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和北京人的对话
高考命题作文800字精选:品味时尚--北京与上海的对话
高考命题作文800字精选:品味时尚--北京与上海的对话品味时尚--北京与上海的对话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是时尚的聚集地。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时尚气质和独特的风格,而这种差异正是它们之间的对话。
在北京,历史和文化渗透在每一个角落。
当你走进这座城市的时候,似乎就走进了一个巨大而古老的博物馆。
北京人对于时尚的追求,更注重传统和中国元素的融合。
在他们的眼里,时尚不仅仅是外表,更多的是一种品味和内涵。
北京人喜欢穿着古装,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中国文化的珍视。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非凡和与众不同的感觉,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场合上都能感受到。
而在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气息扑面而来。
这座城市充满了创意和激情,也是时尚的发源地之一。
上海人对于时尚的追求,更注重个性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他们的眼里,时尚是一种态度,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上海人喜欢追随潮流,他们喜欢尝试新事物,喜欢与世界接轨。
无论是在服装还是生活方式上,上海人都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这也是上海成为时尚之都的原因之一。
然而,北京和上海的时尚对话并不是竞争,而是相互借鉴和融合。
无论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都在不断吸取对方的时尚元素,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服装之中。
北京的传统和上海的潮流,通过这种对话,相互影响着,相互补充着,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时尚风格。
在当今社会,时尚已经成为一个人的形象和品味的代名词。
北京和上海作为时尚之都,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它们的对话,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时尚产业,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时尚的热爱和追求。
品味时尚--北京与上海的对话北京和上海是中国两个最具时尚元素的城市,它们之间的时尚对话体现了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首先,北京的时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使得北京的时尚更注重传统元素的融入。
无论是传统的衣饰还是古代建筑的设计,都能在北京的街头巷尾看到。
上海人与北京人的段子
上海人与北京人的段子
以下是一些关于上海人和北京人的段子,旨在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述这两个地方的人的特点。
请注意,这些段子只是为了娱乐,并不代表真实情况。
1.上海人看见北京人:“你们怎么天天吃馒头?”
北京人回答:“我们天天吃烤鸭,你看见了吗?”
2.上海人去北京旅游,问北京人:“你们这有修鞋的吗?”
北京人回答:“有啊,你找他干什么?”
上海人:“我想把鞋修一修。
”
北京人:“你要修鞋,还找我们干什么?”
3.上海人去北京旅游,住进了一家宾馆。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宾馆门口停了一辆自行
车,于是他打电话给服务员:“你们这是什么宾馆?门口连个车棚都没有!”
服务员回答:“这是自行车啊。
”
上海人:“自行车怎么了?我们上海早就淘汰自行车了!”
4.上海人去北京看天安门,问北京人:“你们这怎么这么小?”
北京人回答:“小吗?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安门广场!”
上海人:“我说的是天安门。
”
北京人:“哦,你说的是那个门啊,确实不大。
”
5.上海人去北京看长城,问导游:“这长城怎么这么短?”
导游回答:“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城啊!”
上海人:“我说的是城啊!”
导游:“哦,你是说长城里的城啊,那确实不长。
”
希望这些段子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欢乐。
日常英语对话聊天
日常英语对话聊天共50句含翻译1. Hello! How are you today?你好!你今天好吗?2. I'm good, thank you. And you?我很好,谢谢。
你呢?3. 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你是做什么工作的?4. I work in marketing.我在做市场营销工作。
5. Do you have any plans for the weekend?你周末有什么计划吗?6. I'm thinking of going to the movies.我在考虑去看电影。
7. That sounds like a good idea.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
8. Can I get you something to drink?我可以给你倒点喝的吗?9. I'll have a cup of coffee, please.我想要一杯咖啡,谢谢。
10. Where are you from originally?你原来是哪里人?11. I'm originally from Beijing, but I live in Shanghai now.我原来是北京人,但现在我住在上海。
12. What's your favorite type of music?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13. I love listening to pop music.我喜欢听流行音乐。
14. How was your day?你今天过得怎么样?15. It was pretty good, thanks. How about yours?还不错,谢谢。
你呢?16. I had a busy but productive day.我的一天很忙碌,但也很充实。
17. What do you enjoy doing in your free time?你在空闲时间喜欢做什么?18. I enjoy reading and playing sports.我喜欢阅读和运动。
讽刺人的经典语句
讽刺人的经典语句下面是由unj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6讽刺人的经典语句,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现在你骂我,是因为你还不了解我,等你以后了解了我,你一定会动手打我的。
2、一北京人叹道:北京的地铁真挤,上周一孕妇被挤流产了。
上海人不削的说:上海的地铁才叫挤,去年一少女被挤怀孕了。
3、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4、一个人的死是一个悲剧。
5、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也不是生死别离,而是我身在祖国,却不知道祖国在发生什么。
6、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
7、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
8、聪明的女人对付男人,而笨女人对付女人。
9、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他可能是鸟人。
10、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让你结束单身的人。
11、当生活心怀歹毒地将一切都搞成了黑色幽默,我顺水推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流氓。
12、当天空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潇洒,你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
14、每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15、你看看你这孩子长的,真是发行对不起头型,头型对不起脸型,脸型对不起脖型,脖型对不起身型,你简直就是个畸形嘛!16、你要是鲜花,以后牛都不敢拉粪了!17、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
18、千百万人的死却仅仅是个统计数字。
19、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却可以把人带进去。
20、人是很难和大便斗的,你踩它打它可它依然是大便,弄脏的是你。
21、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
22、上了年纪最大的好处就是:年轻时得不到的东西,现在你不想要了。
23、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最后他把所有的学生都弄死了。
24、我爸面对我发胖一事发表了看法:没有韩红的命,还得了韩红的病。
25、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26、我们最大的情敌,不是第三者,而是岁月。
27、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
28、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我不喜欢的人更不喜欢我。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读后感悟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读后感悟故事是这样的,说有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
临上车时却改变了主意,原因是他们听到有人议论:上海人会算计,外地人问路都要收钱;北京人都老实巴交,见你穷困潦倒还能请你吃饭,给你提供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没关系,反正饿不死;而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啊,给人带路都能赚钱,处处是门路。
结果,两个打工人交换了车票,也交换了人生。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商场啊银行啊,谁可以白吃,点心能免费品尝。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好,带路能赚钱,开厕所可能赚钱,弄盆凉水给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他从郊外弄来些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出售,一天就净赚了五十多元钱。
一年后,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门面。
后来,他辗转各个能赚钱的路子,生意越做越大,还能将门店扩展到别的城市,变成连锁企业。
在一次去往北京考察市场的路上,他遇到了那个和他换车票的老友,老友衣衫褴褛,在捡一个矿泉水瓶,两人对视的那一瞬间,都愣住了...机遇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但机遇,又独钟情于那些能及时识别它并抓住它的人。
“北京人”的老实巴交和“上海人”的势利就是机遇。
原去北京的人不仅及时识别了机遇,而且又及时地抓住了机遇。
因此,赚钱的机遇才钟情于他;相反,原打算去上海的人由于他不具备识别机遇的慧眼,当挣钱的机遇出现时,只能与之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我们把话说回来,对于还在使用传统农业模式的朋友来说,机械化农业模式就是一次机遇,如果抓住这次机遇,你也能像去上海的那个乡下人一样,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明悦就是你的助力。
北京和上海俚语
北京和上海俚语北京和上海是中国两大国际化大都市,各自拥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
在这两座城市中,流行着各自的地方俚语,反映出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本文将分别介绍北京和上海的俚语,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北京俚语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人才聚集于此。
北京话作为官话的方言之一,自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俚语。
在北京人的日常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地道的北京俚语,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瞎吹牛皮”就是北京俚语中常用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胡说八道,说大话。
这个词汇源自于北京人的幽默风格,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言语中夸大其词的情况。
另外,“拽”是北京俚语中常见的一个词汇,指的是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意思。
北京人有时也会用“拽”来形容一个人的个性和气质,是一种带有调侃意味的用词。
“搓火”是北京俚语中常用的一个短语,意思是发脾气,生气。
北京人天性豪爽,有时会在生气时表现得很放肆,所以“搓火”这个词汇也很形象地描述了北京人的性格特点。
总的来说,北京俚语活泼生动,富有地方特色,展现了北京人的幽默与豪爽。
与北京不同,上海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之一。
上海话作为吴语的方言之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俚语。
在上海人的日常交流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地道的上海俚语,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时尚与活力。
比如,“吃土豆”就是上海俚语中常用的一个短语,意思是吃亏,受委屈。
这个词汇源自于上海人的口语表达,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遭受委屈或吃亏时的心情。
另外,“走狗屎运”是上海俚语中一个比较特别的词汇,指的是运气很好,碰到了好事。
上海人有时也会用“走狗屎运”来形容一个人近期运气很不错,是一种幸运的表现。
“拍马屁”是上海俚语中常见的一个短语,意思是奉承,讨好。
上海人在社交场合中善于交际,有时会用一些夸张的方式来讨好别人,所以“拍马屁”这个词汇也很形象地描述了上海人的社交技巧。
总的来说,上海俚语时尚大气,展现了上海人的精明与灵活。
北京话和上海话
北京话和上海话文化,也会影响语言的变化。
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
说白一点,就是活法。
上海由汽车、电车、黄包车,如果要省钱,也可以开“11路电车”。
所谓11路电车,就是人的两条腿;开11路电车,就是步行。
这就是典型的上海俏皮话,拿现代生活方式来说事。
上海人讲实惠,就连说话,也讲究简明快捷,不喜欢拖泥带水。
他们往往直筒筒地问人家,“侬几岁”,根本不管对方是大爷还是小姐。
那语气,就像是在商店里问价格。
北方人来上海,总觉得商店里的营业员也缺少“人情味”。
他们常常会直筒筒地问人家“侬买伐”,而不会像北京人那样问“您瞧那件儿可心”。
上海人的这种说话方式,往往令北方人尤其是北方老年人很不快。
北京人问年轻,是有很多讲究的,问老人,得问“高寿”;问中年人,得问“贵庚”;问年轻人,得问“十几”;只有对小娃娃,才问“几岁”。
饶这么着,也得多说几句:“小朋友,告诉爷爷,几岁啦?”这就是北京人看来的礼数,上海人看来,就是啰嗦。
北京人说话,最喜欢掰开了,揉碎了,从里到外又从外到里,不说山穷水尽不罢休,非把死人给说活了不可。
北京人是很能夸大其词的。
比如东西少,就说“还不够塞牙缝儿”;再说个子矮,就说“还没三块豆腐高”。
你可想一块豆腐才多高?个子在矮,也有三百块豆腐高吧?可北京人敢这么说。
分量上要说够,数量上也要说足。
比如说一个人精又鬼,就说他有“三十六根转轴,七十二个心眼”,够多的吧?因为要把文章做足,所以即便是“指桑骂槐”,那桑树也不能只有一棵。
比如说一个人小气,一般也就说他是“铁公鸡”,北京人却说出一连串比喻“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这些宝贝可都是一毛不拔的。
要说一个人长得丑,不招人喜欢,就说“猪八不嚼,狗不啃,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我看这人也真是够不指望。
北京人的语言,就是可以这样化腐朽为神奇。
北京人的幽默段子
北京人的幽默段子
北京人喜欢幽默,下面来分享一些北京人的段子:
1. 其实吃货并不胖,只是身体里多了几个“味觉荷尔蒙”。
2. 别人都在炫耀自己的“一衣多穿”,而我们北京人却骄傲地说:“一衣多脏!”
3. 喜欢上海的人是因为爱看美女,喜欢北京的人是因为喜欢看美女穿厚一点。
4. 北京人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别跟我说你家条件多好,我爷爷有钱给毛主席捐过款!”
5. 世界杯期间,小贩们热情地问路人:“哥们儿,你看过国足的比赛吗?” 听到回答:“没看” 小贩慷慨地说:“可惜了呀,白白浪费了一晚上!”
6. 特别是冬天,在北京的街头巷尾总会看见几个人结伴而行的样子,然后突然扯开嗓门大喊:“我真牛逼!”,然后就四散逃开,逗得过路的人纷纷侧目。
7. 骑自行车穿的全是棉衣加大羽绒服,戴着口罩、手套、耳罩,看上去就像个放大版的“泡椒”。
8. “东北特产延边朝鲜族大蒜”能治百病,可惜吃了以后牙齿、皮肤、鼻子都变成大蒜味。
9. 一到晚上,北京人就是像整个城市都睡着了,到处都是安静的,只有天上的飞机不停地嗖嗖飞过,地上的车辆也只有定力很强的人才能辨别出来是车灯。
10. 北京人最爱说的一句话:“你看你人家四川菜都做得有卖相,别人的麻辣味道也很好!我们北京的烤鸭呢?每只都美得让人无法入口,啥味道也没有!”
以上就是一些典型的北京幽默,请勿模仿哦。
两个人的对话
两个人的对话1、老婆突然从身后抱着我说:“哥哥,我想要。
”我回过头一本正经地问:“能等会儿吗?”她撒娇说:“不行,就现在要,就现在要!”“好吧”,我把她安抚到沙发上,温柔地说:“是上次那个红色的包包吧,我看看降价了没。
”2、女:我对你这么好,为什么偷看其她女孩子。
男: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女:真不知羞耻。
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女:……分手3、今天中午下班食堂排队打盖饭,等到前面的同学时,刚好没了,只能吃套餐,同学倒,真悲剧,刚好到我就没了,我接到,更悲剧,我不是你前面的那一个,过一会去吃饭,发现在别的地方直接打套餐的同学的菜好很多,又接着一句:悲剧中悲剧,吃饭时发现,别人的菜比自己等了好久打到的要好很多。
4、一妹妹坐上公交车后,一边找东西一边跟司机师傅说,师傅,下一站幸福,路字还没说出来,司机师傅立马就把音乐调成了下一站幸福。
妹妹泪奔了。
5、妈妈给孩子讲夸父追日的故事,讲完以后,孩子若有所思的说,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老师说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原来都是夸父喝的啊。
6、女老师在讲课时裤子拉链开了!一位女同学站起来提醒老师说:老师你门没关!老师一摆手说:不管它,一会教导主任要来参观地。
嘻嘻嘻嘻。
7、一个男生有天给女友发短信:“你今天的发型不一样哦”女友说:“哦,我烫了一下”。
过了一会,他回了:“啊!严不严重啊?!”8、打车,跟司机说:跟着前面那辆车。
师傅:好叻,你们是执行任务吗?我们不能贴得太近会被发现;太远红灯时我们就会被甩掉。
我:师傅,冷静一点,前面那辆坐不下了,我们只是一起去按脚。
9、两个人很喜欢吃酸的,一天,两人到饭馆吃饺子,看到桌上的醋瓶里有多半瓶醋,一人问另一个:“这点醋够咱俩吃的吗?”另外一个看着醋瓶子说:“咱俩省着点吃,差不多够了。
”10、曾经,您家务事情一手抓,平添了白发;曾经,您巾帼不让男子汉,压低了双肩;曾经,您再苦再累不说难,操劳了心田。
三八妇女节,祝福您亲爱的妈妈!11、我受累我吃苦,我是甘当二百五,就着“咸菜”喝着“糊”,美的心里乐乎乎,人生本来分贫富,不怨命运错与否,这样的日子我知足,“二百五”真心送祝福,愿开心快乐幸福非你莫属,日子红红火火赛过我“二百五”哈。
一个北京人谈上海话
我眼里的上海(五)说完上海的文化传统和男人女人,就该闲扯上海的语言了,也就是上海话。
因为电台播音员说上海话,居然有人打电话来说讨厌上海话。
那位播音员也是好脾气,拐着弯的说,让他团成一团,温柔地离开。
这事要放在北京,就完全是另一个版本了。
老北京人罗嗦,也没这么好脾气,但很幽默,会说:“您没事吧?讨厌北京话啊,没关系,您别听啊,我没拿喇叭冲您耳朵嚷嚷不是。
回你们村去听乡音顺耳,老呆在这儿听您讨厌的北京话,多憋屈啊,落下个毛病晤的,您多冤那”。
一个脏字没有,把他损到家,他还没脾气。
连打电话抗议的理由都没有。
上面是开场白,逗大家一乐。
不过最先引起我注意的上海话,也成了一个笑话。
我听过侯宝林的相声《戏剧与方言》,其中有一段学两个上海女人在马路上聊天,虽然发音不怎么地道,但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走在上海马路上也喜欢听别人聊天,试图把他们的发音和要表达的语言对上号。
(这一举动纯属对语言的兴趣,和窥探他人隐私无关)让我纳闷的是,上海女人怎么那么爱提到“希特勒”。
后来发现,除了“希特勒”,上海话里还有些字后面可以跟“特勒”。
原来,我听着像发音像“希特勒”是上海话“死掉了”的意思,(凡是不存在通通是“希特勒”)倘若是“瓦特勒”,就是坏掉了的意思。
多说这么一个“特”,把我的思维都绕到二次大战的德国去了。
上海话用词罗嗦。
比如,豆浆要说豆腐浆,枕巾就俩字,非说枕头毛巾,四个字。
被窝叫被头洞。
但句子简单,比如有人敲门,北京话问“这是谁啊”,上海话就俩字“撒宁”。
“屋里”多简单啊,上海人非加个“厢”字不可。
话又说回来,没有这些看似罗嗦的语言,上海话就嗲不起来了。
就是买豆浆的老阿伯,用上海话说“豆腐浆”,听起来也那么亲切柔和。
这些年,台湾的惊叹语“哇噻”很时髦了一阵,然而,比起“好白相来兮”,那品位档次差的不要太远哦。
(咱也上海一回)不过,发嗲是要懂分寸,有资本的,不是随便什么人,什么场合都可以发。
最近上海的新成语“发俄罗斯嗲”,就是讽刺那些没有资本,不分场合乱发嗲的女人。
汉语口语对话练习
汉语口语对话练习简介本文档提供了一系列的汉语口语对话练,旨在帮助研究者提高汉语口语能力。
这些对话练涵盖了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并配有相关的词汇和常用表达,旨在让研究者能够更流利地进行日常对话。
对话一:问候与介绍A: 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B: 你好!我叫李明。
你呢?A: 我叫王红。
很高兴认识你。
B: 我也很高兴认识你。
你是哪里人?A: 我是北京人。
你呢?B: 我是上海人。
对话二:购物A: 你好!请问这个多少钱?B: 这个是一百块钱。
A: 太贵了。
你能便宜点吗?B: 可以给你打个折,九十块钱怎么样?A: 好的,我买了。
对话三:约会A: 你愿意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B: 当然愿意!你想看哪部电影?A: 我想看《流浪地球》。
你觉得怎么样?B: 没问题,我也很想看。
我们什么时候去?A: 今晚八点怎么样?B: 好的,我在电影院等你。
对话四:饭店订位A: 你好,请问有两个人的位置吗?B: 当然有,请跟我来。
A: 我们要一个窗户边的位置。
B: 没问题,这边请。
对话五:问路A: 请问去火车站怎么走?B: 往前走,一直直走,然后左转。
A: 然后呢?B: 再往前走,就会看到火车站。
A: 谢谢你的帮助。
B: 不客气,祝你旅途愉快!总结通过这些口语对话练习,学习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熟悉常用的表达方式,并进一步提升汉语口语能力。
建议学习者多加练习,尽量模拟真实情境进行对话,以加深对汉语口语的理解和应用。
上海人说北京人是乡下人的故事
上海人说北京人是乡下人的故事
《上海人与北京人的小插曲》
在一次去北京出差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那时我正走在北京的胡同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驳地映在古老的墙壁上。
我看见有两个中年男人在胡同口聊天,听口音,其中一位应该是上海人,另一位自然是地道的北京人啦。
只见那上海人指了指胡同里的四合院,说着:“哟,这北京的老房子看着挺有味道,不过比起上海的高楼大厦,还是显得有点土嘞。
”那北京人一听可就不乐意了,瞪大了眼睛回嘴道:“啥?你说我们这四合院土?这可是咱老北京的文化瑰宝,你们那高楼有啥意思,冷冰冰的,哪有我们这有人情味。
”上海人笑了笑,带着一丝调侃地说:“你们这啊,就是乡下地方,我们上海那才叫繁华呢。
”北京人这下可火了,提高了嗓门:“嘿!你还别小瞧咱北京,咱这儿有历史有底蕴,你们上海算什么呀。
”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了起来,好像谁也不服谁。
旁边的我看着这场景,觉得既好笑又无奈。
这上海人和北京人,都有着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骄傲,可就是谁也不愿意让步。
我就在想啊,上海的高楼大厦确实很壮观,那繁华的街道和璀璨的灯光让人着迷。
但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那也是独一无二的风景,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
他们其实都很特别,真没必要争个高低。
其实啊,不管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或者是来自其他地方的人,我们都是中国人呀,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大家都应该相互尊重和欣赏,而不是用这种“乡下”的说法去贬低对方。
这就是我那次遇到的小故事,一个上海人说北京人是乡下人的小故事,虽然有点小争执,但也让我看到了不同地域的人们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和执着。
《北京男人VS上海男人》
《北京男人VS上海男人》“北京男人眼中上海男人是“强生”华而不实,在上海人的眼中北京男人是“大宝”有点土--我在答复香哥时这样说的.我认识的上海和北京的男人为数不多,以下所说仅为个人浅见,砸砖的哥们手下留情,我怕痛!上海男人很精致很闷骚。
“暖昧”这个词最符合上海男女的性情和审美观,是上海大人间PK情商与智商的游戏。
想到上海总会想起夜幕低垂的摩登洋场、种满法国梧桐的马路、迷离回旋的爵士乐、旗袍、雪茄、阮玲玉式的女人们,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徐志摩式的上海男人应势而生。
追求女孩时上海的男人比北京的男人更懂得技法和攻略,他们沉醉在一种明明喜欢对方却欲擒故纵,欲迎还拒,或是欲说还休的气场上。
他们习惯于悄悄地在一旁注视,感受置身其中却又看似超脱事外的美妙,这和上海男人性情中“笃悠悠”一面有关,真正令他们向往的东西从他们嘴里吐出时往往是有一点儿不屑,上海话中没有“我爱你”恋爱即使谈得热火朝天,也只会说“我喜欢侬”始终保持一种矜持看不出一丝的急吼吼。
北京男人追求一个女孩的过程简洁,看对眼的姑娘走上去要求约会,几天后就对女孩说“我老想你了,我老爱你了。
当我老婆吧“如果女孩子拒绝他们,他一般会执着追求,掏心掏肺对女孩讲“除了你我谁也不娶!谁他妈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这辈子我娶定你了,我告诉你,就算你现在不同意,我也早晚让你答应嫁给我,就算你说我死皮赖脸也没关系我不在乎。
就算你爸妈把我当要饭不搭吡我,我也要娶你!就算我穷,我也能让你吃好的,就算我穷到卖血去,我也能养你。
”按道理上海男人选择婚姻时更讲究浪漫爱情才对,然,上海女人不配合,她们在选择伴侣上更注重选择能过日子的好男人,而不是可供审美的男子汉。
上海人对北京人的看法
上海人对北京人的看法作为中国两个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上海和北京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
上海人对北京人的看法也因此各有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上海人对北京人的看法吧。
从历史上看,上海和北京都是中国的重要城市,拥有着不同的发展背景和文化底蕴。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开埠城市,受到了西方的文化和经济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特色。
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使命。
因此,上海人和北京人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上海人认为北京人比较注重传统和历史。
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也使得北京人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喜欢参观名胜古迹,去故宫、天坛等地感受历史的厚重感。
而上海人则更加注重现代化和时尚。
上海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城市之一,拥有繁荣的商业和创新的文化氛围。
上海人更倾向于关注当下的生活和潮流,他们喜欢去购物中心、艺术展览等地,追求时尚和品质。
上海人认为北京人比较注重权力和地位。
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人更容易接触到政治和权力的氛围,也更加关注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他们普遍追求高薪高职位,注重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
而上海人则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实力。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人对于事业和创业有着更大的热情和追求。
他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上海人认为北京人比较保守和守旧。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政治氛围比较浓厚,这也使得北京人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相对保守。
他们更加注重规矩和传统,对于改变和新事物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而上海人则更加开放和包容。
上海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城市之一,上海人更加开放和包容,对于新事物和多元文化有着更高的接受度。
总的来说,上海人对北京人的看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上海人认为北京人比较注重传统和历史、注重权力和地位、保守和守旧。
这些看法既是因为两个城市的不同发展背景和文化氛围所造成的,也是因为上海人和北京人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存在一定差异所导致的。
文爱成功范文
文爱成功范文文爱,是指通过文字交流来建立情感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软件的发展,文爱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交友方式。
但是,很多人在进行文爱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开场白、不知道如何维持话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在文爱中取得成功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篇文爱成功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内容以下是一篇文爱成功范文,仅供参考。
Hi,你好啊!看到你的资料,觉得你很有趣,想和你聊聊天,可以吗?嗯,可以啊。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明,你呢?我叫小红。
你是哪里人啊?我是北京人,你呢?我是上海人。
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啊?我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你呢?我也喜欢流行音乐,尤其是Taylor Swift的歌曲。
你听过吗?当然听过啊,她的歌曲很好听。
你平时喜欢做什么?我喜欢看电影、听音乐、打游戏,还喜欢旅游。
你呢?我也喜欢看电影和听音乐,不过我不太会打游戏。
旅游的话,我还没有去过很多地方,你有什么推荐的吗?我觉得去云南和西藏都很不错,风景很美,而且文化也很丰富。
你有没有兴趣一起去看看呢?好啊,我很喜欢旅游,一起去看看吧!分析这篇文爱成功范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遵循了一些文爱的基本原则:1.开场白要简单直接,不要太过华丽,让对方容易接受。
2.话题要轻松愉快,不要涉及敏感话题,比如政治、宗教等。
3.要注意回应对方的问题,让对方感到被关注和尊重。
4.要表现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5.要适时地提出约会或者见面的建议,让对方感到自己的诚意和热情。
此外,这篇文爱成功范文还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1.开场白中提到了对方的资料,表现出了自己的关注和认真。
2.对话中不断地交换信息,让双方更加了解彼此。
3.最后提出了一起旅游的建议,增加了双方的互动和联系。
总结文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交友方式,需要我们在文字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通过这篇文爱成功范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要想在文爱中取得成功,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1.开场白要简单直接,不要过于华丽。
转一个山西人写的段子
转一个山西人写的段子说有一天,东北人、广东人、河南人、上海人、北京人、浙江人和山西人共乘一架飞机,飞机升空后发现超重,需要一个人跳下去才能确保安全。
谁该跳下去?广东人掏出一张支票:“哪位跳下去,这张支票就是他的了。
”北京人慷慨陈词:“生命是能用钱买的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不就一条命吗?我——”当众人敬佩地看着他的时候,北京人却话头一转:“我今天要和联合国秘书长特使谈论国际维和问题,事关全人类的大事,我不能死,只好把青史留名的机会留给诸位了。
”上海人说:“我认为谁该跳下去,要由一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价值来决定。
我的宝贵生命是为大上海的经济地位服务的,没有理由不珍惜!”河南人忽然泪流满面:“俺是农民,俺该跳下去,可俺家还有80岁老娘。
”东北人不耐烦了,亮出拳头说:“整那么多废话干吗?谁的拳头硬谁就留下!”于是大家都看着瘦小的浙江人,浙江人拿出一个小秤说:“我才80斤4两,即使我跳下去也解决不了问题啊!”这时山西人站出来了,啥也没说就拉开了舱门。
从驾驶舱又过来一个山西人,拍着他的肩膀说:“关键时刻还得看咱山西爷们,老哥陪着你一起跳!”机舱里一片赞叹声!突然,飞机剧烈下坠了——陪老乡一同跳下去的山西人是驾驶员。
山西人天生不爱表达,忠厚老实,外粗内秀,心里的话从来就羞于表达,有时急得脑门冒汗;山西人说话不好听,一口浓浓的山西口音,伴着憨厚的朴实的语言,仍不被人理解甚至让人误解;山西人只会踏踏实实的去做,跟山西人交朋友,你要有耐心,其善良纯朴的心要慢慢去领会。
山西人很难说出动感情的话,一旦说了,那可是一般人没有的勇气啊。
山西人,只可放心地去交往,绝对可交!忠诚,是山西人历来的优良品德,最近感叹于一则调查报告,山西人的离婚率全国最低。
山西人眷恋着自己的故乡,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证明自己是好样的,是实实在在的山西人。
山西人热爱自己的故乡,山西人特别重视老乡关系,共同的生活地域,共同的生活背景和氛围,共同的乡音,使出门在外的山西人在相互交流中既找到了亲切感,又驱逐心中的寂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人和北京人的对话
这些故事,你几无法证实其有,也无法证实其无。
甚至有个别北方人造谣言于报纸其它地方人常常会用道听途说来的,丑化上海人的故事,作为送给上海人的见面礼这一天,在外地,几个上海人和北京人相遇。
这次也不例外,北京人先讲了一段故事,然后切入话题。
京:听说了吗?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专栏《话说上海人》。
沪:是吗我们上海人怎么了?
京:你们上海人都特精明。
沪:精明有时也是办事能力,算不了大事。
京:还特小气。
沪:哦,是么,或许。
京:还听说:你们上海男人都特别怕老婆。
瞧您这样的,在上海也就是个跪搓衣板的料。
沪:上海现在要找块洗衣板可也不容易。
我也听说:你们北方的女人都特别贱,每天挨老公一顿打,吃饭都不上桌,独揽所有的家务活,受多大委屈都不带吭声的。
京:瞧您说的,您把咱们北方都想成张艺谋的电影。
北方只有一些落后地区还打老婆。
沪:那么,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京:男人么,应该干点大事,你们上海男人就是办不了大事。
沪:我们上海哪项工作没做好,请您批评。
不过我怎么听说:上海去
年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是北京的两倍。
京:你们南方人再能挣钱,也得拿钱给我们白花、白用。
说什么都没用。
沪:我还拿钱给我儿子白花、白用;我还拿钱给叫花子白花、白用。
你怎么不一块儿说了(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上海人这么看不起北京人。
)京:你那叫年年纳供、岁岁来朝,懂不。
沪:你当我们是殖民地啊?这个国家换了三代领导人,啥时候轮到您们北方人了。
京:再是南方人也得到北方去住。
沪:首都有什么了不起。
当初,周灭了商,为什么在商朝的地盘上造个洛阳,不就是为好驻扎军队,镇住那帮亡国奴。
京:谁是亡国奴。
你们上海当初才是洋奴才、殖民地呢?你们上海人奴才??
沪:如果我没搞错的话,你们北京不就是靠着做满、蒙人的殖民地才当上首都的。
沪:再说了,是谁把中国许多地方变成为殖民地。
你不是讲上海人小气么?像北方人西太后袁世凯之类的把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白白给人,这种派头全世界无出其右.我们能学吗?
京:我们北方出大人物,才做得了这个主。
你们南方人行吗?
沪:不就是出了几个祸国殃民的封建军伐吗?你就说我们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中哪几个是北方人。
电影里都是,讲话带南方口音的是大人
物,带北方口音的封建军伐剩下讲正宗普通话的都是跑龙套的。
京:南方话都是鸟语,南方人都是鸟人。
沪:辽语?大辽国不是在你们北京这一块吗?
京:鸟语!听明白了不?南方话就是鸟语。
沪:是因为“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吗?”你们北方人想当大王八,不用把南方人拖下水。
京:你们上海人都是小市民。
沪:建国时候五大书记中陈云是上海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是上海人,现在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都是从上海去的。
他们都是小市民的代表吗?
京:什么都是你们上海好,你们独立算了,搬出中国算了。
沪:您怎么鼓动中国分裂!
京:既然大家都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把自己当作中国人,只把自己当上海人?
沪:我也想问来着。
今天是谁起的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