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_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下册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八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下册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 社会稳定 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步开展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1993年, 十四 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包括社会保 优抚安置 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的 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多层次 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改 革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以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我国实行了城市居 民 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在探索建立农 村 养老 、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自主学习一.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课本103-104页内容
1.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市场日益繁荣, (1)背景: 居民收入 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自主学习二.就业观念的转变阅读课本104-105页内容
2.就业观念的转变 (1)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用工的 管理权高度集中,从中专毕 业生到大学毕业生,以及退伍军人,就业都由 国家 统一分 配。
(2)竞技性体育:①1956年,举重运动员 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双手挺举世界 纪录,成为第一个打破 世界纪录 的中国人。②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 容国团夺得 世界冠军 。③1984年的第 23 届奥运会 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第一个 上,中国体育健儿夺得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突破了中国 奥运史 上 奖牌的零纪录。④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在悉尼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获金 牌28枚,名列金牌榜 第三 。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 的变迁
学习目标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 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 的变化 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 住行方面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 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 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 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 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不够理解。
教学目标
基础 了解 以邓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为人类幸福安康做出的动人事迹
知识 掌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
阅读资
能 力料
有效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
训 获 取 信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 过息
第2页/共4页
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③1988 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教师总结:我国在高科技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技 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两系法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植物、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测序和诊断治疗等 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生物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高清晰度电视、“神威”计算机、大尺寸单晶硅材料、皮 肤干细胞再生技术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在相应领域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 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设计人:李岚【课程标准】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112__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

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四、拓展延伸: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2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

精修版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

精修版高考历史备考 专题18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专题18: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

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具体表现为:(1)外界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政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3)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4)科技:科技革命成果的促进,日益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的高速发展。

(5)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人民的思想意识开放。

(6)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1)从变革趋势看,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一统变为向近代化的演进。

(2)从演变过程看,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而且随着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从变迁空间看,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变化慢。

(4)从变化实质看,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从产生作用看,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三、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四、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⑴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⑵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

(知识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1)

(知识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1)

课题3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4)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

(2)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相继,1988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29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 (共29页)
7诗的首联写了暮春时节送别友人时的 情景, 其中既 有对自 然景物 的点染 描绘, 也有对 友人深 情厚谊 的直接 表达, 景中有 情,情 中有景 ,二者 是融合 在一起 的。
新中国成立 民 族 独 立 站 起 来
1978年底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富起来
将童年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进行比较,感 受家庭的变化。
保存起来,等待,与十年后、二十年后的 照片进行比较,做一位历史的见证者,记录 下中国在你们生活的这一世纪中的发展变化。
谢谢大家!
1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 已完整 地收拢 ,重新 闭合成 一枝橄 榄形的 花苞。 很多天 以后我 拿到了 那天晚 上留下 的摄影 照片, 它在开 花前和 开花后 的模样 ,几乎 没有什 么不同 。 2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 走完了 从生到 死,生 命流逝 的全部 旅程。 “昙花 一现”那 个带有 贬义的 古老词 语,在 这个夏 夜里变 成一种 正在逝 去的遥 远回声 。我们 总是渴 望长久 和永生 ,我们 恐惧死 亡和消 解;但 那也许 是对生 命的一 种误读 ——许 多时候 ,生命 的价值 并不以 时间为 计。
社会生活 的变迁
• 日常生活的变化 •1、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 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表现:
六十年代中国人
六 十 年 代 北 京 大 学 生
六十年代食品
七 十 年 代 工 厂
七十年代农村
七 十 年 代 中 国 农 村
粮票
布票
1991年国家甲级男篮 邀请赛 在灵宝县举办
1960~90年代 中共灵宝县委机关办公大院
灵 宝 百
货 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24页)【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24页)【优秀课件】
平的提高,( 休闲娱乐)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 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 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 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1、 交
我国交通条 件很落后: 步行、
通 自行车、
铁路、公路、民用航 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 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 成综合交通运输网。长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住房比较拥挤, 室内设施也很 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 扩大,室内装 修和居住环境 明显改善。
改 革 开 放 前
改革开放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代平楼楼房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 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 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 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 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 生活明显改善。
表现: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买衣服凭布票,数
衣 量有限,色彩和样
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 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1、早上醒来.应该喝一杯水?YES
2、饭后宜吃水果?NO 3、空腹时不宜喝牛奶 ?YES
4、炸薯条、炸鸡腿、巧克力好吃可多吃N?O 5、汽水、可乐类比白开水更营养?NO
6、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YES 7、每天应摄取新鲜的蔬菜与水果?YES 8、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YES
一、衣食住行的变化
8、当你被引荐到客户的办公室时,如 果是第 一次见 面应做 自我介 绍,如 果已经 认识了 ,只需 互相问 候并握 手。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中华书局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中华书局版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的史实、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及所取得的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人不会忘记为求温饱而劳苦奔波的岁月,也不会忘记当年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向往。

今天,中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百姓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梦寐以求的舒心日子已成为现实,人民正满怀信心奔向更加富裕的小康。

我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1、问题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改革开放。

教师:2、举例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学生:50-70年代特点: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80年代以来,绚丽多彩时尚个性教师: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学生:公交优先教师:4、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此变化呢?学生: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家庭富裕,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5、议一议: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为什么?”学生:要提倡。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第18课__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课__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

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

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

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

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9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9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课件)

2.公路 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 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 汽车。到202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 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项超大型跨 海交通工程。
社会生活的变迁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 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 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通信 方式的变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侧面。随着我国经 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 变化?
结合电脑、电视、手机、洗衣机、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在生活中的作用, 谈谈科技进步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技进步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电话、手机等产品可以方 便人们之间的联系,电冰箱、洗衣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汽车、电 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电脑、电视等产品丰富了人们 的业余生活。
◎如今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二)通信的发展
1.电信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 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 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 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2.互联网
改革开放后
丰富多彩,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不但能“吃饱”,而且能“吃好”,讲究营 养均衡、粗细搭配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 显改善 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 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电影的起源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电影的起源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电影的起源美国无声电影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

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18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

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1918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

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电影收益高,竞争激烈。

1897年,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1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

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

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机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

D.W.格里菲斯1918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

至1912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M.塞纳特、M.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

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

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

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人欧洲市场。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六单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六单元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和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解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下决心研制“两弹一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原子弹:__1964年__10月,我国第一颗__原子弹__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地地导弹__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__实战__的导弹。

3.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__氢弹__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__1970年__,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东方红一号”__,成为世界上第__五个__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18-2019学年中华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8-2019学年中华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这一课内容丰富生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从服装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同学即兴表演,不同时期即清朝、民国、当代,不同的服饰及见面怎样打招呼,来体现社会的变迁、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化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通过调查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掌握的程度,具备的能力。

初二学生基本上已经能使用网络查询和下载资料,加上善于表现的个性和急于探究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新潮、开放,让他们去探究与本课内容中的相关知识,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1、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等基本史实,分析其原因。

并通过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2、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变迁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得出这是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表演不同时期称呼的变化,认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开发教材的伸缩点,使学生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教育。

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重视教学过程的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 衣:自做 成衣 • 食:吃不饱 吃饱 吃好 吃健康 吃出品味 • 住:茅草房 泥坯房 砖瓦房 楼房 • 行:自行车 摩托车 小轿车 • 用:非耐用消费品 耐用消费品 ( 吃的) (享受的)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
1、计划经济时代 国家包分配 “铁饭碗” ↓(下岗) 2、市场经济时代 “泥饭碗” 劳动者自主就业 新的就业模式 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 3、就业观念: 等、靠、要 → 自主择业、双向选择
当时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物质资 料缺乏,生产力水平低。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 • • • 80年代中期开始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优抚 安置 社会互助等 • 目前:养老 医疗失业 “三险”
思考
1、新时期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提升。
2、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票证制度的原 因是?
第18课 新时期、食、住、行、用 “等、靠、要”和“铁饭碗”向 理性务实、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
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三险” 社会保障体系
学习目标
•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尤其 是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 2、了解就业观念的变化。由“等、靠、 要”和“铁饭碗”向理性务实、自主 择业、双向选择转变。 • 3、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养老、医 疗、失业保险为主。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十八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B、综合国力的提升C、医保制度的建立D、就业制度的变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个原则(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互补性原则【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跳槽”、“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A、人民生活的改善B、就业制度的变化C、综合国力的提升D、医保制度的建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①实行“公交优先”政策②使用清洁燃料③进行城市道路建设④减少车辆生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王伟的爷爷说:“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小明的姐姐明年大学毕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同学们都为她出谋献策。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A、先好歹找一份工作,其他无所谓B、一定要进大城市,以后就没有机会了C、坚持找收入多的工作,今年不行就不工作了D、考虑个人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B、医保制度的建立C、就业制度的变化D、综合国力的提升【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95年起,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中华书局版八下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53张)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中华书局版八下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53张)
“吃饱肚子成奢望”
票证年代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后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 等细粮而言的粮食。
主要包括: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大麦、 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 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合肥五里墩立交桥
深圳地铁
(4)行的变化
比较落后
通达便捷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 题?该如何解决,请 你出个主意?
问题 解决
城市交通中的塞车现象
公交优先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进行城市道路建设 加强交通管理 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思考与讨论”: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
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为什么?”
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改革开放。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1)衣—穿着的变化
5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革命”
列宁装
中山装
60、70年代
80年代
“毛泽东的 孩子们穿
起了时 装!”
绚丽多彩 时尚个性
90年代以来
(1)衣—穿着的变化
数量有限、 色彩样式单调
绚丽多彩
(2)食—吃的变化
与西餐零距离接触
(2)食—吃的变化
匮乏、单调、 营养不足
日益丰富(由
吃饱到吃好、到 讲究营养、质量)
(3)住的变化
都市小区住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平代楼房楼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文分析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文分析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文分析(精品系 列PPT)
为了保持市场物价稳定,满足工业化对粮食的需要,1953年10月,中共中央 开始在全国实行对粮食、油料(包括食油)的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国务院 颁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实施四证三票制度,对市镇居民、工业、 商业等业户、动物饲养户购买粮食使用凭证作出了规定。
——摘自中国青年网(2016年)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文分析(精品系 列PPT)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文分析(精品系 列PPT)
一部电影《海魂》的热映,带动了大街上年轻人和孩子们最懵懂的追捧热潮,这 种蓝白相间的横条纹上衣几乎随处可见。20世纪70年代,小白鞋在当时年轻人中 风靡。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男式背 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工装裤 为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
前后挂胶、以草绿色帆布为面, 橡胶为底的“胶鞋”,因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穿用而得名“解 放鞋”,成为这一时期城镇民 众广为使用和喜欢的鞋型。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文分析(精品系 列PPT)
布拉吉是俄语音译,即连衣裙,其款式健康活泼,不做作,流行了很久, 以至于现在许多中年妇女夏季的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拉吉。
伴随着粮票的使用,各种与吃相关的票证接踵而来,有糕点票、饼干票、玉 米、红薯票、年糕票、月饼票、豆制品票、副食品票、糖票、肉票、鱼票、菜票、 烟票、酒票等,让人们尽量填饱肚子。但是供应量也很有限,如鸡蛋,每人每月 只有两个,后来按户供应,不管人数多少,每户半斤。糖每人每月仅有半两至三 两,糖果更是成了稀罕物,只有过年过节和结婚才可享受一番,平时难得有荤腥, 所以过年成为欢天喜地的日子,不象现在天天就象过节。当然有的糕点可以不用 粮票或糕点票购买,但每斤价位高达十几元至二三十元不等,相当于人们1个月 的工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人们
就业观念的改变,认识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三、教材要点解析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
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表现明显。

2、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用工管理权高度集中,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

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就业模式。

3、与此同时,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等、靠、要”思想和
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了陈旧观念被打破,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和务实。

4、国家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业
观念。

5、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择业者需
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就业能力。

6、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步开展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7、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8、到目前为止,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
初步形成。

同时,我国实行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全放在第一位的充分体现。

四、同步练习
1、我国城乡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历史性变化开始于()
A.新中国成立B.中共八大召开
C.“文革”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凭布票供应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中国人口众多
C.防止囤积居奇D.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3、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方面的主要不同是()
A.改革前可以吃饭的地方很少,改革后饮食网点密集
B.改革前人们吃野菜、粗粮,改革后就不再吃了
C.改革前人们关心如何吃饱,改革后更关心如何吃好
D.改革前人们形成的饮食习惯在改革后都发生了变化
4、改革开放后,人们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主要表现有()
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了②室内装修越来越讲究③家用电器更齐全了
④居住环境明显改善⑤人们的家居观念更趋科学、合理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⑤
5、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的所谓“四大件”不包括()
A.洗衣机B.手表C.收音机D.自行车
6、我国现行的就业机制遵循的方针,不包括()
A.劳动者自主就业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D.国家统一分配
7、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A.大米为主要食品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买布要凭布票,买煤要凭煤票……凭票购
物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低B.人口多,耕地少
C.政府控制城市人口规模D.政府提倡节约资源
3、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生活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
①计划经济的束缚②市场经济的束缚
③平均主义的束缚④按劳分配的束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吃的是肉,穿的是绸,还有钱来搞旅游”。

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发生这样的变
化是在()
A.解放前B.“文革”结束后
C.改革开放以来D.加入WTO后
5、下列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
A.家庭实际收入的变化B.拥有家用电器的多少
C.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D.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主要包括()
①逐渐打破了“铁饭碗”②就业渠道日益拓宽③人们有了自主选择职业
的机会④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必须通过公开招聘来确定人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7、我国劳动就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不包括()
A.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B.失业问题的解决
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D.改革开放的实行
8、“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D.就业制度的变化
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B.用工单位
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10、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
A.养老保险制度B.失业保险制度
C.公费医疗制度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分析题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江泽民请回答:
(1)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什么?
(3)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4)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12、简答:【选做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怎样的就业模式?
(2)面对这种就业模式,你将如何应对?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A
6、D
7、C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A
8、D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1、(1)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2)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解除了城乡人民离退体、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5)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2、【选做题】
(1)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2)应对: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就业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