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疗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章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62885b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a.png)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科室、医务人员以及与感染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医院的各个环节,是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室、各医务人员必须切实履行感染管理的责任,积极参与感染管理工作。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干预”的原则,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第二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医务部门负责,设立感染管理科或委托监管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应当建立科室感染管理机构,明确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责任。
第七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相关领导组成,负责制定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方案,并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感染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感染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
第九条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应当配备专职医师及感染管理专业人员,负责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感染管理网络,与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做好感染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第三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全员参与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各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责任。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感染管理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感染监测台账,并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感染情况。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流程,规范医院各项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感染事件报告制度,对可能导致感染传播的事件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建立隔离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的隔离、治疗和管理。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器械、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制度,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
第四章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技能。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184d1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4.png)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
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落实专人兼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六条卫生部成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协助卫生部拟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三、协助卫生部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四、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研究。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它相大任务。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省内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八条省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省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拟订实施细则。
三、对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协助对本地区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五、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六、完成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九条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第七条、第八条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咨询组织,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三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第二十条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指定具有培训能力的单位承担本省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任务。
医院感染的诊疗指南与规范
![医院感染的诊疗指南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78ca2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b.png)
培训与教育制度
培训计划
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和级别的医务人员进行定 期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教育内容
培训和教育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防控措施、手卫生、 隔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效果评估
对培训和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 程度,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培训。
寄生虫
如阿米巴原虫、弓形虫 等。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 染的环境表面而传播,如手卫 生不彻底、共用医疗器械等。
飞沫传播
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谈话 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特别是在
封闭、拥挤的环境中。
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 品,或共用针头、输液器等医
诊断方法与技术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尿液、呼吸 道标本等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及 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以协助
诊断。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患者肺部、腹部等部位感染 病灶的形态和范围。
临床经验诊断
对于无法明确病原学诊断的感染, 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 等信息进行临床经验诊断。
诊断注意事项
01
02
03
重视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就诊前后的活动 轨迹,与可能的感染源接 触情况等信息,有助于诊 断。
及时采集标本
在感染早期或症状出现后 及时采集标本,以提高病 原学检测阳性率。
动态观察病情
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观察 ,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方 案。
03
医院感染的治疗
抗感染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
医院感染的诊疗操作规范与指南
![医院感染的诊疗操作规范与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19fc8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b.png)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诊断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医院感染的治疗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医院感染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规定各类医院感染的报告时限,如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 等,确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监测与报告的注意事项
数据收集与整理
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整理和分 析,提高工作效率。
保密措施
对涉及患者隐私的信息应采取保密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域时,应穿戴符合要 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隔离衣、口罩、护 目镜等。
呼吸道防护
接触隔离
对于可能产生飞沫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 应佩戴N95口罩等高级别防护口罩,确保 呼吸道安全。
对于接触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应加强手 卫生,并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 排泄物等污染物。
04
医院感染的治疗
保无菌状态。
化学消毒法
使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对物 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 处理。
紫外线消毒
利用紫外线对空气和物体表面 进行消毒,但需注意使用时间 和强度。
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的医 疗器械的灭菌处理。
隔离与防护措施
隔离区域设置
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传染病防控需要,设置隔离病区,对 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最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8417dfbfad6195f302ba69b.png)
Better to do something imperfectly than to do nothing flawlessl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最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一、关于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病区负责人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小组人员相对固定,包括医师和护士,医师宜具有主治以上的职称。
2、根据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并组织落实。
3、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本病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
落实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规定,负责本病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接受医院对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二、关于布局与设施1、治疗室等诊疗区域内应分区明确,洁污分开,配备手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房间应配置空气净化装置。
2、新建、改建病房(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多人房间的床间距应0.8m,床单元之间可设置隔帘,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
三、关于消毒剂的监测使用不稳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现配现用。
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四、关于标准预防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带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3、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在置入导管、经椎管穿刺等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并保证光线充足。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83fead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e.png)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门急诊科室。
一、组织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
2.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培训、监测、调查和处理等工作。
4.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手卫生、个人防护等措施。
二、宣传教育与培训1.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预防意识。
2.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当对新入职医务人员、进修实习生、护理人员等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的感染控制技能。
三、监测与报告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报告。
2.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开展病例分析和总结。
3.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途径、控制措施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四、预检分诊1.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预检分诊处,对来院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预检分诊制度,明确预检分诊的职责和流程,确保预检分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医疗机构应当对预检分诊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识别传染病患者的能力。
五、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1.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使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bc4dce65fbfc77da269b14e.png)
(7)宫内感染与新生儿感染鉴别:
宫内感染 院内感染 一般反应差 一般反应好 口鼻腔分泌物涂片脓球(+) 涂片脓球(-) 脐带血IGM>20mg/dL IGM(-) 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明显 出生48小时以后出现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和体征
(8)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不属于医院 感染。
如慢性兰尾炎、慢性胆囊炎、慢性阴道炎等。
标本来源
G+ 球菌
G- 杆菌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 (非留置导尿) 无症状菌尿症(一周内 有内镜检查或插管史) 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 新鲜尿液标本
≥104cfu/ml
≥104cfu/ml
≥105cfu/ml
≥105cfu/m
≥103cfu/ml ≥103cfu/ml 离心后用相差显微镜检查, 在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 见到细菌。
(七)皮肤软组织感染
1、皮肤和软Βιβλιοθήκη 织感染:具有皮肤软组织感染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局部红肿热疼,无其他原 因解释。 注意: § 有细菌定植,无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症 状和体征,不算医院感染。 § 如果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或脓性分泌物应归 入皮肤软组织感染。
2、褥疮感染:褥疮分为瘀血期、炎症浸潤 期和溃疡期。局部有炎性表现,同时有脓 性分泌物为褥疮感染。 3、烧伤感染:患者出现发热、创面有脓性 分泌物,焦痂迅速分离,烧伤边缘水肿。
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脑 脊液检查WBC轻中度增高,脑脊液涂片或培 养可见病原菌。 特点: 用抗生素显效。 4小时不输液,脑脊液检查糖量降低。
2、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
膜外脓肿等) 发热、颅高压症状,颅内占位体征。结 合CT扫描,核磁共振等检查。
3、椎管内感染(包括硬脊膜下和脊髓内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a98ce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c.png)
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01
包括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等
,确保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强化管理力度
02
通过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估等手段,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和执
行。
及时更新和修订制度
03
根据国家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修订相关制度,确
保制度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对监测结果进行反馈和指导, 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
及时报告感染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 时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组织调查和分析,确定感
染源和传播途径。
如发现有爆发性医院感染事件, 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并采
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
05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与 改进
定期自查,及时整改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自查
由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门急诊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 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问题整改机制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整改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 和解决。
持续改进
根据自查结果和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门急诊医院感 染管理工作。
06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典型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医院成功防控一起院内感染事件
背景介绍
某医院发生了一起疑似院内感染事件,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详细经过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迅速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可能接触者进行 密切观察。同时,对医院内部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遏制了 院内感染的扩散。
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配备充足的专职人员,明确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6b4f1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3.png)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一、概述
医院感染是医院内的一种常见问题,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构成一定的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1.预防为主: 预防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首要原则,包括加强医院
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做好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使用抗生素等。
2.全员参与: 全院医务人员都应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
都得到有效控制。
3.科学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需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包括定期审查
感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等。
三、医院感染管理具体规范措施
1.环境清洁: 医院环境要定期清洁消毒,特别是重点部位如手术室、
ICU等要加强清洁力度。
2.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程序洗手,特别是接触病人前
后、接触感染性疾病后要加强手卫生。
3.规范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医院
应建立抗生素使用规范。
4.传染病防控: 对于传染病患者要采取隔离措施,确保不传播给其他患
者。
5.消毒灭菌: 医疗器械和手术器械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器
械无菌。
四、结语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医院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院内安全、卫生。
医院感染标准
![医院感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66eadd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b.png)
医院感染标准医院感染,即医院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规范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制定医院感染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不包括患者入院时已经患有的感染。
医院感染通常分为三种类型,交叉感染、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
交叉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患者之间相互传播感染;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患者接受医疗操作过程中发生的感染;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出现的感染,包括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
医院感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二是影响医疗质量,降低医院的声誉和信誉;三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四是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
三、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为了规范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制定医院感染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感染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包括手部消毒、手部清洁等;二是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规范,包括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等;三是环境清洁消毒规范,包括医院内部的清洁、消毒等;四是患者隔离管理规范,包括传染病患者的隔离管理、医院感染患者的隔离管理等。
四、医院感染标准的实施。
医院感染标准的实施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一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三是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四是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医院内部的清洁卫生;五是严格执行患者隔离管理制度,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五、医院感染标准的评估。
医院感染标准的实施效果需要进行定期评估。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感染的类型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等。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https://img.taocdn.com/s3/m/600ea9d35901020206409cba.png)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 S/T510—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Regulationfor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controlinwardinhealthcarefacilities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清华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巩玉秀、王力红、刘运喜、李卫光、侯铁英、刘翠梅、贾会学、刘坤、马小军、高凤莉.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2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WS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04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565f37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8.png)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在医院病房中,感染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免疫系统较为脆弱的病人来说。
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房感染,医院必须遵循严格的管理规范。
本文将介绍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措施。
1. 感染控制委员会每家医院都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调病房感染管理工作。
委员会应由医院管理人员、感染科医生、护士长等人员组成,定期审查和更新感染控制策略,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和流程。
2. 病房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病房感染情况。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种类、感染率、感染原因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3. 感染预防措施3.1 手卫生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戴手套等。
病人家属也应加强手卫生意识,避免传播病原体。
3.2 气道管理在病房中,应正确使用护士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减少呼吸道传染风险。
3.3 环境清洁病房环境应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和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3.4 隔离措施对于感染患者,应根据病原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4. 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同时,也要向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关教育,帮助他们了解感染预防知识。
5. 感染事件处理一旦发生感染事件,医院要及时调查处理,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同时要进行感染追踪和管理,确保病房感染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严格遵循规范和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都应高度重视病房感染管理工作,共同努力,确保病房环境清洁、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b07fc287c24028905fc32b.png)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3.2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
3.3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管理要求4.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1.1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并落实。
小组由门急诊负责人担任组长,人员应包括医师和护士,小组成员为本区域内相对固定人员,应至少配备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人员一名。
4.1.2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依据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特点和门急诊医疗工作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其要求见附录 A)、计划、措施和流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1.3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宜对患者及陪同人员开展相应的宣传教育。
4.1.4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接受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做好相应记录。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ed472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c.png)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诊疗的患者在住院期偶尔出院后发生的新的感染。
病区是医院感染最容易发生的地方之一,因此,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病区环境管理1.1 清洁和消毒- 病区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殊是常接触的物品和区域,如床铺、浴室、洗手间等。
-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有效杀灭病原体。
- 建立清洁和消毒的标准操作程序,培训医护人员正确操作。
1.2 空气质量管理- 病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流动,减少污染物的积聚。
- 定期清洁和维护空调和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控制病区内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高或者过低。
1.3 废物管理- 建立科学的废物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 严格执行废物分类和包装要求,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定期清理废物存放区,保持整洁和无臭。
2. 患者管理2.1 感染筛查和诊断- 对入院患者进行感染筛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
- 严格执行感染诊断标准,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2.2 感染控制措施- 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措施等。
- 建立感染控制培训计划,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2.3 抗生素使用管理- 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 加强抗生素使用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行为。
- 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意识。
3. 医护人员管理3.1 健康管理- 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减少感染风险。
- 加强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行为。
3.2 手卫生- 强调医护人员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频率,如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等。
- 建立手卫生监测机制,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
3.3 职业培训- 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和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c436f3af45b307e971977b.png)
1 1
负责所需药 品、设备、 器材、病房 设施、防护 用品、消毒 药械储备等 保障工作
1 1
做好患者救 治、护理工 作,做好消 毒隔离、防 控工作,配 合开展流行 病学调查。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回顾
1990年05月 山东省利津县某院由德尔卑沙门氏菌引起医院内婴幼儿腹泻暴发流行事件 1990年10月 四川省某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990年12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产婴室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1年07月 福建省某院婴儿室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06月 湖南省郴州市某医院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07月 浙江省嘉兴市某院新生儿柯萨奇B1病毒(CoxB1)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09月 云南省昆明市某院新生儿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13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10月 北京某妇产医院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3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03月 安徽省黄山市某院新生儿柯萨奇B组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09月 沈阳市某妇婴医院新生儿柯萨奇B组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09月 广西南宁市区直属某院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11月 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某院由布洛兰沙门氏菌引起的婴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994年04月 甘肃省某地区医院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4年12月 新疆石油管理局某院烧伤患者HCV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5年02月 河北某医院儿科病房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8年08月 福建省某卫生防疫站消毒失败导致分枝杆菌暴发感染 1998年11月 甘肃省平凉地区某院耶氏菌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7年~2002年 黑龙江某院非法采供血致19人染艾滋病事件
2022年度版医院感染诊断规范标准
![2022年度版医院感染诊断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5cdbf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9.png)
第一部份医院感染基本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w ei)险因素有哪些?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
(2)婴幼儿及老年人。
(3)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5)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
(6)住院时间长者。
(7)手术时间长者。
(8)营养不良者。
5、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浮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毒血症迁徙灶),或者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6、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惟独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者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如何诊断?(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可解除MIV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浮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者白细胞总数和(或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者X 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医院感染规范分类
![医院感染规范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15e144f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f.png)
03
播。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0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全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感染风 险。
02
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医院感染及时上报,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
03
对上报的医院感染个案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感染原因和途径,采取针对性措 施。
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 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数据质量
保证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对数 据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纠正。
05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定义与分级
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突然发生经空气、食物等途 径传播的,由病原体引起的,同时在医院内或医院外一定区域内出现的多例 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会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 用,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增加医务人员工作负担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医务人员投入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工作负担。
3
影响医院声誉和形象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导致病人和家属对医院的不 信任,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 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规范分类》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分类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 •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1. 交叉感染
2. 自身感染
3. 社区感染
医院口腔科部门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医院口腔科部门医院感染控制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f403c8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b.png)
医院口腔科部门医院感染控制规范医院口腔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感染控制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疗质量的保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诊疗服务的种类日益增多,患者就诊次数不断增加,口腔科感染控制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加强口腔科感染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制定本规范。
一、感染控制原则1. 口腔科诊疗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2. 口腔科诊疗操作应遵循无菌技术原则,确保诊疗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3. 口腔科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和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
4. 口腔科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二、感染控制措施1. 环境消毒与防护(1)口腔科诊疗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诊疗设备及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
(2)口腔科诊疗室内应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3)口腔科应加强水龙头、马桶等卫生设施的清洁、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
2. 器械消毒与灭菌(1)口腔科诊疗器械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消毒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消毒与灭菌。
(2)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3)口腔科应建立器械消毒与灭菌记录制度,记录消毒与灭菌的时间、方法、效果等信息。
3. 个人防护与健康监测(1)口腔科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2)口腔科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应暂停从事口腔诊疗工作。
4. 患者管理(1)口腔科应加强患者筛查,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2)口腔科应建立健全患者就诊档案,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时间、诊疗项目等信息,以便追踪和感染控制。
5. 手卫生(1)口腔科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必要时使用手消毒剂。
(2)口腔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手消毒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诊疗规范医院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与医院相依并存,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日益突出。
它不仅是一个全球性有关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面临更多的挑战,大量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普遍应用与临床,放疗、化疗以及抗生素应用,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病原学方面,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新的演变趋势给医院感染管理和临床诊疗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随着病原体的变异和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耐药株不断增加,老年人以及儿童构成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管理的难度逐步加大,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医院管理者、医院工作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还不够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不强,不能适应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要求。
医院感染是一个涉及诸多学科,如病原学、免疫学、临床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管理学、护理学等的新兴学科。
因此,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必须有多学科合作。
国家卫生部对100张床位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0.5%。
医院感染漏报率<20%。
调查样本量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办。
诊断医院感染要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务人员在诊断医院感染时,应依据这个标准,病人入院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感染时,首先应区别是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
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在密切观察病情时,发现病人出现相关症状、体征、相应检验、或者影像学结果提示存在感染时,根据标准属于医院感染的,要及时诊断,并根据诊断实施报告和处置。
不能等到病人快出院或出院时,再回顾病例是否存在医院感染作出诊断和报告,造成贻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的时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说明:(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7.植入性手术,一年内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二)、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二)、下呼吸道感染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
(二)、下呼吸道感染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说明: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 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说明:2.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三)、胸膜腔感染临床诊断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说明:1.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何,均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2.应强调胸水的厌氧菌培养。
3.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如并发于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肝脓肿者不列为医院感染;诊断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
若肺炎系医院感染,如其并发脓胸按医院感染肺炎报告,另加注括号标明脓胸。
4.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不属于医院感染。
5.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仅需报告下呼吸道感染。
心血管系统(一)、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临床诊断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新出现心脏杂音或杂音发生变化、栓塞性改变、皮肤异常表现(如淤斑、出血、疼痛性皮下肿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传导异常,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学发现心脏赘生物。
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的证据。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心脏瓣膜或赘生物培养出病原体。
2.临床诊断基础上,两次或多次血液培养阳性。
3.临床诊断基础上,心脏瓣膜革兰染色发现病原菌。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⑵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⑶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2.病人≤1岁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⑴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⑵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⑶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心包组织培养出病原菌或外科手术∕针吸取物培养出病原体。
2.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
血液系统(一)、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一)、血管相关性感染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二)、败血症临床诊断发热>38℃或低体温<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
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5.3kPa(40mmHg)。
(二)、败血症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说明:1.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2.血液培养分离出常见皮肤菌,如类白喉杆菌、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不同时间采血,有两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二)、败血症3.血液中发现有病原体抗原物质,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乙种溶血性链球菌,必须与症状、体征相符,且与其它感染部位无关。
4.血管相关败(菌)血症属于此条,导管相关动静脉炎计入心血管感染。
5.血培养有多种菌生长,在排除污染后可考虑复数菌败血症。
(三)、输血相关感染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三)、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IgM抗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升高。
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
4.病理活检证实。
说明:1.病人可有症状、体征,也可仅有免疫学改变。
2.艾滋病潜伏期长,受血者在受血后6个月内可出现HIV抗体阳性,后者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但需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