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强盛的隋唐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定都长安。

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朝消灭江南的陈朝,统一了南北方。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个世纪的分裂局面,为后来唐朝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繁荣——“开皇之治”:人物隋文帝措施隋文帝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将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史称“开皇之治”2.科举制的创立(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出身门第,普遍士人虽有真才实学却常入仕无门。

(2)创立: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②隋炀帝:增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含义: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和差额选拔人才的制度。

(4)影响:①它打破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通过比较公平的考试,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②使普通士人有机会凭才能入仕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士人读书的风气更加盛行,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地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认同。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统治开通605-610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劳力,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作用①积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②消极:致使劳役征发过急过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了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害,隋朝名存实亡。

5.问题探究:隋朝与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那么它们灭亡的原因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这两个短命的政权又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呢?(1)原因:相同原因:秦、隋两朝都实行了暴政,秦、隋两朝都因暴政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并走向灭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

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

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

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

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近亲”。

隋炀帝继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615年,李渊受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次年拜太原留守。

(太原郡治所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

)李渊起兵的酝酿和经过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613年征高丽之役,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路过涿郡,与宇文士及深夜密论时事,开始有起兵反隋夺取天下之志。

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为副。

太原是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饷丰沛,可以“食支十年”。

李渊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将长子建成留在河东,命其“潜结英俊”;携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积极准备起兵。

李世民结交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暗自部署力量。

617年初,李渊使刘文静伪造敕书,说炀帝要发太原、马邑等几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当兵,年底集中涿郡,将攻打高丽。

于是群情激愤,马邑刘武周乘机起兵,引突厥攻占汾阳宫。

李渊借机募集新兵,并密召长子建成、四子元吉等急赴晋阳。

炀帝派遣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虽迫于非常形势同意李渊自行募兵,但眼看上万新兵云集,怀疑李渊有异志,便暗中策划晋祠祈雨大会,想把李渊父子诱骗至晋祠,伏兵杀害。

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因感李渊不以其出身微细,以礼相待,立即将此事报告李渊。

李渊父子决定先发制人,于617年五月起兵晋阳。

旧史所说李世民暗中在晋阳部署宾客,准备起兵,而李渊不知其事。

等到李世民把计划告知李渊,李渊大为惊骇,甚至要执李世民送官治罪。

这是不可信的。

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把李世民说成李唐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使他的皇位获得合法性。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讲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即位后,年号贞观,他统治期间,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使开元年间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内容,以及唐朝的繁荣和衰落,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概念,从而达到对这两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掌握唐朝的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繁荣的标志,理解国家兴衰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唐朝的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理解国家兴衰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史料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展示唐朝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的历史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隋朝的建立和灭亡,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唐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期。

自唐太宗即位时开始,贞观之治达到了巅峰,并延续至唐高宗时期。

之后,唐玄宗继位,并且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持续了约20年。

本文将探讨这段历史时间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贞观之治1. 开创科举制度唐太宗开始了科举制度,至此,士人通过考试而进入官府成为官员。

这样,唐朝政府能够为官员把关,同时使受教育的人们更有机会获得高级官职。

2. 实行均田制唐太宗实行了均田制,这是一种土地配给制,按照户口数目和家庭劳动力的需求来划分土地。

这有效地解决了贫富差距,并确保了国家的粮食供应。

3. 制定太和正音太和正音是唐太宗下令编纂的音韵规范。

它的编纂对于汉字的标准化和普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和正音为唐代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4. 推崇佛教和道教唐太宗推崇佛教和道教,但并未将其正式定为国教。

在他的统治下,佛教和道教得到了大力发展,也对唐代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开元盛世1. 实行文景之治唐玄宗实行文景之治,这是一种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繁荣盛世。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获得了支持和赞誉。

2. 打造雄伟的建筑唐代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宏伟壮观,唐玄宗也不例外。

他下令修建了多个大型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雁塔和洛阳白马寺。

3. 推进国际贸易在开元盛世时期,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更加频繁,包括新疆、中亚、东南亚和印度等地。

这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4. 实行胡服骑射唐玄宗实行胡服骑射,即所有官员和公民被要求学习骑马射箭和穿着胡族服饰。

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边境的防御和管控,并且巩固了唐朝的征服地位。

总结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唐朝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让唐朝在更加良好的轨道上运作,文化和艺术的繁荣让唐朝成为一个快乐和充满魅力的帝国,在当时有着重大的影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知识点整合】一、唐朝的建立1.背景: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贵族李渊,率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建立: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含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主要原因:(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

(3)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贞观之治”主要内容: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如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敢于直言的谏官魏征,大将李靖、李勣。

②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玄奘等加强中外交流。

4.“贞观之治”主要表现:(1)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2)经济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3)文化昌盛: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4)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册)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统一:589年隋朝的特点是:繁荣而短暂。

经济繁荣的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个人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目的(原因):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3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贞观之治思想精华: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②政治上:合并州县,整顿吏治、勤于政事、克己奉公。

③对待人才上: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④文化上:扩大国学规模,大力发展科举。

⑤民族政策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宽厚平等对待少数民族首领和人民。

⑥对外交往上: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新罗、日本、天竺)的交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人口增长较快。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的统治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注重减轻农民负担,积极鼓励生产,国力不断强盛。

概括为“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结束,历时近70年。

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经历了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繁盛以及国家政权的巩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以下是关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特点,也是唐朝辉煌时期的开端。

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巩固了中央政权,并通过和开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他注重选拔贤能之士,推行廉政,修建水利工程,加强对西域和边疆地区的管理,使得唐朝稳定和富强。

2.唐太宗平定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末的一个内乱,指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蔡州(今河南商丘)造反,最终导致了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这场内乱持续了8年之久,期间唐朝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和流血。

唐太宗在安史之乱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最终平定了乱局,使得唐朝得以继续存在。

3.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

在他的治理下,唐朝进一步强大和繁荣。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加强中央集权、赋税制度、提倡科举制度等。

他注重文化和教育,广泛招贤纳士、修筑宫殿和宴乐殿。

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国力和文化达到了巅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时代。

4.开元盛世的文化繁荣:在开元盛世期间,唐朝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如王勃、杨炯、杜牧、杜甫、白居易等。

唐玄宗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兴修图书馆、建立书院、举办文化盛会等。

唐朝的文化影响甚至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对东亚文化带来了重大影响。

5.唐宋辽夏金五代十国的导致:唐朝在唐天宝年间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这使得朝中内外矛盾加剧,社会动荡不安。

唐朝最终在安史之乱后分裂成了多个割据势力。

在唐朝的衰微之际,辽、夏、金等民族政权相继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中央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战乱频仍,国力削弱。

编版部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编版部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 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 ,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曾与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她废掉两个 儿子取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
政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玄武门之变
2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玄武门用计射杀皇太子 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随后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 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 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 观之治”。
北宋·苏辙 “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太原
留守李渊在山西晋阳起兵反隋。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李渊 就是唐高祖。
接着,李渊同他的次子李世民,经过七八年的征战,陆 续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并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 全国。在这期间,李世民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武则天……把反 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 忌、褚遂良等人都赶 出了朝廷……标志着 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 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 的终结,也为社会进 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 一个良好的条件。
684年,徐敬业起兵 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起草 撰写《讨武曌檄》,痛斥 武则天的种种行为。女皇 帝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 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惊问是谁写的,有人说是 骆宾王所写。武则天感叹 道:“有如此才,而使之 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贞观政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笔记本篇笔记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历史上的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这两个时期都是唐朝非常繁荣的时期。

本文将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述这两个盛世:一、贞观之治;二、开元盛世;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

一、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一段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

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李世民采纳了一些优良的制度,比如说科举制度,以及推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思想等等,为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还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发展了海外贸易和内陆交通,推广了棉花的种植和制造技术,这些政策措施使得唐朝的经济繁荣发展。

同时,贞观之治时期也有着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传统,比如禅宗佛教、诗词、唐宋八大家等著名文化。

二、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段统治时期。

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采纳了一些先进的制度,如“礼仪之邦”的外交政策,开创了“科举三元及第的制度,增加了科举考试的难度,从而增加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唐玄宗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并帮助一些著名文人,如白居易、骆宾王等等,推广了唐诗大发展和宋词的萌芽。

可以说,开元盛世时期是唐朝文化的黄金时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历史记载作品,其作者为司马光。

这部作品主要记载了从周朝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通史之一。

这部作品大大提高了历史记载和研究的标准,使中国的历史记载和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四、我对这节历史课的学习感想通过这节历史课,我深深地了解了唐朝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重要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创造了所谓“唐风”和“开元盛世”这样的历史文化奇迹。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以民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重视人民的力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量,以民为本。
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措施,证明他吸取了隋亡教训?
①虚心纳谏,重用贤才;
(二)唐太宗原因的治国行动: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 ③完善科举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 的科目。
④注重吏治。
⑤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⑥击败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唐太宗的治国成效:
出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 (1)治国措施
用用人人上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政治治上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罚;增加科举考 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经济济上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军事事上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贞观之治: (1)治国措施
用用人人上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政治治上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罚;增加科举考 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经济济上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军事事上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 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 盛世局面, 历史上称之为“ 贞观之治 ”。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 三、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 •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 的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

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齐纨
鲁缟车班班”,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农业发展 B.政治清明 C.经济繁荣 D.商业活跃
肆 学以致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
武则天像
712年,李隆基即位。即 为唐玄宗。其统治前期年 号“开元”,有“开元盛 世”的美誉。后期年号 “天宝”。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课堂总结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课堂小结
从 贞 观 之 治 到 开 元 盛 世
唐高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思维拓展
想一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 同点?唐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
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被称为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为解决“民为盗者”所采取的办法有哪些?(4
分)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
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
本。
政府要轻徭薄
赋--,-《发贞展观生政产要·论务农》
材料三 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 虐,要臣善下听钳正口确,意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 等每见看,事虚有心不纳利谏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部编历史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武则天统治的影响: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唐玄宗,年号“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任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年,称帝,定都,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平定了全国。

2.李世民继位: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收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敢于直言。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4.革新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1. 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隋的特点:繁盛而短暂,与秦朝类似)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3.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605年)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下令从605年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注意地图)。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三、开创科举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贵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注重门第忽视才能。

2.萌芽: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3.创立:隋炀帝时候,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4.意义(影响):科举制的建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直到清末(1905年)才废除,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修驰道,三征辽东。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害,隋朝灭亡。

知识拓展:1.隋朝的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石拱桥。

2.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今台湾)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开始铸造开元通宝)二、贞观之治:1.原因:(1)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后,吸取了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君舟民水的关系),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广纳人才(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女皇帝武则天
(一)建周称帝
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 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 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像
(二)治国举措
内容
举措
政治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用人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 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 天作出了哪些贡献?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 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 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 成舟与水的关系。
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治理国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任用。 要重视经济发展;更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李渊建立唐朝(618年)
唐朝的建立与 唐太宗:从善如流、知人善任
“贞观之治”
措施 “贞观之治”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整理+练习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整理+练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整理+练习【课标导航】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难点预测: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知识整理: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隋炀帝被杀后,__618__年,__李渊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长安__,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__626__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贞观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治国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三省六部制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__刑罚__;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进士科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__各级官吏__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劳役负担__,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治世表现:政治比较__清明__,__经济__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贞观之治__”。

二女皇帝武则天4.治国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__科举制__,创立殿试制度。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__负担__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作用:社会经济得以__持续发展__,人口__持续增长__,边疆得到__巩固__和__开拓__。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6.治国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__发展经济__,改革税制;__注重文教__,编修经籍。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
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
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措施:
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一览表
结合下列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 治国思想?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教戒太子诸王》
正确认识君民关系,重视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 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 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措施。
3、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 唐朝兴盛的原因。
0
0
0
1
2
3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 唐朝的建立 李 渊 时间: 618年
经济上: 减轻劳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你知道唐太宗身边有哪些能臣吗?
魏 征
房 玄 龄
杜 如 晦
长 孙 无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 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 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 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 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 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 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2)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贡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女皇武则天:
(1)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农业措施: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这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
(4)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Z
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兴盛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2)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3)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民族关系友好;5)对外交往友好;6)注重创新等。

2
6. 唐朝兴盛的启示
(1)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2)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

(4)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

21co
7.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

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
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8.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