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作者:李游军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5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那么,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呢?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课前激发兴趣,提高探究欲望兴趣决定效果,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章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
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
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快乐;教师要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
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自学与讨论相结合,重视探究过程探究性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内化知识技能”的时间和空间。
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要少讲,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
学生在自读中自悟理解、主动探究,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况且学生处在学习提高的过程中,“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是常有的。
因此独立思考必须与集体讨论结合起来。
集体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发挥课堂学习的集体性的优势。
在集体讨论中,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启智开悟,可以化解独立思考碰到的疑难和障碍,还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浅谈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传统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探究性阅读教学作为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探究性阅读的重视,在这里谈一谈我对语文探究性阅读的粗浅认识:一、探究性阅读教学概念所谓“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阅读材料(主要是文本)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探究,或通过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经过感知、理解、升华、认同、品悟等认知活动,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他人(或自己)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原则1.突出学生主体原则。
探究式阅读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时空、环境和支持,顺应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从机制上保证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的实现。
从整个环节看,所表述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分步提示他们该怎么去探究,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所有环节都在指明教师该怎么去教。
2、彰显学习方式原则。
探究式阅读教学将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引入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其中,“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探究”这几种学习方式就构成了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主要环节。
这种学习方式的彰显,确保了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亲身体验的学习,更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体现认知规律原则。
探究式阅读教学中的“走向探究”是亲近文本,是猜读生疑,是了解探究方向。
这正是一种阅读期待的有效利用,也是探究性体验的引线或前奏。
“自主探究”是感受和初步理解文本,大体把握文本的主旨,是自读自练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明了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这是深入探究的重要基础。
“合作探究”是深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聚焦探究性阅读教学
一 一
聚焦探 究性 阅读教 学
◎吴 燕
探 究 性 阅 读 教 学 在 调 动 学 生 参 与 性 ,激 发 学 生 主 动 性 此 ,在 阅 读 性 教 学 中 , 必 须 注 重 学 生 的 主 体 角 色 ,让 学 生 方 面 的 突 出 优 势 ,使 其 越 来 越 受 到 初 中语 文 教 师 的重 视 。 成 为课 堂 的 主 人 ,让 学 生 在 阅 读 中 主 动 参 与 、积 极 思 考 、 新 课 程 改革 也 对 此 做 出 了 相 应 的 要 求 :初 中语 文 教 师 必 须 亲 身 感 悟 , 从 而 加 深 对 阅 读 对 象 的理 解 与 体 验 , 并独 立 发 加 强 相 关 学 习 ,认 真 组 织 探 究性 阅 读 教 学 , 不 断 拓 展 学 生 现 问题 , 分 析 问题 ,对 所 阅 读 的文 本 进 行 重 新 建 构 , 得 出 思 维 ,提 高 其 阅 读水 平 ,为 学 生 综合 素质 的 提 升服 务 。
一
具 有 个性 色 彩 的 阅 读结 论 。 ( )阅读 从 问题质 疑 开 始 二 探 究 性 阅 读 重 点 在 于 “ 究 ” 二 字 , 而 要 实 现 探 究 探
、
探 究性 阅读的内涵
所 谓 探 究 性 阅 读 , 是 指 通 过 教 师 的 引 导 , 学 生 在 阅
读 材 料 的 过 程 中 , 独 立 的个 别 探 究 与 合 作 的 相 互 探 究 相 结 的 结 果 ,就 必 须 引 导 学 生 从 问题 的 质 疑 开 始 阅 读 。 很 多 时 合 ,对 材 料 进 行 感 知 、理 解 、 升 华 、 认 同 与 感 悟 , 从 中 读 候 , 提 出 问题 往 往 比解 决 问题 更 为 可 贵 ,要 在 探 究 性 阅读 出疑 问 与 新 意 ,特 别 是 读 出 具 有 个 性 的 感 悟 与 结 论 。 探 究 教 学 中 逐 步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问题 与 提 出 问题 的 能 力 。 做 到 这
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作者:郁峰来源:《语数外学习·中旬》2014年第01期新课标提出了“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模式,各学校陆续开展了探究性阅读教学,但是一些教师对当前的探究式学习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一些错误的理论严重影响着教学,如果不及时更正,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学好语文对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意识,学好其他学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
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构建了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为主的语文探究性阅读模式。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体验、自主研究、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创意评价,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语文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并通过同化与顺应完成意义建构。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精神、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创新模式(一)探究性阅读模式在整体感知阅读时,如果教师的问题出现在学生阅读之前,将会产生一种倾向性影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进行探究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根据学习目标、提示进行感性阅读,在阅读中探索求知。
阅读能帮助学生识别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课文独特的写法,还能敏锐地发现自己在阅读理解上的障碍或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旧知识进行理性分析,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以便有针对性地采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探索性感悟模式语文学习中的感悟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积累基础上,对“字、词、句、篇章”的内蕴有自己独到的感触和领悟。
一般来说,人对语言的理解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感知语言的声音和形体,二是通过大脑思索语言的意义表征。
感悟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是学习主体积极探索的过程、同化与顺应的过程。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消除这种差异。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把培养学生 良好的学习 习惯和 提高学生 的 自学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同时还 要求学生学会合作 , 在合作 中发现 问题 , 解决 问题, 共同进步。 也要通过各种
一
享受成功的喜悦, 自主探究 的进 为 有它的优点, 但它有时却限制了学生思考 的空间 , 剥夺 了学生 自由感知的权 形式让学生体验到 自主探 究学习的乐趣 , 利。 再说 , 学生平时课外阅读时, 难道 有人给他们布置整体 感知的 问题 ? 也许 步深入提供 了保障 。
阅读教学有时应该返朴归真, 求本色的东西 , 追 因为简 单就是美啊 !
实践证 明, 在语 文阅读教学 中, 探究性 学习把语文课堂 还给了学生, 把 思维空问 留给 了学生 , 既遵循 了学生是课 堂教学主体 的原则 , 又符合创新型
教学中如何进 行探究性 学习呢?多年 的语文教学实践 , 使我对 此有 了新的认
识:
一
、
让 学 生 自主 阅 读
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 占了很大 的比重。其 内容可 以是 自读 课本, 也可 以 是课外读物, 也可 以是教 师印发的阅读材料 , 内容不确 定。这就要求 教师 先 不要提 出问题和框框, 全放手 让学生 自己阅读 。 完 让他们 自己在阅读中 自主 探索 , 自我构建知识 , 自我完善和提高 , 有不 懂的 问题 可 以让 老师提供 资料
习《 变色龙》 一课时, 以提 出儿个 问题 : 1找 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可 () 体会其作 用。() 2 奥楚蔑洛夫再审“ ” 案 过程 中做 了几 次判定, 几次变色 , 每次判定的依
3 奥楚蔑洛夫具有 怎样的性格等 。根据课 文内容, 创设问题情 规 律, 综合运用语 文知识 、 能去解决语 文学 习以及现 实生活 中的 问题 , 技 以 据 是什么? () 经过学 生的探究 , 更有助 于学生把握 文 中的人 物形象 , 更有助 于学生理 获取语 文知识 , 创造 性地表达交流 , 培养语文技 能, 增加体验 感悟 , 强语文 境, 增 素养, 培养科 学态度 , 增强探究 意识 , 培养创新 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学 习方式 。 因此, 在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 转变的背 景下 , 导和探索 探究性 学习 , 倡 对语 文 阅读 教学更有着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 义 长 期以来, 谓的语文阅读教 学法, 所 一是从 文章 结构 入手解 释范文 , 强 调 学生记住 中心思想、 段落大 意、 写作特 点 以及 重点语段 的标准 理解 ; 是 二 从 读写结合入 手,把对 范文 的解 析同时扩展 为模仿范文 的写法来进 行作 文
浅谈探究式阅读教学
组织 学生讨 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讨 论欲望 ,让每一个学
活动的主体 。” 从学 习的过程看 , 学生是学 习活动 的主人 , 生 学
的学 习活动只能通过他 自己的实践和感知 ,通过他 自己的思
维进行 , 别人不能代替包办。学生只有通过 自己的学习 , 才能
把知识转化为 自己的智 力和能 力。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 , 还要
读教学法。
探 究性 阅读教学 的开展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那么 , 怎
没有现成 的结论 , 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 , 得出的认识往往 比较 客 观; 而且 , 立思 考思维训练强度大 , 独 思维能力提 高快 , 能够 较
样正确进 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呢?笔者根据 自己的教学实践谈
一
些粗浅 的看法。 1 以学生为主体 、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实 验小学
李 洁
浅议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引导
囊 鼙
.
于 思 维 、逻辑 思 维 的 目的 。 创设 宽松
的 交 流 环 境 . 是 要 创 设 良好 的 问 题 一
题 时 .该 生 表 示 明 白 了给 灾 区捐 款 的
意义了。
归 还 了 ? 以还 是 立 字 为据 比较 好 。 所 这
个 例 子 告诉 我 们 : 定势 是 可 以突 破 的 .
起 学 生 主动 参 与 探 究 学 习 的热 情 . 促
使 其 由“ 奇 ” 化 为 “ 学 ” 从 而 积 好 转 好 . 极地 去解 决 问题 。
现 的伟 大 母 爱 。 了突 破 这 一 难 点 , 为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首 先 让学 生整 体 感 知 课
雄 ; 的 学 生认 为鲁 迅 用 心 不 专 . 医 有 学 曾 经是 他 的 理 想 . 他 医 未 学 精 。 轻 但 却 易 放弃 . 不应 该 成 为我 学 习 的 榜 样 。 他 面 对 学 生 们 这 样 或 那 样 的 看 法 . 师 教 只 能耐 心 的 引 导 . 解 学 生 的 质 疑 , 理 也 要 允 许 同学 之 间 存 异 。质 疑 与 存 异 都
立 即集 中精 力 读课 文 .主动 带 着 问题 去探究 。
的效 果 。
一
刺 激 就 是 对 所 学 的材 料 感 兴 趣 。 ” 在
、
激 发 探 究 兴 趣 , 起 唤
阅 读 教 学 中 . 师 根 据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教
征 和 认 知 规 律 , 意 识 地 运 用 各 种 教 有 学 手 段 激 发 学 生 的兴 趣 。 有 效 地 唤 能
论 交 流 ,在 同 学们 的意 见 交 流 中给 该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近年来,笔者在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一、根据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的相关点,循循善诱引导探究阅读教学,首要的是应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
课堂阅读探究能否进行,首先取决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无探究的兴趣。
学生这种研读兴趣很难自发产生,它需要教师在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相关点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诱发学生课堂阅读探究的兴趣,以兴趣诱导学生深入自觉阅读。
该策略能否有效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要在“准”字上下功夫。
平常要下功夫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共同兴趣,找准学生兴趣点;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下功夫找准能与学生兴趣发生共鸣的课文内容要点。
这样,课文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相关点便成为课堂阅读探究的动力源和有效探究的活动载体;二是要在“诱“字上使力气。
不仅要不断诱发兴趣,而且以兴趣诱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读书、乐于探究,并随时把课堂阅读探究引向课外阅读探究。
二、找准阅读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及时发现学生课堂阅读过程的认知冲突,并创设相应的阅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阅读中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情感的帮助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阅读的再创造。
例如教学《五彩池》时,可先引导学生扣题生疑:“五彩池在哪里?为什么叫五彩池?五彩池的景色怎样?”并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你认为怎样才能弄清楚这些问题?”及“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鼓励学生尝试平时很少用的方法,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最后,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了自主探究阅读的成果。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设计和策略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设计和策略【摘要】《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文中提出了设计”问题”环境,激发探究欲望;进入问题情境、确定专题是探究性阅读的主体;占有信息资料、自主探究发现是探究性阅读的核心;调动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乐于探究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上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问题”环境,激发探究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工,只在每事问。
”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有更大的价值。
教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应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开始,以引导者、合作者、好伙伴身份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法国著名教育家说过:”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
”由此可以看出,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创设、营造创造性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愿望都能实现,有着十重要的意义。
环境可以影响人,但这种影响不是被动的,人只有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受到环境的作用。
在学生中,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不可抵估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对已有结论的质疑,以及渴求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新花样的梦想。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性阅读
5 10 ) 5 8 5
、
跳 , 果子 ” 也 就是 说 , 摘 。 问题 提 出后 , 是 让 学 生随 口而 出 , 不 而 必须 经 过 思 考 后 才 能 回答 。教 师 还 应 设 计 富 有启 发性 的 问 题 ,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起 他 们 思 维 的 风 帆 , 养 他 们 分 激 扬 培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只有 这 样 的课 堂 提 问 , 能将 学 生 才 的 “ 袋 ” 起 来 , 学 生 的思 维 “ 脑 启 使 发动 起 来 ” 一 篇 课 文应 该 怎 。 么上 , 很难 有 个 固定 的 方 法 。 对 于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 师 也 许 教 要 花 费许 多 时 间 与精 力 .只有 不 断 地 摸 索 才 能 探索 出有 效 的 方 法 . 高学 生 的 知 识技 能 。 提 ( ) 问要 循 序 渐 进 。 二 提 循 序渐 进 指教 师所 提的 问题 的难 易 的合 理把握 ,学生 接受 知识程 度 的把 握 。先易 后难 符合 学 生认 知规 律 , 这样 由浅人 深 , 环 环相 扣 , 路搭 桥 , 层推 进 的 递进 方 式 , 仅能 非 常 容 易地 铺 层 不 解 决 问题 。 而且能 使学生 的思 维 向知识 纵深发 展 。教师 在教 学过 程中, 应该 给学 生 提供 自主探 究 的机 会 , 他们 置 身 于一 种探 索 把 问题 的情 境 中 , 而积极 主 动地探 索新 知识 。否 则说什 么也 是毫 从 无意 义的 。教师教 学语 文前 , 先要 培养学 生 的语文 兴趣 。
4 自办 ̄ - 。 . lr t, ]
抓 住 时 机是 一 个 无 言 的 时 间 段 , 个 阶 段 , 师 可 以在 教 这 教 学 中故 意推 迟 说话 的时 间 , 学生 以一 种神 秘 感觉 。 给 实践 表 明 , 若教 师 在学 生 作 答 后立 即肯定 或 纠 正学 生 的 回答 ,久 而久 之 , 学 生 就 会失 去 思 考 的机 会 。 们 可 以延 长6 的时 间 , 学生 以 我 秒 给 更 多的 时 间去 思 考 。要 知道 . 间是 可 以让 学 生 获得 更 多 的思 时 考 空 间 的 。 更多 的 学 生 回答 问题 并 主 动发 问。 于 学 生 回答 使 对 正确 的 问题 , 教师 要 步步 紧逼 , 穷追 不 舍 , 题 多变 , 题 多 问 , 一 一 使学 生 触类 旁 通 ; 把学 生 复杂 的答 案 简 明化 , 奥 的直 观 化 , 要 深 浮浅 的 纵深 化 , 学 生 的 回答完 善 化 。 于 回答 困难 的学 生 , 使 对 教 师不 可 直接 奉 送答 案 , 做 到 投石 激 浪 , 要 点拨 导 引 , 者分 化 瓦 或 解 分 成 若 干个 小 问题 。 路 标 , 设 让学 生 去 探讨 。 于学 生暴 露 出 对 来 的错 误 , 教师 不 能 直接 指 出错 误 , 启 发 学生 主 动 发现 错 误 , 要 或 者让 学 生 对错 误 答 案 展 开 讨 论 、 反驳 、 充 , 师 合 理 操 作 , 补 教 使 学 生 在论 中长 见识 , 论 中 辨正 误 , 动 纠正 错误 。 在 主 综 上所 述 . 们 已经 知道 了 : 文课 堂 教学 的探 究性 教 学是 我 语 语 文教 学 的生 命 , 而这生 命 能否得 以延 续 , 取决 于教 师是 否 能充 分 发 掘学 生 的兴趣 点 , 动学 生学 习的 主动性 和 积极 性 , 否做 调 能 到有 效 的设计 问题 . 并看 准 时机 来提 问 , 否 做 到与 文本 有机 结 能 合 . 升 学 生对 文 本 的感 悟 . 我们 的初 中语 文 教 学呈 现 实效 。 提 让 我们相 信 , 只要 我们 坚持 探究 性 阅读 教学 , 中语 文 教学 将 会收 初 到非常 好 的教学效 果 , 定会 让我们 的语 文教 师倍 感欣慰 。 一 读 书, 拓宽 视 野 : 是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充 分 利 用 了 多媒 体 和 校 园 三 网络 , 选 择 地 观 看 知识 含 量 高 的影 视 节 目和 光 盘 , 高 学 生 有 提 的 阅读 量 和 阅读 兴 趣 。 6展 示 才华 。 . 在 大 量 的课 外 阅 读 中 , 生 增 长 了 知 识 . 阔 了 眼 界 . 学 开 掌 握 了许 多 的 精妙 词 句 。从 而 非 常 渴 望 自己 的努 力 得 到别 人 的 肯 定 。 以笔 者 给学 生 提 供 尽 量 多 的机 会 让 他们 展 示 “ 华 ” 所 才 。 我 的做 法 是 在班 上 的 学 习 园 地 中 , 门开 辟 了 “ 书 ” 专 读 专栏 , 其 中设 有 “ 蜜 集 ” “ 识 角 ” 小 栏 目 , 动 学 生 把 课 外 阅 读 采 和 知 等 发 中学 习 到 的精 词 妙 句 、百 科 知 识 等 摘 抄 上 去 ,以互 相 交 流 学 习 。如 此 一来 . 生 的 阅 读成 绩 获 得 了肯 定 的 展 示 , 理 上 产 学 心 生 了极 大 的满 足 感 , 而 更 加 激 发 了他 们 课 外 阅读 的热 情 。 从 基 于 以 上 的实 践 , 如果 持 之 以恒 , 坚持 不 懈 ,米 ” 充 足 , “ 源 加 之 教 师 适 当指 导 , 愁 学 生 的语 文素 养 得不 到提 高 吗 ? 还
如何开展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开展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探讨。
一、突出主体,发扬民主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以费时费神、低质低效困惑着师生。
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应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素质教育观认为: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发展为根本目标。
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进行,别人不能包办代替。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库存,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专家提倡的“目中有人”,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健康发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精神,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没有必要用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来统一禁锢学生的认识。
著名的美国学者苏珊朗格说过:“在社会科学中,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不同的答案。
”就是这个道理。
二、自读与点拨相结合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接收学习”的模式,即由教师讲甚至“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
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的点拨结合起来。
由于语文课具有“技能型”的特点,学生有必要进行自学。
只有自学,才能形成更强的语文学习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学生自己能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内化,这种内化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实现。
因此,阅读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内化知识技能”的时间和空间,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阅读专家曾祥芹先生呼吁:阅读教学要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而挤掉或取代了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模式,建立在教师的点拨下,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自读”机制。
这种见解实乃真知灼见!学生在自读中“自为理解”,主动探究,加上教师的有效点拨指导,就能得到思考和开悟的满足,得到启智的喜悦和审美的感受,得到科学思维和方法、技能等的训练。
浅谈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
河 北 省 武安 市 第 二 中学( 0 5 6 3 0 0 )邵 京维
如, 朱 自清 的《 背 影》 、 茅 盾的 《 白杨 礼 赞》 、 “ 自主 探究性 阅读 ” 是指 学生在 语文 阅读教 学过程 中 , 树 学生 的鉴 赏能 力 , 立 自主性 、 探究 性的学 习态 度和创新精 神 , 通过能动 的创造性 林清玄 的《 光 之香》 , 先 让学生从这 三篇文 中找 出共性 , 它们 都 学习活 动 , 发挥 自身优势 、 自主获 得知识 和创造 的本 领 , 实现 有 “ 形 散而神 不散 ” 的特 点 , 语 言都很 优美 。学生 通过 比较得 自主性发展 , 使 自身素质得 以优 化 。 阅读教 学是初 中语文教学 出: 叙事性 的散文 是通过事 件直接抒发 感情 的 , 抒 情性散 文是 中一个十分 重要的环节 , 如何跳 出传统 的教 学模式 , 改变学生 通过象征 意义 的手法表 达感情的 , 哲理性散文 语言 意味深长 , 当学生掌握 了这些 不 同特点 以后 , 再从课 “ 要 我学 ” 的陈 旧被动 的学 习方式 , 让 学生 在语文 阅读学 习 中 告诉人们一个 道理 。 充分 体验到 自己是学 习的主人 ,注 重培 养 自主 学习 的意识和 外寻找相关散 文阅读进行 比较 。
激励作 用。教育 家夸 美纽斯 曾说 : “ 兴趣是 创造一个 欢乐和光 文教材 。学生通过 比较 阅读可 以对梁 启超 的文 风有更 深入的
明的教学 环境的主要 途径 之一 。兴 趣是学生 积极参 与教 学活 了解 , 对这位文 学大师 的人 品有所了解 , 进一步 提高学生 鉴赏 动的心理 倾向 , 兴趣是推 动学生学 习的内驱 力 。” 当学 生对学 和品味语 言的能力 。 有时, 还 可 以将 中外同种体裁 的不 同文 章 习感兴趣 时 , 就会 乐意学 习 , 并表 现 出高度集 中的注 意和敏锐 进行比较 。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策略长期以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的危害是大大地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实施新课程,探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自主的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发展。
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具有问题意识。
接受学习重在接受、吸收、积累。
探究学习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
有了问题意识,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主动探寻事物的究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具有实践能力。
接受学习常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中的语句,倾听教师的讲解,背诵固定的答案。
探究性学习强调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强调让学生在直接阅读课文及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去获得感受、理解等能力。
从语文实践中学会语文。
③具有开放的视野。
接受学习往往过分强调标准答案,探究学习则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可见探究学习要求具有开放的视野,即使是正确的答案也不当做唯一的经典,而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寻求更多的答案。
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一、善于捕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时机一个学生的质疑,可以引发全班同学的共同思考,教师对学生质疑的重视和赞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
例如苏教版第五册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课始,揭题后,学生对“无字词典”尚不明白,但“有字词典”学生不但见过,而且已会运用。
学生马上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便有学生问道:“我见过字典,但无字词典是什么?”这一问切入了学生的经验思维,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二、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当学生提出了质疑,教师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
第一步: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马上说:“你们想一想,他说得有道理吗?”将一个学生的质疑化为较多学生的共鸣,有利于更多的同学投入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碰撞。
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李晾丽Βιβλιοθήκη 小 教 研 究 2 0 0 6 . 1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性阅 读, 是在教师的引导 、 启发下, 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 式来自主地阅读, 获取信息, 形成独特的感悟、 体验、 智 能和情感, 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正在实施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旨在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 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教师在新的 教育理念之下, 从课堂的垄断地位中淡出, 重建新的师 生关系, 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组织者、 指导者, 让学生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 发展的课堂, 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现就如何引导 学生进行阅读探究, 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 巧设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结 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巧设一定的情境,有效地激发 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首 先,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 民主、 亲切、 和谐的关 系, 创设一个民主、 宽松、 和谐的课堂氛围, 把学习的空 间和时间还给学生, 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让学 生自 主探索。同时, 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 使学生 保持探究热情, 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其次, 可根据学生 好奇心强的特点, 去设置一些悬念, 让学生产生急切期 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 , 让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 思考和探究。 此外, 教师还可根据不同内容创设问题情 境,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引导、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使 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 能动地阅读, 激发学 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使其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 大胆猜想, 培养探究意识 猜想是个人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 事实中追求新关系、 寻找新答案的一种非逻辑形式的 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应恰当地、 不失时机地运用猜想, 为学生和文本牵线搭桥,为学生和教师沟通心灵的桥 梁, 激发学生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探望, 让学生尽 情猜想。一是根据课文中人物情感丰富, 品质鲜明, 形 象鲜活的特点, 让学生猜人物的心理活动, 揣摩人物的
浅论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四个要点
文科教学探索浅论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四个要点付小亮(南昌县莲塘第五中学,江西南昌330200)摘要: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于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思索。
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探究体验,指导学生探究方法,拓展探究阅读视野,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四个要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9一0030一01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阅读教学,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究性阅读教学有四个要点。
一、激发探究兴趣新编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可称得上文质兼美,阅读时教师如能正确有效地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美的熏陶,为思考、探究问题奠定基础。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视频材料,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紧张而有趣的思维状态。
随着阅读深入,引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关注探究体验语文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阅读探究体验,而不能再以“标准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思考,禁锢学生的头脑。
要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大胆探究。
如《陌上桑》一文,有学生就提出了与教师不同的观点。
这种独特的见解表明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且表明学生进行了探究学习。
教师应充分肯定,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探究体验。
三、指导探究法在教学中,成功有效地指导学生精读,最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定向探究反射,学生就能产生疑问,从而很好地进行探究性的阅读。
1.关键词句的探究。
作家锤炼语言时多在形容词、动词、副词这三类词上下功夫。
这三类词在语言中最富表现力,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破”、“弄”二字,皆有一字而境界全出之效。
浅谈探究性阅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 巧借教学空白, 培养探究能力 为什么说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利用“ 空白” 是培 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呢?
轻松愉快又符合儿童情趣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民 主和谐的氛围下快乐地进行探究性阅读。在教学第 九册课文《 时, 鲸》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鲸是哺乳 动物, 不是鱼” 这个问题, 可精心设计这样的情境: “ 海洋里召开一次鱼类运动会, 鲸鱼兴冲冲地跑去参 加, 谁知被守门的大鳖鱼拒之门外, 鲸鱼难过极了,
可以进行填空白 训练,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怎样做算术、 猴子怎样骑车、 马如何钻火圈等有趣的 情景想象描绘出来。 这样,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根 据图画把课文略写的内容填补延伸出来, 既丰富了
学生的 思维, 又使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3)利用标点的“ 空白”
一篇完整的文章, 绝对少不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标点符号是文章表情达意所不可缺少的,因而是文
强调语文学习中书 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的相互渗透。
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又给学生的讨论探究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接下来的时间便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读
书讨论, 展开探究性阅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结合
原著中“ 赤壁之战” 的相关情节, 会对课文内容有更 加深人的理解。 2.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敢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
里看出 来的? ” 等问题。 这些问题既能对全文的学习
3.加 强实验操作活动, 让学生敢做
对于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 让学生自己动手 模拟, 进行实验操作, 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探究 性阅读。 在教学课文《 捞铁牛》 理解捞铁牛的过程 时,
和原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 可让学生分组准备搭好 架子的两艘小木船, 一只铁牛( 工艺品) 、 砂石、 一条 绳子、 一个大鱼缸。上课时, 先让学生读懂怀丙捞铁 牛的情景, 再让学生形象地感知、 具体地体验了实验 操作过程。这样的实验操作可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 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也就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迎 刃而解。 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探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把铁牛捞上来, 以启迪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 关键词 】 究性阅读 探 【 中图分类号 】 62 G 3
一
探 究性 学习 创新 能力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64 4 1 2 1 ) 2 07 — 1 17 — 80( 02 0 — 0 1 0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合作 中共 同获取 知识 ,相互弥补知 识 的欠缺 ,相互借鉴思维模式 和研究方法 ,从 而养成学生共 同探讨问题 、解决 问题 的习惯 ,养成 尊重他人 、虚心好学 的
望 。教 师应 通过 让学生 自己提 问来 组织 教学 ,积极 引导 学 生参 与到提 问 中来 ,尊 重他 们 的个性 ,允许 学生 们有 自己
的独到 见解 , 励他 们 主动探索 ,为学 生创设 动脑 、动 口 、 鼓 动手 、释疑 解难 的机会 ,通 过语 言上 的交 流 ,培 养学生 独
树 立 以 “ 究” 为 中心 , 以 生 为 本 ” 的 思 想 探 “
“ 探究 性学 习 ”的课 堂教学 是实施 以 “ 探究 ”为 中心 的教 学法 ,体 现 “ 以生 为本 ”的教育 思想 ,使学 生真 正成 为教 学活 动 的参 与者 和实施 者 ,激励 学生利 用多 元 的方 式 提 高创新 欲望 。从学 生 的发 展 出发 ,营造探 究性 的教学 氛 围 ,给学生 营造 一个 宽松 、和谐 的教学 环境 ,鼓励 学生 敢 于讨论 、主动学 习 、积 极求 知 的兴趣 ,诱发 学生 的创新 欲
[ ]岳玲. 1 中学 图书馆面临 的挑战 与发展机遇 [ ]. J 科技信息
( 学术版 ) 06( ) ,2 0 1 [ 黄筱丹. 2] 浅谈 中学 图书馆 的课外阅读指导 [ ]广西右江 民 J . 族 师专学报 ,20 6 0 6( )
而建立 自主 学习 的激励 氛围 。. 二 注重教学 内容的探究性 。满足学生 多样化的需求
浅析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2 . 创 设 合 适 的教 学 情境 , 激 发 学 生 的探 究 兴趣 。兴 趣 是 最 好 的老 师 ,因 此 高 中语 文 教 师 在 阅读 教 学 中实 施 探 究 性 教 学 方法时 . 要 善 于 利 用 学 生 强 烈 的好 奇 心 和求 知 欲 . 创 设 合 适 的 教学情境 , 激 发 学 生 对 阅 读 内 容 的探 究 兴趣 和热 情 。 例 如 教 师 在教 学实践 中, 可以结合教学 内容 ,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以问 题 引 领 学 生 对 阅 读 内容 进行 深层 次 的分 析 和 探 究 。同时 。 学生 在 阅 读 完 课 题 之 后 可 以 进 行 自主 提 问 。 继 而产 生 独立 探 索 的 意 识 . 无 形 之 中 烘 托 了 浓 厚 的 课 堂 学 习 氛 围 。在 这 个 过 程 中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得 到 了 极 大 提 高 。教 师 要 善 于 抓 住 课 文 中的 那 些 寓 意 深刻 、 表 达 精 炼 的关 键 性 语 句 . 以此 为 学 生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这 样 既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准 确 把 握 阅 读 文 章 的 中心 主 旨 .加 深 对 教 学 内 容 的 体会 ,又 可 以 在 潜 移 默 化 中 培 养 学 生 的 逻 辑 性 思 维 和 创 造性 思 维 。总 之 , 高 中语 文 教 师 要 善 于 结 合 阅读 材 料 , 创 设 合 适 的 问题 情 境 , 以问 题 作 为 学 生 探 究 的 路 径 , 使 学 生 在 解 答 问 题 的 过程 中全 面 而 深 入 地 理 解和 掌 握 教 学 内容 ,从 而 拓 宽 学 生视 野 , 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综 合 能 力 。 3 . 培 养 学 生 在 课 外 阅读 中 的探 究 习惯 。语 文 阅读 课 堂 教 学 时 间有 限 ,这 对 教 师 开 展 探 究 性 教 学 的模 式 和 对 阅 读 教 材 探 究 的深 度 产 生 了一 定 影 响 。因此 , 教 师 可 以培 养 学 生 在 课 外 阅读 中 的探 究 习惯 .从 而对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进 行 很 好 的 辅 助 和 弥补 。 同时 , 教 师 要 认 识 到 不 是所 有 课 外 阅读 教 材 都 利 于 学 生
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摘要: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设计在语文教学中,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上我做了一些尝试,把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流程:一、自由朗读,自由感知。
读了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前总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它有时却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再说学生平时课外阅读时,难道有人给他们布置整体感知的问题?阅读教学有时应该返朴归真,追求本色的东西。
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后,则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二、欣赏品味,合作探究。
全班分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小组可以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
第二流程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认为作品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你怎么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你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学生也可以不按上述问题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
这个流程很注重开掘学生独特的个人(小组)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以往的教学是“传授—接受”式,即使有启发,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给学生钻,得出的结论也是大同小异,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学生的思想是教师给的,这等于剥夺了学生对课文独特感受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括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可见,倡导探究性阅读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是至此课改的亮点。
那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地在实践、合作互动中,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探索研究,发现与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中,我认为最主要的要抓住三点:
第一、抓住重点探究。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是按照课文的顺序不分主次地从第一段开始讲起,一直讲到最后一段,讲读中注重故事情节,问得过细,分析过碎,忽视抓重点探究。
其实,分析课文时,我们只有抓住课文中统领全文的关键点,才能辐射全文。
第二、选择问题探究。
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注重选择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归纳起来要注意三点:a、内容的集中性,知识容量大,涵盖课文的面积大。
b、思维的挑战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动一番脑筋才行。
c、答案的开放性,答案多维,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
第三、挖掘教材探究。
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抓教学的关键点,
理解的疑难点,内容的矛盾点,语言的训练点,情感的体验点,课文的空白点,进行探究与创新教学。
下面以《草船借箭》为例,谈一谈探究性阅读教学怎样实施。
《草船借箭》可以设计三个探究点:
1.学生提出: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用后再归还。
可是课文中的箭既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也不必归还,这不是“借”箭,是“骗”箭。
讨论后,学生们各抒己见。
有的说用借箭是可以的,因为船受满箭后,军士们不是谢过曹丞相了吗?有的认为这个“借”字含义深刻,诸葛亮得到这十万支箭不是不还,在赤壁之战士不是如数奉还了吗?多数学生认为“骗”就会损害诸葛亮的形象,还有的认为战争中不存在“骗”的问题,不是有兵不厌诈之说吗?只有用计谋才会打胜仗。
b、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一处写了他是“笑着说”。
教师提出:“你们说说,诸葛亮在笑谁?请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学生议论踊跃:一说他在笑鲁迅忠厚老实;二说他笑曹操生性多疑,一定会中计的;三说笑周瑜的阴谋又要落空,真是自不量力.........这里有赞美的笑,胜利的笑,也有轻蔑的笑。
c、从“神机妙算”这个重点词入手,把词眼锁在“算”字上,提出诸葛亮巧妙地算到了什么?讨论交流后,学生反馈:一是诸葛亮精通天文知识,准确地算出三天后江上必有大雾。
二是诸葛亮知己知彼,准确地算出曹操一定不敢出兵,算出鲁素肃肯帮忙。
三是诸葛亮善于运用地理条件,准确算出曹军后来会追赶,便在于受箭
时就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在大量受箭的同时,也便于顺风顺水的撤退......师总结:可见,诸葛亮想得那么周到,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生答: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学生们根据这几个探究点去分析课文,课文的重点、难点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通过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胆尝试,探究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无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