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情达意[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诗歌鉴赏之意象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诗歌鉴赏是很容易丢分的题,下面是WTT 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意象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xx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XX 年上海卷《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20XX年大纲卷《落叶》等等。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xx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相应考题还可查阅:20XX年山东卷《寻诗两绝句》、2021年浙江卷《定林》等等。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xx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意象是诗中用来表情达意的关键元素,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常常会考察到这类题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例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例2:“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例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燕》)。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
例1: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例2:宴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4)书信,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
”(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00附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高中语文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学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动静结合的手法及其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析古诗鉴赏中“动静”类型题的答题步骤。
3、学会规范答题。
学习重点1、认识动静结合的手法及其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析古诗鉴赏中“动静”类型题的答题步骤。
学习难点学会规范答题。
一、明确概念动静结合:诗歌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就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别有意味的情趣。
有以静衬动的,有以动衬静的,也有动静互相衬托的。
动静结合的作用:(1)使得描写的对象动者更动,静者更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2)使得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有声有色;(3)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如亲历其境的现场感;(4)使形象鲜明可感,更真实地表现事物的特点;(5)能更好地渲染环境气氛。
二、初步感知诗人将动与静巧妙地统一在诗歌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静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其一》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的《入若耶溪》三、合作探究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5分)探究答案:答题步骤:四、学以致用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1.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
2.棹(zh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5分)答:五、课后练习秋蕊香张耒(lěi)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景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5分)答:。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
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 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 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 说,故“又开封”。
清代刘熙载《艺概》有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如乐府诗《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 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 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 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烘托举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 是我们所说的烘托。(那颜色在外围勾勒)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面小题。
玉楼春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此词作于宋崇宁三年(1104),期间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赵明诚之父)请救其父。
当时的朋党之争非常强烈,李清照为党祸之松紧所左右,时居汴京,时返原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尽得梅花神韵。
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情。
B.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
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
C.四两句的“几多香”“无限意”,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摄纳其中。
D.“道人憔悴春窗底”,作者借隔壁道观的道人。
来抒写自己内心愁闷煞人的情状。
(2)“朱彝尊《静态居诗话》卷十:‘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皆得梅花之神。
”请结合此评论,简要分析尾联的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雁(其一)唐·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释】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E.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2)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诗歌鉴赏汇编(译文+情感+手法)必修上册第三单元1.《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情感】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忧思。
对人才的渴望。
希望招揽贤臣、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手法】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运用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用典,两次引用《诗经》。
⑤用“子衿”、“鹿鸣”比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⑥“明明如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但贤才难以招来,所以曹操想象着“鼓瑟吹笙”,想象着“契阔谈宴”。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诗歌如何表情达意+课件29张
教学目标:
1、熟悉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方式 2、理解并掌握表情达意方式变式题的应对策略。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方式 2、理解并掌握表情达意方式变式题的应对策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2022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问题: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寓情于景(烘托、渲染)。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 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长安在日边”引用了“日近长安远”的成语故事。晋元帝司马睿在都城建康 (今南京)大殿上,当:“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个成语后用于表达对京城遥不可及的眷恋、 向往。王勃是获罪被革职离京的,他在南京的白下驿为唐县尉饯行,因友人就要启程 去长安谋仕途,而他自己也将远赴交趾(今越南)探望老父,那种“去去如何道”的 别离心情,既是祝福友人前途似锦,也流露出自己的失落和怅惘。
有学者评价此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表达了沉郁的感情”,请结合文本 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用典抒情,作者以阮籍自况,含蓄表达了自己饱受离乱之苦,空怀
济世之志的悲楚;(以陆龟蒙隐居甘泉桥的故事,含蓄地表达想效法陆龟 蒙就地隐居,与沙鸥作伴的随遇而安。)
高考语文中“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类型分析附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瓜步江楼徐之瑞①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②?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③。
江左夷吾④,风流顿尽,神州谁复?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
悲何限、吞声哭。
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
伤心地、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
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
【注释】①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仁和人。
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
②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
③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
④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
(1)这首词的上片多处用典,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
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重听。
尽汉妃一曲【注】,江空月静。
【注释】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词中“彩绦朱索”是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是借代手法。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横看成岭侧成峰,表情达意各不同——谈谈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诗 歌 的思想 感情 和 主 旨往往 依 附 于诗 . 歌所 写 的景物 与人 事 , 以我们 在 分 析 时 , 所 不 仅 要 注 意 诗 歌 所 写 的 景 物 特 征 和人 事 性 质 , 把握 情 由景 出 、 由事 生 等普 遍 性 规 律 , 情 还要 注意 诗 歌 中借 景 抒 情 、 物 言志 和借 古 讽 今 托 等 手法 的运 用 。 2 诗歌 的思 想 内 容 与 作 者 生 活 的 时 代 、 . 生 平 及 思 想 也 是 密 切 相 关 的 , 杜 甫 生 活 在 如 唐 朝 由盛 转 衰时期 和 李 清 照 、 弃 疾 、 辛 陆游 等 生 活在南 宋 以及苏 轼 受 到儒 道 佛 家 多方 面思 想 的 影 响 等 , 些 也 是 需 要 我 们 准 确把 握 的 这 有效 信息 。
2 怀 古伤今 .
山水 田园诗 以 描 写 自然 风 光 、 村 景 物 农 以及 安 逸 恬 淡 的 隐居 生 活见 长 境 隽 永 优 诗 美 , 格恬 静淡 雅 , 言 清丽 洗 练 。这 类诗 歌 风 语 的主要 特 点是 “ 切 景 语 皆 情 语 ” 亦 即作 者 一 , 笔下 的 山水 自然景物 都 融 人 了作 者 的 主观 情 愫 , 者借 景抒情 , 者情 景交 融 。 或 或 二 、 赏古 代 诗 歌 思 想 内容 应 该 注 意 的 鉴
问题
这类 诗 往 往通 过对 古 人 、 古事 、 迹 的描 古 绘 , 借 古讽 今 , 怀 古 伤 今 , 表 达 对 古 人 或 或 或 的缅 怀之情 , 表达 昔 盛今 衰 、 是 人 非 的感 或 物
叹。
3 别 友 离 朋 .
送别诗 一 般按 时 间 、 点来 描 写景 物 、 地 表 达离愁 别 绪 , 而 体 现 作 者 的 思 想 感 情 。它 从 主要抒 写离 情别恨 , 或用 以激励 劝 勉 , 用 以 或 表 达深情 厚谊 , 或用 以抒 发别 离 之 愁 , 以 大 所 多 缠绵凄 切 , 满感 伤情 调 。 充
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课题诗歌鉴赏: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课型复习授课人刘红芳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教学难点1、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计划 1 班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
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而将意象含义和具体诗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简要分析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一:解读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或者通俗的说,凡是自然之物融入作者主观感情就形成意象。
如果这么说很抽象的话,我们可以形象的举例说明,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和“鸟”,花本无情,鸟本无意,但感时伤别,融入作者情感以后,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二:出示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三:解读目标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载体。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是诗人独特心声的表现。
千百年来,正是通过这些意蕴相对固定的意象内涵,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独特的思想情感。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的内涵,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孤芳、傲雪凌霜的形象。
同时,意象在诗歌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往往带有表现作者情感的修饰词,修饰词的不同,诗歌的情感色调就不同。
如果把能带给我们温暖、希望、愉悦的词称为暖色调的词的话,那么相反,给我们孤独、寂寞、伤感的词就是冷色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
接 抒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情 借事(人)抒情 用典抒情 借古(人、事)讽今
借古(人、事)抒怀
借道理抒情
借今人、今事抒怀 (注意:要点明今 人、今事的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2.比较两首词的下阕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4分)
答案
• 温诗:借人抒情,通过写女子的容 貌服饰来抒发女子内心的孤独寂寞 之情。(2分)
• 李诗:直接抒情,“相思”“闲愁”来 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相思愁苦之情。
作者以怎样的方式来表 情达意的呢?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三、古代诗文阅读
8、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
表达技巧
• 1、修辞手法 • 2、表达方式:描写手法、抒情手法 • 3、常考的表现手法 • 4、篇章结构
抒情手法知多少?
下列这些句子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8、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 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10、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 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1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
•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 ) 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 是归年。( )
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 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答案:
• 1、李诗:借景抒情,借昏暗的山色、繁密 的暮雨来抒发内心的愁情(1分);徐诗: 借典故抒情,引用《楚辞.招魂》的典故来 抒发内心的愁情(1分)。
• 2、李诗:直接抒情,“那堪”两字将作者内 心的愁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1分);徐 诗:借道理抒情,借“猿声不自愁”“人自愁” 的日常道理写出行人内心的愁情(2分)。
接 抒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情 借事(人)抒情 用典抒情 借古(人、事)讽今
借古(人、事)抒怀
借道理抒情
借今人、今事抒怀 (注意:要点明今 人、今事的内容)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剪梅 李清照
• (2分)
• (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 里兮伤春心”句。)
此中有真情,吾当如何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