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22种常见手法复习课程
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6bba83f5acfa1c7ab00cc33.png)
古诗赏析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练习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构成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①“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孤独寂寞。
“落日”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的意象相对,虚实结合。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秋夜朱淑贞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诗歌鉴赏手法指导: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专题阅读技巧课件
![诗歌鉴赏手法指导: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阅读专题阅读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351e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2.png)
10.壮丽山河之热爱 11.友谊之真挚 12.黑暗官场之苦 13.离别思念之情 14.时光易逝之感慨 15.归耕隐居之乐 16.鄙弃权贵之高洁 17.贬官谪居之恨 18.愤世嫉俗之绪
再见
诗歌鉴赏手法指点
(一)表达方式
(二)修辞手法
(三)描写手法
1.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描写 2.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3.白描、工笔描写(细致)、铺陈描写(多) 4.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多种感 官(视、听、嗅、味、触觉)集合 6.衬托(正衬、反衬)、对照 7.色彩渲染 8.选取典型事物 9.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10视察角度、移步换景富有层次(远近、高低) 11.象征 12.欲扬先抑 13.以小见大 14.烘托渲染、氛围、情境
(四)抒情手法
(五)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语言常用字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 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刚健、 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 清新、明艳、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二、诗歌题材的语言特点
宫廷诗:缠绵宛转 讽喻诗:沉郁激愤 田园诗:恬淡宁谧 咏史诗:雄浑壮阔
五、语言风格
豪迈雄奇、婉约细腻、沉郁顿挫、含蓄委婉、大方悲壮、、 清新明艳、朴素自然、 1.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愁闷愁怨 2.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希望 3.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4.对建功立业的期望 5.羁旅行役漂泊的愁思 6.悠闲自得的欢乐愉悦 7.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 8.耕读的美好愿望 9.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10.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三、托物言志类
1.对景物的爱好赞美 2.对景物象征隐喻的品质的赞美 3.对景物处境遭遇不幸的同情悲伤 4.伤春悲秋之类
诗歌鉴赏22种常见手法
![诗歌鉴赏22种常见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94fe7a240c844768eaee9e.png)
诗歌鉴赏中常用的22种表现手法1.对比(对照)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2.衬托(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等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3.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4.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化动为静;兼有视听、衬托)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
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饱含感情的“护”字已拟人化地写出了弯弯河流环绕葱绿农田的情态,而一“排”字更使得门前青山竟推门而入,为主人献上一片青翠,以动写静的技巧再次写活了青山这一静景。
5.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等)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诗歌鉴赏的知识框架(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的知识框架(艺术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1fae687e21af45b307a85c.png)
艺 术 手 法
修 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偶, 比喻,借代,夸张,比拟,对偶, 辞 排比,用典,设问,反问,通感 排比,用典,设问,反问,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 结 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 构 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画龙 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 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 借景抒情 记叙, 记叙,描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表达 抒情, 写,抒情, 方式 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议论
表达方式
抒情 议论 记叙 描写
直接抒情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 渲染、衬托(正衬. 渲染、衬托(正衬.反 )、白描 色彩、动静、 白描、 衬)、白描、色彩、动静、 虚实、远近、高低、大小、 虚实、远近、高低、大小、 角度、 明暗、角想象、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起兴、联想、想象、 表现 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 衬托 \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 手法 照应、动静结合、正侧、、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 照应、动静结合、正侧、、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哀情等。 以哀景写哀情等。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课件(共有55张ppt)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课件(共有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16adbffe4733687e21aafc.png)
月:离情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 南 唐·李煜《虞美人》) •碛 ( 沙 漠 ) 里 征 人 三 十 万 , 一 时 回 首 月 中 看 。 (唐·李益《从军北征》)
Page 8
意境 由意象构成的,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
举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Page 17
常见意境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Page 18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 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Page 19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 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 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 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2、概括形象特点;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 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Page 24
高考诗歌鉴赏
复习指导之
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炼字炼句、其他
Page 25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 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精品课件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b2d07eff00bed5b9f31dc8.png)
8、慷慨、豪迈
• 10、激越、狂野
• a、缠绵、悱恻 悲壮
b、萧瑟、落寞
• d、凄婉、冷落 悲凉
e、荒凉、衰败
• g、痛苦、悲愤 忧惧
h、低沉、怨婉
• j、悲怆、幽怨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22张PPT)
3、庄严、 6、静谧、 9、和谐、
c、苍凉、 f、凄苦、 i、幽暗、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22张PPT)
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 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3、答题步骤:
•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 一字传神、对仗工稳……);
•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 现了怎样的情趣?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你同意某种 看法吗?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2、解答分析:
•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
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
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
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 画面,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来表现“思家” 的。(题目已经说明情感)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课件(22张PPT)
【答题思路与步骤】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颔联写六 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e1c70f3a76e58fafbb003d4.png)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一.描绘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精练的笔墨,不加衬托,刻画出鲜亮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芒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所以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洁地写房间内简陋的摆设,要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勤劳奋作、官家修建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盘剥、压迫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奇妙地摆列开来,勾画出荒太古道上秋风飒飒的悲凉状况,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悲凉状况。
2.衬着: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样样平常的艺术见效。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绘、形容、衬托,在需要重申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节气家家雨,青草池塘各处蛙。
有约不来留宿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各处蛙”衬着了一种氛围,衬托夜的静、心情的忧愁。
写出了忧愁等候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逍遥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亮的颜色新鲜并且光明,组成了绚烂的图景。
3、衬托:对所描绘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经过写四周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为鲜亮突出。
属于侧面描绘。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写刘备屡次问计,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孔明的才华。
4.虚实联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将来一天与老婆聚会,“共剪西窗烛” 时再回想起今夜巴山夜雨的状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22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22张](https://img.taocdn.com/s3/m/d2333ad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c.png)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腐儒餐”待客。
②待客礼节:《客至》中宾主不拘礼节,随
意自在,饮酒过程也是其乐融融。而《宾至》
中看似循礼恭迎,尽礼招待,言辞客套,实
则生分冷淡。
教考结合的方式
课本提及的术语:比兴、反复、逆转、具象化、渲染、烘托、对比、 铺叙、虚实相间、细节描写、多感官
单元导语对诗歌的学习要求: 1.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2.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 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2021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满分意识:审读题干,以题解题。
完成下面小题。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
寄江州白司马①
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理解?请简要分析。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答题思维:先明确“委婉劝告”的内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容;再分析第二句如何体现“已包含”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劝告的内容。
满分意识:审读题干,以题解题。
16. 诗人对友人的 劝勉 恳切 而 委婉,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①诗人在赞美友人品格清高的同时劝告 其收敛锋芒,体现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 ②首联直言称赞友人不因一时失意而沉 沦,言辞恳切。 ③颔联用典(或设喻),间接劝勉友人 要适应环境。颈联、尾联不直接劝勉, 而是写相聚的欢乐,体现了诗人委婉劝 勉艺术的高妙。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孤独寂寞冷之流的诗词鉴赏考察 将成为冷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复习手法技巧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复习手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cdbaee9700abb68a982fbea.png)
•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②喧喧汉将营。 •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注:①蓟门:即蓟门关,古时北京东面防卫门户之一,在今河北省境内。②笳鼓: 笳声、鼓声,借指军乐。
•
•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3分)
探究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 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 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 • 玉楼春 欧阳修
• 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4分) • 托物抒情,(步骤一)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 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步骤二) 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步骤三) (4分) •
探究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南海旅次 曹 松 •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 请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 • 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步骤一)把内心的归思 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 发,(步骤二)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 乡思。(步骤三)(3分)
• 【注】①洛中:今洛阳。②午桥:在洛阳东南。③长沟:大河。
•
词的上阕中的“长沟流月去无声”运用了哪 种表现手法?(3分) •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借长沟流月的明净 幽寂之景寄托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 常见的描写角度有:观景的角度(方位顺 序) 上下 、远近 、俯仰 、点面 等; 绘景 的角度(感官方面) 视觉 、听觉 、触 觉 、味觉 、嗅觉及内心感受 ;描写的方 法:衬托(反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摹声摹色、点面结合、渲染与白描、细节 描写、欲扬故抑等。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常见的修辞手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0da1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c.png)
古 代 诗 歌 的 表 达 技 巧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手法)
借代
借代: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 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 “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11、伉俪:夫妻 12、桑麻:农事 13、三尺:法律 14、膝下:幼儿 15、华盖:运气
16、庙堂:朝廷 17、黔首:平民 18、阡陌:田野 19、杏坛:教育界 20、朱门:富贵人家
21、藩篱:边防
22、摧眉:低头
23、缙绅:做官的人
24、纨绔:富家子弟 25、祝融:火灾 26、寸管:毛笔 27、杜康:代酒 28、汗青:史册 29、万钟:厚禄 30、山林:隐逸生涯
官的而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广大地域中,有几个人呢?)
用“缙绅”代一般做官的人。因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带里,所以称作官的人 为“缙绅”。缙,插;绅,腰带。
借代种类:
二、以部分代整体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代整个船。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摧眉”代低头。
常的苗和天才的苗。(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3)“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
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1)中用借体“袁世凯”代替本体“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是借代;
(2)中用喻体“嫩苗”代替本体“天才和常人”,二者之间只有相似性,是借喻。 如: 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有“蜈蚣”……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ppt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c8b61ae87101f69e3195af.png)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用周瑜的 典故,意在以 “雄姿英发”、少 年得志、建功立业的周瑜和“早生 华发”、功业无成的自己形成对比, 暗寓怀才不遇的愤懑抑郁之情。
(对比衬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
《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 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因 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 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虚实结合的作用一般概括为“虚实 相生”,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种: ①强烈对比。例如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渲染烘托。如柳永《雨霖铃》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虚景,与上文“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骤雨初歇”的实景。
4.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如
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 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 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 境),已逝回忆之景之境(《虞美人》回忆 的故国),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 铃》设想别后情景)。 而诗歌中的“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 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 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 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桥边丛生野草和野花,“野”字给景色增添 了荒僻的气象,而且还是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便突出了日落西山的惨淡情景.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他 出人意料地把笔触转向乌衣巷上空的飞燕,让 人们跟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 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 斜阳,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 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 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全诗感慨 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2022年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之手法
![2022年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之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20bce859eef8c75ebfb33d.png)
29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 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
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30
表现手法: 区别衬托、烘托
31
烘托和衬托都是着眼于 “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 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
体进行比喻。
8
1.(2011·重庆)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 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 说明理由。(4分) ①黑墨 ②黑钻石 ③黑夜 ④黑葡萄 (1)此刻,她那________般的眼睛深情地注 视着④他,带女着子瓷深城情女地子注半视洋着半“土他、”半时文,半眼 野睛的必气定味1是2。3黑4 5而圆的,这与“瓷城女子半洋 (1半)__土__、,半理文由半:野的气味”吻合
√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
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 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 多个国家受灾, 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1 2参3 4与5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 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
28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 清渚、白沙、飞鸟, 这些景物描写对于 肃杀苍凉的秋天来 说,它们都是正面 的描写。这样的正 面描写就是渲染。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22张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22张](https://img.taocdn.com/s3/m/1605eb0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5.png)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寓情于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借景抒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寓情于景
手法
手法 概念
借景抒情/ 抒情方式 以景写情 景色描写
不含情感 句首 以景起情 句首 以景结情
注:答题时尽量都写
寓情于景/ 写景方式 融情于景 景色+情感
举例
识 别
解释
孤帆远影碧 同 借景色描写表达诗
手法
比喻 拟人 拟物 比拟
比喻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比喻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拟人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拟物
比喻
手法
手法
比拟
比喻
概念
举例 识别 解释
效果
拟人:赋予物以 拟人:咬定
人的特点
青山不放松
拟物:赋予人/ 拟物:孩子
物以物的特点 们竖起耳朵
听老师讲课
甲乙两事物有相 露似珍珠月
2023年高中语文高考复习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 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
手法(从左至右考频从高到低)
借景抒情/以景写情
象征/托物言志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
对偶
比拟
借代
对比 动静 比喻 衬托 虚实 多感官描写₰通感 用典
多角度写景 起兴
外貌描写 铺陈 夸张 排比 列锦
联想想象 反问 设问 反复 双关 反语
顶真(顶针/联珠 互文
白描细描
诗词手法
识别标志: 题干中出现“手法/赏析/鉴赏/分析/效果/好处/作用”等 例: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2020诗歌鉴赏之常见技巧手法【精品课件】
![2020诗歌鉴赏之常见技巧手法【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21958d79563c1ec4da7124.png)
高考链接
秋 兴(2017年江苏)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9.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
①尾联运用想象(虚写)、以景结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点明手法) ②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如何运用) 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无奈和苦闷 之情。(感情、意境氛围)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 句的精妙之处
①运用了比喻、以动衬静的手法(点出手法) ②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以动衬 静,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如何运用) ③强化了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欣慰之情,表现了作者惜才爱才。 (感情、意境氛围)
氛围)
以乐景写哀情: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
增其哀乐。”
绝句二首 杜甫 (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 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表达了宅心事外,与世想忘得闲适之心。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 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 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22种常见手法诗歌鉴赏中常用的22种表现手法1.对比(对照)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2.衬托(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等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3.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4.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化动为静;兼有视听、衬托)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
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饱含感情的“护”字已拟人化地写出了弯弯河流环绕葱绿农田的情态,而一“排”字更使得门前青山竟推门而入,为主人献上一片青翠,以动写静的技巧再次写活了青山这一静景。
5.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等)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颔联、颈联承“物候新”展开描写,借写他乡春色,暗点怀乡之思,这是借景抒情;尾联则直抒胸臆,点明“归思”的主旨。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6.直抒胸臆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7.借古讽今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
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
8.托物言志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
9.烘托、渲染(有时用“侧面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
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猱”、“不得过”、“愁攀援”侧面写出山的高险。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
10.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
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11.白描: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
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
12.赋.比.兴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比:类比,比喻。
“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
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脱?”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修辞:1.比喻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2.拟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3.夸张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5.用典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
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6.双关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7.设问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8.反语(正意反说)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8.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9.互文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10.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
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如马致远的《汉宫秋》:“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小试牛刀】艺术手法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3、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绝》)()4、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颁《雨后池上》)()5、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陌上桑》)()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