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

合集下载

小学生马克吐温的故事

小学生马克吐温的故事

小学生马克吐温的故事马克吐温是世界上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个版本,至今仍在各个国家流传。

马克吐温是美国人民心中的骄傲。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马克吐温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马克吐温的故事1马克·吐温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

他娶美人儿奥丽薇亚为妻,颇花了一番心思,几近于无赖。

有一次,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航行时,认识了一位少年旅客,在少年的船舱里发现了一张很美的少女的画片,那是少年的妹妹奥丽薇亚·兰敦。

他一见之下大为倾倒,后来趁少年不在舱中时,便用钓鱼竿把画片钓出来。

从此早晚欣赏,决心娶画中人为妻。

这一年的冬天,他以《马克·吐温之夜》的节目,巡回于美国各地讲他那独特的笑话。

一天晚上,节目就排在美人居住的城市。

那晚上,马克·吐温单恋已久的画中人和她的哥哥也来欣赏他的笑话。

晚会之后,他应邀到她家去作客。

座中他谈笑风生。

那画中少女也为马克·吐温的才华所打动。

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马克·吐温心生一计,他在坐上马车之前,先把轮轴插销拔了下来,所以马车一起动,他就从马车上滚了下来,昏了过去。

兰敦家只得把他留下来养伤。

在以后的三天休养中,马克·吐温得到了奥丽薇亚无微不至的关怀,两人从相慕到相恋,暗地里定了终身。

当马克·吐温向未来的丈人提婚时,那位老人要他提供几位熟识他的人,以便调查。

可是认识他的六位先生,对他的评价却不太好。

第二次再去求婚时,老丈人的脸色颇为不悦,问道:"你在这世界上竟没有一个朋友吗?"马克·吐温一脸苦相地说:"看来没有了。

"那位老先生倒大方地说:"那么我做你的朋友吧!你可以把我女儿带走,我认识你还胜过那些人呢!"马克·吐温带着他心爱的美人儿,得意地踏上了归程。

马克吐温的故事2马克吐温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家。

他十二岁就失去了父亲,为了谋生,小学未毕业的他就不得不辍学。

对马克吐温的一生的总结

对马克吐温的一生的总结

对马克吐温的一生的总结马克·吐温,这位美国文学的巨星,真是个传奇人物啊!生于1835年,他的本名叫塞缪尔·朗霍恩·克莱门斯,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不过,没关系,咱们叫他“马克·吐温”就行了。

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水深两丈”,因为他年轻时在密西西比河当了测量员,干这个活儿可不容易,常常要在水中摸索。

而且啊,马克就是个有趣的家伙,喜欢用幽默来描绘生活中那些辛酸和荒诞的事,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他的一生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跌宕起伏。

年轻时的他,曾经当过印刷工、金矿工,甚至当过河上的船员,这些经历让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真实的细节。

你看啊,他的代表作《哈克贝里·费恩》不仅仅是一个小男孩的冒险故事,更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种族歧视的批判,真是让人读后深思啊。

你说,这个家伙的脑袋里可真是装着很多故事!在个人生活方面,马克也没少经历波折。

他的妻子奥利维亚对他来说就像是灯塔,照亮了他的人生,但不幸的是,她在1904年去世,马克为此痛苦不已。

此后,他的生活仿佛失去了色彩,直到1910年去世,留下了无数的遗憾和怀念。

嘿,这种爱与失去的故事是不是听起来让人感伤?可就是这样的感伤,让他的文字更加打动人心。

说到他的幽默,那真是妙不可言。

他常常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把一些看似平常的事说得特别搞笑。

比如,他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别人听你说话,首先得让他们想要听。

”哈哈,这简直就是生活的真理啊!在他眼里,生活就像是一场大戏,每个人都是演员,搞笑和悲剧总是交织在一起。

他用这种轻松的方式,让读者在笑声中反思生活的深意。

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还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马克的书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许多人心中那扇关于自由、平等与人性的门。

他的影响力之大,至今仍让许多作家心生敬畏。

他的风格、他的思想、他的幽默,仿佛是一道无形的桥梁,连接着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们。

外国文学欣赏马克吐温作品赏析技术介绍

外国文学欣赏马克吐温作品赏析技术介绍

05 结语
马克吐温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1 2
批判现实主义
马克吐温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弊端, 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让读者反思现实生活中 的种种问题。
人文关怀
马克吐温的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揭示 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展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3
语言艺术
马克吐温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有力,他的作品 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为语言艺术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THANKS
讽刺官僚主义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尤为尖锐,他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揭示了官僚主义的荒谬 和腐败。
批判种族歧视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也涉及到了种族歧视的问题,他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对种族歧视进行了批 判。
人物塑造与叙事技巧
生动的人物形象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他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 画和塑造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 点。
揭示社会不公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的揭示和批判,他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 法,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
批判社会不公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批 判了社会中存在的虚伪、腐败、不公等问题,呼吁人们追求公正和平等。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语言风格创新
塑造了经典角色
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和幽默感,打破了当时文学创作的传 统,为美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角 色,如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芬等,这 些角色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代表形象。
社会批判意识
他的作品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和虚 伪,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 批判,推动了美国文学的社会意识发 展。

密西西比河上

密西西比河上

密西西比河上作者:罗朗来源:《世界文化》2010年第08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没想到有一天会访问马克·吐温的老家;阅读《哈克·贝恩历险记》的时候,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坐上马克·吐温号巡航在密西西比河上。

马克·吐温的幽默小说,以及出现在小说中的地名是那么的遥远,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可是现在,在密西西比河的对面就是马克·吐温的故居。

我们驱车从香槟出发,穿过伊利诺伊州,经过三个小时,来到了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县,这里是马克·吐温的出生地。

他的故居就在马克·吐温湖的旁边,在地图上可以看到这个湖的清楚标识,足以说明它的面积。

旁边就是马克·吐温的出生地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复原的马克·吐温的出生小木屋,还有一些马克·吐温生前用过的物品。

从这个博物馆出来,我们开始向汉尼拔前进,那是马克·吐温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的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方。

汉尼拔是位于密西西比河边的一个小镇,没有几条街道,这里主要“工业”就是马克·吐温旅游业。

马克-吐温在这里生活过,这里是他几部小说人物主要的活动地方。

在纪念馆的外面,是一面白色篱笆墙,据说这就是汤姆骗他的小伙伴刷墙的地方。

然后,我们又来到马克·吐温岩洞,据说年轻的马克·吐温经常来此探险,他是汉尼拔小镇上最熟悉这个岩洞的人,小说人物哈克就是在这个岩洞中迷路的。

这个岩洞是一个中型的石灰岩洞,中间曲曲折折,当地旅游部门把它改造一番,加上了细致的灯光,把过道打磨出来,岩洞中有许多文字涂鸦,写着或者刻着来访者的名字,据说有二十多万个之多。

随后,我们登上了马克·吐温号航船,感受着当年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

当年的密西西比河可不是现在这般平静的样子。

密西西比河贯穿美洲大陆的中部,在19世纪没有火车和汽车的时代,密西西比河上的航运业是非常发达的。

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

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

第九课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节选)诺埃尔?格罗夫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马克?吐温是位伟大作家,他描写了哈克?费恩永恒的童年时代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旅程和汤姆?索亚在漫长的夏日里自由自在历险探奇的故事。

的确,这位美国最受人喜爱的作家的探索精神、爱国热情、浪漫气质及幽默笔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但我发现还有另一个不同的马克?吐温——一个由于深受人生悲剧的打击而变得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马克?吐温,一个为人类品质上的弱点而忧心忡忡、明显地看到前途是一片黑暗的人。

印刷工、领航员、邦联游击队员、淘金者、耽于幻想的乐天派、语言尖刻的讽刺家: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他一生之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浪迹美国各地,体验着美国的新生活,尔后便以作家和演说家的身分将他所感受到的这一切介绍给全世界。

他的笔名取自他在蒸汽船上做工时听到的报告水深为两口寻(12英尺)——意即可以通航的信号语。

他的作品中有二十几部至今仍在印行,其外文译本仍在世界各地拥有读者,由此可见他的享誉程度。

在马克?吐温青年时代,美国的地理中心是密西西比河流域,而密西西比河是这个年轻国家中部的交通大动脉。

龙骨船、平底船和大木筏载运着最重要的商品。

木材、玉米、烟草、小麦和皮货通过这些运载工具顺流而下,运送到河口三角洲地区,而砂糖、糖浆、棉花和威士忌酒等货物则被运送到北方。

在19世纪50年代,西部领土开发高潮到来之前,辽阔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占美国已开发领土的四分之三。

1857年,少年马克?吐温作为蒸汽船上的一名小领航员踏人了这片天地。

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他接触到的是各式各样的人物,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干世界。

他完全地投身到这种生活之中,经常在操舵室里听着人们谈论民间争斗、海盗抢劫、私刑案件、游医卖药以及河边的一些化外民居的故事。

所有这一切,连同他那像留声机般准确可靠的记忆所吸收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后来都有机会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再现。

蒸汽船的甲板上不仅挤满了富有开拓精神的人们,而且也载着一些娼妓、赌棍和歹徒等社会渣滓。

密西西比河和马克吐温

密西西比河和马克吐温

The Mississippi River, 3,779 km long,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after the Missouri river(密苏里河), which actually is a Mississippi tributary(4090km),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Mississippi rises in Minnesota(明尼苏达州)and then flows south, follow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many states from north to south. Its triangular drainage area, covering about 40% of the country and including all or part of 31 states, is approximately 3,250,000 sq km (1,250,000 sq mi), the third largest in the world.The name Mississippi is derived from the Algonquian word, which from a language used by a native people of North America, misi-ziibi ("Great River") or gichi-ziibi ("Big River") at its headwaters.And the name means "father of waters". The agriculture of areas along the Mississippi river is quite prosperous. First are crops. There are many fertile farms in the plain area of Mississippi,which is granaries of America.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crops,cott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During 19th century,the large production of cotton of this area also stimulated the American industry revolution.Then is Stockbreeding。

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

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

宽广浩瀚, 充满活力, 清明透彻, 奔腾不息, 这与马克 ・ 吐 温精神飞越、 不羁束、 追求不止 的主体精神特征 相契 合 。似乎养育马克 ・ 吐温的密西西比河, 已经把它的
某些特征 , 内化在马克 ・ 吐温的精神性格之 中。


作为 马克 ・ 吐温经 典创 作的载 体
马克 ・温 的个 人经历 是辛 酸 的、 幸 的 , 的 吐 不 他 生平 也是典 型 的 美 国故 事 。马 克 ・吐温 于 13 85年 出生 在密西 西 比河 畔 的佛 里 罗镇 , 岁 时搬 到密 西 四
来之前 , 辽阔的密西西 比河流域占美国已开发领土 的四分之一。马克 ・ 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船长的
时候 , 沿河航 行 120英 里 , 在一 封写 给 帕密 拉 莫 0 他 菲特 ( a e f t 的 信 中说 “ 的时 候 , 面 似 Pm l Moet a ) 有 水 乎变 成 了一本 优美 动 人 的 书 , 于 那 些没 有 受 过 教 对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4期 20 06年 1 2月
衡水学院学报
J un l fHe g h iUnv ri o ra o n s u iest y
Vo. 1 8.No 4 .
De 2o 6 c. o
育的乘客而言, 那书毫无意义。但它却毫不保 留地 对我 述说 着秘密 , 而且是那 么清 晰而 流畅 的语 音 , 向 我诉说 ” 。的确马克 ・ 吐温将 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为 材料将密西西比河 的 自然生活 , 描绘得像个乐园一 般; 少年时代的浪漫梦想, 纯真 的惊奇与喜悦 , 也全 都生动描述出来 , 把其描绘成一本帮助他成长的生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作品介绍
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 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一天深夜, 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 起凶杀案的发生。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 汤姆、哈克贝里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 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 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不久之后,在一 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姬在一个岩洞里迷 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后 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 藏。
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大家见面的哈 克贝利〃费恩。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 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 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 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两个人历经 种种奇遇。这部小说从思想到技巧都有许多创新。小说赞扬了男孩 哈克贝利的机智和善良,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信徒的愚昧,同时, 塑造了一位富有尊严的黑奴形象。它是马克吐温作品精选中最杰出 的一部。海明威曾评价道:“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来源于马克〃吐 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部书, 此后还没有哪本书能和它匹敌。”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 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 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 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晚年巡回演 讲,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后世评价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作者: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09年第09期马克·吐温(MarkTwain 1835-1910)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马克·吐温的幽默仆从与箱子一次,马克·吐温到英国一个小镇的旅馆住宿,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时,发现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这样签名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多仆从。

”马克·吐温笑了笑,在旅客登记本上写道:“马克·吐温及其一只箱子。

”在自己家里用一次,马克·吐温在邻居家发现一本书深深吸引了他,他问邻居是否可以借阅。

邻居说:“欢迎您随时来读,只要您在这里看。

您知道,我有个规矩:我的书不能离开这个房子。

”几个星期后,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锄草机,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但是按我的规矩:你得在我家里的草坪上使用它。

”小错与大错有人问马克·吐温:“小错与大错有什么区别?”马克·吐温答道:“如果你从餐馆里出来,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儿,而拿走别人的雨伞,这叫小错。

但是,如果你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而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这就叫大错。

”名人眼里的马克·土温我喜欢马克·土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

——海伦凯勒(马克·土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的缘故了。

——鲁迅把幽默当为一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

马克 吐温《密西西比河上(节选)》双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马克 吐温《密西西比河上(节选)》双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密西西比河上(节选)[美]马克·吐温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总算勉强衣脑子里装满了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岛屿、沙洲和河湾的名称:这可真是一堆乏味的杂拌儿,不过也是对一名合格领航员的基本要求。

我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把一条船开到新奥尔良去。

不消说,这种自满的心情还没有来得及表示,毕克斯贝先生既会把它压下去。

有一天他忽然问我:“胡桃湾是什么样子?”我说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形状。

我那火药性子的师傅“砰”的一声开了枪,随后又继续装子弹,开火。

直到他的词儿全都用完了才了事,随后他就会平定下来,变成一支很和气的老滑膛枪。

这个“老”字只是表示亲爱的,其实他不过三十四岁。

过了一会儿他就说:“我的孩子,你得把这条河的形状完全弄清楚才行。

”“好吧,我试试看,可是河会不会改变形状?”“你看,河岸正在垮,这条一千多里的河岸正改变形状呢。

”我的情绪又沮丧不堪。

有两件事我大概看得很分明了。

一是想当领航员,要比所有人知道的更多:二是每过二十四小时,就得换个方式把它从头再学一遍。

我常常看见领航员们凝神注视着河水,把它当作一本书来读;可是这本书却不能教给我什么知识。

终于有一天,毕克斯贝先生似乎是认为我已经大有进步,可以在研究水相这方面下功夫了。

于是他开始说:“你看见水面上那条挺长的斜线了吗?那就是一个暗礁,并且还是个陡峭的暗礁。

要是撞上了它,就会把船撞得脑袋开花。

那条渐渐消失的水纹线,是暗礁的下头。

船可以从那儿爬过去,绝不会出什么毛病。

”第二天下午值班的时候,毕克斯贝先生问我是否懂得下面几里路的开法。

我说:“从尖嘴子上面第一棵沉树里面通过,再从第二棵的外面通过,然后……”“全说对了。

一会儿我就回来。

”但是他很久没有回来。

直到我绕过了那个尖嘴子,开进了我有些担心的一段河道,他还在下面。

我不知道他正藏在一个烟囱后面,看着我怎么办。

我高高兴兴地往前开,心里越来越得意,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船交给我单独驾驶过这么久。

马克吐温简介

马克吐温简介

马克吐温简介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

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

渐渐地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中文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外文名Mark Twain(SamuelLanghorne Clemens)别名马克·吐温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出生日期1835年11月30日逝世日期1910年4月21日职业小说家、演说家代表作品《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人物经历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乡村贫穷律师家庭。

高英-Mark-Twain—Mirror-of-America原文+翻译+修辞

高英-Mark-Twain—Mirror-of-America原文+翻译+修辞

Mark Twain-the Mirror of America1 Most Americans remember Mark Twain as the father of Huck Finn's idyllic cruise through eternal boyhood and Tom Sawyer's endless summer of freedom and adventure. In-deed, this nation's best-loved author was every bit as adventurous, patriotic, romantic, and humorous as anyone has ever imagined. I found another Twain as well – one who grew cynical, bitter, saddened by the profound personal tragedies life dealt him, a man who became obsessed with the frailties of the human race, who saw clearly ahead a black wall of night.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马克?吐温是位伟大作家,他描写了哈克?费恩永恒的童年时代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旅程和汤姆?索亚在漫长的夏日里自由自在历险探奇的故事。

的确,这位美国最受人喜爱的作家的探索精神、爱国热情、浪漫气质及幽默笔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但我发现还有另一个不同的马克?吐温——一个由于深受人生悲剧的打击而变得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马克?吐温,一个为人类品质上的弱点而忧心忡忡、明显地看到前途是一片黑暗的人。

2 Tramp printer, river pilot , Confederate guerrilla, prospector, starry-eyed optimist, acid-tongued cynic: The man who became Mark Twain was born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and he ranged across the nation for more than a third of his life, digesting the new American experience before sharing it with the world as writer and lecturer. He adopted his pen name from the cry heard in his steamboat days, signaling two fathoms (12 feet) of water -- a navigable depth. His popularity is attested by the fact that more than a score of his books remain in print, and translations are still read around the world.印刷工、领航员、邦联游击队员、淘金者、耽于幻想的乐天派、语言尖刻的讽刺家: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他一生之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浪迹美国各地,体验着美国的新生活,尔后便以作家和演说家的身分将他所感受到的这一切介绍给全世界。

第九课课文翻译

第九课课文翻译

他自己的最后一个幻想到后来似乎也破灭了。在晚年口述自传的时候,他以极端绝望的心情谈到人从尘世的苦难中的最终解脱:“……他们从世界上消失了,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无足轻重,无所成就;甚至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是个失败,是种愚蠢。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留下丝毫能表明他们存在过的痕迹。这个世界赠给他们的只是一日的哀伤和永久的遗忘。”
举例来说,他对于那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好印象的土耳其君主苏丹是这样报道的,“人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地方设一个陷阱,一夜之间准可捕捉到十几个更有能耐的人。”他信口开河地对一些受人景仰的艺术家和艺术珍品加以鄙薄,甚至对宗教圣地也敢于以亵渎性的言辞加以侮蔑。回国以后,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刊登他的文章,整个美国都同他一齐欢笑。他一回到美国,他的旅行杂记《傻子出国旅行记》立即成为畅销)
诺埃尔?格罗夫
--------------------------------------------------------------------------------
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马克?吐温是位伟大作家,他描写了哈克?费恩永恒的童年时代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旅程和汤姆?索亚在漫长的夏日里自由自在历险探奇的故事。的确,这位美国最受人喜爱的作家的探索精神、爱国热情、浪漫气质及幽默笔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但我发现还有另一个不同的马克?吐温——一个由于深受人生悲剧的打击而变得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马克?吐温,一个为人类品质上的弱点而忧心忡忡、明显地看到前途是一片黑暗的人。
这位曾令全世界欢笑的人自己却饱尝了人世的辛酸。他早期作品中的道德说教厚厚地包着一层幽默的外衣,现在幽默换成了辛辣的讽刺。对于美国军队在一个火山口上屠杀六百名菲律宾摩洛人的行为,他没有直接进行抨击,而是假装为之高唱赞歌。在《神秘的陌生人》中,他指出人类应该抛弃宗教幻想,依靠自己而不是上帝的力量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你所不了解的马克·吐温

你所不了解的马克·吐温

你所不了解的马克·吐温马克?吐温,1835年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4岁时随父母搬到了密西西比河港口城镇汉尼拔,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8岁。

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也当过小地方的法官。

马克?吐温11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第二年他就自己谋生,在印刷厂当学徒,后来做排字工。

16岁开始他为哥哥开办的地方小报撰稿。

马克?吐温18岁离开家乡,先后到过纽约、费城、圣路易斯和辛辛那提等地,他当过印刷工,在图书馆自学,后来到密西西比河的火轮船上见习,并且成为领航员。

他还曾做过矿工及新闻记者,之后开始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并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他经历了美国从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享年75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是一个笔名马克?吐温的原名其实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至于为什么要取名为马克?吐温,据他自己说,他在密西西比河的轮船上见习,并且成为领航员。

Mark是“测标”,Twain是“二英寻(约3.66米)”。

在密西西比河上,船只通航的安全标准就是“测标水深二英寻”,所以他觉得用来做笔名很有意思。

但也有人说,马克?吐温经常去内华达州的一家酒馆喝酒,马克?吐温实际上就是“来两杯”的意思。

从笔名就可以看出,马克?吐温对水手和航行非常感兴趣,这也成了他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但有趣的是,在他小时候,至少有过5次差点被淹死的经历。

其中有一次甚至是掉进了一个冰窟窿。

双胞胎之一马克?吐温常向人说起他小时候的一段伤心往事。

据说,马克?吐温出生时是双胞胎之一,他和他的双胞胎兄弟两人长得一模一样,连他们的母亲也分辨不出来。

有一天,保姆为他们洗澡时,其中一个不小心跌入浴缸淹死了,没有人知道淹死的究竟是双胞胎中的哪一个。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作品带拼音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作品带拼音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作品带拼音摘要:1.密西西比河简介2.马克·吐温的背景及作品特点3.《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的内容概述4.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5.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文: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州。

在这条河流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兰格霍恩·克莱门斯,是美国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以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著称,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讲述了一艘驳船在密西西比河上行驶的故事。

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描绘了河流两岸的风土人情,以及驳船行驶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

作品通过对河流的描绘,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各州在战败后的萧条和贫困。

同时,作品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中,马克·吐温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

例如,密西西比河象征着美国的历史和文化,驳船则是南北战争后南方经济的象征。

此外,作品中的黎明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在文学史上,《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被认为是马克·吐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马克·吐温对美国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是一部具有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的作品,是马克·吐温对美国历史、文化和人性的独特见解的体现。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作品带拼音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作品带拼音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作品带拼音摘要:1.密西西比河简介2.黎明时分的密西西比河景色3.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的关系4.作品中的密西西比河元素5.总结与启示正文: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长的河流之一,发源于美国中部的大平原,流经十几个州,最终汇入墨西哥湾。

这条河流在美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赞誉为“美国的母亲河”。

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密西西比河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条河流的深厚情感。

他生动地描绘了黎明时分密西西比河的景色:“河水清澈,微微泛着淡绿,在晨曦中波光粼粼,与天际相接,一片宁静。

”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有着不解之缘。

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密西西比河为背景,如《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风土人情,还透露出马克·吐温对美国南部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这部作品中,马克·吐温巧妙地运用了密西西比河元素,通过描绘河水、船只、码头等细节,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美国南方水乡画卷。

这些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密西西比河畔,感受到那里的宁静与美好。

通过马克·吐温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密西西比河在他心中的地位。

这条河流不仅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更是他表达对美国社会的热爱与忧虑的载体。

在阅读《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时,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一幅美丽的河流画卷,还能体会到作者对美国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总之,《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这部作品为我们呈现了马克·吐温眼中美丽的密西西比河。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作品带拼音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作品带拼音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马克吐温作品带拼音(原创版)目录1.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概述2.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节3.作品的价值和影响4.拼音对于作品传播的重要性正文1.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概述《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在密西西比河上发生的一段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在河上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见证了美丽的黎明。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描绘方式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马克吐温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理解。

2.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故事发生在 19 世纪的美国,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第二大河流,河流的壮丽景色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优美的背景。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在河上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在黎明到来之际,他们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故事的高潮部分发生在一艘轮船上,轮船在河上行驶,两岸的美景如画。

在轮船上,主人公们结识了一位老者,老者向他们讲述了他的一生。

通过老者的讲述,主人公们对生活和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作为马克吐温的一部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这部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启发了后来的作家和文学作品,也对美国的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4.拼音对于作品传播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拼音是一种重要的辅助阅读工具。

通过拼音,读者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尤其是对于那些不熟悉英文的读者来说,拼音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马克吐温的这部作品。

同时,拼音也可以帮助读者准确地发音,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语言魅力。

【写作素材教案】以密西西比河为主题,启发孩子创作文学作品

【写作素材教案】以密西西比河为主题,启发孩子创作文学作品

作文素材教案——以密西西比河为主题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长、最广阔的河流,总长3767公里,流经10个州的29个城市。

它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它作为一个聚会点和冒险地点出现。

在此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以密西西比河为主题,启发孩子创作文学作品。

一、阅读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给孩子们提供有关密西西比河的足够的阅读材料。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两本书,它们都以这条河为背景:1.《哈克贝瑞·费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马克·吐温2.《打狗棒记》(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Lajero)——J.威廉贝特森这两本书都是经典,且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绘本、图书或短篇小说,引导他们进入主题。

二、启示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我们需要启示他们一些思考问题:1.密西西比河在这些作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它作为一个娱乐、冒险和小学的地点,是如何描述的?3.曾经在这里发生了什么?4.它拥有什么样的景色、动物和气氛?5.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关于美国文化和社会的知识?6.如果能够自己探索走上这条河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经验?三、写作在学生阅读完毕相关的材料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这里向大家提供一些可能的主题:1.一天之内的密西西比河让学生描述一天之内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风景和情况。

他们可以描述不同的时间点,从早上的阳光灿烂到夜晚的黑暗,从水上的动物活动到人们在岸上的活动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锻炼他们对描述的控制能力,同时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

2.我的密西西比河历险记让孩子们想象一下自己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经历。

这个故事可以基于各种不同的灵感——也许是“维京风暴将船推到了密西西比河”,也许是以孩子为主角等等。

让孩子们想象,他们会在这条河上看到什么,遇到哪些人,会发生什么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
任何时代的作家都成长于一定的地理文化背景中,马克·吐温也是如此。

密西西比河河流为马克·吐温提供了物质生活环境与审美观照对象,影响着他的文化性格、环境感知和审美心理结构。

因此,密西西比河对于马克·吐温来说并非纯客观的自然存在,它被马克·吐温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这样,密西西比河不仅是马克·吐温灵魂的安顿之处,承载着他的喜怒哀乐的种种体验,还深深影响着马克·吐温作品创作的各个方面。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密西西比河对作家马克·吐温及其作品的影响。

首先,自由、冒险的河流精神对马克·吐温创作主体的影响。

从空间地理面貌上来看,密西西比河河流就是一条自由奔腾的长河。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域面积最广、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被列为世界第四大河。

密西西比河不仅仅是一条长河,无论是桑田沧海,还是岁替年更,她始终奔腾不息,源远流长,这个美洲大地上巨大的水网用她滔滔不绝的乳汁哺育着美国41%的土地,她那充满活力、独立顽强、不断探索、富于自由冒险的生命状态更是深深影响着包括马克·吐温在内的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被美国人民尊称为“老人河”。

不仅如此,对于19世纪中期在密西西比河河流上生活工作的美国人民来说,密西西比河还给他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活场所,赋予了他们一种自由、冒险的生活状态。

提到美国工业革命,就不得不提到密西西比河河运上那一艘艘承载着美国崛起梦想的蒸汽船,这些蒸汽轮船成为美国
工业革命前夕密西西比河航运的最重要的运输工具。

可以说,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工业革命有力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而当时生活在密西西比河河畔的作家马克·吐温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度过了四年领航员的生活。

一艘艘巨大的蒸汽轮船穿梭往来于波涛汹涌的密西西比河上,而为了确保航行安全,熟悉水路的领航员得不分昼夜地带领船只绕过沙洲,躲过暗礁,留意水量的急剧变化。

作家笔下存在了许多对密西西比河蒸汽船的文学描写,而关于这些自由而又冒险的生活回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始终堪称杰出的经典作品。

其次,审美经验对马克·吐温创作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是马克·吐温生长的摇篮,这条一望无际的母亲河用她鲜活的乳汁哺育着马克·吐温,以她的精神塑造着马克·吐温,以她的神话故事和传说陶冶着马克·吐温。

在童年和少年的小塞缪尔的眼里,密西西比河是拥有强大神秘力量的自然之神,是那么令人恐惧和敬畏。

而另一方面,密西西比河又是富有诗意的,他曾把它比作“一条长长的,柔软的苹果皮”。

无尽的想象、狂热的崇拜、难以形容的畏惧、虔诚的信仰、由衷的喜爱都来源于早期马克·吐温对密西西比河的体验。

一个作家的创作动机往往与其主体的心理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它在感知中引发,在情感中催动,在想象中升华,在理解中深化”,[1]而“外界社会生活的刺激对创作动机起着直接的作用,是创作的激励、引暴力。

”[2]马克·吐温早期的两部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小说素材正是来源于作家早
期的密西西比河的生活,其小说背景也是建构在这特殊的文化和地理背景上。

作品中还流露出浓厚的冒险精神和夸张的幽默讽刺,值得一提的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基本上是轻松、乐观的,小说幽默成分较多,相比他晚年的作品,即使是讽刺也没有抛却热切的期望。

究其主要原因,还得追溯到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的早期关系上来。

密西西比河寄托着作家少年时代的浪漫梦想,纯真的惊奇和喜悦。

作家个体下意识里保存了这一段纯真美好的记忆,并把这些记忆和对密西西比河的感情体验通通都融入了这两部作品之中。

小说的男主人公都是热爱冒险、淘气反叛的儿童形象,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可以发现小塞缪尔的影子。

而两部小说里都有大量关于密西西比河的描写,许多冒险历程都是围绕密西西比河展开的,无论是汤姆还是哈克,都对小说中的密西西比河怀有畏惧、崇敬和向往复杂之情,这恰恰与作家本人对现实中的密西西比河的情感进行对照,正是马克·吐温早期思想情感的折射。

后来,马克·吐温登上“保尔·琼斯”号,成为密西西比河上的一名水手,富有经验的领航员比克斯收他为徒,教他各种领航知识。

那个时候,领航员的生活是冒险刺激的,也是无比荣耀的。

在之后的著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里,马克·吐温通过他自身的学徒经历把水手这一职业生活都巨细靡遗地一一道来,书中他对这份行业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无论是马克·吐温的童年生活还是青少年时光,密西西比河带给作家的审美体验是丰富的而又独具魅力的。

最后,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乡情结”。

马克·吐温生于密西西
比河,成长于密西西比河。

无论马克·吐温走到哪里,其精神家园的象征---密西西比河总是牵动着他的情丝,左右着他的思想,成为他一生的精神皈依和情感追求。

“‘故乡’个体经验与自然地理位置相结合的产物。

”[3]故乡密西西比河对于离家的马克·吐温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存在的其出生和成长的文化空间,关联着他对家乡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密西西比河之于马克·吐温,不仅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故事背景,参与作品主题的思想构建,更内化于他的精神性格和情感世界之中,成为他创作的深层动力和精神来源。

这种故乡情结,“有时候它表现为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更多的时候则是由于心理意象的作用而表现为有意识的回忆与寻觅。

”[4]
在马克·吐温心目中,故乡是以密西西比河为中心,由乡土和乡人两大系列构成,前者指的是孕育自己生命的这条河流以及河流上的生态环境、气候特征、甚至包括河畔的汉尼拔小镇,后者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并且可以扩大到儿时的玩伴、船上的水手们、小镇上的黑奴等等。

密西西比河河流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地图上地名符号的标示意义,而具有场景还原的指示功能,足以映带出一幅幅关于故乡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的活动图画,而这一切正是马克·吐温生命归宿的地域所在。

马克·吐温在早期生活的故乡密西西比河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对乡土、乡音、民风民俗、故人、故事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感情和认知,形成了他一生不断追寻的“故乡情结”。

作家对故乡物的感情,主要表现为倾心密西西比河的秀美风景与民俗风情。

烟波浩渺的密西西比河像一条彩带飘过马克·吐温生活小镇的前方,如果天气晴朗,远远望去像闪闪发光的银河。

听着密西西西比河两岸的涛声,马克·吐温成长的同时也对这条母亲河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所谓乡音即方言,“它是语言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反映。

方言的出现或由地域分殊所指,或因社会分工而起,前者表现为地域方言,后者形成行业方言。

”[5]作家马克·吐温不仅用当时水手的行话给自己取了“马克·吐温”的名字,还把地域方言和行业方言运用到作品人物对话中,故而他的作品显示出一种区域性的密西西比河语言特色。

此外,作家还常常迷醉于密西西比河的神话故事传说。

谈到作家的“故乡情结”,更离不开他对故乡人的感情。

马克·吐温的笔下底层人物都是以他所接触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的,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里他刻画了聪明淘气、勇敢而又热爱冒险的儿童、还有勤劳质朴、善良老实的黑人等一系列生动而又丰富的形象,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详尽地讲述了水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经历。

三部作品都表达出马克·吐温对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的同情及其命运的深切关注。

即使常年漂泊在外,马克·吐温的“故乡情结”却日益加深:目睹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罪恶和黑暗;上层社会的趋炎附势、下层社会的痛苦呻吟,还看到了种族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密西西比河河流生活的野蛮入侵,这一切使得他深深忧患着密西西比河河流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密西西比河日夜奔腾着,它记载了马克·吐温辉煌的过去,寄托着马克·吐温理想化的“美国梦”。

密西西比河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家马克·吐温的生态关怀和思考,流露出作家一种对城市现代文明强烈批判,渴望回归精神家园和大自然的价值取向。

马克·吐温对河流形象乃至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描写,也引发人们对城市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冲突的思考,促使人们反省自身,这也是马克·吐温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河流一直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大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小至每个人都离不开河流及其所蕴涵的河流精神和河流文化的培养和熏陶。

东方古老的华夏文明起始于黄河流域,黄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的母亲河。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重要的河流,这条被印第安人尊称为“众水之父”的河流塑造了美利坚民族自由、勇敢、乐于进取的性格特征。

从古至今,无论中外,河流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在许多人笔下都有过大量地描写,这些河流形象包含着作家主体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比如说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形象。

注释:
[1][2]杨立元创作动机论[m].吉林文艺出版社,2007:16、19
[3][4][5]周晓琳、刘玉平.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m].人民出版社,2009:69、67、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