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专业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档案管理学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学基础知识

〔二〕档案流动过程中平安防护
1、档案使用登记与交接制度 2、档案使用行为的管理与限制制度
〔三〕各种保护和修复档案的专门技术
修裱、去酸、消毒、灭菌等技术
二、全宗卷
〔一〕概念
全宗卷是档案馆室在管理某一全宗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说明该全宗 历史情况的有关文件材料所组成的专门案卷。
〔二〕作用
1、全宗卷是管理全宗的工具 2、全宗卷是综合利用全宗的辅助材料 3、全宗卷有助于管理人员特别是新管理人员熟悉档案情况,迅速接 手,胜任工作
大家记住,档案绝不是文字一种形式,而是不同形式。文字、图表、声像、电 子等等。档案有文书、财会、人事、科研、基建、声像、电子、实物等门类。
文件转化为档案 ,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只有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转化为档案; 第二,只有对日后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第三,只有按照一定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终成为档案。
第三章 档案保管与利用
一、档案保管
• 主要任务有两项:

保持档案秩序、保护档案寿命
• 档案保管工作应做到四不:

不散〔不使档案分散〕Leabharlann •不乱〔不使档案混乱〕

不丢〔档案不丧失不泄密〕

不坏〔不使档案遭到损坏〕
〔一〕档案库房的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档案库房与装具的编号、档案排架、库房温湿度控制 与调节,库房的防火、防水、防盗、防尘、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鼠、 防磁等。
档案管理学根底知识
?档案管理学?
• 档案的属性、价值、作用 • 档案工作的性质、根本原那么
第一章 档案
一、什么是档案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 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 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管理知识

档案管理知识

档案管理知识第一节档案与档案工作概述一、档案概述1、档案的起源及演变(1)档案的起源档案的产生与文字有密切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档案的演变古老型载体档案:甲骨、金石、简牍、缣帛档案。

传统型载体档案:纸质档案。

新型载体档案:感光材料与磁性材料形成的档案,如影片、照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3)档案的名称商代:册周代:中秦汉:卷、案唐宋:文案、案卷、簿书2、档案的定义及含义(1)定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它各种方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2)含义档案的来源——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社会活动。

档案的条件——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

文件转化为档案有三个条件:办理完毕;有查考利用价值;按一定规律保存(履行了归档手续)。

3、档案的基本价值(1)档案的凭证作用;(2)档案的参考作用。

二、档案工作概述1、档案工作的内容八个业务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

2、档案工作的性质服务性、科学管理性、政治性3、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修正),“统一领导、分级集中地管理国家全部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4、档案工作机构(1)各级各类档案室(内部机构);(2)各级各类档案馆(文化事业机构);(3)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档案局是国务院直属的掌管全国档案事务的最高职能机构。

1954年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成立;(4)文件中心(介于单位和档案馆之间的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5)档案寄存中心(由国家综合性档案馆设立);(6)档案科研和教育机构;(7)档案宣传、出版机构。

其中,档案室是基础,档案馆是主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组织指挥中心,档案工作辅助机构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条件。

档案管理知识

档案管理知识

第一节档案管理基本知识一、什么是档案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企业文件要转化成档案,一般需要三个条件:1、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文件。

正在承办中的文件不是档案,这些文件具有它的现行效用,但要等它办理完毕后,才能作为档案保存起来。

一般情况下,文件的处理程序和办理的事情是同时完成的。

但有时候文件处理程序结束了,而文件办理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也就是说这些文件还有它的现行效用,这样的文件也可以转化为档案。

文件办理完毕是相对的,主要是针对文件处理程序而言。

2、必须是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文件。

由于工作需要的而形成的文件数量是相当庞大的,有些文件随着工作的结束将会失去它的现行效用,对今后的工作也无参考作用,没有保存的价值,这部分的文件便被淘汰了。

而那些对今后工作仍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则要作为档案保存下来的。

3、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

文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档案,人们要把平时形成的文件经过挑选和集中,按照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组合起来,才能成为档案。

新的档案整理规则,通过计算机随时进行整理、归档。

也就是说,一般意义上的档案,都是由文件经过归档程序转为档案保存起来的。

档案与文件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表现在:(1)档案由文件转化而来,文件是档案的前身。

档案与文件是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什么样的文件,就有什么样的档案。

档案的质量,最初取决于文件的质量。

(2)不是所有的文件都能转化成档案,而仅仅是其中有保存价值的那一部分文件能实现这种转化。

所以,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是文件的精华,归档时,既不能“有文必档”,也不能遗漏有价值的文件。

(3)文件是经过整理成为档案的。

文件转化成档案必须有一个过程,即归档过程。

这是文件和档案的分界线,是文件转化成档案的标志。

了解档案与文件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提高文件质量,做好文件的舍取、挑选工作。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邵东县档案局吴金林编写一、档案与档案工作㈠档案1、档案的词源档案不是近代或现代才有的,它的历史大约已有五千年,我国发现最早的档案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

中国古代对文书和档案的概念基本上是不分的,其称谓在殷商为“册”、“典”,西周为“中”,春秋、秦汉以后为“简”、“牍”、“简策”、“简牍”、“简书”、“帛书”、“薄书”、“案卷”、“文牍”、“案牍”、等等。

至于“档案”一词,最初可能使用于明末清初,而见于文字材料则始于清代。

“档案”作为一个词语而出现,始见于《清太宗皇帝实录》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甲午日记载中。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起居注册》记载:该年十月,在批阅秋审众犯册时,“上问:‘马哈喇之父与叔皆没于阵,本身亦有功牌,其罪如何?’大学士明珠奏曰:‘马哈喇之父、叔阵没,皆系松山等处事,部中无档案,故控告时部仪不准。

’”这段记事不仅说明当时已经在书面上使用档案一词,而且还可以看出,当时王朝断案是重视以档案为根据的。

对于“档案”一词的最早解释,其文字记载是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杨宾的《柳边记略》。

该书说:“外边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储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累计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档案”一词的说明。

从语义学意义上来看,“档案”一词具有形象的和内在的意义。

“档”,《康熙字典》解释为“横木框档”,即木架框格的意思;“案”,《说文解字》解释为“几属”,即小桌一类的东西。

由此引申,又把处理一桩事件的有关文件叫做一案,并通称收存的官方文件为“案”、“卷案”、“案卷”。

“档”字和“案”字连用,就是存入档架收贮起来的案卷,而把放置档案的架子称作档架,把一格称为一档。

这些叫法有的一直沿用下来,但是其含义已经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2、档案的定义。

根据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2条,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宗教等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指对机构或个人的重要文件,如信件、合同、报告等进行有效组织、保存、查找和处理的一系列活动。

通过档案管理,可以确保文件的安全性、适时性和可追溯性。

二、为什么需要档案管理?1.保护重要信息:档案管理可以确保重要文件的安全性,防止丢失或被盗用。

2.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的档案管理可以减少查找文件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合规性要求:许多组织需要遵守相关法规来管理档案,以确保数据的合规性。

4.历史传承: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记录机构的历史,促进知识传承和整体发展。

三、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1.透明性:所有文件的存储和管理过程都应该透明,任何人都可以了解到档案的状态和流向。

2.完整性:档案应该完整无缺,不得有遗漏或篡改的情况。

3.保密性:对于涉及隐私或机密的文件,档案管理应该确保其保密性。

4.可追溯性:档案管理需要确保文件的流向可以被追溯,记录文件的查阅和处理情况。

5.可用性:档案应该能够方便地被查找和使用,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可用性。

四、档案管理的基本步骤1.文件分类:根据文件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便于后续管理和查找。

2.文件归档:将文件归档到适当的文件夹或标签中,标明文件的重要信息和存放位置。

3.文件索引:建立文件索引,记录文件的关键信息和存放位置,方便查找和追踪文件。

4.文件保管: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和环境,确保文件的安全和完整。

5.文件处理:定期审查和清理文件,处理过期或无用文件,保持档案的整洁和有效性。

五、档案管理的工具与技术1.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化管理文件,实现文件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共享。

2.云存储服务:将文件存储在云端,实现随时随地访问和备份文件。

3.数据加密技术:保护文件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未授权访问。

4.自动化管理软件:利用自动化工具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减少人为错误和重复工作。

六、结语档案管理是组织和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护重要信息,确保合规性要求。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一、档案的概念(一)定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与文件、文物、图书、情报、资料、信息的关系: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文件完成现行效用后,其中部分文件对日后工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经收集、整理、保存,就形成了档案。

(三)档案的属性1、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本源性)2、一般属性:信息性、知识性、智能性、社会性、文化性(四)档案的分类1、按形成者可分为:个人档案、单位档案2、按门类可分为: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3、按载体可分为:原始载体材料档案(甲骨、金石、竹木、缣帛档案等),传统载体材料档案(主要是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材料档案(照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实物档案。

4、按记录方式可分为:文字档案、体表档案、图像档案、声音档案等。

(五)档案的价值1、档案价值的决定因素:一是档案本身记载的信息情况,二是社会需要程度。

2、档案的基本价值: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3、档案价值发挥的规律(1)档案用户层面扩散率;(2)档案秘密程度递减率;(3)档案科学文化价值渐增率(六)档案的作用档案的作用是指档案价值,通过社会需求,转化为使用价值。

主要有:1、延伸人类记忆作用;2、研究历史真实作用;3、传播知识和信息作用;4、为现实工作服务二、档案工作的内容(一)档案工作的定义1、狭义的档案工作:主要是指档案工作的具体环节。

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利用2、广义的档案工作:包括档案法制建设、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实体管理、档案教育、档案科技、档案宣传、档案外事、档案中介服务等。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1、管理性;2、服务性;3、政治性(三)档案工作的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3、便于利用(四)档案室的职责1、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2、指导本单位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3、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规定向有关档案馆定期移交档案;4、为本单位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必要时为社会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一定的档案信息服务;5、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

(档案管理)档案专业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档案专业基础知识

档案专业基础目录第一部分档案概述 (3)档案的定义 (3)档案的形成条件 (3)档案的形式 (3)档案的本质属性 (4)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 (4)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 (5)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 (5)档案的凭证价值 (5)档案的情报价值 (6)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 (6)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 (6)档案的作用 (7)第二部分档案工作概述 (8)档案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8)档案工作的性质 (10)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11)综合档案馆的定义 (12)综合档案馆的性质 (12)综合档案馆的基本职责与具体任务 (12)档案室定义 (12)档案室的性质 (12)档案室的作用 (13)档案室的任务 (13)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定义、性质 (13)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基本职责: (13)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具体任务: (13)文件中心含义, (13)文件中心的类型: (14)档案寄存中心含义, (14)档案事务所含义, (14)档案事务所性质: (14)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 (14)第三部分档案法治与职业道德 (14)档案法律: (15)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的关系: (15)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规章的关系: (15)《档案法》的主要内容 (15)《档案法》的属性特征 (16)《档案法》的作用 (16)《档案法》的施行 (17)档案行政法规 (17)档案行政规章 (17)档案职业道德的特点 (18)档案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和内容 (18)档案职业道德修养 (19)第四部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文件管理 (19)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19)档案网站建设 (19)数字档案馆建设 (20)电子文件的概念 (20)电子文件的种类 (21)电子文件的特点 (21)电子文件的管理要则 (22)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 (24)第五部分外国档案管理 (27)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27)文件管理含义与文件管理职能 (29)文件中心 (30)德国迈斯奈尔的鉴定理论与标准 (31)美国鉴定理论与标准 (32)前苏联的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 (33)国外对档案鉴定标准的制订 (34)来源原则 (35)事由原则 (37)外国档案编目与检索 (37)外国档案利用和开放 (38)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39)外国档案馆 (39)第一部分档案概述基本要求:了解:档案的形式,档案的种类,档案的作用熟悉:档案定义的表述与含义掌握:档案的形成条件,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价一、档案的定义(一)档案定义的表述(二)档案的形成条件(三)档案的形式(四)档案的本质属性二、档案的种类(一)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二)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与旧政权档案三、档案的价值(一)凭证价值(二)参考价值(情报价值)(三)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四)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1、档案价值的扩展律2、档案价值的时效律3、档案价值的条件律四、档案的作用档案的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进一步表述为,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供保存备查的,且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四个方面:第一,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第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文件;第三,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档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档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档案概论第一节档案的历史沿革一、档案的起源: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原始图画(理解)。

二、我国档案的演变: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胶磁档案、电子档案(理解)。

三、档案的定义及其含义。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四、档案含义的四个方面(1)档案是各种组织和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活动中积累而成的;(2)档案是保存查备的文件;(3)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4)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五、档案种类划分按照档案的载体形式标准,可分为金石档案、甲骨档案、泥板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羊皮档案、纸质档案、胶片档案、磁带档案等等;按照记录信息方式可分为文字档案、图片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文件。

音像档案又分为照片、录音、录像、影片档案。

六、国家全部档案的概念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

七、档案的作用1、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2、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3、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4、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5、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6、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八、档案的基本价值1、档案的凭证作用2、档案的参考作用3、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第二章档案工作概论一、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级集中地管理国家全部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三章档案的收集一、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1、对本单位需要归档文件的接受工作。

2、对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的集中和接收工作。

3、对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二、单位内文件的归档(见老师复印资料)第四章档案的整理一、档案整理工作的定义和内容定义: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将处于零乱状态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的体系。

内容: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编立保管单位(一般是立卷)、案卷的排列和案卷目录的编制。

档案管理员的必备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员的必备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员的必备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员的必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档案学基础知识:档案管理员需要了解档案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
方法,包括档案的分类、整理、编目、保管、利用等。

2. 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档案管理员需要熟悉档案管理的流程,包括
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编研等环节,并能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操作。

3. 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档案管理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制度,如《档案法》、《保密法》、《档案工作条例》等,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 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知识: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档案管理员
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知识,如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
信息安全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利用。

5. 相关业务知识:档案管理员还需要了解相关业务知识,如人事档案、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音像档案等,以便更好地为各部门
提供档案服务。

6.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档案管理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
保密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和保密。

总之,档案管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不断
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同级位的类别之间可用间隔符“.”分开。不产生误解时,可省略间隔 符。类别号一般不应超过三级,在一个档案馆(室)内或一个全宗内, 不应有重复的类别号。
(4)项目号的编制方法: 严格说来,项目号也属于类别号的组成部分,是档案所反映的项目的 代号。项目号使用产品、工程、课题、设备等档案的代字和代号。
(5)案卷号的编制方法: 案卷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标识,一个目录内或类别内的案卷按排列次
• 第二种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件、页(张)号。 即:××××-×××……n-×××-×××。
• 这种结构适用于档案馆(室)对各类档案的编号。
如 0100-YW - 200- 001
表示第1个文件 表示第200个案卷 表示业务类 表示第0100号全宗
• 第三种结构为:类别号-项目号-案卷号-件、页(张)号。即: ×××……n-×××……n-×××-×××。
一、收集的内容和要求 二、档案室的收集 三、档案馆的收集
一、档案收集的内容 档案收集的内容
档案室接收本单位 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
档案馆接收 现行机关具有 长远保存价值档案
档案馆接收撤销 机关档案; 征集散存社会的 档案; 与图书馆等交换
收集要求
• 科学组织:制定归档制度、全宗名册 • 信息完整——核心要求
水编号,不应有空号。
5、目录的编制
• 立卷:案卷目录 • 组件:归档文件目录
目录编制格式会在《文件管理》一章中介绍
第三节 档案鉴定
档案鉴定是判定档案真伪 和价值的过程。目前,在档案 馆和档案室的业务工作中经常 进行的鉴定工作就是鉴定档案 的保存价值(档案价值鉴定)
从制度上保证该归档、 该进馆的没有遗漏 • 结构优化——重要目标
优劣标准 1)库藏档案门类是否齐全 2)是否具有可用性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是指对已形成的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销毁的各项工作。

以下是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1. 档案的分类:按照档案的形成性质、内容、保存期限等不同标准对档案进行分类,例如机关档案、企业档案、个人档案等。

2. 档案管理的原则:包括全面性、连续性、真实性、保密性、安全性和可利用性等。

3. 档案管理的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和销毁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环节。

4. 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制定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确立档案管理的职责、权限、程序和制度,保障档案的安全和管理的规范性。

5. 档案管理工具:包括档案馆、档案库、档案柜、档案袋、档案盒等,用以保护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

6. 档案管理的意义:档案记录了历史和现实,是文化、经济、政治等重要信息的载体,对于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档案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档案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1. 档案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了解档案管理的定义,以及档案管理的目标是保护、传播和利用档案信息。

2. 档案管理的原则:熟悉档案管理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可控性原则和可追溯性原则。

3. 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档案法、保密法等,以便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合规操作。

4. 档案分类与归档:掌握档案的分类方法,如按主题、按制度、按时间等分类,以及归档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 档案的整理与编目:了解档案整理与编目的目的和方法,包括目录编制、文件整理和装订等。

6. 档案的管理与保管:熟悉档案管理与保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档案的存储、借阅和销毁等。

7.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掌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概念、意义和方法,包括数字化存储、数字化检索和数字化保护等。

8. 档案利用与服务:了解档案利用与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档案的检索、复制和提供服务等。

9. 档案的保密与安全:熟悉档案保密和安全的相关措施和要求,包括信息安全和物理安全等方面。

10. 档案管理的质量评估与提升:了解档案管理的质量评估方法和工具,以及档案管理的提升措施和策略。

以上是档案管理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从业人员实践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一、档案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档案管理是指对机构、组织或个人的文件、记录、资料进行系统的分类、归档、检索和保存的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档案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有效的档案管理,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二、档案管理的原则1.原则一:文件的及时性–文件应当及时归档,避免拖延和混乱。

2.原则二:文件的规范性–文件的分类、命名、编号应符合一定标准,方便检索和管理。

3.原则三:文件的保密性–对于涉及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的文件,应当严格保密。

4.原则四:文件的可追溯性–应当记录文件的存储位置、借阅情况等信息,方便追溯文件流转路径。

三、档案管理的分类1.按保存载体分类–纸质档案–电子档案2.按内容分类–行政档案–经济档案–科研档案–文化档案四、档案管理的步骤1.收集文件–及时收集机构或组织产生的文件、记录、资料。

2.分类归档–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

3.建立档案馆–建立档案馆或档案库,统一管理档案。

4.制定档案管理规定–制定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和流程,确保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5.定期审查与更新–定期审查档案,有选择性地更新与淘汰过时的文件。

五、档案管理的工具与软件1.Excel表格–可用于建立档案目录和索引。

2.专业档案管理软件–例如“e-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等,提供更全面的档案管理功能。

六、档案管理的挑战与应对1.信息安全问题–在电子化档案管理时,要严格控制权限,防止信息泄露。

2.防火防水防盗–对于纸质档案,要做好防火、防水和防盗的措施,确保档案安全。

3.长期保管与保存–针对长期保存的档案,要做好防潮、防虫等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七、总结档案管理作为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系统的分类、归档、更新和审查,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希望通过本次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能够使您对档案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管理有序、检索便捷、保密安全”。

档案管理知识要点(5篇)

档案管理知识要点(5篇)

档案管理知识要点(5篇)档案管理学问要点(5篇)档案管理学问要点范文第1篇1、过去企业档案的类型及特点过去沉淀下来的档案一般有数据型、信息型、学问型三种,且各自有肯定特点,也有肯定关系,这是我们在考虑档案学问资源管理必需仔细对待的。

1.1数据型档案所谓数据型档案是对事(或物)实际事实的记录。

例如,财务凭证档案、物品材料变动记录档案。

这类档案,有以下特点:(1)过去的都是纸质凭证;(2)各凭证即使按类别分开,各数据项也很难规范统计;(3)这种档案的量很大,基本上是做为“历史”记载。

在考虑管理时,这类型档案转化成信息和学问的难度很大,所以仍旧要独立管理,即根据“历史”记载的思想进行管理。

1.2信息型档案所谓信息型档案,就是对事(或物)实际过程的记录。

例如:会议纪要档案、重要大事记录、文件档案,客户往来帐目文件档案,质量陈述文件档案等。

这类档案,有以下特点:(1)过去的都是纸质文档;(2)有些文档可以转成电子文字型,有些只能扫描成数字图片型;(3)档案量也是很大的,有些可以作学问资源上升其管理,如会议纪要、重要大事记录等,有些则只能做为“历史”存档。

1.3学问型档案所谓学问型档案就是对事(物)及其运行规律熟悉(或下结论)的文档资料。

如:科研报告、工艺文件、企业规划方案报告、部门工作总结等。

这类档案,有以下特点:(1)过去的大多是纸质文件;(2)有些文件可转换成电子文字型,有些也只能扫描成数字图片型;(3)档案量也很大,但都是学问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4各类型档案对管理的要求从以上各类型档案的分类分析,可以归成以下几种形式的文档:(1)“历史”数据型文档在管理时,根据信息分类存贮、查询使用的方式进行管理(2)电子文字信息型文档在管理时,也根据信息分类、存贮与查询方式进行管理(3)数字图片信息型文档在管理时,可以根据学问资源管理方式进行管理(4)学问型文档在管理时,直接根据学问资源管理方式进行管理2、今后企业档案的类型及管理特点由于今后的档案,已经是在数字化、网络化下产生的,所以类型和管理较之以前的档案有很大变化2.1档案来源多样化(1)按内外分,可以分为内部工作产生文档、对外收集的文档、外部主动发给的文档等;(2)从媒质形式分:可以分为纸质、电子化、数字化(3)从表达形式分:可以分为文字、数据、图表、语言、图像、视频2.2档案依旧有数据型、信息型、学问型在今后,数据型主要产生于生产物流系统和财务系统,信息型主要产生于情报系统、办公系统。

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与操作实务

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与操作实务

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与操作实务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档案管理工作操作实务第一部分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一、几个基本概念1、档案。

《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是指过去与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与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与社会有储存价值的各类文字、图表、声像等不一致形式的历史记录。

2、企业档案。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从事企业管理、生产、经营、销售、经济核算及科学研究等活动中直接形成有储存价值的真实记录。

要紧包含文字、图表、音像等。

第一部分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3、企业档案的作用:⑴凭证作用;⑵参考作用;具体表达在下列几方面:a.档案是一个单位或者个人历史的真实、全面的反映。

b.档案是一个单位或者个人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

c.档案我们积存与传播知识重要载体。

d.档案是开展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素材,特别是关于企业建立企业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部分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二、档案工作1、档案工作的性质-专业性:档案工作有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与业务标准、工作规范。

-服务性:为企业各项工作服务。

-机要性:档案中有很多内容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具有机密性。

第一部分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2、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八环节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服务。

六环节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开发利用第一部分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3、档案工作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统一管理第二部分档案管理的操作实务第一章档案整理的几个概念第二章文书档案的整理第三章科技档案的整理第四章专门档案的整理第一章、档案整理几个概念一、档案整理定义:是指将处于零乱的与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制目录、建立全宗等,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

二、档案整理的基本要求: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与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文件材料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便于保管与利用。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

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档案管理基础知识一、档案的概念(一)定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与文件、文物、图书、情报、资料、信息的关系: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文件完成现行效用后,其中部分文件对日后工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经收集、整理、保存,就形成了档案。

(三)档案的属性1、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本源性)2、一般属性:信息性、知识性、智能性、社会性、文化性(四)档案的分类1、按形成者可分为:个人档案、单位档案2、按门类可分为: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3、按载体可分为:原始载体材料档案(甲骨、金石、竹木、缣帛档案等),传统载体材料档案(主要是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材料档案(照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实物档案。

4、按记录方式可分为:文字档案、体表档案、图像档案、声音档案等。

(五)档案的价值1、档案价值的决定因素:一是档案本身记载的信息情况,二是社会需要程度。

2、档案的基本价值: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3、档案价值发挥的规律(1)档案用户层面扩散率;(2)档案秘密程度递减率;(3)档案科学文化价值渐增率(六)档案的作用档案的作用是指档案价值,通过社会需求,转化为使用价值。

主要有:1、延伸人类记忆作用;2、研究历史真实作用;3、传播知识和信息作用;4、为现实工作服务二、档案工作的内容(一)档案工作的定义1、狭义的档案工作:主要是指档案工作的具体环节。

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利用2、广义的档案工作:包括档案法制建设、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实体管理、档案教育、档案科技、档案宣传、档案外事、档案中介服务等。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1、管理性;2、服务性;3、政治性(三)档案工作的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3、便于利用(四)档案室的职责1、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2、指导本单位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3、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规定向有关档案馆定期移交档案;4、为本单位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必要时为社会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一定的档案信息服务;5、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

档案专业基础(一)档案管理基础

档案专业基础(一)档案管理基础

档案中级职称考试:档案专业基础(一)第一部分档案管理基础一、档案的基本含义(熟悉)档案是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的形成条件(掌握)档案是由文件有条件地转化来的。

档案和文件是出于不同阶段的同一事物。

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

联系在于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是形成档案的基础;区别则因为文件转化为档案是有条件的,文件的总量远远大于档案的总量,档案只是文件的精华。

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是: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保存。

2、对日后工作和研究活动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档案。

三、档案的本质属性(掌握)1、档案的原始记录性,这是档案的主要特点和本质属性。

档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遗物,它具有很强的记录性,所以档案具有很高的查考价值。

不同于一般的信息资料,是特定的形成者直接使用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不是事后编写的材料,具有原始性特点。

档案以兼具原始性和记录性二者于一体的特点,区别与其它资料。

2、了解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对于档案管理以及处理档案工作同外部的某些关系,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3、档案是历史的真迹,必须保持它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

4、档案与图书资料、文物,既有性质上的区别,也有某些联系。

他们之间有部分重合关系、彼此转化关系等。

因此,档案部门既要区别档案与资料,着力管好档案,也要收藏与档案有关的资料,辅助馆藏档案提供利用。

四、档案的价值(掌握)(一)凭证价值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它的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

所以有凭证价值的出现,是由于档案的形成规律和档案的自身特点决定的,从形成过程及结果看,它是从当时当事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现今使用之际临时编制的,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档案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一:一、立档单位形成全宗的单位,称为立档单位,又称“全宗构成者”。

构成立档单位的主要条件有:1、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文;2、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3、设有专门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

二、国家档案全宗的含义国家档案全宗是指归档国家所有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一切档案财富的总和。

国家档案全宗(国家全部档案)这个概念,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它的实质,二是它的构成。

国家档案全宗的实质,是解决档案的所有权和国家档案管理原则的问题。

国家档案全宗的构成有以下三部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档案2、革命历史档案3、旧政权时期的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档案,包括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各个机关、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以及由国家征集或个人捐赠的某些著名人物形成的档案。

革命历史档案,主要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革命活动家所形成的档案。

旧政权时期的档案,包括历代王朝、中华民国、北洋军伐和日伪时期所有机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反动党、团、会道门的档案,以及社会组织、私营企业、私立学校、官僚资本企业和国家所接收的外国在华的侵略性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的档案。

三、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工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

这是关于档案工作的传统的划分法,通常称为档案工作“七个环节”。

档案业务六项工作解释:1、档案收集工作,就是把分散在各机关内部职能部门和个人手中的文件材料,按照规定集中保存起来。

收集工作是为了解决文件形成后的分散状态与利用要求集中的矛盾,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一项重要和基本的内容。

2、档案整理工作,是为了解决档案的零乱状态与系统查找的矛盾。

就是把收集来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文件材料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整理出的档案能够反映历史活动的真实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

3、档案鉴定工作,是为了解决档案庞杂和只需要保存有价值的档案的矛盾。

就是根据档案对今后各方面可能起的作用,通过甄别档案的价值,确定期保管期限,把已失去价值的档案剔除销毁。

4、档案保管工作,是为了解决档案的不断毁损和需要长远利用的矛盾。

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原因,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或者可能遭到突变性的破坏。

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就是克服与限制损毁档案的各种因素,努力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5、档案的统计工作,是为了解决数量不清与要求心中有数的矛盾。

就是通过以表册、数字的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有关情况。

6、档案的编目和利用工作。

为了满足特定的各种利用要求,需要为提供档案准备好直接的辅助手段,并通过各种方式实际地提供档案和有关资料,这就形成了档案的编目和提供利用工作。

四、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专门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历史研究,进行各项工作必要条件。

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

其基本性质是:1、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的科学性的工作一方面,就总的档案工作看来,档案工作是专门负责管理历史文献——档案的一种独立的专业,属于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从特定的部门、一定单位的档案工作来看,它又是某种工作管理的组成部分。

档案,就其保存和流转归宿的程序,可以分作档案室阶段和档案馆阶段。

档案室保存的档案,是本单位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档案室工作既是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又是机关或单位秘书工作的一部分。

2、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条件性的工作从档案工作同其他工作的关系来说,它属于一项服务性的、条件性的工作。

档案工作虽然也是一项研究性的工作,但是档案部门研究档案、进行编著等活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界的利用需要,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档案材料。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3、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档案工作的政治性表现在档案为谁所有,为谁服务,受到什么阶级利益的制约。

在我国,档案工作不是一般的服务性行业,它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国家机密和历史财富的重要阵地之一。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档案工作必须把工作重点切实地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中心上来。

档案工作的机要性也是档案工作政治性的表现之一。

档案工作的机要性,是由档案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古今中外任何国家的档案工作都有一定的保密要求。

档案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二: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了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统一指导全国档案工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形成和确定了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立了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以前常说的“集中统一地管理国家全部档案。

”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它以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为前提,并为它们的巩固、发展提供服务。

具体地讲,就是:1、各单位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均由本单位档案室集中管理;档案中需要长远保存的,由各级档案馆集中保管。

2、全国档案工作,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地、分层负责地进行指导和监督。

3、全国档案工作统一于党的领导。

第二、提出了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维护档案的完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数量上,要保证档案的齐全,不使应该集中保存的档案残缺短少;另一方面,从质量上,也就是从系统性方面,要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或者零乱堆砌。

维护档案的安全,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另一方面,要维护档案免遭意外的破坏,不失密。

第三、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规定了档案工作的主要标准----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并且支配档案工作的全过程。

二、档案室的性质档案室是管理本单位形成的档案,并提供档案为本单位各项工作服务的工作机构。

档案室工作是一项专门工作,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

1、档案室工作是史料性工作,是维护单位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工作。

档案是单位各方面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

它记述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人们进行工作的思想意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档案室的工作就是收集和管理这些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使档案再现当时的历史面貌,从而保障单位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2、档案室工作是条件性工作,是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

各单位的工作,是延续不断地进行,档案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今天的工作要借鉴过去的经验,一个人的记忆有限,要靠查考档案。

制订计划、总结工作、执行政策、处理各种问题等,都要查考档案。

档案室为单位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准确的信息,减少无效劳动和重复劳动。

3、档案室是服务性的工作,是单位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

档案室工作,一方面为单位工作服务,另一方面为有关单位提供材料,当然首先是为本单位的领导工作服务。

为领导提供过去的工作情况、材料、数据,以便领导查考,帮助领导及时地作出决策,处理问题。

其次,各业务部门在进行工作中,也都需要查考利用档案。

在许多专业主管机关,档案室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业务环节,本身就是业务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如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形成的诉讼、案件档案,是立案审判过程的记录和反映,是进行审判工作的工具。

4、档案室工作是社会各项事业同档案工作联系的纽带之一。

社会各项事业同档案工作是性质、对象、任务不同的工作,但是,无论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行业的工作,必须产生档案、利用档案。

所以,社会各项事业同档案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档案室工作正是维系这种联系的纽带。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这个纽带,可以将监督、指导的职责在各单位落实,使社会各项事业的活动记录,研究成果得到安全维护,社会各部门、各行业也可以通过这个纽带了解档案工作、认识档案工作。

从而支持档案工作。

5、档案室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

在整个国家档案事业中,档案室工作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档案室保管的档案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物质基础。

全国档案室保存档案的总和,是国家全部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整个国家档案的完整程度和延续积累,首先取决于档案室,它是国家档案资源延续和国家档案文化财富积累的主要源泉。

档案室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工作基础。

在全国档案事业管理体系中,档案室保存的档案数量最多,发挥的现实作用最大,而且档案室机构和从业人员也最多,因此,档案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整个国家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档案室工作是国家档案馆工作发展的前提。

从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看,档案室先于档案馆产生。

可以说,没有档案室工作的不断发展,就没有国家档案馆的产生和发展。

正是无数个档案室源源不断地向国家档案馆输送补充档案,档案馆工作才有可能在不断丰富馆藏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

三、档案室的地位档案室的各单位中的地位,既不是凌驾于各业务部门之上的特殊地位,也不是处在可有可无的低微地位,而是处在单位办公室(秘书科)内的与各业务部门有密切联系的地位。

四、档案室的任务档案室工作,是为了集中统一管理单位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而建立起来的一项专门业务。

《档案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对档案室的任务都作了明确规定,其基本任务有五个方面: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档案室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层组织,必须遵守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从事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这是做好档案室工作的基本前提。

同时,为了贯彻执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档案室还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将本单位的档案工作纳入国家档案事业法治建设的轨道,这是开展档案室工作的基本保证。

2、对本单位各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工作监督和指导。

档案室的档案,来源于本单位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案卷质量的高低,与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有直接关系。

为使本单位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符合档案工作的要求,档案室应对本单位各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以保证归档案卷的质量,这是国家赋予档案室的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