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1)
一张图看懂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张图看懂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现实中,经常听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字眼,它们和内部审计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一张图来解释一下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
首先,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根,为风险管理提供控制机制,为内部审计提供审计对象;
企内部控制的关键节点也常常作为审计对象,因为内部控制的重点就是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
业内部控制是否完整、是否有效,直接对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管理过程中风险的产生,也取决于内部控制的机制有效与否。
其次,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依据,它为内部审计作业提供逻辑地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项风险,确定风险所在地,为内部审计目标提供依据,减少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的时间,直接指明整个审计方向与审计重点。
最后,内部审计通过确认和咨询来完善和优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分析整个内部审计过程,可以总结:内部审计就是对企业内控和风险工作的进一步确认,以此作为管理咨询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相应的建议。
文杨世鉴审计之家投稿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解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
图解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通过几张图一探究竟。
一、目标导向一致:战略目标导向内审、内控、风控都是基于治理、监管等因素下的“产品“,继续追溯产生的动因,从内部角度分析,两权分立(所有权与经营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外部角度分析,组织运营要满足法律法规遵循性的要求。
企业的组织层次可以分为管理层和控制层,管理层侧重运营执行,控制层侧重监督评价(分类纯属个人观点,值得商榷,因为管理本身的职责就有控制)。
内审、内控和风控对公司的运营就是一种制衡,对人的制衡,对事的制衡,对利益的制衡,制衡之外是对组织健康发展的一种促进。
公司存在的目的:生存、发展、获利。
公司要实现其目的,内审、内控、风控可以说是公司的”防火墙“、“保健医生”。
内审、内控、风控的落脚点要导向组织的战略目标、远景、规划,从近处说,要服务组织某阶段的发展目标(短期目标),从这个角度分析,三者目标导向是一致的。
二、内审、内控、风控的关系关系浅析:(1)、有交叉部分。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主要表现在风险评价和评估。
三者都与风险、风险评估有关。
内部控制侧重公司层面与业务层面,而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和升华,关注风险与战略。
(2)、治理的三道防线。
内审对应审计部门,内控对应业务层与管理层(如财务部门),风控对应风控部门(如质量、安全)。
(3)、独立性的程度。
理想内审的独立性最高,对董事会负责。
其他的独立性相比而言较弱。
事前控制:防微杜渐事中控制:张弛有度事后控制:亡羊补牢三、内审、内控、风控的关注点四、内审、内控、风控的标准。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密切相关并相互支持。
本文将探讨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内外部风险的过程。
其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的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和目标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合规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和政策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管理效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在联系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首先,企业风险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控制风险的影响。
其次,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提供风险管理的反馈和改进意见,促进企业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因此,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推动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健康发展。
四、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协同作用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在实践中具有协同作用。
首先,企业风险管理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引,使审计人员能够针对企业风险情况进行审计,并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其次,内部控制审计发现的问题和风险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策略和制度。
因此,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形成了良性循环,共同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五、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挑战与前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使得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更加困难和复杂。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和整合
内部控制不是静止的,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增加而不 断进步。
4
4
目录
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风险管理与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与整合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5
5
风险管理的演化发展
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的数量化 管理
保险和安全生产
70年代
14
14
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
企业风险管理的价值 主张:
企业风险管理除推动管 理层的风险管理能力日 趋成熟以外,还从以下 三方面帮助管理层保护 和提升企业价值: •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优化风险管理成本 •帮助管理层改善经营业 绩
15
实施更强
风险评估 改善对全 流程 企业共同 风险的管
理
理将同风经险营管 规划和战 劲高效的
保险风险 市场风险
支柱1 定量要求
准备金
SOLVENCY II
将Solvency II嵌入业务
支柱2 监管者复核
定性要求
支柱3 市场约束
透明度
信用风险 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
最低资本金要求 投资规则
金融服务法规监 管
(监管者的能力 和职权, 活动领
域)
披露要求 竞争相关因素
执行
控制
披露
11
11
国内主要风险管理规定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 内部审计的关系与整合
1
目录
对内部控制的理解 风险管理与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与整合 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2
2
内部控制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浅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基本规范 ( 试行) 及其他规范, 内部控制的定义为: 单位为
了提高 会计信 息质量 , 护资产 的安 全 , 保 完整 , 保有关法 确 律 法规 和规 章 制 度的 贯彻 执行 等 而制 定 和 实施 的一 系列
控制方 法, 施和 程序。 措
2 0 年 , 国审计 准 贝委员会发布 的征求意 见稿 独 04 我 0 一 了解 被审 计单位 及其 环境 并 评 估重大 错报风 险》, 内部控 制的定 义为 : 合 理保证 对 为了 财 务报 告的可靠 性 , 营的效 率和 效果 以及对 法律 法规 的 经
靠 会计人员的详 细论 述以 及诚 恳的 态度 , 与相关部 门人 员 行业 务往来 的过 程中, 不仅要 了解 税收 相关 政 策以及 政 策 变动情 况, 还要 与税务部 门的工作人 员打 交道 , 在与税务人
的思 维 模式 , 从会计 核 算 以及会 计管 理两个方 面来不断 创 新 探究新 的 工作 方法 , 而适 应新 的工作 模式 以及 理财环 从
员交流 过程 中, 互之 间 的工作了解都 是 难 以避 免 的 , 相 这
就需 要 企业 的会 计人 员要 有 较强 的沟 通协调 能力 , 只有这
样才 能顺利地完 成企 业的各项财 务工作 任务。
四、 不断 创新 的意识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 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
发 展, 一个 缺乏创新 意识 的企业 是难 以取得 持续 发展 的。
内部控 制理论 是 随 着企 业 内控实 践 经验 的丰 富而 逐 步发 展起 来的, 大致 经历 了内部 牵制 , 内部 控制制 度, 内部 控 制结 构和 内部 控制 整体 框 架 四个阶 段 。 而在 我 国, 内部 控制 理论的发展相对 起步较 晚 , 相关 的政 策和 文件 如下: 财 政 部 1 9 年发布 的 ( 立 审计具 体 准 则 第9 6 9 ( 独 号… 一 内部 控制 与审计风 险 是我 国最早 的 内部 控制 规
(完整版)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标风险管理侧重的是“可能性”。
因此,风险管理应该是最早的环节,从企业整体评估风险状况,找到应对策略。
这其中,又可分为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通常通过风险转移、保险、风险接受等方式进行应对;可控的风险通常通过内部控制手段进行应对。
所以内部控制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中通过日常管控手段降低风险的行为。
那内控执行的效果如何,就通过审计来检查。
审计检查完后有一些发现问题,可能是最早风险评估环节就没考虑到的,那么审计发现问题又回过头来指导风险管理的完善。
所负责部门,每个企业都不太一样。
有的是分设三个部门:风险管理部、内控部、审计部。
也有的将这几块自由排列组合,也有放到一个部门的,甚至放到财务部底下的都有。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互动共进,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风向标”,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测试仪”。
三者的本质都是为了控制好风险。
三者区别是:1.内控是让你好好开车别撞人,也别开到沟里去,它是一切风险管理的基础,特别是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
2.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广的含义,不仅仅是不撞人、不翻车,更要保证方向是对的,速度是合适的,开车的方式是可持续的,还要保证尽量不被别人撞,万一被撞要能扛得住……3.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但他们都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一个组织行为。
4.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内控要素中监督要素的一种体现。
是风险管理工作具体落地的方式,和之前的两个不在一个层面上。
实务中全面的应用到了风险、内控与审计三个概念的,主要是银行业及部分工业企业(如核电、采矿、化工等)。
其他企业中实际上真正界定了这三个概念并付诸实施的其实很少。
以下只针对银行业有些皮毛理解,如下:对于银行来说,三道防线的概念可以清晰的把风险、内控与审计联系起来。
三道防线示意图风险管理,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对于银行来说,也可以说是经营的本质。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作者:周莉梅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26期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当代成功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监督与约束机制,更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注。
国内国外,有多少个名声显赫的企业,有多少位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创造过曾经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忽略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导致企业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古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在当代时常经济波涛汹涌的浪潮中,无数铁一般的事实反复告诫我们: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知识,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时防范企业运营中的各类风险隐患,是当代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的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对象从内部控制系统扩大到风险管理过程,同时内部审计也是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监督环节的重要内容。
内部审计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密切相关,本文试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定义1.内部控制的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2. 内部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企业达到自身规定的经营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控制的作用会不断扩展。
目前,它在经济管理和监督中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圆满实现企业的经管目标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探讨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探讨作者:叶伟祥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年第06期摘要: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面。
探讨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以及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等相关问题,对企业的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包括内部控制及其在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
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企业风险管理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辨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以及监督等8个方面组成。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也为的其他组成因素提供了框架。
目标设定,即管理层必须基于目标来识别成功的潜在因素。
管理者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才能够确定对目标的实现有潜在影响的事项,而企业风险管理就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一个适当的过程,既能够帮助制定企业的目标,又能够将目标与企业的任务或预期联系在一起,并且保证制定的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一致。
事件辨别,在对企业目标、战略和计划以及对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要求辨别可能对实现公司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所有重要情况或事件,事件辨别的基础是将可能的风险与环境进行对比。
风险评估,一般用可能性概率和影响结果两个维度度量风险,前者是一定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者是假设事件发生,对经营、财务报告以及战略产生影响的可能结果,潜在影响一般以对经营、数量、金钱损失以及战略目标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计算。
风险反应,风险反应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接受、规避或缓和这些风险,后者又包括风险分离、风险转换或者减少包括通过控制活动等形式。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管理当局设计的政策和程序,为执行特定的风险缓和反应提供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区别与联系
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区别与联系总第22期: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区别与联系文章作者:guanli 来源:《中国内部审计》2007年第11期浏览次数:1840字体: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区别与联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姜旎【摘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当局“延长了的手”,正在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试图从两者的概念、具体内容及审计的步骤和方法上进行比较,寻找二者的异同。
【关键字】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纵观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内部审计已经从单纯的财务会计审计跨越到了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单位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促使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促使生产力要素的更好配合,以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是现代内部审计的新发展,包含了很多内容,其中,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概念的比较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目标审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查找“盲点”。
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过程进行督、评价和咨询,并提出改进和加风险管理的意见或建议。
内容控制环境;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组织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各业务循环及关部门在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理及处理等方面的活动内容。
作用控制、监督、评价控制、评价、咨询审查重点经营管理秩序的规范性、严密性和有序性;各控制点是否由不同部门和个人去完成,有无“独揽”的情况,经营管理职权是否民主科学和相互制约,寻找失控点和漏洞,提风险范围确定的合理性;风险评价准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风险识别评价的科学性;风险管理措施、方与程序的合理性;风险实际处理的理性等。
从表一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不管是在目标定位上还是在职能上,乃至内容方法上都有共性和交叉的部分,但区别是主要的,主要表现在:1、内部控制审计局限于会计控制,风险管理审计覆盖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内部控制审计更多得服从于会计、审计工作的需要。
探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探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其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商业银行还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要素,其核心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对这套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审计,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风险识别和评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首先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通过对这些风险的认识,商业银行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还需要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设计和实施的审计。
这包括对各类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计,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
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全面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了有效地管理各类风险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其核心是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评估和管理,以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在面对各类风险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风险监测和控制全面风险管理还需要对各类风险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控制。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风险的变化。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和全面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内部控制审计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
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商业银行可以及时发现和规避各类风险,为全面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全面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风险管理的效能,确保全面风险管理能够得以有效实施。
审计、内控和风险之间有什么关系
审计、内控和风险之间有什么关系审计、内控和风险之间有什么关系审计、内控和风险之间有什么关系你知道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审计、内控和风险的知识。
欢迎阅读。
审计一、审计概念。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具体说,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审计与经济管理活动、非经济监督活动以及其他专业性经济监督活动相比较。
二、审计具有的基本特征。
1、独立性特征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为确保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机构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应单独设置,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为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实事求是地检查、客观公正地评价与报告,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应当不存在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审计人员依法行使审计职权应当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2、权威性特征审计的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权威性总是与独立性相关,它离不开审计组织的独立地位与审计人员的独立执业。
各国国家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力都做了明确规定,这样使审计组织具有法律的权威性。
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在宪法中做了明文规定,审计法中又进一步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内审与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关系的肤浅认识
内审与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关系的肤浅认识关于内审与内控、合规、风险管理的关系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过详细的说明了。
这里更想通过一点肤浅、偏颇但形象的认识,抛砖引玉,获得大家更有价值的认知。
一、内控、合规与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很多书籍以及网络上都有描述,这里不再剖析。
我们仅仅从直观的感觉上来看看三者的关系。
内控更多地来自企业组织自身发展的管理需求。
尽管外部监管部门会对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内控有更具体的需求,但企业要想健康、长远地发展,会主动完善自己的内控体系。
合规管理,可简称合规,多来自于企业组织的外部要求,例如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的监管规定等等。
企业组织也会自己定立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各经营单位、部门、员工等的经营行为,这也是合规。
风险管理,是企业组织面对经营中的风险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企业组织面临的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七大类,例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
风险既可以来自外部也可以来自内部。
内控不严也能产生舞弊风险。
如上图所示,内控的范畴最小,合规的范畴要大些,风险管理的范畴更大。
不是所有流程的所有环节都要有内控节点,而所有流程都要符合合规要求。
而风险对企业组织来说,更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尤其是外部风险。
风险的范畴相对合规更大,合规风险就是众多风险中的一种。
狭义地看,合规包含内控,风险管理又包含合规管理。
当然,如果从更多的角度看,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包含关系,可以互相有所交叉和渗透。
合规中也有内控的要求,内控也是为了控制风险,降低合规风险也是风险管理的任务之一。
之所以在图中以包含的关系展示,是为了便于理解。
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组织和协作,我们可能对一些任务进行人为划分。
例如审计项目中,我们可能会分为业务检查小组、财务检查小组、行政检查小组等,如果从一条完整的业务线来看,业务、财务、行政等环节都会涉及,这样划分主要从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背景等方面来考虑的。
二、内审与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内审是风险防控的第三道防线,内控部门、合规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是风险防控的第二道防线。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_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及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_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及风险管理的关系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一、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涵义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期限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可以认识与控制的不确定性。
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
在风险的形成过程中,要涉及到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个方面。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为人类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标,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近代的科学成就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
对于什么是风险管理,国内外学者均有自己的看法,但归根结底,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2.为了发挥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企业应设置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设计应充分满足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首先,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构架。
董事会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将企业的经营权交给了以总经理为代表的企业经理层,因此,正确处理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
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产生,董事会又通过其下设的各专业委员会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和经理层进行激励与监督,并保证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和激励监督措施科学合理。
董事会下设置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应独立于企业的各部门,直接向董事会负责,以保证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高审议机构,其主要是确保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及风险偏好统一和风险管理的独立性。
同时要强化各关键环节风险控制,制定风险管理解决预案,构建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风险预警。
三、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局限性及作用(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独特作用1.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
论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关系
内部审计与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活动的区别风险因素为能够引起和增加风险事件发生机会或影响损失严重程度的因素,企业面对的风险因素基本可以分为四类宏观风险、商业风险、运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指出,典型的风险管理就是比较关注特定业务的战略评审,旨在比较不同公司业务领域的风险与报酬来保持收益最大化。
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
内部控制强调经营过程中的突出的风险点,建议经营管理人员这对这些风险点实施必要的控制活动,涵盖了公司各级经营人员所经营的所有内部和外部风险,负责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和以后的所有活动。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联系是风险管理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和控制活动与职责分离等内控内容中与内控相交叉,属于内控强化过程中的管理活动。
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的三道防线:经营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再监督。
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上组织系统的垂直型,赋予了该部门行使对内控的再监督和再评价的特殊重要的职能。
并能将检查评价结果直接反映到高级管理层乃至最高级领导人。
大多数单位都有内部控制制度,只不过完善程度不同和执行情况不同,虽然内控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营管理部门做很多扎扎实实的细致工作,但是审计人员不能等待被检查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后去审计,而检查本身就是在促进被检查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水平。
现在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者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审计人员的就是要在这方面多提供咨询服务,以先进的内控检评方法,有计划有重点的对各级经营管理部门的内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督促这些单位改进内控现状。
1.内部审计在建立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测试及评价内部控制的遵循性;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管理的科学性,即:是否发挥了控制和制约的作用,或是否取得应有的管理效果。
2.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促进风险系统的建立。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统筹结合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统筹结合作者:李海涛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19期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按照国资委关于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内部控制建设与风险管理已全面展开,内部审计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企业管理层应科学认识三者的职能作用,正确处理三者关系,建立三者之间的结合的机制、平台和渠道,使三者紧密融合,有效推动企业治理,防范经营风险,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统筹结合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历程来看,企业内部审计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开拓风险管理新领域,二是深入介入内部控制,三是推动更有效的企业治理。
当今世界先进企业也普遍采用以“内部监控”为特征的企业治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与内控建设、风险管理必须相互结合,统筹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企业治理有效运行。
一、科学认识三者的职能作用(一)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活动,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经营,定位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主要为管理层服务,突出服务的内向性特点。
主要审查各项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会计及相关信息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对经营绩效以及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对企业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提供咨询服务。
其作用突出表现为:保证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企业的健康发展;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内部控制的职能作用内部控制是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总称,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内部控制通常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主要作用有: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如何将审计与内控风险管理有效结合
如何将审计与内控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资产安全,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评价作用。
将审计与内控风险管理有效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审计与内控风险管理的关系审计和内控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
风险管理则是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
审计则是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的独立性监督和评价。
内部控制是审计的基础。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为审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风险管理为审计提供了方向和重点。
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审计关注的重要领域,审计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审计则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监督,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防范风险的发生。
二、将审计与内控风险管理有效结合的重要性(一)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将审计与内控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审计和内控风险管理在目标、方法和流程上存在一定的重叠,通过整合资源和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效率。
(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审计和内控风险管理的有效结合能够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体系。
内部控制可以从制度和流程上防范风险,风险管理可以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审计则可以对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隐患,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标
风险管理侧重的是“可能性”。
因此,风险管理应该是最早的环节,从企业整体评估风险状况,找到应对策略。
这其中,又可分为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通常通过风险转移、保险、风险接受等方式进行应对;可控的风险通常通过内部控制手段进行应对。
所以内部控制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中通过日常管控手段降低风险的行为。
那内控执行的效果如何,就通过审计来检查。
审计检查完后有一些发现问题,可能是最早风险评估环节就没考虑到的,那么审计发现问题又回过头来指导风险管理的完善。
所负责部门,每个企业都不太一样。
有的是分设三个部门:风险管理部、内控部、审计部。
也有的将这几块自由排列组合,也有放到一个部门的,甚至放到财务部底下的都有。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互动共进,
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风向标”,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测试仪”。
三者的本质都是为了控制好风险。
三者区别是:
1.内控是让你好好开车别撞人,也别开到沟里去,它是一切风险管理的基础,特别是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
2.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广的含义,不仅仅是不撞人、不翻车,更要保证方向是对的,速度是合适的,开车的方式是可持续的,还要保证尽量不被别人撞,万一被撞要能扛得住……
3.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但他们都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一个组织行为。
4.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内控要素中监督要素的一种体现。
是风险管理工作具体落地的方式,和之前的两个不在一个层面上。
实务中全面的应用到了风险、内控与审计三个概念的,主要是银行业及部分工业企业(如核电、采矿、化工等)。
其他企业中实际上真正界定了这三个概念并付诸实施的其实很少。
以下只针对银行业有些皮毛理解,如下:
对于银行来说,三道防线的概念可以清晰的把风险、内控与审计联系起来。
三道防线示意图
风险管理,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对于银行来说,也可以说是经营的本质。
银行所面临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
这个区分方法一直在修正和改变,不再展开。
上图表达了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典型权责架构:
自左至右,风险逐层缓释
审计、内控、风险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标
风险管理侧重的是“可能性”。
因此,风险管理应该是最早的环节,从企业整体评估风险状况,找到应对策略。
这其中,又可分为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
不可控风险通常通过风险转移、保险、风险接受等方式进行应对;可控的风险通常通过内部控制手段进行应对。
所以内部控制本质上就是企业管理中通过日常管控手段降低风险的行为。
那内控执行的效果如何,就通过审计来检查。
审计检查完后有一些发现问题,可能是最早风险评估环节就没考虑到的,那么审计发现问题又回过头来指导风险管理的完善。
所负责部门,每个企业都不太一样。
有的是分设三个部门:风险管理部、内控部、审计部。
也有的将这几块自由排列组合,也有放到一个部门的,甚至放到财务部底下的都有。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风险控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互动共进,
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风向标”,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测试仪”。
三者的本质都是为了控制好风险。
三者区别是:
1.内控是让你好好开车别撞人,也别开到沟里去,它是一切风险管理的基础,特别是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
2.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广的含义,不仅仅是不撞人、不翻车,更要保证方向是对的,速度是合适的,开车的方式是可持续的,还要保证尽量不被别人撞,万一被撞要能扛得住……
3.风险管理包括内部控制,但他们都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一个组织行为。
4.审计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内控要素中监督要素的一种体现。
是风险管理工作具体落地的方式,和之前的两个不在一个层面上。
实务中全面的应用到了风险、内控与审计三个概念的,主要是银行业及部分工业企业(如核电、采矿、化工等)。
其他企业中实际上真正界定了这三个概念并付诸实施的其实很少。
以下只针对银行业有些皮毛理解,如下:
对于银行来说,三道防线的概念可以清晰的把风险、内控与审计联系起来。
三道防线示意图
风险管理,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对于银行来说,也可以说是经营的本质。
银行所面临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
这个区分方法一直在修正和改变,不再展开。
上图表达了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一个典型权责架构:
自左至右,风险逐层缓释
第一道防线,风险来自于业务决策与业务操作,业务部门作为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于风险管控执行具有实质上的责任。
业务部门深入理解市场、理解自身业务特点、理解业务需求、理解潜在风险所在。
因此,业务部门有责任协助风管及内控部门识别风险、设计控制。
同时,在业务执行中,需严格执行制度、标准、流程及控制。
当风险管理聚焦到操作风险时,所识别风险及设计的控制,即内控设计与,日常执行所遵照的即内部控制手册及流程。
体现为日常工作即各种分权、授权、操作留痕。
业务部门参与事前、事中风险管理。
第二道防线,为风险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制度制定者,以风险管理专业角度,制定制度框架、内控体系、设计缓释方法、设计预警与监控等等。
与业务部门的区别在于,风险部门的视角在于风险全控全局框架,而非单一业务。
同时风管部门也承担了独立的第三方角色为管理层提供风险管理咨询与跨部门协调。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较少出现在业务流程中。
视管理架构不同,也可能存在派驻至业务部门的独立中台人员负责日常风险控制预授权(多见于交易部门)。
第三道防线,为审计。
包括专项审计,RCSA,ITRM审计等等。
审计的目的在于以独立身份,检查风险管理相关制度是否合理,及是否依据制度执行。
内控相关的典型审计项目如SOX,就会就内控框架设计、手册设计、内控执行进行审计。
依照内控手册逐一检查控点是否完备,并通过抽证据(日志、授权记录等)方式检查控制是否执行。
所以,审计的视野是整个风险控制体系(责任方在风险职能部门)及风险执行结果(责任方在业务)。
审计所处的时点是事后,对于风险管理来说,可能是未雨绸缪、也可能是亡羊补牢。
对于管理层来说,是业务稳健合规执行保障与信心。
对于外部公众来说,是财报可信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