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缩句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缩句的一般规则

小学语文缩句的一般规则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小学缩句七个原则缩句小诀窍

小学缩句七个原则缩句小诀窍

小学缩句七个原则缩句小诀窍1、缩句后主语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保留否定句的中的否定词。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和“被”必须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①“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例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②“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例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③“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例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保留。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三年级上册语文缩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缩句

缩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讲解
缩句,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语法训练之一,通过去除句子中不必要的修饰成分,让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掌握缩句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一、缩句的基本原则
1.保留主语和谓语,确保句子结构完整。

2.去掉多余的修饰词,让句子更加简洁。

3.保持句意不变,避免改变原句意思。

二、缩句技巧
1.去掉形容词、副词、动词等修饰成分。

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可以
缩为“蝴蝶飞走了”。

2.去掉时间、地点等状语。

例如,“小明在公园里踢足球”可以缩为“小明
踢足球”。

3.保留主语、谓语和宾语,去除其他多余成分。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可
以缩为“我喜欢苹果”。

4.去除“在”、“得”等不必要的介词。

例如,“小鸟在树上唱歌”可以缩
为“小鸟唱歌”。

5.去除数量词、指代词等不必要成分。

例如,“五只小鸟飞走了”可以缩为
“小鸟飞走了”。

三、练习与提高
1.多读多写,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培养语感。

2.通过练习缩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缩写句子,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4.注意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确保句子通顺、无语病。

总之,缩句技巧是三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练习和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缩句技巧。

小学生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生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生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

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现将缩写句子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为同处一线的老师提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原则】缩句时,要遵守两条: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缩写后仍然是通顺的句子。

【方法技巧】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如: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谁做什么什么做什么谁做什么什么做什么(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只要具备上面的一种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

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

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姐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中“一蹦三尺高”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姐姐高兴。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

”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如: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小学生缩句十大口诀

小学生缩句十大口诀

小学生缩句十大口诀
小学生缩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语言技能。

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地降低文字的数量,提高表述的准确度和效率。

但在实践中,缩句却相对来说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学生而言,有时难以理解这种语言技巧。

因此,练习缩句的过程需要有一系列的口诀,以帮助小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下面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小学生缩句十大口诀”:
第一、省去主语后缩句快,单复数根据做改;
第二、句尾谓语去to do,变一般式谓语动词;
第三、or和nor的动词就在前,nor后新的动词要省;
第四、不定式去to容易,动词变完成或现在形式;
第五、短语or从句变成分词,而分词变非谓语也容易;
第六、介词前不定式结束,省去to缩句更好;
第七、感叹句省情态动词,肯定句前面动词去;
第八、动词要定式去掉to,地方副词放前面不移动;
第九、疑问句注意助动词,省略常见词亦可;
第十、关键词前及末回去,缩句就做到这了不过。

- 1 -。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及练习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及练习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及练习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这是什么”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果要做好缩句的话,最好要把这6个句式背熟。

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缩句后就成为:“草地上开满野花。

”3.保留否定词。

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4、重要的一点:“着、了、过”是万万不能去掉的。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六年级英语缩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六年级英语缩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六年级英语缩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缩句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一种句式练习形式,可以说从一二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都会考到有关缩句的内容,缩句几乎成了考查学生理解句子不可少的题型。

一、缩句的目的在小学阶段,缩句就是把一个句子“删去枝叶,保留主干”,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达到这个目的就可行了。

这与初中和高中阶段要通过缩句找准句子的主干是两个不怎么相同的概念。

所以有时候老师们为一个句子怎样缩才达到最简,某个词语要不要缩掉而争得面红耳赤是没有必要的!二、缩句的基本原则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完整的句子。

三、缩句的教学方法教小学生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抓句子的主干。

一般就问两个问题:一是“谁干什么”?二是“谁(或什么)怎么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连接起来就缩好了句子。

四、缩句的基本方法一、去掉修饰的词语或词组。

1.一般情况下,“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通通都去掉。

(为什么要加“一般情况”这几个字呢?后面会有特殊情况下的缩法。

)2.一般情况下,“得”的后面都去掉.(如:屋子里热得象蒸笼。

)“得”后面的都只是修辞前面这个热的,所以缩出来的句子就是:屋子热。

3.句子中表示时间、地点、数量、程度一类的修饰词都要去掉。

如: “清晨,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从窗外很清楚地传了过来”应去掉表示时间、地点、数量、程度的修饰词语,最终缩成“鸟叫声传了过来”。

4. 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二、保留句子的主干。

1.缩出来的句子符合以下六个基本句式:谁是什么?什么是什么?谁干什么?什么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2.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

小学缩句的基本原则

小学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得基本原则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得原则有三条。

一就是不改变原句得意思,二就是不改变原句得结构,三就是缩写后仍然就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与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就是“谁干什么”法,二就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就是词或词组而不就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得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与“竹叶”就是完整得概念,“熊猫"与“大熊猫”得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就是语素而不就是词,“竹叶"才就是词。

类似得如“公园里得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得笑脸"中得“月季花”与“月光照进了我得办公室”中得“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得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与“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3、否定中得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得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得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同理,“真正得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得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得“把”字与“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得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得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得“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得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就是以前兜,还就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得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就是正在上,还就是上完了?不知道。

小学生缩句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生缩句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生缩句的技巧与方法
缩句方法:
1.去掉形容词和“的”字前面的词语,如“漂亮的女孩唱出美妙的歌声”可以缩为“女孩唱出歌声”。

2.去掉修饰词语和“地”字前面的词语,如“小花猫高高兴兴地晒太阳”可以缩为“小花猫晒太阳”。

3.去掉补充说明词语和“得”字后面的词语,如“运动员高兴得锻炼”可以缩为“运动员锻炼”。

4.去掉状语,如时间、地点等状语,如“女孩在图书馆看书”可以缩为“女孩看书”。

5.去掉数量词语,保留中心词语,如“女孩找到了两盆花”可以缩为“女孩找到了花”。

缩句技巧:
1.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如“快乐的女孩拿着手提袋,准备到超市去购物”可以缩为“女孩购物”。

2.比较主要词语,找出中心词语,如“XXX喜欢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可以缩为“小明娱乐”。

小学生缩句方法

小学生缩句方法
小学生缩句妙法
【方法技巧】 一、抓住主干来缩简
①“谁做什么?” 例如:可爱的小芳在教室里认真地做作业。
②“什么怎么样” 例如:枯黄的叶子从树上轻轻地飘落。
二、“的”前修饰都删去。 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蝴蝶飞走了。
三、“地”前限制要删去。
例如:人们都惊讶地呼喊起来。 人们呼喊起来。
四、“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6、绿油油的墓草地上盛 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答案:地上盛开着花。
每日一练1
• • • • • 1我们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我忍不住叽叽地笑出声来。 3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4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5燕子停在电线竿上,像一个个音符。
每日一练2
• 6、校园里的草地上有垂杨柳,十分阴凉。 • 7、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 楼。 • 8、在农民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 十分喜人。 9、又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 路面上蹦跳着。 10、这是第一面搭载我国自己的航天器遨游 太空的五星红旗。
我没有找到包。 例如: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我不相信鬼话。
8、保留句子中的“着、了、过”和 句尾的“啊、吗、呀、呢”等语气 词。 例如: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大家登上了长城。
【练一练】 1、虹虹和姐姐在琳琅满目的书店里购买了一整
套《上下五千年》和几本童话故事书。
答案 虹虹和姐姐购买了书。
例如:小明着急得没办法。 小明着急。
五、数量词语要删去。
例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 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 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
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我们取得了进步。 例如:小鸟在树上愉快地唱着歌。 小鸟唱着歌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讲解——扩句、缩句、仿写(附习题汇编)

小学语文小升初专题讲解——扩句、缩句、仿写(附习题汇编)

七、缩句、扩句、仿写一、缩句(一)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大家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大家学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大家学一、缩句的方法:在小学中,缩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怎么样”法,三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是什么”法。

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

如: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

学生往往把“她”当成主语主干,而把“胸前”当成附加成分,其实“她”才是限制修饰“胸前”的附加成分,“胸前”是句子的主语的主干。

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

类似的还有“爸爸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果园西北角刚刚种着新品种的果树”等。

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可以在附加成分和主语主干间加上“的”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

如:“她的胸前”、“爸爸的脸上”、“果园的西北角”,再如“我姐姐”变成“我的姐姐”等。

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

如: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

有学生缩成“诸葛亮用方法借到箭”。

在这种句子中“用……”是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动宾词组,表示借箭的方式,也应当去掉,缩成“诸葛亮借到了箭”才妥。

类似的还有“给……”“向……”等也在缩句时要删去。

如“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我向党来唱支歌”缩成“我唱歌”。

小学阶段语文缩句方法和技巧

小学阶段语文缩句方法和技巧

小学阶段语文缩句方法和技巧
在小学阶段,语文缩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1.根据主、谓、宾找到句子的核心部分,将其保留,去掉其他部分。

例如,“小明在家里读书。

”可以缩为“小明读书。


2.将修饰性成分去掉,只保留主要信息。

例如,“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可以缩为“花朵摇曳。


3.使用代词替换重复出现的名词。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跑步。

”可以缩为“他们一起跑步。


4.将并列成分合并成一个词组或短语。

例如,“小明喜欢跑步,小红喜欢跳绳。

”可以缩为“小明喜欢跑步,小红喜欢跳绳。


5.使用简洁的动词替换冗长的动词短语。

例如,“小明在教室里站着。

”可以缩为“小明站着。


6.使用省略号表示缺省的内容。

例如,“我去超市买了饮料、水果、零食等。

”可以缩为“我去超市买了饮料、水果……”
7.根据上下文判断语义,合理使用省略。

例如,“小明喜欢蓝色,小红喜欢红色。

”可以缩为“小明喜欢蓝色,小红红色。


练习缩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缩句,否则可能会改变原本的意义或造成误解。

同时,学生还应该不断阅读和积累语料,提高理解和运用缩句的能力。

小学生缩句十大口诀

小学生缩句十大口诀

小学生缩句十大口诀缩句,是一项简化句子,并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富有表达力的语言技巧。

小学生在学习缩句时,最好能够掌握一些相应的口诀,以便更好地掌握并掌握这种语言技巧。

首先,“把连接成分删掉,句子更精炼”这是最基础的缩句口诀,它指的是常见的连接词,如:but, and, or, though, so等,通常这些词在缩句时可以删除掉,从而使句子更加精炼。

其次,“不带主语,从句就更简单”这是掌握缩句的另一个口诀,它指的是省略从句主语,只需要从句谓语,就可以构成缩句,这样句子能更加简洁明了。

第三,“连接词去掉,句子关系容易”指的是介词和过渡词。

在缩句时,通常可以删去这些词汇,但是要记住,不可删去跟主语关系密切的介词,如:of, with, in等。

第四,“冠词要留,决定某物时”决定某物的冠词是不能删去的,如:a, an, the等。

在缩句时,只需要加上这些冠词,就可以使句子更加明确,精炼。

第五,“助动词没有,状语不需要”指的是助动词和状语,它们通常可以省略,而且不会影响句子的含义,这样可以节省文章中的文字篇幅。

第六,“定语前置,直接变简单”定语在缩句时,最好把它前置,这样可以有效地缩短句子,使句子更加美观简洁。

第七,“形容词要词尾,前面只留主语”指的是在缩句时,通常把形容词放在该词的句尾,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句子的篇幅,使句子更加精简。

第八,“动词要有谓语,定语动词随之省”指的是在缩句时只要保留动词的谓语,就可以省略定语动词,从而使句子更加简洁。

第九,“介词和形容词,从把句子缩小”指的是介词和形容词,它们不但可以促进句子的表达,而且可以在句子缩句时进行省略,从而让句子更加简洁。

最后,“删除一些字,一句谚语搞定”指的是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字,如:些,很,许多,太,等等,它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句子的篇幅,而不会影响句子的意义。

总之,小学生掌握这些口诀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缩句。

正确使用缩句,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节省文章篇幅,从而有效地提高文章的质量。

小学阶段缩句缩到何种程度合适

小学阶段缩句缩到何种程度合适

小学阶段缩句到底缩到何种程度合适?小学阶段缩句到底缩到什么程度为宜?这是很多师生困惑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回答,师生们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认为:缩句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常留主干(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二是不改变原意,三是不改变原来的句型,四是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句子的定语、状语、补语)。

这四点实际上就是缩句的基本要求。

根据以上缩句的基本要求,下面具体谈谈缩句的基本做法。

1、带时态助词句的缩句。

“着、了、过”这三个时态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它不是补语。

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应缩成“围裙里兜着火柴。

”如去掉“着”字,动作“兜”的时态就不清楚了。

故“着”字应保留。

“了”字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它也不是补语。

如“爸爸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笑话。

”如果缩成“爸爸讲笑话。

”动作“讲”是正在讲,还是讲完了,不能明确表示“讲”的时态,所以“了”字应保留,故原句应缩成“爸爸讲了笑话。

”总之,去掉“着”“了”,动作的时态就不清楚,这也是主干改变了原句的意思,故“着”“了”不能删。

还有一个时态助词“过”,在缩句时也做同样处理。

2、否定副词作状语,缩句时要保留否定副词。

如“你不要摸他的东西。

”这一句应缩为“你不要摸东西”(注意:“要、能、会、可以”等词是能愿动词,他们与后面的动词共同组合成谓语”,缩句时是不能删掉的)。

再如“小明没吃哪个苹果。

”这一句应缩为“小明没吃苹果。

”以上句子中的否定副词“不”“没”如果删掉的话,缩后的句子就改变了原意,故“不”“没”要保留。

再如“孩子在医院里差点儿成了一个死人”本句从整体上看,应是一个带有否定意味的句子,缩句时应保留有否定意味的词语“差点儿”,故原句应缩为“孩子差点儿成了死人”才符合原意。

如果缩成“孩子成了死人”很显然这不是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3、把字句中的“把”构成的介宾短语缩句时要保留,被字句中的“被”构成的介宾短语或者“被”缩句时一般要保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句的基本原则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

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

”“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

“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它们处于的位置是: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

“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

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

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

例: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

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

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

耸立在哪里: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杆。

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

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二、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语。

“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

在缩句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句子,教师难教学,学生难掌握,我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供同行们参考。

1、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例: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这个句子的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

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

本句可以缩成: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

也可以缩成:解放军练习射击。

不能缩成:叔叔练习射击。

(因为主要词语是"解放军")2、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例: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在辽阔在草原上”是补语,故缩为:骏马奔驰。

又如: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空中。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的问题。

因为"在天空中"是补语,根据缩句精神,故因去掉。

应当是:圆月挂。

(这一类题,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补语留下来,比如“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

”缩为“葡萄挂满了藤架。

”为了句子的完整性留下补语"满"。

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不应当保留。

)3、去掉状语,原句意思改变了怎么办例: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有人认为,"差点儿"是限制"跌"的,说明孩子还没有掉下来,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原来意思就改变了。

不应当删去。

我认为"差点儿"是状语,故应当缩为:孩子跌掉甲板上。

4、"着、了、过"如何处理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5、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例: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例句主语是"广场上",而不是"灯",所以应当为: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此句,如改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广场上”为状语,应缩为:灯照耀建筑。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例: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夏天"是"状语",故删去。

原句主语是"老人们",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故谓语是“爱好”,"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故答案应当为: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例: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

应当分别缩掉两个分句。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

7、连动句的缩句例: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炉旁补一张破帆。

这是个连动句,连动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都保留在主干中,宾语必须或宾语中心语也必须保留在主干中。

这句中"在火炉旁"是"坐"的补语,照例应当去掉,但如果缩掉主干就不成句,故应做保留。

(我认为这类句子不应当成为学生练习内容。

)此句缩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帆。

另外,句子中的“着、了、过”不能省略修改病句的原则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

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

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

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

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

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

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

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

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三、辨析病句的原因(一)用词不当。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

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

例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

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