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退出的四大案例

合集下载

风险投资公司退出策略案例分享

风险投资公司退出策略案例分享

风险投资公司退出策略案例分享在风险投资领域中,退出策略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一环。

退出策略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水平。

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些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退出策略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一重要的投资决策。

案例一:初创公司IPO退出在某年某月,风险投资公司A投资了一家初创科技公司B。

随着B公司业务的发展壮大,A公司决定采取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方式退出投资。

通过IPO,B公司成功地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了融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A公司通过出售其在B公司的股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成功退出了投资。

该案例中,风险投资公司通过IPO方式退出投资,获得了高回报。

这种方式适合于有较高增长潜力的初创公司,尤其是那些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公司。

然而,该方式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和市场条件成熟,同时还需要考虑上市公司定期披露信息给投资者带来的监管压力。

案例二:战略收购退出另一个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退出策略是通过战略收购。

在某年某月,风险投资公司C投资了一家创新医疗器械公司D。

随着D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C公司接到了一个来自大型医疗器械公司E的收购邀约。

C公司在考虑了市场前景、收购价格和战略合作等因素后,决定接受E公司的收购要约,成功退出了投资。

通过战略收购方式退出投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效率。

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通过选择适合的收购时机和合适的收购方,来实现投资的退出。

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在投资初期就积极寻找收购机会,并与潜在的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案例三:二级市场交易退出除了通过IPO和战略收购,风险投资公司还可以选择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来退出投资。

在某年某月,风险投资公司F投资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G。

随着G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值不断提升,F公司决定将其在G公司的股权进行二级市场的出售,成功退出了投资。

二级市场交易是一种常见且相对灵活的退出策略。

通过在公开交易市场上出售股权,风险投资公司可以获得流动性和投资回报。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PE)上市案例解析分析

蒙牛私募股权投资(PE)上市案例解析分析

前言:私募股权(PE)投资的退出。

PE投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基金都是有存续期限的,存续期满基金就会解散,投资者应得到支付。

因此,在投资伊始PE就开始考虑套现退出的问题。

一.首次公开上市退出公开上市(IPO)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转换成为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

公开上市被一致认为是私募股权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其主要原因是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可以让投资者取得高额的回报。

私募股权上市推出主要包括:1.境外设立离岸控股公司境外直接上市2.境内股份制公司境外直接上市3.境内公司境外借壳间接上市4.境内设立股份制公司在境内主板上市5.境内公司境内A股借壳间接上市6.境内境外合并上市二.并购或者回购退出股份并购是指一家一般的公司或另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按协商的价格收购或兼并私募股权基金所持有的股份的一种退出渠道。

股份出售分两种:一是指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二是指由另一家私募股权基金收购接手。

股份回购是指投资企业或企业家本人出资购买私募股权基金持有的股份,通常企业家要溢价回购股份,保证私募股权基金基本的收益水平。

三.股权出售股权出售是指私募股权投资将其所持有的企业股权出售给任何其他人,包括二手转让给其他投资机构、整体转让给其他战略投资者、所投资企业或者该企业管理层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手中赎回股权(即回购)。

选择股权出售方式的企业一般达不到上市的要求,无法公开出售其股份。

尽管收益通常不及以IPO方式退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者往往也能够收回全部投资,还可获得可观的收益。

在德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融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退出渠道也因此被限定于股权回购和并购,这两种退出方式与IPO相比,投资者获得的收益较少。

同样,日本的大部分融资渠道都是银行,和德国一样面临着退出渠道受限和控制权配置的问题。

四.清盘退出当投资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组织股东、有关专业人员和单位成立清算组,对风险企业进行破产清算。

PE退出的四大案例

PE退出的四大案例

[转帖]关于PE退出的4个案例Post By:2011-1-5 11:29:00 [只看该作者]来源:sina 作者:不详时下,PE退出大戏正在上演,作为主角的IPO出尽风头,成为各类聚光灯的关注焦点,更使身边的并购配角黯然失色。

“PE在投资时,不会区分这个案子的退出是通过上市还是并购,一般来说,首选上市,外资、内资PE都一样,因为上市价格会比较好,名利双收。

到了后期,由于诸多限制,很多公司上不了市,就找一条出路把它卖掉。

”某资深PE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对非上市企业的投资,PE在设计退出方案时,IPO仍然是首选,上市仍然是投资协议中的重要条款。

如果企业上市存在死结,PE通常不会投资。

但企业能否成功上市则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上不了市,如何实现退出?对于上市可行度低一点的项目,PE通常会琢磨有没有被并购的价值,同行中排名靠前的公司有没有并购的冲动和并购的能力。

因此,并购往往会成为第二方案出现在PE的投资报告中。

并购仅仅成为PE退出大戏中的配角,也有其必然性。

首先,IPO的高回报是其与生俱来的光环,创业板更使其大放异彩。

相比之下,并购退出的回报较低,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具有逐利本性的资本自然会将IPO奉为神灵;其次,并购交易带有更多偶然性,两厢情愿是基础,很难将并购退出作为既定目标。

投资初始,难以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并购方及并购价格,多数情况下,PE会对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意向并购方保持开放的态度,但交易的真正达成还需综合考虑及多方博弈;第三,并购相比于IP O更加灵活。

某PE人士将IPO和并购分别比作徒步和缆车两种登顶方式,“爬山爬到一半想坐缆车很容易,但缆车坐到一半想下来走却不太可能。

” 虽然没有IPO主角的光鲜地位,并购仍是整场大戏中戏份最多的配角。

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2009年对中国556家投资机构(包括385家内资及171家外资)的调研结果,在2009年的退出案例中,多达66%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通过上市退出的不到30%。

减资退出国有企业的案例

减资退出国有企业的案例

减资退出国有企业的案例减资退出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减少注册资本或股本的方式,将部分股权出售给其他投资者或股东,退出企业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10个减资退出国有企业的案例:1. 赛特集团:赛特集团是中国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汽车制造和销售业务。

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该企业决定进行减资退出。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战略投资者,赛特集团成功减少了企业的负债和经营压力。

2. 中石油:中石油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石油公司之一。

由于石油行业的变化和经营压力,中石油决定进行减资退出。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国内外投资者,中石油成功减少了企业的负债和经营风险,同时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技术合作。

3.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

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成本,中国移动进行了减资退出。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中国移动成功优化了企业结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4. 中国铁路集团:中国铁路集团是中国国有铁路运输公司。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负债问题,中国铁路集团进行了减资退出。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国内外投资者,中国铁路集团成功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资金运作能力。

5. 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化集团是中国国有石油化工公司。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负债问题,中国石化集团进行了减资退出。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投资者,中国石化集团成功降低了企业负债,增加了资金流动。

6.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是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

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成本,中国电信进行了减资退出。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战略投资者,中国电信成功优化了企业结构,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7. 中国南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是中国国有航空公司。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负债问题,中国南方航空进行了减资退出。

通过出售部分股权给国内外投资者,中国南方航空成功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资金运作能力。

8.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国有银行之一。

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风险,中国农业银行进行了减资退出。

市场主体退出难典型案例

市场主体退出难典型案例

市场主体退出难典型案例:Lehman Brothers破产案背景Lehman Brothers是一家成立于1850年的美国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总部位于纽约。

在其创立的160年间,Lehman Brothers成为了全球金融业的巨头之一,涉及投资银行、证券交易、资产管理、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然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Lehman Brothers遭遇了巨大的困境。

由于其大量投资于次贷抵押贷款和高风险资产,Lehman Brothers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遭受了巨额亏损,导致其资本严重不足,无法继续运营。

过程1.2007年:Lehman Brothers开始受到次贷危机的冲击,其投资组合中的次级抵押贷款开始出现违约。

2.2008年3月:Lehman Brothers公布了2007年的亏损,这是其自1850年以来首次公布年度亏损。

3.2008年6月:Lehman Brothers公布了第二季度亏损,市场对其财务状况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4.2008年9月:Lehman Brothers面临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无法满足债务偿还和运营资金需求。

9月15日,Lehman Brothers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在美国联邦破产法庭提出了破产申请。

5.破产申请后,Lehman Brothers的资产被拍卖,以偿还债权人的债务。

然而,由于其投资组合中的资产质量低劣,拍卖所得的金额远远不够偿还其巨额债务。

结果1.全球金融市场震荡:Lehman Brothers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

股市暴跌,多家金融机构遭受重创,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2.就业市场动荡:Lehman Brothers的破产导致数以万计的员工失去了工作。

不仅是Lehman Brothers的员工,还有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公司的员工也受到了影响。

3.政府干预:Lehman Brothers破产后,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措施,以稳定金融市场。

PE的二级市场“中途退出”游戏(全文)

PE的二级市场“中途退出”游戏(全文)

PE的二级市场“中途退出”游戏(全文)据外媒报道,3月2日,中国三大PE基金―鼎晖投资、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及新天域资本,已同意从另一家PE基金MBKPartners手中收购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母公司55%的股权,成为投资圈学习的一大热点。

“这一交易诠释了PE基金除了千军万马挤‘上市’这根独木桥之外,还有转让所持有的被投资企业股权的退出方式。

”上海基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总经理石育斌博士接受《新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PE二级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项目转让将日渐频繁。

石育斌,法学博士,被称为“国内LP权益保护第一人”,2022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专著《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实务操作指南》。

上市不是PE退出的唯一抉择由于PE是一种长期投资行为,如果LP(有限合伙人,出资但不参与管理)完全履行出资承诺,则LP投入基金的资金将在存续期内处于相对不流动的状态,其运作机理是资产在相对不流动的情况下实现资产增值,因此,解决PE投资中流动差的问题,成为一个制度性需要。

石育斌说:“逐步建立一个多样化与多层次的PE二级市场,让各类PE基金的LP与GP(一般合伙人,基金管理人)获得‘中途退出游戏’的途径与通道,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PE基金流动性差的制度性难题。

”最近,很多基金到了集中退出期,如果到了存续期还未退出,基金就面临清盘的压力,因此,基金会在PE行业内寻找另一家基金接手。

二级市场活跃时,主要通过上市退出,而市场低迷时,其他退出方式则借机获得发展。

在国外,并购重组是PE退出的重要渠道,股权转让、换股收购、管理回购等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退出渠道。

一家老牌外资PE基金投资经理告诉记者:“退出方式短期内仍会以上市为主,因为在中国投资上市项目对PE来说回报仍最高,而并购、PE二级市场和管理层回购在中国市场都还不发达,也可以考虑参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相对而言,收益不高,但流动性更强。

”2010年11月13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北金所”)了《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私募股权交易规则》,正式启动了私募股权基金的二级市场交易,因此,北金所成为国内第一家从事私募股权交易的二级市场平台。

注册制以来股权投资退出案例

注册制以来股权投资退出案例

注册制以来股权投资退出案例咱来唠唠注册制以来的股权投资退出案例哈。

一、IPO退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退出)1. 企业成长与上市机遇。

就说那个科技小公司吧,它在注册制之前呢,想上市可难了。

注册制一来,哇,机会就像天上掉馅饼(这公司本身也得有点本事)。

它搞的是那种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之前一直在风投的支持下埋头苦干,开发算法啊,招揽人才啥的。

注册制放宽了一些上市的条件,对盈利的要求没那么死板了。

这家公司呢,虽然还没开始大规模盈利,但是它的技术前景特别好,用户增长也很快。

然后就顺利地走IPO流程上市了。

那些早期投它的风投机构,一下子就有了退出的好机会。

就好比种了好久的果树,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2. 市场反应与退出收益。

这家公司上市的时候,市场可热情了。

股票一发行,价格就蹭蹭往上涨。

那些股权投资机构手里的股票那可都是宝贝啊。

他们当初投进去的时候可能每股就几块钱,上市后股价几十块。

这一退出,那收益简直就是翻了好多倍。

就像买了一张彩票中了大奖似的,不过这可是人家眼光和企业努力的结果。

二、并购退出。

1. 行业整合与并购机会。

有个做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在注册制的大环境下,行业竞争变得更激烈了。

有一家大企业想要整合产业链,就盯上了这个中小制造企业。

这个中小制造企业呢,虽然自己在行业里有点小名气,但是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想扩大规模又缺资金和资源。

而那个大企业呢,资金雄厚,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

大企业就提出并购这个小制造企业。

对于投资这个小制造企业的股权投资机构来说,这可是个不错的退出机会。

就像你搭车到了一个中转站,虽然没到最终目的地,但是能换到一辆更好的车继续往前走,而且还能把之前的车票钱赚回来还有盈余。

2. 估值与交易达成。

在谈判的时候,这个小制造企业的估值是个关键。

毕竟股权投资机构投了钱,都想卖个好价钱。

注册制下呢,市场对企业的价值评估更灵活了。

因为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小制造企业潜在的技术优势,虽然它规模不大,但是有几项专利技术很厉害。

2012年中国PE行业十大事件

2012年中国PE行业十大事件

2012年中国PE行业十大事件作者:张岩铭| 发表时间:2012.12.27刊发于总1992期《中国经营报》[机构]版0条评论被16次查看收藏一、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发布行业统一标准和规则《中国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指导原则(2012年第二版)》于今年9月正式发布。

二、中概股退市风潮2012年8月,分众传媒完成私有化交易。

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国分支机构,一些中概公司在遭遇做空袭击后最终退出美国资本市场。

三、创业板泡沫破灭今年以来随着各国证券市场持续委靡、国内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新股发行泡沫逐渐被挤出,“三高”明显消退。

四、首例PE对赌协议被判无效2012年7月,甘肃省法院判定对赌条款无效,成为国内首个针对PE对赌协议的明确司法判例。

五、GP构成日趋多元化,LP中机构投资者增加2012年9月、10月证监会相继发布新政,加快公募基金、券商直投涉足PE投资。

此外,不少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相继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或母基金。

六、PE/VC行业遇冬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国内PE/VC也普遍面临“融资难、投资难、退出难”的多重难题。

七、赴美上市窗口关闭八个月2011年以来,连续八个月没有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持续遭受冷遇。

八、PE浮盈税征缴传闻引发热议2012年4月,有关国家税务总局对PE征收账面浮盈税的传闻四起,投资人普遍认为,浮盈税的征收将大幅增加PE基金投资成本。

九、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2012年5月,雷士照明创始人与投资人就公司控制权展开一场为期4个月的争斗,最终以和解收场。

十、退出渠道日趋多元化6月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机构联合发起“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9月新三板扩容拉开帷幕,并购在年内持续升温。

PE退出机制与流程

PE退出机制与流程

关于PE退出流程与方法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是指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创业企业开展相对成熟后,将其持有权益资本在市场上出售以收回投资并实现投资收益。

私募股权投资特点即循环投资,也就是"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循环过程,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循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其实现了资本循环流动活力特点。

一、请问什么是PE退出机制简单说,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就是投资机构在企业开展成熟以后,将其所持有股权或者叫权益资本在市场上出售以收回投资并实现收益。

最近网上有这么一篇文章比拟火,内容大意是“全国PE公司有一万家左右,估计每家PE公司都投资两三个工程。

正常情况下,国内每年新上市公司也就三四百家左右,而目前股市低迷,IPO速度将继续放慢。

如此排队等候上市,PE投资公司70年也排不完。

〞这个话题在网上引发了很多网友关注。

我个人觉得之所以出现这类文章,主要是大家对PE(私募股权投资)这个产业还不太了解。

这段话有两个关键意思,其一是PE非常多,其二是特别IPO少,PE到底该怎么生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是,对于企业而言,它在IPO之前分为几个阶段,那就是种子期、初创期、开展期、扩展期、成熟期最后到IPO,而企业每一个开展阶段都是对应一类投资者或者叫资本,风投资本一般对应就是种子和初创期,开展资本就对应是开展期,并购基金对应是扩张期,还有夹层资本、IPO资本等等一系列类型基金,他们都分别对应企业不同时期,这就是我们说广义PE。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某某企业进展第二轮融资、某某企业进展第三轮融资等等消息,就是企业进入了不同开展期,其融资规模、价格都有所区别。

我们投过一个企业,08年时候一块多钱,几乎是净资产价格,那时候我们翻来覆去看,调研,审查,总感觉心里没底,最近企业又搞了一轮融资,7块不砍价,而且来都是大牌PE,小PE根本拿不到货。

说到这我想大家就都明白了,一个企业不是只有一家PE,我们碰到比拟夸大一家企业有40多个PE。

PE投资案例

PE投资案例

PE投资案例一、案例回顾1、背景1999年8月遭到伊利董事会免职的牛根生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据蒙牛介绍,他们在创立企业之初就想建立一家股份制公司,然后上市。

除了早期通过原始投资者投资一些资金之外,蒙牛在私募之前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融资,如果要抓住乳业的快速发展机会,在全国铺建生产和销售网络,蒙牛对资金有极大的需求。

有资金需求就要进行融资,在考虑了银行贷款、创业板上市、民间融资、A股和香港主板上市等渠道之后,蒙牛发现都不能满足自己对资金的需求。

于是,在2002年初他们决定退而求其次——在香港二板上市。

这时,摩根士丹利与鼎晖(私募基金)向蒙牛提出来,劝其不要去香港二板上市。

因为香港二板除了极少数公司以外,流通性不好,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不感兴趣,企业再融资非常困难。

摩根与鼎晖劝牛根生团队应该引入私募投资者,资金到位,帮助企业成长与规范化,大到一定程度了就直接上香港主板。

牛根生是个相当精明的企业家,对摩根与鼎晖提出的私募建议,他曾经征询过很多专家意见,最后决定采纳他们的私募建议。

2、上市前的资本运作蒙牛成立之初的资本结构如下:为了成功的在海外上市,首先要有资金让它运转过来,然而原始的资本结构过于僵硬,对大量的资金注入以及资本运作活动都将产生桎梏作用,因此蒙牛在PE投资团队的指导下,自2002 年起就开始逐步改变股权架构,以便为日后的上市创造一个灵活的股权基础。

蒙牛在避税地注册了四个壳公司,注册在维京群岛的金牛、银牛公司,开曼群岛公司以及毛里求斯公司。

其中金牛公司的股东主要是发起人,银牛公司的发起人主要是投资者、业务联络人和职员等,这样使得蒙牛管理层、雇员、其他投资者、业务联系人员的利益都被悉数注入到两家公司中,透过金牛和银牛两家公司对蒙牛乳业的间接持股,蒙牛管理层理所当然成为公司股东。

开曼群岛公司和毛里求斯公司为两家典型的海外壳公司,作用主要在于构建二级产权平台,以方便股权的分割与转让。

四个壳公司的的资本结构如下:完成这一切以后,蒙牛进行了第一次注资。

风险投资公司退出策略案例分析

风险投资公司退出策略案例分析

风险投资公司退出策略案例分析在金融领域中,风险投资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快速扩张和壮大。

然而,风险投资公司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决定退出投资,并将投资回报最大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风险投资公司的退出策略案例,探讨退出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最佳退出计划。

案例背景介绍该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一家初创企业,该企业专注于新型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经过几年的运营,该企业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并吸引了其他投资者的兴趣。

然而,该风险投资公司认为现在是时候退出投资,以便将资金回收并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退出策略选择在制定退出策略之前,风险投资公司需要仔细分析市场情况和投资回报。

他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见的退出方式:1. IPO上市:如果初创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和潜力,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选择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方式退出。

这将使得该企业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投资公司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股份,获得更大的利润。

2. 收购: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与其他投资者或竞争对手洽谈收购交易。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将他们的股份出售给对方,并实现退出战略。

3. 二级市场交易:如果初创企业尚未准备好进行IPO或找不到适当的收购方,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选择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股份。

这样,他们可以迅速退出,并获得一部分投资回报。

退出策略制定针对该案例,风险投资公司最终选择了IPO上市的退出方式。

他们制定了以下退出策略:1. 与证券交易所合作:风险投资公司开始与当地的证券交易所合作,准备IPO上市的程序。

他们提交了相关文件和报告,并接受了交易所的审查。

2. 公司治理结构调整:为了满足上市的要求,初创企业进行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

他们增加了独立董事的数量,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并开展了审计工作。

3. 市场宣传和投资者交流:风险投资公司在上市之前积极进行市场宣传和投资者交流。

他们发布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业绩预测,与潜在投资者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详解私募股权投资(PE)的七种退出方式

详解私募股权投资(PE)的七种退出方式

详解私募股权投资(PE)的七种退出方式导读:所谓退出是指股权投资机构或个人在其所投资的创业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将其持有的权益资本在市场上出售以收回投资并实现投资收益的过程。

中国股权投资历经20余年的蓬勃发展,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元,每年投资项目数量近万个,投资金额超4500亿元。

常见的退出方式主要有IPO、并购、新三板挂牌、股转、回购、借壳、清算等。

图 1:2016 上半年退出方式概览根据已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投资机构完成退出交易2053笔,其中新三板挂牌1644笔,占到退出的80%;并购150笔,在数量上首度超过IPO,占比7%;通过IPO退出的交易为146笔;而通过回购、借壳等方式退出只占所有退出数量的2%。

那这些退出方式各有哪些特点呢?一、IPO退出:投资人最喜欢的退出方式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也就是常说的上市,是指企业发展成熟以后,通过在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使私募股权投资资金实现增值和退出的方式,主要分为境内上市和境外上市,境内上市主要是指深交所或者上交所上市,境外上市常见的有港交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等。

图 2:投资机构支持上市企业数及融资额2016年上半年国内上市企业达61家,全球范围内总的有82家中国企业上市,居全球之首,而股权投资机构支持上市的企业为48家,实现退出的机构有146家;而在2015年,股权投资机构支持上市的企业多达172家,实现退出的机构有580 家。

在证券市场杠杆的作用下,IPO之后,投资机构可抛售其手里持有的股票获得高额的收益。

对企业来说,除了企业股票的增值,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对企业良好经营业绩的认可,可使企业在证券市场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资金。

二、并购退出:未来最重要的退出方式并购指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或资产,从而影响、控制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并购主要分为正向并购和反向并购,正向并购是指为了推动企业价值持续快速提升,将并购双方对价合并,投资机构股份被稀释之后继续持有或者直接退出;反向并购直接就是以投资退出为目标的并购,也就是主观上要兑现投资收益的行为。

私募基金 退出阶段的风险案例

私募基金 退出阶段的风险案例

一、介绍私募基金退出阶段的风险私募基金的退出阶段是基金运作的最后阶段,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阶段之一。

在退出阶段,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积极地寻找退出机会,以实现投资回报。

然而,在退出阶段,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基金的退出带来影响,甚至导致投资者的损失。

二、市场风险私募基金退出阶段的市场风险是指市场因素对基金退出的影响。

在退出阶段,如果市场环境不稳定,投资者可能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在股票市场上,如果市场行情不佳,基金管理人可能无法按预期价格抛售股票,从而导致退出收益的下降。

货币市场的利率波动、外汇市场的汇率风险等因素也可能对基金的退出产生影响。

三、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无法按预期时间和价格变现的风险。

在私募基金退出阶段,如果基金投资的资产缺乏流动性,可能会导致基金无法按计划退出,从而延缓投资回报的实现。

私募基金投资于不受欢迎的小公司股票或者二级市场交易较少的固定收益产品,可能会面临着流动性风险。

四、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无法如约履行合约义务而导致的损失。

在私募基金退出阶段,如果基金投资的对手方存在信用风险,可能会导致基金在退出中遭受损失。

私募基金投资于债券市场,如果债券发行人违约,就会对基金退出收益产生负面影响。

五、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在退出阶段的管理决策带来的风险。

在退出阶段,基金管理人需要做出许多关于退出时间、退出方式、退出对象等方面的决策。

如果管理人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基金退出效果不佳,甚至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六、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因为法律法规的变化或者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

在私募基金退出阶段,如果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基金退出遭遇阻碍,甚至使得退出无法顺利完成。

政府出台新的监管政策,可能会对私募基金的退出产生影响。

七、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政治因素对基金退出的影响。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政治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私募基金的退出产生影响。

政治动荡可能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使得基金退出面临更大的挑战。

解析PE投资退出的四种方式及其对比

解析PE投资退出的四种方式及其对比

解析PE投资退出的四种方式及其对比私募股权基金本质是一个投资——退出——再投资的循环过程。

具体而言,私募股权基金运作分为四个阶段,即募集资金、选择项目、投入资金、退出获利。

作为私募股权基金的最后一环,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是私募股权基金在其所投资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股权转化为资本形式而获得利润或降低损失的过程。

资本的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循环的核心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投资人及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机构的收益,更体现了资本循环流动的活力特点。

因此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的选择及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一般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经营达到理想状态时进行。

当被投资的企业公开上市后,私募基金再逐渐减持该公司股份,并将股权资本转化为现金形态。

IPO可以使投资者持有的不可流通的股份转变为可交易的上市公司股票,实现资本的盈利性和流动性。

根据Bygraveand和Timmons的研究发现,IPO退出方式可以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获得最大幅度的收益。

根据清科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2008-2012年的退出案例中每年以IPO退出的占比均超过70%,无可争议成为国内私募股权基金最主要的退出方式。

2009年创业板开启以来,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开启了“暴利时代”,根据投中集团统计,2009年至2011年,国内PE机构通过IPO实现退出的平均账面回报率超过7倍,2009年达到峰值11.40倍。

而由于PE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二级市场高估值的降温,PE 机构通过IPO退出获得的平均账面回报率也逐渐下跌。

但即便如此,相信随着PE投资市盈率的理性回归,IPO闸门的再次开启,IPO仍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较为理想的退出方式。

IPO退出方式主要的有利之处在于:1、能够让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

对于PE的投资方来说,通过IPO退出能使其获得较其他方式更为可观的收益,一般可达投资金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退出投资法律案例分析(3篇)

退出投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领域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往往面临退出投资的难题。

本文将以一起退出投资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投资者在退出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乙公司(以下简称“乙”)为一家风险投资公司,2012年向甲公司投资2000万元,持有甲公司20%的股权。

2015年,乙公司因投资决策失误,决定退出甲公司投资。

然而,甲公司因经营不善,陷入债务危机,导致乙公司无法顺利退出投资。

乙公司遂将甲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丙告上法庭,要求甲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及违约金。

(二)争议焦点1. 乙公司是否享有优先购买权?2. 甲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3. 违约金数额如何确定?二、案例分析(一)乙公司是否享有优先购买权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在本案中,乙公司作为甲公司的股东,其在转让股权时,已履行了相应的通知义务,且甲公司其他股东并未表示反对。

因此,乙公司享有优先购买权。

(二)甲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公司未按照约定支付股权转让款,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对赌协议成PE退出渠道

对赌协议成PE退出渠道

对赌协议成PE退出渠道:IPO遭封并购退出仅能保底?发布时间: 2013-3-2 10:13:00 来源:上海国资作者:王铮相关行业:投资行业PE投资退出的传统渠道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IPO退出,另一种就是对赌协议PE行业的冬天来了。

2012年,对于国内的VC/PE行业来说,可能是一个转折的年份。

自2011年下半年至今,PE市场活跃度持续下滑。

据投中集团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披露募资完成的基金数量,分别为18支、22支和23支;募资完成规模分别为73.4亿美元、18.4亿美元和33.3亿美元。

募资基金数量同比下降85%,募资规模则亦下降了70%左右。

市场人士认为,目前PE基金普遍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募资困难;有限合伙人LP数量减少、断供、实际出资减少;二是投资困难;各类投资项目都处于下降的走向趋势,很难找到投资项目;三是退出困难;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行情转淡,私募基金2011年全年的收益为负17.8%,2012年平均回报率为2—3倍,加上中国证券市场近4个月没有一单IPO,PE亏损渐成常态。

“像2009年和2010年那样回报率动辄30—50倍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

”市场人士表示。

冷静下来的PE行业正在寻找新的投资和退出渠道。

参与并购企业大步海外并购给与PE参与机会。

近年来国内企业开始接受投行、VC/PE 等金融机构一起组团出海。

事实上,企业和PE合作对外投资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2008年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投资、高盛、曼达林基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2012年,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全额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等。

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过程确实蕴藏投资价值。

据数据,2011年VC/PE支持的海外并购案例有17起,交易总金额为59.58亿美元。

2012年,联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资为此专门成立跨境收购项目团队,专职负责海外并购项目。

据数据,截至2012年11月,国内PE通过IPO退出的项目降至60%,而通过MBO、并购和股权转让退出的比例提升至37%。

第三方定向增发.PE退出模式的新思路

第三方定向增发.PE退出模式的新思路

2008年3月15日星期六上市公司向独立第三方增发新股收购优质资产——便捷的PE退出途径目录一、便捷的退出途径——向独立第三方定向增发 (3)(一)典型案例 (3)(二)退出途径的两种主要方式 (4)二、向独立第三方定向增发重点关注事项 (5)(一)独立第三方作为定向增发对象的可行性 (5)(二)向独立第三方实施定向增发的主要目的 (6)(三)受资公司的控股权问题 (6)(四)避免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6)(五)定向增发股份的锁定期 (8)上市公司向独立第三方增发新股收购优质资产——便捷的PE退出途径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来以及随着《公司法》、《证券法》及配套的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国内证券市场已稳步渡过转型期、进入全流通时代,市场资源配置等各项基本机能渐趋成熟,政策的导向及其作用日趋明确。

在上述背景下,市场参与各方积极性大幅提升,各类创新思路途径纷至沓来,也获得了市场监管层的认可和鼓励。

定向增发即是目前市场监管层在全流通时代背景下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重点鼓励的市场工具之一。

基于鼓励绩优公司做大做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考虑,目前市场监管层已倾向于在原有向关联方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上市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扩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范围和深度,以求拓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途径,缓解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市场的资金需求压力,实现资本与实业发展的良好互动,切实发挥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以定向增发即上市公司向独立第三方增发新股收购优质资产为工具重新考量PE、VC等退出途径,对PE、VC、上市公司、受资公司等参与定向增发的各方无疑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以下简称“PE”)及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以下简称“VC”)等通过私募形式对具有融资意向的非上市企业(以下简称“受资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预先前置考虑了未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以获利。

最新 PE退出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建议-精品

最新 PE退出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建议-精品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我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途径探讨【第一章】我国PE退出最优形式研究绪论【第二章】PE退出理论分析【第三章】PE退出方式及比较分析【第四章】中国PE退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案例分析——软银退出阿里巴巴【第六章】PE退出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建议【】完善我国PE退出方式的方案研究参考文献6 PE 退出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建议6.1PE 退出问题的成因分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 PE 退出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就是 PE 退出项目与投资项目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大量项目退出渠道不畅。

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多方面的。

首先,相关法规体系不健全。

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相关法规的缺失以及滞后,特别是专门针对 PE 退出的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而有关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的法规,都制定了严格的上市规则,门槛高,新三板挂牌企业一般难以达到上市标准。

现行的《证券法》立足于交易所市场,缺乏对场内、场外市场转板机制的基本规定,同时也欠缺对多层次市场结构的整体设计,这些严重阻碍了 PE 顺利实现退出,从而遏制了我国私募快速向前发展。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不完善,欠缺 PE 二级交易市场。

在我国 PE 发展起步较晚,有关 PE 退出的市场发展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PE 二级市场欠缺,各市场转板退出渠道不畅,阻碍了 PE 多种退出方式的发展,退出渠道受阻。

对于新三板挂牌交易企业,过渡到主板或创业板实现上市,对于转板问题,同样缺少规范制度以及合理机制。

再次,退出路径单一,退出渠道受阻。

在我国,PE 退出主要方式仍是 IPO,并购退出方式虽发展较为迅速,但困难重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金管理者自身缺乏长期规划,退出意识淡薄,没从选定投资投资标的开始规划退出事宜,这必然造成退出效率低。

另一方面是我国虽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但各市场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国内主板市场上市退出门槛高,其他板块流动性较差,大部分企业由于对海外上市法规不了解,也只能望洋兴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帖]关于PE退出的4个案例Post By:2011-1-5 11:29:00 [只看该作者]来源:sina 作者:不详时下,PE退出大戏正在上演,作为主角的IPO出尽风头,成为各类聚光灯的关注焦点,更使身边的并购配角黯然失色。

“PE在投资时,不会区分这个案子的退出是通过上市还是并购,一般来说,首选上市,外资、内资PE都一样,因为上市价格会比较好,名利双收。

到了后期,由于诸多限制,很多公司上不了市,就找一条出路把它卖掉。

”某资深PE人士对本刊记者说。

对非上市企业的投资,PE在设计退出方案时,IPO仍然是首选,上市仍然是投资协议中的重要条款。

如果企业上市存在死结,PE通常不会投资。

但企业能否成功上市则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上不了市,如何实现退出?对于上市可行度低一点的项目,PE通常会琢磨有没有被并购的价值,同行中排名靠前的公司有没有并购的冲动和并购的能力。

因此,并购往往会成为第二方案出现在PE的投资报告中。

并购仅仅成为PE退出大戏中的配角,也有其必然性。

首先,IPO的高回报是其与生俱来的光环,创业板更使其大放异彩。

相比之下,并购退出的回报较低,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具有逐利本性的资本自然会将IPO奉为神灵;其次,并购交易带有更多偶然性,两厢情愿是基础,很难将并购退出作为既定目标。

投资初始,难以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并购方及并购价格,多数情况下,PE会对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意向并购方保持开放的态度,但交易的真正达成还需综合考虑及多方博弈;第三,并购相比于IP O更加灵活。

某PE人士将IPO和并购分别比作徒步和缆车两种登顶方式,“爬山爬到一半想坐缆车很容易,但缆车坐到一半想下来走却不太可能。

” 虽然没有IPO主角的光鲜地位,并购仍是整场大戏中戏份最多的配角。

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2009年对中国556家投资机构(包括385家内资及171家外资)的调研结果,在2009年的退出案例中,多达66%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通过上市退出的不到30%。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市场,绝大多数的股权投资也是通过并购退出,并非IPO。

东方高盛创始人陈明建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把PE投资比做上高中的话,退出就是上大学。

一百个孩子里有十个上大学的,其中只有一两个能上清华北大,这一两个就是IPO成功的,其他的就好比是并购退出的。

从硅谷来看,100个创业企业,有十个创业成功的,这十个里面只有一两个是IPO的,大部分是被收购的。

作为企业,收购别人当然是一种实力,但被收购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 并非每个企业都具备上市条件,也不是每个企业在上市后都能获得价值增长,若PE把眼光局限在上市后退出,未免有些狭隘,投资一些可能会被并购的企业,也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案例一]东方富海·英孚思为2009年11月,东方富海以9倍左右的市盈率收购上海英孚思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孚思为)9.72%股权。

英孚思为的主营业务是为汽车制造企业、汽车经销商等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的行业应用软件及行业解决方案,客户包括上海通用汽车、上海大众汽车、长安福特、上海汽车、一汽大众等20家中外品牌汽车厂、3500多家4S经销商。

据赛迪咨询2009年的一份报告,英孚思为在DMS(Dealer Management System)市场占有率接近30%,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向记者坦言:“实际上,我们最初的考虑是独立走创业板IPO的。

” 今年6月,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用友)发布公告,以人民币486,090,000 元的价格收购英孚思为99%股权,其全资子公司--江西用友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以人民币4,910,000 元的价格收购英孚思为1%股权。

用友的整体收购,当然也包括东方富海持有的近10%的股权。

当记者问为什么改变退出方案时,陈玮表示:“用友的平台和资源对英孚思为的企业管理层非常具有吸引力。

此外,用友出的价格我们也比较满意,我们从中获得了投资额一倍的回报,毕竟投资期仅仅半年。

”的确,4.91亿元已是目前国内管理软件行业的最高收购价格。

以英孚思为2009年净利润2713万元计算,此次并购的P/E为18倍。

用友出手如此阔绰,主要源于其拓宽业务领域横向扩张,尤其是进军汽车行业的决心。

然而,对于作为财务投资者的东方富海来说,这一切或许并未在预料之中。

除了英孚思为,东方富海另一个通过并购退出的案例是江苏顺风光电。

初衷也是希望独立上市,但因为行业发生了变化,在投资了两年之后,将其卖给了产业投资者,投资回报50%左右。

在这两个案例中,东方富海都实现了安全退出,但最终收益比起预期还是有些差距。

陈玮认为:“对PE来说,有退出渠道是最重要的,而不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退出。

比如投了十个项目,有两三个IPO,有四五个并购,有一两个管理层回购,甚至有一两个破产清算,作为一个投资组合来说,已经挣到钱了,不会太计较在一个项目上的得与失。

”[案例二]九鼎·日照三川果汁2008年3月,九鼎投资以3000万人民币收购了日照三川果汁有限公司(下称三川果汁)20%股权。

三川果汁主要从事果汁产品的生产及出口业务。

九鼎看好其销售渠道稳定、成本控制到位、管理团队优秀等,寄希望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能够上创业板。

持有一年半以后,企业发展未达到预期目标。

此时,九鼎接触到同类行业中一家德国企业,这家企业非常想并购三川果汁的部分资产,一个新的退出方案由此诞生。

这家德国企业希望收购三川果汁百分之百控股的一个制造厂,并且价格令企业管理层和九鼎都比较满意。

对方一是看中生产线本身,二是希望借此进入中国市场。

而此交易也符合三川果汁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

之后,企业管理层再用交易所得将九鼎手中持有的20%股权进行回购。

以转让价格计算,九鼎该笔投资的复合收益率为30%。

[案例三]弘毅·中国玻纤(换股方式,未退出)巨石集团为中国玻纤的控股子公司,中国玻纤持有其51%的股权。

今年4月,中国玻纤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拟收购巨石集团剩余49%股权。

本次交易标的——巨石集团49%的股权分别由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振石集团)、珍成国际有限公司(下称珍成国际)、索瑞斯特财务有限公司(下称索瑞斯特)持有,其中珍成国际的唯一股东为设立于开曼群岛的有限合伙企业Hony Capital Fund III L.P.(弘毅)主要业务为持有巨石集团的股权。

以2010年3月31日为基准日,标的资产预估价值为29.35亿元,中国玻纤以等值股票作为对价支付,发行价格为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交易均价,即19.03元/股,预计本次发行股份数量约为15,425万股,其中,珍成国际受让的股票数量约5,824万股。

并购专家、华泰联合证券投行部总监刘晓丹认为:“弘毅在此案中便是获取中国玻纤这个上市公司的股权,作为小股东锁定期也较短,日后其变卖上市公司股权也会获益很多。

而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小股东股权对核心资产的控制权益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利润也获得相应增加。

未来在行业中有一定地位,或者在一些细分领域有突出特点、自我成长会遭遇瓶颈的企业都是被并购的对象。

”[案例四]新天域·新世纪百货(换股方式:进行中)新世纪百货与重庆百货原均为重庆商社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商社集团对两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1%、32.514%。

新世纪百货的另一股东为投资机构新天域湖景,持股比例为39%。

2009年12月,重庆百货发布公告,拟分别向控股股东商社集团和新天域湖景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其分别持有的新世纪百货61%和39%的股权。

本次发行完成后,新世纪百货成为重庆百货的全资子公司。

重庆百货通过定向增发,以等额股票作为对价支付。

本次发行完成后,重庆百货的总股本增加至381,993,072 股,商社集团持有174,905,244 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5.79%,新天域湖景持有69,417,298 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18.17%。

两位股东均承诺,手中所持有的重庆百货股票自完成本次交易股权登记之日起36 个月内不转让。

截止记者发稿日,该交易尚在进行中。

据公告,本次交易后新世纪百货成为重庆百货全资子公司,两公司在百货品牌招商、超市采购、物流配送等多方面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可以加强,公司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可得到提高。

若该项交易顺利实施,新天域湖景手中的非上市公司股权将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向上市流通跨出实质性一步。

同时,由于受让的是价格时刻波动的股票,新天域湖景也要对锁定期内整合的效率、协同效应的发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承担相应的风险。

据悉,上述两家公司的历史、文化和管理模式均存在较大差异,交易完成后的整合过程比较复杂,整合后的协同效应将在两家公司经过一段时间融合后逐步发挥,如果整合计划或整合操作不够细致周密,可能对业务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存在整合不利导致经营波动的风险。

资料1IPO火爆背后IPO和并购都是PE退出投资的主要渠道。

但相比之下,IPO更加夺人眼球、引人侧目。

究其原因,首先,IPO是通过二级市场这一公开平台,媒体报道也比较多,而并购相当一部分发生在非上市公司之间,交易双方往往低调行事,外界知道得较少;其次,IPO涉及广大股民利益,受关注程度必然高,社会流传度广,而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交易涉及的利益关联方极少;第三,目前中国并购市场的交易发生量较发达国家明显偏少。

在国外,很多并购是与上市公司相关的,上市公司越多,并购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政策上对并购这种经济扩张方式支持鼓励也还不够。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告诉记者;第四,在中国资本市场中,PE过渡依赖IPO这一退出渠道,每次所谓的PE高潮都与I PO有直接关系。

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大批PE因IPO受阻而难以生存,创业板一开通,PE 又瞬间“火”了。

似乎是发行好,这个行业就好,发行不好,这个行业就死。

专家认为,目前,IPO热只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长远看,更多案子还是会以并购退出为主。

资料2境内外交易价格悬殊当年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单从这一个项目上,红杉资本便从中获益4.8亿美元;Ebay收购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电话运营商Skype,德丰杰通过该交易退出Skype,投资回报高达30多倍;2009年7月,亚马逊宣布收购在线鞋类和服装产品零售商。

收购价格高达12亿美元,红杉对Zappos初始投资时,企业的整体价值仅有1.5亿美元。

退出时,红杉总计4800万美元的投资已价值2.48亿美元。

相比这些天价交易,国内并购交易的平均价格低了许多。

国内外并购身价悬殊,根源是主观先天不足,还是不同市场生态、不同评审标准等客观差异?亦或二者兼而有之?本刊会同业内专家综合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一、国内与国外两种市场生态不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