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相互作用 教师用版本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中的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数学中的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数学中的相互作用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苏教等
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互作用的概念,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
2. 掌握相互作用的性质,能够利用相互作用性质解决问题;
3. 熟练应用相互作用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相互作用的概念和性质;
2. 相互作用的具体应用。

教学难点:
1. 运用相互作用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相互作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相互作用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讲解相互作用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如引力、电磁力、弹力等。

三、例题练习(20分钟)
1. 基础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分析,加深对相互作用概念的理解;
2. 拓展练习:给学生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实践(20分钟)
1. 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相互作用的知识解决;
2. 鼓励学生讨论,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归纳(10分钟)
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互作用的知识。

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二章 相互作用 2-3(新课标复习资料)

第二章 相互作用  2-3(新课标复习资料)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衡条件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方法
内 容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正交分 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 解法 正交的两组,每一组的力都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平 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 力的三 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 角形法 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 为零,利用三角形定则,根据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可求解未知力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3.受力分析的三个判断依据
施力 (1)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对应的施力物体.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2)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的原因.
形变 (3)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运动状 态(是静止、是匀速运动还是有加速度).
随 堂 针 对 训 练
考 技 案 例 导 析
易 错 易 混 分 析
限 时 规 范 特 训
必修一
第二章
相互作用
金版教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高三物理
整体法 概念
隔离法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 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 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 速度 物体分隔开的方法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力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二章 力 1_2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步步高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二章 力 1_2 Word版含答案

1力2重力[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理解重心的概念.一、力的单位及图示1.力(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2.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速度大小发生变化或速度方向发生变化);(2)物体体积和形状发生变化.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4.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取g=9.8m/s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通常被简称为物重.3.方向:竖直向下.三、重心1.重心:由于地球的吸引,物体各部分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研究重力对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决定因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3.确定方法: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只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3)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N,则这两个力一定相同.(×)(4)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的作用.(×)(5)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且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2.小明用20N的水平力推桌子(如图1所示),作出此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图1答案一、力和力的图示如图2所示是足球撞击球网的瞬间.图2(1)足球撞击球网时对球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球网对足球有没有作用力?若有,该力分别对球网和足球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2)若足球对球网的作用点为图中的A点,且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50N,请在图中画出该力的图示.答案(1)有.使球网发生形变,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2)如图所示1.力的三性(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一个力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注意:①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并不一定相互接触.②力直接产生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不需要靠第三个物体传递.2.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2)影响作用效果的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如图3所示.图33.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力的图示可以表示力的三个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力的两个要素,即方向和作用点.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答案 D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具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两个磁铁,故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如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D正确.1.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但作用力必然是成对出现的.2.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3.任何一个力都独立地产生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例2在图4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150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方的20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4答案如图所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针对训练 如图5所示,物体A 对物体B 的压力是10N ,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图5答案二、重力与重心1.建筑工地上常用重锤来检测墙壁是否竖直,为什么使用重锤就能够检测墙壁是否竖直? 答案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悬挂重锤的细线方向一定在竖直方向上,如果墙壁与悬线平行,则说明墙壁竖直.2.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吗?重心位置与什么有关?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请举例说明.答案 不是.重心是物体上各部分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及形状有关.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如木匠用的拐尺、圆环的重心都不在物体上.1.大小(1)重力的大小G=mg,只与质量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重力加速度g与物体所处的纬度和高度有关,在赤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海拔越高,g越小,离地面越近,g越大.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但是并不等同于垂直于支持面向下,也不等同于指向地心.3.作用点——重心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才受到重力作用.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之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为其几何中心.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3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无关B.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C.同一物体向上运动时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时所受重力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答案 A解析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受其他力也无关,故A正确,C错误.物体的重力大小在同一地点是恒定的,不同地点可能是变化的,比如在地球上不同的高度或不同的纬度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同,故B、D错误.例4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C.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D.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形状不规则薄板的重心答案 D解析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故选项A错误.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故选项B错误.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粗细均匀的铁丝被弯曲成圆圈时,其重心在圆心处,而不在铁丝上,故选项C错误;根据二力平衡,重力与绳的拉力方向总是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可以用悬挂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序号教材名称年级学期价格(元)页码1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39.0 2562 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下学期 39.0 2563 高中物理选修三系列高二上学期 42.0 2804 高中物理选修四系列高二下学期 42.0 2805 高中物理选修五系列高三上学期 45.0 3046 高中物理选修六系列高三下学期 45.0 304这些教材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是高中物理新课标指定的教材。

其中,必修一和必修二是高中物理的基础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选修三、选修四和选修五是进一步深化物理知识学习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习。

而选修六则是更高难度的物理课程,适合对物理感兴趣且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学习。

这些教材的特点是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通过实验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和原理。

同时,教材内容结合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此外,教材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对于使用这些教材的教师来说,他们可以按照教材的目录结构进行授课,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

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总之,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是一套全面、系统、深入的物理课程教材,适合所有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使用。

通过学习这套教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该目录表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排列,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一、运动的描述1、质点2、参考系和坐标系3、时间与位移4、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5、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6、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三、相互作用1、重力2、基本相互作用3、弹力4、摩擦力5、力的合成6、力的分解四、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牛顿第三定律五、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2、实验:研究平抛运动3、圆周运动4、向心加速度5、向心力6、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六、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2、万有引力定律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4、探究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5、宇宙速度6、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七、机械能守恒定律1、功2、功率3、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5、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八、电场与电路1、电荷及其相互作用2、电场强度和电势差3、电容器与电容4、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规律5、欧姆定律及电阻定律6、电路分析与应用九、磁场与电磁感应1、磁场及其磁效应2、安培定则与洛伦兹力3、电磁感应定律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5、交流电的产生及描述6、三相交流电及安全用电原则十、光学与原子物理1、光的传播与反射2、光的折射与全反射3、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4、原子结构及放射性现象5、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效应6、光子与波粒二象性综上所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表为学生提供了清晰明了的学习框架,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应用。

【世纪金榜】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教师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世纪金榜】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教师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解析】选B、C。由于容器静止不动,容器和墙壁之间的摩擦 力应和水的重力等大,故逐渐增大,B正确;如果力F比较大,当水 充满容器时,水的重力仍未达到墙和容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就 不用改变力F的大小,即C正确。
考点 3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三年5考)பைடு நூலகம்解题技巧
【考点解读】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可用公式f=μN计算,注意对物体间相互挤压的弹力N的分析,并 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它与研究对象受到的垂直接触面方向 的力密切相关,也与研究对象在该方向上的运动状态有关。
2.弹力 (1)定义:发生_弹__性__形__变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 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_接__触__;②接触处发生_弹__性__形__变__。 (3)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_相__反__。
3.胡克定律 (1)内容:在_弹__性__限__度__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 度x成_正__比__。 (2)表达式:F=_k_x_。k是弹簧的_劲__度__系__数__,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 定,单位是_牛__顿__每__米__,用符号_N_/_m_表示。x是弹簧长度的_变__化__量__, 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①接触面_粗__糙__ ②接触处有_压__力__ ③两物体间有_相__对__运__动__
大小、 方向
大小:_0_<f≤_f_ma_x
大小:f=_μ__N_
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 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运动趋势的方向_相__反__ _相__反__
作用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效果 _相__对__运__动__趋__势__
知识点 2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Ⅰ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对比: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目标要求 1.掌握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2.理解教材基本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会进行误差分析.3.理解创新和拓展实验原理并会处理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分别用一个力F、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O,即伸长量相同,根据合力的定义,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及F1、F2的图示,分析F、F1和F2的关系.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小圆环,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3.实验步骤(1)装置安装: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如图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原长为GE.(2)两力拉:如图乙,在小圆环上系上两个细绳套,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处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3)一力拉:如图丙,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记下细绳套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重复实验:改变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做几次实验.4.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点O沿两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F1、F2和F的图示.(2)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代表的力记为F′,如图丁.(3)分析多次实验得到的多组数据,比较F与F′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完全重合,从而总结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5.注意事项(1)弹簧相同: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针,使它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方可使用.(2)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小圆环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20°之间为宜.(4)尽量减少误差:在合力不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5)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2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检测)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E为橡皮筋原长时小圆环的位置,O为实验时小圆环被拉至的位置.(1)图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 N;(2)在实验过程中,不必记录的有________;A.甲图中E的位置B.乙图中O的位置C.OB、OC的方向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下列选项中,与本实验要求相符的是________;A.两细绳OB、OC夹角越大越好B.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实验时,只需保证两次橡皮筋伸长量相同即可(4)某次实验记录纸如图戊所示,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拉力F的方向过P 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N、F2=N和F=N,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后,请根据实验结论和图中给出的标度:①在图中作出F1和F2的合力;②根据作图求出该合力大小为________ N.答案(1)(2)A(3)B(4)①见解析图②解析(1)弹簧测力计最小分度值为N,估读到N,题图丁中读数为N.(2)必须要记录的有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读出,两次都要使小圆环被拉到O点位置,所以必须记录的有B、C、D;不需要记录的是题图甲中E的位置,故选A.(3)两个细绳OB、OC夹角要适当大一些,但不能太大,合力一定时,两分力夹角太大导致两分力太大,测量误差变大,A错误;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规范操作,B 正确;实验时,不仅需保证两次橡皮筋伸长量相同,还必须都是沿竖直方向伸长至O点才行,C错误.(4)①由于标度已经选定,作图时要保证表示F1、F2的线段长度分别为标度的倍和倍,作图如图所示;②量出作图法求出的合力长度约为标度的倍,所以合力大小为N.例2(2023·浙江绍兴市模拟)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根完全相同的橡皮条(遵循胡克定律)、三角板、刻度尺、白纸、方木板、几枚图钉、细绳,并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三根橡皮条两端各拴接一根相同的细绳,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的原长,记为L0.(2)将三根橡皮条一端的细绳拴在同一结点上,另一端的细绳分别拴在三个图钉上.(3)将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互成角度地拉伸三根橡皮条,并在白纸上分别固定三枚图钉,如图所示,记下结点位置O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测出三根橡皮条的长度,记为L1、L2、L3,则三根橡皮条的拉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下器材,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着三根橡皮条的方向画直线,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三根橡皮条对结点O的拉力F1、F2、F3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F2的合力F.改变三枚图钉的位置重复实验.(5)若测量发现F与F3在同一直线上,大小接近相等,则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填“理想实验法”或“等效替代法”).答案(3)三根橡皮条伸长的方向(L1-L0)∶(L2-L0)∶(L3-L0)(5)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替代法解析(3)要作出力的图示,需要记录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的同时,也要记录三根橡皮条伸长的方向;三根橡皮条的拉力大小之比等于三根橡皮条的伸长量之比,即为(L1-L0)∶(L2-L0)∶(L3-L0).(5)结点O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则实验结论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运用了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原理进行实验,故采用了等效替代法.考点二探索创新实验常见创新实验方案合力的改进:橡皮筋伸长到同一位置→钩码(重物)的重力不变分力的改进:弹簧测力计示数→⎩⎪⎨⎪⎧力传感器钩码的重力 力的大小创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橡皮筋长度的变化考向1 实验原理的改进例3 某同学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用器材有:轻弹簧一只,钩码一个,橡皮条一根,刻度尺及细绳若干.实验步骤:①用轻弹簧竖直悬挂钩码,静止时测得弹簧的伸长量为 cm.②如图所示,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板上的A 点,用两根细绳连在橡皮条的另一端,其中一根细绳挂上钩码,另一根细绳与轻弹簧连接并用力拉弹簧使橡皮条伸长,让细绳和橡皮条的结点到达O 点,用铅笔在白纸上记下O 点的位置,并分别沿细绳的方向在适当位置标出点B 、C .③测得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m.④去掉钩码,只用轻弹簧仍将结点拉到O 点的位置,并标出了力F 作用线上的一点D ,测得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m.请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钩码的重力;(2)在图中以O 为力的作用点,每一个小方格边长代表 cm ,以 cm 为标度作出各力的图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步骤②中的两个力的合力F ′的图示;(3)观察比较F 和F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需要(2)见解析图(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解析(1)由胡克定律可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有F=kΔx,故可以用弹簧的伸长量来代替重力的大小,无需测出钩码的重力;(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步骤②中的两个力的合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3)观察比较F和F′,由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考向2测量物理量的创新例4某实验小组欲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某一设定值,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N,测出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F/N0l/cm l0③找出步骤②中F=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上端为O,下端为O′),此时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④在挂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挂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地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挂钩的下端到达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⑤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如图丙所示.(1)利用表中数据可得l0=________ cm;(2)若测得OA=cm,OB=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 N;(3)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2)(3)F OO′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有ΔF=kΔx代入表格中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有(-) N=k(-)×10-2 m解得k=100 N/m同理,再代入第一组和第二组数据,有(-0) N=100 N/m×(-l0)×10-2 m解得l0=cm.(2)根据OA、OB的长度可求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为F OA=kΔl=100×(+-)×10-2 N=N(3)在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F′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考向3实验器材的创新例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圆弧形轨道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为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F1/N……(1)根据表格,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 kg(g 取10 m/s2,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水平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3)实验中,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而不是其他形状)轨道移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A.方便改变A传感器的读数B.方便改变B传感器的读数C.保持杆右端O的位置不变D.方便改变细绳与杆的夹角θ答案(1)F1(2)C(3)C解析(1)A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拉力,为正值,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平衡时,mg =F1sin θ当θ=30°时,F1=N,可求得m≈ kg(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是为了消除水平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C正确.(3)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轨道移动的过程中,传感器与O点的距离保持不变,即O点位置保持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课时精练1.(2023·云南省模拟)如图甲所示,实验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先将白纸贴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橡皮筋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的O点,让橡皮筋处于原长.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将橡皮筋的P端拉至O1点,此时拉力的大小F可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 N;(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同时拉橡皮筋的P端,再次将P端拉到O1点.此时观察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N,F2=N,方向如图丙的虚线所示;(3)用图丙所示的标度,以O1点为作用点,在图丙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的图示,F合的大小为________ N(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4)通过比较________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3)见解析图( ~)(4)F和F合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N,则F的大小为N;(3)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如图:由图可知F合的大小为N(~N);(4)通过比较F和F合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2.(2023·浙江省镇海中学模拟)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于量角器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着绳套1和绳套2.(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记下拉绳套1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此时绳套1的拉力F1′=________ F;④比较F1和F1′,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⑤改变绳套2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2)保持绳套2的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1)③33(2)D解析(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F tan 30°=3 3F(2)保持绳套2的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向下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说明两个细绳拉力的合力不变,作图如下,故绳套1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3.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部附近两侧,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同一高度放置两个可以移动的定滑轮,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两力传感器连接,在两细绳连接的结点O下方悬挂钩码,力传感器1、2的示数分别为F1、F2,调节两个定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细绳间的夹角.实验中使用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 g,取g=m/s2.(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B.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C.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D.实验时还需要用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2)根据某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该同学已经按照力的图示的要求画出了F1、F2(如图乙),请你作图得到F1、F2的合力F(只作图,不求大小),并写出该合力不完全竖直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2)见解析图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回答出一项合理答案即可)解析(1)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等于细绳的拉力,选项A正确;该装置不需要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于O点,选项B错误;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选项C正确;因为每个钩码的重力已知,所以不需要测钩码总重力,选项D错误.(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如图所示,该合力方向不完全在竖直方向的可能原因是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4.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力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可能完成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前的字母).A.钩码的个数N1=N2=2,N3=5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乙”)是正确的.答案(1)BCD(2)A(3)甲解析(1)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F1-F2|≤F3≤F1+F2(等号在反向或同向时取得),因此B、C、D三项都是可以的.(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3)F3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由于测量误差,F1和F2的合力方向可能偏离竖直方向,所以甲是正确的.5.(2023·浙江省丽水第二高级中学模拟)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小王同学采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________(填“O”或“O′”).某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显示如图乙所示,则读数是________ N.(2)小李同学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一瓶矿泉水、智能手机等器材做实验.先用一根弹簧静止悬挂一瓶矿泉水,如图丙所示;然后用两根弹簧互成角度的悬挂同一瓶矿泉水,静止时用智能手机的测角功能分别测出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β,如图丁所示.对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结点O的位置必须固定B.弹簧的劲度系数必须要已知C.必须要测量弹簧的伸长量D.矿泉水的质量对实验误差没有影响答案(1)O′(2)C解析(1)由题图可知,小王同学采用题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O′.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N,其读数为N;(2)实验中矿泉水的重力是定值,所以不必保证结点O的位置必须固定,故A错误;实验中,题图丙用来测量合力,题图丁用来测量两个分力,根据胡克定律,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伸长量来表示,因此必须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不必知道弹簧的劲度系数,故C正确,B错误;矿泉水的质量影响重力的大小,会影响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精确度,故D错误.。

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鲁科版

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2节力的合成与分解教案鲁科版

第2节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共点力定义:如果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

如图.二、合力与分力1。

定义: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知识解读一个成年人用的力F与两个孩子用的力F1和F2效果相同,力F称为合力,F1和F2称为分力.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三、力的合成1。

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2.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自主如图所示,分析两个分力F1,F2与合力F合的关系.探究(1)如图(甲),若F1,F2间夹角逐渐变大,其合力F大小如何变化?(2)如图(乙),在矢量三角形中分力F1,F2与合力F的位置关系如何描述?答案:(1)合力F逐渐变小;(2)分力F1,F2的有向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合力F由F1的首端指向F2的尾端.四、力的分解1。

概念: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2。

遵循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1)按力产生的效果分解。

(2)正交分解.将结点O处所受OC段绳子拉力F C和OB段绳子拉力F B分别按力的效果分解和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五、矢量和标量矢量标量定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义理量运算法则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算术法则举例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路程、速率、功、动能等1.思考判断(1)合力与原来那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2)对力分解时必须按作用效果分解.(×)(3)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越大,合力越大。

(×)(4)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原来那几个力的作用。

(√)(5)合力一定时,两等大分力间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6)合力一定比分力大.(×)2。

如图所示,三个大小相等的力F,作用于同一点O,则合力最小的是(C)解析:根据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几何关系可知,只有C选项的合力为零,其余三项的合力均不等于零,故C项的合力最小。

江苏石榴高级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教案 人教版

江苏石榴高级中学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二章 相互作用教案 人教版

知识网络:单元切块: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力的概念、三个性质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其中重点是对摩擦力和弹力的理解、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难点是受力分析。

力的概念 三种性质力一、力1.概念力是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存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4)力的图示(课件演示)2.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 ……注: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力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性质: 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F 1-F 2|≤F 合≤F 1+F 2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大小:G=mg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相互作用 第2讲 弹力(教师版)

相互作用 第2讲 弹力(教师版)

相互作用 第2讲 弹力(教师版)一、弹性形变和弹力弹簧形变,撤去力后能否恢复原状? 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物体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一个力的作用。

这个力是什么力? 1.弹性形变(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现象。

(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形变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理解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2)弹力可以发生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

(×)(3)有些物体的形变是明显的,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

(√)二、几种弹力及方向压缩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对小明的作用力方向怎样?运动员起跳时,向下压跳板,跳板向下弯曲,跳板在恢复原状时对运动员的力方向怎样?1.弹力的方向弹力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或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那个物体上。

2.三种常见弹力的方向[理解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支持力的方向一定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2)杆的弹力方向只能沿着杆。

(×)(3)弹簧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

2.劲度系数: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N/m,是表示弹簧“软”“硬”程度的物理量。

[理解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弹性限度内,同一根弹簧被拉的越长弹力越大,弹力大小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2)在弹性限度内,两根弹簧被拉长相同的长度,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根弹簧被拉伸长度x和被压缩长度x,弹力的大小相等。

第二章-相互作用

第二章-相互作用

力(一) 弹力弹力: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回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

弹力方向:胡克定律:F=kx绳子打死结和活结时拉力的差异:死结:如果是一条绳子系在另一条绳子上的某点,则为死结,结点不能活动,相当于两条绳子,每条绳子的拉力不一定相等。

活结:活结的结点一般可沿绳移动,活结一般由绳子跨过滑轮或者绳子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

活结两段绳子上的弹力一定大小相等,活结两侧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相等,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也相等,两段绳子上拉力的合力一定在绳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死杆和活杆死杆固定:力可任意方向活杆可活动:力沿杆例1例2例4例5例6(二)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a、相互接触。

b、有弹力。

c、接触面粗糙。

d、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大小:F f=μF N;0<F静≤F最大静(F滑)4.静摩擦力大小要根据其他力具体分析例1例2例3例4例5例6例7(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的大小及范围2.关于力分解的讨论3.力的正交分解合理选择坐标轴的方向,正确建立坐标系例1例2例3例4(四)物体的受力分析分析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2.隔离物体分析3.按顺序分析:重力、已知外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4.画受力示意图5.检查是否有误例1例2例3例4(五)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便叫做“共点力”。

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a=0的状态。

2、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合=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F x合=0,F y合=0例2例3例5例6例8力(实验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原理: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专题02 相互作用(教师版)新高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第6套)

专题02  相互作用(教师版)新高考物理模拟题分类汇编(第6套)

专题02 相互作用1.(2021·浙江绍兴市高三二模)有一种多功能“人”字形折叠梯,其顶部用活页连在一起,在两梯中间某相对的位置用一轻绳系住,如图所示,可以通过调节绳子的长度来改变两梯的夹角θ。

一质量为m 的人站在梯子顶部,若梯子的质量及梯子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不计,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 )A .θ角越大,梯子对水平地面的作用力越大B .θ角越大,梯子对水平地面的作用力越小C .θ角越大,绳子的拉力越大D .θ角越大,人对梯子的压力越大【答案】C【解析】AB .对人和梯子整体,进行分析,有N mg 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梯子对水平地面的作用力与水平地面对梯子的支持力等大,与θ角无关。

故AB 错误;C .对一侧的梯子,受力分析有人给的沿梯子向下的压力,地面给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绳子给的水平方向的拉力,如图N tan 2T F θ=,可知θ角越大,绳子的拉力越大。

故C 正确;D .把人的重力分解成沿梯子的两个分力,有12sin 2mg F θ=人可知,θ角越大,人对梯子的压力越小。

故D错误。

故选C 。

2.(2021·黑龙江大庆市高三二模)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之间用竖直轻弹簧相连,系在a 上的细线竖直悬挂于固定点O ,a 、b 与竖直粗糙墙壁接触,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弹簧弹力小于mgB .细线的拉力可能等于mgC .剪断细线瞬间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gD .剪断细线瞬间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2g【答案】D【解析】A .物块b 受力平衡,故弹簧弹力等于mg 。

故A 错误;B .整个系统受力平衡,则细线的拉力等于2mg 。

故B 错误;C .剪断细线瞬间物块b 的受力没有变化,加速度大小为零。

故C 错误;D .剪断细线瞬间物块a 所受细线拉力消失,其他力没变化,则有2ma mg =,可得加速度大小为2g 。

故选D 。

3.(2021·河南洛阳市高三三模)如图所示,一同学推动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关于该同学的推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方向水平时推力最小B .方向斜向下时可能比方向水平时推力小C .方向斜向上时一定比方向水平时推力小D .方向斜向上时可能比方向水平时推力小【答案】D【解析】对木箱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根据N f F μ=, 当推力水平时,有1N F F mg μμ==当推力斜向下时,与水平夹角为θ,有()22cos sin F mg F θμθ=+当推力斜向上时,与水平夹角为θ,有()33cos sin F mg F θμθ=-联立可得()12131313()F F F F F F F F <<=>,或或,故选D 。

初中数学中的相互作用教案

初中数学中的相互作用教案

初中数学中的相互作用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互作用的概念,掌握相互作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学会使用相互作用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相互作用的存在;(2)培养学生运用相互作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互作用的概念: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引力、斥力等。

2. 相互作用的表示方法:相互作用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表示作用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作用力的大小。

3. 相互作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两个人拉扯一个物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弹簧的伸长与压缩,表明弹簧受到相互作用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两个人拉扯一个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相互作用的存在。

2. 知识讲解:(1)介绍相互作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的基本含义;(2)讲解相互作用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示相互作用;(3)举例说明相互作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相互作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作用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2)提问解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相互作用的相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相互作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相互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互作用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运用相互作用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相互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008-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教师版

2008-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教师版

m1 m 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 2 为 C、
5 C. 2 D . 2
A. 5 B.2
2011-安徽-14. 一质量为 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 F,如图所示。则物块 A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2011-江苏-1. 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 m 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α,重力加速度为 g。若接触 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A mg mg m α α A. 2 sin B. 2 cos
A.
B. C. D.
N m1 g m2 g F cos
f F cos f F sin
2010-安徽-19 19.L 型木板 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 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 Q 相连, 如图所示。 若 P、 Q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 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 P 的受力个数为 C A. 3 B.4 C.5 D.6 2010-四川-20 20.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一绝缘斜面上,两相同的金属导体棒 a、b 垂直于导轨静止放置,且 与导轨接触良好,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 F 作用在 a 的中点,使其向上运动。若 b 始终保持静止,则它所受摩擦力可能 AB A.变为 0 B.先减小后不变 C.等于 F D.先增大再减小 答案: 2008-天津卷-19.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 A,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 B,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 B 加一竖直向下的力 F,F 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 B 的作用力为 F1,B 对 A 的作用力为 F2,地面对 A 的作用力为 F3。若 F 缓慢增大而整个装 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C A.F1 保持不变,F3 缓慢增大 B.F1 缓慢增大,F3 保持不变 C.F2 缓慢增大,F3 缓慢增大 D.F2 缓慢增大,F3 保持不变 2008-山东卷-16、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 L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里为 2 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 L 。斜面倾角为 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 A.等干零 1 B.大小为2mg,方向沿斜面向下 3 C.大小为 2 mg,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 mg,方向沿斜面向上 2008-广东理科基础-6.如图 2 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悬挂在轻质的支架上,斜梁 O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设水 平横梁 OA 和斜梁 OB 作用于 O 点的弹力分别为 F1 和 F2。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D

+第二章光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光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纳出规律性的知识,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章章首图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关于彩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会用反射定律分析问题。

5.探究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7.知道光的色散,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

单元实施本章内容的学习,需要依托多媒体课件完成。

多媒体的运用既能放大一些光现象的特点,又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光现象的规律,还能利用实验体会到光现象的具体本质。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单元课程,还准备了激光灯、三棱镜和平面镜等实验教具,配合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方便、高效。

三、各课时学习目标第1课时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课时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环节二:明标与反馈教师活动2出示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

出示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学生活动6.板书设计4.1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三.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四.光的传播速度光速:c=3×108 m/s(在真空中)基础性作业:总结区分光和声的不同。

拓展性作业: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并回答问题。

提高性作业:思考光在不同种介质中如何传播?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并用实例证明。

8.教学反思与改进第二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在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般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反射。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教案
主题:相互作用
目标:学生理解相互作用的概念,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相互作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相互作用在我们周围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引力:讲解引力的概念和定律,以及引力的计算公式。

举例说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2. 电磁力:介绍电磁力的概念和表达式,讲解静电力和磁力的作用原理,以及电磁感应和库仑定律。

3. 核力:简单介绍核力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核力在原子核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有关相互作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相互作用的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问题讨论(10分钟)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应用练习(10分钟)
布置相互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和巩固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相互作用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相互作用第 1 课时力、重力、弹力基础知识归纳1.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基本特征: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其运算法则为平行四边形定则.④独立性:一个力作用在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⑤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产生加速度).(4)力的表示可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表示,其中力的图示包含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5)力的分类①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②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③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和外力.2.重力(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周围的物体,无论与地球接触与否,运动状态如何,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因此任何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大小:G=mg.(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3.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2)产生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接触处有弹性形变;两者缺一不可,并且弹力和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3)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4)大小:弹簧类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重点难点突破一、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利用假设法判断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还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二、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判断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自身(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同.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由状态分析弹力,即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确定弹力方向.三、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胡克定律:弹簧弹力大小的计算.弹簧弹力的计算从物体的形变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形变情况,利用胡克定律求解.2.牛顿运动定律法:其他弹力大小的计算.弹力是被动力,其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其他力的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所以解决这类问题时要从弹力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典例精析 1.弹力有无的判断【例1】如图所示,用轻质细杆连接的A 、B 两物体正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斜面的粗糙程度是均匀的,A 、B 两物体与斜面的接触情况相同.试判断A 和B 之间的细杆上是否有弹力.若有弹力,求出该弹力的大小;若无弹力,请说明理由.【解析】以A 、B 两物体及轻杆为研究对象,当它们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有(m A+mB )g sin θ-μ(m A +m B )g cos θ=0解得μ=tan θ再以B 为研究对象,设轻杆对B 的弹力为F ,则 m B g sin θ+F -μmg cos θ=0将μ=tan θ代入上式,可得F =0,即细杆上没有弹力.【思维提升】本题在解答过程中,是假设弹力存在,并假设弹力的方向,然后根据假设的前提条件去定量计算,从而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的方向【例2】如图甲所示,小车沿水平面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车上固定的硬杆和水平面的夹角为θ,杆的顶端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当车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 1至F 4变化)的受力图形(OO ′沿杆方向)可能是图乙中的 ( )【解析】小球所受重力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合力水平向右,画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如图,可知只有C图正确.【答案】C【思维提升】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与球的运动状态有关,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思考一下:小车的加速度怎样时,杆对球的的弹力才沿杆的方向?(a=g cot θ,水平向右).【拓展1】如图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装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下面挂一个重物,BO与竖直方向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D )A.只有角θ变小,弹力才变小B.只有角θ变大,弹力才变大C.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变大D.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不变【解析】绳A和绳C的拉力大小与方向均不变,所以其合力不变,对滑轮而言,杆的作用力必与两绳拉力的合力平衡,所以杆的弹力大小与方向均不变,D正确.3.弹力的大小【例3】如图所示,物块质量为M,与甲、乙两弹簧相连接,乙弹簧下端与地面连接,甲、乙两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起初甲处于自由伸长状态.现用手将弹簧甲上端A缓缓上提,使乙产生的弹力的大小变为原来的1/3,则手提甲的上端A应向上移动()A.(k1+k2)Mg/3k1k2B.2(k1+k2)Mg/3k1k2C.4(k1+k2)Mg/3k1k2D.5(k1+k2)Mg/3k1k2【解析】问题中强调的是“大小”变为原来的1/3,没有强调乙是处于压缩状还是拉伸状.若乙处于压缩状,ΔF=2F0/3;若乙处于拉伸状,ΔF′=4F0/3,F0=Mg.两弹簧串接,受力的变化相等,由胡克定律,ΔF=kΔx、Δx甲=ΔF/k1、Δx乙=ΔF/k2、两弹簧长度总变化Δx=Δx甲+Δx乙.所以B、C正确.【答案】BC【思维提升】要注意弹簧的形变有拉伸和缩短两种情况.处理弹簧伸长、缩短问题,变抽象为具体的另一方法是恰当比例地、规范地画出弹簧不受力情况的原长情形图,画出变化过程状态图,进行对比观察,在图中找到不变的因素或位置不动的端点(弹簧的上端或下端).将一切变化的因素或变化的端点与不变的因素或不动的端点对比“看齐”,从而确定变化的量.易错门诊【例4】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不计的横梁A端用铰链固定在墙壁上,B端用细绳悬挂在墙壁上的C点,使得横梁保持水平状态.已知细绳与竖直墙壁之间的夹角为60°,当用另一段轻绳在B点悬挂一个质量为M=6 kg的重物时,求轻杆对B点的弹力和绳BC的拉力各为多大?(g取10 m/s2)【错解】设杆对B点的弹力为F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F2、G的合力F3,则F1与F3为平衡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所示.因为∠F 2BG =120°,所以F 1=F 2=F 3=G =60 N【错因】绳的拉力特点掌握不好,认为两段轻绳在B 点相连,其拉力大小相等,所以绳BC 的拉力F 2等于重物的重力Mg .要能区分两类模型:①绳与杆的一端连接为结点,如本题,此时BC 绳的拉力不等于重力;②绳跨过光滑滑轮,如图,此时BC 绳的拉力等于重力.【正解】设杆对B 点的弹力为F 1,绳BC 对B 点的拉力为F 2,由于B 点静止,B 点所受的向下的拉力大小恒定为重物的重力,根据受力平衡的特点,杆的弹力F 1与绳BC 对B 点的拉力F 2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上,大小为Mg ,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弹力F 1与拉力F 2的合力大小 F =G =Mg =60 N由几何知识可知F 1=F tan 60°=603 NF 2=30 sin F=120 N即轻杆对B 点的弹力为603N ,绳BC 的拉力为120 N.【思维提升】求解有关弹力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对物理模型的理解和应用.第 2 课时 摩擦力基础知识归纳1.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 发生相对运动 或有 相对运动趋势 时,受到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 滑动摩擦力 和 静摩擦力 .重点难点突破一、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1.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即无摩擦力)时,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且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即为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也可以先假设静摩擦力沿某方向,再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出现跟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对假设方向做出取舍.2.状态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或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假如用一水平力推桌子,若桌子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这时地面会对桌子施一静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反.加速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可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断.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反向”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二、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首先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分清摩擦力的性质: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由公式F=μF N计算.最关键的是对相互挤压力F N的分析,它跟研究物体在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受力密切相关.3.静摩擦力(1)其大小、方向都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密切相关,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 N无直接关系.因而静摩擦力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变化性强是它的特点,其大小只能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计算,若为平衡状态,静摩擦力将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求解;若为非平衡状态,可由动力学规律建立方程求解.(2)最大静摩擦力F m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滑动这一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F N 成正比,在F N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略小于F m,而静摩擦力可在0~F m间变化.三、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判断摩擦力方向时一定明确“相对”的含义,“相对”既不是“对地”,也不是“对观察者”.“相对”的是跟它接触的物体,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成一定的夹角.典例精析1.静摩擦力的方向【例1】如图所示,物体A、B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F方向做匀速运动,关于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同B.甲、乙两图中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反C.甲、乙两图中A均不受摩擦力D.甲图中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A受摩擦力,方向与F相同【解析】用假设法分析:甲图中,假设A受摩擦力,其合力不为零,与A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受力为零不符,所以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假设A不受摩擦力,A将相对于B沿斜面向下运动,从而A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D为正确选项.【答案】D【思维提升】假设分析法是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及其方向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特别应注意,当物体所处环境及所受其他外力变化时,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也可能发生变化.【拓展1】如图所示,在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汽车,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1)汽车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无相对滑动); (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3)汽车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解析】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牛顿运动定律不难判断出: (1)汽车加速时,木箱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2)汽车刹车时,木箱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 (3)汽车匀速运动时,木箱不受摩擦力作用. 2.摩擦力的大小【例2】把一重为G 的物体,用一水平推力F =kt (k 为恒量,t 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那么,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从t =0开始物体所受摩擦力F f 随t 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解析】物体对墙壁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水平推力F ,即F N =F =kt .沿墙壁下滑过程中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μkt .开始阶段F f <G ,物体加速下滑,F f 随时间t 成正比增加,物体向下的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然而速度却逐渐增大;当F f =G 时物体的合力、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由于惯性,此后物体将继续向下运动,F f 也继续随时间t 正比增加,直到F f >G .物体的合力、加速度方向向上,且大小逐渐增大,物体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也“突变”为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得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 f =G【答案】B【思维提升】解题时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然后根据前述方法确定.本题中,抓住动、静转化点(速度减小为零的瞬间)解题方向便豁然开朗.【拓展2】用轻弹簧竖直悬挂的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0,现用该弹簧沿固定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0,斜面倾角为3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A )A.等于0B.大小为2mg,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23mg,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 ,方向沿斜面向上【解析】物体受到重力为2mg ,还有弹簧施加的弹力,由于弹簧的伸长量为l 0,与静止时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时的伸长量相同,因此,弹簧的弹力F 等于mg ,物体还受到斜面施加的支持力的作用,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将重力正交分解,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等于mg ,与弹簧的弹力相等,因此,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易错门诊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工件置于水平放置的钢板C 上,二者间动摩擦因数为μ.由于光滑导槽A 、B 的控制,工件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使钢板以速度v 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 拉动工件(F 方向与导槽平行)使其以速度v 2沿导槽运动,则F 的大小为( )A.等于μmgB.大于μmgC.小于μmgD.不能确定 【错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v 2方向相反,由平衡条件得出F =F f =μmg .A 选项正确. 【错因】v 2为工件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而非相对钢板运动方向.【正解】工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f =μmg ,为钢板C 所施加,而工件相对钢板C 的相对运动方向,根据运动的合成可知,与导槽所成夹角α=arctan 21v v .因此,所施拉力F =F f •cos α<μmg ,选项C 正确.【答案】C【思维提升】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是解此题的关键,也是此题的易错点.第 3 课时 力的合成与分解基础知识归纳1.合力与分力几个力同时作用的共同 效果 与某一个力单独作用的 效果 相同,这一个力为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为这一个力的分力.合力与它的分力是力的 效果 上的一种 等效替代 关系,而不是力的本质上的替代.2.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力的合成和分解只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互为逆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F 2的合力,可以以力的图示中F 1、F 2的线段为 邻边 作 平行四边形 .该两邻边间的 对角线 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甲所示.(2)力的三角形定则把各个力依次 首尾 相接,则其合力就从第一个力的 末端 指向最后一个力的 始端 .高中阶段最常用的是此原则的简化,即三角形定则,如图乙所示.3.合力的大小范围 (1)两个力合力大小的范围 |F 1-F 2|≤F ≤ F 1+F 2 .(2)三个力或三个以上的力的合力范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0≤F ≤|F 1+F 2+…+F n |.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力分解为 互相垂直 的两个分力,特别是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把物体受到的各力都分解到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去,然后分别求每个方向上力的 代数和 ,把复杂的矢量运算转化为互相垂直方向上的简单的代数运算.其方法如下.(1)正确选择直角坐标系,通过选择 各力的作用线交点 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2)正交分解各力,即分别将各力 投影 在坐标轴上,然后求各力在x 轴和y 轴上的分力的合力F x 和F y :F x =F 1x +F 2x +F 3x +…,F y =F 1y +F 2y +F 3y +… (3)合力大小F = 22y x F F +. 合力的方向与x 夹轴角为θ=arctanxy F F .重点难点突破一、受力分析要注意的问题受力分析就是指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受力分析时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免造成混乱.(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其中的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3)防止“添力”:找出各力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 (4)防止“漏力”:严格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步骤进行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办法.(5)受力分析还要密切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的有无及方向.二、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将一个力(矢量)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分矢量),即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力(矢量)沿着两轴方向分解,如图F 分解成F x 和F y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 x =F•cos φ F y =F•sin φ F = 22y x F F + tan φ=xy F F正交分解法是研究矢量常见而有用的方法,应用时要明确两点:(1)x 轴、y 轴的方位可以任意选择,不会影响研究的结果,但若方位选择得合理,则解题较为方便;(2)正交分解后,F x 在y 轴上无作用效果,F y 在x 轴上无作用效果,因此F x 和F y 不能再分解.三、力的图解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邻边及其夹角跟对角线长短的关系分析力的大小变化情况的方法,通常叫做图解法.也可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处理,更简单.图解法具有直观、简便的特点,多用于定性研究.应用图解法时应注意正确判断某个分力方向的变化情况及其空间范围.用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最小力的规律:(1)当已知合力F 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 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 2的最小条件是:两个分力垂直,如图甲.最小的F 2=F sin α.(2)当已知合力F 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 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 2最小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 2与合力F 垂直,如图乙.最小的F 2=F 1sin α.(3)当已知合力F 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 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 2最小的条件是:已知大小的分力F 1与合力F 同方向.最小的F 2=|F -F 1|.典例精析 1.受力分析【例1】如图所示,物体b 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将物体a 挤压在竖直墙壁上.a 、b 处于静止状态,对于a ,b 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B.a 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b 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D.a 受到墙壁的摩擦力的大小不随F 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要使b 处于平衡状态,a 须对b 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则a 受到b 的摩擦力向下(大小等于b 的重力),a 要处于平衡状态,还要受到墙壁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整体受力平衡知此力大小不变.分析a 、b 的受力知它们分别受到5个、4个力的作用,综上所述可知A 、D 正确.【答案】 AD【思维提升】在受力分析时,有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能确定,必须根据已经确定的几个力的情况和物体所处的状态判断出未确定的力的情况,以确保受力分析时不漏力、不添力、不错力.【拓展1】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体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对M 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B.可能受四个力作用C.一定受三个力作用D.一定受四个力作用【解析】对M 进行分析,受重力.M 与斜面、外界F 接触,与斜面挤压,F 推M .与斜面挤压处是否有摩擦,是沿斜面向上还是沿斜面向下由F 与mg sin α决定.所以A 、B 正确.2.正交分解法【例2】已知共面的三个力F 1=20 N ,F 2=30 N ,F 3=40 N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三力之间的夹角都是120°,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F x =F 1x +F 2x +F 3=-F 1sin 30°-F 2sin 30°+F 3=(-20×21-30×21+40) N =15 NF y =F 1y +F 2y =-F 1cos 30°+F 2cos 30° =(-20×23+30×23) N =53 N由图得F =2222)35(15+=+y x F F N=103 N α=arctanxy F F =arctan1535=30° 【思维提升】用正交分解法求多个力的合力的基本思路是:先将所有的力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求出这两个方向上的合力,再合成所得合力就是所有力的合力.【拓展2】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 、OB 、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 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 )A.必定是OAB.必定是OBC.必定是OCD.可能是OA ,也可能是OC 3.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例3】曲柄压榨机在食品工业、皮革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是一曲柄压榨机的示意图.在压榨铰链A 处作用的水平力为F ,OB 是铅垂线,OA 、AB 与铅垂线所夹锐角均为θ,假设杆重和活塞重可以忽略不计,求货物M 在此时所受的压力为多大?【解析】在图中铰链A 处施加水平力F 时,力F 有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杆AO 受沿AO 方向的压力F AO ,二是使杆AB 受沿AB 方向的压力F AB ,如图所示.F AB =F AO ,2F AB sin θ=F ,所以F AB =θsin 2F再将F AB 分解为水平向左的分力F x 和竖直向下的分力F y ,则F y 的大小就是物体M 所受压力的大小.F y =F AB cos θ=θ sin 2Fcos θ=2F •cot θ【思维提升】根据力产生的实际效果,分别对铰链A 处和杆AB 所受的力进行分解,求出物体M 上所受的压力表达式.易错门诊 4.矢量图解法【例4】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力F 作用于物体O 点,现要使物体沿着OO ′方向做加速运动(F 和OO ′都在水平面内).那么,必须同时再加一个力F ′,这个力的最小值是( )A.F cos θB.F sin θC.F tan θD.F cot θ 【错解】当F ′与F 垂直时,F ′最小,且F ′=F cot θ,所以选项D 正确.【错因】上述错误的原因是机械地套用两力垂直时力最小,而实际上本题中合力大小不定,方向确定.【正解】根据题意可知,F 和F ′的合力沿OO ′方向,作出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由F 矢端向OO ′作垂线,此垂线段即为F ′的最小值,故F ′的最小值为F sin θ.【答案】B【思维提升】作出矢量三角形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哪些力方向不变,哪些力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类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大小和方向都改变的力向方向不变的力作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