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原因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上皮样瘤变名词解释

上皮样瘤变名词解释

上皮样瘤变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上皮样瘤变!上皮样瘤变啊,简单来说,就
好比是身体里的一个小警报器响啦!比如说,咱身体里的细胞就像一
群乖孩子,平常都乖乖地各干各的事儿。

可突然有一天,有些细胞就
不老实了,它们开始变得有点奇怪,这就是上皮样瘤变啦!
你想想看,这就好像本来好好走在路上的一群人,突然有几个开始
走歪路了,这可不得引起注意嘛!比如说宫颈上皮样瘤变,那就是宫
颈那地儿的细胞出了点小状况。

哎呀,这可不是小事呀,得赶紧重视
起来!就像你发现家里的电器有点不对劲,你能不管不顾吗?肯定得
赶紧看看咋回事呀!
我有个朋友,她之前就查出了宫颈上皮样瘤变,当时可把她吓坏了。

她就问医生:“这咋回事呀,严重不?”医生就耐心地给她解释,说这
还不算太糟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这就好比是身体给她发了个信号,告诉她要好好照顾自己啦!后来她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现在情
况好多了呢。

咱可不能小瞧了上皮样瘤变呀,它虽然不一定就是癌症,但它是个
提醒呀!提醒我们要好好关注自己的身体,别总是拼命工作、拼命玩,把身体都给忘了。

就像车子还得定期保养呢,咱身体不也得好好爱护嘛!
总之,上皮样瘤变就是身体发出的一个警示信号,告诉我们要多留意自己的健康状况,该检查检查,该治疗治疗。

可别不当回事儿呀,不然等真出大问题了,那可就后悔都来不及啦!。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瘤变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

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即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目前CIN已被国外病理学者和妇科肿瘤学者所接受。

症状体征CIN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有白带增多、白带带血、接触性出血及宫颈肥大、充血、糜烂、息肉等慢性宫颈炎的表现,正常宫颈也占相当比例(10%~50%),故单凭肉眼观察无法诊断CIN,见表2。

多数文献报道约半数原位癌患者无临床症状。

舒仪经(1995)统计172例原位癌,仅5.2%有接触性出血,12.2%有少量的不规则出血,其余无症状。

楠等(2001)统计150例CIN中,白带增多和接触性出血者分别占26.0%和20.7%,无症状者占38.0%。

用药治疗1.治疗原则近代对CIN的治疗策略是趋于保守,原因为:①CIN和早期癌的综合诊断水平提高;②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经历较漫长的时间,有10年左右;③有20%~50%的不典型增生发生逆转或自然消退;④绝大多数CIN病灶局限,保守性治疗一次性治愈率高达90%左右;⑤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

但至今国外对CIN的处理尚存不少争论。

(1)CINⅠ级及宫颈SPI是否治疗,意见不一。

CIN自然转归的研究提示级别低的CIN有高的自然逆转率,多数与低危的HPV感染有关,进展为癌的机会极少,近年认为CINⅠ级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对这些最早的癌前病变应采用随诊观察,不予治疗(Jordan,1989;舒仪经,1995)。

反之,不少作者认为CIN患者都应进行处理,而不论其与病毒及分型关系如何,主要从宫颈癌防治角度出发,应持积极态度而给予适宜的癌前阻断治疗。

Syrjaaen(1987)主SPI的处理应与CIN相同,医科院肿瘤医院结合文献和自己的经验,认为对以下情况可采用保守性治疗:①宫颈湿疣合并CIN;②与高危型HPV(16,18,31,33,45…)有关的CIN Ⅰ;③病变围大,又无随诊条件,或精神紧拒绝观察者。

子宫颈鳞状细胞肿瘤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简介

子宫颈鳞状细胞肿瘤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简介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病理简介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病理科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317500)张建民1.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发生与发展1.1 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组织发生学(the histogenesis of cervical squamous neoplasia)CIN和浸润性癌发生于子宫颈的转化带(移行带)。

转化带开始由柱状上皮覆盖,由于暴露于阴道的酸性环境等,引起贮备细胞增生并导致鳞化。

如果在这个生理过程的早期,上皮遇到由性交带来的致癌质且对之敏感的话,则原本良性的过程可沿“恶性”的道路发展到CIN,甚至最终形成浸润癌。

现尚不清楚化生过程中那个阶段,变化着的上皮对致癌质的影响不再敏感,但似乎很可能是成熟的鳞化上皮、原本(起始)的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能抵抗可引起突变的变化,而正经历活跃化生的上皮能因之向恶性转化。

现一般认为细胞的恶性转化是逐步的,每个步骤可能都有其特殊的始动和促进因子。

至于致癌质和敏感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细胞蛋白合成和细胞更新率的改变而导致恶性变的细节方面,以及是单个细胞系的改变还是一区细胞改变等,目前仍不很清楚,正在深入研究之中。

当前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学方面的理论和观念可大致归结如下:①始动因子作用于一区(field)细胞。

②在受过始动因子作用的敏感区中,促进因子转化单个细胞。

③受到致癌作用的细胞发生增殖,并逃脱局部控制机制,形成不典型细胞克隆。

④如宿主的防御机制被克服,不典型细胞取代邻近的正常细胞,因而病变区域扩大。

⑤与此同时,或许因新的更不典型的细胞克隆出现,形态学异常的程度加大。

⑥在上皮内肿瘤区的一点或几点,同时克隆出有进一步突变并能突破基底膜的细胞,形成微浸润癌。

⑦微浸润癌如不被机体的防御机制摧毁,则获得转移潜能并形成Ib期癌。

1.2 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发展过程(the natural history of cervical squamous neoplasia)研究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的发展过程困难很多,如对癌前病变的分类存在不同的系统,许多研究的连起点和终点不一致,许多研究的随访时间不够,而且由于使用活检可能影响病变的进程,所以许多研究仅使用细胞学方法等,因而这方面可靠的信息不是很多。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概述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和临床研究深入,发现CIN并非是单向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而是具有两种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一种是由病毒诱发的病变,常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另一种是多因素(包括病毒)诱发的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在Bethesda 提出了FBS诊断系统,从细胞学角度将鳞状细胞异常分为3类:不典型鳞状上皮(atypical squamous eells,ASC)、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0w-一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

LSII相当于CINI,较少发展为浸润癌;HSIL则相当于CINⅡ和Ⅲ,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病因其病因还未明确。

目前发现可能与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小于16岁)、性传播疾病、吸烟、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有关。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HPV感染和CIN之间的关系。

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是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病理学基础。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HPV是一组DNA病毒,基因组含8000bp.完整的病毒体由DNA核心和周围的包被蛋白组成,分子量为992×103Da.HPV普通存在于生物界。

在人类主要感染上皮细胞,HPV感染引起局部上皮增生,增厚或呈乳头状,在宫颈则引起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宫颈癌。

目前,已分离出100余种HPV亚型。

依其致癌性可分为3类:①低危型:如HPV6、11型,可引起外阴湿疣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②中危型:如HPV31、33型,可引起CIN1~3;③高危型:如HPV16、18、45、56等型,可引起CIN2~3和宫颈浸润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概述
2014年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将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更改为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并将其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IL,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IL,HSIL)。 目前我科参考临床教学仍使用CIN这一术语。
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n virus,HPV)感染 目前 已知HPV有120多个型别,30余种与生殖道感染有关,其中 10余种与CIN及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行为生活<16岁、 早年分娩、多产与子宫颈癌发生有关。青春期子宫颈发育 尚未成熟,对致癌物较敏感。分娩次数增多,子宫颈创伤 几率增加,患宫颈癌的危险也增加。 3.其他 吸烟可增加HPV效应,与CIN有一定关系。
护理措施
(5)盆腔感染:术后吸收热大约3天,很少超过38℃,当体温 >38℃,持续24小时以上,出现腹痛、腹胀、阴道流出脓性分 泌物等感染征兆,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盆腔血肿、脓肿引流 及抗生素应用。 (6)阴道残端出血:多发生在术后4d~13d,观察重点是阴道 出血的量、色,阴道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并呈鲜红色,应立即 通知医生检查残端。术后严防早下床(术后12h内下床);早用 力排便(术后24h~48h);早性生活(术后3个月内)。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 鼓励其配偶及家庭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通过日常活动和 交流减轻焦虑,调整心理状态,正确认识疾病,遵从医护 人员指导,积极配合治疗。 2.观察切口疼痛情况、镇痛泵工作情况,准确评分,遵医 嘱使用止痛药。 3.保持留置尿管通畅,观察尿色、量、性质,给予会阴护 理2次/日,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2500ml。 4.床头有防坠床标识,使用床栏,予患者及4~48小时出现腹痛、腹胀、或 尿液性腹膜炎。严密观察尿色、尿量,保持尿管通畅,保 持尿>2000ml/24h,指导患者有尿意立即排出,不能憋尿, 予半卧位。 (4)尿路感染:术后出现尿频、尿痛、并有高热等症状者, 遵医嘱给予尿培养,关注拔除尿管后能否自解小便。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

据报道,宫颈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

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

与CIN相关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

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诊断
CIN的诊断主要依靠宫颈细胞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病理组织学检查是 确诊的金标准。
02
CATALOGUE
护理评估与诊断
评估内容与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家族史、生育史、性生
活史等。
身体检查
检查患者的宫颈外观、 阴道分泌物、子宫及附
件等。
实验室检查
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HPV检测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 合。
控制出血,确保患者安 全。
03
CATALOGUE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01
02
03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
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定 期消毒,为患者提供一个 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 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情 绪。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CATALOGUE
目 录
• 宫颈上皮内瘤变概述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CATALOGUE
宫颈上皮内瘤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指宫 颈上皮的异常增生和分化,是一 种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 病变。
分类
根据细胞异型增生的程度,CIN 可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三 级,其中CINⅢ包括宫颈原位癌 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心脑血管疾病监测
对于高龄患者或有相关病史的患者 ,密切监测心脑血管状况,预防意 外发生。
肺部感染预防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名词解释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名词解释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名词解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简
称CIN)是指发生在子宫颈上皮细胞内的一种非侵袭性的前癌病变。

这种病变涉及到子宫颈表面的鳞状细胞,这些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会周期
性地更替和脱落,但在受到某些致病因素影响时,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这些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增生,形成上皮内瘤变。

CIN根据其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通常分为三级:
1.CIN I(轻度上皮内瘤变):受累细胞占据子宫颈上皮厚度的下
1/3。

这一阶段的变化有可能自行逆转。

2.CIN II(中度上皮内瘤变):受累细胞扩展至子宫颈上皮厚度
的下2/3。

这一阶段的病变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3.CIN III(重度上皮内瘤变):受累细胞涉及到整个上皮厚度。

CIN III包括高度上皮内瘤变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S),是最接近侵袭性癌症的前癌状态,未经治疗可能发展为侵袭性子宫颈癌。

CIN的诊断主要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巴氏涂片)和宫颈活组织检查(宫颈切片)来进行。

早期发现和治疗CIN是预防子宫颈癌发展的关键。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监测、手术切除病变组织等,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及病理分析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及病理分析

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第23期M ED I C I N E I N N O V A TI O N R E SE A R C H’荔辚彩蓍嚣雾露彰彰露爹绔鹫彭露学彭彰留秘管学≯髫爱磐爱簿崔磐碧髫磐嚣臻雾嚣磐黟彩劳髫雾彰黪籍彰孝稽学考影礞与待刁给.Z宙J口颈上皮内瘤变(C I N)临床及病理分析史雪鸿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病理科(北京101101)【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21(2008)23一o,77—02’【摘要】目的了解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的易感人群,探讨人乳头状病毒(H PV)与C I N之间的关系。

方法总结性回顾我院2007年1月一2007年12月间液基细胞学检查A SC—us(意义不明确的鳞状上皮细胞)以上的阳性患者阴道镜下多点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者行H PV检测。

结果病理诊断为C I N者共360例,其中C I N I患者223例,H PV阳性率为65%,平均年龄32.9岁,C I NI I者88例,H PV阳性率为78.4%,平均年龄36.7岁,C I N l U患者49例,H PV阳性率81.6%,平均年龄43.3岁。

结论处。

于性活跃期的中青年女性是宫颈C I N的易感人群;H PV病毒与C I N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其检出率随病变的严重程度而显著增加。

准确诊断子宫颈上皮内癌变。

辨别H PV感染,指导临床早期治疗C I N,对预防浸润癌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C I N易感人群H P V预防在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13.15万,约有5万例死于官颈癌。

我国宫颈癌的现状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普查率低。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已建立较完善筛查系统的发达国家的宫颈癌的发病率已大幅下降,而我国对宫颈癌的筛查力度和策略还面临很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T C T(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及T BS(t he B et hes da s yst em)报告系统的应用,宫颈上皮内肿瘤(C I N)的诊断分级,H 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测对宫颈浸润癌的防御T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对我院360例C I N患者进行了病理分析。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低度的后果

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低度的后果

CIN生物靶向细胞疗法:一种新型的技术,消除患者体内的病毒,不 局限于表面症状的清除。标本兼治的效果,使宫颈癌变能够被控制。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结合放疗的效果比单纯手术对于子宫癌的治 疗为好。
当子宫腔直径>10cm时,亦以此结合疗法为宜。多数专家赞成行全子 宫切除术,但因子宫肉瘤可有宫旁直接蔓延及血管内瘤栓,故应尽可 能作较广泛的子宫切除术,而不一定摘除盆底淋巴结。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 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轻度、中度和重度上 皮内瘤样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
非典型增生从基底层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若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 胞所代替,则为原位癌。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列 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CIN。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 CIN 分为Ⅰ 、Ⅱ 、Ⅲ 级。
性生活:最常见的人类乳突状病毒感染原因是"不当的性生活″。报告 指出没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几乎不会产生子宫癌,而愈早有不当的 性生活,往后便愈容易产生子宫癌。而在性伴侣方面,女性若有2个 以上的男性伴侣,其罹患子宫癌的机率更是有显著的增加。
社会与种族:子宫癌本身与种族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一般通常认为社 会与经济地位较低的女性较易得到子宫癌,但其真正的因素应该是较 早有性经验,与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本身并没有直接的相关联性。
宫颈癌变与CIN关系
医学中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的缩写(CIN),即宫颈上皮内 瘤变,是宫颈癌前病变,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所致。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而由此引发癌症的 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相关问题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相关问题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它属于癌前病变,还不是人们所说的癌。

因为这种病变,大部分人可以逆转为正常,特别是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部分病人可以维持在原有的病变状态;一小部分人可进展为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临床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低度、中度及重度上皮内病变,特别是中度或高度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实际包含有极少的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的存在。

这是因为,所取得的组织是临床通过活检钳咬取的很小的组织。

它在某种个别情况下,还不能完全反映宫颈病变的全貌,这里有医生经验的差异等因素。

这是常规咬取活检所存在的问题。

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提倡小组织多点活检。

另外对中、高度上皮内病变的患者进行宫颈锥切治疗。

这种治疗我们称之为诊断性治疗。

就是说在手术或高频电刀锥切治疗后,最终标本经病理检查仍诊断为中、高度上皮内病变,即该病人已经达到了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治疗目的。

当然,这部分病人还应定期随诊,特别是HPV感染者或锥切组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的患者,锥切处理原则上只达到了一个诊断的目的。

临床仍需要根据病理检查的最终结果及切缘情况,做严密随诊或进一步的扩大手术范围、采用其它手段的治疗。

宫颈细胞病理学技术进展简介细胞病理学也称细胞诊断学或临床细胞学,是以组织学为基础观察探讨和研究细胞团块,组织碎片和单个细胞结构、形态以及细胞彼此关系的一门科学。

应用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女性生殖道癌瘤的诊断不但非常有效,而且是现代医学癌瘤诊断中最简便、最易为患者接受、准确率很高的方法。

细胞诊断学发展到现今的水平实际上是从希腊医Papanicolaou GN (巴氏)开始的,巴氏通过对阴道细胞的长期观察,发现了源于子宫颈癌的细胞,1941年发表了应用阴道细胞涂片诊断宫颈癌的论文,1943年与Traut合着一书《以阴道涂片诊断宫颈癌瘤》,开创了现代细胞病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并使其迅速发展。

巴氏理论和技术对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诊断起了重要的作用,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50年间降低了70%。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加, 最后形成宫颈上皮内瘤变 。 生育要求的 CI Nm级也可行全子宫切除术 。
【 病理学诊断分级 】
宫妊娠合并宫颈鳞状上皮内瘸变】
妊娠 期 间 ,增 多的 雌 激 素 是 柱 状 上 皮 外移 至 宫 颈 阴道 部 ,
饕 潮 建牲 期必撇 的体凇漕渖
【 治疗 】
1 0 - 8 % N会自然 消退 , . % 5 CI 6 故对满意阴道镜检查 者或检 证 实 的 C N 并 能 每 6个 月 复 查 一 次 细 胞 学 或 高 危 型 I
HP - NA者可仅观察随访。 VD 若KNi N 程中病变发展持续存 ;_  ̄
2C NⅡ级和 CI .I NⅢ级 。2 %CI 1级 会发展为原位癌 , 0 N I
2阴 道镜 检 查 .
若 细胞检查 巴氏分类三级及二级以上或 T S B 低度鳞状上
【 病因 】
流行病 学调查发现 CI 与性活 跃 、 N 性感染 、 烟 、 生活 吸 性 过早( 小于 1 6岁) 传播 疾病 , 性 经济状况低下 , 口服避孕药和免 疫抑 制相关 。
1人 乳 头 瘤病 毒 感 染 .
察 , 后 复查 后 处 理 。 产
4心 电 图
检 查 心脏 是 否 正 常 、 否 先 天 及 后天 心 脏 病 有
5 V检 查 B 检 查 是 否有 细 菌 陛阴 道病 6阴 道镜 检 查 检 查 是 否有 阴道 宫 颈 病 变 7彩超 检 查 检查 子宫附件 、 胎儿发 育是否正常 、 否异 血妊娠 是 8 科 诊 查 妇 妇科 专 家 进 行 全 面检 查
健 康 月 报
Jna e ik gub a ny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瘩变( I CN)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导读: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常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并发,是指局限于阴道上皮层内的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病灶,包括阴道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阴道鳞状上皮原位癌,为阴道浸润性癌的癌前病变,据统计,有9%VAIN进展为浸润性癌,13%持续为VAIN,78%消退。

……
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常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并发,是指局限于阴道上皮层内的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病灶,包括阴道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阴道鳞状上皮原位癌,为阴道浸润性癌的癌前病变,据统计,有9%VAIN进展为浸润性癌,13%持续为VAIN,78%消退。

VAIN的病因至今仍未阐明。

Brinton等发现受教育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低、巴氏涂片不正常及有全子宫切除史等是VAIN 发病的高危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通气或以前曾患CIN、免疫抑制性疾病、放射治疗之后和雌激素暴露史。

VAIN病理为阴道病灶黏膜外观可正常、糜烂或呈现稍微隆起增厚的白斑。

靠阴道组织活体检查,按表皮层细胞病变范围分为三级。

VAIN患者一般无不适症状,多在例行妇科检查时发现相应病灶。

有时有分泌物增多、血性,或有接触性阴道出血。

妇科检查时有时可见阴道粘膜有糜烂面,接触性出血。

因患者常为年轻女性,放射治疗易引起卵巢功能衰竭、阴道
短缩等副反应,手术切除阴道影响到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因此目前治疗方法采用激光、化疗药物局部涂抹等方法,手术切除适用于单个病灶。

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实验室辅助检查,判定疗效及预后。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PPT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PPT
转化区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替代机制:鳞 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
鳞状上皮化生形成CIN。(未成熟的化生鳞 状上皮)
CIN I级 CIN II级 CIN III级
四、分级
五、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排液或性生活后出血。肉眼观 宫颈表面糜烂或红斑等。
六、诊断
1、宫颈细胞学检查 2、高危HPV检测 3、阴道镜检查 4、宫颈活组织检查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一、概述
• 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 • 大部分低级别CIN可自然消退,高级别具有
癌变潜能 • CIN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 CIN还包括腺上皮内瘤变,但少见
二、发病因素
1、HPV感染 尤其HPV16、18感染。 90%CIN和99%宫颈癌组织发现高危型HPV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3、其他
吸烟等
三、宫颈组织学特点
1、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由深至浅分为基底带、中间带、浅表带。 基底带由基底细胞和旁基底细胞组成。 基底细胞为储备细胞,无明显细胞增殖。 旁基底细胞为增生活跃细胞。
2、子宫颈管柱状上皮
3、转化区
又称为移行带,鳞-柱交接部。鳞-柱交接 部又分为原始鳞-柱交接部生理鳞-柱交接部。
七、治疗
1、规范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李晴;赵光临;刘植华【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年(卷),期】2005(20)6【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CIN) 和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02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病人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 和宫颈癌的病例资料,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宫颈HPV感染是发生CIN及宫颈癌的最强危险因素(0R=94 60), 其余依次为性伴的多性伴 (OR=9 .24)、5年内曾患STD病史(OR=5 .10)、性伴数 (OR=2. 89);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宫颈HPV感染、性伴的多性伴及 5年内STD病史进入方程, 显示交互作用提高了患CIN及宫颈癌的危险性。

结论: 深圳市女性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宫颈HPV感染, 性伴的性行为因素以及各种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相关。

因此应加强对宫颈HPV感染的认识与管理,加强人群的卫生宣教, 预防性传播疾病。

【总页数】3页(P669-671)【关键词】CIN;宫颈癌;危险因素【作者】李晴;赵光临;刘植华【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国家子宫颈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内蒙古农牧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J], 乌恩岳苏;宋伟奇;段仙芝2.萍乡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J], 柳林康;徐晶;杨春莲;刘爱民;陈海萍;胡艳红3.子宫颈非典型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Ⅲ级形态学及增殖分化特征比较 [J], 贾薇;潘晓琳;陆天才;胡文浩;蒋金芳;李洪安;陶林;杨安强4.鳞状细胞抗原和细胞周期素E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影响 [J], 吴海燕;李艳红;张欣宁;彭奕琼5.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J], 金菲;屈王蕾;耿筱虹;陈文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原因有哪些
少一些女性疾病,通常不能够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这是一种宫颈性改变,主要是由于细菌造成的,长期的延续下去,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仅影响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自己的配偶的身体状况,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引起该该种病症的原因。

1.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近年来随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下生殖道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

HPV感染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性传播疾病,是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病因。

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有致癌性。

HPV根据其致癌性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HPV16,18,45,56为高危型,HPV31,33,35等11种为中危型,HPV6,11,26等8种为低危型。

CINⅠ及亚临床HPV感染常为HPV6、11型,80%CINⅢ为HPV16型感染。

子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其细胞内染色体常伴有HPV基因的整合,从而启动E1、E2基因,导致病毒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的表达,其后E6、E7基因编码合成多功能蛋白从而干扰细胞生长,在16、18型高危HPV感染的患者中起着重要的致癌作用。

高危型HPV的E6蛋白可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结合,导致p53降解,E7基因产物是一种核磷酸蛋白与肿瘤抑制基因(retinoblastoma基因PRb)产物结合导致其功能灭活,从而影响其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2.其他因素
(1)吸烟吸烟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降解物尼古丁与致肺癌类似的刺激性,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微生物感染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HSV)、滴虫感染可增加对HPV的易感性,从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发生有关。

以上就是几种引起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原因,他可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吸烟,吸烟可以刺激一些肿瘤的病变,加快肿瘤的发育状况,加重肿瘤的传播性,从而导致全身
性的肿瘤,所以为了尽早的治疗,就要尽早的去检查发现,确诊自己的病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