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备课教案
(公开课)“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几人?2、解决问题(1)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多种办法解问题吗?(2)指名学生独立解答其中一种。
并评讲,A:为什么刚才的练习用一步,这里要用两步才能解答呢?(前面一步是因为两个条件与问题有直接关系,可以直接解答;而这里的条件与问题没有直接关系。
要先求出有直接关系的另外一个条件。
)B:这里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一个方阵有多少人?)这个条件与最后问题有直接关系吗?(有)所以第二步就用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条件求出最后问题。
其中第一步求的问题,就是题目中“藏着的问题”C:在解决两步应用题中,我们最重要就是先找出“藏着的问题”是什么,求出“藏着的问题”再用它去解决最后的问题。
(3)请同学们想想有没有其它方法去做呢?(学生讨论)再讲出其它两种方法。
(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显动画)(要求学生说说第一步先算出什么?)(4)这个藏着的问题即是第一步的答案,也是第二步的条件。
(5)小结三、拓展练习,巩固延伸1、课件出示99页做一做。
(1)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学生尝试解决。
(3)交流、汇报。
2、出示第101页第1题跑步。
(1)说说第一步先求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乘的概念,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连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连乘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连乘的运算方法。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连乘的相关知识材料。
2. 实际问题案例。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准备:1. 预习连乘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复习相关知识,如乘法的意义、运算顺序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连乘是什么意思吗?它有什么特点?环节二:探究连乘1. 展示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探讨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连乘问题。
环节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环节四:拓展应用1. 出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环节五: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乘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连乘相关题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连乘知识的能力。
3. 拓展应用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学设计《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和分析题意,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分析、归纳、练习学法:思考、交流、练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认真听、仔细想、解决下面的问题:我每天读12页,20天能读多少页?12×20=280(页)答:二(1)班一共有48页。
2.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我们是这样解决问题的: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3.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自学指导(12分钟)课件出示第52页例3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
一共卖了多少钱?(一)自学要求1.观察并思考:(1)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2)可以先求什么?怎样列式?再求什么?怎样列式?(3)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解决?2.自学方法:先独立完成,后交流讨论3.自学时间:4+1分钟(二)反馈阅读与理解:1、知道了每箱有12个,还知道卖出5箱,每个45元。
2、问题是“一共卖了多少钱”。
3、怎样分析与解答呢?分析与解答:教师板书:(1)一共卖了多少钱?45×60=2700(元)12×5×45=2700(元)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回顾与反思:知道了卖出的保温壶的数量和每个保温壶的价钱,就可以求出卖的总钱数。
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卖了2700元。
三、质疑探究(6分)质疑探究1、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都是在求几个几是多少。
三年级下册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案设计教案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收集数学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此正确解决用两步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难点: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思路(一)学情分析“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平时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一直得分率较低,成绩好的学生一读题就能解题,而对于落后生无论如何都是讲解不清。
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能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
1、学生的起点在哪?学生已经在前几册中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类型和已有的数量关系第一册:求总数、部分数;求总数(不同策略)、求剩余(练习)第二册:求部分数;求总数、部分数(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总数、部分数、求剩余(多个问题);比多少第三册:求总数、部分数、求剩余、比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乘加乘减;乘法(求几个几、开放式图、自主提问);求几倍数(线段图、文字题)第四册:解决问题(专题):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综合列式)、连减或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添小括号)、乘加乘减2、突破口在哪?通过充分的题意理解,让学生理清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二)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信息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如在例题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再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解决。
《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用连乘的数学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2. 掌握连乘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1. 连乘运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际问题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教师先上板书,写下题目“3乘4乘2等于多少?”2.让学生想一想,如何用笔算出结果。
3.引导学生,想想为什么要用3个数字相乘,而不是相加或相减呢?4.告诉学生,这种用连乘的方法求解问题,在数学中叫做“连乘”。
5.紧接着,给学生讲解连乘的具体运算方法。
6.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一些简单的连乘运算,并让学生自学掌握。
7.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熟悉、理解连乘的运算方法。
二、基础练习1.将课堂上讲解的三个数字连乘的例子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纸上练习。
示例:2乘3乘4等于多少?答案:242.老师告诉学生,有时候练习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学会掌握这种运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1.提供多个需要用连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示例:塔高50米,楼梯共有10级,每一级高度相同,请问每一级高多少?答案:第一次连乘为50÷10=5第二次连乘为5÷10=0.5答案:每一级高0.5米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找出需要用连乘法解决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3.选取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课程1.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2.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做出的达标情况进行评价和点评。
3.提醒学生,学习数学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练习,只有多动手,多思考才能掌握好这门学科。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目标明确,教师利用引入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学知识当中,以此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连乘的数学运算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探索,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连乘的运算方法,密切了学生的思维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执教:威海市第二实验小学于爱敏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对条件、问题关系的思考,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学会用乘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温故”才能“知新”,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
(投影出示)师:噢!也就是先划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默读题目,会做吗?(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如何找的条件和问题)【设计意图:这里的“复习”用作铺垫,一是检测一下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因为接下来要学习的连乘问题,必须让学生明白其中两个条件的组合,可以寻求中间问题,从而解决最后的问题。
】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1、动态出示信息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绿色生态园吗?看生态园里有很多美丽的花朵。
(课件出示信息图)有粉色的、黄色的,还有红色的。
漂亮吧!这里面还藏着数学信息呢!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吗?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板书。
师:(课件)仔细观察,要想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这个问题(指课件),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师根据生的回答,分别用和划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为接下来的分析问题做前期的准备。
】2、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师:条件和问题弄清楚了,会解答吗?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下来。
3、交流讨论,算法多样师:谁来对照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也就是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预计生可能出现:第一种:先算一种颜色的花有几盆,再算3种颜色的花有几盆?8×5=40(盆)40×3=120(盆)或:8×5×3=120(盆)第二种:先求一大行有几盆,再求5大行有多少盆?8×3=24(盆)24×5=120(盆)或:8×3×5=120(盆)【设计意图: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是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体现了“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思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连乘运算解决问题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连乘运算解决问题” 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连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围绕连乘的概念、运算顺序、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开。
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连乘运算的本质,掌握其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连乘运算的概念,掌握连乘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连乘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难点1. 连乘运算的概念及运算顺序的理解。
2. 将连乘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运算,导入连乘运算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连乘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连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连乘运算的运用。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连乘运算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连乘运算的理解。
板书设计1. 板书用连乘运算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连乘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实例演示、练习题。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乘运算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连乘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对连乘运算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1. 连乘运算的概念及运算顺序的理解。
2. 将连乘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上述教案的各个部分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地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小学数学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学内容】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4页例1【课标解读】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的总体理念里明确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总体目标(2)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方面“让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模型、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学生在参与提出问题,寻找信息,解决问题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所以,在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的方法,经我们多次研课后决定主要从以下方面落实目标:①设计参观绿色生态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获取与筛选信息,理解与简化信息,掌握简单的整理方法。
②借助课件和点子图,让学生经历简单操作来分析问题结构,提炼数量关系与方法模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③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点子图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模型与策略,渗透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正确地计算百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混合运算的基础。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这部分内容既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又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脱式计算和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只有分析学生的基础,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三年级学生受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合作、沟通,查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培育同学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预备:同学明确行、列定义、乘和乘以。
课件、红笔1只、每人3张的图片、拍一张铺张粮食的照片。
教学预设:课前谈话:(1)自我介绍。
我姓周,不是猪。
名叫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
你们叫我什么?我跟你们数学老师有什么不同?今日我给大家上课,你们想说的时候敢不敢说?想笑的时候敢不敢笑?想睡的时候敢不敢睡?同学做自我介绍,做学校的介绍。
(2)近段时间你们学校都进行了哪些活动?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约18分钟】1、收集信息师:你们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
最近,我们学校也进行了艺术节演出活动,我这里有一张艺术体操队同学表演的图片(课件出示1个方阵的图片)。
(1)猜猜看,这样一个方阵里面可能会有多少人?指名几个猜。
(2)这样猜很盲目,现在我给你供应这样一个信息(课件出示每行有4人),你认为会是多少人?预设:同学可能会说是4的倍数。
你们怎么都猜12、14、20这些数字呢?预设:因为一行是4人,可能有5行。
评价:你真会观看。
依据同学回答课件出示文字“一行有4人”,(3)究竟谁猜对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知道有几人了吗?依据同学回答课件出示“一个方阵有5行”,师:看来,要想解决问题,必需收集必要的信息。
(4)参加演出的还有2个方阵(课件出示其余2个方阵)。
2、提出问题问: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3个方阵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好的,看要求。
3、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1)宁静独立地思索,想一想能有几种方法解决,把方法写在本子上。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2)利用学具摆一摆,跟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汇报沟通。
《解决问题(连乘)》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连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连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解决问题(连乘)》教案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连乘)》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章“分数的初步认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第三节“分数的乘法及应用”进行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掌握连乘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分数连乘运算。
2.通过实际问题,理解连乘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引入连乘的概念,希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连乘运算的步骤掌握得还不错,但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连乘问题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连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丰富的例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思考得不够。因此,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环节中,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难点内容,教师应设计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如从简单的连乘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教师还需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4.4《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4.4《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连乘的概念,掌握连乘的计算方法。
- 能够运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连乘问题,并尝试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连乘的概念,掌握连乘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复习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知识。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乘法,那么谁知道乘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举例说明一下?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乘法就是重复加法的简便运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引入连乘的概念。
- 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如果有两个乘法运算连在一起,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乘。
2. 讲解连乘的计算方法。
- 以具体的例子为例,讲解连乘的计算方法。
- 提问: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个例子,3乘以4等于12,然后再乘以5等于60,这就是连乘的计算过程。
3. 引导学生发现连乘问题。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连乘的问题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连乘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买水果、买文具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完成后,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连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知道了连乘是重复乘法的简便运算。
3. 提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呢?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运用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乘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 连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乘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连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连乘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连乘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连乘的应用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连乘的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3.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连乘来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连乘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举例说明连乘的运算顺序和括号的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乘来解决这些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连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连乘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连乘来解决问题。
例:如果一本书有300页,每页有40行,每行有8个字,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字?2. 新课讲解:讲解连乘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举例说明连乘的运算顺序和括号的运用。
例:2 ×3 ×4 = 24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乘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解:面积= 长×宽= 10cm ×5cm = 50cm²例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cm,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解:面积= 边长×边长= 6cm ×6cm = 36cm²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连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用连乘解决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6)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解决问题(连乘问题)例3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与学生交谈,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喜欢旅游。
旅游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可以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放松心情,让我们感到快乐无比。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块随着咱们学校的旅游团队,一起出发——去八一石花水洞旅游去!二、主动建构,学习新知。
(一)呈现情境,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师:为了便于清点人数,咱们排队去。
(出示方阵图)从图中,你们得到什么数学信息?预设:有3个方阵,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
(点击出示并板书)师:你们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预设:一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你们最想解决哪一个问题呢?预设: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老师也想解决这个问题,(点击出示)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板书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把刚才的队伍用点子图来表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操作电子图)一个点表示一个人,一行一共有10个人,有8行,一共有3个方阵。
现在我们要求这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能。
师:请同学们动笔列式解答,在解答时请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预设:8×10=80(人) ,80×3=240(人)或8×10×3=240(人)。
3、展示、交流。
(1)指名学生展示结果,并让其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韦春鲜《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作者:南宁市大联小学韦春鲜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中心学校王文易《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9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建构用连乘计算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掌握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
3.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并从中学会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步连乘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活思维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除法时,猪八戒分西瓜的情景吗?(课件出示课本28页主题图)结果怎样了?(猪八戒自己全吃光了)孙悟空非常恼火,一个跟头,飞出了18000里外,不一会儿,他带回了许多桃子,看!他是怎样分桃子的?(课件出示:依次出现每组3个碟子,每碟2个桃子,有4组)师:你觉得他分得怎样?(很公平)师:看到这么新鲜的桃子,你们想吃吗?猪八戒也想吃,可是孙悟空要求猪八戒答对一道题才得一碟桃子,答对3道题就得3碟桃子,想不想知道孙悟空是怎么考验猪八戒的?那么你们来当猪八戒,老师当孙悟空好吗?设计意图: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孙悟空和猪八戒的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急切的求知欲望。
(二)尝试探究,训练思维1.看图,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幅桃子图。
你从图上收集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每组3个碟子,每碟2个桃子,有4组)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出来。
师:谁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的问题来解决。
《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教案)
《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老师拿出一罐饼干,问学生如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应该分到多少块饼干?(让学生思考)老师让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如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应该分到1块饼干。
这样分的饼干有多少块?(让学生思考)答案是6块。
老师问学生,如果我再拿出一罐一模一样的饼干,每罐有6块,我拿出3罐饼干,请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让学生思考)答案是18块。
那如果我再拿出一罐饼干,每罐有3块,我拿出4罐饼干,请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让学生思考)二、讲解新知:这个问题用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就可以解决。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接下来,老师用实例讲解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 有5个数字:2,5,6,3,8,连乘起来得到多少?步骤1:2 × 5=10步骤2:6 × 10=60步骤3:3 × 60=180步骤4:8 × 180=1440所以,2 × 5 × 6 × 3 × 8=1440例2. 有96块砖,打算分成6摞,每摞有多少块?步骤1:96 ÷ 6=16所以,每摞有16块砖。
例3. 内容和例2类似,但是问题升级了。
有96块砖,打算分成几摞,每摞有26块?步骤1:96 ÷ 26≈3(保留小数)步骤2:想办法用整数近似3,最好比3大,否则就比3小3 × 8=243 × 9=27步骤3:96 ÷ 27=3······所以,可以分成3摞,每摞有27块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连乘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会列综合算式。
2,在探索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建立连乘模型,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连乘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我每天读12页,20天能读多少页?二、导入新授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再局部观察具体信息。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数学问题,老师适时板书:一共卖了多少钱?)我们一起解决:一共卖了多少钱?1,独立尝试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可以先求出每箱保温壶有多少个,然后用这个数量乘保温壶的单价。
2,组内交流(1)说一说,同位间互相说一说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如何列式。
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解决,看哪位同学想的方法多。
3,小组汇报班内交流,列出算式班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做,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生1:45×12=540(元) 540×5=2700(元);教师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45×12×5=2700(元)生2:12×5=60(元) 60×45=2700(元);教师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12×5×45=2700(元)4,教师点拨(1)找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先算了什么,又算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一种算法:45×12=540(元) 540×5=2700(元)。
(2)列综合算式,分析分步与综合的异同这位同学和大家列的都不一样,他是怎么想的呢,(课件出示12×5×45)。
我们请这位同学上台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想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用连乘解决问题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用连乘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原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原理,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在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后,引出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原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让学生尝试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交流分享解题过程。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乘的方法进行解决。
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原理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连乘的方法,并注意乘法原理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2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冀教版
三、巩固深化
1、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
子。
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
少块玻璃?
2、一个西瓜大鹏有8垄,每垄种35颗,每颗
结2个西瓜,一共结了多少个西瓜?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复习引入的内容是让学生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以及分布提问的解决问题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做准备。
课堂上引导学生收集有用的信息,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在联系,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回顾解答的问题是让学生感受两步乘法运算中顺序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到计算的结果,体会算法多样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2~5题。
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1)
例3: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列式为:12×5=60(个)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60×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连乘应用题,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列式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要弄清数量关系,注意题目要求,同时也要拓展思路,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然后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教学反思: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分析与解答。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12×5=12×5×45=
(1)学生思考。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列式为:12×5=60(个)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每箱保温壶有12个,一共卖出了5箱,每个保温壶卖45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60×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卖多少钱?
列式为:45×12=540(元)
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540×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12×5×45=60×45=2700(元)
方法二:45×12×5=540×5=2700(元)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知道数量和单价,如何求总价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小结:知道数量和单价,求总价,总价=数量×单价。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2页例3和“做一做”,第54~55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卖多少钱?
列式为:45×12=540(元)
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540×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综合算式:
方法一:12×5×45=60×45=2700(元)
方法二:45×12×5=540×5=2700(元)
小结:知道数量和单价,求总价,总价=数量×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