ” “ 学 要 为 我
让 学生 根据 自己的体验 , 自 己的 方式 去 探究 。 用 如 教 学 “ 的认 识 ” , 首 先 引 导学 生观 察 钟 面 , 钟 面 秒 时 我 在 上 找 到走 得 最快 的针 一秒 针 。接 着 ,通 过 引导 学 生 看秒 针 走 动 、 秒 针走 动 的声 音 、 听 随着 秒 针走 动 的频 率 体 验秒 的 实 际 意
要学”都能 以积极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
二、 给足 时 间空 间 。 引导 独立 探 究

浅议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浅议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匪
浅 议 化 学 教 学 中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的 一 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序
张 达 德
( 平 凉 机 电工 程 学 校 , 甘肃 静 宁 摘 要 : 有 趣 问题 往 往 能吸 引 学生 的 注 意 , 激 活 学 生的 思 维。 一 个恰 到好 处 的 问题 能够激发 学生 的 学习兴趣 。 一 个具 有挑 战 性和 鼓 舞性 问题 能立 即激 活 学 生的 思维 .调 动 学 生 学 习的积 极性 , 本 文分 析 了化 学教 学 中探 究式教 学模 式 的一般 程序 。 关键词 : 化 学教 学 探 究 式教 学模 式 一般 程 序 美 国 著名 实 用 主 义 教 育 家杜 威提 出 以 儿 童 为 中 心 ,从 做 中学 的 主 张 。 杜 威认 为 . 科 学 教 育 不仅 仅 是 让 学 生 记 忆 百 科 全 书式的知识 , 也 是 一 种 过 程 和方 法 。 他 主 张 教学 应 当遵 循 以下 步骤 : 设置疑难情境 、 确 定 问题 、 提 出假 设 、 制 定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案 并 实施 等 。 仔 细 分 析这 种 教 学 模 式 便 可 以 发 现 。 它 与 我 们 今 天 所 说 的 科 学 探究 有 着 密 切 关 系 。 2 0 世 纪 中叶 , 美 国著 名 生 物 学家 、 教 育 家 施 瓦 布 做 出 了探 究 式 的教 学 方 法 。 他 主 张 不 能 把 科 学 知识 当做 绝对 真 理 教 给学 生 , 而 应 作 为 有 证 据 的结 论 : 教 学 内容 应 当呈 现学 科 特 有 的探 究 方 法 、 探究叙事等 ; 教 师 应 当 用 探 究 的 方法 教授 知识 , 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展开学 习 , 即 在 学 习 科 学 的 概念 原 理 之前 。 先进行探究活动 , 再 根 据 自 己的 探 究 做 出 科 学 的解 释 。 从 上述 不 难 看 出 , 探 究 教 学 实 质 上 是 将 科 学 领 域 的探 究 引 入教 学 ,使 学 生通 过类 似 科 学 家 的 探 究 过 程 理 解 科 学 概 念 和 科 学 探究 的本 质 .并 培 养 科 学 探 究 能 力 的 种特殊教学方法。 我 结 合 自己 的教 学 实 践 , 构 建 了基 本 问题 解 决 的 中 学化 学探 究 教 学模 式 的 一 般 程 序 ,它 具 有 操 作 性 强 等特点 , 其 内容 如 下 。 呈现 化 学 问题 呈 现 化学 问题 是模 式 的 第一 个要 素 和 实 施 环 节 。在 这 一 阶段 中, 学 生 必 须 得 到 一 个 明确 任 务 。 或者在某一情境中 自己 发现问题 : 教 师 必 须 创 设 一 定 的 问题 情 境 . 引 导 学 生 发 现 并 提 出问 题 , 形 成 问题 意 识 。 因此 , 教 师 要 把 学 生 的 学 习 内容 巧 妙 地 转 化 为 问 题 情境 .在 教 学 实 践 中提 出 一 些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的 方法 。 1 . 直接提 问, 激 发兴趣 , 引 导 探 究 。有 趣 的 问题 往 往 能 吸 引学生的注意 , 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 个 恰 到好 处 的 问题 能 够 很 快 地 引 起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一 个 具 有 挑 战 性 和 鼓 舞 性 问 题 能 立 即激 活 学 生 的 思 维 ,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思考 的积 极 性 。例 如 , 在 学 习 盐 类 水 解 时 ,可 由 家 中 蒸 馒 头谈 起并 提 出 问 题 : “ 面 发 酸 了怎 么 办 ” ( 学 生答 : 加碱 。) “ 这 里 说 的碱 的化 学成 分是 什 么 ” ( 学 生答 : 碳 酸 钠 。) “ 属于哪一类物质” ( 学 生答 : 盐 类 。) “ 它 的 酸碱性如何可以用哪些实验加以验证”然后教师可让学生 自 己设 计 实 验 方 案并 进行 实验 。 他们 会 从 实 验 中得 到 “ 为什 么 碳 酸钠溶液 会呈碱性 ” 、 “ 其 他 盐 的 酸 碱 性 怎 么 样 ” 等 问 题 的 答 案。 这样一来 , 矛盾 自然 交 到 学 生 手 中 , 起到激发兴趣 、 引 导 探 究 的作 用 。

浅议小学”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

浅议小学”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
四 、 密 切 联 系 生 活 , 织应 用数 学知 识 实践 要 组
着又问 :如果 这是个橡皮泥 圆柱 呢 , “ 体积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

时呆住 了——橡皮泥不好 倒呀 !怎么 办?一会儿 , 有学 生提 出: 橡皮泥虽然不好倒 , 但是 可以捏 !把圆柱体橡皮泥捏成长方
体, 体积就可 以求 了! 时老师 又问 :如果是 圆柱体铁块 呢?同 此 “ 学们能求出它的体 积吗?” 铁块既不能倒 也不能捏 , 怎么办?经 过思考 , 学生认 为 , 有 可以把铁 块浸在 长方体 ( 或正 方体 ) 器 容 的水 中, 算升高的那个长方体 的水的体积来 解决 。正 当学生 计 为解决一个个 问题 而高兴时 , 老师 又问 ,假 如是教学楼 大厅 中 “
教学 中要 有 目的、 计划地组 织学生参 与具 有生活实际背 有 景 的教学实践活动 , 通过运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解 决一些简单 的 实 际问题 ,使学生感受 到数 学知识和生 活实际的密切联 系 , 这 既能巩 固所学 的数学知识 , 又能开 阔学生 的数 学视野 , 深化数
学知识 。
二、 要给学 生留有 自主探 索的时间和 空间 探究式学 习过 程是 情感活动 的过程 , 它强调 的是通 过学生 自主参 与探究 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 验 ,因此在教 学过程 中 , 教 师要 给学 生留有动脑思考 、 动手操作 、 动笔尝试 、 口表达 的时 动 间和空 间, 使学 生有较 多的独立 获取知识 的机会 , 做到 学生能 独 立思考 的 , 师不提示 ; 教 学生能独 立操作 的 , 师不 替代 ; 教 学 生能独立解决 的, 教师不示 范。让学生 自己提出问题 , 互相研究
似科 学研究 的方式去 获取知识 、 应用 知识 、 决 问题 的学 习方 解

浅议科学课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

浅议科学课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
维 活动 中去 。
究教 , 嚣动获科知 , . 式学 零 地取学识 囊 = 学 主 墨能 生 掌 攀 ▲ 握 :
科学方法,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使科学
知识 、 能 、 法 、 力 、 度 、 感 在 学 生 自 技 方 能 态 情


身人格中内化, 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全面 f 提升。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科学探究式教 r .
教 学随笔
开展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 ・!

小组 , 他们通过观察 自己带来 的各种物体 , 首 先提 出问题 , 这些 物体 在 水 中是 沉还 是浮 ? 然 后 根 据 观 察 和 自己生 活 中 的经 验 及 课 前 了 解 到 的 有关 信 息 进 行 猜 测 , 哪些 物 体 会 沉 , 哪 些 物 体 会 浮 。教 师 提 出 :设 想 一 个 立方 体 浸 “ 没 在水 里 , 的 六 个 表 面都 受 水 的压 力 , 它 它 而 的前 与后 、 左与右 的侧 面受 到的压 力分别大 小 相 等 、 向 相 反 , 用 在 同 一 直 线 上 , 互 方 作 相 平 衡 , 何 还 受 到 浮 力 ? 制 定 出 验证 猜 测 结 为 ” 果 的实 验 计 划 。如 何 将 这 些 物体 放 入 水 里 验 证 ?教 师 应 引 导 学 生 拓 展 思 维 , 角 度 地 进 多 行 思 考 , 每个 学 生 都 积 极 地 投 入 到 这 一 思 让
学呢?



创 设 情 境 ,础 的掣 , 实 以直 性 象 为 的 种 科 形 学
生提 供 了丰 富 的感 性 材 料 , 因此 利 用 实 验 内 容 的魅力创设 问题 情境 , 可充 分发挥学 生 的 t ◆’

中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浅议

中学生物学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浅议
很好的方式 ,这种形 式的互 动不受材料 、自 然条件以及教学设施 的影响,但是却 能引导 学生积极的思考 ,真正使学 生的思 维在课 堂 上动起来 ,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 ,可 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 在每一个
镜头 2 :再叫一名学生上台 ,代表另一种
项目 过氧化氢溶 液
反应,采集到 的血样让 它在 体外凝 固,宜采
用 的温 度是 多少 ?
在P H值会影响唾液淀粉酶活 陛实验 ,在 实验 中可否用碘液来检查? 单老师的这堂实验课能够结合教学实际、 根据学情 ,科 学合理地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
【 关键词 】 新课程理念;生物科学素养 ;
探 究 式 :讲 授 式
了不少 的课例 ,对于探究式教学方式到底如 通过本 探究 实验的设 计和具体实施,使学生 何开展也逐渐 明朗起来 。其实 ,探究式教学 潜移 默化地 接受科 学方法 的训 练。探究活动 并不一定要有实验、 游戏等学生的形体活动 , 还可 以通过 回顾科学发现史引导学生探究 ,
的基 本 过程 如 下 :
表 一条 肽 链 。
现成的 “ 材料 ”——学生 自己 思路——每~名学生代表一种氨基酸 ,
为什么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的影响 ,
的原因,进 而使得种群不断地进化 ,最后 总 结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学生通过 自己的实 际计算来得到结果 既 属于探究活动的一种,也是教 学互 动的一 种
( 1 )提 出问题。教师引导:酶是否需要 巧妙地组织学生活动进 行探究 平度一 中张 晓玲老师 的 《 生命活动的主


于实验条件 ,本实验室只能提供温度和 P H值 过 自己设想的突变率计算突变后各代的基因 这两个因素 ,引导 学生进 一步分 析该如何 探 频率 和基 因型频率 ,在学生对 自己计算结果

探究教学法的主要操作步骤

探究教学法的主要操作步骤

探究教学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探究教学法的主要操作步骤。

一、提出问题这是探究教学法的起始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有探究的价值和可能性。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重力现象的思考;在语文课上,可以提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如何通过她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明确,避免模糊不清或过于复杂。

同时,问题的难度也要适中,既不能太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

二、作出假设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测和假设。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假设的提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共同提出假设。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要害怕出错,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初步的筛选和整理。

比如,对于“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假设“是因为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是因为苹果成熟后自己想掉下来”“是因为有风吹动了苹果”等等。

三、制定计划在提出假设后,学生需要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探究的步骤、方法和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和组织能力。

探究计划应该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学生可以参考教材、网络资源或向教师请教,但要确保计划是自己思考和设计的。

教师要对学生的计划进行审核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计划,确保探究能够顺利进行。

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例,学生的探究计划可能包括:准备不同类型的种子(如绿豆、黄豆、玉米等),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等。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

浅议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
6发 展 表 达 和 交 流 的 能 力 ,认 识 表 达 和 交 流 对 科 学 发 展 的 .
感 受 ,去体 验 ( 过 获 取直 接 经 验 来 学 习) 通 ,而 不 是 仅 仅 聆 听 教
师 或 其 他人 的介 绍 和 讲 解 。 因此 在 假 设 检 验 和 推 理 阶段 ,教 师 与 假 设 检 验 的设 计 ,进 行 实 验 观 察 、控 制 条件 、记 录现 象 。或 流 、反 思 ,增强 情 感 体 验 ,调 控 探 究 进 程 ,强 化 成 功欲 望 。要 避 免 在 假 设 检验 过程 中把 设 想 等 同 于 规 律 的偏 向 .假 设 有 时 需
4 发展 搜 集 信 息 和处 理 信 息 的 能力 ,理 解 搜 集 、处 理 信 息 要 运 用 一定 的教 学 策 略 或 教 学模 式 .创 设 条 件 使 学 习者 积 极 参 . 5发 展 科 学 解 释 和评 价 能 力 ,了解 科 学 探 究 需 要 运 用 科 学 作 社 会 性 调 查或 作 资 料 实 证 性 研 究 .教 师要 适 时 引导 协 作 与 交 .
( )科 学 知识 与 技 能 方 面 . 过 探 究 式 教 学 ,学 生 能 自主 手 段 。 一 通 地 建 构 科 学 知 识 并 获 得 一 定 的 基 本 技 能 .形 成 自己 独 特 的见 和技 能 运 用 于 实 际生 活 去 解 决 一 些 实 际 问 题 ,并 能 正 确对 一些 社 会 科 技 问 题 做 出决 策 。
意义 .认 识 探 究 的成 果 可 能 对 科 学 决 策 产生 积 极 的影 响 。
( )科 学 态 度 、情 感 与 价 值 观 方 面 . 过 探 究 式 教 学 , 使 三 通 学 生 形 成 科 学 的情 感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 学 生 热 爱 求 知 ,热 爱探 索 ,对 日常 所 接触 的各 种 物 理 现 象 能 够 提 出 、发 现 、回 答 因 好 奇 而 引发 出来 的 一 些 问题 ;尊 重 科 学 原 理 ,不 断 提 高 对 科 学 的 兴 趣 ,关 心 科 学 技 术 的 发展 ,反 对 迷 信 ;逐 步 培 养 创 新 意 识 ,

简述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过程

简述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过程

简述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过程
1. 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提出可能的解释或假设。

3. 设计实验: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或观察方案来检验假设,考虑所需的材料、步骤和变量控制等。

4.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收集数据或观察现象。

5. 分析数据:学生对实验结果或观察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比较不同结果之间的差异。

6.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学生得出关于问题的结论,判断假设是否得到支持或需要修改。

7. 交流分享: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与他人分享,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报告或展示等形式进行。

8. 反思评价: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合作能力等。

9. 拓展应用: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通过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技能和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浅议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路径分析

浅议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路径分析

浅议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路径分析【摘要】本文揭示了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内涵,以及中学语文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路径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内涵;路径分析中学语文应注重对语文审美、探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均衡的发展,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及感受力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而现在的新课改也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关于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际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

一、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内涵所谓探究,其本意即是探讨与研究。

探讨就是探究真理、探究学问以及探本求源。

研究就是研讨学问,追根求源,积极寻找答案以解决实际问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谓探究式教学,即是指语文教学以探究为主。

具体说来,是指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独立自主的开展学习和讨论,以现行教材为探究的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周围环境为参照,提供学生讨论问题、自由表达、探究质疑的机会,使学生通过集体、小组和个人的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我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是探究式教学的导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其任务所在。

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情境和氛围以促进探究的开展。

学生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掌握探究的实际方法,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开拓探究的新思路,最终总结探究结果。

二、中学语文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分析1.现代教改要求中学语文必须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播,却忽视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以人为本、促使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

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发挥创造性,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努力设计出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浅议

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浅议
1 发 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 每 个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探究 。“ . 激 让 兴 趣 是 一 种 特 殊 的意 识 倾 向 ,是 动 机 产 生 的 重 要 的 主 观 原 因 。 兴 趣 作 为 一 种 自觉 的动 机 , 对 所 从 事 活 动 的创 造 性 态 度 的 是 重 要 条 件 。” 教学 中教 师 要 善 于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每 个 让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到 “ 究 、 试 ” 过 程 中 来 , 而 发 挥 他 们 的 探 尝 的 从
作者 。 4 .合作交流 , 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 主义认为 , 习不是 学 南教 师 向学 生 传 递 知 识 i 是 学 生 建 构 自己 的 知 识 的 过 程 , 而
【 关键词 】探究性学 习泊 主探究; 交流 合作
探 究 性 学 习 是 新 课 程 改 革 的一 个 亮 点 , 探 究 学 习模 式 ” “
特别重视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 , 发展学生 的创 新思维 能力 , 力 图通过变式和 自我探究 引导 学生 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 身 学 习 和 工作 奠定 基 础 。本 学 习模 式 是 教 师 和 学 生 双 : 参 边都 与的学习活动, 将过程嵌入 传统的变式教学 中, 与传统 的课堂 教学相比, 能提高 师生 的综 合素质。数学探究式教学 , 它更 指 在 教 学 中 创 设 一 种 符 合 学 生 认 知 规 律 的 、 松 和 谐 的研 究 气 轻 氛 与 环 境 , 学 生 通 过 自己 的 活 动 去 探 究 、 发 现 知 识 , 受 让 去 感 获取数学知识 的思想和方法 , 从而感受数学 的美 。 数学 探究 性学习 , 是数学教学 和学 习方 式改革 的必 由之路 。学生探究 性学 习 活 动 能 否顺 利 实 施 , 键 在 于 教 师 能 否 创 造 适 : 关 的教 学情 境 和 进 行 合 理 的 引 导 。本 文 对 中学 数 学探 究性 学 习课 程 的实 施 及 其 认 识 作 了探 索 。

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实践的学习方式,主要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掌握知识和技能。

探究式教学的过程设计是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下面将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些核心要点。

第一部分:导入在探究式教学中,导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展示一个引人深思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导入环节要让学生感到疑惑、兴趣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性,让他们建立对知识的需求。

第二部分:实践探索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实践探索是关键的一环。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等方式来积累经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任务或者实验,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和实践,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第三部分:引导和启发在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发现问题的本质,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展示相关知识或者示范一些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四部分:共享和总结在探究式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和思考,进行成果共享和总结。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发现和成果,让其他同学听取并分享自己的见解,从而推动彼此的学习和思考。

结语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通过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探究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促进他们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体验。

浅议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一般程序

浅议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一般程序
开展反思 。
1 开展学 习方法指导 的主 要内容
在教 学中 , 教师要针对学 生学习的环节分 步骤开展指导 。 l 1 预 习指 导。有一部分 高一新生不会 预习 , 开展 预习停 留于形 式 , 没有 什 么效 果 , 老师要求预 习就 马虎看一遍 , 找 不到什 么 问题与 疑点 。教 师在 指导 学 生预习方法 时要 告诉他们首先 粗读 , 对课本 的教学 内容 进行 大概浏 览 , 初步 掌握教学 内容 的基本情况 。接 着要细读 , 对课本 中主要 概念 、 重要公 式 、 重点法 则 以及定理认 真阅读 、 感悟、 思索 , 对一 时把握不 准 的 内容 作 出记号 , 养成 做摘 记的习惯 , 在课堂上 带着 疑问听讲 。在预习方 法上 要随课 预 习 , 教 师在 预习前 提出预 习要 点 , 帮 助学生在预 习时加 强针对 性。教 学实践 证 明 , 良好 的预 习习 惯 町以使 学生更加主动地 投入学习活 动, 逐步形成 较强的 自学能力 。 1 2 听课指 导。教师要指 导学 生采取科学 的方 法听课 , 提高学 习效率 , 主 要在 “ 听” “ 思… ‘ 记” = 方面下功 夫。在 “ l 听” 的方面 指导 学生认 真 听好每节 课 的学 习要求 , 一是认真听好 知识 讲解 的过 程 ; 二 是认 真听 取教 师重 点 、 难 点分 析, 尤其是 自己在预习 巾摘 记下来的难点 问题 ; 三是 认真 听取 书本例 题讲 解思 路 以及思想方法 等 ; 四是 听好 课堂 总结 。在 “ 思” 的方 面 主要对 学生 开展 思维 方法指导 , 要引导学生在 课堂上多思考 、 勤 思考 , 在 听讲时 开动 脑筋 ; 存课 堂 上 深入思考 , 要勇于对知 识点追本溯源 , 敢于提 出 自己的独特 观点 ; 在课 堂学 习中 要善于思考 , 结合 学习内容开展联想 、 猜想 与归纳 ; 要 树立批判意识 , 开 展反思 。 在“ 记” 的方面指导 学生做好 课 堂笔记 。有些 高一新 生对 于记 笔记 不太 熟悉 , 往往是 教师写什么 自己就记什么 , 用“ 记” 来 取代 “ 听” 与“ 思” 的作 用。学 生笔 记哪怕记 得很全面 , 但实际效 果有限 。所 以要指 导学生 科学 记笔 记 , 一是 记笔 记服从 认真听讲 , 在合适 的时间 记 录; 二 是 要把握 重 点记 笔记 , 着 重记 知识 要 点、 记疑难 问题 、 记解 题途径等 ; 三是 记总结 、 记课后 拓展题等 。在教 学 中, 教师 还要 让学生明 白“ 记” 是为 了“ 听” 和“ 思” 开展服 务的 , 要正确 处理 好三者 之 间

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

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

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概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兴起,即探究式模式教学。

探究式模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参与者和学习的主体。

本文将详细探讨探究式模式教学的主要操作步骤,帮助教师了解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二级标题1:前期准备在进行探究式模式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级标题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即期望学生通过探究式活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和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关。

三级标题2:设计课程活动根据学习目标,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课程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实验、调查、讨论、项目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级标题3:准备资源材料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资源材料,如教材、实验器材、图书、网络资源等。

资源材料应当与学习目标和课程活动一致。

三级标题4:制定学生评价标准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应该与学习目标一致,并能够衡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级标题2:引导学生探究一旦完成前期准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级标题1:提出引导性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目标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这些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三级标题2:组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其分组,促进互相合作和交流。

三级标题3:提供指导和支持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三级标题4:记录学生观察和发现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他们记录观察和发现。

浅议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浅议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浅议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施策略一、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活动·探究》单元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文学欣赏、写作创作、口头表达等。

三、教学方法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展示和讨论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选择经典的名著、诗歌、散文等,引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通过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进行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去实地观察,然后回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进行一篇文章的创作时,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最后合并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4. 创造性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进行一次口头表达训练时,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话题,自己准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

四、教学步骤2. 设计活动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3. 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

4. 结合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5. 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应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的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活动参与度等。

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表达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选择经典的名著、诗歌、散文等。

2. 活动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

3. 合作学习的小组分工和评价表,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引言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构建知识。

本文将介绍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这种方法。

步骤一:设计引入活动在开始探究式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设计一个引入活动来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这个活动可以是一个小练习、一个真实生活案例,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思考并建立起对主题的基本认知。

步骤二:提出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问题应该与主题密切相关,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步骤三:组织学习活动一旦问题被提出,教师需要组织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实验、观察、讨论和研究。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根据问题展开自己的探究,并积极寻找答案。

步骤四:引导学生总结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后,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和归纳。

这有助于学生将他们的发现整理成结构化的知识,并从中获取新的见解。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

步骤五:巩固学习成果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巩固学习成果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作业、小测验或实际应用任务。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供进一步指导和支持。

步骤六:反思与评估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估,以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生可以回顾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收获,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结论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通过按照以上步骤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供帮助。

探究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探究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探究教学法的一般步骤1.引言1.1 概述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教学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他们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

在学校教育领域,教学法是教学活动的基石。

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同时,教学法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实施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相互支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法的基础。

教师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其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然后,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材料、教学任务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接着,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进步的程度,从而为后续的教学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总之,教学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密切相关。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在内容的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布。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逻辑思路,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和说服力。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摘要]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仓库”,而是课堂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过程不再是获得僵化的、无生命的、死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通过解决问题、作出预测、构建和检验假设等不断生成新知识、新意义的过程。

一般来说,“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遭遇问题情境,探究与调查,展示与反思。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仓库”,而是课堂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过程不再是获得僵化、无生命的过程,而是一种通过解决问题、作出预测、构建和检验假设等不断生成新知识、新意义的过程。

一般来说,“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遭遇问题情境,探究与调查,展示与反思。

一、遭遇问题情境我们不妨先看一位教师为小学生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将接待来自美国、法国等的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全体执行委员,他们来上海参加数学教育国际研讨会,同时参观学校,了解中国教育。

工作之余我们将安排他们看看上海的风景,尤其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城隍庙旅游区。

但是老师们也不熟悉城隍庙的情况。

请你们一起帮忙为外国专家设计一下如何参观城隍庙旅游区,使他们在半天时间里(约三个小时),好好欣赏优美的景色,为亲友购买一些礼物,品尝上海的小吃,等等。

请你告诉他们具体的方案以及可能需要的费用。

仔细分析以上问题情境,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所精心设计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问题呈现的情境必须是学生学习或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实际问题情境。

问题要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或未来职业有关,这不仅能使学生看到学习活动的现实价值,激发其好奇与探究的愿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学会用真实世界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第二,问题中必须含有许多未知的、模糊的成分。

问题的边界和范围的陈述比较模糊,参数不全或没有限制,逻辑关系较为复杂,问题反映的情况比较棘手,解决此类问题往往没有普遍认同的策略,也无任何固定程序可循,因此必须进行探究、调查,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

探究式教学法的流程

探究式教学法的流程

探究式教学法的流程Exploratory learning, also known as inquiry-based learn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uriosity and encouraging them to actively seek out knowledge.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侧重培养学生好奇心和鼓励他们积极寻求知识的教学方法。

By engaging in hands-on activities,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students are able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实验和研究,学生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并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This approach to learning allows students to become active participants in their own education, rather than passive recipients of information. 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exploratory learning is the freedom for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make discoveries, and draw their own conclusions. 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学生有自由提问、发现和得出自己的结论的权利。

Teachers serve as guides and facilitators, steering students in the right direction without giving them all the answers. 教师作为向导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而不是直接给出所有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探究式教学的一般过程
福建莆田第一中学蔡辉森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探究式教学的一般过程,探讨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一般过程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教学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探究式教学是基于人们对科学发展史,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发展史的正确认识提出的。

近一个世纪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层出不穷,原有的科学知识不断被补充、修正、包容或代替。

这一切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对证据的寻找、理解、分析,获得对科学的认识。

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才能从中形成,才能提高能力应对变幻莫测的知识经济时代。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借鉴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教学法特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样进行学习活动,从中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科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

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在探究式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相似之处,实验上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即模拟性的科学探究。

基于这种认识,教育工作者们根据科学家开展科学探究的共同特征,对探究式教学的一般过程提出种种看法。

在此,本人根据教育部制订的《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此前所做的“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式教学试验,谈谈对探究式教学一般过程的认识。

一、提出问题
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整合各种媒体,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推动学生萌发、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过程,是确定学生整节课的心向的过程,对学生接下来自主、积极地开展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的情况,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问题意识,明确问题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学生已经知道物体所受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定性关系。

教师联系生产生活中需要知道它们定量关系的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所受合外力F合、质量m和加速度a的定量关系是怎样的?
二、猜想与假设
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猜想与假设不是凭空胡思乱想,而是根据现有知识基础作出一定的判断,以确定探究方向,因此对接下来的整个探究活动方向的正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验中,学生一般都猜想物体所受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为正比或反比关系。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生根据探究的目的,运用本身的知识、经验与同组成员协商、交流,确定探究的方法和所需的器材。

教师作为参谋,为学生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需要时教给学生新的研究方法。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并提出由于时间关系,这
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在m一定的情况下,F合与a和关系,在F合一定的情况下m与a 和关系用相同的方法可行。

然后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①如何做到固定物体质量m?
②如何得到合外力F合?
③如何得到对应的加速度a?
④如何才能有足够的数据用于分析F合与a和关系?
⑤怎样对数据进行分析?
⑥实验结论是什么?
在这里,教师让学生直接在小车上加4-6个钩码,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袋质量,并用目测法进行平衡摩擦力,原因仅作简单说明。

这样的处理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不受细节问题的干扰而增加难度,并节省时间,把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数据,交流与合作上。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依据已定的方案,熟悉、使用器材,动手实验,积极观察思考,收集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各种信息。

学习小组进行高效的分工合作,对实验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对话、答辩、争论,并确定解决方法。

教师作为基本信息的提供者,有限的合作者,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拔,引导学生朝向正确的方向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实验中,教师提出开展小组竞赛。

由于竞赛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们都忙碌着、参与着,并开动脑筋在小组内组织高效的分工合作,争取前五名到黑板上向全班公布本组结果的光荣。

一部分小组在得出第一条纸带后,就专门让一个同学马上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小车加速度a的值,其余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其他小组见状纷纷效仿。

在第一名的小组出现以后,其它的组更加紧张了,他们尽可能加快速度,争夺剩下的名额,连向教师发问也尽量用最快的语速。

在四、五名的争夺中,居然一下子就有四个组的同学上来写,其中一个较高大的女生还把上来争夺位置的其它组的较瘦小的男生往台下挤。

为鼓励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只得在角落里增加两个位置,让多出来的两组写下他们的数据。

整个活动中,教师四处走动,不时提出一些建议,指出实验操作的细节错误,用启发式的问题回答学生的问题,并提示他们保证实验质量。

五、分析与论证
学生运用数据、图表等方式,描述实验结果和有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比较、因果推理,从中归纳出科学规律。

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验结果,在学生分析遇到困难时,教给学生新的分析方法或思路,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

各组的实验基本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值法或图象法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为正比关系。

六、评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估,发现探究活动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吸取经验实现正反馈,深化对整个探究过程的认识。

教师要求各小组,特别是数据出入较大的小组,回顾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找出实验成功与不足之处。

七、交流与合作
通过个人努力和小组合作,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接受别人的质询,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并对其它人的探究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对整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进行调控,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教师让数据写在黑板上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作数据分析,公布他们的结论。

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对他们的数据、结论给予适当的评论分析。

或许刚才的
竞赛活动创造了轻松的气氛,在对黑板上的数据进行评论时,所有的学生都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显得十分自信。

教师综合学生的观点,得出在m一定的情况下,F合与a成正比的结论。

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固定砂和砂袋的总质量不变,用相同的方法得出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的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最后,综合以上两个结论,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笔者曾在不同的两个教学班分别采用开放性不一的两次教学实验,教学效果明显。

课堂中出现的紧张、热烈、自由、活跃的场面是以往依照实验报告册进行“菜单式”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学生实验课堂所没有的。

值得强调的是,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以上所有的7个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初期或低年级,甚至可以只涉及一个要素。

如在“共振”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7个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能够从中学到科学知识,还能促进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的发展,学习各种技能(如观察、分类、测量、交流等),并养成科学精神(如求真客观、批判创新、平等合作、不断求知等),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探究式教学所强调的学生主动积极、合作探究、科学精神等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开拓了新的路径,使之能够真正付诸于现实。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②李华:《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4期;
③罗星凯等:《“密度概念的引入”探究性教学设计》,《人民教育》,2002年第9期;
④“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⑤徐学福、宋乃庆:《探究教学的模拟问题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4期;
⑥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⑦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

注:本文2003年7月发表于《中学生物理园地》CN35-1098/G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