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起步与成形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明治维新史》读后感

《明治维新史》读后感

《明治维新史》读后感
《明治维新史》是一部关于日本近代史的经典之作。

通过作者对明治维新时期
的详细描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时日本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以及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明治维新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后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通过废除封建制度、推行西化政策、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和教育体系等举措,日本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了从封闭落后到现代文明的转变,实现了国家的强盛和繁荣。

在阅读《明治维新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深远
影响。

明治维新不仅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结构和社会制度,更改变了日本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日本人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意识和观念,推动了日本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另外,书中还详细描述了明治维新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日本与西方列
强的战争、政府内部的政治斗争等。

这些事件不仅展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更揭示了明治维新时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阅读《明治维新史》让我对日本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
对明治维新这一重要历史时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和反思,我认识到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

希望通过阅读《明治维新史》,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日本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东方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明冶维新知识点总结

明冶维新知识点总结

明冶维新知识点总结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本在受到⻄⽅资本主义⼯业⽂明冲击下所进⾏的,由上⽽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化与现代化改⾰运动。

下⾯⼩编给⼤家分享⼀些明冶维新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明冶维新知识点时间:开始于1868年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性质:全⾯⻄化与现代化改⾰运动,是⾃上⽽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改⾰⼝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明开化改⾰⽅式:脱亚⼊欧背景: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本处于最后⼀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掌握⼤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锁国政策”,禁⽌外国的传教⼠、商⼈与平⺠进⼊⽇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本⼈回国,甚⾄禁⽌制造适于远洋航⾏的船只。

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且只准在⻓崎⼀地进⾏。

在⽇本明治维新前,⼀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业或⼿⼯作坊。

作坊内出现了“雇佣⼯⼈”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

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

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阶层,特别是⾦融事业经营者的⼒量逐渐增强。

商⼈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政治体制。

具有资产阶级⾊彩的⼤名(藩地诸侯)、武⼠,和要求进⾏制度改⾰的商⼈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基础。

另⼀⽅⾯,19世纪中叶奉⾏“锁国政策”的⽇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临着严重的⺠族危机。

⽇本⼈⺠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结的幕府。

农⺠和市⺠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中下层武⼠、商⼈、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中的改⾰势⼒也投⼊了“倒幕”⽃争。

最终,倒幕派取得了胜利,建⽴起以明治天皇为⾸的⽇本新政府。

⾃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了⼀系列改⾰,使⽇本⾛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在⽇本历史上称作“明治维新”。

结果:⽇本⾛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强国,跻⾝于世界军事强国之列,同时也⾛向扩张之路。

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新版)

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新版)

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是一部近代全球的发展史,它以历史和全球的视野解读了15世纪以来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下面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日本明治维新大国崛起观后感1我看了《大国崛起》这个节目,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历史大幕的,居然是偏居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当时浩瀚的海洋阻隔了人类的联系,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从22万英镑迅速上升到230万英磅,成为当时海上贸易的第一强国。

但是,像湖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葡萄牙和西班牙因此最终走向了衰落。

从《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爱国片中,我发现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土面积的大小以及人口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竟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一位名叫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这种方法让荷兰的渔业有了很强的竞争力。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就可以保存一年多时间。

那时候没有水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从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有的资本,太了不起了。

就像发明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子的方法来打败对手一样,荷兰打败英格兰是从设计一种造价更加低廉的船只开妈的。

荷兰依靠低廉的运费,优质诚信的服务,刻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我发现,同样是征服,也有方式上的判别。

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地财富掠夺,荷兰则是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

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

《从日本明治维新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观后感

《从日本明治维新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观后感

《从日本明治维新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观后感《从日本明治维新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观后感看完这篇《从日本明治维新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文,作者的观点让我产生了共鸣,甚至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在《大国崛起——百年维新》这部影片里,主要是介绍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介绍了它如何从一个三流末国跨入世界一等强国的行列。

结合影片和作者的文章,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发达国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同时我也清醒地发现了我们国家的缺点和历史经验的不足。

毫无疑问,日本的两次奇迹般地崛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些做着强国之梦的人去探究其成功的原因。

一个大国的兴起是个多方面的因素。

这包括: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文化的因素;内部变革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等等。

日本的明治维新能使其迈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使其成为现代化的大国,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就不行呢?日本国力全面上升,国民素质跃升到和西洋文明人士站在同一个水平线,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文明富强国家;中国的国力则停滞不前,从一等强国堕落为三流末国。

这一天壤之别,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两个运动进行对比分析一下。

中国的洋务运动制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策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是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陆海军的军事活动。

洋务运动有其积极意义,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

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

〖2021年整理〗《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总结

〖2021年整理〗《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总结

《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总结(一)时间:十九世纪后半期(1871年开始的一系列改革)(二)地域:日本(三)历史背景(或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出现新兴资产阶级。

②幕府统治腐朽,遭到资产阶级、下层武士和民众的反对。

③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冲击了其封建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经济经济的发展。

④西南强藩领导了倒幕运动,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掌握了实权。

(四)主要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形成了真正的中央集权政府。

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②经济方面:进行土地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在政府主导之下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③文化方面:派遣留学生,让民众了解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提高国民素质。

④军事方面: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五) 历史作用:①政治上,颁布了《日本1889年宪法》,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近代天皇制建立起来。

②经济上,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崛起为东方经济强国。

③文化上,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日本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④对外关系上,20世纪初完全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⑤(局限性)改革的不彻底性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道路,给东亚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六)改革的性质(实质):促进日本近代化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七)成败原因分析:(成功)①日本明治政府掌握实权,在政府的有力保证下进行改革。

②改革措施全面具体,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③19世纪后半期列强的侵略重点是中国,无暇他顾,为日本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④明治维新期间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日本引进了最先进的技术,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⑤保守势力逐渐被削弱,民众乐于接受改革。

⑥日本民族善于学习他国,不固步自封。

(八)特点:同时起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作用。

政府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由中下级武士和部分资产阶级领导。

历史 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笔记

历史 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笔记

明治维新一、存在的问题1.xx幕府的统治落后①幕府最高统治者为将军,通过德川家族的人世袭担任。

天皇名义上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没有实权。

②将军直接管理全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分为两百多个“藩”。

2.等级森严的阶级结构士:统治阶级,从上至下为将军、大名、武士农:占全国人口的80%,世代为领土耕种,负担各种杂役劳役工、商:住在城市,受统治阶级歧视。

最底层的是“贱民”3.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4.经济状况农业:耕地增加,生产技术进步,农产品产量提高手工业:丝织业为代表,大的工厂有一百多台织机和几百名工人商业:大阪、江户、京都商业城市日益繁荣,出现三井等富甲大商人,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不得不屈身于商业和手工业5.民族危机(黑船事件)①日本丧失大量主权,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民族危机加剧。

②欧美国家在日本大量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套购黄金,导致日本手工工场破产,工人失业,物价暴涨,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强。

二、条件(有利因素)1.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尊xx①背景:日本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镇压的政策②开始标志: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③口号(任务):“尊王攘夷”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④参与者:中下级武士(主体)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⑤活动手段:“奇兵队”的武装斗争⑥结果:1863年8月,幕府发动政变,运动失败⑦败因:幕府的严厉镇压;西方列强的干涉;对幕府抱有幻想;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要求。

3.倒幕运动①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落后的现状,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②倒幕派领袖:长州藩:高杉晋作、木户孝允;萨摩藩: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根据地:西南强藩③过程:开始:xx、萨摩等xxxx联合发展:大政奉还xx:戊辰战争4.戊辰战争①根本原因:幕府虽然“大政奉还”,但仍控制国家政权,倒幕派决定彻底打垮幕府②直接原因:新政府命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致使幕府纠结兵力,准备武力反击倒幕武装③主要战役:鸟羽战役、伏见战役、江户战役④结果:倒幕派胜利,彻底推翻幕府统治(封建主义残留浓厚)Q:为何能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主张维新的明治政府?A: 1.幕府统治落后,不得人心2.xx的资本主义力量强大3.善于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矛盾4.日本天皇凝聚力强大三、改革内容1.政治: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社会体制①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把全国划成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②等级制改为皇族、华族(原大名、公卿)、士族(武士)、平民,政府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2.经济:①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②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③殖产兴业:政府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了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的“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3.思想:xx开化①日本学生被派到欧美国家留学,西方著作被翻译成日文,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西方②按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但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③生活习俗也推行西化,如武士剪去头上发结,穿西装,喝牛奶、吃西餐,建欧式建筑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实行义务兵制,仿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明治维新笔记

明治维新笔记

五、性质:在天皇领导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六、成功的原因: 1、潮流: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发展,天皇和倒幕派顺应历史潮流。 2、力量: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强大。 3、内容:改革措施得当、内容全面。 4、个人:明治天皇和明治元勋,政治经验丰富,策略得当。 5、外部:列强集中侵略中国,客观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佩里叩关的影响: 1、民族危机加剧。主权遭到侵略、内政遭到干涉。 2、激化社会矛盾。(黄金外流) 3、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4、促进西方学说的传播。 3、倒幕运动。---------可能性 、倒幕运动。 可能性 过程:尊王攘夷-----安政大狱-------奉还大政-------王政复古-----戊辰战争 倒幕派:构成: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领导:中下级武士 倒幕基地:西南四藩

四: 明治维新的影响
积极: 1、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 转变,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 宪国家。 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4、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启迪和经验。 消极: 明治维新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表现: A19C80年代出现工业革命高潮 B出现垄断,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原因: A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B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C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特点: A自由与垄断阶段性不明显。 B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 C带军事封建型帝国主义 1、明治维新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日本岛国缺乏市场、资源。 3、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较低,无法 通欧美竞争。

明冶维新知识点总结

明冶维新知识点总结

明冶维新知识点总结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程,它不仅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还改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在这段历程中,日本不断吸收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改革,从而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渐走向现代化的工业强国。

本文将对明治维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改革1.政治改革:建立宪政体制,实行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通过设立众议院和参议院建立了议会制度,设立了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等司法机构。

2.经济改革:废除诸侯的特权和封建制度,通过土地改革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实行了其它一系列经济改革,如银行、股票、保险等制度的建立。

3.文化改革: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工业化发展,开放了海港口,进行开国和教育改革,发展网络教育、公共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二、明治维新的原因1.外部原因:国际环境的变化、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对日本的侵略,迫使日本必须进行改革。

2.内部原因:废除老法、改革土地制度、振兴经济等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实现自我强大的契机。

三、对于中国的启示1.西方先进思想的灌输是推动日本成功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中国在其后继者——晚清维新中却没有真正吸收和吸纳西方先进思想,因而最终没能实现现代化。

2.日本的成功进行改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尊重科学、文化和人才,而中国在明清时期中的科举制度,晚清则为科举制度和新兴学派的冲突,使本应受到重用的人才无法为国家所用,这也是中国在现代化征程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

四、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1.明治维新期间凭借对西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而实现的快速现代化的典范,说明开放、融合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必须的。

2.宪政、海军、工业、铁路、邮政等的建立为日本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这预示着现代国家的建立不完全依靠自然发展,而更主要靠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思想的引导和推动。

综合上述内容,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日本国内的很多方面,也对整个亚洲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笔记

日本明治维新笔记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从1868年开始)
一、背景 1、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表现在:对内封建专制,实行幕藩体制,对外闭关锁国) 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3、倒幕派通过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掌握了实权 二、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四、内容 1、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学习西方,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引进 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3、军事:实行征兵制 4、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文明开,义务教育
五、影响 1、日本逐渐富强,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保留了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 3、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威胁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附1 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领导;资产阶级性质; 由封建社会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 改革都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都对外侵略 异:背景—俄国是国内农奴制危机; 日本是封建统治产生危机和民族危机 附2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 同:都面临民族危机;都由最高统治者实行;资性质改革; 内容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异: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改革派掌握实权;人民参与较广泛; 措施得当;列强加紧侵华,国际环境较宽松 (这些也是日本改革成功原因) 结果是改革成功,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笔记

日本明治维新笔记

日本明治维新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物质基础)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⑴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直接打击幕府和巨商,暴动得到广泛响应和效仿。

③地位: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由武士联合农民和贫民的暴动。

(性质)⑶大名也开始挑战幕府权威:萨摩、长州等大名,加强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

争取在幕府政权中更多的话语权。

⑷天皇力图恢复统治权:被称为“京都囚徒”的天皇也利用反幕府力量恢复自己统治地位。

(“黑船来航”)⑴时间:1853年,美国,佩里。

⑵条约:《日美亲善条约》,也称《神奈川条约》。

⑶影响:使日本彻底结束闭关锁国的状态。

①政治上:国家主权受损害,内政遭干涉,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上:A.日本成为列强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下级武士生活恶化,幕府大名财政更困难。

B.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阶级上: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

④思想上: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⑴森严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日本社会被分为士(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日本现代史读书笔记

日本现代史读书笔记

日本现代史读书笔记简介本文档是对日本现代史相关内容的读书笔记。

通过研究日本近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发展历程、社会变革以及日本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日本近代化的起源日本的近代化起源于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一次伟大的变革,通过废除幕府、推行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将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经济发展与军事扩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大力发展工业和经济,迅速崛起为亚洲的强国。

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和追求国家的荣耀,日本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扩张。

日本先后进行了对中国的甲午战争和对俄罗斯的日俄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有效地扩展了自己的疆域。

战争与侵略然而,日本的战争和侵略行为也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创伤。

在二战期间,日本对许多国家进行了侵略,造成了无数的死伤和破坏。

尤其是针对华人和韩国人的暴行,给亚洲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日本的侵略战争也最终导致了其在二战后遭受的巨大损失和重建的挑战。

战后重建与发展二战结束后,日本积极面对战争的后果,进行了艰苦的重建和经济发展工作。

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注重教育和技术创新,日本迅速崛起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日本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成为东亚经济的引领者。

总结通过学习日本现代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日本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变革,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日本作为一个近代化的国家,其发展历程中既有值得称道的成就,也有不可忽视的错误。

对于我们来说,日本现代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知识,还能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启示

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启示

日本的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与其同期的中国的早期资产阶级运动是戊戌维新。

两国都有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都有一个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维新派,都主张自立自强,都拥护一个皇帝,两国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都主要是由封建营垒中分化出来的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派力量,他们多出身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中下层,对现状有所不满,希望从社会的变革中寻求新的出路。

然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的戊戌维新却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是日本是在列强入侵后很快幕府统治就被动摇,从1858年被迫通商到1868年明治维新只有10年,而中国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898年的戊戌维新隔了50年,而且皇权依然高度集中。

原因可能一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比日本完善,陈规旧法不易变,民族意识不易改。

二是太平天国革命使中国未能有时间来完成变法,甚至许多知识分子死抱忠君思想全力镇压农民革命,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第二是在中国戊戌维新期间,是仿效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措施,颁布了一系列改革诏书。

诏书内容在教育经济、文化、军事方面,与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大体差不多,有的是除旧,更多的是布新,但在政治方面,就远比明治维新保守,甚至有本质的不同。

戊戌变法在政治上的内容只是些枝枝节节的布新。

而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国家的政体。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是掌握在资产阶级化了的下级武士手中,联合了一切反幕府力量,他们充分利用了广大人民的革命要求,而中国戊戌维新的领导权则是掌握在刚刚从封建地主、官僚转化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手中,他们虽对抑制、阻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清政府不满,但却不敢倡言革命,仅只要求对旧制度作一些枝枝节节的改良。

既不依靠革命力量,又未提出反对满清王朝统治的口号;既无任何军事力量作后盾,又不和人民的革命斗争相结合,对起义的群众不但不予支持,反斥之为乱民,主张镇压。

甚把“变法”作为阻挠群众运动的一种手段,以为靠光绪帝的一些诏令就能实现变法。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维新三杰”发起的明治维新是日本避免沦为欧洲殖民地的转折点,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国家。

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军事特征,使日本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很快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维新三杰之一、最后的武士:西乡隆盛作者:张文涛19世纪中叶,处于江户幕府(德川家康将军建立的中央政权,末代为德川庆喜)末期的日本内外交困。

在国内,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幕府的腐败与天灾导致农民与市民的暴动不断。

在国外,西方列强正以坚船利炮叩开日本国门。

内忧外患引发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日本从此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

改革的主要领导者是有着“维新三杰”之称的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与西乡隆盛。

从武力倒幕到王政复古幕府晚期的暴政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尊王攘夷运动,长州藩(封建领地称藩)成了运动的中心。

1866年3月,主持长州藩政的木户孝允与萨摩藩的西乡隆盛等人在京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决心武力讨伐幕府。

1867年1月30日,孝明天皇病故,15岁的皇太子睦仁(明治)即位。

1867年10月15日,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与木户孝允签订出兵盟约。

11月8日,倒幕派以天皇名义发出“讨幕密诏”。

面对不利局势,德川庆喜表示将辞去将军职位,“奉还大政”于天皇。

倒幕派一面迅速推动王政复古计划,一面调集兵力,准备与幕府决战。

1868年1月3日,由明治天皇出面,召开有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参加的御前会议,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制和成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的中央政府。

德川庆喜拒绝承认朝旨,图谋发动武装叛乱。

1月27日,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力的新政府军与幕府军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交战。

西乡隆盛率5000人击溃了1.5万人的幕府军,德川庆喜退至江户。

4月,西乡只身赴江户,与幕府大臣会谈,迫使幕府投降。

政府军随即进占江户。

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

《明治维新史》读后

《明治维新史》读后

《明治维新史》读后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政治革命,发生于1868年,
由德川家康领导的复兴派准备多年,实现了他们的目标——摆脱大唐
开放,统一日本,让日本进入近代化进程。

当时日本正处在封建体制下,政治权势掌握死对头,统治不健全、组织等不行,日本关东国家、武士、庄屋、村落互相左右,社会的进
步受限,人民贫困落后。

复兴派认为,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必须
修改政治和改革制度。

在1867年,复兴派在德川家康的领导下,用武
力夺取了朝廷的政权,并宣布日本皇帝的改革政令,开始改变封建体制,推行近代化改革。

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是军事改革,包括制定新军制、重新组建新
军队和改革兵役。

首先,缩短兵役从五年减少至三年。

这样就提供了
更多时间用于农业劳动,使社会稳定性增强。

其次,重新组建了新军,放弃传统的武士精神,采取现代方法管理军队,推行现代战争技术,
丰富军事资料,既保护国家的安全,又提高部队的实力。

此外,还实
施了经济改革,重新改造了耕地,开封关税,改变了汇率制度,支持
商业发展,并倡导新的科学技术,从而引进外来技术,使日本经济迅
速发展,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明治维新以其全面的改革令日本社会大变样,迅速摆脱封建暗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它改变了日本传统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实现
了和外国割据的目的,使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加快了日本的近代化,
对发展日本国民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吴本日本史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吴本日本史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吴本日本史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吴本日本史虽然因为时代因素,一些观点过老,并且因着力于中日关系,遭“中日关系史”之诟病,但内容之完善,篇目之深广,是许多著作无法企及的,可以说,吴的日本史无疑是中国在研究日本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一卷:古代卷一、原始社会本章无特别之处,原始社会日本与其他文明近似,只是因为地处海岛,所以在技术上传播上值得一书。

二、奴隶社会由大和到飞鸟时代,这是日本的转折点。

三、大化改新持统天皇(大海人之妻)定都藤原京。

大宝律令四、奈良时代五、平安时代藤原氏的兴衰:https:///p/2434717939?red_tag=288806773 8平家系谱:六、镰仓时代镰仓幕府机构镰仓时代镰仓时代的二头政治,公家力量:https:///p/4374215800?red_tag=321993261 5六、室町幕府七、室町末代八、安土桃山九、德川前期十、德川中期十一、德川后期德川吉宗:https:///note/507079870/ 十二、幕府与倒幕运动第二卷:近代卷第一篇: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一、明治维新二、明治资产阶级改革残酷的剥削三、明治初期外交与叛乱四、自由民主运动兴衰与天皇制确立五、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篇:帝国主义时期六、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明治与大正时期内阁:明治时期1、第1次伊藤内阁(1885年12月22日—1888年4月30日)伊藤博文2、黑田内阁(1888年4月30日—1889年12月24日)黑田清隆3、第1次山县内阁(1889年12月24日—1891年5月6日)山县有朋4、第1次松方内阁(1891年5月6日—1892年8月8日)松方正义5、第2次伊藤内阁(1892年8月8日—1896年9月18日)伊藤博文6、第2次松方内阁(1896年9月18日—1898年1月12日)松方正义进步党7、第3次伊藤内阁(1898年1月12日—1898年6月30日)伊藤博文8、第1次大隈内阁(1898年6月30日—1898年11月8日)大隈重信宪政党9、第2次山县内阁(1898年11月8日—1900年10月19日)山县有朋 10、第4次伊藤内阁(1900年10月19日—1901年6月2日)伊藤博文立宪政友会11、第1次桂内阁(1901年6月2日—1906年1月7日)桂太郎 12、第1次西园寺内阁(1906年1月7日—1908年7月14日)西园寺公望立宪政友会13、第2次桂内阁(1908年7月14日—1911年8月30日)桂太郎立宪政友会 14、第2次西园寺内阁(1911年8月30日—1912年12月21日)西园寺公望立宪政友会大正时期15、第3次桂内阁(1912年12月21日—1913年2月20日)桂太郎16、第1次山本内阁(1913年2月20日—1914年4月16日)山本权兵卫立宪政友会17、第2次大隈内阁(1914年4月16日—1916年10月9日)大隈重信立宪政友会 18、寺内内阁(1916年10月9日—1918年9月29日)寺内正毅19、原内阁(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13日)原敬立宪政友会20、高桥内阁(1921年11月13日—1922年6月12日)高桥是清立宪政友会21、加藤友三郎内阁(1922年6月12日—1923年9月2日)加藤友三郎立宪政友会22、第2次山本内阁(1923年9月2日—1924年1月7日)山本权兵卫革新俱乐部23、清浦内阁(1924年1月7日—1924年6月11日)清浦奎吾24、加藤高明内阁(1924年6月11日—1926年1月30日)加藤高明宪政会・立宪政友会・革新俱乐部 25、第1次若槻内阁(1926年1月30日—1927年4月20日)若槻礼次郎宪政会七、明治大正时期的文化八、一战后的日本九、政党内阁时期十、九一八事变与天皇专制十一、全面侵华与法西斯专制十二、两次大战间的日本科技文化十三、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法西斯政权的覆灭昭和时期内阁:26、田中义一内阁(1927年4月20日—1929年7月2日)田中义一立宪政友会27、滨口内阁(1929年7月2日—1931年4月14日)滨口雄幸立宪政友会28、第2次若槻内阁(1931年4月14日—1931年12月13日)若槻礼次郎立宪政友会29、犬养内阁(1931年12月13日—1932年5月26日)犬养毅立宪政友会 30、斋藤内阁(1932年5月26日—1934年7月8日)斋藤实 31、冈田内阁(1934年7月8日—1936年3月9日)冈田启介32、广田内阁(1936年3月9日—1937年2月2日)广田弘毅33、林内阁(1937年2月2日—1937年6月4日)林铣十郎34、第1次近卫内阁(1937年6月4日—1939年1月5日)近卫文麿35、平沼内阁(1939年1月5日—1939年8月30日)平沼骐一郎 36、阿部内阁(1939年8月30日—1940年1月16日)阿部信行37、米内内阁(1940年1月16日—1940年7月22日)米内光政38、第2次近卫内阁(1940年7月22日—1941年7月18日)近卫文麿39、第3次近卫内阁(1941年7月18日—1941年10月18日)近卫文麿 40、东条内阁(1941年10月18日—1944年7月22日)东条英机大政翼赞会41、小矶内阁(1944年7月22日—1945年4月7日)小矶国昭大政翼赞会 42、铃木贯太郎内阁(1945年4月7日—1945年8月17日)铃木贯太郎大政翼赞会 43、东久迩宫内阁(1945年8月17日—1945年10月9日)东久迩宫稔彦44、币原内阁(1945年10月9日—1946年5月22日)币原喜重郎日本进步党・日本自由党45、第1次吉田内阁(1946年5月22日—1947年5月24日)吉田茂日本自由党・日本进步党《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5月3日第1次吉田内阁的时候实施。

明治维新学习笔记

明治维新学习笔记

1.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培理率四艘军舰来到浦贺,要求幕府取消锁国令,史称“黑船来航”2.安政三年(1856年),吉田松阴开办了著名的松下村塾3.安政大狱:幕府为了平息民怨,向朝廷请求批准,但后来为经朝廷允许,便与外国签订的条约。

因此激怒了尊攘派。

后来尊攘派在京都活动,请到了责罚大老井伊直弼的“敕掟”。

结果井伊直弼不但未受责罚,反而逼迫朝廷收回了敕掟,并要惩罚尊攘派。

结果水户藩士一千多人,尾张藩士近两千人浩浩荡荡前往江户城请命,另有二百多人增援京都,倒幕内战似乎一触即发。

井伊直弼兴起大狱,将尊攘派志士或扁或杀。

4.一桥派5.坂下门外之变6.池田屋之变7.禁门之变:长洲藩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武力上洛,最后被群藩联军击败。

也称“蛤御门之变”8.樱田门外之变:安政六年(1860年,后改为万延元年),三月三日上午九时,安政大狱的主要策划人井伊直弼于樱田门被刺杀9.公武合体:安藤老中提出迎娶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为家茂将军的正室夫人,从此公家和武家联起手来应对乱局——这一举措被称为“公武合体”,受到了尊攘派各藩藩主和重臣们的一致赞同。

为了扭转日益恶化的治安,恢复京都的秩序,幕府招募了大批浪人,组建起一支名为“浪士队”的准警察部队。

其后“浪士队”改名“新征组”,被调往江户,很多成员不愿意离开京都而滞留了下来,为了避免这些浪人成为更大的祸害,京都守护职、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把其中部分人招募到麾下,组成了“新选组”。

10.1863年8月,岛津久光,生麦事件11.关功山寺起义:第一次征长之战后,俗论派实际控制了长州藩的政权。

1864年12月,高杉晋作于关功山起义,三个月内就横扫了整个长州,清楚了俗论派,夺回了政权。

12.前三杰:高杉晋作,胜海州,坂本龙马13.维新三杰:西乡吉之助(隆盛),大久保利通,桂小五郎(木户孝允)14.船中八策:,庆应三年(1867年),坂本龙马和后藤象二郎一起完成了“船中八策”,主张幕府将军奉还大政,把国体改为君主立宪制15.四境战争:也称第二次征长战争,幕府为了消灭有割据倾向的长州藩,发兵15万攻击长州藩,结果被4000人打的打败而归。

读《日本维新史》有感

读《日本维新史》有感

——《日本维新史》书评2014级历史学3班 201403010305 王瑞《日本维新史》以研究论述日本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期间历史面貌为主旨,是继《菊与刀》之后又一部关于日本课题的重要著作,堪称西文理论中日本研究的“双璧”。

它的出版对于我国知识界破解日本现代化之谜将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日本维新史》的内容概述几部分构成,有几章节,主要围绕?《日本维新史》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论述了从明治维新经过制宪法、开国会到日俄战争这三十余年同的历史,从维新背景和过程谈到维新后的工业、农业和政治等方面。

作者利用了战前日本资产阶级的研究成果,书中的资料对于研究明治维新初期历史大有裨益。

在全书之中,着重点始终放在维新的两个方面:第一,从封建日本过渡到现代日本的速度和方式;第二,完成维新大业的领导者们的社会性质。

后者诞生于封建贵族的大家庭,并受到大阪和京都的大商人的支持。

实行维新所取的这种专制方式使领导者们对于彻底的民主主义得及时以机敏的措施来防止于未然。

(一)《日本维新史》的主要成就这本书的目的是打算先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现代日本的经济、政治生活以及外交政策的明治改革的那些特点并加以分析,然后再探讨其发展过程,自封建制度末期起,寻踪索迹,以迄于十九世末叶国家权力在新制度下奠定时为止。

虽然也触及到了一些附带的同题,但全书的中心圈题却是要阐明明治稚新(1868 年)以后一个中央集权的、绝对主义的国家的迅速成立,以及在国家扶持与统治下的一种工业经济的发展。

在明治年同和明治以后,日本政治家的行动准则可以概述如下:(一)日本始终因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为时过晚和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受到限制;(二)列强同的目的和行动的一致性绝不能坚持很久。

在强冲突最尖端的时候,日本的机会即应运而至。

忍耐、准确的判断和随时去作稳而且狠的打击的决心,始终是日本外交政策的特色。

凭这种方法,它以此较小的力量获得了其它经济力量比较强大的国家历经长期战争、挫折、甚至失败之后方才得到的成就。

《明治维新》读后感600字

《明治维新》读后感600字

《明治维新》读后感600字
岩仓使节团,学习西方近代先进制度技术和文化。

全面学习,视野和洞见兼具,大国小国,优势劣势;英国和日本是
一样的岛国,但是同时也是工业贸易大国,法国是世界工业产品的市场,
但是阶级斗争激烈。

大不足畏,小不应悔’,小国不应畏惧大国,也不能因为小国而轻视之;日本以自身切身利益出发,身在大国之间的小国保持独立,就要自
强自主,人民协作共同奋斗,提高国民生产力。

亚洲观东南亚国家虽然物产资源丰富,但是民众不思进取,国家难以
诞生文明,应该学习欧美实现文明化,其实这样为日本的民族自大埋下伏笔,越南后来学习明治维新,日本非但不伸出援手,反而勾结法国打
压;本质上内心里他以西方列强自居,侵略中国也是为了不成为“帝国
主义列强的盘中餐,而是成为他们餐桌变得客人”;
和洋务运动的比较;日本是政治行为,大使和副使都是政府的实力
派人士大多,再40岁左右,人生阅历和资本都有,使团平均年纪30多岁
学习效率高,书记官多,详实的记录,回国后传播更广泛和持久,学完以
后也可以直接应用到施政上去;中国是派遣留学生,年纪小10岁以下,而且都是关系户,有6-7个是负责人的亲戚;中国知识学习先进技术和
教育,日本是全方位,政治经济教育都学,好的坏的都看了了解。

局限性,从废藩置县到全国统一,再到确立立宪制度,前后20多年,自上而下的仓促强行推行的改革,日本内部矛盾重重;日本不流血的革命,封建残留多,中国前后100年的屈辱和抗争,已经遗留下来的2000
多年的参与彻底清除,保留了合适的良好的文化成分;流血的革命更加彻底;。

明治维新读后感

明治维新读后感

明治维新读后感明治维新读后感星期天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看了明治维新一书,被它描述的事情惊到, 让人不自觉反省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 书中所描述这里不再累述,仅将自己反省的思绪写下. 日本曾经是锁国攘外,导致国内物质与精神文明与西方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意识及世界观(作者将其解析为儒学的影响). 但因西方列强的武力干涉,敲醒了国内部分曾经接触过西方、或者没接触过西方的人,这些人冒着风险、或者是投机(如果用成王败寇的观点) ,去学习引入西方的物质和精神,加速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崩溃,加快了国富民强的道路. 分列几种使得它曾经落后的原因: <1> 落后的封建制度, 这点容易理解,在一个等级森严、特权横行的国家,生产力是得不到更深一层的.解放的. <2> 传统意识及世界观里的部分缺点 --- 锁国攘外,自大 (因为万物皆有好坏,所以不能直接说落后的文化之类的) 让它快速强大起来的几个原因,(我能理解到的) <1> 较快的从单纯的民族愤怒中醒悟到要打开国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 这点我个人认为并不容易。

要摒弃自己经过十几年形成的世界观. 即既要和敌人周旋,又要冷静看到和承认差距并虚心的学习、或者说在能忍受的范围内把握好受辱的尺度向敌人屈服并把握机会学习. (日本一样和西方列强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因为一开始他们的确很弱). <2> 推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和列强差不多的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下的政权也许也会做些改善的措施,但只是为了维护其利益,基本的东西不会改变,比如让他们放弃皇权,建立议会或者人大的,他们是不会做的. 比如让他们承认每个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不能随意剥夺;每个人的财产都是受保护的; 诸如此类的基本精神,他们是不会的. 其实判断这些东西也许就是依据几个基本点以及做到的程度(或者说百分比),否则重叠区域以及做到的程度有多深都是有区别的.(这点则不一定有用,看看我们祖国,不用他们那种制度,一样发展得好好的) <3> 学习西方的语言,勤于翻译. 开创兰学,让其和儒学并存. 这样虽然没有白花齐放,但至少没一支独秀,一支独秀的后果会比较的惨. 过程中的细节: <1> 被亲眼见到的先进科技震撼 <2> 被先进科技给欺负了,转而学习 <3> 通过出国学习,引进先进科技产品,引进先进科技产品的本地制作过程及工艺,了解先进科技文化的生长土壤, 学习西方语言\英语,德语, 法语,荷兰语等等\ 也许还有还多我忘记写出来. 这些经历都应该反省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至于反省到的东西,下期再写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对外贸易 外国商品蜂拥而入 贸易量大增 1859日本国进口 棉毛织品 细白棉布 色棉布 麻布 出口生丝 茶叶 油料 铜 大豆
看样子这时候西方也没啥子好东西出口 后果是 遍地哀嚎(商人) 农民忙产业 生丝 茶叶
44 种粮食的少了 物价上涨 失调 造反的多了 各种势力蠢蠢欲动 1846孝明天皇问责幕府
109日本的强行资本原始积累
1大量发行纸币 藩主和旗本跟着发 结果1969年 多大1690余种 数量为3000万两。 1880年政府和银行发行纸币合计1.7亿
2地租改革 按地价征税 稳定了税收来源 1873到1881 地租改革时期 也是盛行官办企业的阶段。 租税收入比最高的时期。
第三步 1876 发行 金禄公债 全部废除封建秩禄
95 士族 修建铁路 1870年
第二部 内务省出马 1873年11月 官办 模范工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2明治初期管办企业及其沿革表
108日本为了殖产兴业 1870年至1885年 投资合计2.1亿日元 约占同期岁入总额的四分之一
1874 征台 获取50万白银 1876 日朝修好条规 1887 掠夺朝鲜黄金相当于国内产出的4倍 1894 甲午战争 2.3亿白银
119 1881年前 日本近代产业基本官办 民间多有非议
120 1882年1月 近事评论 开始完全否定日本政府的劝业政策,认为官办事业能给国家结余利润者甚少
113 地租改革 地主收入比例增加 小农丧失土地 入会地(公有地)被破坏 20世纪初 佃耕地占全部耕地的一半
3发行公债
116各种公债 利率
487名华族 人均可得6万余日元 公债证书,而31.277万余人士族 人均只有461日元公债证书。
118 1889年统计,全国收入最多的104人中间 旧公卿 旧藩主占据了36%
124 日本政府廉价处理官办企业
125松方的通货紧缩政策 开源节流 花钱的事情归地方 增加税种 致使农民大量破产 购买力下降 中小企业破产
127 近代棉纺厂建立 排挤了日本手纺业
128 1890年前后 日本的纺织业首先确立了近代化生产的统治地位,并成了当时日本民间近代工业的中心。
9 一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德川幕府 亲蕃 谱代 外样 (无权过问幕政) 天皇领地3万石 130余家公卿 加皇家 不过10万石 将军 四分之一土地 700多万石
12士农工商 生活方式 乃至语言也有等级差别
12可观军队 旗本八万骑 儒教道德 五人组(保甲?)
14土地集中富农手中 佃农水吞 累死累活
曾询问过各蕃意见 实际上不同意的多
62 华族 士族诞生 大力提倡神道教 神道国教化
63 官职改革 中央扩充职位 士族出身 具有发迹思想的新官僚进入中枢
1870 藩制改革 精简人员 藩知事俸禄不得超过年贡收入的十分之一
64 改来改去 上下不满 没好处呀 于是继续改 废藩置县
167重视教育
1868年 王政复古大号令 登用人才第一急务 设立皇学所 和 汉学所 宗旨 辨国体正名分 汉土西学共为皇道羽翼
1869 兵库县知事 伊藤博文 提出 国是纲要 建议近代教育 1869木户孝允 提倡
170 1872年 日本文部省 颁布 学制
171 学制大体内容
142日本主要出口产品所占比例
日本关税不能自主 直到20世纪初才好转 在力求修改对外条约的同时 积极扶持本国产业的成长 保护和助成对外出口 自上而下发展近代产业 贸易立国基本前提 于是大久保世通提出海外直销
147大久保世通 建议
148 1876年设立劝商局 辨明内外通商之利害得失,为便利商业而开辟海路运输捷径,制订商会 市场之各项规则,设立商业学习所,保护商品标号,为振兴商业而贷放必要之资金,以及负责劝诱和奖励全国商业之所有事务。 不久西南用兵 大久保世通被刺杀 后
173 1873年日本小学就学率为适龄儿童的28 1877年39 1879年40 1897年超过50 1904年 100%
173 日本文部省 开支 1869-1877约占7%
176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77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可详看
1880 文部省经费40.49投到了东大。
71 1973年11月 警察制度
72 1871年12月 岩仓 使节团 日本高级官员倾巢而出 见识外国之先进 重视近代教育 殖产兴业
82征韩论 使团与西乡隆盛等人分裂
84同年10月 征韩派被排挤出政府
85内务省势力大增 开始资本主义发展
87 1873年7月木户孝允 政典规则 (立宪思想) 后主张实际
67不过不断改组 清洗了大多数旧亲王 旧公卿 旧诸侯 政府被下级武士充斥
68 1871年1月 各地万石出5人 兵部省管辖 4月三藩征兵 1872改称近卫兵 9月 置县后 设四个镇台 军队基本还是士族常备兵
69 1872年12月28日 征兵告谕 次年1月 征兵编制及概则
70分常备军 后备军 国民军 后备军分 第一后备军 第二后备军
25 最惠国待遇 治外法权 关税不自主 设立租界 1937年才最终取消特权遗迹 没有终止的规定 以至于明治维新后不平等条款尚存在四五十年
26 福泽谕吉
26-30培礼力主 将日本弄作殖民地。 1853 英法俄大战克里木 1861-1864南北战争
32英国也来插一杠子 后来见势不妙 卖了幕府
15活不下去了 杀婴 人口急剧减少
16农民起义次数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复杂
17 进入18世纪后大商人大高利贷者记载比比皆是 进入十九世纪后 大高利贷者财经势力使他们身居四民之上
幕府和诸侯越来越穷 一石米加九石糠而称十石 诸侯发行纸币 叫藩札
20 御用人 谁也得给他行贿了 幕府老中 田沼意次 腐朽
149前田 三大纲要
151外交人员 负责收集情报和推销国内产品
154 1874年10月 日本驻美纽约领事福田铁之助 日本出口生丝 茶叶的优势 对美国 于中国比较
154 日本外交人员众多建议
156调查报告和意见书成了苦于财政穷困的日本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贵重参考资料
156千万百计打入国际市场
46西南强蕃 蕃政改革
1859 安政大狱 1860 大老 井伊直弼 被杀 樱田门外之变 安腾正信提出 公武合体 1862 坂下门外之变 后 岛津久光 寺田屋事件
抵抗力量转移到长州蕃 10月将军上洛
47 1863 1864 英萨战争 下关战争 被打疼了 反省
47 1866 幕府二次征长 失败 1866 12 新将军继位 坚持公武合体的 孝明天皇 挂了 明治天皇上台
33法国想扶持幕府 发财 惹得幕府 1866发动第二次长战争
36英法俄美争夺对马岛 俄先下手为强 为了利益 英国出招保日本
38二 立新政,改造旧制度
38禁教锁国 但边疆危机 有识之士 19世纪后 忧患意识更为强烈 会泽正志斋 新论 尊王 攘夷 幕末志士无人不读
41幕府也想变法图强 统一国内力量
腐朽透了 纵有伦理说教 也无法长期维持封建统治
21下级武士 人人失去进取之心 唯利是图 赌博成风 杀人越货 被处以流放者 举不胜举
24 1844年那空里 骚扰日本的国家很多了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 培里 横须贺港 美国总统信件 第二年 日美和亲条约 神奈川条约
然后列强蜂拥而上
90 1871西乡 萨摩 西乡国 士族好处大大的 如何处理士族分歧很大 士农工商 士还算关心国事 但国家养他们贼花钱
93 通过秩禄处理,从经济上结束士族的封建特权,并促使他们转化。
三步走 1限定俸禄数量 1870 9 第二部1873 募集公债为资金 设秩禄奉还之法,对家禄 赏典禄 不满百石 请求奉还者,一次发给六年永世禄 四年终身禄 对志愿从事农耕放牧者 半价出售 不听话的 高额俸禄持有者 征收家禄税 13.58万人中招 三分之一
1867 幕府奉还大政 三个蕃怎么就打垮了幕府呢?
49 12月8日 萨摩 土佐 艺州 尾张 越前 藩主 下令保护皇室 王政复古
50新政开始 三职体制 有栖川宫炽仁亲王 总裁 皇族公卿诸侯 议定 各蕃蕃士代表和少数公卿 参与
51 定好规则 大排座次 各势力联合抵抗将军
52 小御所会议 意见分裂 诸侯们观望 老百姓打酱油
调整 1民间资本成长起来 2管办企业有了兴办近代企业的经验教训。3官办企业有司干涉和亏损问题。121 看看 4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日本学者 永井秀夫 研究 1877到1884年 各项官办企业全部收益为1488万日元 出现亏损的多为。。。。。。
123 1880年5月 大隈重信 三议一件 抓关键命脉 卖无用的
1882---1893年 日本贸易出超
164结果: 1对外出口展销的规模越来越大。 后面有数据。
2对外出口的工业品日趋增多。 懂1868年的1.89 到1892年的23.13
3有效抵制了国外大宗工业品的进口。
166 1876到1882 日本获得朝鲜无税贸易特权 垄断对外贸易 1894年甲午战争
133日本工人悲惨人生 女工童工多于男工
135面向海外贸易立国
日本的贸易立国
日本半殖民地型贸易结构
1对外贸易外商把持 136外商的巧取豪夺
2对外贸易逆差,金银正货严重外流
3日本变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掠取原料的来源。
141 19世纪以来,英国棉业的海外市场依次为 欧洲 印度 土耳其 中国 到了70年代 英国棉业的对日出口量超过对中国出口量 80年代超过土耳其
65 将有影响力的人招入政府 要求萨摩 长州 土佐 提供10000兵马 作为新政权军队 然后 废藩置县诏书
三府302县 后 三府72县 1876年7月 三府31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