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推荐word版 (16页)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5篇范例)第一篇: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一、铜陵市土地资源情况及利用现状铜陵地域面积小,境内多丘陵,耕地后备资源非常匮乏。
与大建设、大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相比,土地供给严重不足。
一是人均土地资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人均土地约10.5亩、拥有耕地1.4亩。
而我市人均拥有土地2.25亩,人均耕地不足0.6 亩。
二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铜陵城市化率从48.7%提高到63%。
同期,铜陵年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达到20%,特别是近年来新上项目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比例大幅提高。
三是人均占有建设用地水平较高。
城郊及农村建设用地分散,存在较多的“空心村”现象。
四是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近年有所提高但仍低于较发达地区。
2010年,我市开发区平均投资强度约110万元/亩,产出效益为150万元/亩。
同期,合肥经开区和高新区的投资强度为200-250万元,芜湖开发区的投资强度为150-180万元。
五是土地闲置或低效利用现象仍比较普遍。
从区域上看,主要分布在铜胥以东,泰山大道以西等区域;其余分布在大桥经济开发区“大通工贸园”及铜陵县金桥工业园;从项目类型上看,闲置土地主要涉及纺织、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材料等产业,特别是一些一次性申请用地500亩以上的大型项目闲置土地较多;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2007年工业用地招拍挂和控制指标制度未实施前形成的。
二、近期我市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所做的探索一是实行“三集中”,即工业向工业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原则上不在工业园区外,审批单独选址新建工业项目。
全面推行人口向城区集中的做法,集中建造安置住宅小区。
截止2010年,全市共选址19宗土地,用地面积约110.9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近2万户。
初步测算,此举可减少新增建设用地3600亩,节地效果显著。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调查方法与技术
调查方法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遥感影像图为基础,通过野外实地测量、问卷调 查、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
技术手段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 效率。同时,采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调查成果的精度和质量。
展示土地利用变更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
评估土地利用变更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 政策实施等方面的影响。
调查成果的应用与价值
为政府制定土地政策和发展规 划提供科学依据。
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可持 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为社会公众提供土地利用信息 和咨询服务。
为科研机构和学者提供土地利 用研究和教育资源。
沟通协作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各参与人员之 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
进度控制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对工作进 度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技术保障
选择先进的调查技术和方法,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资金保障
合理安排预算,确保调查工作的顺 利进行。
法律保障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调 查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内容等。
确定调查范围
根据调查目的,确定需要调查的地域范围 ,包括已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
选择调查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包 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GIS辅助等 。
实施方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组织与协调
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专门的调查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和管 理整个调查过程。
人员分工
根据参与人员的专业特长和职务,合理分 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
【精编范文】土地变更调查报告-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土地变更调查报告篇一:土地变更申请土地变更申请县国土资源局:申请人,性别,身份证号:云南景谷县人,现年岁,我(父亲或母亲)内拥有一宗宅基地,土地证号:景集建【97】字第号,因我(父亲或母亲)(姓名)于年地进行变更,特向县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土地使用证变更手续。
望县国土资源局给予办理土地使用证变更手续为谢!特此申请申请人:年月日篇二:丰台区城镇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报告丰台区和义、方庄街道城镇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报告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京政发〔201X〕15号)的文件精神,在丰台区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0号令)的规定,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在丰台区国土分局和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由丰台项目部调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试点工作从201X年5月18日在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正式启动,在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取得土地变更调查经验的基础上,于201X年6月25日全面启动第一阶段8个街道的土地变更地籍调查工作,于201X年8月中旬启动第二阶段8个街道的土地变更地籍调查工作。
我们和义、方庄街道的员工按照国土局和公司的技术要求,与国土局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与各用地单位尽力配合,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采用全解析法,完成了和义、方庄2个街道的土地及相关地上附着物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及宗地图、地籍调查表的绘制、填写、权属证明材料的索取。
为全面掌握和义、方庄街道土地利用状况,明确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等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为满足和义、方庄街道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完整版)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等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1 44.33 664.88 0.332 59.27 888.98 0.443 114.08 1711.15 0.854 172.24 2583.58 1.285 366.41 5496.10 2.726 886.55 13298.29 6.597 1142.73 17140.97 8.498 1183.88 17758.21 8.799 1400.19 21002.91 10.4010 1773.99 26609.86 13.1811 2032.52 30487.73 15.1012 1890.79 28361.90 14.0413 1126.75 16901.20 8.3714 766.91 11503.60 5.7015 501.77 7526.60 3.73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8年度内,全国因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缘故减少耕地的质量平均为8.89等,与2018年度减少耕地平均8.60等相比有所下降。减少耕地质量1-15等均有分布,以6-12等为主,其中6等耕地占减少耕地面积的8.91%,7等占11.81%,8等占14.38%,9等占15.76%,10等占17.02%,11等占12.56%,12等占6.87%。1等和2等面积比例均不足1.0%。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97.68
91.92
112.67
24.60
1.75
1088.82
重庆
1.50
39.04
429.52
970.99
1195.40
895.15
114.09
3645.70
四川
3.31
52.16
180.02
785.99
1997.75
2518.61
2761.78
1298.98
435.86
62.70
10097.16
8062.29
青海
18.63
188.40
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注意事项
单位:亩 单位:亩 单位:亩
强调
三、地方复核过程中的问题
地方复核的目的是进一步核实原外业调查及内业核查中各类 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并对错、漏进行全面及时的纠 正。由于采用国土资源部内业核查结果作为疑问图斑下发各地 复核,各地在进行外业核实调查中较为重视,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关表格的填写上。由于对绝大部分基层国土部门和作业单位 工作人员大多均为初次接触该项工作,对相关《监测疑问图斑 核查记录表》不熟悉,相关填报要求不了解,部分地方导致对 复核结果、修改类型、情况说明等填报上逻辑关系混乱,并出 现多种错误。该记录表主要针对原外业调查上报数据信息及国 土资源部内业核查信息进行核对,原上报地类信息正确的一般 均可不作修改,但特殊情况是内业核查信息与实地及原上报信 息不一致的应根据实际按相应的填表说明进行修改更正。常见 的问题主要是复核修改类型填报错误,未修改的情况说明不详 细、明确,只是简单的以伪变化为由。(详见各种相关《疑问 图斑核查记录表》填表说明),另外问题较多的反映为原上报 地类信息错误,但在“复核结果”栏仍填报原上报地类而未做 修改更正。
建设用地指实地已建设的土地。实地建设以施工人员已进入、 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设备已到位或地基已开挖为标志。
2019年土地确权信访范文-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土地确权信访范文篇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经验交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经验交流我镇于201X年5月启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争取于201X年年底全面结束。
此次确权工作的技术路线对我们来说既无经验可循,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但是我镇坚持边干边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专业测绘的科学方法,积累工作经验,为确权工作打下基础。
5月至6月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一个多月的确权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操作中的经验:一、组织领导是保障。
1、我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府二楼办公室,具体负责确权登记工作的信息录入、上传下达、信息发布、数据汇总、录入建档、总结上报等工作。
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进。
2、各村也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和工作机构,各村小组还组织了由3-4名懂政策、懂法律、对土地承包比较清楚的人成立了理事会,负责农户信息登记,承包地块指认等工作。
3、确定了分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依托镇村干部、农民代表和有关技术人员,构建起纵向贯彻落实、横向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工作体系,严格落实了干部责任,加大对确权登记先期试点工作的推进力度。
二、是群众参与是核心。
1、农民是确权登记的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广泛参与确权登记工作,认真倾听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公示确权登记程序和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认可和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
2、从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在村片村、村、村召开了试点工作动员和培训会议,会上对试点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并对参与试点工作的村干部、村民代表、村理事会成员等进行了多次业务集中培训,并由村干部组织每个村名小组召开组里的土地确权动员部署大会,使参与试点的工作人员扎实掌握了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以及工作操作规程和技能,保证了工作按计划、按步骤顺利推进。
(完整word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目录前言第一章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第二节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指导原则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主要任务第三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流失第二节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第三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第四节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第五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第四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第五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第一节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第二节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第三节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第六章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第一节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第二节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第三节加强省级土地利用调控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附表1: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附表2:建设用地指标附表3:园地指标附表4:林地指标附表5:牧草地指标附表6:近期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基础上,制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00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末年。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作为掌握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其结果能够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些变化的具体情况。
首先,从耕地的变化情况来看,由于城市扩张、工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耕地被占用。
在一些地区,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导致了耕地面积的减少。
这不仅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力度的关注。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耕地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土地利用变更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新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园区不断涌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交通拥堵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
因此,在建设用地的规划和审批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科学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林地方面,一些地区的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这得益于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
然而,仍有部分地区由于非法采伐和开发,导致林地遭到破坏。
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打击非法行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水域的变化也值得关注。
一些地区由于围湖造田、河道填埋等人类活动,水域面积减少,影响了水资源的涵养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在另一些地区,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域治理,水域面积得到了恢复和扩大,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
土地利用变更还受到政策因素的显著影响。
例如,国家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
同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的推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的粗放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其利用情况的准确把握至关重要。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够及时反映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为土地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中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
一、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背景与方法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
其目的是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调查方法上,通常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和土地登记资料,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监测和记录。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区域;GIS 技术则用于对调查数据的管理、分析和制图;GPS 用于实地定位和测量。
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概述经过对最新一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主要的变化情况:1、耕地面积的变化耕地面积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少。
其中,部分耕地由于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被占用;同时,一些耕地因自然灾害、土壤退化等因素质量下降,不再适宜耕种。
2、建设用地的扩张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城镇周边地区。
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
3、林地和草地的变化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这得益于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和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
草地面积则相对稳定,但在局部地区存在退化现象。
4、水域及未利用地的变化水域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一些地区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域的分布和形态发生了一定变化。
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速度较慢,仍有较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三、土地利用变更的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
各类产业的发展需要建设用地来建设工厂、办公楼和商业设施,从而导致建设用地的扩张和耕地的占用。
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图斑类型说明4页word
监测图斑类型说明第一类:前时相影像上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影像上有明显建设痕迹(如地基、建筑物、道路等)。
图斑类型一第二类:前时相影像上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影像为建设推填土痕迹。
图斑类型2第三类:前时相影像上有推填土特征,后时相影像上有明显建设痕迹。
图斑类型3第四类:前时相影像上无明显建设痕迹或推填土特征,后时相影像上新建院墙且内部无建设痕迹或推填土。
如果后时相新建院墙内有新增建设痕迹或推填土,则根据影像特征划分到一、二类。
图斑类型四第五类:2010年数据库字段属性为“P(批而未用)”,后时相影像上有明显建设或推填土痕迹(紫色为“批而未用”范围,红色为新提取的变化图斑)。
图斑类型五第六类:后时相影像上未拆除的2010年度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
未拆除的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第 1 页遥感监测图斑信息记录表填表说明:1.本表1-9列由遥感监测生产单位填写,10-13列由地方根据变更调查结果填写。
第 2 页2.第4列“图斑类型”,图斑类型共分为6类,根据影像和数据库情况,分别填写相应数字代码。
第一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痕迹(如地基、建筑物、道路等)的,填写“1”;第二类:前时相影像有植被覆盖或明显非建设用地特征,后时相影像有建设推填土痕迹的,填写“2”;第三类:前时相影像有推填土特征,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痕迹的,填写“3”。
第四类:本年度新建院墙且内部未建设的,填写“4”;第五类:数据库字段属性为“批而未用”,后时相影像有明显建设的,填写“5”;第六类:未拆除的2010年度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填写“6”。
3.第10列“变更后地类”,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地类代码填写。
如果遥感监测图斑变更后涉及多种地类,填写全部地类,以“,”区域。
4.第11列“变更范围情况”,根据图斑实际变更范围情况填写,整图斑变更的,填写“1”;部分变更的填写“2”。
第三次土地调研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市国土资源局2018年11月目录一、市2016年变更调查数据二级分类表各地类面积汇总 (3)二、市三调地类图斑面积汇总 (4)三、三调地类图斑与2016年地类图斑面积对比 (8)1、全市面积对比分析 (8)2、地类变化流向分析 (10)(1)农用地变化 (10)(2)耕地变化 (10)(3)园地变化 (11)(4)林地变化 (12)(5)设施农用地变化 (12)(6)建设用地变化 (13)(7)采矿用地变化 (13)(8)未利用地变化 (13)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统计分析为更好地做好市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对内业成果(以下称“三调地类图斑”)与2016年变更调查数据库(以下称“2016年地类图斑”)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市2016年变更调查数据二级分类表各地类面积汇总表1、霸州市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亩二、市三调地类图斑面积汇总表2 三调地类图斑面积单位:亩三、三调地类图斑与2016年地类图斑面积对比1、全市面积对比分析结合上表分析,地类变化基本情况如下:(1)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公路用地激增了1.1万亩。
一方面是由于霸州市响应“京津冀1小时通勤圈”的规划,近年来城镇内部公路、环线公路均进行了路面拓宽、改造升级。
另一方面,第三次土地调查要求线状地物面状化、道路超过8米宽度即认定为公路用地,导致2016年数据库中的农村道路用地调整为公路用地,从而影响整个建设用地总规模。
(2)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农村道路、沟渠面状化的调查方式引起的。
2016年数据库中线状地物农村道路属性宽度为13.5m的农村道路较多,而第三次土地调查农村道路面状化仅包括路面,宽度为6.5m。
农村道路因宽度缩减而减少的面积会增加至耕地上,沟渠现状地物对耕地的影响同理。
另一方面是由于内陆滩涂、其他草地的变化引起的。
(3)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部公路用地的统计口径不同引起。
2019年度耕地质量更新调查表
2019年度耕地质量更新调查表
填表人签字:
专家审核(签字):审核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
1.统一编号: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编号,确保规
范、准确即可。
2.经纬度:根据GPS 定位信息填写,保留小数点后五位,填报时
统一转换为西安80 坐标系。
3.土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
修正稿( GB-17296 ),尽量与土壤图保持一致。
4.成土母质:残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海积物
5.地貌类型: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6.地形部位:山间盆地、宽谷盆地、平原低阶、平原中阶、平原
高阶、丘陵上部、丘陵中部、丘陵下部、山地坡上、山地坡中、山地坡下。
7.耕层质地: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
8.质地构型: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松
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
9.常年耕作制度:轮作、连作。
10.生物多样性:分为丰富、一般、不丰富。
11.农田林网化程度:填高、中、低。
12.障碍因素:盐碱、瘠薄、酸化、渍潜、障碍层次、无等。
13.灌溉能力:充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
14.灌溉方式:漫灌、沟灌、畦灌、喷灌、滴灌、无灌溉条件。
15.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无。
16.排水能力:充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最新整理)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
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面积比例%等万公顷万亩144.33664.880.33259.27888.980.443114.081711.150.854172.242583.58 1.285366.415496.10 2.726886.5513298.29 6.5971142.7317140.978.4981183.8817758.218.7991400.1921002.9110.40101773.9926609.8613.18112032.5230487.7315.10121890.7928361.9014.04131126.7516901.208.3714766.9111503.60 5.7015501.777526.60 3.73合计13462.40201935.95100.00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ppt
为了及时掌握土地利用变更情况,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 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需要进 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调查范围及内容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范围为XX市XX区XX乡镇XX村,总面积为XX平方公里。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地类、 分布和利用情况等方面的调查。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 用规划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明确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非 农用地的新增。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力 度
应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土地资源的节 约集约利用,推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调 整。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 机制
加强社会参与和支持
应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生态环 境的监管和保护,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02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耕地
耕地面积及分布情况,土壤质量、利用程 度等。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及分布情况,城市、农村建 设用地状况等。
林地
林地面积及分布情况,林种结构、森林覆 盖率等。
水域
水域面积及分布情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
草地
草地面积及分布情况,草种结构、草原生 态系统等。
具体措施
根据总体思路,提出解决重点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包括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 方法和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变更的监测和管理、推动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优化 配置等方面。
04
调查的实施方案
调查方法的选择
遥感影像判读法
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结合 地面调查,获取土地利用变更
信息。
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土地利用 变更情况,同时建立土地利用
2024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2024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意义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土地政策、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支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为保护耕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范围和对象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类型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未利用地等。
调查对象是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用途、位置、权属、面积、质量、利用状况等。
调查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各类用地的用途、位置、权属、面积、质量、利用状况等。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调查:主要调查各类用地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包括增加的用地和减少的用地,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评估各类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为制定土地政策、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方法遥感影像解译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地面调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统计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利用已有的统计数据,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GIS技术应用: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可视化程度。
多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质量。
法律与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应用。
数据汇总与成果呈现数据汇总:将调查数据汇总整理,形成完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
成果呈现: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绘制各类用地图件,制作多媒体汇报材料。
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最新土地管理法全文(201X最新版本)-精选word文档 (19页)
2019年最新土地管理法全文(201X最新版本)-精选word文档 (19页)2019年最新土地管理法全文(最新版本)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本章节规定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明确了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国家对土地的征收、征用和有偿使用制度。
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本章节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代表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以及国家对土地的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章土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本章节规定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了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第四章土地的征收和补偿本章节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明确了征收和补偿的程序和标准。
第五章土地的监督管理本章节规定了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
第六章法律责任本章节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明确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责任。
第七章附则本章节规定了在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农村和城市郊区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包括宅基地、自留地和自留山。
第九条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但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履行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第十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和管理。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一、土地座落。
填写变更图斑所在具体的乡(镇)、村、村民小组或农场、分场等的全称。
二、所在图幅号。
填写变更图斑所涉及的所有图幅编号。
三、No。
填写调查表编号。
以乡为单位顺序编号,编号为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年度,后3位为自然顺序号;当变更内容较多需要填写多张表时,在调查表顺序编号后以分数并加括号形式注明页数和页号,其中分子表示页号、分母表示总页数。
如2004018(1/2)、2004018(2/2)。
四、1栏填写图斑变更前所属的权属单位名称。
五、2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图斑编号。
六、3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地类代码。
当图斑含未上图的零星地类、田坎等时,第一行填“/”,以下逐行填写组成该图斑的各地类代码。
七、4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面积。
当图斑含未上图的田坎、零星地类等时,第一行填图斑总面积,以下逐行填写对应于3栏组成该图斑的各地类面积。
各地类面积之和必须等于图斑总面积。
八、5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土地权属性质。
国有—G、集体—J。
九、6栏填写图斑变更后所在的权属单位名称。
十、7栏填写图斑变更后的图斑号。
十一、8栏填写图斑变更后的地类代码及所含未上图零星地类、田坎的地类代码。
十二、9栏填写变更后的图斑面积。
变更前各图斑面积之和与变更后图斑面积之和必须相等。
十三、10栏填写图斑变更后的权属性质。
国有—G、集体—J。
十四、11栏填写地类变更部分变更前的地类代码。
十五、12栏填写地类变更部分变更后的地类代码。
当为可调整地类时,地类代码后加k,如可调整园地—021k。
十六、13栏填写12栏对应的地类面积。
十七、14栏填写当年新增建设用地的四种类型的代号,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B,其中占用耕地—B1;“批而未用土地”—P,其中占用耕地—P1;本年度未批先建—W,其中占用耕地W1;本年度前批准本年度建设(即本年度前的“批而未用土地”,本年度建设)—Q,其中占用耕地—Q1。
十八、15栏填写当年新增耕地的四种类型代号,土地整理—Z1、土地复垦—Z2、土地开发—Z3、农业结构调整—Z4。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课件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32
其中,本年度批准本年建设中也包括本年批准以前建 设的用地(补办)。未批先建中已租代征的数据要体现在 报告中。
对于批而未用的土地,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上, 依据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审批资料,标注本年度批准本年 未建设的用地范围,作为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按照 审批用途确定地类,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07 年变更调查中已经变更的“批而未用”的建设用地,不应纳入 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的土地中。
19
极坐标法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20
方向交会法
方向交会法是以地面两已知点,分别测定 已知点至待定点的方向,由两方向的交点定位 待定点的方法。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21
方向交会法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22
5. GPS测量
用GPS测量新增地物主要拐点坐标,将坐标展绘在调查底 图上、或直接输入数据库标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按 实地 界线走向连接拐点。 GPS测量方法的精度较高。
变更调查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土地变更调查知识
31
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调查
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按照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本 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未建设、本年度未批先建 (包括本年度“以租代征”)四种情况开展调查。
对于本年度实际新增的建设用地,将本年实地新建的 建设用地标注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上,填写《土地变更 调查记录表》,并量算面积。整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材料, 将外业调查的新增建设用地区分出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建设、 本年度批准本年建设、本年度未批先建(包括本年度“以租 代征”)。
收集相关的资料,主要包括工作底图、外业调查记
录表、新增建设用的审批文件及实际用途,土地开发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201X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第二篇:第三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
∙第三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
∙第四篇: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第五篇: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201X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
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
“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9240万亩
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2005年度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
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208.1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
数据显示,2005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比上年增加6%。
2005年,东、中、西部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242.4万亩、57.2万亩、127.8万亩,各占当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的57%、13%和30%。
“十五”期间,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加之农业结构调整频繁,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9240万亩,由2000年1
0月底的19.24亿亩减至2005年10月底的18.31亿亩,年均净
减少耕地1848万亩。
这是国土资源部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结果报告公布的最新数据。
该报告显示,这5年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1641万亩,灾毁耕地381万亩,生态退耕806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93万亩,共计减
少耕地11380万亩。
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40万亩。
全国
耕地面积年均净减少1848万亩。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全国共新增建设用地3285万
亩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57万亩。
其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315万亩
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18万亩新增交通用地546万亩,新增村庄用地4
77万亩,新增特殊用地、水利设施建设用地等329万亩。
国土资源部分析人士指出,“十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五年。
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积极参与宏观调控,
严把土地闸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遏制了乱占
滥用耕地的势头。
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各项建设用地需求量大,
建设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
二是生态退耕数量大,是耕地面积减少较多的主要
因素。
从各年度的情况看,“十五”初期,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
不少地区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圈占土地、乱占耕地的势头,两
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82万亩。
2004年以来,全国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
理整顿,基本刹住了盲目设立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之风,遏制了乱占滥用耕
地的势头。
2004年和2005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415万亩,比前两年
有较大幅度下降。
让我们面对挑战
——评最新土地变更调查结果
200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中最具冲击力的数字,无疑是“18.31亿亩”。
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今天的人均耕地只剩下1.4亩(9年前这个数
字是1.59亩);意味着10年间,中国耕地减少了1.2亿亩;意味着
“十一五”期间全国要保证1.2亿公顷(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我们只
有3000万亩可减耕地的余地。
“我们的耕地已经退到了危急时刻,不能再退了!”一位长期关注土地问题的
老同志大声疾呼。
耕地过快减少,无疑已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刚
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未来5年的耕地保有量已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
标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最高决策层的深谋远
虑与普通民众的真切期盼不谋而合,值得期待的是全社会怎样为保护耕地付出
艰苦不懈的努力。
有人一直固执地认为,耕地的锐减是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
问题不是耕地能不
能减少(要建设,我们就不得不减少一些耕地),而是该不该减、该减多少以
及该减多快的问题。
盲目建设、滥上项目,违规圈地、贪大求全,突破规划、
乱占耕地……这些过去人们司空见惯的所谓“发展”行径,吃掉了多少不该吃
掉的宝贵耕地,我们已无从精确计数,但可以想见其情其状是相当惊人的。
再者,对于耕地减少的大头——退耕还林,我们恐怕也要控制好节奏。
毕竟,那
是成百上千万亩的耕地,不容有半点盲目性。
有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生
态退耕面积比前四年年均生态退耕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
去年耕地大面积减少的势头有所减缓。
退耕还林对于保护生态是必要的,但退
多少、退多快,是需要科学确定的。
可以说,“十一五”期间,要保住18亿
亩耕地,在严格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和耕地补充力度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控
制每年生态退耕量,是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继续保
持较快增长势头,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会小;加上灾毁、退耕等因素的影响,
土地管理尤其是保护耕地工作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大。
但保有稳定并且充足的
耕地数量,是我们整个社会包括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保障。
18亿亩是我们未
来5年必须坚定不移守护的“红线”。
面对耕地减少的不可承受之痛,我们必
须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有何选择?
第二篇:第三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
第三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为保持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所有权属、位置、数量的变更
调查。
技术方法与前述方法一致。
1.资料准备
这时候要准备的主要资料包括:
原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图、各种文件资料;近期的航空摄影像片、正射像片等;
初始和日常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
土地复垦资料、土地开发资料、土地征用资料和土地整理资料等
2.变更调查的技术流程。
摄影测量技术、gis技术、gps动态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土地管理技术增添了新的技术手段。
gps动态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
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借用已有的gis平台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开发和建立土地信息方面的关系系统不
第四章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第一节概述
1.土地的质量与性状
土地质量总是与土地用途相关联的,其适宜的用途受土地本身的性状和环境条
件的影响。
土地性状据。
土地评价,如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土
地等级的评价,都必须以土地性状为基础。
土地性状指标,通常是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
总地来看,土地有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包括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因素;
社会属性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单位面积产量、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等因素。
2.土地等级评价
土地等级是反映土地质量与价值的重要标志。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
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按城乡土地的特点不同,土地分等定级可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
等定级两种类型。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城镇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的评定,也是对城镇土地资产价
值进行科学评估的一项工作。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则是对农用土地质量,或是对其生产力大小的评定,也是通
过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分析,对农用土地生产潜力及其差异程度的评估工作。
3.土地质量等级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及土地政策提供主要的基础资料;
(2)为编制农业规划和农业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