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传销到底是什么
传销的另一种方式!老鼠会简介1971年,美国贸易委员会有鉴于“老鼠会”在全美各地流窜发展,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于是率先控告“假日魔法公司”违反联邦贸易委员会会法。
同年加州政府也检举“佳线产品公司”的非法行为。
到此,“老鼠会”无法在美国立足。
于是开始跨国发展,在加拿大、欧洲、日本、中国等地都出现“老鼠会”的足迹。
由于他们在各国市场崛起,牟取暴利,并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相继被勒令停业。
“老鼠会”是“金字塔销售计划”的俗称,就是变质的“多层次传销”。
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华尔街资料显示,“老鼠会”最早成立于1964年,由美国人威廉-派屈克在加州所创,当时的公司名为“假日魔法公司”,在短短的8年间其业绩从第一年的52万美元窜升至1972年的2.5亿美元。
大约同时成立的“佳线产品公司”也是“老鼠会”的杰作。
据世界直销协会联盟主席、美国安利公司前总裁狄克。
狄维士介绍,美国每个州都有相关的法律,此外还有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的第五款,被称为“欺诈交易行为处理法案”。
联邦法律赋予政府打击商业行为中任何欺诈行为的权力。
狄维士坦承,金字塔诈骗行为在美国依然存在。
但美联邦贸易委员会一直在严厉打击犯罪分子。
他认为,虽然不能消除这种犯罪行为,但教育和觉悟的普遍提高是防止这种欺诈行为的最有效途径。
老鼠会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屯货--新加入的人必须购买一批货品,且不能退回,而他们的推荐人就从他们购货款中取得佣金;(二)猎人头奖金--新加入者必须支付一笔庞大的金钱方能成为营销商,而推荐人就从这笔费用中获得佣金。
只要是有这两者之一的公司,都足以认定它是“老鼠会”。
书名:《老鼠会:我的传销江湖》作者:梅永远出版社:新星出版社总策划:北京拓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书号:978-7-5133-0744-4出版时间:2012年9月开本:16开定价:28.00内容简介如果你是一个八零后,你能在这里找到似曾相识的回忆。
如果你曾经深陷传销魔窟,你能在这里寻觅别样风趣的经历。
MBA案例昨日枭雄
M B A案例昨日枭雄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MBA经典案例昨日枭雄美国DEC公司(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缩写DEC)。
1998年1月DEC公司被康柏以9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2001年惠普吸收式合并康柏。
DEC公司成立于1957年,1958年初生产出第一批产品——数字实验室和数字系统组件,销售万美元,公司获得微利。
1962年,DEC公司实现销售额650万美元,净利润80万美元;1963年,DEC创利120万美元;1964年销售额上升为1 100万美元,但利润下降为90万美元。
DEC公司处于发展中,资金紧张,支出大于收入,1963年6月,DEC公司需要一笔现金,向ARD公司贷款30万美元,分三年还清。
1957年夏天,31岁的肯·奥尔森38岁的哈兰·安德森,两位刚离开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工程师,决定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需要10万美元创业投资,他们想找美国研究与发展中心(ARD)作为投资者。
ARD是美国第一家职业风险投资企业,总经理是一位法国人G·多里奥特,他曾帮助创建了150家公司。
奥尔森和安德森根据图书馆中的管理教科书草拟了经营方案,然后写信给多里奥特,建议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
多里奥特将其转给威廉·康勒顿、韦恩·布鲁贝克和多罗赛·罗易处理。
康勒顿要求奥尔森提供一份经营提案,奥尔森和安德森制定了一份非常精炼的计划,只有4页;康勒顿要求更详细的计划,奥尔森和安德森重新制订了一个为期四年的经营计划。
康勒顿等准备把奥尔森引见给ARD董事会,并向他们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不要用“计算机”这个名字(奥尔森答应不搞计算机,而是生产印刷电路组件,并将公司名字从“数字计算机公司”改为“数字设备公司”);第二,保证有5%以上的利润(奥尔林和安德森保证有10%的利润);第三,保证在短时间内创利(奥尔森说:“我们第一年就创利。
美国安然公司倒闭的原因及启示
美国安然公司倒闭的原因及启示2001年末,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破产记录。
安然公司通过创造性地将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引入能源交易中,扩大交易领域,短期内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其它商品交易商。
但是在宏观环境剧烈变化、股市出现大幅振荡的情况下,它将公司收入和业务稳定与自己的股票价格绑在一起,实行泡沫化经营,利用会计审计制度中的缺陷隐瞒债务、人为操纵利润等手段难以为继,加上公司监管机构形同虚设等,导致很快崩溃。
安然案件提醒我们必须密切注意研究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努力加强监管,消除制度上的监管缺陷,重视培育市场内在的监管机制,切实保证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发挥作用。
美国安然公司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由备受业界尊重、颇有创新能力的一家超级上市企业,在短时间内戏剧性地由顶峰坠至谷底,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记录,在美国金融市场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深入分析安然公司倒闭的背景和原因,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然公司的基本情况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 Natural Gas)和北联公司(Inter 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
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
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康柏收购DEC失败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市场竞争加剧
01
02
03
在康柏收购DEC期间,市场竞争加剧 ,使得DEC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下降。
康柏在收购后需要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环境,而这也增加了其经营难度和风 险。
市场竞争不仅影响了DEC的业绩,也 对康柏的收购计划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他原因
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如贸易战、汇率波动等 ,也对收购产生了不利影响。
05
收购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企业并购前的谨慎调查
收购前应进行全面谨慎的调查,了解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技术实力、管理团队等多个方 面,以确保对收购目标的真实情况有全面了解。
在调查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潜在的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等,并考虑这些风险对收购后企业 的影响。
技术整合的难度和挑战
技术整合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 资源投入,而康柏可能没有足 够的实力来满足这些需求。
企业文化冲突
DEC公司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和 管理风格,与康柏存在较大差异
。
双方在经营理念、市场策略、人 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冲
突。
企业文化整合需要长期的时间和 努力,而康柏可能没有足够的耐
心和资源来应对这一挑战。
品牌形象
收购失败可能对DEC公司的品牌形象产生影响, 影响投资者和客户的信心。
对整个IT行业的影响
市场格局变化
收购失败可能导致市场格 局发生变化,因为其他竞 争对手可能会趁机抢占市 场份额。
技术发展
收购失败可能影响某些关 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 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行业整合
收购失败可能使得行业内 的其他公司重新评估其战 略和投资计划,进而影响 整个行业的整合和发展。
康柏收购DEC失败
康柏收购dec失败
目录
• 康柏收购dec背景 • 康柏收购dec经过 • 康柏收购dec失败原因 • 康柏收购dec的影响 • 案例启示
01
康柏收购dec背景
康柏公司情况介绍
1
康柏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一家年轻的美国跨 国计算机及通信产品制造商。
2
1991年,康柏公司进入个人电脑市场,1992年 成为全球五大个人电脑厂商之一。
品牌影响力下降
康柏收购DEC后,DEC的品牌影响力逐渐减弱,因为康柏并没有 给予DEC足够的支持和重视。
技术创新能力下降
DEC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康柏并没有充分发挥DEC 的技术优势,导致DEC的技术创新能力下降。
市场份额减少
由于康柏收购DEC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导致DEC的市场份额 逐渐减少。
康柏的战略目标
康柏收购DEC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和市场 竞争力,但在目标企业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康柏收购DEC后的整合问题
康柏在收购DEC后,整合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技术整合难、文化冲突严重等 问题。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重要性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确保并购成功的关键,需要重视和加强,包括战略整合 、组织整合、人力资源整合等。
购dec的动因
扩大市场份额
01
康柏希望通过收购DEC,扩大自身在PC市场的份额,提高与
IBM、惠普等大厂的竞争力。
技术互补
02
康柏希望获取DEC的尖端技术,弥补自身在某些领域的不足,
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品牌提升
03
收购DEC有助于提升康柏的品牌形象,因为DEC在业界拥有一
05
底特律破产三大原因
底特律破产三大原因作者:陈之岳来源:《海外星云》2013年第16期汽车业受到双重夹击底特律当年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赖斯勒的总部,亦是美国汽车工业发祥地,盛极一时。
底特律黄金时代是美国汽车工业称霸世界的时期。
美国第一部汽车、第一条水泥路、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家百货公司和第一盏红绿灯皆在底特律出现。
但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工业受到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直接重创底特律。
内忧的因素是美国汽车质量退步,故障率高又耗油,而上世纪70年代的全球化能源危机更使美国汽车难以和省油而又廉价的日本车对抗。
同时,底特律和密歇根州一带的汽车工人在强有力的汽车工会撑腰下,工资、健保费和退休金连年剧增,资方不胜负荷。
外患则是日本和德国的小型汽车大量生产,畅销全球,严重冲击美国汽车,尤其是日本车,省油且耐用,又少故障,不仅受到全世界爱车者的欢迎,更在新大陆开拓市场,广受开惯耗油大车的美国消费者热烈欢迎,丰田和本田在美国各地(以南方为主)普设工厂,招募大批不受工会控制的工人。
高失业高犯罪高腐化由于美国汽车业陷入长期不景气,导致工厂关闭,工人被裁,汽车城底特律大受打击。
就在底城汽车业衰退之际,上世纪60年代遍及全美各大城市的骚动和暴乱,使一些黑人居民占多数的城市受创最大最深,从此走向“不归路”;不仅无法复元,城市没落之兆更是日趋严重,任何特效药都失灵,整个城市沦为犯罪之都。
高失业率、高犯罪率、高腐化率等“三高”,使一些黑人居多的城市令人望而却步,底特律即是最臭名昭彰的一个。
纽约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亦曾面临财政危机,当时的美国总统福特私下曾意气用事地表示,让纽约“倒毙”算了,联邦不要去救它,但联邦最后还是帮纽约渡过难关,而纽约的市政主管和财经专家发挥群体智慧,挽救城市亦功不可没。
纽约有5个区,其中最糟糕的是布朗士区,尤其是南布朗士,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是美国“城市衰败”的代表,一望无人烟,只有废墟和贩毒。
但经过地方官员和民间机构20多年的努力,布朗士区已脱胎换骨。
最新美国世通公司事件始末
美国世通公司事件始末美国世通公司事件始末美国世通公司事件始末美国世通公司——从成立到死亡22年前,时年43岁的伯纳德.埃伯斯(Bernie Ebbers)同几个合作伙伴在密西西州一家小餐馆的餐巾上草拟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决定成立一家电话公司——长途电话折扣公司(LDDS)。
这便是世通公司的前身。
当时,它的主营业务被确定为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那里以低价购进长途电话服务,然后再以稍高的价格卖给普通消费者。
两年之后,埃伯斯便制定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策略,即通过兼并和收购达到超出寻常的增长速度。
一开始,这个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且收效显著,到1989年公司上市时,任何曾购买100美元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都可以获得3000美元以上的股份。
此后数年间,长途电话折扣服务公司吞并了数十家通信公司,并于1995年更名为世界通信公司,埃伯斯任首席执行官,到1999年6月21日:世界通信公司股票涨至64.50美元的最高峰,市值则冲破1960亿美元。
埃伯斯这个曾经当过体育老师的首席执行官和他所领导的公司似乎非常擅长从收购中获益,这段时间,世通的收购对象通常为小型地方电讯商。
由于世通本身规模有限,每一次收购均能够令其财务指标大幅改善。
在大多数并购案中,世通公司都不需要付现,而是以股票交换来达到控股的目的。
为此,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商对埃伯斯和世通好感倍增,这为世通进行新的并购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筹码,最终导致公司的财务指标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收购来维持。
世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脱离了一家公司正常的轨道:收购成为了目的本身,而公司运作的基本层面反倒被遗忘。
随着电信行业的非理性膨胀,世通的胃口越来越大。
1998年,它以370亿美元收购长途电话公司MCI,该宗交易涉及的金额创下当时的企业购并纪录,公司股价势如破竹般上升。
这次收购对日后的公司规模具有决定性意义。
此后,世通被华尔街正式当作一家大型公司来看待和要求。
不过这样一来,世通感受到了明显增大的压力:如果按照自然的成长,世通很难以实打实的优秀业绩继续吸引华尔街的注意,因此,埃伯斯决定收购规模更大的对手,以维持可观的盈利增幅。
美国安然公司因重大舞弊申请破产引起的风波
美国安然公司因重大舞弊申请破产引起的风波">阿铁2001年12月2日,美国安然公司(EnronCorp)向纽约破产法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该公司在破产申请文件中开列的资产总额为498亿美元,超过1987年美国德士古公司提出破产申请时的359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公司破产申请案。
此前,安然公司公开承认,曾在过去的5年中采取非法手段虚报利润,隐瞒内部债务和损失,安然高层也由此获得巨额收益。
在安然公司承认有重大舞弊行为后,安然股价急剧下跌,使美国证券市场和大批与安然有着资金和业务往来的公司受到巨大冲击。
现美国司法部已对安然展开刑事调查。
美国证监会(SEC)在调查安然公司的同时,还开始对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会计公司进行调查。
一、事件的由来及其影响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安然公司经营电力和天然气、能源和商品运输以及为全球客户提供财务和风险管理服务等,其中能源交易业务量居全美之首,2000年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总资产为620亿美元,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超过2万名,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突然宣布,该公司第三季度亏损6.38亿美元,净资产因受外部合伙关系影响减少12亿美元。
安然股价随即迅速下跌,并引来SEC和多家律师事务所的关注。
11月1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揭露,安然公司财务主管与一些与涉及安然资产和股票的关联交易有涉,并从中获利数百万美元。
10月22日,安然公司承认,SEC的质询已升格为正式调查。
11月8日,安然公司向SEC递交文件,修改过去5年的财务状况申明,宣布1997年以来通过非法手段虚报利润5.86亿美元,并未将内部巨额债务和损失如实报告。
11月21日,安然又宣布,延期偿还6.9亿美元的债务。
此后,安然的股价一路下跌,到11月29日已跌至26美分,市值仅有2.68亿美元。
而一年前安然公司股价还曾高达90美元,市值近800亿美元,并在《财富》杂志所列的全球五百强中位居前十名,还连续4年在该杂志的调查中荣获全美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
崛起到陨落,美国DTC品牌十年兴衰启示
美国DTC品牌十年间陨落,中国DTC品牌还能走多远?崛起到陨落,美国DTC品牌十年兴衰启示■采访/刀姐doris,刀法Digipont创始人嘉宾/林倩云,曾任职Casper、Grove公司,负责增长营销更岌岌可危?如今近10年过去,当年风光无限的海外DTC“独角兽”们纷纷陷入困境,从追求高速增长、寻求资本上市,到现在单纯的只想“活下去”。
而中国的DTC品牌更像被按下了加速键,2016年,一张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品牌商业模式)品牌解构宝洁的图流传在美国消费品圈,震撼了当时刚刚离开快消和时尚圈,转行到互联网的我。
如果连宝洁这么大的消费公司都要被DTC品牌解构了,那其他消费品集团岂不是刀姐doris:我们今天要聊的是中美消费品和营销的差异。
经历了这么多行业,每段经历给你带来的收获是什么?林倩云:我在COACH、Urban Outfitters时更多接触的是偏传统的思路,怎么做品牌、销售、找名人背书,怎么一点点把销售额做起来。
而DTC更多是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科技公司。
刚加入Casper时,公司不到100人,很小很新,每个人都团结一心想把品牌做好、做大,将销售额做上去,很有干劲。
当时我们周边都是一些还没完全兴起来,但很有潜质的DTC品牌。
大家互相串门、试用产品、分享建议,比如怎么做品牌?数据库怎么搭建?后来去电子烟公司,从技术层面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烟草品类在投放上的很多限制,以及怎么做品牌知名度、怎么做用户调研等偏传统的东西。
选择去Grove的原因是,在Casper我觉得产品虽是爆款,但复购没有那么多。
一个品牌想要长期盈利,肯定要有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其关键的商业模式是订阅制。
Grove就有点像一个订阅盒,每个月或每几个月去买一堆日销品,如洗手液、护发素、洗发水等。
但后来因为疫情,慢慢地DTC就陨落了。
刀姐doris:Casper是当年美国著名DTC“独角兽”,通过线上直接卖床垫,也是谈及DTC很多人都会讲的案例之一;Grove则是一个比较崇尚自然护肤洗护的订阅模式公司。
底特律破产根源
底特律破产根源:一,经济根源:美国汽车产业衰退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福特公司发明了机械流水线作业的大规模生产方式(massproduction)提高了生产效率。
1916年汽车产量突破百万大关,1920年美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1.49%,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80%产于密歇根州以底特律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
但19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后,大批量生产方式已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国普及,不再支撑美国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1955 年后,美国在世界市场中所占份额逐渐下滑,其世界汽车霸主的地位不断受到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
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日本等国汽车行业的兴起使美国汽车产业受到重挫。
尤其是日本汽车以节能低耗的优势迅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更是对美国汽车业的重创,国际原油价格由每桶1.8美元飙升至每桶十美元以上,使得耗油量大的美式汽车相对成本剧增,进一步丧失国际市场和本土市场。
在此间的20多年时间里,美国汽车在世界汽车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由1955年的66.7%下降到1980年的20.73%。
20世纪80年代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进军汽车这一世界市场,加剧了汽车产业间的竞争。
美国汽车制造业面临强敌环伺与诸多困境,市场空间急剧减少,已经由当年风光无限的垄断地位衰退至如今举步维艰的生存困境。
图1-1数据来源:如图1-1所示,近十年间美国汽车产量逐年下滑,1999至2005年下降幅度较小,变化比较平缓。
但2006年以后由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提高了汽车的生产及使用成本,使得汽车供给急剧萎缩,造成2006年后产量下降速度加快。
2009年时美国汽车产量跌至最低点573,1397辆,下降幅度达到34.1%,这主要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
09年之后虽然汽车产量有所回升,但仍旧低于原先水平图1-2图1-2表明,2001-2010年间,美国汽车销量增长率均为负值,销量逐年递减。
美国光伏巨头因何倒下?
美国光伏巨头因何倒下?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18年第7期SunEdison 从名不见经传的一家公司,迅速崛起为一家世界闻名的清洁能源公司,而后又随着资本市场的坍塌,SunEdison 股价每况日下,短短数月就深陷破产的危机无法自拔,这样的际遇不禁让人唏嘘。
野心勃勃S u n E d i s o n 的前身是休斯电子材料公司( M E M C E l e c t r o n i cMaterials),2009 年,MEMC 花费2亿美元收购了SunEdison 公司,这是一家旨在为政府和企业安装太阳能设备,并与客户签订电力购买协议的太阳能服务提供商。
合并后的公司开始深耕太阳能市场,业务触角首次伸入下游的光伏电站。
2013 年,ME M C电子材料公司正式更名为SunEdison公司,公司业务重心转移到太阳能电站的开发与投资。
随着世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持续关注,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日益增加。
SunEdison 公司紧跟这个潮流,不仅快速地抢占美国新能源电站市场,还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项目,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公司迅速成长为世界闻名的新能源公司。
其业务遍布世界各地,除了美国本土外,还涉足欧洲、拉美,连竞争激烈的中国和印度也多有涉及。
业务范围覆盖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分布式光伏发电、大型光伏电站发电、能源储存、风能投资,甚至还涉足相对新兴的微电网。
SunEdison 公司雄心勃勃,在新能源行业全面铺开各项业务,尽可能抢占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每一块地盘,意在缔造一个强大的新能源帝国。
在2015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的50 家最具智慧公司排行榜上,SunEdison 位居第六,也是排名最高的能源类公司。
成败YieldCoYieldCo 是一种固定收益型融资工具,它通过将一家可再生能源企业的部分低风险、现金流最稳定的营运资产——持有购电协议的电站剥离,再将这些剥离的资产打包设立一家YieldCo,通过IPO 上市来公开募集资金,并将这些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以股息的形式,定期支付给YieldCo公司的股东。
企业文化优等生DEC为什么会失败
企业文化优等生DEC为什么会失败1952年,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文中,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提出一个观点:文化系统,一方面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下一步行动的制约条件”。
他们的意思是说,一个组织的文化,由其之前所有的行为演化而来;而一旦文化成为一个组织的显著特征,就一定会影响这个组织后面的“行动”,成为其约束条件甚至阻碍。
沙因在企业文化经典名著《企业文化与领导力》中,就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美国的DEC(数字设备公司)。
DEC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最早成功提出交互计算技术的公司之一,在25年内获得了极大成功,但后来遇到了各种困难,最终在1996年被卖给康柏电脑公司。
DEC公司是沙因先生在《企业文化与领导力》一书中最重要的案例,全书各处都可以见到这家公司的身影。
比如他说,DEC允许和鼓励员工一切形式的自我发展,这一点从后来DEC“毕业生”的反应中可见一斑。
无论是在毕业生们自己的公司还是其他的公司中,DEC“毕业生”都宣称自己“在DEC中得到成长”。
由于其优秀文化的支持,DEC在微型交互式计算机领域几乎无往不胜,但最终却败在个人电脑赛道上。
那么,DEC到底是怎样失败的?支持企业前期蓬勃成长的强文化,为什么后来却成为企业成长的阻碍?对于这件事,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说的挺清楚。
首先他认为,DEC不是因为缺乏进取精神才遭到失败,因为早在1983-1995年的十多年间,DEC曾经四次推出个人电脑产品,但不幸的是,他们“又四度退出个人电脑市场”。
DEC退出个人电脑领域的关键原因是其价值观。
克里斯坦森说,基于在微型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成功,DEC已经建立了一套主导价值观,如果毛利率达到50%以上,就是一单好生意;如果毛利率低于40%,就没必要去做了。
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管理层在产品与未来技术方向的选择上,自然是“必须确保所有的员工优先完成符合这一标准的项目,否则公司就赚不到钱”。
DEC的毁灭之路
到20世纪90年代,DEC已经陷入深深的麻烦 里。奥尔森被迫于1992年7月辞职。19921995年,公司亏损高达舒适亿美元。 1996年,它终于实现了盈利,成功主要来自 在战略上转向服务于奥尔森曾经看不起的 领域。 1998年,DEC公司被康柏收购。
在成功的激励下,DEC公司滋生了崇尚制造的 单一企业文化:工程师是公司的宠儿,营销人 员和财务人员则没有多少地位。高级经理们只 懂配件规格和设计标准。技术微调成为一种痴 迷,而顾客对更小型、更便宜、更加用户友好 的电脑的需求被忽视了。例如,DEC的电脑因 为远离顾客需求而备受攻击,公司也未能对威 胁其核心市场的工作站和客户服务器架构做出 反应。 事实上,奥尔森以看不起这些新产品而知名。 他曾说过:“我们总说顾客是对的,但他们并 不总是对的。”也许真是这样。但DEC却因此 沉迷于自己早期的成功,未能对变化的市场条 件和顾客需求做出反应。
DEC的毁灭之路
DEC公司最初的成功始于微型计算机,它基于 肯· 奥尔森(Ken Olson)和他的天才团队在20 世纪60年代所发明的主机,是一款更便宜、更 灵活的主机微型版。他们不断地改进最初的微 型计算机,直到其品质和可靠性均无懈可击。 在20世纪极 高的利润率,公司高速成长。到1990年,它在 《财富》杂志的美国500强排行名列第27位。
美国DEC公司为什么会消失PPT
4、DEC公司消失的原因
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2、竞争对手分析
顾客方面: DEC产品在后期过于追求技术上的精湛完美,完全忽视了客 户需求。
4、DEC公司消失的原因
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内部环境分析
1、战略失误 2、意识缺乏
4、DEC公司消失的原因
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内部环境分析 1、战略失误
但是从当时唯一能与IBM匹敌的计算机公司,最后到被康柏公 司收购重组,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悄然的退出历史舞台, 在这个过程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美国DEC公司消失的无影无踪?
序言
2、DEC公司基本情况
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1 2
序言 DEC公司基本情况 DEC公司发展历程
3
4 5
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揭开美国DEC公司消失之面纱
制作时间:2012年10月28日
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目录|Contents
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1 2
序言 DEC公司基本情况 DEC公司发展历程
3
4 5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
总结
1、序言
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DEC被誉为个人电脑真正的先驱。 DEC --- 个人电脑真正的先驱。 美国DEC公司经过了创业、崛起、鼎盛、然后悄然消失的过程。 DEC不但为个人电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为互联网和应用软件等技 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论在哪个领域,DEC的技术都可以称为尽善 尽美,DEC是IT业界的先驱者。
苹果PC开创了新时代,即个人计算机时代。1991年苹果 作为DEC潜在的竞争者欲与DEC公司合作,成为战略伙伴, 但是被拒绝,转投IBM和MOTO的怀抱,苹果成为DEC最大竞 争者之一。
奥尔森与DEC的创业奇迹
奥尔森与DEC的创业奇迹
一泓
【期刊名称】《中外管理》
【年(卷),期】1994(000)012
【摘要】1987年10月美国《幸福》杂志封面上登出了一幅照片——一个穿着伐木工人的衬衫,戴着一顶老式渔民帽,脚蹬一双厚底靴的家伙,咧着嘴冲大家笑着。
他就是被称为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肯·奥尔森,美国,乃至世界第二大计算机公司DEC 的创建人。
然而照片上他那副模样可不象是个企业巨星,而更象个倔强、朴实的花匠。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一泓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7.12
【相关文献】
1.袁旭:网游少年的创业奇迹——迅游科技CEO袁旭的创业史 [J], 周飞
2.跨界创业梦更远——孙锦与他的创业团队缔造海斯凯尔奇迹 [J], 杨琪
3.创业洞见未来,创造价值和奇迹 [J], 张利娟
4.DEC创始人奥尔森去世:发明全球首台小型机 [J],
5.创新创业,让奇迹发生《IT时代周刊》第十届CEO年会暨首届中国TMT创业大赛半决赛圆满成功 [J], 刘佳庆;马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略分析不到位导致破产-铱星公司
美国铱星公司战略分析不到位导致破产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正式决定建立有77颗低轨道卫星构成的移动通讯网络,并以元素周期表中列第77位的金属“铱”命名该系统(后来卫星数量减为66颗,但“铱星”名称继续沿用)。
1997年6月,铱星公司股票上市,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股票在一年内从20美元飙升至70美元。
1998年5月,筹备7年的铱星系统完成组网工作,1998年11月,铱星公司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然而,铱星投入运营之日,也就是开始坠落之时。
用户数量的漫长增长,远远低于公司的预计。
持续不断的巨额亏损使投资者逐渐失去了信心,市场、财务危机纷至沓来,曾经光芒四射的铱星变得风雨飘摇了。
1999年5月,铱星公司宣布1999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45万美元,亏损5.05亿美元。
5月14日,铱星公司宣布,难以按期偿还月底到期的8亿美元债务,公司聘请唐纳森—勒夫金—詹雷特证券公司帮助重新安排债务。
1999年8月,铱星公司由于无法按期偿还巨额债务,向特拉华州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进行改组。
虽经多方努力,铱星公司还是走上破产之路。
2000年3月17日,美国纽约地方法院法官阿瑟·冈萨雷斯批准了铱星公司提出的终止向顾客提供通讯服务,并摧毁在轨运营卫星的请求。
这意味着铱星公司的破产保护期改组计划失败,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分析:铱星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或分分析不到位•1、技术环境分析:技术先进,但不成熟。
铱星系统使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为此,铱星公司获得了1998年度《大众科学》杂志年度100项最佳科技成果奖中的电子技术奖,这是一项在全美科技产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奖项。
但该系统在技术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铱星电话只能在空旷的地方使用,在室内和车内不能通话;通话的可靠性和清晰度较差;铱星系统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无法使用;铱星手机重达1磅,比现在普通手机要重的多等。
而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移动电话技术,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先后经历了模拟信号、GSM/CDMA等阶段,网络覆盖面积和通话质量达到了很高水平,手机已做到个性化,为众多消费者接受,构成了对铱星电话的绝对市场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能把握市场趋势,调整发展战略
原有的小型机竞争异常激烈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竞争对手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与IBM之间的竞争
与其他的同类小型机 企业的价格竞争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竞争对手
潜在替代品的开发
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和其他廉价小型机的抢 占低端市场。个人计算机萌芽以苹果计算 机诞生为标志,其他廉价的小块 1965年遇到瓶颈,经过探索在1996年改变 了管理模式,并且将新的管理模式用于生产、 销售、管理,1966年后DEC公司稳定发展,销售 额不断上升
DEC公司的发展历程
1971到1975年,DEC公司从1.4亿的销售额直升到5.33亿,
跻身美国500强公司,突破了IBM把控大型机市场的局面,开
4 5
总结
总结
如果说小型机是DEC的创新立世之举,那么忽略市场主流和个人 PC机则是DEC的衰退消失之因,正如当年IBM因忽略小型机市场而面 临的危机,可谓“成也创新,败也创新”。
当市场变化与企业既定战略发生偏差时,任何企业都要及时调整、
修正战略目标。尤其是企业在结构转型时期陷入困境的时候,不能 再无谓挣扎,而是要大幅度调转航向,要么转型,要么破产 。显然, 当时DEC没有实现转型,甚至没有进行转型的心理准备,固步自封,
以DEC公司小型机技术成熟为基础。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竞争对手
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苹果 PC开创了新时代,即个人计算机时代。 1991 年苹果作为 DEC潜在的竞争者欲与 DEC公司合作, 成为战略伙伴,但是被拒绝,转投 IBM和 MOTO的
怀抱,苹果成为DEC最大竞争者之一。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竞争对手
1 2
序言
DEC公司的简介
3
DEC公司的发展历程
CONTENT
内容 大纲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
4 5
总结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外
原因
内
内部环境分析
1.行业环境分析
2.竞争对手分析
1.战略失误
2.意识缺失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行业环境
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从技术及专业人员 扩展到普通人群,比小型机更小的PC出现 并且慢慢占领这个市场。
CONTENT
内容 大纲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
4 5
总结
DEC公司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DEC公司诞生,逐步发展,开创了小型计算机时代
1 2
第二阶段
遇到困难,突破重围到达顶峰,站到了巨人面前
第三阶段
几经重组,慢慢衰退,悄然消失
3
DEC公司的发展历程
一阶段
1958年,DEC公司诞生 1959到1966年,创业之初DEC公司抓住小型 机的市场机遇,持续盈利,但仅限于易操作的
衰 落 阶 段
vertical模式,从上到下,每个人的职位和任务都分配的非常具体; 1991到1994年DEC公司损失超过40亿美元,为了弥补亏损,把 DEC可以分割出去的部门全部卖掉,进行大甩卖,1994年生产硬盘驱 动存储部门卖给了昆腾,数据库软件研发部门卖给了oracle; 1997年,网络产品部门卖给了cabletron, 1998年,虽然DEC公 司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忽视了市场的需求,让DEC公司的急速的 衰退,最终被康柏PC公司收购。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的分析——战略失误
1
DEC拥有一堆领先的技术,但在战略上却丧失了辨 别及把握PC兴起所引发的技术变革新趋势的能力
2
九十年代的大拍卖,让公司元气大伤,只是应急的 救火,卖出的业务多是有着可独立发展潜质的精品
3
管理者们带着集中的注意力和火热的激情,但所执 行的却是错误的战略,向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做着 错误的事情
二阶段
VAX战略是指充分考虑 创了小型机时代,DEC走上巅峰时刻; 计算机的兼容性,使得 这些机器可以自由交谈, 领市场,DEC反击推出了分置式网络,与此同时, PC开始萌芽, 交换使用软件,用户能 打使用规则和功能的类 苹果计算机产生; 别界限。
1976年,DEC正式与IBM交锋,这一年IBM推出小型机占 1977到1983年,CEO奥尔森对小型机的自信,对PC的抗 拒态度,DEC公司在这一阶段陷入困境; 1984年,奥尔森宣布VAX战略的第一个成果VAX8600诞生, DEC公司的战略部署也发生了变化; 1985到1990年,DEC公司依靠VAX战略大踏步前进,而IBM
以致于被发展速度更快的个人计算机公司康柏所猎杀。
THANKS
到底经历了什么?
1 2
序言
DEC公司的简介
3
DEC公司的发展历程
CONTENT
内容 大纲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
4 5
总结
美 国 DEC 公 司 即 美 国 数 字 设 备 公 司 , 英 文 :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简称DEC
DEC 公司诞生于五十年代末,生产 PDP-1 人机对 话型计算机,开创了小型机时代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意识缺失
过于自信:创始人奥尔森对产品的销
售理念的偏差,他始终相信“一款优秀的
产品能够自己被卖出”。DEC公司对于产品
宣传和市场开发的一贯态度是主观的认为 好的产品可以卖出去,他同时还认为“每
家每户都拥有一台电脑是不可能的”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意识缺失
错失良机:由于疏忽而没有在人机对话式计算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无法与供应商实行对接,软件的供给,Intel 操作系统的匹配都没有很好的实现,供应 商对于 DEC 来说只是配角。虽然 DEC 拥有充
足精良的技术,却不肯屈尊满足市场需求。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竞争对手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DEC产品在后期过于追求技术上的精湛完美, 但却完全忽视了客户需求,且价格昂贵, 迫使潜在顾客选择其它产品。
美国DEC公司消失之谜
揭开美国DEC公司消失之面纱
1 2
序言
DEC公司的简介
3
DEC公司的发展历程
CONTENT
内容 大纲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
4 5
总结
序言
DEC——个人电脑的先驱
美国DEC公司经过了创业、崛起、鼎盛,然后 悄然消失的过程。DEC不但为个人电脑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还为互联网和应用软件等技术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不论在哪个领域,DEC的技术都可以称为 尽善尽美,它是IT业界的先驱者。 然而被康柏公司收购重组后,只用了10年左右 的时间,就悄然的推出了历史舞台,这个过程里,
发 展 阶 段
以及其他电子计算机公司在这个阶段衰退,在1987年,DEC公
司终于走到了IBM面前,与IBM分庭抗礼;
DEC公司的发展历程
1991年,奥尔森认为VAX架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拒绝了
三阶段
APPLE公司的请求合作,后APPLE推出了基于IBM和moto开发的架构的
计算机;
1992年,奥尔森退出DEC,新董事会主席Palmer回到传统的
机发展之后,及时走出下一步——发展个人计算机
(PC);苹果当时希望能在苹果电脑中使用DEC的
新处理器,但奥尔森拒绝了苹果的合作,这另本来 元气的大伤的DEC没办法进一步推动下一阶段的工
作,更让其对手抓住了发展机遇。
1 2
序言
DEC公司的简介
3
DEC公司的发展历程
CONTENT
内容 大纲
DEC公司消失的原因分析
DEC 公 司 的 简 介
随着PDP系列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VAX战 略把小型机的发展推上了顶端,终于与IBM比肩
到80年代末,DEC公司因战略问题开始走下坡路, 最终在 1998 年被康柏收购, 2001 年惠普康柏宣 布合并,DEC淡出历史舞台
1 2
序言
DEC公司的简介
3
DEC公司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