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是紧密相关的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等措施,以确保业务运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是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业务运作的效率和效果。

而风险管理是一种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测各种风险,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的概率和效益,同时最小化潜在的负面影响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识别和管理潜在的风险,以减少对企业的不确定性和威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首先,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措施和流程,内部控制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

例如,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内部控制的框架下,组织需要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可以识别和量化各种风险,从而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和优先级。

通过控制活动,组织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通过信息和沟通,组织可以及时了解和传递风险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监督,组织可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还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来增强彼此的效果。

内部控制需要及时获取和传递各种风险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而风险管理需要了解和评估组织的内部控制情况,以便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

因此,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需要密切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以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概念。

内部控制通过建立适当的控制环境和措施,帮助组织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而风险管理通过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测各种风险,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决策支持,以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只有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互配合和协同的情况下,组织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降低风险并提高整体绩效。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同时内部控制也是全面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之间既存在着联系又有所不同,为了使企业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作用,应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

本文主要介绍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关系(一)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COSO委员会经过相对较长时间的研究,于1992年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4年形成正式文稿.《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为实现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及相关法令的遵循等企业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实施者为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

内部控制是整个企业设计的系统,不是为了某个人或某个层级的人提出来的专门针对某个人或某个层级的人的制度。

没有人能脱离这一系统而独立运作。

管理层、董事会、内部审计和其他员工都应该对内部控制承担责任。

内部控制目标有三点,一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是经营的效果和效率.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

三是合规性.企业决策层不但要制定管理经营方针、政策、制度,而且要狠抓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袱定办法,审核批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促使全体职工贯彻和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同时,可以促使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遵守国家法规纪律的前提下认真贯彻企业的既定方针。

全面风险管理COSO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COSO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财务再保险的实施
一、利用财务再保险优化保险公司经营
保险公司的获利与亏损都会因概率大小有所变化,当拥有 较多获得的情况下,为了能能未雨绸缪,保险公司可以适 当将部分盈余提拔至再保险公司为其设立的专户,由再保 险公司为其管理,如果未来某一年出现较大亏损,就可由 此专户的基金弥补亏损。更重要的而是,同时保险公司的 财务也能符合风险资本的要求。此外从税收角度考虑,财 务再保险也能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收益。我国税法规定, 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 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 但延续弥补期最长不超过5年,保险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采用财务再保险虽然不可能产生 了新的利润,但是可以利用其调节各年的利润水平,从而 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增加保险公司的现金流。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需求分析
提供有效信息 信息和沟通是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框架中的要素之一,信息 有效性是控制信息不对称而产生风险的有效措施。信息管 理控制主要的途径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信息系统, 提高信息质量。沟通包括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两个方面, 作为服务行业,外部沟通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同样重要,因 而需要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建立促进外部沟通的机制。
降低不确定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机制还应该能够通过降低不确定性进而降 低交易成本。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保险公司的财务控制、 资金运用和业务控制等控制活动的某些措施从一定意义来 说,就是为了保持公司运营的稳健,降低不确定性。
抑制机会主义
保险公司的机会主义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类,内 部的机会主义风险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代理 人和投保人等,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信息不对称、资 产专用属性等都会加大机会主义风险。因此,在健 全内部控制中的财务会计、资金运用、业务控制等 控制之外,还需要加强信息和沟通的有效性。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引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风险管理是指确定并评估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而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规定,遵守法律法规,并且具有高效性和效力。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可以降低组织面临的潜在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从而保护组织的利益。

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风险识别:识别组织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

这可以通过调研、审核和分析组织的运营活动、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来实现。

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组织目标的潜在影响程度和概率。

这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例如风险矩阵、概率统计等。

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可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并且,风险应对应该制定相应的责任和时限,确保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4.风险监控:通过实施风险监控,实时跟踪风险的变化和发展,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的可能影响。

监控可以包括内部和外部的监控手段,例如报告、指标监控、审计等。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方法和流程,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规定,达到高效和效力。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保护:内部控制应该保护组织的各种资产,包括财务资产、知识产权、员工和客户信息等。

通过建立授权、会计与财务、审计和风险管理等制度,确保资产不受侵害。

2.信息可靠性:内部控制应该确保组织的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和控制制度、审计和验收等手段实现。

3.业务效率:内部控制应该通过合理规划流程和资源,优化组织的运作效率。

这包括制定工作流程、规范流程、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等。

4.合规性:内部控制应该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ACCOUNTING LEARNING167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分析何华兵 海南农垦西联农场有限公司摘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国企改制进程不断加快,国有企业运营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

如何保障国有企业稳定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助于创设良性的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助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主要围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其中现存问题,提出合理化应对措施,旨在为国有企业实际工作展开提供支持。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内控制度;风险识别引言国有企业在运营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法律法规合规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等。

这些风险可能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损失,还可能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忽视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决策机构复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如何在这些复杂性和特殊性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成为国有企业高层管理层和政府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管理和经营活动的系统,旨在确保企业达成其目标、保护企业资产、维护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合规性,以及防范和管理各种潜在风险。

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评估、监测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以确保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变化的环境中能够取得成功[1]。

风险管理涉及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治理等过程,识别可能的威胁和机会,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以降低威胁的影响并利用机会。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降低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不受威胁。

通过建立合适的制度和程序,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防止欺诈和不当行为,从而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

风险管理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而内部控制则是一套规范和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合规、有效和可靠。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并确保企业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稳定运营。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以及在风险发生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通过风险管理,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其核心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管理者的意愿。

内部控制体系一般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责任分工、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方面,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流程,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能够有效、高效地进行。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的。

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框架,以帮助企业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而内部控制则提供了一套规范和制度,确保企业在日常运营中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对企业的影响。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生命周期的模型来解释:在风险识别和评估阶段,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方法和工具来识别和评估不同的风险;在控制风险的阶段,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套规范和制度来控制已经识别的风险;在监督和反馈阶段,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审计等手段来监督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风险管理提供了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和工具,而内部控制提供了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合规、有效和可靠。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风险管理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风险,而内部控制则是一套规范和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的运营活动合规、有效和可靠。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与重要性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与重要性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与重要性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运作中非常关键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并且对企业的正常运作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关系与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并列出相应的步骤。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1. 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的一系列过程,旨在降低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并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目标。

2.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和使企业作出有效、高效、可靠的财务报告,设置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3. 关系: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风险管理强调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而内部控制则强调落实具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实现企业运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 保护企业利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各种可能的风险,避免或降低潜在的损失,保护企业的利益。

2. 促进决策的科学性:通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决策的风险。

3. 提高经营效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够规范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并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按照既定规则和流程进行。

4. 保障合规要求: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降低违规风险,提升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三、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归类和排序。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发生概率,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风险处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4. 风险监控:监控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变化和新的风险。

5.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依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责任、权限和程序,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

风险管理是建立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的,内部控制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风险管理的范围比内部控制的范围更为广泛,是对内部控制的扩展,是一个主要针对风险的更为明确的概念。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紧密相关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风险管理是整个管理活动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可指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等。

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控要做的。

特别是内部控制并不负责风险管理目标的具体设立,这是管理过程起始阶段的活动。

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条件或事件进行评价,并作出完整的专业性鉴定的一种系统过程。

当然,风险评估首先要注意目标问题,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济组织的管理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合理保障,没有明确的目标,也谈不上目标实现的风险。

但是在目标方面,内部控制并不是目标的制定活动,而是对目标制定的评价工作,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中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目标的设立为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前提条件。

内部控制强调评估经营管理活动中突出的风险点,建议经营管理人员针对这些风险点实施必要的控制活动。

这里所评估的既有内部的风险,又有外部的风险。

那种以为内部控制只是控制某单位的内部风险的观点是片面性的。

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

而合规经营、真实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益的经营也正是企业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

二、内部控制不等于风险管理1.内部控制只能防范风险,不能转嫁、承担、化解或分散风险风险管理是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风险监测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一个循环流程,就这一循环流程而言,内部控制仅与风险识别和评估密切相连。

对企业面临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既是企业选用何种风险对策,实施何种管理措施的前提,亦是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在风险识别和评估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只能规避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发生的错误和风险,但不能解决风险管理中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更不能转嫁、承担、化解、分散风险。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基础知识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和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定义、原则和作用、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原则和作用风险管理可以理解为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的过程。

在商业活动中,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以实现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风险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1.全员参与:风险管理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所有员工的事情;2.风险识别:全面、系统地识别与企业目标相关的各种风险;3.风险评估:对识别到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危害程度与可能性;4.风险处理:采取合适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处理,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接受和风险控制;5.风险监控:对风险处理后的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风险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金融风险: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提前发现和识别金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2.降低生产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掌控,减少生产风险的发生;3.提高决策质量:通过风险管理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因风险而导致的决策错误;4.提高企业绩效:合理管理风险可确保企业在稳定的环境下运作,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二、内部控制的定义、原则和作用内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制度、程序和方法等手段以达到保护企业利益、确保合规运营的一种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控制、流程控制、合规控制、风险控制等。

内部控制的原则主要包括:1.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内部控制系统应完整、全面,包括规章制度、流程规范、相关职责与权限的明确;2.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能够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3.内部控制监管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对内部控制进行监控和定期评估,及时纠正控制漏洞和缺陷。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概念、原则和重要性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原则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提高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建立的一套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其目的是通过厘定各种操作程序、规定独立的决策职权和授予责任,确保业务活动及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地传达,并有效提供给决策者。

内部控制的核心原则主要包括审计、监管、评估和调整。

审计是通过内部或外部的检查、核实和论证,评估业务活动的效果和结果。

监管是指企业对资金、资产及其运作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

评估是指通过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

调整是根据评估的结果,不断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原则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适当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识别和评估可能对企业目标和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制定防范和应对措施,以降低和控制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风险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

风险识别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全面了解,确定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各类风险。

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是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风险监测是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内部控制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保证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

风险管理则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依据,为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一、引言企业面临各种内外部风险,如市场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1. 传统风险管理阶段传统风险管理主要关注保险风险和金融风险。

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部分风险,通过金融工具来管理资金和投资风险。

这种风险管理方式一般是分散式的,各部门或个人单独负责管理各自面临的风险。

2. 综合风险管理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

企业开始将各种风险整合起来,建立综合风险管理体系。

这种综合风险管理不仅要考虑内部风险,还要考虑外部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风险。

3. 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全面风险管理是综合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全面的、系统的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考虑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战略、运营、财务、法律、技术等,以确保企业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需要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了解每种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这可以通过风险清单、风险矩阵等工具来实现。

评估风险的重要性,对红色、黄色和绿色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2. 风险预防与控制企业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大,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流程控制、内部审计等手段来改善内部治理,并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减少外部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3. 风险转移与分担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

风险分担是指通过与合作伙伴共享风险,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减少风险。

企业可以选择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分担风险。

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管理是紧密相关的。

内部控制是一种组织机构和体制,通过各种措施确保企业业务运营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而金融风险管理是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内部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

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管理风险和保障企业的安全,其中包括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信息安全等要素。

只有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才能够及时识别并管理风险,满足各项监管要求和投资者的要求,避免出现损失和风险。

具体而言,内部控制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控制可以帮助有效减轻、规避金融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管理风险。

2. 内部控制可以提供有效的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企业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符合规定,规避错误和漏洞。

3. 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信息的及时和准确地披露,并减少企业受到的财务造假等风险。

因此,企业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时,首要任务是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科学有效的、安全可控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金融风险管理上的作用。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1、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是紧密相关的(1)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由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济组织的管理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合理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

而合规经营、真实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益的经营也正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

(2)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

从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框架可以看出,全面风险管理除包括内部控制的3个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战略目标;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除了包括内部控制的全部5个要素之外,还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 3个要素。

2、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

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

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

目前所提倡的全面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

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和监督评审与缺陷的纠正等工作。

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3)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

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治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预定目标,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和效益,并依据法规标准建立和实施的一套措施和制度。

而风险管理则是指企业在风险出现之前,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来保护企业的利益和价值。

首先,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内部控制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和流程来指导和规范组织运作,以减少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规定职责分工、审计和报告制度、数据保护和内部审计制度等来确保企业运作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内部控制将风险管理转化为具体而可操作的管理手段,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内部控制框架下,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风险管理人员和机构、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等,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降低风险,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利益。

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此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互促进和补充。

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框架和平台,使企业能够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同时,风险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在内部控制的框架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互补充和推动,共同保障了企业运作的风险可控性和稳定性。

最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利润率,减少损失和风险,赢得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能够预防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滕瑶贵州筑信水务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摘要: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而言有助于提升各项业务开展的规范性以及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保证各项资源充分利用,按计划完成管理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能对企业发展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为企业健康运营保驾护航。

不管是全面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两者之间的主要问题和优化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策略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的过程中,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样的内外部风险,企业必须提高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视,深入探讨内控与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发挥两者作用,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更好的杜绝各种风险。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问题(一)缺乏思想层面的重视与关注一直以来,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在经济领域的理论探究范围中都是一个重要议题,这一点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得以体现,但并未在实践层面得到相应的重视。

现阶段很多企业管理层并未对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深刻的认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利润获取上。

思想层面的不重视导致很多企业内部管理问题被忽视、抗风险能力缺失,甚至陷入混乱、无秩序的经营管理状态,影响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企业工会组织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重视工会组织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没有单独设立部门,从业人员均为兼职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工会工作沦为陪衬与摆设,不能充分发挥工会这一组织在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

企业无论是内部控制工作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控制,而多数企业明显对工会在妥善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劳动保护监督及安全生产受控方面的认识不足。

(三)对动态风险重视度有待提升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对现代企业的运营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些具有多变性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了动态风险。

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

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内部控制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自从COSO报告于1992年发布后,已经被世界上许多企业所采用,但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纷纷对该框架提出建议,认为其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无法相结合。

该委员会在此框架基础上,又于2004年出台了最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目前仍有许多企业无法真正理解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案例,本文从两者的内涵和在实务中的运用来辨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按COSO框架,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既有横向交叉也有纵向交融,两者具体的联系为: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目标和3个要素。

从时间和内容上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拓展和延伸。

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全面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成风险管理必要组成部分,内部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地的风险管理方法。

虽然二者有紧密联系,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并不完全相同的,它们仍有区别:1、两者的内涵不同,具体表现为目标体系不同,风险管理框架增加了战略目标,使得风险管理属于治理层次区别于内部管理层次。

风险管理框架扩大了目标范围,将所有非财务报告也扩展为报告目标。

组成要素不同:风险管理增加了三个要素,丰富了风险管理内容体现了风险组合观。

2、两者的职能不同:a.两者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全面风险则贯穿于管理过程各个方面。

b.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财务目标产生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正面影响从而视作机会,将风险和机会区分开来,而内部控制框架中,尚未区分风险和机会,c.两者对风险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框架引入利润风险偏好。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探析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探析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探析作者:郭小晶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26期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093-01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风险管理的现状,其次重点探讨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搭建流程,即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组织架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监督与评价、信息沟通与报告、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等核心体系要素建设,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搭建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基于此,国务院国资委于2006年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之后年度又陆续发布了系列指导文件,用来规范并指导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一、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现状(一)风险管理理念滞后。

目前,企业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暂时的或者间断性的。

此外,企业各层级人员对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并不能将生产经营过程与风险管理理念融合起来。

(二)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尽管大多中央企业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彼此缺乏有效监督制约。

风险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互相推卸责任,风险管理机制难以有效运行。

(三)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割裂。

目前大多中央企业内控建设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属于脱离状态,未能有效结合,不仅造成部分管理工作重叠,而且在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时导致资源浪费。

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一)二者的联系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紧密相连的,全面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风险管理识别出的内部风险,企业可以制定相应内控措施进行管控,内控的流程制约可以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措施。

(二)二者的区别1.二者着重点不一致。

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规范,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自身目标;它主要是描述关键控制点,通过流程的形式直观的描述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倾向于对过程进行评价。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并保护企业以及投资者的利益。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识别、评估和管理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风险。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识别潜在风险,通过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然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缓解等。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识别和管理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报告准确性的风险,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等要素。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通过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对财务报告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通过建立各种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信息和沟通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只有完善的信息和沟通机制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监督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紧密相关的。

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来保护企业的利益,而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旨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机制。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保护企业以及投资者的利益。

论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关系

论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关系

内部审计与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活动的区别风险因素为能够引起和增加风险事件发生机会或影响损失严重程度的因素,企业面对的风险因素基本可以分为四类宏观风险、商业风险、运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指出,典型的风险管理就是比较关注特定业务的战略评审,旨在比较不同公司业务领域的风险与报酬来保持收益最大化。

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

内部控制强调经营过程中的突出的风险点,建议经营管理人员这对这些风险点实施必要的控制活动,涵盖了公司各级经营人员所经营的所有内部和外部风险,负责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和以后的所有活动。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联系是风险管理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和控制活动与职责分离等内控内容中与内控相交叉,属于内控强化过程中的管理活动。

二、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的三道防线:经营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再监督。

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上组织系统的垂直型,赋予了该部门行使对内控的再监督和再评价的特殊重要的职能。

并能将检查评价结果直接反映到高级管理层乃至最高级领导人。

大多数单位都有内部控制制度,只不过完善程度不同和执行情况不同,虽然内控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营管理部门做很多扎扎实实的细致工作,但是审计人员不能等待被检查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后去审计,而检查本身就是在促进被检查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水平。

现在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者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审计人员的就是要在这方面多提供咨询服务,以先进的内控检评方法,有计划有重点的对各级经营管理部门的内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督促这些单位改进内控现状。

1.内部审计在建立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测试及评价内部控制的遵循性;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管理的科学性,即:是否发挥了控制和制约的作用,或是否取得应有的管理效果。

2.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促进风险系统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是紧密相关的
(1)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由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济组织的管理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合理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

而合规经营、真实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益的经营也正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

(2)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

从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框架可以看出,全面风险管理除包括内部控制的3个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战略目标;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除了包括内部控制的全部5个要素之外,还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 3个要素。

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

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

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

目前所提倡的全面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

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和监督评审与缺陷的纠正等工作。

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3)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

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

(4)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

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

三、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
由于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下,我
们必须尽快转换长期以来固化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努力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赋予内部控制新内容。

1、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原则。

一是全面风险管理原则。

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应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全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

内部控制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即:(1)全员管理原则,实现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参与;(2)全过程管理原则,对企业的发展、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实行风险控制;(3)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不但要包括业务风险,还要包括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

二是独立性原则。

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与经营、支持保障部门保持相互独立,直接向最高决策层负责,保证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是垂直管理原则。

总体而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设置应满足垂直管理的要求,具体采取的方式可有:(1)分、支行的风险控制综合管理部门由上级行风险控制部门的直接管理,对上级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决策机构负责,以利于强化银行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2)由总行向一级分行、一级分行向二级分行派出副行长级的风险管理控制官,全面负责派驻行的风险管理。

派驻行的内部控制综合管理部门向风险管理控制官负责,风险管理控制官直接向派出行负责。

四是协调与效率原则。

要保证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保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保证银行经营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

2、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治理机制。

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下,可在总行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决策机构,风险管理部为主要执行机构。

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将其明确为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部门,负责监察、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遵循性,督促管理层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执行控制程序,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评价控制状况,并将修正控制意见反馈前者,以完备控制体系。

两个委员会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新要求。

3、构建符合内控要求的业务管理新制度。

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财会业务、中间业务等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面向全行、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

要切实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构筑起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监督管理网络。

基层网点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和风险控制情况的自查,形成定期检查的长效制度。

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加大业务条线自律监管的力度。

内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帮促作用,促使全行逐步建立起业务管理服从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服从
处理流程、业务考核服从统一标准的管理新制度。

4、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控制工具。

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技术和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管理新方法,避免无谓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在采用信用评分方法等传统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强化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运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来度量和监控信用风险,提高信贷风险控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切实降低不良贷款率。

鉴于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国外很多的许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还应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对有关的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结合中国实际的改进,或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使我国金融业的风险度量和控制工作既能体现风险管理的要求,又能体现中国的国情。

5、构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可以在金融机构内部广泛开展以"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行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通过这一载体,可以进一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实现从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行、全员防范,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推进金融机构的内控管理水平不断上新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