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平潭县新世纪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平潭新世纪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就是要彻底地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的目的是革除旧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统治者的统治,改革不同于革命,一般是统治者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进行,但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所以②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答案选B。
考点:改革的含义点评: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说明改革必然遇到很大的阻力,改革家需要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A说法绝对,并非改革者都不会有好结果;B说法也不对,改革者不能只想到明哲保身;D不对,改革需要循序渐进,但也不能激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四月份阶段性测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皇帝制3.“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
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
这实质上反映了A.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D.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4.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
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一做法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 B.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C.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D.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5.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B. 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出现的一项制度C. 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 东汉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6.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相权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皇权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7.秦代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出土秦简曾载:南郡的监御史因罪逃亡后,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的监察。
这可用来说明秦代A.重视地方权力监督 B.监察权侵夺行政权C.地方实行三府分立 D.君主权力至高无上8.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市一中2018~2019学年度开学考试试题高二历史答题要求: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终了只交答题卡。
5.考试时长8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
其目的是A.巩固专制统治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D.确立儒学独尊2.中国先秦某位思想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A.法家B.墨家C.道家D.儒家3.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B.人性本善C.推行“仁政”D.克己复礼4.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
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B.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5.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下表为孔子年谱(摘要)表中所示内容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影响是A. 以“仁”的宽广胸怀引导世人B. 主张“为政以德”的施政原则C. 以“忠恕”理念对待社会动荡D. 对“礼崩乐坏”局面进行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齐国大臣崔杼弑齐庄公”“鲁君昭公被权臣驱逐至齐国”“卫国内乱父子夺位”等信息,说明这是一个统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对孔子的儒学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排除ABC项。
点睛:礼崩乐坏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指周代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井田制逐步解体、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和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等四个方面。
本题材料所反映的正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
2. 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加强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B. 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C. 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D. 百家争鸣局面的最终结束【答案】B【解析】“以吏为师”是秦国暴政的手段之一,反映了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以师为吏”强调教化,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B正确;从“以吏为师”到“以师为吏”,反映了对知识分子作用的重视而不是加强控制,故A错误;材料和黄老之术无关,故C项错误;D项没有体现出变化,故排除。
3.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就封鲁国。
《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由此可以得知( )A.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B.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C.鲁国是西周时期最大的封国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2.《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按遗嘱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 C.按军功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4.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
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
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D.神权对立于王权5.《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郡国并行制的缺陷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察举制的弊端 D.刺史制度流于形式6.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月考一试卷高二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题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 D.维护周礼,贵贱有序2.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由此,他比喻()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C.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很重要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4.《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
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礼乐制度5.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A.太尉 B.御史大夫C.尚书令 D.刺史6.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7.“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8.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 D.墨子“兼爱”思想9.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玉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饶红超审题人:胡蓉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1.公元前498年,针对鲁国三位国相超越规格的城墙,孔子协助鲁定公实施“堕三都”的行动,最终失败;公元前453年,晋被赵、韩、魏三家成功瓜分。
这两个历史事件反映了A.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本质B. 战国时代的到来C. 当时社会转型带来的动荡D. 统一趋势的加强【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两件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联系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堕三都”和三家分晋这两件事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动荡,故C项正确。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本质,也无法得出统一趋势的加强,故AD两项排除。
孔子协助鲁定公实施“堕三都”的行动是在春秋时期,故B项排除。
2.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 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 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 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 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故A正确;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指的是打破贵族官位世袭制度,实行依据才能的任免制,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无法体现“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排除C;战国时期,分封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不符合史实,D错误。
3.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
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
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 )A. 限制了王国势力B. 增加了选拔人数C. 体现了差别平等D. 削弱了世家特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涉及到了在东汉和帝改革后各郡县举孝廉人数上出现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是想郡国并行制,但是到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已经得到根本的解决,不存在限制王国势力这样的情况,故 A 项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东汉和帝改革后,察举制的变化是从原来的各地平均到现在有多差距,是减少了选拔人数,不是增加选拔人数,故B 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经过改革后的察举制从原来的各地平等的数量变成了根据各地人口的不同采取了区别的对待,“每年”、“每两年”、“每三年”这体现了差别,都举1 人这又体现了平等,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对世家大族特权的削弱,故 D 项错误。
湖北省崇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崇阳一中高二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24小题,共48分)1.古代某制度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该制度“形成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
下面对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B.实行自下而上举荐制C.大宗与小宗是绝对的D.地方有较大自治权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完善科举取士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制约平衡,提高行政效率D.整顿吏治,扩大统治基础3.2017年底,主要陈列中国文物的大英博物馆33展厅,对公众重新开放。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剪彩并观看了展厅中的中国玉器、瓷器等,该馆收藏的瓷器可能主要来自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藩属国贡品4.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舶从英国港口出发到广州从事贸易时,其船载物资中经常有90%是白银。
这一事实可以说明当时A.清政府禁止进口英国商品B.英国已丧失了殖民强国地位C.中国商品价格优势很明显D.英国对华贸易处于入超地位5.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6.董仲舒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
这种思想对政治制度建设所起的作用是A.提出了君权神授主张B.强化了君主专制C.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D.体现了天人合一7.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文科)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
周王此举有利于()A. 强化血缘宗法B. 维护尊卑关系C. 凸显宗教信仰D. 加强文化认同2.“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 宗法制B. 皇帝制C. 世官制D. 察举制3.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投士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
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A. 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B. 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士C. 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 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4.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
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
这一变化()A. 强化了天子权力B. 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 降低了女性地位D. 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5.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承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 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 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 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 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6.秦朝时期,“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这反映出秦朝()A. 实行依法治国B. 百官胆小怕事C. 皇帝独裁专断D. 行政机构缺失7.(2018•河南郑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开眼看世界”(含解析)新人教版
“开眼看世界”(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新思潮萌发1.背景(1)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
2.内容(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是指军事技术。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畬的《瀛环志略》等。
3.影响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4.认识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新时代的第一步,但其思想依然有着较深的旧时代烙印,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依然是肤浅的、表面的,甚至是荒诞的,如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仍把西方人当作“蛮夷”看待,这体现了其时代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虽然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其认识仍然没有高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传统主流思想。
其意在说明林则徐在认识上A.并非真心主张学习技术B.尚不足以引领时代潮流C.并未摆脱天朝上国局限D.仍然坚持传统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制度腐朽,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C.抛弃“闭关锁国”,放眼看世界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张“向西方学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人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长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2.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但客观上又在某些方面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例如,战前法国士兵的服色比较鲜艳,随着战争的发展,换成了新式的为战壕战量身定做的军服。
以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法正确的是( )A.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率先采用新式武器坦克B.大战后期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流程的改进D.战后英法美建立了国联,倡导集体安全,具有进步意义3. 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
7月1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
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
”对这一战役分析正确的是( )A.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C.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D.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4.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乃至爆发战争。
以下史实能充分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法德争夺欧洲大陆霸权②英德进行海军军备竞赛③英法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④中日爆发甲午战争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6.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
2019年上期衡阳市八中高二四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
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
”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4.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
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A.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B.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C.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D.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5.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
这主要借助于()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6.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A.秦二世为先帝营造阿房宫B.文献记载各异不足为信C.杜牧曾游览秦朝宫殿遗址D.秦营造阿房宫但未建成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9年春季南侨中学高二年段第一次阶段考(文科)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
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
这一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2.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
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3. 在伯里克利时代,古代雅典居民大约有40万人,“其父母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这样全权公民大约14 000人。
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仅能容纳6 000人。
参加公民大会的一般公民也仅限于聆听和投票。
这表明( )A.雅典层层推选的民主制度受到普遍欢迎B.雅典实行轮流参政议政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制度受到大多数人的抵制D.雅典民主本质上是精英政治制度4. 古雅典五百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以及执行大会决议。
500人又均分为10 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
执委会再抽签一人出任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主席,掌管金库钥匙和国玺,任期一天,不得连任。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 )A.突出轮番而治和权力制约B.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运行机制得到法律的保障D.有效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5.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
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是( ) A.恢复西周的“工商食官”政策 B.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C.促进经济国有化政策的产生 D.促进官营手工业的产生6. 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
【推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调研高二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王朝先后有十四世、十七王,其中一次是弟之子死后王位复归于兄之子,两次是兄终弟及,其余都是父死子继。
据此,下面结论成立的是A. 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B. 夏朝完善了嫡长子继承制C. 我国封建社会自夏朝开端D. 夏朝的王位继承比较混乱【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夏朝的王位继承大部分属于父死子继,联系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可知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故A项正确。
材料显示夏朝没有具体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B项的表述既与史实不相符,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我国封建社会自战国开端,故C项不正确。
从材料可以看出夏朝的王位继承是有秩序的,混乱是偶然的。
故D项不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信息,夏朝的王位继承大部分属于父死子继,从王位继承与宗法制的关系入手,联系所学就可得到正确答案。
2.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
这反映了孔子A. 主张政治改良B. 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 主张复古倒退D. 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
依据材料“但有所损益”、“也有所损益”可知,孔子强调的是政治改良,故A项正确,BC项不符合材料意思;D与题意不符。
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思想•孔子的思想3.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
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这一变化说明A. 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B. 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C. 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 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答案】A【解析】孔子“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明显体现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孟子从华夏族的视角来区分少数民族,说明民族融合趋势导致该变化发生,故A项正确;B中放弃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文化的优势,故C项错误;D中背离说法错误,是发展。
内蒙古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奋斗中学2018—2019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竞赛、重点班)★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
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这一变化表明()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B.二战后两级格局已最终形成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濒临破裂2.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
苏联人举办了关于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他们觉得美国人很幸福。
这反映出()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美苏冷战采取新形式C.美国在竞争中占优势地位D.苏联在科技上占优势3.1973年,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等国提出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问题召开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A.“礼 B.“仁”
C.“德” D.“孝”
2.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2007的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此项议题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4.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中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B.仁爱C.仁政 D.兼爱
5.钱穆说:“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
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6.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
……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7.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
①举贤良对策②重用文学儒者
③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④设立地方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9.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0.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1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2.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由此可见他A.强调实地调查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D.主张经世致用
13.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性和发展的特征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14.古希腊人留下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
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崇尚精神追求 B.坚守法治原则
C.重视民主信念 D.倡导人类平等
15.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他主张
A.让每个成年男子都参与国家管理B.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C.国家应由少数精英分子来治理D.人类是有能力认识自然的
16.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17.在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主要的思想家们看来,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
这应归功于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英国革命D.启蒙运动
18.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A.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B.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自然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D.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19.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A.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20.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 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2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
”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22.下文摘自1878年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的演讲:“我们的先驱哲学家们是真理的倡导者,让我们祈求这杰出的亡灵;让他们面对策划战争的君主王朝,公开宣布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
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雨果所说的“先驱哲学家们”是指
A.人文主义者 B.宗教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