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看“中阿合作论坛”

合集下载

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空间挑战和应对建议

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空间挑战和应对建议

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空间挑战和应对建议随着中国与阿联酋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两国的经贸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阿联酋作为中东地区的商业中心,两国在能源、贸易、投资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即使两国合作前景广阔,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空间挑战和应对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时常动荡不安,一旦出现地区冲突或者战争,必然会给两国经贸合作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中东地区的国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分歧,这也会对两国的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尤其在一些敏感领域,如军事合作、安全合作等,地缘政治因素更是制约两国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2. 跨文化交流障碍中国与阿联酋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给两国经贸合作带来困难。

跨文化交流障碍通过两国之间的语言翻译和文化交流来解决,但这需要时间和精力。

在进行商务会谈、签订合同、开展经贸活动等方面,需要双方都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降低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沟通障碍。

3. 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问题在实际的经贸合作中,中国与阿联酋都面临着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问题。

一方面,两国在某些领域的贸易壁垒可能拖累双边贸易的发展,如反倾销措施、贸易配额等。

两国的市场准入条件也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如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机构的限制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两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协商解决,以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开展。

4. 不确定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是中国与阿联酋经贸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不确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两国的经贸合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两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一些地缘政治事件也可能对两国关系产生影响。

需要两国政府和企业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及时应对各种可能的不确定因素。

海合会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海合会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II ( …
海合会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姜 英梅
(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
摘 要 海 湾合作委 员会 ( 海合会 )是 中东地 区重要 的区域性组织 ,其成 员国 已探 明原油储 量约 占全球石 油总储 量 的4 %,天 然气储 量 占全球 总储 量的2 %。近几年 ,该组 织经济一体化建设取得 2 3 积极进展 ,外 交领域不 断扩 大 ,在 维护地 区安全稳 定、保 障国际能源市场稳 定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 用 ,各成 员国经济蓬勃发展 。海合会 六国是 中国原 油进 口的主要 来源地之 一 ,石油领 域的合 作是 中 国与海合会 国家经贸合作 的重要 内容 。金 融危机对 海合会 国家的经济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但 同时也 为进一步加 强中国和海合会 国家的经 贸与能源合作提供 了契机 。 关键词 海湾合作委 员会 中国 合作 经贸 能源 金 融危机
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会见海合会秘书 统一货 币。
长阿提亚 。 双方就 加强中国同海合会的关系进行深入 海合会 每年 1月或1 月轮流在六国首都召开首脑 1 2 探讨, 达成了新的重要共识 。 石油领域 的合作是 中国与 会 议 , 止 ̄2 o 年l月已举行过 2届 。 截 J 1o 8 2 9 海合会首脑
日, 海合会六国正式启动关税联盟, 规定对从海合会成
中国与海合会六国在2 世纪5 年代就有直接贸易 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 0 0 以适 应经济 全球化 。 0 3 1 1 20 年 月
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4 美元。 0 oL A9 年代开始, 随着 中 员国以外地 区进 口的商品征收5 %的统 一关税 , 同时六 国与海合会六国政治关系的发展, 边贸易突飞猛进 , 双 国之 间将最终取消关税壁垒 ; o 8 1 日 正式启 A2 o  ̄Y ] 起 2 0 年双边贸易额已达5 0 07 8 亿美元 。 0 9 月1 日, 动海湾共同市场。 外, 2 0 年2 1 中 此 海合会还致力于在21 ̄ 行 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合作与发展峰会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合作与发展峰会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合作与发展峰会联合声明文章属性•【缔约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条约领域】贸易,政治,外交,环境资源能源•【公布日期】2022.12.09•【条约类别】声明/宣言•【签订地点】利雅得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合作与发展峰会联合声明(2022年12月9日于利雅得,沙特阿拉伯王国)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领导人于2022年12月9日在利雅得召开会议,与会领导人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阿联酋联邦最高委员会成员、富查伊拉酋长哈马德·本·穆罕默德·沙尔基,巴林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阿曼内阁事务副首相法赫德·本·马哈茂德·阿勒赛义德,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科威特王储米沙勒·艾哈迈德·贾比尔·萨巴赫,海合会秘书长纳伊夫·法拉赫·穆巴拉克·哈吉拉夫。

会议达成以下共识:1.双方领导人同意加强中国和海合会建立起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强调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推动这一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并通过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战略对话2023年至2027年行动计划》。

2.双方领导人指示双方继续开展各层级战略对话,就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讨论并协调立场,支持旨在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努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给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保障供应链韧性以及粮食、能源供应安全,推动在清洁能源来源和技术开发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帮助最有需要的国家并协助满足其人道领域需求。

3.双方领导人强调应相互支持,实现双方共同利益。

真诚沟通守望相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侧记

真诚沟通守望相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侧记

612016.06当代世界四月的银川,春风和煦、马兰花开,柔和甘美的黄河水,滋润着绿色富饶的回乡大地。

2016年4月21—22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主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在银川悦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2016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问中东三国。

而此次对话会的召开,又恰逢中阿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集体会见与会阿方代表。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副部长刘洪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人民政府主席刘慧、党委副书记崔波出席对话会有关活动。

对话会得到阿方积极响应,包括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在内的来自16个阿拉伯国家约30个政党及智库、媒体的近70名代表与中方党政官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紧扣“中阿共建命运共同体——政党使命”这一主题,共同研讨“道路选择与政治引领”“和平稳定与国际反恐”“‘一带一路’与政党作用”三个议题,积极建言献策,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角共同谋划中阿关系未来。

政治引领,高端对话,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中阿双方均从政治高度重视此次真诚沟通 守望相助 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侧记■ 黄凤龙/文对话会。

李源潮副主席在会见中说,阿拉伯国家是世界政治舞台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引领中阿关系进入新阶段。

阿拉伯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希望中阿政党交往为深化中阿合作、促进中阿关系发展多做贡献。

中联部部长宋涛发表了题为《发挥政党引领作用 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

宋涛说,在中阿友好交往中,党际关系是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作用。

2016年是中阿开启外交关系60周年。

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阿拉伯国家友好政党共聚一堂、对话协商、凝聚共识,展现我们的历史担当、政治作用、责任意识。

强化政策沟通、深化理念互鉴、助推务实合作,积极发挥政党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中阿共建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提议举办中阿政党对话会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16.01.13•【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二0一六年一月前言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友谊源远流长。

2000多年以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把中阿两大民族连接在一起。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

新中国成立和阿拉伯国家相继独立,开创了中阿友好交往的新纪元。

1956年至1990年,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和维护民族权益、反对外来干涉和侵略的斗争,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建设国家的事业。

阿拉伯国家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台湾等问题上给予中方有力支持。

冷战结束后,中阿双方顺应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世界潮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致力于深化传统友好,积极发展双边关系,政治、经贸、科技、文教、军事、卫生、体育、新闻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构建起面向新世纪的友好合作关系。

2004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

2010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中阿集体合作进入全面提质升级的新阶段。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中阿集体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为中阿关系发展和论坛建设确定了行动指南。

中国开启同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已走过60年历程,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同8个阿拉伯国家建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合作关系,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建立中海战略对话机制。

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方和第七大贸易伙伴。

中国提出的中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加强产能合作等倡议得到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

中国 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

中国 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
中国 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
中阿合作论坛
01 宗旨
03 机制 05 重要文件
目录
02 成员 04 发展历史 06 中方秘书处
目录
07 中方论坛事务大使
09 论坛标志
08 中方秘书长 010 相关内容
2004年1月30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访问了设在埃及开罗的阿拉伯国家联盟(以下简称阿盟)总部,会见了 阿盟秘书长阿姆鲁·穆萨和22个阿盟成员国代表。会见结束后,李肇星外长与穆萨秘书长共同宣布成立“中国— —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China-Arab States Cooperation Forum),并发表了《关于成立“中国——阿拉 伯国家合作论坛”的公报》。
2004年1月30日,主席访问埃及时在开罗会见了阿盟秘书长穆萨和阿盟22个成员国代表,提出建立中阿新型 伙伴关系的四项原则,即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增进政治关系;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密切经贸往来;以相互借鉴为 内容,扩大文化交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当天,李肇星外长与 穆萨在阿盟总部宣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决定自即日起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的成 立为中阿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行对话与合作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中阿关系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并将巩固和 拓展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领域内的互利合作,全面提升合作水平。
(2)高官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例会,由中阿双方轮流承办,必要时经双方同意也可随时开会。负责筹备部 长级会议并落实部长级会议的决议和决定,并自2015年起同期举办中阿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
(3)其他机制: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改革发展论坛、中阿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中阿 能源合作大会、中阿互办艺术节、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友好大会、中阿城市论坛、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阿 妇女论坛、中阿卫生合作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中阿图书馆与信息领域专家会议和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 合作大会等。以上活动一般每2年轮流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举办1次。

中-阿外交关系

中-阿外交关系

内容提要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的阿拉伯国家,战略位置突出,又是人类古代文明和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从来就是国际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群体。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间的关系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彼此就有了往来,开辟了“丝绸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6年与埃及建交肇始,至1990年完成与沙特阿拉伯建交,先后通过三次高潮,成功地与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迄今,中阿已走过了50年外交历程。

一批中国驻阿拉伯国家的资深大使,以及几位多年从事阿拉伯国家研究的知名学者,经过精心构思,深入查证权威资料,认真撰写了中阿关系重大事件的亲历记。

这一篇篇华章、一段段佳话、一个个可资借鉴的案例,均为中阿关系史上弥足珍贵的文献。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阿交往的这50年,充满了中国外交丰富多彩、成效卓著的生动实践,不但特色鲜明,而且经验良多。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这层意思:中国和中国人民与阿拉伯国家和人民永远是真诚的朋友。

目录序是纪念文集,更是历史文献前言中阿关系的回顾和展望一、中阿外交关系的建立中国埃及建交五十年周恩来总理亲手培植中埃、中阿友谊之树战友情谊历久弥坚——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建立外交关系始末睿智抉择——记中国与突尼斯建交及两项重大合作项目中国科威特建交的坎坷历程水到渠成:中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建交关于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建交的历史回顾患难知真交——记中国人民与巴勒斯坦人民的友好关系二、中阿领导人重要互访周恩来三次访问埃及杨尚昆主席阿拉伯四国之行记江泽民主席对埃及的两次访问胡锦涛主席访问阿尔及利亚尼罗河连接长江和黄河——记穆巴拉克总统对中国的第七次访问布特弗里卡——中国与阿尔及利亚友谊的缔造者难忘的回忆——记侯赛因国王两次访华三、中阿合作硕果累累中也友谊历久弥新中国苏丹石油友谊之花盛开中国和毛里塔尼亚的经济关系中国同海湾阿拉伯国家能源合作全面展开中国一阿拉伯合作论坛——新时期发展中阿合作关系的重要平台四、中阿文化交流新中国成立后的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阿拉伯语在中国的传播阿拉伯世界的汉语教学五、中国在阿拉伯世界重大事件中的立场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第一次海湾危机期间的中国外交关于伊拉克战争前言是纪念文集,更是历史文献朱威烈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起并支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和外交笔会组织并完成的这本文集——《丝路新韵》,旨在纪念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关系最近半个世纪(1956—2006)所跨越的光辉历程。

中阿论坛

中阿论坛

中阿论坛一、论坛缘起和发展2005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了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从此宁夏发展开放型经济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性平台,这成为“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雏形。

经过四年精心打造,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0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式更名为国家级的“中国(宁夏)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文同意从2010年起在宁夏举办“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2010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和2011宁洽会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分别于2010年9月和2011年9月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

二、本届特色2012宁洽会暨第三届中阿论坛定于2012年9月12日至16日在宁夏银川举办。

届时大会将充分体现“高峰会议引领、会展促进论坛、论坛服务会展、文化拓宽合作基础、全面提升大会成果”的办会理念,向国内外嘉宾、客商呈现三大特色。

启动“主宾国”机制。

在商务部、中国贸促会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沟通下,阿联酋将成为本届大会的“主宾国”,中阿经贸论坛“共办共赢”机制迈出实质性第一步。

届时,阿联酋将组织由高规格政府要员和知名企业家组成的政府代表团参会参展,并举行大型投资论坛和丰富多彩的系列经贸文化活动。

“海合会”首次组团参会。

作为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海合会”将组织代表团参加本届中阿经贸论坛,并举办投资推介活动。

这将大大拓展宁夏与海湾国家的合作关系,还将促进中国同海合会国家、阿拉伯国家整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深化中国和海湾国家在更多领域的合作。

中阿机制性的活动明显增多。

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的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中国阿拉伯友好大会两项机制性活动将在银川召开,中国-阿拉伯国家联合商会理事会工作会议、中国-穆斯林国家商协会研讨会等中阿机制性活动也将在本届中阿经贸论坛期间举行。

党际交往搭建平台中阿合作谱写新章——记2010中国扬少州-海湾阿拉伯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合作论坛

党际交往搭建平台中阿合作谱写新章——记2010中国扬少州-海湾阿拉伯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合作论坛

和扬州化工园区的 3 0部 长 李 进 军 、 中共 扬 州 市 委 书 记 王 燕 文 出 席 论 坛 开 幕 式 并 致 辞 ,阿 曼 驻 华 大 使 阿 卜 杜拉 ・ 阿 迪 代 表 萨
海 湾 六 国 驻 华 使 节 在 开 幕 式 上 发 言 。 中共 中央 对 外 联 络
部 三 局 局 长 杜 燕 凌 、中 共 中央 对 外 联 络 部 中国 经 济 联 络
中 心 主 任 李 东 晓 、中 共 中央 对 外 联 络 部 三 局 副 局 长 姜 建
与 阿 拉 伯 国 家 之 间 源 远 流 长 的 交 往 史 。扬 州 市 委 书 记
2O1O. 7
C N E P R R O L 0 T M 0 A YW R D
与投 资 动 向等 议 题 ,进 行 深 入 研 讨 和交 流 ,为 增 进 扬 州
厶 经 济 联 络 中心 和 中 共 扬 州 市 委 、扬 州 市 人 民政 府 联 合 主办 的首 届 “ 国扬 州 一 海 湾 阿拉 伯 国家 合 作 委 员 会 中 同家 石 化 产 业 论 坛 ”在 江 苏省 扬 州 市举 行 。来 自海 湾 六
党 际交往搭 建平 台 中阿合作谱 写新章
记 21 0 0中国扬州一 海湾 阿拉伯 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合作论坛
口 mT 记者 / U 文
中共 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李进 军在 开幕式上致辞 O 0年 6月 2 — 2 1 5 7日 ,由 中 共 中 央 对 外 联 络 部 中 国
军 及 扬 州 市 长 谢 正 义 等 出 席会 议 。 与会 者 围绕 此 次 论 坛 主 题~ 一 “ 利 共 赢 、合 作 发 展 ” 互 ,就 中国 与海 湾 阿 拉伯 国 家 石 化 产 业 合 作 前 景 、海 湾 阿拉 伯 国 家烯 烃 产 业 发 展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公报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公报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公报文章属性•【缔约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领域】政治•【公布日期】2008.05.20•【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麦纳麦正文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以下简称“双方”)的外长们和阿盟秘书长,于2008年5月21日至22日在巴林王国首都麦纳麦召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

双方高度评价近年来中阿双方建设平等、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取得的丰富成果;回顾了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以来论坛框架下举办的各项活动,对高官委员会、中阿企业家大会、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环境合作、中阿友好大会、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中阿新闻合作论坛等机制建设和重要活动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决心进一步丰富合作内涵,推动论坛建设深入发展。

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各国应共同应对,趋利避害。

传统安全威胁依然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上升,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强调新形势下加强中阿对话与合作,提升中阿关系整体水平,符合中阿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此,双方决定继续加强平等互信、全面合作、面向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伙伴关系,并达成以下共识:一、政治领域1-重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尊重各国在不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的前提下,维护本国领土完整和安全。

2-加强双方领导人和政府官员的互访与沟通,密切接触和联系,增进友谊和互信。

3-促进双方议会、政党的交往,推动民间组织的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深化传统友谊。

4-保持双方外交部间的政治磋商和论坛框架内的集体磋商。

5-阿拉伯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汶川县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向中方表示同情和慰问,赞赏中国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努力。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
中国与中亚地区有着复杂而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经济合作: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近年来有了显著增长。

中国是中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和中国的投资需求相互契合,中亚地区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地,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同时,中国也将中亚地区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互联互通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

2. 安全合作:中国与中亚地区在安全合作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关切。

中亚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的西部边疆地区,中国关注该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了反恐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SCO),该组织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安全合作框架,除了中亚国家外,还包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3. 地缘政治角力:中亚地区位于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交汇地带,因此地缘政治角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俄罗斯一直视中亚地区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并在该地区有着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中亚地区增加了其军事存在,并与中亚国家加强了合作关系。

中国在这些大国之间的竞争中积极发挥着自己的外交角色,并通过经济合作和外交交往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

总的来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是多层次、多方面
的,涉及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在地缘政治竞争中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

关于中阿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阿能源合作的若干思考
产 需缺 口主 要 集 中 在石 油 和 天 然气 等 相 对 清 洁 高 效 的 能源 品 种 上 ,对 外 进 口依 赖度 逐 年 上 升 。 20 0 9年 我 国石 油 和 原 油对 外 进 口依 赖度 分别 达 到 5 %和 5 %。 国际 能源 署 预 测 , 到 2 3 6 2 0 0年 , 中 国石 油 进 口将 上 升 到 1 0 0 0万 桶/ ( 日 5亿 吨 ) ,石 油进 口依 赖度 将 高 达 7 %。 “ 外 , 国内 4 此 天 然气 供 应 也 面 临 不足 。这 些 年来 我 国天 然 气 消 费量 快 速上 升 ,现 在 我 国天 然气 净 进 口量还 不 到 1 o亿立 方米 ,但 估 计 到 2 2 o 0 0年 我 国天 然 气 消 费量 将 有 约 3 %左右 来 自进 口。能源 是 一 个 国 0 家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基 础 和 动 力 , 当前 中 国正处 于 工 业 化 的迅 速 推 进 中 ,社会 经 济 发 展对 能源
们 落 实 科 学发 展 观 、全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一 大 瓶 颈 。我 国 的能 源 供应 与消 费 ,不 仅存 在 总量 平 衡 的 矛盾 ,而 且 存 在着 能源 结 构 不佳 的突 出性 矛 盾 。煤 炭 比重 过 大 ,石 油 、天 然气 、核 能及水
电等 能源 明显 占比小 ,从 而造 成 环 境 污染 、能效 低 下 、经济 效 益 差 等 问题 。在 我 国 常规 能源 中 ,
和G DP产 生直 接 的作用 ,也 会 问接 影响 到社 会政 治 的稳 定 、国际 竞争 心利 益 。
再从世界石油供需结构来看 ,沙特等阿拉伯产油国与中国在全球能源体系中也拥有举足轻
重 的地位 与 影 响 ,对 当今 国 际能源 体 系 的安全 和稳 定 运行 发挥 着 至关 重 要 的作用 。在 供应 方 面 ,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试论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贸合作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试论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贸合作

以上 统计 数据 也表 明 了如下 事实 : 1 .纵 向比较 显示 了 2 0 0 5年 的 中阿贸 易总额 是 2 0 年 的 25 ,年 递增 率达 3 % ; 01 .倍 5 2 横 向比较 又 显示 了 中阿 双 边 贸 易 总量 远 远 超 过 中 国 与俄 罗斯 以及 前 苏联 中 亚 国家 之 总 . 和 ,也 超过 了 中国和 印度 的 贸易总 量 ; 3 .从 双边 贸 易的 内容看 , 中国主 要进 口石油 、天 然气 ( 素 、塑料 化工 原料 ),其 中 2 0 尿 01 年 进 口石油 2 3 万 吨 、2 0 05 0 5年 3 5 万 吨 、2 0 77 0 6年将 超 过 4 0 吨 。 中国的主 要 出 口产 品包括 0 0万
以科威特为例近几个月依托无锡昌华机电建发机械张家港中原制管广州力丰机械浙江精工集团精英企业安装调试了钢质灯杆生产线焊接钢管生产线钢板纵分及横切机组液化气钢瓶维修食品包装机械手等十条生产线目前另有在手项目的条生产线尚在洽谈合作进行之中其中即将签约的项目有年产3万立方米的中密度板生产线年产20万吨钢锭的电弧炉炼钢及连续浇注生产线等
总储 量 的 2 .% … ,为世 界最 大 的能源 基 地 ,被称 为 “ 34 黑色 的多瑙 河 ” 。全 球 4 %的石 油 交 易 0 产 生 于该地 区 。 中国是世 界第 二能 源消 费大 国,在战 略与 经济 安全等 方 面与海 湾 各 国进 行长 期合 作 ,对 中国的 发展 至关重 要 。


中国与海湾六 国贸易现状
事 实上 ,每天 有上 千位 中 国和阿 拉伯 工商 企业 界人 士搭乘 六条 航线— — 泰 国 、阿 联酋 、卡 塔
尔 、 国航 、国泰 、南航 班机 穿梭 在 中 国与海 湾 六 国及 周边 国家上 空 ,这 已不是 《 千零一 夜 》般 一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摘要:海湾地区是世界最大能源基地之一,从战略和经济安全等方面与海湾六国进行长期合作,将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海湾各国虽有充裕的资金、大量的待合作项目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技术、装备、材料和人才奇缺。

因此,中国企业进入海湾六国市场从宏观和微观上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与海湾经贸合作新局面的逐步形成,中国企业将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与海湾六国进行有效合作的严峻考验,为此,本文将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海湾六国;经贸合作作者简介:董泰康,科威特Zahra-MAPCO董事总经理,科威特华侨华人协会会长:石岳文,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文化专员。

文章编号:1673—5161(2007)01—0036-05中图分类号:F371文献标识码:A20年前,大多数中国公民对海湾六国非常陌生,但随着石油出口、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及卡塔尔多哈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海湾各国也声名远扬。

海湾六国包括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和阿曼,总面积为267万平方公里,人口3500万。

截至2005年,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6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7.5%,天然气储藏量41.11万亿立方米,4ll亿吨石油当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3.4%,为世界最大的能源基地,被称为“黑色的多瑙河”。

全球40%的石油交易产生于该地区。

中国是世界第二能源消费大国,在战略与经济安全等方面与海湾各国进行长期合作,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国与海湾六国贸易现状事实上,每天有上千位中国和阿拉伯工商企业界人士搭乘六条航线——泰国、阿联酋、卡塔尔、国航、国泰、南航班机穿梭在中国与海湾六国及周边国家上空,这已不是《一千零一夜》般的神话故事,而是中阿双边经贸交流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在海湾六国生活、工作、经商的中国侨民、同胞已超过1l万人,而海湾地区每年出访中国的人数以30%的速率增长,现已突破3万人次,以科威特为例,2001年中国大使馆发放签证不到2000份,2004年为5000份,2005年达7000份,2006年突破l 1000份,这些还不包括拥有多次往返签证的人士,来访者80%是工商企业界人士。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走向探讨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走向探讨

·政治经贸篇·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走向探讨唐宝才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外交关系走向让我们从过去、现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外交关系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一下,以便能比较客观地预测21世纪头20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外交关系的未来。

第一,我们看一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发展政治外交关系的基础是否牢固、目标是否明确。

答案是肯定的,双方共同的目标是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家主权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回顾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一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双方关系的基础是牢固的,双方都从这种文明的交往中获益匪浅,并被双方后代传承。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对内巩固各自的政治独立、发展经济、维护国家主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艰巨任务,在世界上面临着寻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共同任务,也可以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第二,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是否具备发展这种关系的途径和手段。

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双方看到通过政府官方途径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和关系得到了扩大和加强,双方还通过友协、民间组织、公民出境游及双方民间的友好交往,双边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密切。

第三,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发展这种关系的内在动力是否强劲。

回答也是肯定的。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已认识到,发展这种关系是有牢固基础的,是阿拉伯研究第3辑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的,有利于双方实现共同的目标,因此发展这种关系的内在动力是强劲的。

多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就证明了这种内在动力的强大。

第四,美国对中国、阿拉伯国家政治外交关系的发展所持态度。

回答是否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已经主导了中东地区的事务,但仍不满足,美国还要大力改造中东国家,以便完全控制整个中东地区,成为它称霸全球的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美国把正在崛起的中国看成是它的竞争对手和潜在敌人,自然不欢迎、不赞成中国的影响力进入它的势力范围,不赞成不支持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发展政治、外交关系也就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了。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的社会意义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的社会意义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的社会意义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这种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还可以加强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繁荣。

首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两者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石油贸易合作可以保障中国的能源供应,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同时也帮助阿拉伯国家推动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此外,中国还可以为阿拉伯国家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合作,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对于地区的政治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阿拉伯地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各种冲突和紧张局势,如以巴冲突、叙利亚内战等。

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大国,在处理地区冲突和推动和平进程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可以通过促进对话、调解争端等方式,为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例如,中国曾多次参与中东地区的和平调解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推动了巴以和谈和其它地区冲突的解决。

此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还可以加强两个地区之间的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

中国和阿拉伯地区是两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两者之间的交流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通过文化交流,两个地区可以分享各自的优秀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两地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也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阿拉伯地区一直以来都存在各种冲突和不稳定因素,如恐怖主义、宗教冲突等。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可以通过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国在反恐和维护地区安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成绩,可以与阿拉伯国家分享经验和提供支持。

同时,中国也可以为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发展支持,推动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海合会国家贸易发展与展望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海合会国家贸易发展与展望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海合会国家贸易发展与展望背景介绍“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倡导的一项重大开放战略,旨在推广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贸易合作。

截至2021年,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海湾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简称GCC)成立于1981年,是由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巴林、科威特、阿曼和卡塔尔6个海湾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该组织旨在促进其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发展迅速,并在各自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种合作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贸易关系注:以下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贸易总额2019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贸易总额为1789.8亿美元。

其中,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的出口额为1129.9亿美元,而从海合会国家进口的货物价值为659.9亿美元。

最主要的贸易商品根据2019年贸易数据,中国和海合会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易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最重要的商品。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贸易商品:•中国向海合会国家出口的商品包括:电子设备、衣服和纺织品、机械设备、塑料制品和汽车。

•从海合会国家进口的中国商品主要是石油、天然气、钢铁和铝。

议定书和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贸易协定范围很广,并涉及贸易、投资和双边关系等方面。

这些协议包括:•中国与海合会国家议定书•中国与海合会国家自由贸易协定(FTA)•单独贸易协定政治和文化联系除了贸易协议和贸易本身的联系,中国和海合会国家之间的政治和文化联系也有助于促进经济合作。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签署协议,旨在共同打击贩卖、制造和使用毒品的行为。

此外,中国和海合会国家合作,共同开发文化和教育项目,以促进文化和人文交流。

展望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贸易合作在未来将继续增长。

以下是导致这种增长的原因:“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海合会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促进了中国和海合会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加深和增强了经济联系。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李若杨
【期刊名称】《中国远洋海运》
【年(卷),期】2023()1
【摘要】加强中国与海合会的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中阿峰会、中海峰会的召开深化了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战略互信,将中海合作水平
提升到新高度。

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海合会国家之间的首届峰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充分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加强对华合
作的热切期待,是载入中阿、中海关系史册的里程碑事件。

会议达成了一系列重要
文件,为中阿、中海未来合作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

【总页数】3页(P56-57)
【作者】李若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1月阿拉伯世界研究Jan. 2011 第1期Arab World Studies No.1.“中阿合作论坛”专题讨论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看“中阿合作论坛”*吴冰冰摘要: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

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

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中国外交;海湾;外交政策;“中阿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政策作者简介:吴冰冰,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1)。

文章编号:1673-5161(2011)01-0010-09 中图分类号:D812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度重大项目(1055DGJW021)前期成果之一。

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标志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5月,“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天津成功举行,会议宣布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离不开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发展,既受到中国与世界大国关系的影响,也受到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包括伊朗在内的非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影响;与此同时,前一种关系的发展也影响着后两种关系。

因此,不能孤立地研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而是要将这一关系放在全球与地区两个层面考察。

本文选取海湾地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探讨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对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进行了一番思考。

一、中国与海湾:分析框架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受到中国海湾政策的直接影响。

中国的海湾政策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

中国的外交战略,一方面与国际体系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和中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有关。

无论从国际体系的角度还是从中国国内政治与经济形势发展看,与世界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出发点。

1949年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包括两个阶段:(1)联苏反美(1949~1965年)。

从1949年到1955年,是与苏联结10盟的“一边倒”阶段;从1956年到1965年,是中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分裂的阶段;(2)反对美苏(1966~1972年)。

从1966年到1969年,是同时反对美苏的“反帝必反修”阶段;从1969年到1972年是中美关系缓和的阶段;(3)联美反苏(1972~1989年)。

从1972年到1982年,是反苏的“一条线”阶段;从1982年到1989年是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不结盟外交阶段;(4)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变成影响中国外交战略的核心因素。

从1989年到2001年,是中美矛盾多发阶段,中国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从2001年到2010年,是中美合作不断发展的阶段,中国提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

1949年以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全部为亲西方的君主制国家(1949~1958年);1958年伊拉克革命之后的共和制国家—君主制国家对立,其基础是意识形态矛盾(1958~1979年);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的阿拉伯—波斯对立,其基础是民族—宗教矛盾(1979~1990年);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后的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三边结构,其基础是政治矛盾(1990~2001年);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什叶派—逊尼派对立,其基础主要是教派矛盾(2001至今)。

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地缘政治利益、经贸利益、能源利益和非传统安全利益。

其中地缘政治利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该地区不被某一大国单独控制、该地区国家不出现反华政权、该地区国家政府不支持台湾“独立”或其他中国分裂势力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合中国总体的外交战略。

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国国家利益与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相结合,决定了中国的海湾政策。

中国海湾政策的演变包括以下阶段:以伊拉克为中心的阶段(1958~1967年);以海湾地区的革命运动为中心的阶段(1967~1971年);以反对苏联扩张为中心的阶段(1971~1979年);以两伊为中心的阶段(1979~1990年);以伊朗为中心的阶段(1990~2001年);以沙特和伊朗为中心的阶段(2001年至今)。

二、中国与海湾:1958~1979年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与海湾国家关系,总体上是从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向务实的方向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取得突破,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虽然海湾地区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都派正式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但作为保守的君主制国家,这些国家亲英或亲美,其中两伊还参加了《巴格达条约》组织。

因此,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没有取得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那时已开始向沙特派遣穆斯林朝觐团。

1958年7月,伊拉克爆发革命。

卡塞姆上台后,退出了“巴格达条约”组织。

1958年8月,中国与伊拉克建立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从地中海沿岸地区扩展到海湾地区。

1958年到1967年,中国海湾政策的重点是伊拉克。

1959年,中国与埃及的分歧公开化,在中苏矛盾中,纳赛尔选择站在苏联一边,并且在西藏问题、中印关系等方面批评中国。

[1]68在此背景下,伊拉克不仅成为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外交中心,也成为中国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外交中心。

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中国虽然在政治上支持阿拉伯国家,但因为自身正处在“文化大革命”之中,“缺乏影响这场远在中东地区的战争的物质手段”[2]216。

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包括伊拉克在内的阿拉伯共和制国家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苏联身上,中国与伊拉克的关系变得冷淡。

111965年6月,阿曼“佐法尔解放阵线”(Dhofar Liberation Front)展开针对阿曼苏丹国政府的武装斗争。

1967年6月,“佐法尔解放阵线”代表团访问北京,中国开始向其提供援助。

1968年,该组织更名为“被占领的阿拉伯湾人民解放阵线”(The 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of the Occupied Arabian Gulf)。

对阿曼革命运动的支持是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1965年中苏关系正式破裂后,中国的“反帝必反修”的外交战略形成。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出现外交上的极“左”思潮,以是否信仰毛泽东思想、是否反对苏联作为划分敌我的界限。

[3]190中国外交面临严重困难。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及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促使中国重新思考“反帝必反修”的外交战略,并开始做出调整。

从1969年开始,中美双方开始接触,这一变化也体现在中国与海湾的关系上。

1971年,中国开始逐渐停止支持“被占领的阿拉伯湾人民解放阵线”。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首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提升。

中苏关系的破裂以及中国与伊拉克关系的冷淡,为伊朗和科威特等海湾君主制国家发展对华关系打开了大门。

1971年,英国撤出海湾,中国和海湾君主制国家都担心苏联填补英国留下的真空;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也开始改善。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开始停止对阿曼反政府武装的支持,消除了和海湾君主制国家发展关系的一个主要障碍。

1971年3月和8月,科威特和伊朗先后与中国建交。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中国联美反苏的外交战略逐渐形成。

197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这一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把苏联放到了同美国一样霸权主义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中国在反对两霸的同时,还对两霸加以区别……反对两霸而又侧重反对苏霸”[2]237。

科威特与伊朗发展对华关系,在全球的层面是应对苏联的威胁,在地区的层面是应对伊拉克的挑战。

除此之外,中国与科威特和伊朗之间利益的交集并不多,这也决定了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与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淡。

但无论如何,与这两个国家建交,是中国走出“文革”初期外交孤立的重要成果。

1973年,伊朗出兵阿曼,帮助剿灭佐法尔的反政府武装,中国没有表示反对。

1975年12月,阿曼政府方面宣布取得了胜利。

1978年,亲苏联的势力开始在南也门掌权,为了平衡苏联的影响,阿曼于1978年5月与中国建交。

1972年4月,伊拉克和苏联签订《友好合作条约》,伊苏关系密切。

1973年之后石油价格暴涨,使得伊拉克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发展;1975年,伊拉克和伊朗签订《阿尔及尔协定》,两伊关系缓和。

[4]此后,伊拉克与苏联的关系开始疏远,中国与伊拉克的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

综上,到20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在反苏的基础上,与海湾地区四个建交国家都保持了友好关系。

三、中国与海湾:1979~2001年从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到2001年“9·11”事件爆发,中国和海湾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从以两伊为中心到以伊朗为中心的转变。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意识形态利益淡出,经贸利益和能源利益先后开始凸现。

(一)以两伊为中心(1979~1990年)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海湾地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12从以伊拉克为一方、以海湾地区君主制国家为另一方的意识形态对立,转变为以伊朗为一方、以海湾阿拉伯国家为另一方的波斯—阿拉伯两大民族之间的对立,伊朗方面将之解读为伊斯兰革命与反伊斯兰势力之间的对立。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中国的国家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事实上,中国“放弃了国际阶级斗争的主张,放弃了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3]258。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不称霸,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在国际事务中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决定自己的立场。

[3]258在这种现实主义外交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在两伊战争中采取了务实的立场:一方面,中国采取严格中立和积极劝和的立场;另一方面,中国与两伊发展军品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