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作用论文
马克思论文《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论文《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论文《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一篇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文章,其中深刻反映了马克思的社会观点和历史观点。
马克思在文章中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不仅在革命和社会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和对人民群众的迫害,反抗运动所面临的困难,都不应该使人们低估人民群众的力量。
马克思在文中还讲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所采用的不同形式。
这些形式包括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旧的社会制度的打破,这些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力量和行动来实现的。
马克思的这篇论文一方面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人民群众与革命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民群众需要有一个正确的领导,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推动社会变革。
总的来说,《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克思的一篇颇具启示性和指导意义的文章,为我们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历史使命,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向。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和决定性因素。
他们是
社会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主动力量。
在历史的洪流中,人民群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历史
上的众多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无论是古代的农民起义还是现代的社会革命,人民群众都是推动力量。
他们通过集体行动、示威抗议、罢工运动等方式,促使社会改革的推动,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社会稳定的作用。
他们能够
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社会的稳定。
在社会危机和混乱时期,人民群众能够团结一致,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秩序。
他们的支持和参与使得社会得以恢复正常秩序,稳定社会环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发挥着舆论引导的作用。
他们的声音、
意见和要求,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念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和传播,塑造着公众舆论,促使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决策者更加关注民生、回应民意。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是社会
进步的动力源泉,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正确对待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以民为本议论文
以民为本议论文“以初心换民心,党群心连心”,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做到以下三点: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学习,是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需要,是服务群众的基本保障。
基层干部要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激情,自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
努力提高工作标准和目标追求,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时代在发展,对干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群众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学习才能使我们适应新时期的节奏,满足党和政府以及群众对我们的要求。
二、扎根基层,心系民生实事基层,是最锻炼干部的地方。
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解决群众迫切的问题。
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牢记群众之事无小事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只有在基层才能看到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才能了解人民群众最想要的是什么,也才能直接通过自己努力解决群众需求。
如果没有接触过基层,制定出的惠民政策,也许会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想效果,给不了人民真正想要的东西。
所以,只有真正扎根基层,了解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
三、开拓创新,以初心换民心创新,是党的优良作风,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状态,也是党员干部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以更大的勇气和胆魄,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只要是能让老百姓受益、对党的事业有利的事,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的闯、大胆地干,以一股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冲劲做好本职工作。
浅谈如何为人民服务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为人民服务姓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工程队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浅谈如何为人民服务摘要:当前,全国上下都在风风火火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四群”教育,从多方面阐述了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本文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三个原则以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两点要求出发,深入认识“为人民服务”,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群众监督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党的宗旨,必须坚持一下三个原则(一)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要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地表现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根本上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党和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治国安邦的生命线,是把中国引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路线。
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 1 -线,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党的宗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作为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发展生产力和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新时期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宗旨的最重要的标志。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应达到的程度还有很大差距。
比如东西部地区,城乡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全区的经济建设、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是我们发展的真正目的,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倾听民声,尊重民意现代议论文
倾听民声,尊重民意现代议论文倾听民声,尊重民意现代议论文“大圣应该在春晚舞台归来。
”网友真挚的呼吁却被春晚剧组判为不负责任的起哄。
我认为,春晚剧组这一回应是不妥的,倾听民声,尊重民意——才是春晚舞台应有的情怀。
1968年,一部电视剧《西游记》红遍大江南北,而其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也深深地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
齐天大圣这一形象,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小说人物,它的背后,承载着一代有一代中国人民的文化情怀。
时隔三十年,人们的'这种情怀从未改变,那么在猴年,六小龄童上春晚也就自然成为了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
面对民众诚挚的呼声,春晚剧组却无动于衷,也因此让不少网友失去理智,酿成了一场刷屏起哄的闹剧。
齐天大圣,经典的文化形象,民众又热切期盼春晚再现六小龄童,春晚为什么不能放低姿态,倾听民声,尊重民众的意愿呢?在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正是经典文化情怀的淡薄,对民意的轻视。
反观国外,美国好莱坞非常重视对经典文化的发掘和传承。
曾经轰动一时的《泰坦尼克号》在今天又得以重新改造,全新的3D效果更加精致标准的画面使其再次受到世界的追捧,为好莱坞带来巨大的利润。
再有,功夫熊猫,花木兰等经典文化形象,本是中国所属,为何却让外国人创新成功?正是对经典文化的重视,对民众意愿的把握,才让这些影片唤起人们内心的文化情结,得到人民的支持,从而取得成功。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需要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需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倾听人民心声,了解人民意愿,并将其反应道文化作品中来。
网友刷屏起哄固然不合适,但春晚剧组更应该深刻反思。
试想,如果春晚剧组拥有经典文化意识,尊重民意,让大圣归来,怎么还会有这些刷屏起哄的现象呢?在今后,春晚的发展,乃至广大文艺工作者,都需要重视民声。
人民群众是社会之基础,深入群众,尊重民意,才是应有的作为。
惟愿文化工作者倾听民声,尊重民意。
惟愿中国文化欣欣向荣,更好的向前发展。
服务人民群众
服务人民群众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服务人民群众不仅是政府的使命,也是每个个体和组织应该承担的责任。
本文将从服务意识、服务行动、服务改进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一、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前提。
我们应该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只有真正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待。
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关注他们的利益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是一种真正的服务。
此外,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
二、服务行动服务行动是将服务意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一种方式。
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加强沟通与协作。
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沟通协调。
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形成良好的联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其次,提供便捷的服务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的服务方式,例如通过电子平台提供在线服务,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服务的质量。
始终保持高标准,严把服务的质量关。
从业务熟练度、态度和责任心等方面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得到满意的服务。
三、服务改进服务改进是服务工作的持续过程,旨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学习和培训。
学习是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的基础,通过学习与培训,我们可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跟随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其次,建立反馈机制。
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服务的期望和不满。
根据反馈结果,对服务进行改进和调整,使服务更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
最后,借鉴他人的经验。
以人民为中心,以打造幸福社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以打造幸福社区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习总书记曾指出:“要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因此,我们要以为群众服务为中心,打造幸福社区,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幸福社区需要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当前,群众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而只有准确把握住群众生活需求,才能针对性的提供特色服务。
就如“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人们走出小区就能吃上美味早点,让人们下班后可以随意挑选做菜素材,让人们在休息日可就近更换口味……社区虽小,功能俱全,便民服务区的打造,让群众的生活更加多元化、便捷化、有效化。
由此可见,想要让群众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舒适,我们必须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重点优化社区功能布局,改善社区环境,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打造幸福社区需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不能仅要“努力”使劲,还要以“智力”巧干。
传统的社区建设存在缺乏资源整合,存在信息壁垒,基础技术设备薄弱等弊端,解决方案往往滞后于问题发生。
而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技术,可以让我们对社区进行全方位、全方面、全时空的监测,第一时间识别问题,以更快速度解决问题。
无论是人脸识别进入小区,还是实时监控进出车辆,亦或是智慧医疗实现健康数据共享,这都为智慧社区建设锦上添花。
因而,我们需要利用好技术资源,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打造幸福社区需要加强社区党建引领。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党员同志是人民群众的“领头羊”,加强社区的凝聚力与战斗力需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加强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
就如疫情期间,张湾区发出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紧急动员力,成立临时党支部,担负群防群控重任,为社区防控筑起牢固的“钢铁长城”。
社区治理并非政府一己之事,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而探索“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作用,能充分调动居民、物业等组织等积极性于参与度,进而激发基层治理源源不断的动力。
马克思论文《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内容提要:历史发展告诉人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学说。
而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重要原则。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关键词:人民群众生产力精神物质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和社会历史过程都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没有社会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的一切,因而也就没有社会的历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力量。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于物质生产活动的进行。
谈谈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理解
谈谈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理解1. 引言1.1 概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论题围绕着人民和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
人民即广大劳动者和社会各界群众,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努力和奉献,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群众则代表了人民中的集体力量,其团结和行动成为推动历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通过探讨人民对于社会变迁和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以及群众在社会进程中扮演的角色,旨在深入理解人民与群众在历史进程中所承担的重要责任。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概述、结构以及目的。
第二部分将探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从人民与历史关系、人民对社会变迁贡献、人民对国家建设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将阐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群众力量的重要性、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角色以及群众在历史转折点上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观点和论证内容,并强调人民与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提出对于未来价值评判和发展方向的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深化我们对人民与群众在历史进程中所起到作用的理解。
通过研究人民对社会变迁和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以及群众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以认识到人民与群众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对未来发展方向和价值评判进行思考,可以为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凝聚人民力量、发挥群众作用提供参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更加认识到广大人民和团结奋斗中崇高英雄品质。
2.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2.1 人民与历史关系的理解:在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人民与历史的关系。
人民是指广大劳动者和社会各界群众,包括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们。
而历史则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是由一系列事件、变革和演进组成。
人民与历史密不可分,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2 人民对社会变迁的贡献: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斗争,在社会变迁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议论文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少部分人觉得国事与自己无关,国家盛衰也与自己无关,这是个错误的认知。
古话说:“有国才有家”,说明国家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
我觉得,国家是人民的坚强后盾,人民是国家的建设者。
祖国是人民的坚强后盾。
国家强盛,人民就像有了坚强后盾一样,在国内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在国外地位提高,受人尊重。
不然,到处被欺凌,如清朝政府腐败无能造成民不聊生屡次遭受帝国主义签订不平等条约,甚至被小日本侵略,中国人到处遭受欺凌。
据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接连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从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国际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重,这就有力地说明强盛祖国是人民的坚强后盾。
所以,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有个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是无数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人民是国家的建设者。
从古至今,有无数爱国志士奋勇抗战,不顾自身的安危,为祖国的和平冲锋陷阵,是祖国的建设者:古人云,天下兴广,几夫有责,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爱国将领戚继光,焚烧鸦片的抗英将领林则徐,现代的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这是爱国建设者在关键时刻应有的责任。
近代,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驱逐外来侵略推翻发动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让全国人民过上了好生活。
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我们将是国家的新建设者,现在应该怎样做呢?毫无疑问,“爱国主义”要成为我们中学生做人的基准。
事实证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视爱国为第一精神支柱,因为他们知道国家的命运是与自己的前途紧密相连、体戚相关的。
我们要学习霍去病“不灭凶奴不为家”,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习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秦桧卖国求荣,反对吴三桂引兵入清,反对蒋介石以民为敌。
浅谈如何为人民服务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为人民服务姓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工程队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浅谈如何为人民服务摘要:当前,全国上下都在风风火火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四群”教育,从多方面阐述了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本文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三个原则以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两点要求出发,深入认识“为人民服务”,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群众监督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党的宗旨,必须坚持一下三个原则(一)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要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地表现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根本上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党和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治国安邦的生命线,是把中国引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路线。
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 1 -线,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党的宗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作为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发展生产力和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是新时期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宗旨的最重要的标志。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应达到的程度还有很大差距。
比如东西部地区,城乡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全区的经济建设、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是我们发展的真正目的,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论文3000字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论文3000字近日我们学习了“奉献让服务更精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方案,通过行政中心组织学习教育和讨论,本人的收获和心得主要有以下: 从论服务、讲奉献等文章中使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于奉献,自身的工作在于服务。
论服务包含奉献,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的工作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我们就要有无私的、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奉献,即是作为一个合格人的基本品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完善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每个人不论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国家和人民做奉献。
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
关爱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境界,爱心没有厚薄,奉献不分大小。
它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
奉献其实就在身边,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
我国一位科学家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说过:为了心中的梦想,18年没有休息过节假日。
对他来说,科研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科学奉献祖国是最大的幸福。
虽说我在工作岗位上也严格要求自已,但用他来对照自己,真是小巫见大巫,深感自身的渺小。
既然我选择了交通事业,就要有奉献的精神和服务的思想,就要敬业爱岗,在本职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在实际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团结互助,求真务实,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君子之腹溶小人之心,要学会用辩证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时刻牢记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细则:爱岗位,尽职守。
好学习,勤钻研。
讲诚信,守信誉。
重质量,保安全。
勇竞争,敢创新。
善协作,求共赢。
去私情,持公道。
反腐败,尚清廉。
人为本,优服务。
任劳怨,乐奉献。
工作岗位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我们苦尽寒窗、披荆斩棘、无怨无悔的选择。
以民为本议论文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儒教,佛教和道教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阐述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尽管核心思想显示出不同的差异,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融合的痕迹。
例如,在材料的三句话中,道教说:人们遵循土地法则,土地遵循天堂法则,天堂法则和自然法则。
道教提倡无为而治,道教的本质和天人合一。
佛教徒说:自我穿越只是大乘,而穿越众生则是大乘。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称为纯净的存在。
儒家说:人民是最重要的,国家是第二,君主是最少。
强调统治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
三种理论的观点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如何处理和纠正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时代已经改变,时代正在迅速发展。
历史的车轮已进入21世纪。
伟大,明智,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人民七十年。
我们党在治国中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之一。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风格建立的政党。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继承者,而且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创新者。
贯穿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一条主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时,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它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把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是党的最高执政标准。
活动。
作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不仅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且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有根本的不同。
因此,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人为本。
一方面,他们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特别是关于人的发展和解放的思想。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执政为民,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党的主张始终代表着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群众为论题的议论文
以群众为论题的议论文坚持群众观点,其内涵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其价值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其工作态度,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其工作原则和方法,就是“领导者的责任就在于通过有力的宣传、组织工作,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能不能把群众动员起来,使群众活跃起来、积极起来,并把群众科学地组织起来,投入到各项事业中去,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对领导素质的综合考验。
群众路线为我们党的事业、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的中国革命实践证明,如果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的任何工作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当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言更是如此。
首先,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群众路线则是达成这个目标之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去共同努力,否则,单凭小部分社会成员,是难以建成和谐社会的。
其次,和谐社会的价值内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幸福,而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事业之中,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
或者说,如果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并创造出应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这整个过程中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他们的劳动成果固然是他们的幸福,但这个“创造过程”本身———能动本能的发挥和释放过程也是“人民幸福”的题中之义。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用群众路线的视角来考察现实,就会发现很多不“和谐”的地方,例如:一些科学已经证实的重要结论,无法迅速传递给大众,一些半真半假、三真七假甚至全然虚假的说法,却通过某种传播形式塞进了人们的大脑。
既然某种传播形式能够灌输“私利”,那么,我们也应当有能力去让这种传播形式去灌输科学。
可是,我们为什么没能这样做呢?根本原因也许在于:我们缺乏群众路线的理念,没有切实地、真正地花大力气去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没有把那些有助于人民幸福的科学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
以人为本论文人民服务论文: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以人为本论文人民服务论文: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性质决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
90年来,尽管党在每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不同,但党的宗旨始终没有变,而且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始终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之中。
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更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史充分证明,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一、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方式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方式呈现出多样性。
“马克思在使用‘人民’一语时,并没有用它来抹杀各个阶级之间的差别,而是用它来把那些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的确定的成分联为一体。
”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建国以后,属于人民的范畴的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凡是拥护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包括在人民的范围之内。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成为了政府和社会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一种新的治国理念和价值导向,也对为人民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在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
这里所说的人民是一个大范畴,是指所有人,不仅包括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还包括每个个体的个性、人权、自由发展等。
讲“以人为本”,不仅要求以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为本,也要求以个人的合法权益为本,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更强调个人合法权益实现基础上的整体利益,寻求个体、群体和整体利益的有机统一,在价值选择上渗透出更多人权、个体、个性、开放、自由、全面的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000字论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论文篇一:“以人民为中心”续写发展新篇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记履职为民,畅通诉求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扫除影响地方发展的顽瘴痼疾,为创建中部崛起示范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畅通“为民”诉求渠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畅通渠道,贴心为民服务。
搭建线上线下平台,推进为民办事走深。
畅通信箱、网络、热线四大渠道,及时聚焦、有效反馈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行。
开展大接访大走访,推进为民办事走心。
区委、区政府领导深入乡村走进农户,和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实际困难。
各级党组织开门纳谏听民声,通过板凳会、广场会、民意收集会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瞄着问题去解决,奔着问题去突破。
建好为民办事台账,推进为民办事走实。
在全区范围内常态化开展“重诺言、畅两信、决诉求”群众诉求办理工作,从源头上和制度上保证群众诉求问题的及时解决,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提升老百姓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树立“为民”工作导向,凝聚真心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高位推动,强化宗旨意识。
在成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7+2”工作小组的同时,成立了区委巡回指导组和学教办公室,切实把专题学习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聚焦靶向整治,依照区“七个专项行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以开展学习教育为抓手,各级党员干部围绕“九个是否”认真查摆、自我“画像”,自省自查自纠。
通过专题学习教育,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成为“人民至上”理念的忠实信仰者和实践者,让工作目标归位“为人民服务”。
把为民造福为企服务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当好群众领路人,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为创建中部崛起示范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增强为民服务的工作能力做实做细,解决群众身边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为民情怀,为民办实事,把“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落实在行动上。
以人民为中心研究报告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研究报告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研究报告》是一篇论文,旨在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论文首先介绍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接着,论文探讨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不同领域和层面的实践。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论文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然后,从社会建设的角度,论文讨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建议。
最后,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论文探讨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民主、法治建设的关系,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监督和评价的措施。
最后,论文总结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效果和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参与、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议。
同时,论文也对未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实践和推进提出了展望和思考。
通过对《以人民为中心研究报告》的阐述,读者可以进一步了
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涵、实践和问题,从而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有关决策、政策制定和改革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历史唯物主义学说阐明了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范围。
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不可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
它有量的规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反对英雄史观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认为历史人物的作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因为,历史人物的出现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即时势造英雄。
一定的时势造就的英雄必然带有时代的特征。
也就是说,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都具有阶级的制约性。
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两条基本原则: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首先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然而这些人类社会赖以生存有物质生活资料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
如果没有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人们就不能生存下去,其它任何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和文化艺术等各种社会活动就根本无法进行,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从事一切精神生产的人们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唯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普通劳动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所以,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抹杀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
中的作用,是剥削阶级的偏见,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还推动着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阶级来实现的,者是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结果。
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不可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精神条件。
1.经济条件的制约。
广义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同,生产关系制约着人们的历史活动。
2.政治条件的制约。
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大不相同。
在阶级对抗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极大地被抑制。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有了全新的意义。
3.精神条件的制约。
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化水平的程度,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程度成正比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很大现实意义,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
在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中国其他任何阶级都要沉重,并且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
这种阶级地位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必须将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劳动群众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把解放一切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作为解放自己的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所当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每一个党员和干部也理所当然地要把实现和维护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