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的教学设计资料
九上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 诗歌创作》教案教学设计
![九上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 诗歌创作》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914d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0.png)
金桂秋韵——走进诗歌创作教材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尝试创作主题:金桂秋韵时长:1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尝试诗歌写作。
(3)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新。
2.教材分析《尝试创作》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本单元以任务群的形式整体规划,通过诗歌鉴赏、诗歌朗诵和尝试写作三个活动·探究完成现代诗歌学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获得文学审美的熏陶。
尝试创作是学生在欣赏、朗诵的基础上进行的初步探索,也是单元学习成果的展示,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因而本节课运用情境创设法,不注重理性分析,重在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体现爱与美的细节和瞬间,运用联想和想象开拓思维,精选意象,融入情感真挚表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让学生把文化自信转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会写诗,爱写诗,从而达成本单元的育人价值。
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巧妙抓手。
3.学情分析七八年级我们均学习过现代诗歌,学生已有阅读现代诗歌的基础。
但学生学习时多注重朗读和理性分析,较少进行诗歌创作的尝试。
学生对诗歌创作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善于表现,但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未成熟。
如何将内心感受与联想想象的内容进行诗歌化的表达,需要教师提供充分的引导。
因此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选择熟悉的景物作为情感表达的支点,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积极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呈现出属于自己的诗歌,涵养高雅情趣。
学习目标1.通过联想想象,学会营造诗歌意境,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的相处(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的相处(名师教学设计简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bbbc7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e.png)
任务三记叙与动物的相处◎文化自信:加深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认知。
◎语言运用:在写作中学习运用生动贴切、含义丰富的细节描写。
(难点)◎思维能力: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获得新鲜的体验,用笔记录下与动物相处的故事。
(重点)◎审美创造:用文字记录动物身上所体现的生命之美。
一、导入新课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很多动物,有的动物是人类亲密的伙伴,有的动物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有的动物是呼啸山林的霸主,有的动物是纵横草原的王者……大千世界,有了动物的陪伴,人类才不孤单。
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增进了对动物的了解,获得了许多新鲜的体验。
在平时的生活里,你和动物之间是不是也发生过一些难忘的事?让我们拿起笔来,记叙与动物相处的故事。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话说动物,了解习性◎生活中,我们最常见到的动物是什么?猫、狗、鸟等。
◎这些动物有怎样的特点?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猫是独立的动物,喜欢独处,但也会与人类建立亲密的关系。
猫爱干净,会经常用舌头舔舐毛和爪子来清洁身体。
猫的听觉和视觉非常敏锐,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
大部分猫比较怕水。
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之一,具有极高的智慧和学习能力。
它们是群居动物,喜欢与人类和其他狗互动。
狗的嗅觉非常敏锐,这是它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
鸟的种类繁多,大多拥有美丽的羽毛和悦耳的鸣叫声。
它们是群居动物,喜欢在空中飞翔和在树上筑巢。
许多鸟类有迁徙的习性,会在不同季节前往不同的生活区域。
2.探究活动二:重温课文,了解方法◎回顾课文。
在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人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也了解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回顾这几篇文章,说说它们描写了哪种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
◎掌握方法(1)注意写作角度。
在记叙时,不要仅局限于描写动物的特点,而要从人和动物两个方面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怎么写好这两个方面呢?①描绘人与动物的互动。
写作时,要注重描绘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过程,如人类如何照顾动物、动物如何回应人类等。
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3a12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f.png)
任务三新闻写作教案【教学目标】1.自觉运用“新闻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新闻釆访”实践中的收获,撰写新闻作品。
2.体验新闻成果的生产过程,习得和应用相关技能,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3.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组织策划、沟通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自觉运用“新闻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新闻釆访”实践中的收获,撰写新闻作品。
2.体验新闻成果的生产过程,习得和应用相关技能,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教学难点】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组织策划、沟通协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进入信息社会,新闻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新闻的海洋中,新闻成为我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六篇新闻,初步了解了新闻的有关知识,提高了阅读新闻的能力。
今天,我们将运用所学的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篇新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开门见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二、技法指导(一)技法回顾一1.提出问题: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第一单元中所学的新闻有关知识。
2.成果展示:(1)新闻的要素:“5W+1H”,即: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
(2)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者缺一不可。
(3)新闻的特点:迅速及时、真实准确、简明扼要。
(二)技法回顾二1.提出问题:回顾本单元所学新闻,探究新闻各部分怎样写。
2.成果展示(1)设置醒目的标题。
分析比较所学新闻的标题,归纳标题特点:①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如《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②标题还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十万”“胜利”“南渡”这些字眼,突出了消息中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素,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
(2)提炼精彩的导语。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导语,分析导语的特点,总结导语写作要求。
任务三《LED产品的制作》(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
![任务三《LED产品的制作》(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539a3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5.png)
任务三《LED产品的制作》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劳动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LED灯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LED灯的基本原理2. LED灯的制作方法3. LED灯的应用和环保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LED灯的制作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LED灯电路图的绘制和组件的焊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LED灯电路图、组件、焊接工具。
2. 学具:学生分组工作台、LED灯电路图、组件、焊接工具、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LED灯实例,引发学生对LED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LED灯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LED灯的相关知识。
3. 示范:教师演示LED灯的制作过程,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要领。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LED灯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应用:让学生探讨LED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义,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LED灯的基本原理2. LED灯的制作方法3. LED灯的应用和环保意义七、作业设计1. 绘制LED灯电路图。
3. 思考LED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LED灯的制作,让学生了解了LED灯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安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科技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细节:作业设计一、作业内容的多样性二、作业形式的个性化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作业形式的个性化,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任务三美化我的作息表-教学设计
![任务三美化我的作息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93f55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5.png)
(4)自我反馈与修正:学生在制作作息表的过程中,需要学会自我检查和修正错误。难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以及根据反馈进行有效调整的能力。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1.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息表的制作,运用Word、Excel等软件进行排版、美化,使作息表既实用又美观。
2.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合理规划一天的时间,为学习、休息、娱乐等活动分配合主动尝试不同的颜色、字体和布局,展现个性化的审美品味。
4.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效果
1.掌握了作息表的基本构成和制作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将一天的时间按照小时划分,为每个时间段安排合理的活动。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Word、Excel等软件制作作息表,掌握了插入表格、设置字体和颜色等基本操作。
2.提升了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在本节课中不仅学会了使用Word和Excel软件制作作息表,还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熟练进行软件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任务三美化我的作息表-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任务三美化我的作息表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3)班
3.授课时间:星期三上午第二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课程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软件(如Word、Excel等)制作和美化作息表的方法。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任务三 木质汤锅架的制作》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任务三 木质汤锅架的制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ec7f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9.png)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任务三木质汤锅架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来自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的项目二精益求精保质量——制作小木器中的任务三《木质汤锅架的制作》。
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木工工具和技巧制作一个实用的木质汤锅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木质汤锅架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掌握使用木工工具的基本技巧。
2. 技能目标:能够独立操作木工工具,按照要求制作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木质汤锅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他们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木质汤锅架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木工工具的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木工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技巧的掌握。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个任务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木工知识和技巧,对木工工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但在使用木工工具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和不熟练的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木质汤锅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对木质汤锅架的认识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教学展示教师以实物或图片的形式展示一个木质汤锅架的样品,并向学生解释其设计原理和制作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样品的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让学生对木质汤锅架的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教学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制作木质汤锅架的步骤和所需的木工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或实物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强调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制作过程的理解。
4. 示范操作教师现场进行制作木质汤锅架的示范操作。
教师可以逐步演示每个步骤的操作技巧,例如如何测量、锯木板、打孔和连接等。
在示范的同时,教师可以解释每个操作的目的和要点,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和技巧。
任务三:《新闻写作》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质教学资源(统编版)
![任务三:《新闻写作》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质教学资源(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f226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9.png)
《任务三新闻写作》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掌握新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消息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新闻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新闻采访的方法技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新闻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新闻的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热爱新闻及新闻工作的感情,激励学生善于发现社会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学会发现美、传扬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消息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写标题;通过朗读、交流实例,让学生体会导语的写法。
教学难点: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消息主体的写法,安排好消息正文的结构。
三、教学设想进入信息社会,新闻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新闻的海洋中,新闻不仅是我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享受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读新闻,而且还要认识新闻,培养新闻意识,学会新闻写作,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教学方法:实践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古代,如果你足不出户,那你将会孤陋寡闻,成为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然而,现下信息时代则不尽然,新闻能使我们足不出户,依然可遍晓天下事。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新闻的海洋中,新闻与我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它不仅是我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反映情况、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渠道,也是推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不仅要读新闻,还要正确认识新闻的价值,培养新闻意识,学会新闻写作。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新闻写作。
二、新闻知识(一)新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一切传媒上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采访要写好新闻,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的相处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的相处](https://img.taocdn.com/s3/m/46d755b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b.png)
任务三记叙与动物的相处设计说明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
此单元任务二中,学生们已经有了亲近动物的生命体验。
紧承任务二,任务三即“记叙与动物的相处”,要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诉诸笔端形成文字,学习细节描写及表达感受和情感的方法。
学习目标1.记叙自己与动物相处中发生的故事,叙述清楚,语言流畅。
2.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同学们,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
之前我们通过观察,对身边的动物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信大家也与动物之间发生了很多难忘的故事,我们怎样才能像此单元的作者那样把这些动物写得精彩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记叙你与动物的相处感受。
二、预习任务摘抄整理此单元课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部分,并赏析。
五、过程性评价围绕学生展示的摘抄语句和分享的收获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此单元课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再次感受了这几篇课文的作者对动物的感情,学习了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在课后做好复习,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进行写作练习。
七、布置作业复习此课所学,回顾此单元“任务二”中的活动,提前思考,为写作练习做准备。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学习情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学习了记叙自己与动物相处中发生的故事,学习了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以及如何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今天就让我们将其诉诸笔端,记录下身边的美好时刻。
三、过程性评价围绕学生完成教材中“备选题目”的写作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以课文为范例学习了细节描写和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学以致用进行练习,同学们的作文生动有趣,让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或活泼可爱,或憨态可掬,或忠诚……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我们命运息息相关,相信同学们今后更能与动物和谐相处。
第五单元任务三《记述与动物的相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任务三《记述与动物的相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f920ab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2.png)
第五单元人与动物任务三记述与动物的相处写作目标:1.扣住人和动物这两个方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2.适当运用细节描写,可以让表达更生动,让文章的主旨更鲜明。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写作导入通过上节课的活动,你是不是增进了对动物的了解,获得了许多新鲜的体验?在平时的生活里,你和动物之间是不是也发生过一些难忘的事?让我们拿起笔来,记述与动物相处的故事。
二、记述方法(一)紧扣动物特点,描写动物。
1.跟同类动物对比,突显典型特征。
在描写动物时,与其对动物进行全方位的描写,不如抓住其与众不同的典型特点来描写。
某只动物的与众不同可从与同种动物的比较中得出。
让读者对动物的形象印象深刻。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明确:通过对比,写出这只猫的性格忧郁。
2.用多个事例体现动物同一特点。
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个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明确:用多个事例体现猫的活泼有趣。
(二)抓住印象深刻之处,明确自身情感态度。
1.在细节中融入情感,写出自身感受。
在记叙人与动物的故事时,也可以通过描写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情感交流以及人对动物的情感态度。
我无意间往墙上的纸箱一瞅,两只幼鸽挤在四方洞口,以惊异稚气的眼睛瞅着正在地上啄食的父亲和母亲。
那是怎样漂亮的两只幼鸽哟,雪白的羽毛,让人联想到刚刚挤出的牛乳。
幼鸽终于长成了,所有可能发生意外或不测的担心顿然化解了。
——《我的白鸽》明确:通过描写细节,写出“我”的好奇和喜爱。
2.选择印象深刻的故事节点,写清情感变化。
《我的白鸽》(PPT)(三)描写物我互动,写好动物朋友。
1.结合具体情境,突出人对动物的情感。
小白鸽和老白鸽在那破烂失修的房脊上亭亭玉立,这幢由家族的创业者修盖的房屋,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更替而终于墙颓瓦朽了,四只白色的鸽子给这幢风烛残年的老房子平添了生机和灵气,以至幻化出家族兴旺时期的遥远的生气。
《任务三 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浙教版
![《任务三 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7dcd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c.png)
教师的演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制作范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制作步骤的操作细节和要点。通过提问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演示过程中,加深对制作原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操作。
4. 小组制作实践(20 分钟)
(1)师生互动
学生分成小组开始制作纸板凳。每个小组根据自己之前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教师巡视各小组,在巡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于操作正确的小组,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遇到问题的小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供解决思路。例如,当小组发现纸张的承重能力不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如增加支撑结构)或更换纸张类型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保持制作环境的整洁。
(2)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之前的设计内容,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制作相联系,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制作任务的期待,为学生积极投入到纸板凳制作中做好铺垫。
2. 知识回顾与工具材料介绍(7 分钟)
(1)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纸板凳设计的关键要素,如结构与承重、稳定性、外观设计等,并提问学生这些要素在制作过程中如何体现。然后教师介绍制作纸板凳所需的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美工刀等),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如安全使用剪刀,避免美工刀划伤等),并展示不同类型的纸张(如卡纸、瓦楞纸等),分析它们的特性(如厚度、强度、韧性等)以及在制作纸板凳时的适用性。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并让学生亲自感受工具的使用和纸张的特性。
2. 实践操作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纸板凳的制作,在实践中掌握制作技能。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法
《任务三 探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
![《任务三 探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80301e5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e.png)
《探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流程的含义,了解流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分析生活中的常见流程,理解其运作原理和作用。
3. 培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生活中常见流程,理解其运作原理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用于辅助教学。
2. 搜集生活中的常见流程,制作成PPT。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预先安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流程,做好记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流程的重要性。
2. 引入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3. 引出本节课主题:探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
(二)新课教学1. 讲解流程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探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流程,如生产流程、交通流程、效劳流程等。
3. 分析流程的优化和改进方法,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流程优化带来的效益。
5. 引导学生总结生活和生产中流程的普遍规律。
(三)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不同的生活和生产场景中的流程,分析优缺点。
2. 小组内分享讨论效果,交流心得体会。
3. 老师点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室小结1. 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流程的基本观点、特点、优化方法等。
2. 强调生活和生产中流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重视水平。
3.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流程,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五)安置作业1. 搜集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流程案例,分析其优缺点。
2. 思考如何优化现有流程,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活与生产中流程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流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流程管理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流程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任务三 小碗夹的制作》教学设计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任务三 小碗夹的制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98ed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1.png)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任务三小碗夹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项目三《生活劳动有创意》中的一部分,任务三《小碗夹的制作》。
学生通过制作金属“厨房小帮手”——小碗夹,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加工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使用。
2. 技能目标:学会制作金属小碗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使用,制作小碗夹的步骤。
难点:理解金属的性质和加工过程,合理安排制作步骤,培养创新思维。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金属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金属加工的具体方法和工具使用可能缺乏经验。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方面仍需提升。
五、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兴趣1.1 导入问题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哪些金属制品?请举例一些。
学生:我使用过铁锅、不锈钢餐具、铝制饭盒等。
教师:很好!这些都是常见的金属制品。
那你们知道金属是如何加工制作的吗?请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片刻)可能需要用到锤子、钳子、火焰等工具和方法来加工吧。
1.2 实物展示教师:非常棒的回答!现在,我将向大家展示一些金属制品样品,请你们认真观察并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教师展示铝制饭盒、铁制勺子、不锈钢水壶等实物)学生:这个铝制饭盒很轻,而且不容易生锈。
铁制勺子感觉比较坚固,而且导热性很好。
不锈钢水壶看起来质地很好,不易变形。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到了这些金属制品的特点和性质,例如轻巧、坚固、导热性好、不易生锈等。
这些特点与金属的性质有关。
2、知识讲解与示范2.1 金属性质讲解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已经提到了金属的一些性质,接下来我将对金属的性质进行简要讲解。
金属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等特点。
《 任务三 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劳动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 任务三 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劳动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192ffa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e.png)
《任务三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纸板凳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流程。
2. 掌握应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纸板凳制作的方法。
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纸板凳制作。
4.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纸板凳的制作步骤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制作。
2.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纸板凳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 纸板、剪刀、胶水、尺子、钉子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2. 制作流程图和示范视频。
3. 小组分组,每组5-6人,选定组长。
4. 安排教师演示和指导,以及小组合作制作的时间。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纸板凳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流程,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纸板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纸板凳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制作纸板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传授基础知识:向学生介绍纸板凳的制作材料(纸板、胶水、剪刀等)、工具(手工锯、手工刀等)和基本制作步骤。
3. 示范制作过程:教师亲自制作一个简单的纸板凳,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 学生实践制作:学生根据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巧,自己动手制作纸板凳。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判: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判,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纸板凳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其更加实用和美观。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制作出不同风格和功能的纸板凳。
7.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强调纸板凳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实践。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纸板凳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
2.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纸板凳制作,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项目三 任务三 小碗夹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劳动技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项目三 任务三 小碗夹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劳动技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0b4d4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e.png)
《小碗夹的制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碗夹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小碗夹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练制作小碗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整和维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小碗夹的制作材料和工具,并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制作出独特的小碗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制作小碗夹的材料和工具,包括钳子、锤子、螺丝刀、锯子等。
2. 准备一些常见的小碗夹样品,供学生参考和对比。
3. 制作一些教学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小碗夹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4. 安排合适的实践场地和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实践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常吃饭时用的碗筷是怎么制作的吗?其实,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小碗夹的制作。
2. 简单介绍小碗夹的作用和用途。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碗夹,并详细介绍制作材料、工具和制作步骤。
2. 教师示范制作小碗夹的基本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3. 学生分成小组,教师指导,完成小碗夹的制作。
4. 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集中指导。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提出问题:你觉得小碗夹的制作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交流学习心得。
3. 组织学生思考:除了课本上的用途,小碗夹还可以有哪些创新使用方式?4. 提出创新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四)布置作业(5分钟)1. 回家后继续完成小碗夹的制作,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工具。
2. 思考小碗夹的改进和创新点,为下次课程做准备。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保护环境。
五、教学反思(5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掌握情况。
《项目三 任务三 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劳动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项目三 任务三 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劳动技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1d7a6b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f.png)
《纸板凳的制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纸板凳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切割、折叠、粘贴等制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认识,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纸板凳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纸板凳的制作。
2. 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如纸张切割不齐、粘贴不牢固等。
三、教学准备:1. 制作纸板凳的素材(纸板、剪刀、胶水等工具);2. 制作PPT,包含纸板凳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安排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和成员;4. 确定评判标准,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自我介绍,宣布课程主题2. 展示课前制作的纸板凳模型,激发兴趣3. 提出教学目标:了解制作流程,学会动手制作(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介绍材料:学生分组领取所需的纸板、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2. 讲解制作流程:裁剪、折叠、粘贴、调整、完成3. 示范制作过程,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尺寸不准、粘贴不牢等(三)学生实践(40分钟)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2.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提供帮助3.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制作方法4. 提醒安全:注意工具应用安全,避免划伤或烫伤(四)效果展示与交流(30分钟)1. 小组内先互相展示和评判彼此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2. 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本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3. 教师和同砚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和必定4. 总结课程: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五)课后拓展(5分钟)1.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继续运用所学技能进行手工制作2. 推荐一些相关的劳动技术课程和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3. 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
《任务三 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技术
![《任务三 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e02b46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0.png)
《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与自然之间的互相作用干系。
2. 了解人类利用技术改造自然和珍爱自然的重要性。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探讨人类利用技术改变自然环境的方式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理解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干系,以及人类在其中的角色。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技术图片和视频,以展示人类利用技术的各种方式。
2. 准备一些关于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以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对自然的影响。
3. 准备一些讨论题目,以供教室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自然与技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干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利用技术来改造自然,以及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技术与自然的干系。
(二)新课教学1. 技术与自然的干系(1)介绍技术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举例说明技术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如农业、工业、交通等。
(3)讨论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2. 技术的可持续性(1)介绍可持续性的观点和重要性。
(2)讨论技术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3)举例说明可持续性技术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和效果。
3. 学生的探究活动(1)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如农业、工业、交通等)进行钻研。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技术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和影响。
(3)小组讨论,分析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教师总结1. 总结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强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技术的可持续性,为珍爱自然环境做出贡献。
(四)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技术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报告,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搜集更多关于可持续性技术的信息,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与自然之间的互相作用干系,了解技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的相处
![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的相处](https://img.taocdn.com/s3/m/09d4561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0c.png)
任务三 记述与动物的相处1.引导学生学会从人和动物两个方面来记述与动物相处的故事,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2.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或动物。
3.培养学生养成记录印象深刻的事情的习惯。
1.学会观察动物特点,并准确描写出来。
2.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能够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或者动物。
3.培养学生养成记录印象深刻的事情的习惯。
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如何表情达意;通过欣赏精彩语段,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刻画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培养学生善于记录印象深刻的事情的习惯。
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亲近动物”的活动,你是不是增进了对动物的了解,获得了许多新鲜的体验?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和动物之间是不是也发生过一些难忘的事?让我们拿起笔来,记叙与动物相处的故事。
新知探究一、探究与活动1.回忆与动物相处的故事。
【活动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课件中出示的问题,回想与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有没有让你至今难忘的事。
2.学一学,写作方法。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分析课文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情感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体会如何描述与动物相处的事。
3.品一品,细节描写。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语段,品味细节描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形象,表达主题。
二、写作实践【活动内容】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一段关于它的描述性文字。
教师随机抽取2~3名学生朗读,让班级内其他同学感受动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动物进行生动的简短描写,为后面进行的写作任务作铺垫。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将所写的描述性片段扩写成一篇以人与动物相处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并提示学生不要着急落笔,可以先思考如何完善自己的片段,安排好叙事的详略,再进行写作。
【设计意图】升格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三的教学设计资料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任务三的教学设计资料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任务,教学设计,资料,,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师教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1.3表面组装工艺材料贴片胶的化学组成、分类与作用焊锡膏的化学组成、分类与作用教学内容无铅焊料的类型助焊剂的化学组成与分类清洗剂的化学组成与分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掌握各类表面组装工艺材料的组成、分类与作用2.了解无铅焊料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各类表面组装工艺材料的组成与作用各类表面组装工艺材料的组成与作用计划学时6一、导入新课由教师引导思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在smT 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化工材料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目前,与smT 相关的化学材料种类繁多,而表面组装材料则是指smT装联中所用的化工材料,即smT工艺材料。
它主要包括几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贴片胶、助焊剂、焊锡膏和清洗剂。
二、贴片胶教学过程表面组装技术有两类典型的工艺流程,一类是焊锡膏——再流焊工艺,另一类是贴片胶——波峰焊工艺,后者是将片式元器件采用贴片胶粘合在pcb 表面,并在pcb另一个面上插装通孔元件(或贴放片式元件),然后通过波峰焊就能将两种元器件同时焊接在电路板上。
贴片胶的作用就在于能保证元件牢固地粘在pcb上,并在焊接时不会脱落,一旦焊接完成后,虽然它的功能失去了,但它仍永远地保留在pcb上,因此,这种贴片胶不仅要有粘合强度而且具有很好的电气性能。
质疑:贴片胶是由哪些化学材料制成的呢?在smT工艺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一)贴片胶的类型与组分贴片胶按基体材料分,可分为环氧树脂和聚丙烯两大类。
1.环氧型贴片胶环氧型贴片胶是smT中最常用的一种贴片胶,通常以热固化为主,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增韧剂、填料以及触变剂混合而成。
这类贴片胶典型配方为:环氧树脂63%(重量比,下同),无机填料30%,胺系固化剂4%,无机颜料3%。
(1)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本身是热塑性的线型结构大分子,树脂有强的粘附性和柔韧性,环氧树脂的结构说明了它不仅可以用做贴片胶,而且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电气性能。
(2)固化剂。
常用固化剂可分为胺类固化剂、酸酐类固化剂等,还有一种类型的固化剂则是潜伏性中温固化剂,即环氧树脂贴片胶使用的固化剂,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在低温下它“几乎”不与环氧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或仅仅以极低的速度参与反应,但一旦遇到适合的温度就能迅速地同树脂反应,这样就能使贴片胶在低温下有较长的储存期,遇到中温就能迅速固化以适应生产需要。
(3)增韧剂。
增韧剂可以提高固化后贴片胶的韧性。
常用的增韧剂有液体丁晴橡胶、聚硫橡胶等。
(4)填料。
加入各种填料,用以实现它涂布的工艺性,如加入白碳黑等一类触变剂,使贴片胶具有触变性以利于涂布;加入甲基纤维素,以利于减低软化点,并起到调控黏度的作用。
(5)其他添加剂。
加入颜料以利于生产中观察;添加润湿剂以增加胶的润湿能力,达到好的初粘性;添加阻燃剂以达到阻燃效果。
2.丙烯酸类贴片胶丙烯酸类贴片胶是smT中常用的另一大类贴片胶,由丙烯酸类树脂、光固化剂、填料组成,常用单组分。
它通常是光固化型的贴片胶,其特点是固化时间短,但强度不及环氧型高。
(1)丙烯酸类树脂。
丙烯酸类树脂是通过加入过氧化物,并在光或热的作用下实现固化。
它不能在室温下固化,通常用短时间紫外线照射或用红外线辐射固化,固化温度约为150℃,固化时间约为数十秒到数分钟,属紫外线加热双重固化型。
(2)固化剂。
常为安息香甲醚类,它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能释放出自由基,促使丙烯酸类树脂胶中双键打开,其反应机理属自由基链式反应型,反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
(二)贴片胶的包装当前贴片胶的包装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供压力注射法点胶工艺用,贴片胶包装成5ml、10ml、20ml和30ml注射针管制式,可直接上点胶机用,此外还有300ml注射管大包装,使用时分装到小注射针管中。
通常包装量越大价钱越便宜,但将大包装分装到小注射针管中则应采用专用工具,缓慢地注射到洁净的注射针管中,达到一定量后,还应进行脱气泡处理,以防混入空气,避免点胶时出现“空点”或胶点大小不一。
另一类包装是听装,可供丝网/模板印刷方式涂布胶用,通常每听装有1kg。
(三)表面组装对贴片胶的要求1.常温下使用寿命要长2.具有合适的粘度3.能够快速固话4.粘结强度适当5.不干扰电路功能6.有颜色便于检查思考:1.贴片胶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与什么焊接方法相配合?2.贴片胶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一般分成哪几类?三、焊锡膏焊锡膏又称焊膏、锡膏,是由合金粉末、糊状焊剂和一些添加剂混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粘性和良好触变特性的浆料或膏状体。
它是smT工艺中不可缺少的焊接材料,广泛用于再流焊中。
常温下,由于焊锡膏具有一定的粘性,可将电子元器件粘贴在pcb的焊盘上,在倾斜角度不是太大,也没有外力碰撞的情况下,一般元件是不会移动的,当焊锡膏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焊锡膏中的合金粉末熔融再流动,液体焊料润湿元器件的焊端与pcb焊盘,在焊接温度下,随着溶剂和部分添加剂挥发,冷却后元器件的焊端与焊盘被焊料互联在一起,形成电气与机械相连接的焊点。
(一)焊锡膏的化学组成焊锡膏主要由合金焊料粉末和助焊剂组成。
其中合金焊料粉占总重量的85%~90%,助焊剂占15%~10%。
即焊锡膏中锡粉颗粒与助焊剂的重量之比约为9:1,体积之比约为1:1。
1.合金焊料粉末合金焊料粉末是焊锡膏的主要成分。
常用的合金焊料粉末有锡—铅、锡—铅—银、锡—铅—铋等,常用的合金成分为63%sn/37%pb以及62%sn/36%ph/2%Ag。
不同合金比例有不同的熔化温度。
以sn/pb合金焊料为例,图4-1表示了不同比例的锡、铅合金状态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图4-1中的T点叫做共晶点,对应合金成分为61.9%sn/38.1%pb,它的熔点只有182℃。
2.助焊剂在焊锡膏中,糊状助焊剂是合金粉末的载体,其中的活化剂主要起清除被焊材料表面以及合金粉末本身氧化膜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锡、铅表面张力的功效,使焊料迅速扩散并附着在被焊金属表面。
粘接剂起到加大锡膏粘附性并保护和防止焊后pcb再度氧化的作用。
为了改善印刷效果和触变性,焊锡膏还需加入触变剂和溶剂。
触变剂主要是用来调节焊锡膏的粘度以及印刷性能,防止在印刷中出现拖尾、粘连等现象;溶剂在焊锡膏的搅拌过程中起调节均匀的作用,对焊锡膏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助焊剂的组成对焊锡膏的扩展性、润湿性、塌陷、粘度变化、清洗性质、焊珠飞溅及储存寿命均有较大影响。
(二)焊锡膏的分类 1.按合金焊料粉的熔点分焊锡膏按熔点分高温焊锡膏(217℃以上),中温焊锡膏(173℃~200℃)和低温焊锡膏(138℃~173℃);最常用的焊锡膏熔点为178~183℃,随着所用金属种类和组成的不同,焊锡膏的熔点可提高至250℃以上,也可降为150℃以下,可根据焊接所需温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熔点的焊锡膏。
2.按焊剂的活性分焊锡膏按焊剂活性分类有“R”级(无活性),“RmA”级(中度活性),“RA”级(完全活性)和“sRA”级(超活性)。
一般“R”级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产品的焊接,“RmA”级用于军事和其它高可靠性电路组件,“RA”级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使用时可以根据pcb和元器件的情况及清洗工艺要求进行选择。
3.按焊锡膏的粘度分粘度的变化范围很大,通常为100~600pa·s,最高可达1000pa·s以上。
使用时依据施膏工艺手段的不同进行选择。
4.按清洗方式分(1)有机溶剂清洗类。
如传统松香焊膏(其残留物安全无腐蚀性)或含有卤化物或非卤化物活化剂的焊膏。
(2)水清洗类。
活性强,可用于难以钎焊的表面,焊后残渣易于用水清除;使用此类焊锡膏印刷网板寿命长。
(3)半水清洗和免清洗类。
一般用于半水清洗和免清洗的焊锡膏不含氯离子,有特殊的配方,焊接过程要氮气保护;其非金属固体含量极低,焊后残留物少到可以忽略,减少了清洗的要求。
(三)表面组装对焊锡膏的要求1.具有良好的保存稳定性 2.印刷时应具有优良的脱模性 3.印刷时和印刷后焊锡膏不易坍塌4.具有一定的粘度5.加热时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6.不形成或形成最少量的锡料球,焊料飞溅少7.焊接强度高,焊接后易清洗(四)焊锡膏的选用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1)焊锡膏通常应该保存在5~10℃的低温环境下,可以储存在电冰箱的冷藏室内。
焊锡膏的取用原则是先进先出。
2)一般应该在使用前至少2h从冰箱中取出焊锡膏,待焊锡膏达到室温后,才能打开焊锡膏容器的盖子,以免焊锡膏在升温过程中凝结水汽。
3)观察焊锡膏,如果表面变硬或有助焊剂析出,必须进行特殊处理,否则不能使用;如果焊锡膏的表面完好,也要用不锈钢棒搅拌均匀以后再使用。
如果焊锡膏的粘度大,应该适当加入所使用锡膏的专用稀释剂,稀释并充分搅拌以后再用。
4)使用时取出焊锡膏后,应及时盖好容器盖,避免助焊剂挥发。
超过使用期限的焊锡膏不得再使用。
5)涂敷焊锡膏和贴装元器件时,操作者应该戴手套,避免污染电路板。
6)把焊锡膏涂敷到pcb上时,如果涂敷不准确,必须擦洗掉焊锡膏再重新涂敷,擦洗免清洗焊锡膏不得使用酒精。
7)印好焊锡膏的电路板要及时贴装元器件,尽可能在4h内完成再流焊。
8)免清洗焊锡膏原则上不允许回收使用,如果印刷涂敷作业的间隔超过1h,必须把焊锡膏从模板上取下来并存放到当天使用的单独容器里,不要将回收的锡膏放回原容器。
质疑:1.焊锡膏主要起什么作用?其主要成分是什么?2.简述焊锡膏的选用原则。
四、助焊剂(一)助焊剂的化学组成传统的助焊剂通常以松香为基体。
松香具有弱酸性和热熔流动性,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湿性、无腐蚀性、无毒性和长期稳定性,是不可多得的助焊材料。
目前在smT中采用的大多是以松香为基体的活性助焊剂。
由于松香随着品种、产地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其化学组成和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松香优选是保证助焊剂质量的关键。
通用的助焊剂还包括以下成分:活性剂、成膜物质、添加剂和溶剂等。
1.活性剂2.成膜物质3.添加剂4.溶剂(二)助焊剂的类型1.松香系列助焊剂2.合成焊剂3.有机焊剂(三)表面组装对助焊剂性能的要求及选用1.对助焊剂的性能要求1)具有去除表面氧化物、防止再氧化物降低表面张力等特性。
2)熔点比焊料低,助焊剂要比焊料先熔化以充分发挥助焊作用。
3)浸润扩散速度比熔化焊料快,通常要求扩展率在90%以上。
4)粘度和密度比焊料小。
5)焊接时不产生焊珠飞溅,也不产生毒气和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6)焊后残渣易于去除,并具有不腐蚀、不吸湿和不导电等特性。
7)焊接后不沾手,焊后不易拉尖。
在常温下储存稳定。
2.助焊剂的选用1)不同的焊接方式需用不同状态的助焊剂,波峰焊应用液态助焊剂,再流焊应用糊状助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