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中医优势病种重点难点分析
中医优势病种治疗难点分析(眩晕、中风)
![中医优势病种治疗难点分析(眩晕、中风)](https://img.taocdn.com/s3/m/1a9d4f1569dc5022abea0009.png)
一、中风(脑梗死)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难点分析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的范畴,临床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艰涩等为主症。
目前,对脑梗死的治疗,单纯中医或西医均有局限性。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梗死病因病机是在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上,在情绪变化、活动、寒冷等因素诱发下,导致大脑局部血运障碍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治疗主要从重建血供、抗炎、神经元保护三方面进行干预。
药物主要有溶栓剂抗凝剂、抗炎剂、自由基清除剂、神经元保护剂,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副作用、疗效一般等影响应用。
对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多认为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导致淤血阻滞、痰热内蕴,或肝阳化风、血随气逆,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扑不遂,发为中风。
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证,气血逆乱。
中风病的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也具有局限性,如:对于如何使脑梗死灶迅速在通、以减轻缺氧缺血对于脑组织的损害,中医药也力不从心。
据有关资料统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接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也只有4%-6%。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病时间窗的限制,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在我国,有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就更少。
因此u,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
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的治疗在脑梗死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但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1.1脑梗死急性期1.1.1西医指南的尴尬:假设某患者入院时间超过6小时,急查纤维蛋白原不高或偏低,无心脏病史,无低灌注,似乎除了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治疗的。
中医科介绍及优势病种介绍
![中医科介绍及优势病种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5608d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9.png)
中医科介绍及优势病种介绍中医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主要手段的临床学科。
中医学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科主要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和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中药的应用等方面内容,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科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经典著作对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个体差异,强调疾病的防治和调理,以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中医科的独特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整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辨别病情的不同表现,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选用相应的中药治疗,以达到疾病的根本治愈和整体调理。
2. 中药治疗:中医科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中药的应用。
中药是以天然草药为原料,通过煎煮、研磨等工艺制成的药物。
中药治疗注重药物的整体作用,强调药物的药性、归经和配伍等,以达到疾病的治疗和调理目的。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科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刺激,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疼痛病、神经病、内科病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医科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以下是其中几个优势病种的介绍:1. 内科病:中医科在内科病的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中医理论将内科病归纳为脏腑的功能失调或阻滞,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选用中药或针灸进行治疗,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病情。
2. 妇科病:中医科在妇科病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妇科病主要是由于妇女的气血失调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选用中药或针灸进行治疗,可以调理气血,改善病情。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b4e6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a.png)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咳嗽、哮喘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热炽盛等导致胃气上逆所致。
治疗原则以和胃降逆、调理脾胃为主,可采用旋复代赭汤、左金丸、理中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二、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胃热炽盛等导致胃失和降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温中散寒为主,可采用香砂养胃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三、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缺损,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胃热炽盛、瘀血阻滞等导致胃黏膜腐烂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化瘀为主,可采用康复新液、桃仁承气汤、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四、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十二指肠黏膜缺损,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热炽盛等导致十二指肠黏膜腐烂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疏肝和胃、清热化瘀为主,可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左金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五、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六、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肠梗阻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导致肠腑气机不利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七、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是指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https://img.taocdn.com/s3/m/28ab7aa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a.png)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保持人体内外平衡的基础上维持健康。
中医药的优势病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科疾病: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内科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医药强调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例如,在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方面,中医药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2.妇科疾病: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强调调整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调节月经周期,增强子宫功能,提高生育能力。
例如,在治疗月经不调、经痛、妇科炎症、不孕症等方面,中医药可以调理气血,温经散寒,活络通经,改善妇科疾病的症状和病因。
3.皮肤病:中医药在皮肤病的治疗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中医药强调内外调理,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改善皮肤的营养供应和排毒功能,达到治疗和改善皮肤病的效果。
例如,在治疗湿疹、银屑病、痤疮、瘢痕等皮肤病方面,中医药可以调理脾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改善皮肤病的症状和病因。
4.骨伤科疾病: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注重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
例如,在治疗骨折、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骨伤科疾病方面,中医药可以活血化瘀、骨疗、舒筋活络,促进骨骼健康和组织修复。
5.五官疾病:中医药在五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中医药强调调理肝肾、养阴清热,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改善五官器官的功能。
例如,在治疗慢性鼻炎、耳聋、口腔溃疡等五官疾病方面,中医药可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改善病情和病因。
中医药具有以上优势病种治疗的核心在于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中医药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广泛运用中草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达到治疗和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内科中医优势病种重点难点分析
![内科中医优势病种重点难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372e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d.png)
难点分析咳嗽1.对于咳嗽的证治,各家均有所长,所谓难治之咳嗽,有些却是调护不利,辨证用药是治病根本,但病后调护尤为要紧。
解决办法:咳嗽一证,处除对症用药外,必须谨记忌食辛辣、肥甘,远烟酒及房事等,有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是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一环。
2.干咳无痰,咽痒及咽部刺激感往往多见于咳嗽的后期,可缠绵不愈,此是营卫二气不通和,肺气不利,现代医学解释为过敏,一般止咳药和抗生素无效,较为棘手解决办法:可用桂枝汤或者脱敏煎(防风、乌梅、五味子、徐长卿、玄参等)加减治疗,收效甚捷。
3.久咳而成咽部不利,如有异物感,现代医学称为咽炎,是为难治解决办法:经验方剂利咽汤加减,方药如下:郁金、苏叶、牛蒡子、夜交藤、诃子等,扁桃体慢性肿大加穿山甲、浙贝母,咽部滤泡加玄参、半夏。
胸痹1.患者多以胸痹常自用活血理气之品,导致气散而不聚,难以推动血行,而心痛难愈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史以及服药习惯,能更好的帮助诊断,纠正其服药之偏。
2.胸痹不典型者表现为与胃痛、牙痛、胸痛等证难于区分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并配合相关检验,不能妄下诊断,耽误病情。
3.胸痹者久病多半有不寐或者郁证,而后两者成为胸痹的诱发的加重因素。
解决办法:用药中适当顾及安神、解郁之品,不同病却同治,使人的整体气血阴阳调和而病愈。
并注意移情易性,减少复发。
眩晕1.肝阳所致的眩晕,宜化为动风,病情严重者可猝然昏倒,有发展成中风的可能,故应注意防治解决办法:平时节制肥腻酒食,忌辛辣,戒躁怒,节房事,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锻炼身体,辨证调治,防患于未然。
消渴1.消渴多因“肥美所发”,久治不愈者,需强调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故治疗消渴并不以药物为上。
2.另消渴不治,易变生他病,可发雀目、痈疽、内障等。
解决办法:早期调治消渴,防止变证发生。
如发生变证,则不以消渴为治,从证而辨。
3.消渴虽以三消论治,但实际上症状往往兼见而不单独表现,过分拘泥于教条,则证治偏矣。
中医各系统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中医各系统优势病种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60403c60975f46527d3e1b9.png)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前言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医药事业“十一五规划”》和《中医药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从中医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展了“中医优势病种研究”这一重大项目。
所谓“中医优势病种”,是指在疾病总体和疾病的某一阶段、某一环节的防治上,中医的效果较西医为优的病种,开展这项工作,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可以提高中医诊疗水平中医要发展疗效是关键。
作为中医院的医生,务必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本学科优势病种的理论知识和诊疗方法,临床做到运用自如,了熟于心,这样,方能成为一个造诣精深、医术高超的名副其实的名中医。
2、扩大中医临床阵地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中医治疗的病种越来越显得狭隘,临床阵地渐趋萎缩,因此,必须努力研究中医的优势病种,开展专科、专病工作,扩大中医临床阵地,扭转中医临床阵地持续萎缩的局面。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医学是一门极富原创的学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医优势病种研究的深入开展,必将大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医的前景一定会更加辉煌,有鉴于此,晋江市中医院根据临床各科近年来住院的收治病种,每科选择三个优势病种,就概述、临床诊断以及近年来我院对这些病种的治疗方案、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临床总结,编写《中医院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书,供各科医生学习、掌握应用,今后将每年进行更新,切实将中医院的中医优势病种研究工作做好做实。
二0一二年三月目录第一章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1)第二节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9)第三节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14)第二章脾胃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19)第二节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25)第三节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30)第三章心血管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34)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38)第三节胸痹(心绞痛)诊疗方案 (43)第四章内分泌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49)第二节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55)第三节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61)第五章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68)第二节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73)第三节哮病(支气管哮病)诊疗方案 (77)第六章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肺癌诊疗方案 (83)第二节胃癌诊疗方案 (88)第三节乳岩诊疗方案 (92)第七章外一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95)第二节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99)第三节肠痈(急性阑尾炎)诊疗方案 (104)第八章外三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107)第二节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112)第三节附骨疽(慢性骨髓炎)诊疗方案 (118)第九章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124)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29)第三节尺桡骨骨折诊疗方案 (135)第十章手足外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掌骨骨折诊疗方案 (141)第二节指骨骨折诊疗方案 (143)第三节跖骨骨折诊疗方案 (146)第十一章妇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盆腔炎诊疗方案 (148)第二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154)第三节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159)第十二章儿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63)第二节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68)第三节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174)第十三章肛肠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80)第二节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184)第三节痔(混合痔)诊疗方案 (188)第十四章针灸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 (195)第二节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200)第三节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 (206)第十五章眼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疗方案 (212)第二节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诊疗方案 (215)第三节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 (218)第十六章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222)第二节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227)第三节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231)第十七章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35)第二节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240)第三节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245)第十八章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第一节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249)第二节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253)第三节胸痹(心绞痛)诊疗方案 (257)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b5da9976eeaeaad1f33097.png)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优势病种一:中风病:在2009年度治疗过程中主要存在卒中后偏瘫痉挛、失语2个难点。
1、卒中后偏瘫痉挛难点分析: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率极高的后遗综合征之一,发病率达80%。
解决思路:我们选取临床上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的头针、夹脊穴配合Bobath康复技术,克服传统体针针刺的弊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出发,究其根本病因制定选穴原则,使电针头针、电针夹脊穴、Bobath 康复技术三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新方法---通督解痉法。
采取措施:通督解痉法:A.针刺取穴:主穴:颈4~胸1夹脊穴,腰1~骶l夹脊穴,左右交替蛇形刺,左右交替。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
B.针刺体位:坐位或俯卧位。
C.操作方法:取穴后,用75%酒精对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40mm毫针,颈4~胸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O.8寸、腰2~骶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0.8寸。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以得气后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密波(100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平刺至帽状腱膜下,快速捻转2-3分钟,约200转/分,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疏波(2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2、卒中后失语难点分析:失语、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症状之一,对脑卒中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有很大的影响,并可独立影响死亡率。
解决思路:舌部取穴,重点针刺舌体或周围穴位治疗中风失语。
采取措施:我们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逐步形成了“解语利窍”针法。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2b1d2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3.png)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是指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专科,包括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疾病。
中医诊疗方案在消化内科中具有一
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
病情和病因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的消
化系统疾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理变化,因此中医诊疗
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治疗
效果。
2. 综合治疗:中医注重综合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
推拿、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
中药有很多对消
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的方剂,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
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针灸、推拿、艾灸等物理疗法可以
通过调节气血、促进消化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加速康复。
3. 调理脾胃:中医强调脾胃的调理,认为脾胃是消化系统
的核心,消化功能的好坏与脾胃的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诊
疗方案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节等方法,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消化系
统疾病的目的。
4. 强调预防: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
疾病,中医注重饮食卫生、生活规律等方面的调节,以预
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中医诊疗方案中,除了治疗疾病,
还会给患者提供一些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方案在消化内科中具有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调理脾胃和强调预防等优势。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手段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促进康复。
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270322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4.png)
附件2.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一、眩晕〔高血压病〕:(一〕中医分型论治:临证分为阴虚阳亢型、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型、阴阳两虚型四型,分别予以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桂附地黄汤加减医治。
四型中以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天麻钩藤饮加减医治效果最好,总有效率到达90.5%。
而四型综合起来总有效率为80%左右。
〔二〕疗效评估1、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头痛、头昏等主要病症,以及胸闷心悸、心烦少寐、耳鸣恶心、腰酸夜尿等兼症。
眩晕的住院患者应用本方案中药辨证施治,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达84.1%。
2、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杞菊地黄口服液与苯那普利合用医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00例,观察医治后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分别为医治前的74.5%和74.7%,消退率为25.5%和25.3%,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
3、有效降低晨峰血压。
临床观察120例标准西药医治下晨间血压仍无法操作者,加用天麻钩藤饮化裁之中药,晨峰血压操作有效率达77%。
4、可以增强西药降压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费用,同时有效制约西药降压所致付反响,如减少了西药所致干咳、水肿、口干、纳差等不良反响。
(三〕中医医治难点分析1、疗效欠稳定,可能局部与辨证分型不够完善有关。
2、局部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病症,表现为无症可辨,但从舌脉又难以把握X。
大大影响这局部患者疗效。
3、中药煎煮不方便,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影响了疗效稳定性。
4、中医一直以来倡导“无病防病,即病防变〞的思想,因此应该重视对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干预医治。
而临床中对这局部患者重视不够,缺少系统标准的中医诊疗方案,〔四〕应对措施1、开展临床症候群调查,进一步完善分型,优化诊疗方案。
2、开展血压与证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以提高无症可辨患者辨证医治的X性。
3、优化方案的根底上,制定协定处方,制成免煎颗粒剂,并通过临床症候群调查研究,筛选出最常见证型1~2个,争取针对其协定处方做进一步研究,为申请院内X制剂做打算。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1584ddbf121dd36a32d82e4.png)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1年)自我科制定《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1版》以来,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案不但已含扩了近代中医诊治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创新,总体相对完善。
但我们依旧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发挥中医特色为原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使诊疗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预防疾病复发仍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经治患者对于该病的预防和调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临床疗效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不说,对于该病的防治仍存在不少难点,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仍任重道远。
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时治愈,但由于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基本因素仍存在,故易复发。
如何防治本病复发,成为本病的最大难点。
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达到治病求本目的。
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
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及胆囊动力有抑制作用,在顽固的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但完全抑酸对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
因此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来改善胃食管的动力。
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
故适当选择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等疗法,可逐渐改善LES的动力,达到根治的目的。
2、胃疡----如何预防溃疡病的复发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无论是用中药还是西药治愈活动期的消化性溃疡一般不难。
特别是西药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
因其制酸作用强烈,不论是控制上腹痛症状,还是治愈溃疡,其疗效是非常显著且快捷的。
中医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40bf6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0.png)
中医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在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中,中医学这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历经无数次的实践与验证,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
作为从业者,我深感中医在治疗某些特定病种上的优势,下面我将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内科疾病二、外科疾病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骨折为例,中医的接骨术、夹板固定等方法,能在保证患者痛苦小的同时,有效促进骨骼愈合。
中医的外治法,如针灸、拔罐等,对于手术后的康复也有显著的疗效。
三、妇科疾病四、儿科疾病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医同样具有优势。
对于小儿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中医运用草药和推拿等方法,能在保证患儿痛苦小的同时,有效缓解病情。
而在治疗疳积、营养不良等病症时,中医通过调整患儿的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五、精神疾病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也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例如,对于抑郁症这一病症,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和情志,运用草药和心理疏导等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
再比如,对于失眠这一病症,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作息和饮食,运用草药和针灸等方法,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承载着千百年的智慧与经验。
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我深感中医在治疗某些特定病种上的优势。
本文将结合我的临床实践,对中医在优势病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一、内科疾病二、外科疾病中医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骨折为例,中医的接骨术、夹板固定等方法,能在保证患者痛苦小的同时,有效促进骨骼愈合。
中医的外治法,如针灸、拔罐等,对于手术后的康复也有显著的疗效。
在治疗肿瘤方面,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和情志,运用草药等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妇科疾病四、儿科疾病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医同样具有优势。
对于小儿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中医运用草药和推拿等方法,能在保证患儿痛苦小的同时,有效缓解病情。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32e83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c.png)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1年自我科制定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版以来,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案不但已含扩了近代中医诊治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创新,总体相对完善;但我们依旧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发挥中医特色为原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使诊疗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预防疾病复发仍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经治患者对于该病的预防和调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临床疗效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不说,对于该病的防治仍存在不少难点,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仍任重道远;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时治愈,但由于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基本因素仍存在,故易复发;如何防治本病复发,成为本病的最大难点;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达到治病求本目的;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及胆囊动力有抑制作用,在顽固的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但完全抑酸对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因此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来改善胃食管的动力;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故适当选择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等疗法,可逐渐改善LES的动力,达到根治的目的;2、胃疡----如何预防溃疡病的复发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无论是用中药还是西药治愈活动期的消化性溃疡一般不难;特别是西药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因其制酸作用强烈,不论是控制上腹痛症状,还是治愈溃疡,其疗效是非常显著且快捷的;但是,不少患者停药后又复发,5年内的复发率达50%以上;即使近10多年来发现本病的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经根除Hp治疗后,其复发率明显降低,但临床上有不少病经Hp根除后仍可有溃疡复发,或者根除后可重新感染Hp;所以说,真正完全彻底治愈溃疡病仍是一大难题;中医药治疗不仅可控制症状,药后病情较稳定,还可长期服用,使复发率降低;中医药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这是与中药即可对抗致溃疡的攻击因子、又可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分不开的;现代研究发现,胃粘膜的修复分为两种方式,1,快速修复:靠上皮细胞的移动和伸延,2,慢性修复:深层结构的修复,靠深层细胞的增殖,细胞间质的补充;常规西药抗溃疡治疗主要是作用于快速修复方面,溃疡表面虽然愈合,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黏膜下血管、腺体的结构、黏膜厚度、结缔组织等尚未完全修复正常状态,而这些将直接影响细胞氧合作用、营养供养和黏膜的防御功能,成为复发的病理基础;很多患者由于修复不完全,从而导致溃疡反复不愈或容易复发;针对这种情况,西医提出了加强黏膜保护和使用表皮生长因子等方法;而中医药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中药药理研究证实健脾益胃、行气活血方药可以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促进胃黏膜血液循环及免疫功能、调节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防止胆汁等碱性液胃反流,改善胃的内环境,这些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机制不仅能促进溃疡在急性期的快速修复,而且可以加强溃疡的慢性修复过程,从而使溃疡得到彻底的治愈,减少了溃疡复发;3、鼓胀----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阻断或延缓肝硬化的进程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即使有症状也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和腹泻症状;体征多不明显;肝脏常肿大,部分患者伴脾肿大,并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肝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内或有轻度异常;加之患者往往不注意,容易忽视,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国为乙肝高发区,有关研究亦表明,我国的肝硬化患者大多由病毒性肝炎引起;从肝炎发展为肝硬化,须经历肝纤维化这一阶段,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两者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其主要区别在于肝小叶结构是否完整,肝硬化之所以被认为是不可复原,主要与肝的结构,尤其是血管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有关;所以在肝小叶尚未完整之际,有效地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是治疗肝硬化的关键;中医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虽有湿热毒邪结于体内的标实症状,但更重要的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甚则营养不良,从而不能抗御邪气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聚余胁下所致;所以患者在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正虚邪恋,缠绵难愈,正气虚损,瘀血内结之象尤为特出;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产质量及副作用较少等方面有优势,以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中医益气化痰、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等治法,在早期阻断或延缓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防治肝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常用单味中药有丹参、桃仁、冬虫夏草、黄芪、当归、茯苓、柴胡、红花、党参、泽兰、三七、郁金、白花蛇舌草等;。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https://img.taocdn.com/s3/m/3761680c02020740be1e9b55.png)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优势病种一:中风病:在2009年度治疗过程中主要存在卒中后偏瘫痉挛、失语2个难点。
1、卒中后偏瘫痉挛1.1 难点分析: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率极高的后遗综合征之一,发病率达80%。
1.2 解决思路:我们选取临床上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的头针、夹脊穴配合Bobath康复技术,克服传统体针针刺的弊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出发,究其根本病因制定选穴原则,使电针头针、电针夹脊穴、Bobath康复技术三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新方法---通督解痉法。
1.3 采取措施:通督解痉法:A.针刺取穴:主穴:颈4~胸1夹脊穴,腰1~骶l夹脊穴,左右交替蛇形刺,左右交替。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
B.针刺体位:坐位或俯卧位。
C.操作方法:取穴后,用75%酒精对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40mm毫针,颈4~胸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O.8寸、腰2~骶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0.8寸。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以得气后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密波(100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平刺至帽状腱膜下,快速捻转2-3分钟,约200转/分,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疏波(2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2、卒中后失语2.1 难点分析:失语、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症状之一,对脑卒中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有很大的影响,并可独立影响死亡率。
2.2 解决思路:舌部取穴,重点针刺舌体或周围穴位治疗中风失语。
2.3 采取措施:我们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逐步形成了“解语利窍”针法。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https://img.taocdn.com/s3/m/144fec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3.png)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某些疾病具有显著的优势。
以下是中医优势病种的详细介绍:一、内科病种1·冠心病中医药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调节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2·高血压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多种途径治疗高血压病,达到降压的效果。
3·糖尿病中医药可以调节体液代谢,改善胰岛功能,提高葡萄糖利用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4·慢性胃炎中医药可以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胃液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5·失眠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舒缓,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
二、外科病种1·骨折中医药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加速骨骼的再生,修复骨折部位的组织,缩短愈合时间。
2·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人体的抵抗力,增强免疫功能,消除炎症,达到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效果。
3·外伤损伤中医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烧烫伤中医药可以促进伤口的再生修复,抑制炎症反应,防止感染,减少疤痕的形成。
三、妇科病种1·妇科炎症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增强抵抗力,消除炎症,达到治疗妇科炎症的效果。
2·不孕不育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卵巢功能,增加受孕几率。
3·月经不调中医药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
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治疗案例、专家访谈等,详细内容可联系相关部门获取。
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统医学:指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包括中医、民间医药等。
2·冠心病: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与管理对策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与管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ac3bcd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0.png)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与管理对策摘要:中医优势病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病症症状的改善,因此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面应用在病症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对规范临床护理工作起到发展性的重要作用,并且这样的护理方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医护理的效果,相应的护理工作人员也可以在临床的护理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但是,在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为进一步提升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需要对其实施中的难点进行有效管理。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难点管理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护理的最终效果,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全部优势,明确中医护理的有效行为,我国制定并发布了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在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将中医护理作为中心内容,有机结合现代的护理理念与先进的护理技术,明确中医护理的整体性观点,从而有效地发挥出中医护理的优势与特性。
一、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难点(一)临床护理人员不足在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通常会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手不足导致护理工作的最终效果不理想,并且也使得护理人员在中医技术操作等方面出现力量不均衡的情况[1]。
在最近这几年中,随着护理工作方位的不断拓展,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不断地增加,加之在职的护理人员中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女性,她们面临着怀孕、哺乳等必要情况,因此导致临床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中医护理方面。
在部分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比如说,穴位按摩、刮痧以及灸法等,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的技术操作时候,全程陪护在患者身旁。
而其他的技术操作行为,比如说静脉输液等,需要护理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文件记录,并对患者开展必要的生活基础护理工作,这些工作几乎占据了护理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从而加剧了中医护理中临床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
(二)护理技术受到约束我国在中医药管理方面发布的相应文件中明确规定,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谨遵医嘱。
神经内科发挥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神经内科发挥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197fc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0.png)
神经内科发挥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神经内科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专科领域。
中医药在神经内科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以下是中医药在神经内科病种中发挥优势的具体措施:1.中医药辨证施治: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和病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中风后遗症患者中,中医药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进行辨证施治,如寒凝型、痰瘀型、气虚型等。
2.中医药调理气血:中医药强调气血的平衡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运用中药调理气血,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功能,并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3.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中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
针灸疗法在治疗神经内科病种中具有独特优势,如头痛、面瘫、神经痛等症状。
4.中药汤剂疗法: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神经内科病种的方剂。
中药汤剂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配伍,通过中药成分的药理作用,调理身体内部环境,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
5.中医药配合康复训练:中医药疗法可以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提高疾病康复的效果。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功能、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协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中医药预防策略: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等手段,可以降低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生风险。
例如,在防治老年失眠、认知障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
总之,中医药在神经内科病种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并且与西医治疗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供了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并注重中医药与其他医疗手段的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分析
咳嗽
1.对于咳嗽的证治,各家均有所长,所谓难治之咳嗽,有些却是调
护不利,辨证用药是治病根本,但病后调护尤为要紧。
解决办法:咳嗽一证,处除对症用药外,必须谨记忌食辛辣、肥甘,远烟酒及房事等,有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是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一环。
2.干咳无痰,咽痒及咽部刺激感往往多见于咳嗽的后期,可缠绵不愈,此是营卫二气不通和,肺气不利,现代医学解释为过敏,一般止咳药和抗生素无效,较为棘手
解决办法:可用桂枝汤或者脱敏煎(防风、乌梅、五味子、徐长卿、玄参等)加减治疗,收效甚捷。
3.久咳而成咽部不利,如有异物感,现代医学称为咽炎,是为难治
解决办法:经验方剂利咽汤加减,方药如下:郁金、苏叶、牛蒡子、夜交藤、诃子等,扁桃体慢性肿大加穿山甲、浙贝母,咽部滤泡加玄参、半夏。
胸痹
1.患者多以胸痹常自用活血理气之品,导致气散而不聚,难以推动血行,而心痛难愈
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史以及服药习惯,能更好的帮助诊断,纠正其服药之偏。
2.胸痹不典型者表现为与胃痛、牙痛、胸痛等证难于区分
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并配合相关检验,不能妄下诊断,耽误病情。
3.胸痹者久病多半有不寐或者郁证,而后两者成为胸痹的诱发的加重因素。
解决办法:用药中适当顾及安神、解郁之品,不同病却同治,使人的整体气血阴阳调和而病愈。
并注意移情易性,减少复发。
眩晕
1.肝阳所致的眩晕,宜化为动风,病情严重者可猝然昏倒,有发展成中风的可能,故应注意防治
解决办法:平时节制肥腻酒食,忌辛辣,戒躁怒,节房事,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锻炼身体,辨证调治,防患于未然。
消渴
1.消渴多因“肥美所发”,久治不愈者,需强调饮食、情志等致病因
素。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故治疗消渴并不以药物为上。
2.另消渴不治,易变生他病,可发雀目、痈疽、内障等。
解决办法:早期调治消渴,防止变证发生。
如发生变证,则不以消渴为治,从证而辨。
3.消渴虽以三消论治,但实际上症状往往兼见而不单独表现,过分拘泥于教条,则证治偏矣。
解决办法:三消症状可能各有偏重,但多交互夹杂出现,《医学心悟·三消》: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