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密西西比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

任何时代的作家都成长于一定的地理文化背景中,马克·吐温也是如此。密西西比河河流为马克·吐温提供了物质生活环境与审美观照对象,影响着他的文化性格、环境感知和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密西西比河对于马克·吐温来说并非纯客观的自然存在,它被马克·吐温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这样,密西西比河不仅是马克·吐温灵魂的安顿之处,承载着他的喜怒哀乐的种种体验,还深深影响着马克·吐温作品创作的各个方面。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密西西比河对作家马克·吐温及其作品的影响。

首先,自由、冒险的河流精神对马克·吐温创作主体的影响。从空间地理面貌上来看,密西西比河河流就是一条自由奔腾的长河。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域面积最广、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被列为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不仅仅是一条长河,无论是桑田沧海,还是岁替年更,她始终奔腾不息,源远流长,这个美洲大地上巨大的水网用她滔滔不绝的乳汁哺育着美国41%的土地,她那充满活力、独立顽强、不断探索、富于自由冒险的生命状态更是深深影响着包括马克·吐温在内的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被美国人民尊称为“老人河”。不仅如此,对于19世纪中期在密西西比河河流上生活工作的美国人民来说,密西西比河还给他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生活场所,赋予了他们一种自由、冒险的生活状态。提到美国工业革命,就不得不提到密西西比河河运上那一艘艘承载着美国崛起梦想的蒸汽船,这些蒸汽轮船成为美国

工业革命前夕密西西比河航运的最重要的运输工具。可以说,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工业革命有力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而当时生活在密西西比河河畔的作家马克·吐温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度过了四年领航员的生活。一艘艘巨大的蒸汽轮船穿梭往来于波涛汹涌的密西西比河上,而为了确保航行安全,熟悉水路的领航员得不分昼夜地带领船只绕过沙洲,躲过暗礁,留意水量的急剧变化。作家笔下存在了许多对密西西比河蒸汽船的文学描写,而关于这些自由而又冒险的生活回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始终堪称杰出的经典作品。

其次,审美经验对马克·吐温创作的影响。密西西比河是马克·吐温生长的摇篮,这条一望无际的母亲河用她鲜活的乳汁哺育着马克·吐温,以她的精神塑造着马克·吐温,以她的神话故事和传说陶冶着马克·吐温。在童年和少年的小塞缪尔的眼里,密西西比河是拥有强大神秘力量的自然之神,是那么令人恐惧和敬畏。而另一方面,密西西比河又是富有诗意的,他曾把它比作“一条长长的,柔软的苹果皮”。无尽的想象、狂热的崇拜、难以形容的畏惧、虔诚的信仰、由衷的喜爱都来源于早期马克·吐温对密西西比河的体验。一个作家的创作动机往往与其主体的心理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它在感知中引发,在情感中催动,在想象中升华,在理解中深化”,[1]而“外界社会生活的刺激对创作动机起着直接的作用,是创作的激励、引暴力。”[2]马克·吐温早期的两部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小说素材正是来源于作家早

期的密西西比河的生活,其小说背景也是建构在这特殊的文化和地理背景上。作品中还流露出浓厚的冒险精神和夸张的幽默讽刺,值得一提的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基本上是轻松、乐观的,小说幽默成分较多,相比他晚年的作品,即使是讽刺也没有抛却热切的期望。究其主要原因,还得追溯到马克·吐温与密西西比河的早期关系上来。密西西比河寄托着作家少年时代的浪漫梦想,纯真的惊奇和喜悦。作家个体下意识里保存了这一段纯真美好的记忆,并把这些记忆和对密西西比河的感情体验通通都融入了这两部作品之中。小说的男主人公都是热爱冒险、淘气反叛的儿童形象,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可以发现小塞缪尔的影子。而两部小说里都有大量关于密西西比河的描写,许多冒险历程都是围绕密西西比河展开的,无论是汤姆还是哈克,都对小说中的密西西比河怀有畏惧、崇敬和向往复杂之情,这恰恰与作家本人对现实中的密西西比河的情感进行对照,正是马克·吐温早期思想情感的折射。后来,马克·吐温登上“保尔·琼斯”号,成为密西西比河上的一名水手,富有经验的领航员比克斯收他为徒,教他各种领航知识。那个时候,领航员的生活是冒险刺激的,也是无比荣耀的。在之后的著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里,马克·吐温通过他自身的学徒经历把水手这一职业生活都巨细靡遗地一一道来,书中他对这份行业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无论是马克·吐温的童年生活还是青少年时光,密西西比河带给作家的审美体验是丰富的而又独具魅力的。

最后,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乡情结”。马克·吐温生于密西西

比河,成长于密西西比河。无论马克·吐温走到哪里,其精神家园的象征---密西西比河总是牵动着他的情丝,左右着他的思想,成为他一生的精神皈依和情感追求。“‘故乡’个体经验与自然地理位置相结合的产物。”[3]故乡密西西比河对于离家的马克·吐温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存在的其出生和成长的文化空间,关联着他对家乡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密西西比河之于马克·吐温,不仅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故事背景,参与作品主题的思想构建,更内化于他的精神性格和情感世界之中,成为他创作的深层动力和精神来源。这种故乡情结,“有时候它表现为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更多的时候则是由于心理意象的作用而表现为有意识的回忆与寻觅。”[4]

在马克·吐温心目中,故乡是以密西西比河为中心,由乡土和乡人两大系列构成,前者指的是孕育自己生命的这条河流以及河流上的生态环境、气候特征、甚至包括河畔的汉尼拔小镇,后者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并且可以扩大到儿时的玩伴、船上的水手们、小镇上的黑奴等等。密西西比河河流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地图上地名符号的标示意义,而具有场景还原的指示功能,足以映带出一幅幅关于故乡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的活动图画,而这一切正是马克·吐温生命归宿的地域所在。马克·吐温在早期生活的故乡密西西比河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对乡土、乡音、民风民俗、故人、故事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感情和认知,形成了他一生不断追寻的“故乡情结”。

作家对故乡物的感情,主要表现为倾心密西西比河的秀美风景与民俗风情。烟波浩渺的密西西比河像一条彩带飘过马克·吐温生活小镇的前方,如果天气晴朗,远远望去像闪闪发光的银河。听着密西西西比河两岸的涛声,马克·吐温成长的同时也对这条母亲河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所谓乡音即方言,“它是语言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反映。方言的出现或由地域分殊所指,或因社会分工而起,前者表现为地域方言,后者形成行业方言。”[5]作家马克·吐温不仅用当时水手的行话给自己取了“马克·吐温”的名字,还把地域方言和行业方言运用到作品人物对话中,故而他的作品显示出一种区域性的密西西比河语言特色。此外,作家还常常迷醉于密西西比河的神话故事传说。谈到作家的“故乡情结”,更离不开他对故乡人的感情。马克·吐温的笔下底层人物都是以他所接触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原型的,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里他刻画了聪明淘气、勇敢而又热爱冒险的儿童、还有勤劳质朴、善良老实的黑人等一系列生动而又丰富的形象,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详尽地讲述了水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经历。三部作品都表达出马克·吐温对底层人物的苦难生活的同情及其命运的深切关注。即使常年漂泊在外,马克·吐温的“故乡情结”却日益加深:目睹了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罪恶和黑暗;上层社会的趋炎附势、下层社会的痛苦呻吟,还看到了种族关系的日益紧张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密西西比河河流生活的野蛮入侵,这一切使得他深深忧患着密西西比河河流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