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文档资料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文档资料

2. 拉丁美洲:一个戏剧
1945~1980年:经济增长时期
取得了长达30 多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5.6%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2.8%;
战后通过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奠定了拉美各 国的工业基础, 部分国家甚至进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 生产体系和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也带来严重弊端: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增长缓 慢;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失业突出;国内产业结构畸形 发展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
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增长也不平衡。
1. 亚洲:一个奇迹
在从1950年开始的半个世纪中,亚洲 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经济增长率始 终保持在8%以上,超过了所有其他地区。 经济增长表现突出的一部分国家被麦迪逊称
为复兴的亚洲,在其他文献中这一现象也常
常被称为“东亚经济奇迹”。
பைடு நூலகம்
(1)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
(1)贫困,非洲的标签
贫穷和经济停滞或下降是非洲的主要特征。
1980年非洲的人均GNP为770美元,而2019年仅为480美
元,成为在过去的20年中人均收入降低的为数不多的几个 地区之一。 撒哈拉以南地区平均50%的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北非 只有20%,大约30%的非洲人口被归为极度贫困人口。 50%的农业人口和4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困中。
在危机爆发的1982年,拉美国家的债务占GDP46.9%。
在反危机中逐年上升,到了1987%达到66%。
危机与改革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面临拉美债务危机时的主要政策核 心是“保护国际金融体系”。
债权人的援助以拉美债务国更大幅度地开放金融体系、开
放资本市场、开放货币汇率市场为条件。这就是所谓“华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C d 0 t x
e I1 C2 C1 C3 d b I2
I4 I3
b'
C
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
发达国家出生率低是由于这些国家养育子女的成本很大。首先,发达国家的 高度竞争的环境迫使父母亲为了子女找到一个好工作而不惜对他们进行智力投 资。其次,在发达国家中,妇女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很高,这就增加了在家里 抚养子女的机会成本。第三,发达国家的父母亲年老后一般不需要子女赡养, 同时子女一般在上学年龄是没有为家庭挣钱的机会的。这就增加了养育子女的 净成本。除了成本大之外,发达国家的生育观也随经济进步而发生了变化。发 达国家医疗卫生技术发达,儿童死亡率很低,这就免去了为保证得到一定数目 的子女而多生一些孩子的忧虑。结果,家庭对孩子数量的偏好和需求就减少了。 此外,在发达图家中,“多子多福”,“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已不存在, “及时行乐”的观念越来越强,父母亲不愿为哺养孩子而劳神费时,从而减少 了对孩子的偏好。 与此相反,在发展中国家,出生率很高的原因是养育子女的成本低廉。由于 教育落后,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很少,妇女受教育和参加工作的机会很少,子女 从小就可以帮助家庭创造收入,父母年老后因无养老金不得不依靠成年子女赡 养。此外,由于死亡率下降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还没有 发生明显的改变。“多子多福”、“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存在 于贫苦的人民的心里。 上述分析同样适用于具有鲜明二元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乡村。在 现代化的城市地区,生育率较低,是因为城市居民养育子女成本较大,对子女 的偏好较小;在落后的乡村地区,生育率较高,是因为农民养育子女的成本较 低,对子女的偏好较大。这一点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焦点何以在农村。
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早期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了人 力资源的重要性。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转而注意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甚至有人把它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断言:“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 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 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 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英国经济 学家哈比森(F.H.Harbison)则说:“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人力资源 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 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 一个国家如果不 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 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 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数量上说,大量的人力 资源处于不得其用(underutilization)的状况,从质量上说,大量的劳动者素贡 很差。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贫困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贫困  《发展经济学》  PPT课件
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贫穷),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 定义 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后期阶段(富裕),收入分配不
平等程度趋于下降。
横轴表示人均GNP,纵轴表示基 尼系数。
倒U型曲线表示,当收入水平上
图示 升时,基尼系数首先增大(收入
差距扩大),当收入水平上升到 一定程度时,基尼系数达到最大 后开始逐渐变小。
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素收入分配,即功能性收
入分配。
第二组箭头表示生产要素的收入,是如何转移到 家庭,从而形成个人(或家庭)收入分配的。
要素收入的流向及其大小取决于家庭是否拥有这一要素、拥有多少,以及要素价格。
3
政府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所有者按照要素边际产出贡献大小得到要素 的相应报酬(或收入):劳动者得到相应的工资,资本家得到相应的 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到相应的地租。
2
(二)个人收入分配
大凡讨论收入分配问题,基本上都是涉及到个人的收入分配问题,即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有的份额: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少, 就说该成员较穷;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多,就说该成员较富,涉及的主 要不是经济效率而是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
问题
在完全平等线和完全不平等线之间,如果有两条不同的洛伦茨曲线,如 何比较两者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洛伦茨准则:
如果一条洛伦茨曲线每一点均落在 另一条的右侧,那么前者比后者的 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也就是,当收入分配状态 (x1,x2……xn)的曲线的每一点均 落在(y1,y2……yn)的曲线右侧, 则I(x1,x2……xn)>I (y1,y2……yn)。
个人拥有资源不同,得到的收入和财富不一样,会有一个累积性效应, 即掌握资源多的人获得的收入和财富将会越来越多,掌握资源少的人 获得越来越少,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发展经济学第三、四章

发展经济学第三、四章

3.1 经济发展思想起源
发展经济学在成为独立 学科之前
3.1.1 亚当.斯密的发展思想 • 亚当.斯密(Smith,Adam)《国富论》,论述了经 济增长和增加国民财富的因素。主要观点: • (1)国民财富增长,决定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人数。 • (2)资本积累对劳动数量增加和生产率提高有重要 作用。 • (3)对外贸易/国际分工有利于经济增长。 3 / • (4)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自由放任。
3.2 经济发展的思路
3.2.1 结构主义思路 • 发展经济学兴起时,广泛采用。始于1950年代。 • 代表人物:罗森斯坦-罗丹(PauI N.RosenstenRodan)、、纳克斯、普雷维什、辛格和缪尔达尔等 “先 驱”。
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非均衡的刚性, 无法应用主流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1)批判西方主流经济学派。 )批判西方主流经济学派。 (2)强调非均衡状态。 )强调非均衡状态。 (3)经济政策建议:重视分配。 )经济政策建议:重视分配。
(1)国民财富增加方式 ) (2)扩大资本积累是国民 ) 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 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 (3)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4)报酬递减约束增长 )
生产长期趋势:工业报酬渐增, 生产长期趋势:工业报酬渐增,农 业报酬递减。 业报酬递减。 土地有限,增长将放慢。 土地有限,增长将放慢。 更多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增 增 更多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 加产品,增加价值。 加产品,增加价值。 不增加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不增加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产品但不增加价值。 增加产品但不增加价值。 增加产品但不增加价值 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不是减少人口、 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不是减少人口、 就是迅速积累资本。 就是迅速积累资本。

第4章 发展经济学结构变化

第4章 发展经济学结构变化

卡尔多事实
• 在单部门带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第6章)中,我们可以 推导出全部卡尔多事实.
• 但是如果考虑结构变化则结论会有不同 ✓ 在事实上,结构变化较快的经济体当中,我国的劳动 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呈现 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近70%下降到2008年的58% ✓ 在逻辑与模型上,引进结构变化的多部门模型中,卡 尔多的第一个事实可能是不成立的。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城市化之所以会增加需求,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 交通设施的便利化。
• 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虽然不低,但质量不高 ➢进城务工的2.4亿农村劳动力没有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他们虽然在城市工作,但多数人的家庭仍然在农村 。 ➢这种现象大大限制了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的消费。如果 按照消费来统计,则这些人应该排除在城市居民之外, 这样,我国的城市化率就下降到31.8%。
城市化
城市化的度量 •从2000年开始,中国采取常住人口作为城市化率的统计指 标。某人在一个地方住满六个月,即被算为该地的常住人口 。 •根据2010年11月1日实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城 市化率为49.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上升13.46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1.346个百分点。目前,没有城市户口 、但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居民有2.4亿人。 •但是,按照常驻人口统计的城市化率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是它仍旧依托城市建制统计城市人口。城市建制是国 家根据一定标准设立的,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个内部经济,指企业 自身的规模经济;
一个是外部经济,指企
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的市场上的规模经济。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发展经济学高教版武汉大学郭熙保ch01-04

发展经济学高教版武汉大学郭熙保ch01-04
按汇率换算的人均收入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收入水平。
按购买力平价方法
按购买力平价方法估算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例如,按汇率计算,2009年中国人均GNI是3650美元,收入排125位,是美国
的(人均GNI46360美元)的7.87%。 而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中国人均GNI达到6890美元,收入水平提高1.88倍,排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
总目录
第一篇 1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导论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
第二篇
增长与 分配
3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4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贫困
5 第五章 资本形成
所谓先进也是相对于本国农业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 因此,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别较大,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6
(七)生态环境恶化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贫困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不加速开垦土地和过度 使用化肥、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 森林加速毁灭,荒漠化、盐碱化,土壤肥力衰减,灾害频繁。
隐蔽性失业在农村较为严重, 通常被叫做剩余劳动力。
失业问题
发达国家的失业问题也是一个尖锐的问题。 如西班牙失业率每年高达10%以上。
但是,发达国家隐蔽性失业较少, 把公开失业和隐蔽失业综合考虑,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5
(六)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
通常把30个OECD成员国称为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 其中,欧洲大部分国家是OECD成员。

第四章 市场化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市场化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4 市场化理论
4.1市场化与市场经济
商品化、市场化与市场经济
商品化是指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 市场化:狭义的含义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产品的生产与交换活动以及调节
上产要素的流动;广义的含义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切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一般意义上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核心
内涵是市场机制。
1
4 市场化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市场化
发展中国家经济市场化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掠夺和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被迫产生和 进行的。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互补的。
2
4 市场化略选择
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的思想; 1984-1986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992年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受到市场经济拜金主义和市场拜物教的侵蚀,腐败现象未得到有效 遏制,商业贿赂成为经济运行的潜规则,社会弱势群体日益边缘化, 对社会稳定不利的因素不可低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 的价值体系和社会道德亟待构建。
8
4 市场化理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市场化改革
科学发展观具体规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宗旨,回答了为谁发展、 靠谁发展、实现什么目的问题;
4
4 市场化理论
渐进式市场化改革
从农村改革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 先着力发展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非国有制经济,而后重点推进国有经
济的改革; 对国有企业改革先进行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后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
改革; 先发展商品市场,然后着重发展要素市场; 价格改革先调后放,调放结合,并逐步同国际市场价格相联系; 生产、流通、价格等都出现计划内外双轨制,然后向市场单轨制过渡; 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逐步向内地推开,实现全方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四章收入分配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四章收入分配

库兹涅茨指数: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 份额,最低值是0.2
阿鲁瓦利亚指数:40%最穷人口的份额, 最高0.4
收入不良指数:最高收入20%人口的收入 份额与最低收入20%人口收入份额之比
各国收入分配案例
韩国 巴西 斯里兰卡 印度
三、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
教育-生育决策机制 社会稳定性机制 市场规模机制
不关注功能分配的原因?
没有考虑决定要素价格的非市场力量 需要了解收入为什么以及怎样向某些人群
聚集的,个人收入不仅包括个人劳动所得, 还包括来自财产的收入 开展中国家处于经济构造的转型期,现代 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落后地区和先进地 区并存,收入分配倾向现代部门和兴旺地 区,造成收入分配在一段时期越来越严重
2、社会稳定性机制
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一方面使得大量 低收入者在面对少数非常富有的人时,会对 社会经济现状产生不满,要求进展重大社会 变革,进而带来政治体制的不稳定,导致法 律和相关法规的短期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对 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不平等促使低收入者去从事犯罪、 暴力及其他破坏性活动,威胁到产权,使投 资下降,不利于经济增长
时间 基尼系数 1980 年 0.23 1985 年 0.341 1990 年 0.348 1995 年 0.389 2000 年 0.417 2005 年 0.4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亚行揭露:中国基尼系数扩大到0.473
己到达拉美平均水平,勇夺亚洲冠军2007年8月8日,亚洲开发银 行发表了?减少不平等,中国需要具有包容性的增长?的新闻稿并公 布了?亚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报告,在22个纳入亚行研究范围的 国家中,中国勇夺贫富差距之冠,
经济增长最终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纵向的“涓 流效应〞和横向的“扩散效应〞,增长之前就进 展再分配难行得通,会严重抑制经济主体的活力, 阻碍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 2.农业比重大是经济不发达的一个 重要标志。
• 3.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 是二元经济结构,即规模较小的先 进工业和规模巨大的传统农业部门 并存。 – 发达国家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 农业和工业都现代化了。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先进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落后的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入 水平较低。

在这么短时间里,连2010续年按跨汇率上折算两,个中国收人均入GN台I大约阶相当, 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于中开45始0国0跨美入元奇上以中上迹等。收。入经济体的门槛。
2009年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估算,中国的人均GNI达 到了6890美元,排在第119位,比按汇率位次上升了6位 。
2009年按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NI是365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 经济体,排在213个经济体中的125位。
• 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 南亚和拉丁美洲。
• 通常把低收入国家称为最不发达国家。
– 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 其次是南亚。 地区
低收入 下中等收 上中等收 高收入 经济体 入经济体 入经济体 经济体
世• 界富裕地区4是0 拉美56 和加48勒比。69
其中:OECD 成员国
30
合计 213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
总目录
第一篇 1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导论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
第二篇
增长与 分配
3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4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贫困
5 第五章 资本形成
6 第六章 人口与发展 第三篇
发展要 素
• 4.污染的国际转移。为保护本国环境,发达 17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1.2 1 0.8 0.6 0.4 0.2 0 0~1000 1000~1820 1820~1998
人口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世界总和
7000 6000 5000 4000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世界总和
人口规模(M)
3000 2000 1000 0 0年 1000年 1820年 1998年
●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
(1)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到1998年,人均产值相当于1820年 的8.5倍,同期,世界人口增长了5.6倍。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
• • • • (2)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增长速度差距悬殊; 地区间的经济表现存在很大差距。 麦迪森将各国分为两组进行了比较。 A组包括西欧、西方衍生地区(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日本。 • B组则主要包括剩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重影响了拉美各国的持续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萦绕不去的危机,这些处于恶性通货 膨胀和财政危机边缘的经济必须大规模收缩。这进 一步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增长。
1870年以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 三个阶段
• 1870~1930年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阶段;
• 1930~1980年
–进口替代工业化内向增长阶段;
• 1980(有的国家从70年代中期算起)至今
1. 亚洲的经济奇迹

亚洲经济增长的特征:
外向型经济 高投资 低通货膨胀 稳健的财政政策
二、20世纪后半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表现
1. 亚洲的经济奇迹
世界银行1993年的研究报告认为,东亚诸国经济增 ● 长的成功与各国在下面几方面的努力分不开:
1、投资和政府政策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

发展经济学课件 (4)

发展经济学课件 (4)

第三节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二、自由贸易
Ø 保护主义仍在当今世界上广为蔓延 Ø 米德的“修正的自由贸易”所主张的并不是无条件的自 由放任.而是一种有监督的、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 Ø 近年来许多国际会议和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研究并 强调对外政策的协调。
知识小结
p 本章主要研究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 相关的理论。 p 本章重点介绍了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贸易条件 以及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 p 本章提出了贸易保护的不利影响,指出自由贸易 的真正含义应当是“修正的自由贸易”。
Ø 外贸乘数原理:
ü 假设:C代表消费;S代表储蓄; 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 T代表政府收入; X代表出口; M代表进口; Y代表国民收入; ü 外贸乘数表示为:
K
F

S M + Y Y
1

Y S+ M
即外贸乘数是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的倒数。
第一节 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ü 本章重点 ü 第一节 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ü 第二节 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 ü 第三节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ü 知识小结 ü 关键词 ü 思考题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ü 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ü 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 ü 传统贸易理论与现代贸易理论 ü 新贸易理论 ü 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
ü 外贸乘数原理的政策含义是: • 第一,发展中国蒙砬该积极扩大出口。 • 第二,应该使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人中有较大的部 分用于购买本国的产品。 • 第三,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只有在能引起投资、 生产能力和供给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推动经济持续 增长。 • 第四,世界进口总值增加的前提条件是外贸乘数发 挥作用。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概要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概要

☆制度变迁的过程分析
制度变迁的过程分析
1 不存在潜在收益 或获取成本高 1 潜在收益出现
2
制度环境的调整
而非制度安排
制度均衡 外在冲击
3
制度环境的变化
2 成本发生改变
制度变迁的具体过程.
认知 组织时滞
启动时滞
设计 发明时滞
菜单选择时滞
【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因素】
国家权力
组织费用 的承担
技术 知识积累
货币、财产法和财产权、合同法、支配交 换的法律、公共领域到私人手中的法律、 公共物品的提供、人力资本的提供与控制、 分担风险 ☆制度供给的不足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存
☆应对措施 ◎建立一套法律体系 ◎改革政治体系 ◎加大教育提高知识存量 ◎防止制度演进中出现的路径依存二的状态
◆路径依赖理论:
◎诺斯提出,
◎定义:原有的制度体系会对未来的制度发展 方向,变迁路径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前者我们称为路径依赖Ⅰ,后者称为路径 依赖Ⅱ。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制度
◆产权制度 ◆市场制度 ◆ 国家制度 ◆意识形态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问题
◆主要问题 ☆基本制度缺失:法律和秩序、一种稳定的
第四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
制度的基本概念 1
制度研究的一般方法
2 制度变迁理论 3 重要制度 4 发展中国家的制度问题
第一节 概述 ◆制度的定义及构成
☆制度的定义:制度是能够约束人们 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以及由此形成的 等级秩序结构
正式制度
☆构成:
非正式制度
制度的功能
舒尔茨提供具 有经济价值的服 务
• 二、制度分析的一般工具
需求分析

第四章 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四章  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他主要讨论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 的相互作用,以及可以容纳专业化人力 资本的制度。
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方面对生产率有直接 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还有提高劳动和 物质资本生产率的外部效应,从而保证 了要素收益递增。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三)研究与开发(R&D)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研究与开发(R&D)来把技术进步内生化。R&D可以分为工 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增长理论与发展理论的融合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而发展经济学主要以不发达国 家为研究对象。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打破了这种划分。
• 新增长理论研究的问题是一些国家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富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增 长为什么比另一些国家快,这就把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研究融 为一体了
第一节 现代经济增长模型
(四)技术进步
假定技术进步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为了纳入技术进步因素,我们 将生产函数改写成 Y=F(K,AL) 其中A即为劳动生产率。AL是以效率单位计算的劳动量(简称为有效劳 动)。这一新生产函数表示Y决定于资本K的数量和有效劳动量AL。
假设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这一类技术进步被称 为劳动扩大型(labor augmenting)技术进步,设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 λ。于是有效劳动的增长率是 n+λ。
4
成熟阶段
5
大众高消费 阶段
6
追求生活质 量阶段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历史分析
“起飞”是罗斯托阶段论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

高投资
• 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 到10%以上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3。

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4。

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5。

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P2 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 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 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

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二、区别与联系: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

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分配结构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识字率(教育)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 growth)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GDP每年增长6。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发展经济学第四章

干中学和知识外溢
(1)干中学,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干一边学,即在工 作或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经验的积累总结,乃至创新, 达到更高的效率。 (2)知识溢出。强调知识的非排他性,知识可以通过 多种渠道(聊天、共同工作等)被其他人掌握。
阿罗(1962)提出了“干中学”模型,强调把从事 生产的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内生模型。
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6个阶段
1.传统社会(Traditional Society)。
以前牛顿时代的科学技术和世界观为基础。 牛顿是历史分水岭,牛顿之后,开始广泛的 相信规律,系统进行生产控制。
人均产量水平存在一个最高限度,经济技术生产率的进步 非常有限。
一般不得不把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
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 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的条件是:
g=gw=gn
即: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方程
gw =s / v=δs gn :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率
● 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的条件是:
g=gw=gn
即: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方程
gw =s / v=δs
● 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的条件是:
g=gw=gn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自然增长率
● 劳动力增长和劳动效率的增长都是影响经 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自然增长率=劳动力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劳动生产效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 率,?
当今发达国家,起飞的直接刺 激主要来自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k)=Y/L = y =人
均(劳均)产量
△k = k的增加量 n = 人口增长率 δ=固定资产折旧
Capital-Deepening
Capital-Widening
人均资本增加,每
人配备的资本设备更

Hale Waihona Puke 每一增加人口所配 备的人均资本+弥补 固定资产损耗
附录:中国的资本配置
2004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的固定资产总额73850 亿元,总资产195262亿元。人员6099万人。 人均固定资产12万元;人均总资产32万元。
(1)人均GNP和人口加速增长,但人均产值增长要高于人口。 (2)技术进步,生产率不断提高。 (3)经济结构的转变率很高。伴随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4)不为一国所独有,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如果世界范围内不平衡, 就会受到限制。
经济增长的原因与趋势
在人均GNP增长中 25%归因于资源投入量增长, 75%归因于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生产效率提高,而不是资源投入数量的 增加。 生产效率的提高又是技术不断进步引进的。 科学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
讨论:中国现在是富裕了还是贫穷了?
按照平价计算
4.1 哈罗德—多马模型
20世纪40年代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F.)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mar,E.D.) 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 合称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Growth Model)。
主导部门: 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用的先 导部门,能对其他产业部门 产生重大影响。
不同时代的人追求的目标不
经济增 长(阶 段出现 依次更 替)的 原因
主导部门 依次更替 客观原因
人类欲望 更替 主观原因
同.
他们的欲望,即布登勃洛克
式动力的更替,推动了增长 阶段的过渡和更替。
布登勃洛克式动力
4.4.2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肯德里克(Kendrick,J.W.)、丹尼森(Denison,E.)等。 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因素, 度量它们所起的作用的大小。
劳动
投入要素
报 酬
工资
利润 利息 地租
资本
包括土地
要素生产率
要素生产率:产量与要素 投入量之比。 定义: 产量 投入要素
=
要素生产率
(3)市场完全竞争。 (4)存在技术进步。但是一个有着固定趋势的常数。技术进步中性,
不改变资本和劳动比例,即产出规模不变。
索斯模型的内容
经济增长来自对社会储蓄资源的分配,分配方式:
s =储蓄率 k =K/L = 人均(劳
s f(k) k+(n )k =
资本深化 资本广化
均)资本量
如果△k=0,人均储
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 广化。 所以稳态条件是:
s f(k) (n )k =
稳态图示
y
kA左边,
△ k>0 k上升
左边△ k>0 k上升
(n+δ)k y=f(k) sy
yA
A
右边△ k<0
kA右边, △ k<0 k下降
k下降
0
kA 经济增长的稳态
k
4.3 剑桥增长模型
技术进步与创新扩散
资源配置的改善
规模经济
实质就是技术进步
全员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劳动力总人数。
200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美元/人
地区 2000年全员 劳动生产率 地区 2000年全员 劳动生产率 地区 2000年全员 劳动生产率
孟加拉国 越南 蒙古 印度 巴基斯坦 乌克兰 中国 印尼 斯里兰卡 菲律宾 俄罗斯 泰国 罗马尼亚
收入分配才变得较为平等。
库兹涅茨曲线
库兹涅茨
效应 为 “倒U曲 线”。
基尼系数 人均GDP
库兹涅茨曲线
4.5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Rostow,W.W.)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4.5.1 经济增长的6个阶段
1.传统社会(Traditional Society)。
680 776 806 1014 1192 1266 1427 1505 1919 2345 3231 3317 3418
埃及 伊朗 白俄罗斯 土耳其 南非 巴西 波兰 捷克 马来西亚 委内瑞拉 墨西哥 韩国 阿根廷
4046 5331 5688 6386 7413 7471 7935 8798 9320 12194 14238 18923 19000
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形成62351亿元。
假设没有折旧,没有进出口,则按照人均12万元计算,至少可以促进 5000万人就业。
但2004年新增就业人口,全国只有800万人,该年新增人口760万人。
说明:当前中国资本深化远大于资本广化,就业问题突出。中国处于机 器排挤人的时期。
经济增长的稳态
经济增长的稳态:人均资本达到均衡不变,人均产量也达到均衡稳定状 态。 此时,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不变。 稳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忽略技术进步。 稳态中,总产出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与劳动力增长率相等,即经济 增长率g=n。
经济增长变化趋势 (1)财产收入比重出现下降趋势; (2)劳动收入比重上升。劳动力质量提高。 (3)收入分配差距日益缩小并趋于平等。
3. 库兹涅茨效应
库兹涅茨效应 (Kuznets Effect):
假定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
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 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益差别缩小后,
该阶段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反对传 统的地区性地主集团和殖民政权。
3.“起飞”阶段
Take-off
当今发达国家,起飞的直接刺激主要来自技术;
发展中国家的起飞要等到 社会基础资本的积累 工业、农业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个把现代化作为事业的政治集团的出现
4.走向成熟阶段 The Drive to Maturity 起飞后大约40年左右达到。 成熟指超越初始工业,能够吸收和有效采用现代技 术的最新成果。 起飞之后是一段长期持续增长,产量超过人口增长。
罗斯托利用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中几代人对生 活不同的要求来说明社会阶段更替、主导部门变化、中心人物置换, 提出布登勃洛克式动力(Buddenbrooks Dynamics)。 此小说曾获诺贝尔奖,被人称作德国的《红楼梦》。 在布登勃洛克家族里 老子追求的是金钱; 儿子作为大富翁之子来到人世,追求的是社会 地位; 孙子生活在丰裕的财产和优越的社会地位之中, 追求的是音乐。
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2.1%, 贡献是66%。 教育 因素 的贡 献占 19%
美国1948~1981年的 经济增长率是3.2%
结论 要素生产率提高对总 增长率的贡献已大大超 过要素投入量; 必须发展教育,开发 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4.4.3 历史统计分析
库兹涅茨(Kuznets,S.)1950年代末 经济增长: 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 期上升,并建立在先进技术及其所需制度 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基础之上。 经济增长的特征:
如果 s = 12% (储蓄率=投资率) K = 3 (3 单位的资本才能产生1单位的产出) 则g = 12%/3 = 4% 假如一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是7%,投资效益率是3(每 投资3元可以增加1元国民收入)。那么,按哈罗德-多马模式, 储蓄率应该(投资率)是多少?
答案:21% 。
4.2 索洛—斯旺模型
4 经济增长理论
引子 财富的来源 4.1 哈罗德—多马模型 4.2 索洛—斯旺模型 4.3 剑桥增长模型 4.4 其他经济增长理论 4.5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引子 财富的来源
穷国的贫穷,是因为没有实现财富迅速积累,即经济增长。 相对于迅速积累财富的富国,显得贫穷。 初始阶段,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粮食、矿 产。 消费的食品和用品,粗糙,仅满足必需。 随着技术进步,欲望越来越高,财富表现 形式越来越细、多样化。 土地、资本、知识都成为劳动的对象。
简单说: 一种产 品,两个 要素。 其它都 不变。
哈多模型(的内容):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
-产出比所决定。
g=经济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量/国民收入; s=储蓄倾向=平均储蓄率=储蓄/国民收入;
s g K
K=资本-产出比率=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单位产出所需资本。
哈多模型的应用
基本思想: 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的惟一原因。 个人生活经验: 中国现在很多人在说:没有钱就很难 挣到钱。
4.1.1 哈多模型的假设与内容
假设: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消费又可用于生产。 (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固定。 (3)规模报酬不变。 (4)不存在技术进步。
英国卡尔多(Kaldor,N.)、 罗宾逊夫人(Robinson,J)。
剑桥增长模型的假设
(1)社会成员分为两大阶级:
利润收入者 工资收入者
(2)利润收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储蓄率,假定不变。 收入分配发生变动,社会储蓄率将随之变动。
(3)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
剑桥增长模型的内容
在有限生产函数内发展起来的社会,
以前牛顿时代的科学技术和世界观为基础。
牛顿是历史分水岭,牛顿之后,开始广泛的
相信规律,系统进行生产控制。
人均产量水平存在一个最高限度,经济技术生产率的进步 非常有限。 一般不得不把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
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Preconditions for Take-off 是一个过渡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 一般由较为先进社会从外部入侵开 始。 动摇传统社会,加速其解体; 引进先进思想和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