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学简答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土地利用规划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土地资源的评估、规划、设计、管理与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试题,检验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土地产出B. 保护生态环境C.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A. 合理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排他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B. 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C. 测量土地的面积D. 计算土地的价值4.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 地形地貌B. 土壤类型C. 人口密度D. 气候条件5.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区三线”是指:A.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线B. 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及生态保护绿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绿线、城市开发边界绿线C. 农业区、生态区、城镇区及生态保护黄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黄线、城市开发边界黄线D.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蓝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蓝线、城市开发边界蓝线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15年D. 20年7. 下列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规划实施应严格遵守规划内容B. 规划实施过程中不需要调整C. 规划实施应考虑地方实际情况D. 规划实施应进行监督管理8.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影响D. 文化影响9.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占补平衡”原则是指:A. 占用多少土地,就要补充多少土地B. 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C. 占用基本农田的,可以补充非耕地D. 占用建设用地的,可以补充农业用地10. 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A. 规划编制阶段B. 规划审批阶段C. 规划实施阶段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
土地利用规划学(结业考试考点)
土地利用规划学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4.居民点:也称“聚落”,是指居民按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它是由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以及其它工程设施等物质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
5.平曲线半径:公路在平面拐弯地形成的圆弧称平曲线,圆弧的半径即为平曲线半径。
6.停车视距: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应使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7.耕地组织形式:指实施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轮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8.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指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9.基本农田:是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10.土地整治:是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
11.区位论:指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
解释了区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规律。
12.水资源:是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13.规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
1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 67页二、简答题1.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特性: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2.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这一矛盾。
土地规划利用学(A)答案【考试试卷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停车视距: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应使驾驶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4.土地质量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5.趋势预测法: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从而得到预测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法。
6. 人口预测:就是根据规划区域或单位现有人口状况和可以预计到的未来发展趋势,渢未来某个时点人口的状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等。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中期计划、年度计划。
2.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自由式。
3.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
4.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原则、逐级控制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5.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控制性。
6.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7.土宜法、综合法、模型法。
8.综合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叠置法、聚类法。
9. 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答: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主要经过准备、编制和审批三个阶段。
(1分)(1)准备工作阶段(1分)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准备、制定工作计划、制定技术方案、收集资料。
(1分)(2)方案编制阶段(1分)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编制供选方案、方案择优、编制规划成果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
A 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B 开发、保护、整治和分配C 利用、分配、整治和保护D 开发、利用、分配和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A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D 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4、()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
A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B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C 土地用途分区D 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主要有()。
A 土地自然条件B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C 土地利用现状D 以上都是6、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A 统计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动态分析法D 以上都是7、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节约集约用地B 保护耕地C 优先保障工业用地D 符合城市规划8、耕地保护规划的重点是()。
A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B 提高耕地质量C 控制耕地减少D 以上都是9、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
A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C 土地整治对环境的影响D 以上都是10、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包括()。
A 法律保障B 行政保障C 技术保障D 经济保障11、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根据()确定。
A 规划区域的大小B 规划的精度要求C 规划的用途D 以上都是1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A 耕地保护专项规划B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C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D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3、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
A 问卷调查B 听证会C 专家咨询D 行政命令14、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作用不包括()。
A 为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持B 便于规划成果的管理和更新C 为土地执法提供依据D 直接决定土地的用途15、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
大学《土地规划学》试题及答案
答:内涵:第一,强调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的内在肥力差异,即土地对作物适宜性和自然生产力高低;第二,明确基本农田与一般农田所处地段不同,即农田的土地优劣情况;
第三,基本农田是一个时期内人地关系平衡的表达,具有时段性。
2、请问按要求哪些耕地应该列入基本农田进行保护?
答: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土地供需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协调土地供需的途径和方法。土地供需分析: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两者之间的数量比较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状况
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国土资源管理20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土地规划学【0787】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大作业要求:(学生从以下题目中选择2道题目作答,根据题目要求必须联系实际或者举例进行分析,且分析要有一定的深度。每题50分)
1、基本农田的内涵是什么,联系实际阐述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基本农田保护。
(3)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以指导全国及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同时为制定全国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区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大农业生产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4)增进土地利用的三个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5、联系实际,请说明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目的是什么?
(答题要求联系实际分析)
(答题要求联系实际列举划为基本农田保护的耕地)
3、居民点布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布局中应该遵循那些原则来进行?
(答题要求给出居民点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应该如何布局居民点)
答:(1)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
(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问题详解(一))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含部分考研题目)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简答题部分:(一)总论部分1、简述土地的特性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容?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容有哪些?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容?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容?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容?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容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涵?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什么?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容?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21、简述果园配置的容?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土地规划 问与答范文
土地规划问与答土地规划1、问: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哪些规定?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的总体的、战略的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5年。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5)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遵循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的原则。
(6)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明确土地用途。
(7)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划分土地利用区,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并予以公告。
公告内容应当包括规划目标、规划期限、规划范围、地块用途、批准机关和批准日期。
2、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几级?各级之间关系如何?各级规划的内容侧重于哪些方面?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建制自上而下分为国家、省、地、县、镇(乡)五级。
就广州市而言,分三级,即广州市、区(县级市)和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是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服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级规划上下协调一致。
国家、省、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侧重于确定规划期内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针,统筹安排各类用地,逐级分解规划确定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
土地规划与利用试题答案
土地规划与利用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土地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可持续性原则B. 公平性原则C. 经济性原则D. 随机性原则答案:D2. 下列关于土地利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和保护的活动。
B. 土地利用的目的是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和生态价值。
C. 土地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随意改变土地的原有状态。
D. 土地利用的类型包括农业、工业、住宅、商业等多种用途。
答案:C3. 土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障国家安全B.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C.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D. 所有以上目的答案:D4.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A.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B. 土地需求的预测与分析C. 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D. 土地价格的调控政策答案:D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主体通常是:A. 土地所有者B. 土地使用者C. 政府部门D. 私营企业答案:C二、填空题1. 土地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合理利用有效保护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答案:自然资源社会经济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4.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当优先保障__________用地和__________用地。
答案:农业公共设施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订应当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变化进行。
答案: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状况三、简答题1. 简述土地规划的重要性。
答案:土地规划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土地规划学复习题
土地规划一、名称解释1、土地:从本质上来说是由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成果组成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更简单的说是一定范围的空间,这个空间的组成要素是土壤、大气、光照、岩石、水文、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成果。
2、土地利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即通过一些措施加于土地的行为)来发挥土地的某些功能来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包括达到预期的效用和相应的目的)。
3、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指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
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刚性: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战略指导思想、任务和内容、规划指标的数量和结构、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规则、重大项目用地布局和规划管理程序等方面所具有的固定性、法定性、权威性、严肃性和指令性。
5、契约地租:土地承租人和土地出租人通过契约的形式,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的租金款额。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范围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7、规划:是一种服务于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系统所确定的长远目标,提供未来系统空间发展的战略,并借助合法权威通过对系统行为及其变化的控制,来调整和解决系统发展中的特定问题的职业性活动过程,是公共管理的一种形式。
8、弹性理论:指某一物质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经济学中指当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化反映的灵敏程度。
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国开 2023 年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 1-4 答案
国开2023年土地利用规划形考任务「4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请简要说明。
简答题(20分)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是什么?简答题(20分)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3.试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简答题(20分)答:(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4)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5)统筹兼顾,全而安排的原则。
(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7)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综合性,要求政府首脑和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以便使规划具有权威性和广泛的接受性,(8)以供给能力调控用地需求的原则。
4.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三要素有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的?简答题(20分)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三要素水量、水质和水分布。
1、水量指的是可利用的水的数量,影响土地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农业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满足方面。
2、水质是指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生长。
3、水分布是指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决定了土地的干湿程度,进而影响农作物的选择和产量。
国土空间规划考试试题
国土空间规划考试试题1. 简答题(每题20分)1.1 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国土空间有序布局、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目标,通过确定国土利用总体战略、空间布局和重点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划、规范等手段,对国土空间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1.2 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是什么?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土空间规划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规划,能够确定各类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浪费现象的发生。
其次,国土空间规划有助于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规划能够合理安排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避免城市蔓延和乡村资源荒废的情况出现。
再次,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水平。
规划能够将生态需求纳入考虑,保护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最后,国土空间规划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规划能够合理设计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公共设施等,提升城市的软硬环境品质,提高市民的居住和生活体验。
1.3 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过程包括哪些步骤?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调研分析:通过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对国土资源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环境状况等进行调研和分析,为规划提供依据。
第二步,目标确定: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指标。
第三步,空间布局:根据目标确定,制定全域或区域的空间布局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功能、位置和规模,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编排。
第四步,政策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激励政策、法规和标准等,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支持。
第五步,编制规划方案:将以上步骤形成的各类规划内容整合,编制成为规划方案,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
第六步,评审批准:对规划方案进行评审,并进行合法性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最终由有关部门进行批准或调整。
国土空间规划知识考题(附答案)
导读●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20分)●五、开放题(每题5分,共10分)一、选择题(20道):1.国土空间规划中,对城市功能区划分不正确的是()A.工业区B.居住区C.文化区D.交通区答案:D2.下列哪个部门负责对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的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审查确认?A.国家林业和草原局B.国家文物局C.国土资源部D.环境保护部答案:C3.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哪项内容?A.市场调节B.社会生产力提高C.全面深化改革D.区域发展战略答案:D4.全国绿化覆盖率达到%是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目标。
A.30%B.40%C.50%D.60%答案:C5.国土空间战略在指导国土空间规划时,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A.生态优先B.经济优先C.公益优先D.社会优先答案:A6.《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16-2035年)》提出了全国乡村振兴的目标,其中农业现代化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实现、到2035年达到高水平。
请问其对应的农业生产方式是()A.休闲农业B.特色农业C.绿色有机D.标准化大户答案:C7.国土空间布局中,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提出要“优先保证人民群众基本居住需求”,这也是指导城市规划的“十四条禁令”之一,下列哪项不在其中?A.禁止将居住用地转变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禁止将保留地块纳入整体开发使用C.禁止将限制性用途地块改变成商服用地D.禁止一个项目内设立两个或以上小区答案:D8.下面关于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正确的说法是:A.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推动实现协调发展的三大战略B.实行分区施策、科学分类、有限制、管得住的制度,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C.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坚实支撑D.(ABCD)都正确答案:D9.规划编制中的“预防为主”原则在哪个方面具体体现?A.自然灾害风险防范B.城市生态建设C.环保治理工作D.居民社区服务答案:A10.下列选项不是《城乡规划法》第五十六条关于新增建设用地需符合的条件的是()A.符合节约用水、节能减排标准;B.具备新建、改建项目必需的条件;C.可以与既有交通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对接;D.与重点生态功能区或者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毗邻答案:D11.国土空间规划依据的三个战略是()A.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科技创新B.供给侧改革、生态文明、现代化C.防范自然灾害、节约资源、保护生态D.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答案:D12.国土空间规划中,经济高效集约利用要求实现对土地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但也强调实现对资源资本价值和生态资本价值的最大化。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一、选择题1.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哪些领域?A. 土地资源管理B. 土地评估和评价C. 城市规划与设计D. 经济学和政策法规E. 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F. 土地使用管理与监测2.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什么?A. 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B. 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效益C.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D. 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E.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城市品质3.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常用方法?A. 土地调查与监测B. 土地评估和评价C. 土地利用变更许可D. 土地利用计划与设计E. 土地利用制度与政策4.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土地利用分类与分区C. 土地利用控制和指标管理D. 土地利用环境保护E. 土地利用管理与监督二、判断题1. 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长远性、指导性和约束性。
2.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3.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
5. 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修订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合法程序。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土地利用分类与分区的目的和作用。
2. 什么是土地利用控制和指标管理?请列举几个常用的土地利用控制和指标管理方法。
3.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有何区别和联系?四、论述题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注:本试题为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每题答案字数不限,但要求清晰、简明,论述准确、完整。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D、气候和地形调查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之比。
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城市人口增长率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农业用地增长率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的重要依据。
A、建筑用地规模B、居民点用地规模C、城市用地规模D、非农业建设用地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用地规模和布局D、粮食问题10、居民点规模具有和用地规模。
A、建筑规模B、人口规模C、居民点形态D、规划区规模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作用,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作用。
A、反馈作用B、联系作用C、控制作用D、协调作用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B、城市建筑面积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市区用地13、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集中配置的场所。
A、建筑物、构筑物和生产资料B、构筑物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14、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
A、住宅用地B、工业用地C、娱乐用地D、交通用地15、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A、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C、城市中心D、城市近郊区16、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形成的重要因素。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三、简答题部分答案.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一,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以下特性:针对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则是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中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类型的土地使用问题进行的规划,有很强的针对性;局部性,在一定时期,需要开发、使用、整治和保护的土地只是局部存在的,因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相对规划区内部分土地而言的;具体性,因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内容、措施、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都比较具体,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选择性,由于各个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同,不同问题和不同行业部门的用地,其规划的类型、内容、程序、方法等就不同。
根据规划区所存在的土地利用具体问题,选择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类型。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程序?答:()审核各类用地数量与布局;()用地数量综合平衡;()用地布局综合平衡;()部门用地需求预测;()经多次协调难以达成一致的,由规划办公室提出处理意见,交规划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拟定全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方案,规划土地利用区,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任务,并将全县各类用地指标分解至各乡(镇)。
.何谓土地开发?有何特点?答: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活动。
具有如下特点:()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土地是由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及地质、地貌组成的综合体,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土地开发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土地开发与社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土地开发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土地开发也将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组合方式;()土地开发具有经营性的特点,土地开发是为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技术的投入过程,通过土地开发增加了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了土地利用条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土地规划专业试题及答案
土地规划专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土地利用率B. 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D. 促进土地的市场化答案:B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A.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B. 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C. 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3.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是什么?A. 明确土地用途B. 划分土地管理范围C.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4. 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则是什么?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环境保护优先C.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D. 社会稳定答案:C5. 土地规划中,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土地的物理特性B. 土地的经济价值C. 土地的生态环境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6. 土地规划中,土地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地产出B. 满足城市发展需要C. 改善土地利用结构D.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答案:D7. 土地规划中,土地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改善土地利用条件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保护土地资源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8. 土地规划中,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及时发现土地利用问题B. 为土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C. 保障土地规划的实施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9. 土地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需要哪些保障措施?A. 法律法规B. 政策支持C. 经济激励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10. 土地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修订和更新需要遵循哪些原则?A. 科学性B. 可行性C. 灵活性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土地规划的基本程序。
答案:土地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规划目标、收集和分析基础资料、编制规划方案、进行方案评估、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规划的监测与调整。
2. 土地规划中,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答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防止土地退化;实施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规划学简答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简答题整理1、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应考虑哪些因素?一:用地的选择(一)地质条件1.地基承载力状况:在城镇各项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层的自然堆积情况不一,其组成物质也各不相同,因而他的承2.冲沟:冲沟是有间断流水冲刷地表形成的沟槽.冲沟切割地表,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利用不利3.滑坡与崩塌:滑坡与崩塌是一种物理地质现象,在选择城镇建设时应避免不稳定的坡面4.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居民点用地选择时应避免选择在地震断裂带上(二)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1.水文条件: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等水情要素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利于合理安排居民点用地2.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其动态等(三)气候条件1.太阳辐射2.风3.降水(四)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对城镇的轮廓,形态和面貌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五)生产与生活条件:城镇与居民点位置应适中,地方交通便利,避免行车密度大的高等级公路穿过集镇二:用地规模的确定(一)城镇用地构成(二)城镇用地规模1.人口规模2.城镇用地指标三村镇内部规划(一)功能分区规划:将全部用地按性质和功能的要求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使他们有机的组合,形成一个生产和生活的统一整体.(二)公共活动中心规划(三)生活居住区规划:1居住区用地构成和分布方式2居住区用地指3住宅建筑布局(四)公业布置:远离居民点,布置在居民点的边缘地段,布置在居民点内和居民区内四居民点占地面积的概算(一)小城镇用地规模概算(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概算2、什么是土地?土地有哪些主要特征?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空间范围,由气候、植被、水文、地质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的自然综合体,它能够作为资产的地球表面以及自然和人的附加物,它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1. 土地的固定性(1)空间位置: 经度、纬度、海拔等。
(2)地理环境: 气候、土壤、地形、地质等自然要素及周围的社会经济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学简答题整理1、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应考虑哪些因素?一:用地的选择(一)地质条件1.地基承载力状况:在城镇各项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地层的地质构造和土层的自然堆积情况不一,其组成物质也各不相同,因而他的承2.冲沟:冲沟是有间断流水冲刷地表形成的沟槽.冲沟切割地表,使之支离破碎,对土地利用不利3.滑坡与崩塌:滑坡与崩塌是一种物理地质现象,在选择城镇建设时应避免不稳定的坡面4.地震:地震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居民点用地选择时应避免选择在地震断裂带上(二)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1.水文条件: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等水情要素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利于合理安排居民点用地2.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其动态等(三)气候条件1.太阳辐射2.风3.降水(四)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对城镇的轮廓,形态和面貌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五)生产与生活条件:城镇与居民点位置应适中,地方交通便利,避免行车密度大的高等级公路穿过集镇二:用地规模的确定(一)城镇用地构成(二)城镇用地规模1.人口规模2.城镇用地指标三村镇内部规划(一)功能分区规划:将全部用地按性质和功能的要求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使他们有机的组合,形成一个生产和生活的统一整体.(二)公共活动中心规划(三)生活居住区规划:1居住区用地构成和分布方式2居住区用地指3住宅建筑布局(四)公业布置:远离居民点,布置在居民点的边缘地段,布置在居民点内和居民区内四居民点占地面积的概算(一)小城镇用地规模概算(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概算2、什么是土地?土地有哪些主要特征?土地是地球表面一定空间范围,由气候、植被、水文、地质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的自然综合体,它能够作为资产的地球表面以及自然和人的附加物,它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1. 土地的固定性(1)空间位置: 经度、纬度、海拔等。
(2)地理环境: 气候、土壤、地形、地质等自然要素及周围的社会经济因素。
2. 土地的有限性(1)面积总量的有限:地球表面积、国土面积(2)可利用面积的有限:高山、沙漠等的限制(3)特殊功能土地的有限: 特产基地、湿地等3. 土地资源同时具有可更新性和不可更新性的特征。
(1)生态性“土地”是可更新资源.如:利用得当的耕地地力常新(2)空间性"土地"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土地利用的排他性4. 土地的增值性(1)稀缺性随着需求增加而加剧(2)区位条件随周边环境而变化(3)资本投入对于土地的改造增值—房屋建筑折旧,但房价增加5. 土地空间环境的整体性和土地类型的多样性•土地是由气候、水、土壤、岩石、动植物、微生物、空气、阳光以及地形地貌等自然要素填充的三维立体空间,决定了土地资源与环境的统一性。
•复杂多变的自然要素,错综复杂的排列组合,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土地类型。
6. 土地的多功能性(1)生产功能(2)环境功能(3)承载功能(4)空间功能3、土地利用规划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利用管理中有什么重要作用?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高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控提供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从土地资源配置的角度,提出国家宏观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以及土地供需总量平衡指标,成为国家制定长远经济发展计划,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提出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指标,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指标,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用地指标等,4、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是指土地利用规划的种类,类型,项目和不同的时序所构成的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按区域性质分为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甚至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和土地利用施工;按行政区划分为全国,省,市,县,乡等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主要类型?1.土地开发规划:是指对未利用的土地或利用率很低的土地进行开发的规划.对象主要是荒草地,沼泽地,沙荒地,海涂以及利用不充分的天然草场,疏林地,闲散土地等2.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土地资源中已被开发利用,但其土地生态系统正在或已遭破坏而需恢复正常土地功能的土地规划.体地整治规划的对象是沙化土地,沼泽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水土流失的土地和被污染的土地3.土地保护规划:是指土地数量不再减少,土地生产力不再下降的规划.土地保护规划的对象很广泛,如基本农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4土地整理规划:指为调整改造土地利用方式和权属状况,改进完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而编制的规划6、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包括哪些内容?1,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利用的潜力:既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其生产潜力,又不能过度利用,导致土地质量退化2,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用地面积对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一个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的土地利用结构3,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生产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因此,土地利用结构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4,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必须充分考虑建立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从地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出发,以土地资源本身的适宜条件为依据,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用地面积,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打下基础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流程?划层规次: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一)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2、制定工作计划:规划指导思想、工作内容、步骤方法、人员及分工、经费。
3、制定技术方案:依据、内容、方法、技术路线、成果要求等。
4、收集资料:相关的文字和图件资料(二)方案编制阶段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
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
土地需求量预测:对未来各项用地量的测算,发现未来用地的要求和趋势阶段性成果:土地评价成果;土地现状评述;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
2、土地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
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要作好:“两个估计”(问题解决程度、取得效益),“两个协调”(与上级规划、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4、编制供选方案(2~3个)(综合平衡法、数学方法)5、方案择优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三)规划审批阶段8、土地利用控制的基础和目标?土地利用控制的基础:1.土地资源的公共性(1)物质生产与生存安全的保障(2)土地资源环境的整体性(3)土地资源是人类的精神归依2土地利用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所附带产生的成本或效益的情况3土地利用的社会性4土地利用的可选择性:同一种土地利用可能选择不同的土地类型或空间位置5生态系统的可控制性:通过人工控制可以实现物质能量循环转化的最佳效率,土地的最佳生产力,在利用过程中不仅发展生产而且可以建立高质量的生产生活环境6经济过程的可控制性土地利用控制的目标:1社会公平:土地占有者不能无限制地利用其土地,而获得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太多的收益2经济有效:土地利用的目标上为了实现更高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必须加以限制,使土地利用能更高的服务于经济发展3国家安全:社会公平和经济有效时土地利用控制的重要目标,对国家而言,土地利用的控制必须服从于国家的安全4环境保护: 保持土地的持续利用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5情感满足:某些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并非直接的与上述目标相迎,仅是个人意志的产物,其目标仅是为了土地利用者的心理满足9、请列出五个以上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乡政府提供的主要资料?1,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发改局和乡镇政府提供)2乡(镇)国名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发改局和乡镇政府提供)3乡(镇)人口分析报告,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统计局和公安局提供)4乡(镇)国名经济统计资料(统计局提供)5乡(镇)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国土所提供)6乡(镇)1998年以来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分析报告(国土局和国土所提供)7乡(镇)总体规划(规划局或建设局提供)8社会经济与统计资料(1、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部门)(近几年)3、人口普查汇总资料4、历年统计年鉴5、人口资料: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机械迁移人口、非农人口、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6、规划区域历史资料:如地方志)9土地部门资料(1、土地利用详查资料与图件2、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与图件3、土地登记年报或土地统计年报4、基本农田保护资料与图件5、历次非农建设用地清查资料6、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及其他专项土地调查资料7、土地评价资料8、上级下达的建设留用地指标9、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总体资料10、上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10自然资料(1、土壤普查资料和图件2、气象资料(气象局)3、地形资料(土地局)4、水文资料(水文站)5、资源状况资料:矿产、生物、景观资源等6、“五荒四低”调查资料(计委区划办)7、生态环境状况资料(环卫局)11部门发展规划资料1、城建部门:城市发展规划、村镇发展规划、集镇规划2、交通部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3、水利部门:水利水电发展规划、水资源调查开发规划4、农业部们:种植业发展规划、特色果、茶、桑基地发展规划、养殖基地发展规划5、林业部门:林业规划、森林资源调查与开发规划6、发改委: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农业区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工业发展规划、开发区规划、全县(乡)经济发展规划、乡企规划10、简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程序?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某块土地正对某类特定土地利用是否适宜,并对其适宜程度做出等级的评定步骤如下:1明确评价目的2 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3评价对象的选择4资料的收集5评价因素的选择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8评价单元的划分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10土地适宜类型的确定11土地适宜等级的确定12土地限制性的确定13评价结果的核对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11、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温度:温度高低直接关系到土壤内一些物质的氧化或保留,这种严重影响到土壤的形成和性质水分:水分的多少,透水的好坏都会明显影响土壤的性质光照:光照影响生物生长也会影响土壤的发育风:有风吹落花和尘土,也能对土壤造成明显的影响此外,人为活动,成土母质,时间,生物也会对土地性质造成影响12、果园规划包括哪些内容?果园用地田间工程规划包括哪些内容?一,果园用地的选择和树种的选择:不同的果树品种对于用地的要求是不同的,用地选择要有利于果树生长,在树种的选择时要注意适地适数,种植规模和树种类型适当,与土地规划其他项目(如绿化,水土保持等)相结合等因素二,果园小区设计1小区的面积视果园规模,机械化水平,地形条件,田间工程规格而定,可有几十亩到几百亩2小区形状除无风平原地区以正方形为宜外,其他地区均以长方形为宜3小区的长度小区的长度要兼顾机耕作业与人工管理两方面的要求,因而,变长不可过长,一般以300到400为宜4小区的方向应与果树栽植行向一致,在平原区以南北向为宜三,果树的种植方式果树的种植方式主要指果树种植的行距,密度及其排列形式,多采用长方形配置,正方型配置和棋盘式配置四,果园田间工程规划设计1 果园防护林网果园林带基本上由果园内部防护林网和果园区外围防护林带两部分组成2 果园内道路网果园内道路网的布置有利于果园管理与运输,一般有在果园外围防护林内侧布置5m宽的道路和在果园内部防护林两侧配置道路3 果园水源及灌排渠系规划干渠比例在1:1000左右,支渠比例在1:500左右4果园附属设施的配置选择在位置适中,对内,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方13、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耕地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及进行农作物生产,一般分为大田生产用地,饲料地,小区经济作物地,菜地等,耕地合理利用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土地生产力,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使土地得到永续的利用,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耕地的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确定耕地利用组织的形式是耕地利用的主要规划内容14、简要说明山地丘陵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山地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哪些?1,水土保持技术措施耕作措施:沟垄种植、等高种植、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