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乞讨人群的现状───从犀利哥事件

合集下载

流浪乞讨救助情况汇报

流浪乞讨救助情况汇报

流浪乞讨救助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城市中流浪乞讨者数量逐渐增多,这些人生活困难,面临种种困境。

我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长期关注着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我将对流浪乞讨救助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流浪乞讨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的观察和调查,大部分流浪乞讨者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失业、家庭破裂、重病等原因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只能流落街头乞讨。

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人没有固定住所,生活无着,饮食不规律,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

其次,流浪乞讨者面临的困境。

在城市中,流浪乞讨者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斥,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很难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由于缺乏有效的救助措施,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艰难,很多人长期处于饥饿和寒冷之中,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同时,一些流浪乞讨者也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由于长期的孤独和绝望,他们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甚至有的人会产生极端行为。

再次,流浪乞讨者救助情况的现状。

目前,城市中的流浪乞讨者救助工作主要由社会福利机构和慈善组织来承担,但是由于资源有限,救助工作并不够全面和有效。

一些救助机构在提供食宿和医疗救助的同时,也缺乏对流浪乞讨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

同时,一些救助措施也存在滞后和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流浪乞讨者的基本需求。

最后,对流浪乞讨者救助工作的建议。

为了改善流浪乞讨者的生存状况,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爱和救助。

首先,应加大对流浪乞讨者的心理健康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生活希望。

其次,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救助体系,提供更全面的食宿和医疗救助,确保流浪乞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流浪乞讨者的社会融入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流浪乞讨者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和救助力度,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建幸福生活。

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流浪乞讨者的救助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范文二)透过“犀利哥”看中国乞讨群体现状

(范文二)透过“犀利哥”看中国乞讨群体现状

透过“犀利哥”看中国乞讨群体现状(三号黑体)空一行32(所在课堂序号)刘金亮通信工程09(2)班(五号黑体)33(所在课堂序号)卢平通信工程09(2)班(五号黑体)35(所在课堂序号)彭成通信工程09(2)班(五号黑体)38(所在课堂序号)王恩惠通信工程09(2)班(五号黑体)40(所在课堂序号)俞睿杰通信工程09(2)班(五号黑体)指导教师:(五号黑体)摘要:(五号黑体)乞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社会问题,它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整个历史过程中。

而今,乞讨者数量的增加甚至乞讨现象的加剧给国家、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游弋于城市最边缘的乞讨者“犀利哥”的出现,不仅透露出乞讨群体现阶段的生活状况,而且也暴露出了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

调查现阶段乞讨群体者的乞讨现状,了解了周围乞讨者的生活以及人们对乞讨现象的看法,更感受到了治理乞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

(五号楷体)关键词:(五号黑体)乞讨者犀利哥社会救助制度乞讨现象(五号楷体,空一格)正文:五号宋体犀利哥,源自蜂鸟网上传的一组照片,于2010年2月23日,因天涯论坛一篇帖子——《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而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王子”等。

犀利哥本名程国荣,是江西省鄱阳县人;家中还有母亲和弟弟以及两个10来岁的孩子。

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和父亲不久前在一次车祸中去世,母亲和两个孩子都由弟弟程国圣抚养着。

最后在社会的关怀下,他终于还是回到亲人的身边。

①其实早在汉朝,就有人写了一本叫《乞丐赋》的书,这说明至少汉朝我国就有乞丐存在了。

乞丐在我国上古文中,最早是以单音词出现的。

据《孟子》《列子》等记载,有“丐”、“乞人”、“乞索儿”等等称呼。

这些称呼在宋以后大多还在使用,一直持续到清末。

“乞丐”一词用来称呼讨饭之人是从宋代开始的。

②早期的乞丐最先使用的乞讨方式,其表现形式多为持钵行乞。

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人们对于乞丐的态度

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人们对于乞丐的态度

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人们对于乞丐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乞丐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都可以看到乞丐在街头乞讨,他们通常身穿破烂不堪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碗或者摆放着一些杯子,向路人乞讨。

乞丐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乞丐的态度。

关于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

经济问题是造成乞丐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融入社会生产,从而失去了生计。

这些人中有因为疾病、伤残、年老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也有因为技能不足或者受教育水平低而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的,还有因为家庭失业或者家庭困难而无法维持生计的。

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这些问题很容易被放大,使得乞讨现象更加严重。

社会问题也是造成乞丐现象的原因之一。

社会问题包括家庭破裂、失学辍学、犯罪、精神健康等。

一些乞丐是因家庭变故而流落街头的,他们无处可归,只能依赖乞讨维持生计。

还有一些乞丐是因为长期受欺凌、虐待或者受到创伤而导致精神健康问题,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文化问题也是造成乞丐现象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文化传统习俗,可能导致一些人无法融入社会,从而形成乞讨现象。

有的地方,穷人被视为社会最底层的人,一些人因为出身或者区别被歧视排斥,无法得到社会的支持。

乞丐现象还受到社会对贫困人群的认知和对乞讨行为的态度的影响。

一些人对贫困人群的认知存在误解,认为他们是自甘堕落、不愿努力工作的。

或者对乞讨行为的态度不友好,甚至会加重乞讨者的生活负担。

而对于乞丐的态度,人们的观点千差万别,甚至存在分歧。

一些人认为,乞丐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是社会问题的产物,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一些人则认为,乞丐是自甘堕落、不愿努力工作的人,应该严格打击和管理。

正确认识乞丐问题,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给予乞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乞丐并非是自甘堕落的人,而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受害者。

流浪乞讨儿童问题分析

流浪乞讨儿童问题分析

流浪乞讨儿童是世界普遍存在的弱势群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流浪儿童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我国的流浪乞讨儿童群体也日趋庞大,他们的生存、人身、教育、发展等问题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在贫富差距悬殊的今天,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它不仅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保证他们良好的生存、发展状况、得到良好的教育,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流浪乞讨儿童救助AbstractChild begging is the world's common vulnerable group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since the 80's, along with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dvance of street children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Groups of children begging in our country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large, their survival,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other problems are not effectively protected.Today disparity in the wealth gap, not just a simple legal issue, or a social issue and concern to us.It is not only ethical issues involved,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o ensure their good survival,development,get a good education is undoubtedly an important factor in social harmony and progress.Keywords:Children begging Relief摘要 (1)引言 (4)正文 (5)一、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现状 (5)(一)职业化,多受犯罪团伙胁迫、控制 (5)(二)流浪乞讨儿童呈残障化,自我保护能力弱 (5)(三)流动性强,调查取证难 (6)二、流浪乞讨儿童的形成 (6)(一)经济贫困是根本原因 (6)(二)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6)(三)教育功能的不完善 (7)(四)违法犯罪团体唆使未成人乞讨 (8)(五)历史习俗的影响及利益观念的驱动 (8)三、当前解决流浪乞讨儿童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9)(一)从多方面管理、政府责任主体不明确 (9)(二)救助体系不完善、救助目标不明确 (9)(三)政府用于救助流浪儿童的经费紧张 (10)(四)救助机构、基层组织、社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力 (10)(五)难以妥善安置流浪儿童 (10)四、如何减少流浪乞讨儿童 (10)(一)实行归口管理 (10)(二)加强归属地负责原则 (11)(三)完善救助体系 (11)(四)法律强制实施 (12)(五)社会参与和监督 (12)五、我国救助流浪乞讨儿童的措施的完善方向 (12)(一)协调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2)(二)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乞讨儿童安置问题 (12)(三)完善立法,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13)(四)呼吁社会对这起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13)(五)采取宏观经济措施,促进各地区经济和谐发展 (14)(六)多方筹集资金,使救助经费得以保障 (14)(七)加强相关部门协作,发挥整体协同效能 (14)(八)大力倡导和谐社会,从和谐家庭做起 (15)(九)呼吁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15)总结 (15)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引言当全世界都在呼吁“保护人权”且对各社会主流群体的人权保护日趋完善,社会各界都享受或开始享受对其各项权利的保护时,却仍有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许多同龄人享有的权利甚至最起码的温馨,却有着其他同龄人可能永远体会不到的经历,他们几乎被孤立于保护社会权利的福祉之外,甚至连最基本的“人权”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流浪乞讨人员流浪乞讨人员调查报告

流浪乞讨人员流浪乞讨人员调查报告

流浪乞讨人员流浪乞讨人员调查报告关于韶关市目前流浪乞讨人员的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一万亿美元,人均GDP 也已达到一千美元。

我国社会正处在快速转型的阶段,在社会学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如何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就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根据自2003年8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

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不属于救助对象。

对于偶遇被抢、失窃、务工不着,无亲友投靠而食宿等发生临时困难的,在弄清情况后,履行必要手续的前提下,给予救助。

救助内容包括给流浪乞讨者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站内突发疾病的救治;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为无力支付交通费的受助人员提供乘车(船)凭证;对遗弃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责令其履行抚养、赡养义务;对确实无家可归的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应当给予安置。

根据韶关市救助管理站的统计结果,救助站平均每天接纳受助人员3—5人。

接纳方式分别为救助站主动到市区搜寻,“110”协助接纳和受助者主动来到救助站。

目前常年分布在韶关市区的流浪者约100—300名,其中外省的约占25%,本省其他市或地区的约占50%,本市的约占25%,主要由以下几类人员组成:1、智障、残障人员;2、有劳动能力但无基本生活保障人员;3、以乞讨为工作的正常成年人;4未成年人(身体无残疾);、5、老年人;6、有组织的团伙乞讨人员。

有劳动能力但无基本生活保障人员:指在外地因遭遇突发事件,如被抢,失窃,被骗,生活无法保障而又无处投靠的人员。

此类人员可以由当地的收容救助站负责救助,并帮助其返乡或联系工作。

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的问题清单

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的问题清单

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的问题清单(原创版)目录1.流浪乞讨人员管理问题的现状2.流浪乞讨人员管理问题的原因3.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建议正文一、流浪乞讨人员管理问题的现状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

这些人员大多无家可归,没有固定收入和生活来源,生活处境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流浪乞讨人员问题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二、流浪乞讨人员管理问题的原因1.家庭原因:一些流浪乞讨人员因为家庭破裂、家庭暴力等原因,被迫离家出走,陷入了无家可归的困境。

2.经济原因: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一些弱势群体在失去工作、生活来源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从而走上了流浪乞讨的道路。

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在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上,社会保障仍然存在不少缺失。

4.流浪乞讨人员的心理问题: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因为长期处于困境,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导致他们很难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三、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建议1.家庭关爱和救助:政府应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家庭问题的干预力度,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暴力庇护、生活援助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重返家庭生活。

2.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政府应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并通过就业援助政策,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保障力度,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4.加强心理援助:政府应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心理援助的投入,通过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新形势下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王伟标;李鹏展
【期刊名称】《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流浪乞讨人员
从数量到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流浪乞讨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正常、摇摆、反常等三种类型.流浪乞讨人员引发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影响城市形象,影响社会治安
秩序,给城市管理带来难度.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对策是既要相信政策,澄清错误意识;又要正视问题,制定<办法>配套措施以确保政策的执行.
【总页数】6页(P5-10)
【作者】王伟标;李鹏展
【作者单位】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浙江,宁波,315010;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
浙江,宁波,315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4
【相关文献】
1.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J], 陈辉
2.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J], 陈辉
3.衡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J], 何满玉
4.衡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J], 何满玉
5.加快大数据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 [J], 汪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击全球各国的街头乞丐,悲惨处境让人心酸,中国乞丐看着最可怜

直击全球各国的街头乞丐,悲惨处境让人心酸,中国乞丐看着最可怜

直击全球各国的街头乞丐,悲惨处境让人心酸,中国乞丐看着
最可怜
在英国伦敦的街头,很多乞丐虽然在街头乞讨,但他们都会注意自己的着装和面容,保持干净整洁。

日本的乞丐多以老人居多。

随着日本老龄化的严重,很多日本老
人都走向乞讨的道路。

在美国,街头的乞丐大部分都是黑人居多,他们对这个城市没有了希望,只能以乞讨为生。

在韩国,很多乞丐也大部分是年龄大的人,无力工作,整日在街头坐着。

在法国,很多乞丐被称为流浪者,他们没有固定的家,背着自己仅有的行李,四处游走。

在俄罗斯,经常会看到街边的乞丐专心致志的看一本书,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关爱,而不是金钱。

越南的乞丐通常都会用帽子遮住自己的脸,并向路人伸手要钱。

他们也会不好意思。

在印度很多乞丐大部分都是女性。

在印度,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很多妇女不得已才会乞讨。

在古巴,很多乞丐打扮的传统带潮,在街头是一道亮丽的风采。

看着世界各国的乞丐,中国的乞丐还抱着孩子,看起来更可怜。

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人们对于乞丐的态度

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人们对于乞丐的态度

当代乞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人们对于乞丐的态度1. 引言1.1 当代乞丐问题的普遍性当代乞丐问题的普遍性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乞讨现象越来越常见。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乞讨者,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手持一个碗或者一张写有求助语句的纸板。

他们或蹲在路口,或坐在桥下,向过路的行人讨要一点施舍。

乞讨现象并不仅限于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也存在着乞讨的现象。

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就业机会有限,土地资源匮乏,一些居民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只能通过乞讨来维持生计。

乞讨已经成为一种各地都面临的社会问题。

乞讨问题的普遍存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人们对于乞讨现象的态度各异,有的人认为乞讨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应该受到谴责;有的人则认为乞讨者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应该给予理解和帮助。

无论如何,乞讨问题的普遍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

1.2 人们对于乞丐的矛盾情绪人们对于乞丐的矛盾情绪主要表现在对乞丐的理解与同情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很多人对乞丐感到同情和怜悯,认为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帮助和关爱。

这种看法是基于人道主义的出发点,希望能够帮助这些贫困者改善生活状况,缓解他们的困境。

也有很多人对乞丐抱有不解和厌恶的态度,认为他们是社会的负担,是寄生虫,是不劳而获的行为者。

这种态度可能源于对乞丐乞讨行为的不理解和不耐烦,也可能是出于对社会秩序的担忧和对个人安全的考虑。

这种矛盾情绪使得人们在面对乞丐时感到矛盾不安,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他们。

这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乞丐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争议。

2. 正文2.1 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源当代乞丐问题的存在,与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源密不可分。

经济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乞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当代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的边缘,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

这种经济不平等的现象,使得一些人陷入了乞讨的困境。

流浪乞讨人员管理

流浪乞讨人员管理

目前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 一、原始型流浪乞讨人员
是指由于天灾人祸等因素导致大量农 民流离失所,沦为暂时的流民,而这些人中 绝大多数无法糊口度日,走向流浪乞讨
二、职业性流浪乞讨人员 是指长期从事乞讨的卖艺型、残疾型、 流民无赖型乞丐构成的主体
职业流浪乞讨人员
一、自由乞讨者
二、组织化职业乞丐
特点:有‚老板‛操控; 需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和包装; 获得‚老板‛的报酬,得到照顾;
3、社会的尊重
4、大家的帮助
谢谢观赏
姓名 萧峰 民族 契丹 职务 丐帮第九任帮主 (正厅级)
武力值
魅力值 财富值
5星
5星 0星
综合评定 高帅穷
姓名 民族
苏察哈尔灿 不详
职务
丐帮第20任帮主
(正部级)
武力值 魅力值 财富值
5星 5星 5星
综合评定 高帅富
天净沙 犀利哥 宁波街头流浪, 穿着打扮时尚, 犀利天下无双 ,
上网上网,
看哥如此坚强……
人源: 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缺乏生存经验技巧的一、市场经济体制的自然发现和选择 二、政府社会保障缺位
引起的危害社会治安问题:
1、经营流浪乞讨者增多
2、犯罪化倾向严重
3、内部集团化加强
4、低龄化与老龄化
5、乞讨方式多样化
相应的对策:
1、权利的保证
2、有效地管理
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
09 治本一 沙洲洲
北宋末年,狼烟四起,连年战乱,辽、金对大宋国虎 视眈眈,正所谓‚清水出芙蓉,乱世出英雄‛,各帮各派 群雄四起,然而有一人,堪称众多风云人物中的佼佼者。
‚回过头来,两道冷电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脸上转了两转。 见这人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 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面, 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他心底暗暗喝了声 采:‘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不 论江南或是大理,都不会有这等人物’。‛

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行为的看法调查报告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的完善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了。

有的人大热天在办公室吹吹空调看看报纸就可以过得很安逸;有的人不论是寒冬酷暑都要从事着繁杂辛苦但工资却不高的工作,他们整天为了生计奔波,但当他们遇到一些生活上的挫折时还是很难应对,这时候他们就很无奈的成为了乞讨者。

无论是在繁华的街道上,还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天桥边,都有着一群人,他们或衣衫褴褛,或身带残疾,或年老体衰,看着他们那被烈日暴晒被寒冬刺骨被虫蚁叮咬被人们践踏的肮脏的身子,他们那常年累月不曾洗过的头发与身体,他们那因被折磨与歧视而迷惘的早已失去了那儿童本该有的快乐与天真的双眼,我们的同情心是否还一如当初?最近网上热炒的“犀利哥”引起了社会对街头流浪乞讨群体的广泛关注。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乞丐者的行列,他们行走于繁华的街头,晃荡在大学校园周围。

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确实是因为生活的困顿使他们只能通过乞讨的方式向社会求助,但被人操控的职业乞讨者和一些好逸恶劳的人也同样存在。

后者的存在不仅带来严重的社会治安的问题,同样也削弱了社会大众对那些真正的乞讨人的同情心,使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援助。

如今人们对那些乞丐越来越无动于衷,甚至避而远之,究竟是什么导致这样难堪的局面?很多职业乞讨者就是利用社会的同情心对大众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欺骗。

态度决定行动,对乞讨者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大家不同的行动,是冷眼旁观是无动于衷还是热忱相助?因此研究大众对这些街头乞讨人员的态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对乞丐的态度不仅代表着先锋群体对边缘群体的关怀和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新的道德和价值导向。

而且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社会大众的态度。

因此,我们小组成员就以自己周围的同学为对象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大学生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并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为改变这些社会问题稍作一些努力。

流浪乞讨儿童现状及解决方案 讲稿

流浪乞讨儿童现状及解决方案 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我们组向大家做演讲,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走入我们的话题。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了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却有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我国关于他们研究的学者中有一个共识,“不保护他们,我们就要为明天的社会稳定付出代价”。

他们,就是流浪乞讨儿童。

《第一张》而今天我所做的演讲就是关于他们的,题目是流浪乞讨儿童现状及解决方案研究。

首先我希望通过一个自制的短片让大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张》(播放视频)《第三张》好了,看完这个短片,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较深的感触,下面我会围绕这六个方面展开我们的话题。

《第四张》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年龄在18 周岁以下,自己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的人员称为流浪乞讨儿童。

《第五张》目前最有权威的数据是由民政部在2007年发布的《十一五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规划》,规划内容透露,07年底,我国有流浪乞讨儿童100-150万,而在2002年之前,这一数据为15万人次,加上随父母外出打工的儿童,实际人数可能超过30万。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几年间流浪儿童的人数有了500%的爆发性增长,这个增速远远高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速度。

同时,抽样调查显示,在流浪儿童中,80%有盗窃、抢夺等违法行为,45%的儿童常年以违法行为为生,74.4%的儿童在流浪乞讨两个月后就会出现违法行为,如此严峻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我们的分析发现,目前流浪儿童的状况有这三种,复杂化、团体化、职业化,现在的流浪儿童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身外出乞讨,而是一群一群的去乞讨,而且很多人就干脆以乞讨为生,做起专业乞丐。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乞讨空间的扩展和形式多样,以前乞讨都是在比较发达的大城市,但是随着行乞人员总体数量的增长,他们也渐渐的讲流浪和行乞的空间向小城镇扩展,现如今,在西安的一些区县也会有流浪乞讨儿童,而他们所采取的乞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城市中乞讨人员的生存现状

城市中乞讨人员的生存现状

城市中乞讨人员的生存现状引言乞丐自古有之,在武侠小说中我们总是把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描画的如何洒脱,如何自由,而现实是,他们虽是这个繁华都市中的一员,却与这里的繁华格格不入。

这些广泛分布在站台、地下通道、商业区的人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被关注是比较少的,这是因为乞丐是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几乎不为社会创造什么财富。

另外,据零点调查公司调查,中国的乞丐人数在百万左右。

这个数据使人震撼,目前在中华大地上有着如此多的乞丐,那么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同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此我们仅就乞丐与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与乞丐的关系做一下探讨。

乞丐的生存现状在苏州,这个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生活着大量的乞丐,每一次出门都能在公交站台和地下通道遇到这些拿着搪瓷缸子向你伸来,行人大都知道这些是“伪乞丐”,当然也有一些善良的同学放入几枚硬币,这正是乞丐文化中自我降低身段,以庸俗,卑劣的手段骗取公众财务的表现。

更让人气愤的是,有一些妇女利用孩子做诱饵骗取行人同情,这更加使真正的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甚至政府和媒体也明确指出:“不要轻易给路边的乞丐施舍”。

而在路边乞讨人群中残疾者、跪地自书者和年老举碗者居多,少数在地下通道的老人则以一种类似卖艺的方式博取大家的同情,这比那些强乞者要高尚,其中不乏有苦衷而不愿自降尊严者,但社会是复杂的,这就导致了大家分不清谁是真正需要帮助的,这明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经济发展到2011年的今天,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是全球第二,但这些不能说明什么,经济的增长没有与社会文化同步,很多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矛盾日益凸显。

与职业乞丐不同,真正意义上的乞丐从年龄上分析,老年人和儿童居多,儿童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但家庭变故是主要原因,而老年人的流浪,多是年长丧失了劳动能力,无子女赡养,有子女而又不履行赡养义务,被逼出来乞讨。

他们的健康状况大都很差,而且得不到正规的医治,又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加上有部分人是外地流入本地的,所以更加无依无靠。

关于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解析与救助建议

关于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解析与救助建议

关于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解析与救助建议论文摘要:我国流浪乞讨群体于当代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流动失范造成生存状况恶劣;边缘地位遭受多重剥夺,边缘人格强化了乞讨心理;家庭贫困成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救助机制不完善。

解决大量充斥社会生活中的流浪乞讨现象,应先从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层面入手,即:确立身份认定标准,向流浪乞讨群体提供分类分层救助;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区分救助政策相关者的救助责任。

自2003年8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1982年颁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这一转变,表明了救助方式从管制发展成了管理,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服务;也表明了现代救助规范逐步形成从遣送发展到救助,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帮助与扶持。

这以后,收容遣送站改变为救助管理站,流动人口中的街头流浪者将被当作需要救助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治理。

无疑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落实,也为我国最终将要形成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体系准备了条件。

一、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形成原因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复杂而多元,贫困、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流浪乞讨的原生原因;流动失范是造成流动过程中生存状况恶化并逐步趋向流浪乞讨的重要原因;而农民人口流动政策、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流落街头的弱势人口社会救助政策不完善,是加速流浪乞讨群体形成的客观原因。

这些综合性原因决定了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构成的多层级,而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据研究资料显示,收入低下、土地资源及多种经济成分匮乏造成的贫困,是流浪乞讨群体大范围产生的根本原因。

这个群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低收入和绝对收入低。

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看法,2003年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与低收入人口两者相加为9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1%。

截止到2004年,我国有2610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当年人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占%。

从寻找“犀利哥”反思救助制度

从寻找“犀利哥”反思救助制度

从寻找“犀利哥”反思救助制度作者:暂无来源:《环球慈善》 2010年第4期文/王国信图/GC“犀利哥”的出现给网络世界带来了一阵骚动,同时也让个城市变得疯狂。

随着乞丐“犀利哥”在短短一周内红透网络,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称:“我们已经联系宁波救助站,积极去寻找‘犀利哥’。

政府有责任让每个生命得到关注,也有责任让每个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新华网3月2日报道)我很是惊奇于当地政府的敏锐度。

试想,如果“犀利哥”还是那个整日游荡在路边的乞丐,没有网络神奇的吹捧,没有如今号称红遍亚洲的名气,有多少人会把目光移向他(7而随着“犀利哥”的走红,救助站立即行动起来要给予“温暖”,止E种殷勤的举动与之前对整日在大街上游荡的“犀利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着天壤之别。

特别是救助的随意性和这种趋向性让我对城市救助制度只留下失望。

在孙志刚事件宣告我国收容遣送历史终结之后,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制度在一片欢呼声中走上前台。

以生命换来的救助制度是如此脆弱,脆弱得还要靠着网络和媒体的热捧,要靠着名气才可以进入?这对于死去的孙志刚来说不知是何种滋味甲一般来说,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经济上的“贫弱群体”,我看“犀利哥”不仅是经济上“确有困难”,而且据拍摄者说还有疾病在身,如此这般都还不足以让人们救助吗甲此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个两个而已。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但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价值理念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制度模式存在模糊和混淆的地方、目标定位方面公平性不够、运作过程随意性仍较大、配套保障漏洞较多等问题。

如何完善救助管理办法,革除这些弊端,则是现今最应考虑的问题。

“犀利哥”的幸运在于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上聚焦了太多的目光,但是并不是每个乞丐都是“×哥”、“×姐”之类的名人,我们的救助制度需要的是普遍的人文关怀,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而不是随意无序只注重个案,“犀利哥”毕竟只是弱势群体中的一个特殊者。

当前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当前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关键 词 : 社会 救 助 ; 助 管理 ; 市流浪 乞讨 人 员 救 城 中图分 类号 : 9 3 7 文 献标 志码 : 文章 编号 :0 9— 84 2 1 ) 2— 0 5— 5 C 1. A 10 2 5 ( 0 1 1 0 3 0
城市 中的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 中的弱势群体 , 也是城市治理 中经常要面对的群体。对于流浪乞讨人 员的治理 , 在过去的收容遣送工作中, 涉及到了管理、 治安和救济方面, 但更多的是强调维护社会秩序和治 安稳定 , 忽视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人权保障。自20 年孙志刚事件发生后 , 03 国务院颁布了《 城市生 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 《 ( 救助管理办法》 。新 的《 ) 救助管理办法》 更强调以人 为本 , 为城市 流 浪乞讨 人员 提供 救 助服务 , 持 自愿求 助 , 坚 无偿 救 助 的原 则 , 现 了政 府 执政 观 念 的进 步 , 体 也是对人权的进一步尊重 。《 救助管理办法》 实施 以来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 如救助 中的 自愿 原则 和 流浪 乞讨 人员 日渐 职业 化不 相适 应 ; 浪乞 讨 人员 数量 的扩 大也 影 响救 助 工作 的顺 利开 流 展 。在 现实生 活 中我们 也 耳 闻到令 人震 惊 的“ 璇璇 事件 ” 宫 以及 曾经 发生 的 “ 疆智 障包身 工 ” 新 事件 。 当前 城市 中流 浪 乞讨 人员 的现状
的技能, 而长期接触复杂的环境也致使他们的心理也不健康 , 容易被犯罪分子利诱 ,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收 稿 日期 :0 1—1 2 1 0—1 0
作者简介 : 惠青 (9 3 ) 女 , 彭 16 一 , 湖北 罗田人 , 武汉科技 大学文法 与经济学院副教授 , 湖北省非 营利组 织研究 中心副 主任 , 士 , 博 硕士生 导 师, 主要研究方 向: 区管理 , 社 人力资源管理 ; 何 平 ( 96 ) 男 , 1 8一 , 湖北随州人 ,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 究生。

浅析长春市街头乞讨者社会现象

浅析长春市街头乞讨者社会现象

浅析长春市街头乞讨者社会现象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体制的完善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了。

有的人大热天在办公室吹吹空调看看报纸就可以过得很安逸;有的人不论是寒冬酷暑都要从事着繁杂辛苦但工资却不高的工作,他们整天为了生计奔波,但当他们遇到一些生活上的挫折时还是很难应对,这时候他们就很无奈的成为了乞讨者。

在长春无论是在繁华的街道上,还是在人流量较大的火车站,都有着一群人,他们或衣衫褴褛,或身带残疾,或年老体衰,看着他们那被烈日暴晒被寒冬刺骨被虫蚁叮咬被人们践踏的肮脏的身子,他们那常年累月不曾洗过的头发与身体,他们那因被折磨与歧视而迷惘的早已失去了那儿童本该有的快乐与天真的双眼,我们的同情心是否还一如当初?二、特别关注:热点案例分析“犀利哥”源自在网上风行的一组照片,后于2010年2月23日,因某论坛一篇帖子而迅速走红,被网友誉为“极品乞丐”、“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乞丐王子”等。

之后,被网友广为追捧,甚至“火”到了海外。

网友对其加以“人肉搜索”,以探求其真实身份。

经过网络和其他媒体的努力,“犀利哥”的真实身份终于查清,最终被家人接回家中。

从此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流浪者从内心里还是存在着同情的。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乞丐者的行列,他们行走于繁华的街头,晃荡在大学校园周围。

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确实是因为生活的困顿使他们只能通过乞讨的方式向社会求助,但被人操控的职业乞讨者和一些好逸恶劳的人也同样存在。

后者的存在不仅带来严重的社会治安的问题,同样也削弱了社会大众对那些真正的乞讨人的同情心,使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援助。

如今人们对那些乞丐越来越无动于衷,甚至避而远之,究竟是什么导致这样难堪的局面?原因就是现如今很多职业乞讨者利用社会的同情心对大众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欺骗,最后导致了人们的麻木与无情。

三、五星红旗下“盲区”在伟大的国家领导者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持续飞速发展,在飞速发展的身后些许不如人意的“盲区”。

流浪乞讨儿童现状及解决方案

流浪乞讨儿童现状及解决方案

建立家庭支持计划
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心理咨询、经济 援助和亲职教育,帮助家庭解决问题, 减少儿童离家出走和流浪乞讨的风险。
社区关怀网络
建立社区关怀网络,为流浪乞讨儿童 提供临时庇护、食物、衣物和教育等 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协助他们与家人 团聚或找到合适的收养家庭。
提高教育和就业机会
义务教育
确保流浪乞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提高其 文化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教育缺失
流浪乞讨儿童通常无法接受正常的教育,缺乏知 识和技能,难以摆脱贫困和困境。
流浪乞讨儿童面临的问题
人身安全问题
01
流浪乞讨儿童容易遭受性侵犯、拐卖、暴力等伤害,生命安全
受到严重威胁。
健康问题
02
流浪乞讨儿童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容易感染疾病,缺乏医疗
保障。
社会融入问题
03
流浪乞讨儿童难以融入社会,缺乏社会认同和支持,面临就业
流浪乞讨儿童现状及解决方案
目 录
• 流浪乞讨儿童的现状 • 流浪乞讨儿童产生的原因 • 解决方案和建议 • 国际合作与借鉴 • 结论与展望
01 流浪乞讨儿童的现状
流浪乞讨儿童的规模和分布
流浪乞讨儿童规模
全球流浪乞讨儿童的数量庞大, 且呈增长趋势。据统计,每年有 数百万儿童流离失所,沦为流浪 乞讨儿童。
目前对于流浪乞讨儿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仍然不足,导致难以全 面了解这一群体的真实状况和需求。
救助措施有限
现有的救助措施往往只关注物质层面的援助,缺乏对流浪乞讨儿童 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关注。
跨部门合作不足
涉及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的多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 致资源分散和重复工作。
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城市乞讨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城市乞讨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城市乞讨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一、乞讨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处于最底层1.从现实条件来说,真正的乞讨者大多是一些由于家庭变故、自然灾害、残疾等原因造成极度贫困的人,这些人本身就存在着现实条件的缺陷,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需要。

2.年龄结构向低龄化发展。

人们印象中的乞丐一般都是年老体弱者,实际生活中青壮年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同时未成年的少年儿童数量逐年增加,有的自小就随家人乞讨流浪。

尤其是由于人口的盲目流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离婚率的上升、传播媒介的极大诱惑,使得离家出走、流落街头的儿童数量增加,因生存能力弱,无处安身,乞讨便成了他们不正当手段之一。

3.对于弱者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不到位导致外出打工而无工可打的农民工乞讨者增多。

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地域环境以及国有体制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因素的影响,导致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增加,大量贫困地区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生计,从而加重了社会负担,为他们服务保障的压力加大。

再加上随着城市就业市场逐渐饱和,政府对农民工就业政策准备不足和就业市场存在的欺诈现象,导致许多农民工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从而沦落为乞讨二、乞讨者的生活十分艰难1.乞讨者缺衣少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又没有可靠的庇护之处,得了疾病也不能够得到足够的医疗资源,而且乞丐之间也存在着恃强凌弱的行为。

实例:“活又活不好,死又不敢死。

死了又要连累儿子。

”这是老周对自己乞讨生活的概括,他声音哽塞地解释,每天虽能乞讨到二三十元钱,但是一些流浪人员欺负他眼瞎,经常到他乞讨的碗里拿钱,有时甚至连碗带钱一起端走,或者拿走他的被子。

2..乞讨者如何过冬问题。

随着天气的转冷,乞讨者该如何安稳的度过这个冬天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城市管理者一般都会为乞讨人群免费提供救助站服务,并且为他们购买回乡的车票。

然而这一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却遭遇了不小的阻力,许多乞讨者宁可在外挨饿受冻也不愿意接受志愿者们的救助。

究其原因,是因为城市无论是在硬件还是文化上,都比农村有着更大的宽容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中国乞讨人群的现状───从犀利哥事件摘要:乞讨问题不是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它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中。

现在,乞讨者数量的增加给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犀利哥”的出现,透露出乞讨群体的生活现状,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

了解了乞讨群体的生活现状和人们对乞讨现象的看法,如何处理乞讨问题是社会性问题。

关键词:犀利哥乞讨者(现象)
正文:
犀利哥,源自蜂鸟网上传的一组照片,因为《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帅到刺瞎你的狗眼!求亲们人肉详细资料》一文迅速走红,被网友称为“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极品乞丐”等等。

犀利哥原名程国荣,江西省鄱阳县人,家里有母亲和弟弟以及两个10来岁的孩子,他的妻子和父亲在车祸中去世,母亲和两个孩子由他弟弟赡养、抚养。

在社会的帮助下,他终于回到家人的身边。

在我国,从古代开始,就一直有乞讨群体。

乞讨现象与人类文明进步相违背,但是却一直存在于社会当中。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户籍管理的放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曾经在城市几乎不再出现的乞丐再次大量出现。

这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多隐患。

对当前我国的乞讨问题的研究,是一种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我采用问卷形式(网上),拟了一份问卷,对朋友和网友展开调查(100人),并观察了附近的乞讨状况。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附近是否有乞讨者/如果有的话,数量如何,数量趋势如何”、“你对乞讨者的态度”、“对乞讨者的印象”、“乞讨者大致的基本情况”、“你觉得乞讨现象出现的原因”等问题。

结果如下:
①所有人都表示:附近有乞讨者,并且数量不在少数,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

②对乞讨者的态度:约有70%的人对乞讨者持同情的态度,近30%的人则认为不同情乞讨者。

③对乞讨者的印象:约45%的人觉得乞讨者可怜,令人同情;约27%的人
认为他们是为了骗钱;近19%的人则表示,现在的大部分乞讨者都是职业乞丐,并不是生活部下去了才行乞;还有约9%的人认为乞讨者恶心、肮脏、讨厌。

④乞讨者大致的基本状况:12%的乞讨者精神上有残疾,69%的乞讨者身体上有残疾,19%的乞讨者是正常的;28%看不出是男还是女,16%的乞讨者是女性,56%的乞讨者为男性;16%的乞讨者是小孩子,12%的乞讨者是年轻人,72%的乞讨者则为老年人。

⑤乞讨现象出现的原因:约12%的人认为,是国家原因;近34%的人则表示,是社会因素;11%的人认为是个人因素起作用的;还有43%的人则认为是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
一.乞讨者以及乞讨现象的现状
从结果④来看,大部分的乞讨者在身体或者精神上有残疾,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能行乞。

从数量上来看,行乞的男性占绝大多数,可能是因为男性与女性性格上存在很大差异,男性更敢于做乞丐去乞讨这样的事情,女性则有更多的顾虑。

从年龄看,有将近72%的乞讨者是年迈的老人,12%左右的是年轻人,其余的为小孩,由于老人会渐渐失去最基本的劳动能力,有的甚至无法自力更生,有的老人由于不能劳动、甚至卫生情况不好可能会被家人赶出家门,或是由于天灾人祸,孤寡老人的人数的日益增加,他们无法保障自己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已无路可退,只好走上街以乞讨为生;对于一些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力维持自己的生活,在乞讨者中,他们的人数较少,但残疾的年轻人也会出现在这个群体中。

由于孤儿的增加,一些以儿童群体的集体的乞讨现象屡见不鲜。

现在的乞讨者的乞讨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欺骗性。

有的乞讨者身体残疾,如断腿、短脚、驼背等在街上行气,以博得路人的同情与怜悯;有的乞讨者会在街头摆上自己的悲惨背景的大字副或是照片等证明他们的困难,以获取路人的同情心,让路人主动施舍;还有一些乞讨者则在街上拉二胡、吹箫、唱歌,以自己的才艺来吸引路人的注意,博得赞赏与同情;有的乞讨者则是声称自己来找工作,没有找到工作钱却被偷了,或是与亲人走散,身无分文,流落街头等等;还有很多其他的“创新”的乞讨方式。

二.人们对乞讨者以及乞讨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调查中有70个人对乞讨者持同情的态度,因为他们看见了乞讨者的生活状况很困苦,条件也很艰难,觉得“很可怜”、“值得同情”。

可是还是有一部分人认为乞讨者不值得同情。

这是因为现在的职业乞讨者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受过欺骗,对乞讨者身份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这样一来,人们就不愿意相信乞讨者了。

这导致的结果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形成恶性循环,社会就会失去同情心。

约45%的人表示乞讨者惹人同情,但是更多的人认为他们是“职业性的”、“恶心肮脏的”、“骗人的”。

有43%的人表示不会施舍乞讨者,57%的人则表示会给“几毛钱”、“几元钱”。

从这里可以看出,乞讨者在人们心里的形象不是很好。

因为现在有很多的假乞讨者,他们不愿意自己去劳作赚钱,却想要不劳而获;而且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职业乞讨者,很多乞讨者白天行乞,晚上却西装革履,出入各种高消费场所。

人们受骗后或者在网络、媒体上看到相关报道之后,对乞讨者的不好印象根深蒂固。

有很多乞讨者都是残疾人,衣裳褴褛,皮肤上积着一层厚厚的污垢,好像不知道多少年都没有洗漱过一样,这样让很多人觉得他们“恶心、肮脏、讨厌”。

三. 人们对乞讨现象出现原因的看法
从结果⑤来看,约12%的人认为,是国家因素;近34%的人则表示,是社会因素;11%的人认为是个人因素起作用的;还有43%的人则认为是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因素:政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无法及时把滞留异乡的乞讨者收容遣送,造成一些地方的乞讨者越来越多。

民政部门和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不够好,不能合理处理,也会造成乞讨者的泛滥。

而有些城市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们的收容量非常大,工作压力也就更大,这也会增加一些乞讨者。

社会因素:以骗钱为生的假乞讨者、职业乞讨者越来越多地混入到真正有困难的乞讨者中来,助长了很多人不劳而获的思想,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国目前的收容救助方式没有什么成效,收容救助工作开展那么多年以来,屡遣屡返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安置很困难。

这些人遣送回去之后应该由乡镇人民政府安置,但基层对此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所以经常出现屡遣屡返的现象。

总的来
说,社会对这个工作不完善。

个人因素:很多乞讨者无力谋生,没有生活来源,不得不行乞(比如老年人、残疾人、小孩子)。

有一部分身强力壮的人好吃懒做,明明有能力养活自己却不肯劳作。

还有一部分职业乞讨者,把行乞看做一份职业,用来谋取金钱。

四.如何解决
(一).大力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是解决行乞问题的根本方法。

经济发展带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再者,农村是大多数乞讨者的流出地,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重点中的重点。

加快农村改革的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使贫困人口逐步过上小康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救济体系。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为管理乞讨者提供法律依据和保护,使之有法可依。

重视未成年人的乞讨现象,禁止未成年人行乞、禁止成年人携带未成年人进行变相乞讨,重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救助。

(四).加强救助政策的宣传,帮助人们识别职业乞讨者。

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

乞讨者存在的历史十分悠久,乞讨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情。

我们应该在摸索中前进,总结以往的经验以及教训,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乞讨群体将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①徐芳等:《当前我国社会乞讨现象的调查与思考》,《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②赵安民:《新乞丐现象的现状与对策》,《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周微微
小教104
1011011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